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打死多少日本軍人

印度打死多少日本軍人

發布時間:2023-08-03 11:56:06

1. 為何進攻印度,日軍只回去了1萬多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狂妄的日本根本就不存在不敢攻擊的地方。向北,日軍有擊敗蘇聯,奪取西伯利亞的“北進”計劃,南下則直接將矛頭對准了英國、美國等世界上最強大的列強,並且最終付諸實施,攻佔了將整個東南亞及太平洋諸多島。

英帕爾戰役

1944年,太平洋戰場上,日軍節節失敗,日薄西山的日本,在遭遇英帕爾戰役的慘敗之後,再無足夠的兵力和實力發動對印度的進攻,也因此,英國女王皇冠上最璀璨的一顆明珠——印度,始終牢牢掌握在英國人手裡。

2. 二戰時期,中美英蘇四國分別消滅多少日軍

大家都知道,二戰時期,中美英蘇四國都曾和日本法西斯大戰,最後通過四國的鼎力合作,成功消滅日軍,贏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那麼,中美英蘇四國分別消滅了多少日軍呢?


遠征軍對日作戰

英軍唯一給我們留下深刻影響的事情,就是它狠狠地坑了我們的遠征軍,讓數萬遠征軍健兒血撒野人山。整個二戰期間,英軍共消滅多少日軍,不太好計算。因為英軍作戰大致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英軍全面潰敗,從馬來西亞一直逃到印度;第二階段是英軍反攻,但當時英軍是和我國遠征軍以及美軍一起作戰的。

3. 中國駐印軍總共消滅多少日本鬼子收復多少緬甸國土使日本人傷亡了多人以泰緬偽軍的人數俘虜了多少

中國遠征軍主要的任務是去印度受訓,然後回國干小 日 本。。。所以基本沒有在中國以外的地方打仗。。。同時因為遠征軍指揮不是中國人,好像是一個英國佬,所以在緬甸打仗打的相當猥瑣,英國佬只是想保住自己就行了,基本不希望中國遠征軍回國抗日。
同理還有到俄羅斯受訓的東北抗日聯軍。。。
這些在國外受訓的部隊,基本都是給當地政府強行留守原地,不準他們回國抗日的。。。理由很簡單,那些外國人並不希望中國強大,只有等到戰爭快結束的時候,才象徵性意義的命令這些部隊打回去。。。
所以所謂的反法西斯戰爭,沒有宣傳所說的那麼光明偉大正確,人家還是有些小九九的。。

