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如何改革開放

印度如何改革開放

發布時間:2023-08-03 22:12:03

Ⅰ 印度的經濟支柱是什麼

1、印度優先發展服務業的原因一個國家的經濟構成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就是農業,包括農林牧漁業;第二產業就是工業,主要是製造業;最後一個是第三產業,主要是服務業。在工業革命以前都是農業為主的,工業革命後才開始有工業和製造業,而歷史上的大國幾乎都是工業強國,荷蘭和西班牙除外,算是貿易立國的,這是算是服務業,優先發展工業

一方面可以迅速提升國家經濟實力,另一方面工業可以提供大量的工作崗位,解決農業人口的轉換問題,隨後就會迎來城鎮化,城鎮化的提升帶來的是服務業的需求,這是之前很多國家走過的老路,在工業化發展的初期,國內的消費能力較低,無法自行消化工業生產能力,只能出口給其他的國家,利用出口的優勢來發展過來的工業/製造業,中國走的是這樣的策略,但是印度不是。

而印度是一個農業為主的國家,是傳統的農業國家,從1991年開始「改革開放」後實施市場經濟的政策,但是在經濟的發展策略上是優先發展服務產業的,製造業發展一直比較緩慢,其中個中原因有多種,印度是一個民主制度的國家,土地私有化,政府之間是聯邦的體制,要發展製造業就需要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投入,但是因為中央協調的能力較弱,無法形成強有力的統一協調能力,導致基礎建設停滯不前。沒有基礎建設,製造業就難有大的發展。

還因為宗教信仰,比如種姓制度,導致人口的流動有很大的困難,這是就業的一個基礎,製造業的發展需要人力資源是自由的,也就是就業市場是自由交換的。土地的私有化也為工業化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阻力,因為合約談判的成本太高,政府很難做統一的徵收和規劃,私人之間的談判成本太高,盡管現在印度在努力改變這種現狀,但是進展依然緩慢。

2、印度的農業增加值在經濟中的比重印度的農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和中國的農業佔GDP的比重曾經是同樣的水平,在1990年之前,總體而言印度的農業比重還在中國之上,印度最高的時候曾經達到了42.8%的比重,這是完完全全的農業國家了。不過整體來看,農業所佔的比重是逐漸降低的,到2018年印度的這個比重已經降到了14.46%,比1967年的高點下降了28個百分點,這個降幅是非常巨大的。

而印度2018年的製造業增加值只有4000億美元,相當於中國的十分之一,雖然在全球排名第六位,但是絕對值還是非常低,大概是相當於中國20年前的水平。印度單靠服務業的發展是無法解決貧困問題的,發展製造業是唯一的出路。

Ⅱ 1947至1990年地印度是什麼經濟體制

印度獨立後,初期的時段都是農牧經濟體制, 這個也是因為印度有這么一個文化

之後,現任總統當時是財政內閣,所以在83年的時候吧,開始經濟改革開放,進入市場體制

這個也許需要看看印度文化了。

Ⅲ 最新的中國與印度經濟發展比較是怎樣的

中國和印度是世界經濟發展歷史上的兩個重要國家,從經濟角度看,他們有著許多相同的歷史境遇;同時他們也有著不同的發展軌跡.相同的國際環境,不同的文化歷史政治環境,塑造了大國不同的掘起之路.
「蘭德」公司有一個關於人口的研究:到2020年的時候,中國將成為很嚴重的老齡化國家,而印度那個時候,是年齡最年青的國家。還有這樣一個研究,其結論就是2020年之後,印度將超越中國,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印度的勞動力年輕。印度的企業、印度的管理、印度的法律制度也都有優勢……那麼到底印度的主要優勢是什麼?是什麼使世人覺得印度將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並認為它在十年、二十年之後,將成為一個經濟超級大國?
1、正確看待中國特色的發展模式。

其一,中國發展模式是根據中國的國情創造出來的。中國正式開始進入工業化是在1953年,並且當時中國的人均收入水平低於印度,更遠遠低於歐洲和北美的工業化國家,顯示出巨大的差距。為改變中國落後面貌,新中國制定了國民經濟發展計劃。1953年開始實施的「一五」計劃,確立了以重工業優先發展為主導的新中國工業化發展的主要方向,1957年「一五」計劃目標的完成,為新中國建立比較完整的基礎工業體系和國防工業體系,奠定了新中國工業化的初步基礎。

