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ceo都有哪些

印度ceo都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8-06 00:38:38

『壹』 印度人在軟體互聯網行業的地位,連老美都撼動不了

世界互聯網的牌桌上只有兩個大玩家,一個是美國,一個是中國,阿里巴巴、Facebook、微軟等企業,服務著世界上絕大多數的互聯網用戶

然而被稱為互聯網中心的美國矽谷,頭部公司的掌舵人竟然不是自命不凡的美國人,而是畫風與之差異很大的印度人,谷歌CEO桑德皮查伊已經成為印度人之光

印度作為世界第二大人口國,GDP卻不爭氣的排在世界第七,位列人口只有6000多萬的法國之後,但是即便如此,沒有一家世界級的互聯網公司且國內市場被中美瓜分的印度,頭上卻一直頂著一頂閃閃發光的高帽子,"IT強國"

在矽谷碾壓以勤奮號稱的華裔精英,大多數中國的工程師止步中層,而印度裔卻很多進入高層,甚至是打工皇帝CEO,掌舵矽谷,讓人不免有些看不懂

印度在中國的名聲並不好,總是招嘲,大致形象是吃著五顏六色糊糊飯,出行乘坐掛票火車、基礎教育普及率極低,出了孟買都是村兒,連閱兵都像雜技表演的二哈形象

但不得不說,咖喱味兒的英語也是英語,印度人擅長交際,思辨活躍,這是公認的事實,受英國長期殖民的影響,他們似乎完全沒有亞洲人的含蓄,語言表達時豐富的手勢動作,抑揚頓挫的表情配合,性格上更加靠近歐美

通過一些印度電影也可以印證這一點,寶萊塢突如其來的歌舞風格有時候讓歐美人都拍案驚奇,"我擦,這也太TM歐美了吧"

低障礙的語言優勢,歐美范兒的性格,使得相比於中國人,印度人在美國有更好的種族認同感,可以更好的融入矽谷的氛圍中

關心大學排行榜的同學們應該了解,全球TOP100的大學大部分被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占據,亞洲名校則主要集中在中國,日本,新加坡,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印度在教育上的成果乏善可陳

但有一個學校脫離於評價標准之外,就是印度最高學府印度理工學院,這所學校被稱為印度工程師的搖籃(在中國榮獲這個稱號的是藍翔技校)

印度理工學院在亞洲大學排行榜上也並不卓越,但其在印度國內的地位遠比清華在中國的地位高,畢竟清華身後有北大、浙大、上海交大、復旦等一眾高水平大學緊隨,清華並非獨步江湖,

而印度理工學院可以說是全國唯一的985,其他全是普通高校,有絕對的優勢;而且在等級劃分明顯的印度 社會 ,進入印度理工學院不只是進修知識,更是 社會 階層的躍層,是一個正真意義上高考決定命運的學校

印度理工學院在工科類專業上很強,特別是IT信息工程是世界互聯網的外包基地,美國主流的IT企業中都有印度裔的身影,在世界分工中積累了良好的口碑

上面彎滑這句話是國內互聯網行業的戲言,吐槽程序員們寫代碼的不規范問題,缺少注釋和結構,5個程序員一起寫代碼,最後合在一起運行不了,且無法精準定位問題,5個人只能各自重新擼一遍,效率低下

而印度作為世界的IT外包工廠,體現了優秀的專業素養,整齊高效,配合順暢,無論是效率還是質量都是高水平的

馬雲曾經說過一句話,中國人不會配合,看奧運會凡是個人賽的埋螞臘羽毛球,乒乓球等,單兵作戰中國都能問鼎,但是像足球,籃球等強配合的項目上,成績就沒有那麼耀眼了,正因為如此,女排精神才如此難能可貴,因為它體現的不僅是個人競技能力,個人拼搏精神,更重要的是團隊協作能力

印度的協作是滲透到日常的,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搜索下印度飛餅的非工業化製作方法,街邊破舊的門面裡面幾個大漢分工明確