4. 希特勒點名讓日本攻列印度,日軍10萬大軍,為啥打一仗就不敢打了

原問題:希特勒點名讓日本攻列印度,日軍10萬大軍,為啥打一仗就不敢打了? 這是作者在『悟空』上看到的一個問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下面我就來簡單解答一下。 這場戰役所說的是二戰史上著名的「 」英帕爾戰役」。 這場戰役中,日軍動用十萬人攻向印度,卻遭到大敗,具體原因是什麼呢?我們下面一起來看看。 英帕爾戰役地圖 1942年8月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在印度各地引起了多次沖突,作為英國的殖民地印度,英印當局近在鎮壓這場運動中打死了900多人,這大大導致了英印統治者與印度民族注意者及印度人民的關系趨向緊張。 所以在當時,英印部隊中的印度士兵的軍心已經動搖,他們都不願意殺害自己的同胞,當時有超過4.2萬人的印度士兵投到了鮑斯所領導的「 」印度國民軍」旗下,反過來幫助日本人打英國人。 1944年3月8日,印度國民軍的部隊與緬甸日軍一起發動了「 」英帕爾戰役」,其目的就是為了打開印度的東大門,以便使得英印軍隊在英帕爾戰役中取勝。 隨後東南亞戰局發生變化,盟 *** 入反攻,印度的危機才宣告結束。但是它所造成的影響卻是在戰後才真正顯示出來。 以上便是英帕爾戰役發生的一個大致背景。我們之所以要說這個背景,實際上是為了我們下文對一個人的出場而做鋪墊。 此人是誰呢? 英帕爾戰役日軍 他便是英帕爾戰役緬甸日軍的領導者——牟田口廉也。 這個人的特點是,不重視客觀形勢,而只重視「 」必勝的信念」,具有主觀主義的傾向。這是日本著名作家『池田信夫』對他的評價。 我們知道,1944年3月英帕爾戰役開始以後,隨著戰局的不斷變化,其戰況也變得越來越惡化起來,日軍補給十分困難。按道理來說,此時的日軍在面對這樣的情況,就應該採取駐守防禦的方式。但是日軍卻討厭那種所謂的漸漸陷於不利局面的態勢,於是便想用「 」決戰」的方式一舉挽回其敗局。 這也就是所謂的「 」大膽作戰」傾向。 如果你仔細觀察二戰史你會發現,日軍所採用的這一戰術傾向,實際上在二戰末端就變得越來越明顯。 英帕爾戰役 此外,當時的緬甸與印度之間相距1000多公里,在沒有任何後勤保障和補給的情況下,讓十萬人的部隊在行軍路線上自行補給。 其結果就是,在還沒有到達目的地之前,就已經有很多士兵餓死了。但是當牟田口廉也還向時任首相兼參謀總長的東條英機請示時,東條英機還表示支持。並且一致認為「 」戰斗不到最後一刻就不知道鹿死誰手」。 但是,所造成的的結果就是,26000人戰死,三萬多人餓死病死,兵力折損過半。而牟田口卻沒有被怪罪,反而一直苟延殘喘到了戰後。 英帕爾戰役起於1944年3月15日,同年7月10日,日軍大本營下令停止,這場戰役歷時四個月之久,以日軍傷亡6.5萬人,英印軍傷亡1.6萬人告終。 英帕爾戰役 至於日軍失敗的原因,除了我們以上所說的,沒有充足的補給以外,實際上最重要的,也是最核心的原因則是,日軍內部組織決策的混亂性,以致於根本無法做出任何決策。 要知道,當時作為最高司令長官的日本天皇是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權力的,而天皇下屬的參謀才是實際指揮作戰的組織機構。 它們之間的工作流程大概是這樣:參謀作為顧問只是通過自己所掌握的情報來下達命令,且不用負任何責任。接著,參謀通過參謀本部再不負責任地把命令下達給各方面的軍隊,讓後軍隊再按命令實行…… 不過雖說這樣的組織容易形成決策混亂,但如果這中間若出現個別獨裁式的領導人物的話,那麼他所形成的的「 」氣場」,就很容易影響整個組織機構,從而改變其方略。而我們上文所說的牟田口廉也正是這樣的人。 但是,不重視客觀形勢,反而重視「 」必勝信念」的精神滿足,這勢必就會給軍隊帶來重大創傷。 英帕爾戰役 當然了,不考慮客觀形勢,而只是反復強調「 」預期」,這其實也不是牟田口的專利,它同時也是舊日本軍的主觀主義傳統在作祟。 雖然士氣會變得很高漲,但是在這樣的條件下也是無法取得勝利的。要知道,當時的英軍可是日軍的兩倍,並且日軍還是翻山越嶺前來作戰的,英軍以逸待勞,自然能夠取勝。 綜上,便是日軍在「 」英帕爾戰役」中失敗的原因。我們簡單總結一下可歸納為5個小點: 日軍兵力不足; 日軍沒有補給保障; 英軍以逸待勞,而日軍則是長途跋涉; 日軍將領牟田口不重視客觀形勢,只是以「 」必勝信念」為主導。 日軍高層決策的混亂性; 資料參考:《安倍經濟學的妄想》、《英國通史》、《二戰全史》等;