其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持續增長,進一步顯示了中國特色發展模式的合理性與優勢。中國經濟自1978年起,極大地縮短了與發達國家和世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平均水平的差距,從1978年到2006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速度達到9.8%,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中國經濟持續增長,顯示了以下幾個相互作用的主要因素的重要影響:一是速度效應。中國作為工業化進程中的後起國家,實現了比發達國家還要快的經濟增長。二是結構效應。1978年至2006年,中國的人口結構、就業結構、產業結構、需求結構、消費結構和貿易結構均發生了重大變化。這種結構變化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三是開放效應。2006年,中國進出口總額達17607億美元,居世界第三位,外匯儲備達10663億美元,居世界第一位,這標志著中國已經從一個部分開放的國家過渡到一個全面開放的國家。四是體制效應。中國改革開放的經驗顯示,經濟發展對市場機制的依賴得到深化和加強,包括建立和完善市場基礎設施、建立市場體制和實施細則,規范市場主體行為。

其三,中國的發展模式具有可持續性,已使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了20多年,從中長期觀察,中國經濟仍具有很大的增長潛力。因為中國正處在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推進的發展階段,城鄉建設大規模開展,城鄉居民收入增加,消費結構升級,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今後20年還是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推進時期,市場潛力很大。

2、正確認識印度發展模式。

印度自獨立以來,採取了「混合經濟體制」,一直非常強調政府在工業發展中的作用,與中國的「計劃經濟」很相似。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印度實行了市場化經濟體制改革,形成了具有印度本國國情特點的發展模式。這種模式以具有潛在優勢的服務業為基礎。特別是司法、金融體系比較健全使印度擁有一個更利於本土私營企業發展的商業環境,可以說整體的軟環境好是印度最主要的優勢。但是,印度模式也有其不成熟和不足的地方。

其一,產業結構不盡合理,勞動力就業難題難以解決。印度儲備銀行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印度2006年-2007年GDP增長率為9.4%,主要產業的增長情況為:農業為2.7%,工業為10.9%,製造業為12.3%,服務業為11.0%。印度2006-2007年度GDP總量為8040億美元,其中服務業佔GDP的比重為55.1%,工業26.4%,農業18.5%。印度的產業結構使其實際就業率低於世界平均水平。雖然印度官方公布的失業率僅為3.1%,表面看起來並不高,但是實際上印度有70%的勞動力都屬於非正規就業,難以保障職業和收入的穩定性。盡管印度有知名的IT專長和繁榮的外包產業,但這與廣大群眾並不相干。整個IT行業大約只有100萬名從業人員,其產值僅佔印度GDP的4%。印度的增長熱點始終集中在信息科技領域,但是印度信息技術服務出口行業的就業人數還不到其就業總數的1%,無法製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產業結構的不合理助長了印度的兩極分化。印度目前人口已超過11億,有3.5億人口生活在聯合國劃定的貧困線以下,印度貧困人口佔世界貧困人口總數的一半。

其二,印度社會矛盾復雜,內耗嚴重。印度除了原有的宗教沖突和民族矛盾外,印度的黨爭日益加劇,導致政局不穩。許多政治家把精力放在爭權奪利上,無暇顧及經濟發展。印度的民主政治制度使政府協調難度很大,許多重大決策往往議而不決,決而難行。

其三,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使印度社會喪失了不少生機和活力。種姓制度是一種等級制,它把社會按高低順序分成五個等級(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賤民),把種姓森然的地位差別,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看作是神聖不可逆的自然秩序的一部分。這就完全阻斷了增強世俗平等的社會變革的出現。而且,種姓制度又是一種社會分工,種姓與職業固定掛鉤,種姓決定職業,代代相傳。種姓制度以及它所形成的對勞動分工的基本價值觀是同現代社會相沖突的。印度獨立後,印度政府採取了反種姓主義的立場,採取了一系列提高低種姓人的地位的措施,雖然使這部分人的地位有所改善,但種姓觀念依然根深蒂固。種姓觀念至今仍滲透到從國家的政治領導人到平民百姓的精神世界中,影響和制約著印度社會的變遷,無法充分解放社會生產力。

