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黑人人口數量
黑人佔世界人口的16%。
黑種人主要特徵是黑色呈小捲曲狀的毛發,一般分成南非和北非兩個類型,前者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區,鼻矮,通常為圓顱型,膚色相對較深;後者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北的地區,鼻高唇薄,總體膚色較深。
黑人的種族分類主要有蘇丹尼格羅人、班圖尼格羅人(兩者占黑色非洲人口的絕大部份)、科伊桑尼格羅人、庫希特尼格羅人(屬於黑白混血種族)、澳大利亞原住民等。在中世紀時期和中世紀以前,他們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後來因為歐洲國家的帝國主義和重商主義,大批量的黑人被迫作為奴隸送於南美洲和北美洲。
(1)印度有多少黑人人口擴展閱讀
不同的社會對誰歸類為「黑人」採用不同的標准,這些社會結構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在許多國家,社會變數影響分類與膚色一樣多,而「黑度」的社會標准也各不相同。在英國,「黑人」在歷史上等同於「有色人種」,這是非歐洲人民的總稱。
在南非和拉丁美洲,混血人通常不被歸類為「黑人」。在澳大拉西亞等其他地區,定居者使用「黑色」一詞,或者由具有不同歷史和祖先背景的當地人口使用。
2. 印度人種的問題,為何同屬一國卻有黑有白
主要是印度民族比較復雜,也有混血人,加上歷史的原因,國內分布有很多的種族。
3. 全球白人,黃種人,黑人的人口比例是多少
黃種人大黑種黑種大白種!黃鍾大其他兩種!具體比例如下!
白種人又稱歐亞人種或高加索人種,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人種,佔世界總人口的54%左右。
黃種人又稱亞美人種,是世界上占第二位的人種,約佔全球總人口的37%。
黑種人是世界第三大人種,約佔世界總人口的8.5%。
1、黃色人種:皮膚黃(棕)色,眼睛棕色,頭發黑而直,鼻樑中等高度,嘴唇中等,身材中等,地處非洲中部、亞洲南部;
2、白色人種:皮膚白色、淺棕色,眼睛灰色、淺藍色,頭發金黃色呈波浪狀,鼻樑細高,嘴唇薄,身材較高,地處大洋洲南部、歐洲;
3、黑色人種:皮膚黑棕色,眼睛黑(棕)色,頭發短、捲曲,鼻樑低而寬(扁平),嘴唇厚,身材四肢較長,地處北冰洋南岸。
皮膚中的色素細胞越多,膚色就越暗。從地理分布來看,人種膚色大致由赤道向極地逐漸變淺。赤道地區,太陽輻射強,皮膚中色素的增加,使人免受紫外線傷害。
介於高低緯度之間的人種皮膚呈黃色。
各人種的長相區別是由於適應環境的結果,並不能說哪種膚色的人高貴,哪種朊色的人低賤,各種人之間應該是平等的。
今年7月11日是第15個世界人口日。二戰後,世界人口進入了快速增長階段,這一快速增長的趨勢今天還在繼續。人口的爆炸式增長對地球的資源和環境造成了巨大壓力。多年來,許多國家的政府為控制人口增長作出了艱巨努力。以下是摘自聯合國人口司報告中的一些世界人口最新數字。
世界人口70年增加了2倍:1930年全球人口大約為20億,1960年上升到30億,1974年達到40億,1987年突破50億,1999年達到60億。目前,世界人口約為64億。如計劃生育措施有效實施,世界人口在2050年將有望被控制在89億左右。 世界人口5大國:中國(13億),印度(10億),美國(2.97億),印度尼西亞(2.23億)和巴西(1.81億)。
世界人口目前年增長率為1.2%,其中最不發達國家年增長率最高,達2.4%。發達國家和欠發達國家人口年增長率分別為0.25%和1.46%。
世界人口目前每年凈增長7700萬,每秒增加2人到3人。對世界人口年增長「貢獻」最大的7國為:印度(21%),中國(13%),巴基斯坦、奈及利亞、孟加拉、印尼和美國(均為4%)。
世界各主要地區的人口排名依次為:亞洲(38.7億),非洲(8.69億),歐洲(7.26億),拉美和加勒比地區(5.5億),北美(3.29億),大洋州(3300萬)。其中,非洲人口增長最快,年增長率為2.3%。而歐洲人口在過去10年中一直在減少,每年平均負增長0.02%
中國人口為世界人口的20%。
4.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種族是什麼人種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種族是白人。
種族分化:白種人佔43%,黃種人佔41%,黑人佔8.5%,其他民族佔7.5%。
白種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種族,佔世界總人口的43%。他們的身體特徵是:膚色淺而蒼白;頭發是金黃色的,有些是深棕色的;眼睛是藍色或灰褐色的;頭發呈波浪狀或直發;嘴唇很薄;鼻子又窄又高;脛骨不高;體毛和胡須更發達。白人種族主要分布在土耳其、伊朗、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印度以及歐洲、北非和亞洲的其他地方。最近幾個世紀,隨著殖民主義的擴張,它逐漸擴展到美洲、南非和大洋洲。
黃種人是世界上第二多的人口,約佔世界總人口的41%。他們的身體特徵是:皮膚顏色是黃色或黃白色;頭發直的,黑色的頭發;黑眼睛;高顴骨;平面;鼻子高,中等寬度;頭發和胡須稀疏。黃種人主要分布在中國、朝鮮、日本、蒙古、蘇聯西伯利亞、印度支那、印度尼西亞等亞洲東部地區。美洲的印第安人,芬蘭的馬扎爾人和芬蘭人也屬於黃色人種。