5. 中國遠征軍在印度的最高軍事指揮官是誰

中國遠征軍是根據一九四一年成立的中英軍事民盟而組織的。當一九四○年歐洲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六月四日英法軍在敦克爾克棄甲丟盔大潰敗之後,英倫三島岌岌可危,英國希圖借中國人民長期抗戰的偉大力量,支援它在遠東殖民地特別是緬(緬甸)、印(印度)、馬(馬來亞)方面的軍事,挽救遠東大後方的危機。同時,在中國方面,為了要取得抗戰最後 的勝利,當時也必須確保滇緬路這條最後國際交通運輸線。因此,自一九四○年十月間起,英國首先開放封鎖已久的滇緬路,接著醞釀中英軍事民盟。一九四一年春,英國邀請「中國緬印馬軍事考察團」到緬甸、印度、馬來亞作軍事考察。以後幾經協商,才在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簽訂「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成立中英軍事同盟。 根據中國緬印馬軍事考察團的意見,中英軍事同盟本來早應成立,以便中國軍隊及早開入緬甸布防。可是英方遲遲不決,直到一九四二年二月間,中國軍隊才先後動員入緬;三月十二日,即仰光失守後第四日,才正式成立「中國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司令部」(原定第二路在越南方面,以後情況變化未發表),指揮三軍在緬甸與英軍並肩作戰。這就是本文所稱的中國遠征軍。 中國遠征軍隨著當時情況的發展分為前後兩個階段和三種不同任務、不同作戰地區的組織。前一階段,自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一日中國軍隊動員入緬開始。屬於中國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司令部指揮范圍。第一次入緬遠征失敗後退入印度的部分軍隊改稱為「中國駐印軍總指揮部」,簡稱「駐印軍」或「中國駐印軍」;另一部分軍隊退至本國境內怒江東岸,連同以後新增加的部隊到一九四三年春重新成立「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司令部」,此為後一階段。但因一般都稱「遠征軍」,以致歷史資料中,經常混淆不清。特別是這三種任務不同的部隊在三個戰區作戰,先後又統歸史迪威指揮,更易造成錯覺。 現在我把中國遠征軍前後兩個階段、三種情況的實際組織分述如次:第一階段:可以概括為自珍珠港事變、日寇侵緬、中國出兵遠征的時期。 時間:自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一日中國軍遠征軍開始入緬起,至一九四二年八月間。 地點:包括全境內同古(即東瓜)、葉帶西、斯瓦、仁安羌(即彥南陽)、喬克巴當、棠吉(即東枝)、臘戍、曼德勒(即瓦城)、惠通橋諸戰役及失敗後分頭撤退的地點。 部隊番號及指揮官:中國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司令部司令長官衛立煌,未到任,由杜聿明代理,繼任羅卓英,副司令長官杜聿明;第五軍軍長杜聿明兼,第二百師師長戴安瀾、新二十二師師長廖耀湘、第九十六師師長余韶,游擊司令(即第五軍新兵訓練處)黃翔;第六軍軍長甘麗初,第四十九師師長彭璧生、第九十三師師長呂國銓、暫五十五師師長陳勉吾;第六十六軍軍長張軫,新三十八師師長孫立人、新二十八師師長劉伯龍、新二十九師師長馬維驥。 第二階段:可以概括為准備反攻及打通中印公路(亦稱史迪威公路)時期。在這一階段中又分為兩個方面:印度方面:時間:自一九四二年八月間中國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部及新二十二師、新三十八師等部隊退入印度至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止。 地點:包括中緬印邊境孟拱、密支那、八莫及畹町會師、打通中印公路諸戰役。 部隊番號及指揮官:中國駐印軍總指揮部總指揮史迪威兼,副總指揮鄭洞國(前為羅卓英);新一軍軍長鄭洞國,繼任孫立人;新三十師師長胡素,繼任唐守治;新三十八師師長孫立人,繼任李鴻;第五十師師長潘裕昆;新六軍軍長廖耀湘,新二十二師師長李濤,第十四師師長龍天武。 中國方面: 時間:自一九四三年四月前後至一九四五年三月前後。 地點:包括中緬邊境松山、騰沖、龍陵、畹町會師諸戰役。 部隊番號及指揮官;遠征軍司令長官司令部司令官陳誠,繼任衛立煌,副司令長官黃琪翔;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宋希濂,第二軍軍長王凌雲、第六軍軍長黃傑,第七十一軍軍長鍾彬、第五軍第二百師師長高吉人;第二十集團軍總司令霍揆彰,第五十三軍軍長周福成、第五十四軍軍長闕漢騫;直屬部隊,第八軍軍長何紹周。本文所述,只是遠征軍第一階段一些慘痛的回憶。

6. 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和日本死亡的人口分別有多少

德國:軍隊死亡人數 3,500,000 (包括德國軍隊中的奧地利人和蘇台德德意志人)平民死亡人數 1,600,000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驅除出東歐國家的德國人: 2,000,000