和面的將面和好後壓成面餅,甩餅的將面餅在空中翻騰甩成又薄又大的麵皮,烤餅的接過麵皮替換掉已經烤熟的成品,接力給負責售餅的打包收款,整條簡單的供應協作鏈平穩又高效

IT產業的開發要比飛餅的製作難度大得多,在這種信息密集的產業中,團隊協作能力是一定要比單兵作戰能力重要的多的能力,我們要追求的不只是極客文化,而是一群極客協作的文化

印度人更團結嗎?我想不是的,印度國內的種姓制度,多官方語言,宗教背景復雜,使得印度從來沒有形成多民族統一的國家,特別是思想上的統一

但物衡是,在矽谷不一樣,矽谷的印度工程師多是畢業於印度理工學院,而後又去美國名校進修的高材生,同屬印度精英階層,有類似的成長經歷

印度人在矽谷非常注重前輩對後輩的提攜,對新人工作機會的介紹等,矽谷有印度派的說法,2012年矽谷的人口數量中印度以只佔到了6%,但是印度裔人才領導的公司佔到了33.2%

印度裔在辦公室的擴張非常快,很多人反饋印度領導在人才招聘方面偏袒印度裔,甚至是明顯的放水,一個印度裔升為中層領導,很快他管轄的部門就會是一片咖喱色

在印度裔掌管的矽谷中,印度新人會比較自信,因為在IT工程師在印度是類似醫生,律師一樣,有 社會 地位提升作用的,國家也非常重視IT外包產業的發展,站穩高級勞動力市場老大的地位,即便在美國IT工程師也是高知高收入的圈層

而在我國,IT工程師一般稱之為程序員,甚至碼農,寫代碼的,是強壓力 社會 下"社畜"的代表,是996毒文化的踐行者,圈層畫像被描繪為格子衫+地中海+人字拖,被定義為高收入低情趣的人群,對整個從業人群的自信是一種打擊

中國的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在全世界看來是成功的,在TIMES,USNEWS等世界著名的排行榜上中國大學連年走高,清華大學已經超過新加坡國立大學和東京大學等亞洲名校成為亞洲第一的大學

中國的教育將專業分為工學、理學、經濟學等13個一級學科門類,人才教育高度專業化,使得在各行各業產生了很多優秀的專業人才,但人才能力的隔離使得跨界創新的能力被削弱,並且加重了對協作能力的要求,缺少專業管理人才的建設

所以國家開放雙學位,輔修專業等,為的就是打破學科間的壁壘,培養一專多能的人才,而印度的大學教育,大多數專業都有MBA課程,不僅培養專業工程師,更是培養技術型管理人才

所以矽谷的印度裔工程師,除了在技術人員角度思考問題外,還會在管理者角度思考問題,有良好的晉升路線,在競爭中的優勢明顯

在全世界范圍內,IT工程師在純技術領域的職業生涯都是很短暫的,如果在35歲之前沒有轉變到管理崗,基本上難逃辭退的宿命,印度的大學教育,在教育階段就為學生准備好了後路,這也是印度裔在矽谷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雖然印度人在矽谷混的風生水起,但印度本土的互聯網環境非常惡劣,微軟、惠普、3M等著名企業都在這里設有分公司,大多數IT從業者都是外包服務,即便微軟谷歌的CEO全部是印度裔,但也只是高級白領

本土的市場基本上被美國和中國瓜分,缺乏自己的互聯網企業,很多專家的解讀是印度基礎建設差,識字率低等限制了互聯網的發展,但是從小米、三星、Facebook等外企在印度的成功來看,其網民基礎是能夠撐得起一個巨大市場的

從網民基礎到人才輸出兩個方面,印度都滿足成為互聯網強國的必要條件,眼下阻止IT人才外流,不要讓優秀的人才都跑去美國打工,從內需出發發展本國互聯網和軟體產業

相信未來印度這個大蛋糕除了是中美巨頭的必爭之地,更有可能滋生本土的互聯網巨頭,潛力無限不容小覷

『貳』 南亞基因深入矽谷,孟加拉裔科學家擔任Intel董事長

1月22日,自2012年5月至今擔任Intel董事長的——安迪.布萊恩特(Andy Bryant)將卸任,完成其7年征戰。Intel的新任董事長出生於孟加拉國的Intel獨董——奧馬爾.伊什拉克(Omar Ishrak)擔任:

早在上一輪全球金融風暴時期(2008年前後),美國矽谷約有30%以上的工程師來自印度。矽谷的印度人占據了7%的CEO席位,而印度人在工業、 科技 領域的初創公司數量超過英國人、日本人、華人在這一數目的總和。

而今,矽谷最大的三家公司:Apple、Google、MicroSoft中,除Apple(蘋果)外,後兩家企業的CEO都是來自印度:

除了谷歌與微軟,摩托羅拉、諾基亞、軟銀、Adobe、SanDisk(閃迪)、百事可樂、聯合利華、萬事達卡、標准普爾等等這些頂級跨國企業的CEO席位,都已落在印度裔手中。

IBM前副總裁譚志明(Wes Hom)表示:

感謝閱讀本文,關注淘數碼,獲得IT、數碼行業最新情報

『叄』 為什麼印度人統治矽谷,中國人淪為打工仔

1.印第安人確實在矽谷崛起。

但其背後是印度的人才外流。

例如,Google的首席執行官Sundar Pichai出生在泰米爾納德邦(Tamil Na),微軟的首席執行官Satya NADELLA,adobe的首席執行官shantanu narayen和Meguiar的首席執行官Sanjay Mehrotra都是印度人。

甚至美國媒體都說,有10位印度CEO正在統治世界。

幾年前,有一個數據:在美國排名前500位的公司中,有75位外國首席執行官,其中第一位是印度人(10),超過英國人(9)。香港和台灣只有一位華裔,而大陸沒有一位。

印度的10位CEO有兩個共同點。一個是在國外學習後在美國出生和成長的印第安人。

其次,他們大多數是在同一所大學接受教育的。對他們進行培訓的大學稱為印度技術學院,被稱為世界上最困難的大學,錄取率僅為3%。

2018年,印度理工學院的申請人數達到了45萬,但只有13000(2.8%)被錄取。毫不誇張地說:

來自印度各地的學生前往印度理工學院,他們都是印度各地的精英。


同時,即使是留在矽谷的中國科技精英也有新選擇:

在矽谷為中國公司工作。

蒂克托克(Tiktok)在矽谷開設了一家辦事處,並開始從Facebook之類的巨頭那裡偷人,提供的薪酬最多可提高20%。據統計,自2018年以來,已有超過24名Facebook員工被中國公司挖走。

國外一個著名的問答機構中的一個問題是:「在美國的印度移民是否比中國移民更成功?」引發了很多討論。

其中一位網民對此表示贊同。

「最聰明的印度人移民到西方,但是移民到西方的中國人不一定是最聰明的中國人。」

因為,中國現在確實可以為中國科技精英提供更多選擇。

『肆』 「空降」星巴克當CEO,這位印度裔高管到底有何過人之處

星巴克一直走的都是高端咖啡店的方向,很多人都為手有一杯星巴克而感到十分有品位。並且星巴克店面的開設也涉及到了海內外許多地方深受,各國人們的喜愛與追捧。推出的同期聯名物品也被許多人們喜愛,可以說星巴克是咖啡中的天花板。

他有著非常豐富的領導經歷,他在麥肯錫公司工作了將近20年。幾乎已經做到了主管和經理的位置,而他不甘心僅僅如此。又進入到了百事可樂成為首席財務官,並且在百事可樂公司通過自己的能力不斷努力提升自己的位置。因為他優秀的能力也被霍華德·舒爾茨 看中,並且也看重他堅定不移的意志。也希望霍華德·舒爾茨 沒有看錯這位印裔高管,能夠將星巴克帶領到新的起點和方向。畢竟星巴克需要不斷的創新,面對新鮮的人物。抓住機遇發展當下,才是星巴克現在最重要的任務。

『伍』 谷歌ceo是印度人嗎

谷歌ceo是印度人。

谷歌現任CEO是印度裔,微軟現任CEO是印度裔,IBM現任CEO是印度裔,諾基亞現任CEO是印度裔,百事可樂現任CEO是印度裔。印度的國內發展較為落後,讓印度人不得不在外國努力奮斗。