此外,人口問題、貧困問題、失業問題、教育問題、基礎設施問題等,都是制約未來印度經濟發展的瓶頸。

Ⅳ 印度是如何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的

19世紀中葉印度出現宗教和政治改革運動,民族主義政治團體日益增多,1885年12月28日印度國大黨成立。1891年4月,英國殖民者製造阿姆利則慘案,致使聖雄甘地領導的國大黨發動了全國規模的不合作運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印度的民族解放運動空前高漲,1946年2月,印度水兵在孟買和馬德拉斯等地舉行反英起義。英國為擺脫危機,派使團訪印,並提出建立印度聯邦、召開制憲會議、成立臨時政府的計劃。 1947年6月3日,英國公布「蒙巴頓方案」,同意把英屬印度按局民宗教信仰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巴基斯坦自指令包括現在的巴基斯坦國和孟加拉國)。同年8月14日和15日,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個自治領分別誕生。印度人民經過長期斗爭,終於結束了英國在印度長達190年的殖民統治。1950年1月26日,印度宣布成立共和國。 領導人:甘地,全名為莫漢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印度人,1869年生。印度民族運動領袖,在印度被尊稱為「聖雄」。

Ⅳ 印度為什麼不發展工業

我個人認為,無論重工業還是輕工業,都需要配套能跟上,比喻電力、交通、人力資源、政府經濟政策。印度政府缺乏對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視,所以至今這些條件還有很多依然不具備,比喻交通,聽說印度至今還沒有一條像樣的高速公路,電力跟不上(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中就有生小孩停電的場景)。勞動密集型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印度有人力,但是服務於人力的配套沒有跟上,比喻衣食住行。製造業也需要強大的外資企業注入,印度改革開放比我們晚,因自身的種種原因導致外資企業在硬度投入較少,甚至連馬來西亞、印尼這些國家都不如,印度不像我們在改革開放初期有大量的外資企業注入。
印度在服務業和IT軟體產業上發展要比我們好很多,號稱世界的辦公室,服務業和軟體產業佔印度GDP的比例非常大,所以他們國民經濟中自然就忽視了工業。當然一個國家沒有強大的工業基礎肯定是不行的,經濟結構過於單一很容易出問題。
而且我個人認為印度人比中國人懶惰而且沒有中國人頭腦靈活。
印度這幾年經濟增長要比我們快,最重要的是在軍事上與我們的差距越來越小,不斷擴充軍備,霸佔我藏南地區,虎視眈眈我阿克塞欽地區,嚴重威脅我西部地區,千萬不要小看印度。

印度什麼時候對外開放的

16世紀被英國人奴役.19世紀的時候印度開始出現獨立思想,並伴小型的起義之類的,最著名的是甘地的和平不抵抗運動.
到20世紀50年代,因為阿姆利則慘案,印度軍隊紛紛造反,然後英國迫於各方面壓力承認了印度的獨立.

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式建國

1950年的印度正式成立共和國 。之後就相伴的出現改革開放的氣息。直至現今。
可能我說的不是太完整。親,別介意。

Ⅶ 印度經濟超越英國,要擠進全球前三,印度經濟為何能超過英國

印度經濟超過英國,要擠進全球前三,是印度經濟發展的目標。印度經濟將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出現衰退的“可能性為零”。俄烏沖突等不利因素影響,英國經濟日益疲軟。英國只有兩個季度的貿易逆差超過100億英鎊。

Ⅷ 我一直有個疑問,印度如此傳統的國家,不接受外來事物,他是怎麼發展的呢

不能說不接受外來事物 印度作為一個文明古國 他對自己的文化有很深的自豪感 一定程度上崇尚本國文化
但是為了發展經濟 他們也開始接受了外來的先進事物
據統計,1991年以來的10多年間,印度年均經濟增長率達6.1%,2004年達6.9%。一些國際權威機構甚至預測今後若干年,印度經濟將保持8%以上的高增長率,在一代人時間內,印度將崛起為世界上僅次於美國、中國的第三大經濟體。印度政府自我設定的經濟增長率也是高達8%~10%。然而,實地觀察,卻看不出一個擁有10多億消費者的超級經濟體連續10多年年均增長6%以上時該有的火爆場景。在印度,除了班加羅爾、孟買有點高層建築外,多數城市,包括其首都新德里,都沒有拉動經濟高速增長的高層建築群,多數印度建築都在兩三層以下。至於高速公路、地鐵建設之類的增長點,在印度也是鳳毛麟角。印度專家稱印基礎設施比中國落後10~15年,其實又何止10~15年?按時下兩國發展速度差看,這種差距還會繼續擴大而不是縮小。雖然印度軟體業發達,其產值也不過區區千億美元。中國之所以保持9%以上的高速增長,是因為整個中國都是一個大工地,舊城改造、新城建設、高速路、地鐵、機場、南水北調、西氣東輸、大電站投產、汽車普及等等,增長點層出不窮。印度據說年均增長率6%以上,增長點在哪?對一個還處於工業化時期的發展中國家,增長點不在基礎建設方面,又能藏在哪?