黑人是世界上第三大民族,佔世界總人口的8.5%。他們的身體特徵是:皮膚顏色多為黑色或深棕色;頭發的形狀為捲曲或波浪狀,發色為黑色;眼睛的顏色是黑色和棕色;唇厚凸或厚;鼻子是平的或寬的;大了。黑色人種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印度南部、斯里蘭卡、美拉尼西亞、加里曼丹等地
5. 世界上黃人,黑人,白人的比例
世界上黃人、黑人、白人的比例分別為54%、37%、8.5%,還有0.5%的棕種人。
白色人種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人種,約佔世界總人口的54%左右。他們的體質特徵是:膚色多呈淺淡色;發呈金黃,有的呈黑褐色;眼色碧藍或灰褐色;發形呈波狀或直狀;唇型為薄唇;鼻狹而高;顴骨不高突;體毛和胡須較發達等。白色人種主要分布於歐洲、北非及亞洲的土耳其、伊朗、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孟加拉、印度等地。近幾百年來,隨著殖民主義的擴張,又逐漸分布於美洲、南非和大洋洲等地。
黃色人種是世界上人口數居第二位的人種,約佔世界總人口的37%左右。他們的體質特徵是:膚色呈黃色或黃白色;發形直,發色黑;眼色深;顴骨較高;面部扁平;鼻子高低、寬窄適中;體毛和胡須稀疏。黃色人種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的中國、朝鮮、日本、蒙古、蘇聯的西伯利亞、中南半島、印度尼西亞等地,美洲的印第安人,歐洲的馬扎爾人、芬蘭人也屬黃種人。
黑色人種是世界上第三大人種,約佔世界總人口的8.5%。他們的體質特徵是:膚色多呈黑色或黑褐色;發形為曲卷形或波形,發色深黑;眼色黑褐;唇厚而凸或較厚;鼻寬扁或較寬;眼裂較大。黑色人種主要分布於非洲、大洋洲、印度南部、斯里蘭卡、美拉尼西亞、加里曼丹等地。
6. 印度主要人種
印度主要有以下人種:
1、尼格利陀人
其基本特徵是身材矮小。
2、原始澳大利亞人
由於身體特徵和澳大利亞的土著人非常相似由此而得名。他們大都長頭型,身材矮小,南印度也有分布。比如比爾人,傑糾人,蒙達人,奧朗人,堆德人,孔德人等等。印度之外,斯里蘭卡的維達人為典型代表,所以又稱維達類型人。有學者認為,這種人早於達羅毗荼人,所以也稱他們為"前達羅毗荼人"。
3、達羅毗荼人
又叫地中海歐羅巴人種,這一人種從西班牙和摩洛哥到印度都有分布。據有關人類學家研究,它分幾支,早於雅利安人,從不同時期進入印度。這種人的特徵是:長臉型,中等身材,卷發呈淺褐色,唇薄,皮膚為淺褐色。操達羅毗荼系語言,使用象形文字,是這一人種創造了印度河流域文明。
4、雅利安-旁遮普人
雅利安人一譯亞利安人,歷史上原是俄羅斯烏拉爾山脈南部草原上的一個古老民族,是世界三大古游牧民族之一。後納粹歪曲了雅利安人的概念,將北歐五國以及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等地區的金發碧眼的日耳曼人定義為了雅利安人的典型性狀,實際上兩者毫無關系,相距甚遠。
5、東亞人種
印度半島次大陸的北部和東北部與亞洲內陸相連,因地理和歷史上的種種原因,東亞的東亞人種在不同時期,從印度半島次大陸的北部和東北部進入印度半島次大陸的南亞次大陸,東亞人種其膚色多呈紅潤色、白色、淡黃色。長顱型的分布在阿薩姆和邊疆地區的土著民中,圓顱型分布在傑德崗等地。
(6)印度有多少黑人人口擴展閱讀:
印度各個民族:
1、印度斯坦族(HINDUSTANI)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46.3%,主要分布在印度北方邦、中央邦、哈利亞納邦、比哈爾邦和拉賈斯坦邦等地。多數人信奉印度教,部分人信奉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和耆那教等。大部分操印地語,少數人說烏爾都語。主要以務農為業。
2、泰盧固族(TELUGU)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8.6%,又稱安得拉族。主要分布在安得拉邦。大多信仰印度教,其次是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安得拉人嗜吃辣椒,喜歡喝茶。
3、孟加拉族(BENGALI)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7.7%,主要分布在西孟加拉邦、比哈爾邦和奧里薩邦等,操孟加拉語,大多數人信印度教。主要從事農業。
4、馬拉地族(MARATI)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7.6%,主要分布在馬哈拉施特拉邦。主要信奉印度教和佛教。馬拉地人喜歡摔跤,還善於打板球、曲棍球和羽毛球。
5、古吉拉特族 (GUJARATHI)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4.6%,主要分布在古吉拉特邦。操古吉拉特語,多數人信仰印度教,少數人信伊斯蘭教和耆那教。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業也較發達。
6、加拿達族 (KANNADA)
佔印人口3.87%, 說加拿達語,分布在卡納塔卡邦。
7、馬拉亞拉姆族 (MALAYALAM)
佔印人口3.59%,說馬拉亞拉姆語,分布在喀拉拉邦。
8、旁遮普族 (PUNJABI)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2.3%,主要分布在印度旁遮普邦,大部分人操旁遮普語,少數操印地語和烏爾都語。信奉錫克教和印度教。多數人從事農業,少數人從事畜牧業和手工業。旁遮普人能歌善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