印度人口眾多,所以印度留學生也不少,學業有成後,往往更希望留在外國發展,在公司中尋求一份高薪職業。而印度國內,能給印度留學生發揮價值的大企業並不多。所以就來到了中國發展,並且還獲得了一份很好的工作。

谷歌發展歷程

1998年,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學生宿舍內,共同橋銷枯開發了谷歌在線搜索引擎,並迅速傳播給全球的信息搜索者。8月7日,谷歌公司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山景城以私有股份公司的型式創立。同年,發明Google PageRank專利。

2001年9月,谷敏洞歌的網頁評級機制PageRank被授予了美國專利。專利正式地被頒發給斯坦福大學,拉里·佩奇作為發明人列於其中。2004年2月,因為雅虎放棄使用谷歌搜索引擎而決定獨立開發自己的搜索引擎,谷歌的市場份額較前跌落。2004年8月19日,谷歌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成為公有股份公司。

以上內容斗襲參考:網路—谷歌

『陸』 小米在印度為什麼這么牛,因為有「蠻牛」

眾所周知,印度的人均GDP較低,大多數人買不起電腦。不誇張地說,印度人幾乎沒有經歷過PC的互聯網時代,就借著功能機轉智能機、3G轉4G的浪潮一躍進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

印度手機市場是線上線下相結合,線上佔比僅37%左右,線下運營商市場極少。而小米在國內的時候就開創了線上線下結合的輕資產營銷模式,到了印度游刃有餘:以線上為陣地,向線下延伸,直接打破三星常年身居第一的局面。

本地化

不管是硬體生產還是人員管理,小米都採取了本地化的措施。

小米在印度直接建立了本土的生產工廠,在印度的本地供應鏈系統,也為小米快速鋪貨及售後服務提供了保障。

售後方面,小米在印度建立超過500家服務中心、維修工廠,以及兩家大型的零部件倉庫,這些設施和機構使得小米在印度的售後服務水平大幅度提升。

人員方面,任用Manu Jain作為小米印度CEO是小米在印度取得成功的關鍵一步。在加入小米之前,Manu Jain就已經是印度互聯網界的明星人物。自帶流量廣告和資源的Manu Jain在業務管理之外,還通過樹山岩姿立小米植根印度,在印度研發,印度生產的本地企業形象,加深印度人對小米的好感。

不光是這樣總理莫迪也接見雷軍,雷軍也送小米的手機給莫迪使用,使得小米這個品牌在印度的知名度大大提升。

題外話:現在很多印度人認為,小米就是印度品牌。

產品性價比高

目前,印度手機市場的主流產品價格範圍在 5000 -20000 盧比之間,摺合人民幣大約為500 - 2000 元。

而小米在這個價位內有不少手機型號可以選擇,加上小米進軍印度時互聯網處於早期階段,享受了不少印度電商競爭補貼的紅利。在排燈節期間,電商進入瘋狂打折季,僅僅18天就銷售出100萬台智能手機,小米手機一騎絕塵,幾乎壟斷印度智能手機線上市場約50%的份額。

總的來說,小米在印度市場能夠取得成功,不僅是因為自身的實力,把握機遇也同樣重要。最近這段時間,國際政治局面變得有些動盪了,而許多國家原本比較要好的關系,同樣是變的比較僵硬起來。就像是現在我們中國與印度,同為人口大國也算是兄弟國家了,以前我們國家也沒少援助過印度,但是現在二者的關系卻是有些差了,甚至於現在印度都開始大幅度的抵制「中國製造」!

其實之所以會如此,都逗絕是繞不過兩個,那就是「利益」了。因為我們中國一直都是有著「世界工廠」的稱號,製造業已經是深入海外,可以說國外許多的產品都是繞不過中國製造業,而帶來的收益自然是非常可觀的。而印度同樣是有著大批的廉價勞動力,自然是看中了這一塊肥肉。

也是因為如此,如今許多中國製造的商品都是遭到了眾多印度民眾的摔砸,尤其是那些高 科技 的產品更是主要被針對的目標。原本我們國產的那些手機在印度是非常歡迎的,畢竟我們國產的那些手機不但功能十分的齊全,價格也並不算是非常的昂貴,因此買手機的時候我們國產的手機自然是首選了。

不過現在國內許多品牌的手機都是受到了抵制,只有一個品牌除外,那就是小米了!可能許多的對此都會感到不解,為什麼小米獨獨就例外呢?其實印度的銷量本來就占據小棗敏米在海外銷量的一大半,而為了不損失這個銷售渠道,小米也是特意的將

「Made in India」的標語打在店門上,以此來打感情牌!