日本:二戰死亡人數近300萬,其中士兵死亡約190萬
其中在中國戰場死亡人數約44萬
在東南亞死亡約18萬;
在蘇日戰場死亡10萬餘人;
在太平洋與美軍戰斗中死亡約120萬;

美國有38萬軍人死於二戰,
其中在西歐和北非有25萬餘人死亡,
在太平洋約有12萬人以上死亡

美日死亡比為 1:10

7. 二戰各國士兵陣亡人數

二戰各國軍人陣亡統計 (不計傷俘、不計平民)

盟國軍隊死亡人數

澳大利亞: 23,400 巴西: 493 加拿大: 37,500 中國: 1,480,000人(國軍135萬,其餘為共軍陣亡)。 捷克斯洛伐克: 46,000 法國和「自由法國」的武裝力量: 210,000 希臘: 88,300 印度: 36,000 荷蘭: 7,900 紐西蘭: 11,625 挪威: 2,000 波蘭: 123,000 南非: 6,840 蘇聯: 8,668,000人。 英國: 264,000 美國: 292,000 南斯拉夫: 300,000 義大利(從1943年起) 17,500人。

受襲擊國家軍隊死亡人數

阿爾巴尼亞:20,000 比利時:12,000 保加利亞(從1944年起):1,000 捷克斯洛伐克: 46,000 丹麥: 1,800 芬蘭: 82,000 衣索比亞: 5,000 希臘: 88,300 印度: 24,300 盧森堡: 4,000 蒙古: 3,000 荷蘭: 7,900 挪威:3,000 菲律賓: 27,000 波蘭:123,000 羅馬尼亞(從1944年起): 5,000 南斯拉夫: 300,000 人。

軸心國軍隊死亡人數

保加利亞(到1944年至): 9,000 德國: 3,500,000 (包括德國軍隊中的奧地利人和蘇台德德意志人) 匈牙利: 200,000 義大利(到1943年投降止): 60,000 日本: 1,850,000 人。羅馬尼亞(到1944年至): 290,000 維希法國(Vichy France): 1,200

8. 日本侵華花了14年,為什麼入侵印度打一次就放棄了

最主要的原因其實就是當時的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此時的日本把自己的魔爪伸向了印度,那就代表著和英國宣戰,雖然這個時間段的英國實力有所衰減,但遠不是日本可以撼動的。

另外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就是印度當地的環境以及氣候都是比較的奇特,很多日本士兵在來到印度之後,並不能適應這里的環境,甚至當時在日本軍營當中還出現大面積的傷病問題。所以此時的日本如果想要全力的去攻列印度,那就必須要從中國戰場上抽調出一大部分的兵力,這顯然是日本人不願意見到的,因為一旦從中國戰場抽調兵力,那好不容易佔領的地盤就會被中國軍隊收復,所以此時的日本便只能無奈退役軍人。而且在撤退的時候,當初10萬的兵力也僅僅只剩下3萬而已,損失可謂是非常慘重。

閱讀全文

與印度打死多少日本軍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國內無印尼的榴槤 瀏覽:709
中國民航大學怎麼樣知乎 瀏覽:425
日本為什麼在印尼建廠 瀏覽:387
越南春卷皮怎麼做千層蛋糕 瀏覽:790
越南拍手是什麼意思 瀏覽:992
五英鎊在英國可以買什麼 瀏覽:376
越南自媒體比較活躍的主播有哪些 瀏覽:795
微信聊天翻譯印尼文怎麼設置 瀏覽:885
莊子為什麼叫中國 瀏覽:732
越南美食雞粉多少錢 瀏覽:694
為什麼是四川去義大利 瀏覽:799
印尼的國語是什麼意思 瀏覽:172
印尼哪裡可以買到好燕窩 瀏覽:499
中國考級的泡泡音樂在哪裡 瀏覽:948
印度版羊頭怎麼吃 瀏覽:240
義大利面條為什麼冷水冷卻 瀏覽:284
在英國什麼顏色表示結婚 瀏覽:261
印度卵巢早衰怎麼治療效果好 瀏覽:989
在越南開個小型酒店要多少錢 瀏覽:615
月光集市到中國哪裡好 瀏覽: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