印度傳統文化的主體印度教是一種「出世」文化,重在精神修煉,不甚重視物質文化。印度傳統文化的基因與過度重視物質文明的所謂「崛起」文化是格格不入的。崛起概念只是一部分印度精英的理念,在印度很難真正成為全民理念。中國以儒家文化為主體的傳統文化卻是一種「入世」文化,「修身」而後「齊家」,而後「治國」,而後「平天下」,而後是光宗耀祖,而後是上對得起列祖列宗,下對得起子孫後代,這推動中國人,不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都會生生不息,奮斗不止,追求物質財富。因此,重視物質文明的「崛起」文化正好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入世」基因暗合,崛起在中國因而成為一種全民運動。13億人「入世」的力量就構成了中國「崛起」的宏偉合力,這在印度恐怕永遠也做不到。這就決定了「崛起」在印度只是部分精英的理念,而不是全民的理念。印度要實現崛起,其關鍵很可能不是如何招商引資,不是如何搞基礎建設,不是如何擴大進出口,而是來一場更新全民觀念的「文化革命」,剔除傳統文化中妨礙崛起的「出世」基因,多一點「力爭上游」的精神。

Ⅸ 印度是如何贏得獨立的他獨立後經濟發展怎麼樣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最重要的殖民地、素有「英王王冠上一顆最明亮的寶石」之稱的印度掀起了反英斗爭的怒潮。當時任印度總督蒙巴頓助手的伊斯梅形容當時的印度像是一艘艙中載滿彈葯而在大洋中著了火的船,迫切的問題是要在大火燒到彈葯之前把火撲滅。狡猾的英國殖民者為了挑動印度教徒與穆斯林之間的對立,採取了「分而治之」的手段,終於導致了印巴分治。1947年6月,蒙巴頓公布了「蒙巴頓方案」,根據居民的宗教信仰,把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並讓一些王公土邦自行決定加入前者或後者。穆斯林聯盟和國大黨都表示接受。8月15日,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式實行分治。印度成為一個獨立國家。1950年1月26日,印度宣布成立印度共和國,但仍為英聯邦成員國。印度獨立的代價是原有國家的分裂。
經濟發展
印度獨立60多年來,經濟持續穩定發展,1991年之前,印度的年均發展速度約4%。90年代後,印度加速發展,2000年之後,印度的年均發展速度為7.5%。獨立後,印度的農業有了巨大的發展,基本解決了吃飯穿衣問題。印度建立了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鋼鐵、汽車、信息、紡織工業比較發達。印度成為世界第11大經濟體。21世紀的印度是世界上一個有影響的大國,印度是多極化世界中的一極,是南亞地區的主導力量。尤其是其科技領域成就顯著,印度是世界信息技術軟體技術的主要生產研發基地。但是印度也存在著貧富分化嚴重。發展嚴重不均衡的問題。

閱讀全文

與印度如何改革開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房子屋頂是用什麼材料做的 瀏覽:367
伊朗美元匯率多少 瀏覽:105
中國的地界怎麼劃分 瀏覽:508
如何用英語稱呼英國人 瀏覽:1
印尼辦商務簽需要什麼手續 瀏覽:160
怎麼搞到印尼女人 瀏覽:652
英國人為什麼會有地毯 瀏覽:429
伊朗為什麼拒絕美國援助 瀏覽:196
印度人殺了牛怎麼辦 瀏覽:79
去義大利讀哪些書 瀏覽:935
印度如何挽回感情 瀏覽:694
英國教育提出4個卓越包括什麼 瀏覽:911
中國將以怎麼樣的方式超越美國 瀏覽:873
為什麼有不同的英國文學史 瀏覽:856
500000越南盾可以買多少 瀏覽:615
你好小姐姐越南語怎麼說 瀏覽:739
中國用英語短語怎麼寫 瀏覽:774
英國g5大學研究生多少年 瀏覽:404
英國國旗為什麼是獅子 瀏覽:890
昆蟲記義大利蟋蟀靠哪裡發音 瀏覽: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