然而這件事也是引起了國內許多網友的熱議,不少的人就認為小米這樣的做法真的是為了賺錢節操都不要了。但同樣也有人認為,小米在印度本就有著代工廠,製作的零件大部分也都是來自於印度,說是

『柒』 美國矽谷被印度裔「佔領」文盲率過億,印度如何製造高級人才

最近發現個奇怪的事兒,美國擁有著一眾像微軟,谷歌,IBM這樣在很多領域排名前列的 科技 壟斷企業,但這些美國巨頭中的大部分,實際上都被印度裔掌控著:

微軟CEO納德拉是印度裔;

谷歌CEO桑達爾-皮猜是印度裔;

現在IBM的CEO也由一位印度裔的阿爾克溫·克里希納接手了。

三家可能是偶然,但百事可樂,諾基亞,摩托羅拉,哈曼國際的CEO都是印度裔,這就離譜了。

還有更離譜的。

作為世界 科技 中心的美國矽谷,如今也正在被印度人一步步佔領著!

據統計,在美國矽谷,印度裔高級技術人才佔了矽穀人才總數的三分之一,且還在逐年上升。

可視線一轉,如今的印度的文盲人口也佔了全球的三分之一,達到了近3億,是 世界上唯一一個文盲過億的國家。

那問題就來了,印度是怎麼做到在文盲人數這么多的情況下,同時還擁有這么多的高級人才的?

仔細一查,好像也不矛盾,因為印度除了是文盲最多的國家之外,它同時也是 世界上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

巧合的是,全球12億的貧困人口中,印度又佔了三分之一,其中還有7000多萬人屬於極度貧困。

也就是日均生活費不到9塊。

配上印度人均的六口之家,生存都成問題的情況下,接受教育更是無稽之談了。

反觀印度富人們呢,文盲率為0,起底也是個大學本科學歷,而夾在中間經濟稍微好一點的印度家庭,普遍也是會接受高等教育的。

可能有朋友要說了,印度再不濟,人家也是有八年初等義務教育的,但實際上,印度喊了50多年的義務教育直到今天也沒有真正普及,究其原因也很簡單:

印度與生俱來的自信

我國從1986年頒布《義務教育法》到真正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用了多長時間呢?

15年

印度更虎,直接把普及義務教育這個宏大目標寫進了憲法。

那印度計劃多長時間完成呢?

尼赫魯一拍腦門:我說一個數!10年!

沒錯,印度計劃花10年時間消除國內佔比80%以上,總計2.4億多的文盲,於是在第一個五年計劃里,印度把教育經費的56%都撥給了初等教育。

可在初等教育的具體實施上呢,印度延續了 「口號就是我唯一的行動」 這個優良傳統。

在中小學教育管理上長期採取放任政策,徹底當起了撒手掌櫃,要各邦自主推行普及義務教育,各邦情況各有不同,推行情況必定也是跟著感覺走。

截止2007年,印度初等教育階段輟學率為0的邦只有8個,輟學率超過50%的邦有11個,阿薩姆邦和比哈爾邦的輟學率甚至飈到了70%,要是按照我國普九驗收最高允許每年3%輟學率的特例標准,印度脫盲估計還得再來十年。

可能當初尼赫魯說的是物理消滅吧。

腳踏實地向來不是印度的風格,尼赫魯並不相信當時西方提出的「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的順序發展理念,反而認為這是西方拖慢我「大印帝國」崛起的陰謀,所以在發展初等教育的同時,印度也把剩下的教育經費一股腦地都發給了高等教育。

我命油我不油天,兩頭下注,直接單車變火車。

而這雙管齊下的後果就是發展初等教育的口號也就喊了開頭兩年,到後期這錢都流向了高等教育。

從第二個五年計劃開始,初等教育的經費佔比就降到了33%,1966年到1969年甚至俯沖到24%,而同期的高等教育經費比例則一路漲到了49%。

為啥印度最後一股腦地把寶全押在這上面了?

因為初等教育雖說是解決文盲的直接辦法,可搞來搞去印度發現這是個吃力不討好的無底洞啊,錢嘩嘩地往裡砸,培養出來之後還得繼續搞中等教育,那我為啥不直接上馬高等教育?

我「大印帝國」可是在2000年就立下要在2020年成為發達國家的flag的,哪有時間陪你們這群小豆子茁壯成長了?

印度一下子就抓住了問題的「本質」,轟轟烈烈投身高等教育改革了。

那這改革的成果如何呢?

倆字:稀碎。

在印度教委的不懈努力下,印度高校體系一躍成為了 世界上斷層最大的高等教育體

印度如今有接近兩萬所高等院校,以印度理工學院為代表的18所重點學院每年拿著教育支出的絕對大頭吃香的喝辣的,而剩下的絕大多數普本基本上每天都在倒閉的邊緣反復徘徊。

要究其源頭,也和它的「日不落父親(英國)」息息相關。

印度近代意義上的大學出現在19世紀的英國殖民統治時期,當時的英國在奴役大半輩子印度之後發現,都工業時代了,這印度人的智商和情商還是那麼低?

領導夾菜你轉桌,領導打牌你自摸。

這不行,新時代我需要的是高級打工仔,得搞點教育了!

於是英國議會在1813年授權了東印度公司管理殖民地的教育事務,馬考利伯爵起草了著名的《馬考利備忘錄》,重點指出:

「鑒於政府沒有足夠的資金在印度本土實施大眾式教育,殖民政府應該建立只能面向少數精英階層的高等教育機構。」

所以印度殖民政府在沒多少錢的情況下搞起了精英教育。

可壞就壞在了精英教育。

印度精英階層在接受教育之後,終於意識到原來自己是個印度人的事實,開始在甘地的領導下進行「平靜如水」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並且要求英國把教育大權分一點出來。

那會兒的英國剛剛結束一戰,雖然打贏了但還是有損元氣,就更沒啥閑工夫操心印度了。

於是殖民政府在教育管理體制上做出讓步,實行「分權制」,中央保留部分權利,其餘下放到各個邦,由中央和地方共同管理,發現沒,後來印度在初等教育上的甩手掌櫃就是擱這兒學的。

剛開始的幾年,地方的辦學積極性確實高,但是別忘了,這可是散裝印度,各個邦之間壓根就沒啥共識,發展教育那更是隨心所欲,截至1931年,印度的識字率也只有8.6%。。。

1947年8月15日,印度獨立了,這個新生的散裝國家更是沒錢,但再苦不能苦孩子,尼赫魯最先想到的就是普及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這對兒卧龍鳳雛,卧龍的「成就」咱剛剛已經說了,鳳雛也得支棱啊!

於是在20世紀的50年代和60年代,印度高校數量從1950年的606所急速擴張到1965年的2370所,再伴隨著80年代的私立大學放開,印度大學的數量那是一飛沖天,迄今為止已經有8410所,更別說印度的學院採取的是納附制,也就是俗稱的抱大腿,納附的學院如今已經超過三萬所大關,奔著四萬去了。

但貧窮如風,常伴吾身,建再多大學,中央的高等教育經費即使漲了就還是那麼點。

從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印度高等教育占總教育支出的比重從1/4上升到了1/3,更別說在70年代初期,印度經濟衰退,印度高等教育經費投入和高教體系的發展更是進入原地踏步。

那在有限的經費下,印度當然要把錢用在他們認為的刀刃上

沒錯,就是和GDP直接掛鉤的 工程技術,商業,科學 這些專業,國家也根據這些熱門專業教育水平劃分出了兩套系統:

國家重點學院系統和普通高等教育系統。

重點學院好吃好喝,普通高校生死由天。

而在這18所學校組成的重點學院系統里,有一所學校的經費就達到了重點撥款的15%,它就是——印度理工,印度眼裡的唯一指定神校,而開頭所說的占矽谷三分之一人才中的絕大多數,就都來自這所學校。

在印度一直有個把印度理工吹的神乎其神的段子:

有一天麻省理工的教授問自己班上的印度學生,你們印度不是有印度理工嗎,怎麼來這兒了?這個學生是這么回的:我就是因為考不上印度理工才來麻省理工的!

氣的那教授差點當場犯了心臟病。

印度理工真像印度人嘴裡說的世界第一嗎?

擺事實講道理,印度理工的世界排名並不高,2019到2020年期間,它最好的孟買分校也僅僅排在第162位,即使是放在亞洲,也只排到了第33名,那印度人的自信從何而來呢?

其實它還真霸佔了個世界第一。

世界第一難考。

印度理工學院1951年建校,1956年,印度國會通過了《理工學院法案》,避免了官僚系統干預理工學院,課程和招生也變成了學校自主決定,就這樣,乘上了改革春風的印度理工一路高歌猛進,成了全國理工學院的扛把子。

同樣的,在課程難度上,印度理工也自然是水漲船高,尤其是數學方面。

在印度,無論你出身多麼卑微,只要你考上這所學校,就不會再有人關注你的出身了,在別人眼裡你就是最棒的。

但一個印度學生要是想考這所學校,不是能不能的事兒,而是配不配。

請大家試著跟隨我的腦洞:

假設我們非常不幸的出生在了一個印度家庭,但不幸中的萬幸是咱家還有點余糧支持你念念書,那從十年級開始(相當於咱們的高一),我們就得決定未來的方向了。

你問我為啥要現在就定?

因為與此同時,和你一樣得做決定的還有1000多萬人,選擇呢也不多,占據絕對主流的就是理工,醫學,商科,文科這四個。

其實你大概率會是個理科生,因為在國家的一頓洗腦之下,普通印度家長的觀念向來是學文不如學商,學商不如學醫,學醫救不了印度,所以不如學理工。

而理工就只有一所能上的,就是印度理工,為啥這么說呢?

因為理工類普本上完之後,就可以和摩的司機試比高了,一個印度普本畢業生的工資和印度摩的司機的工資水平相當,大約一個月1500人民幣的樣子,而印度理工畢業生的平均工資是這個的20倍,你會怎麼選擇?

我,莫得選擇。

而在你被迫選擇印度理工之後,恭喜你,你再也沒有所謂的個人空間了,因為在寫下印度理工那幾個字的時候,你面對的就不只高考那一場考試了,還要挑戰印度理工學院設立的聯合入學考試(JEE)。

而這場JEE是需要入場券的,你得至少能考到這1000萬考生中的前20%才配考JEE,2017年,最終獲得JEE考試資格的人數是118.6萬,印度理工要多少人呢?

4000

絕望不,不,絕望還沒真正開始,這場JEE考試的初試是一場三個小時的筆試,由90道客觀題組成,涵蓋物理,化學,數學三科,平均四分鍾就得解出一道題。

而每一道題,都超綱。

從第一題開始,你面對的就是不亞於中國高考最後三道單選題的難度,但這僅僅也是初試!

在初試過後,由於客觀題必定有正確答案,所以這一百萬的考生會按成績進行排名,前20%再參加下一輪的終極復試,而JEE復試的難度,就顯然不是我這種學廢能想像的了。

所以在這種難度的考試下,在學校學的反而只能在考試中起個輔助作用,那怎麼辦呢?

補課。

在印度,超過95%的學生都要提前兩三年學習課外輔導,超綱學習物理化學數學的內容,2017年印度家長就為課外輔導貢獻了225億美元。

印度北部有個城市叫科塔,是全國最有名的「補習之都」,20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生地塞進了100多家補習機構,在這里,十幾歲的考生被送到密密麻麻塞滿一兩百人的教室,每天接受15個小時以上的高強度學習,在這里,唯一的生存法則就是成績。

而迄今為止已經有77個不同地方的學生因為頂不住壓力選擇了自殺。

但與此同時,問題也就來了,在印度這兩個字的加持下,如今能上補習班竟然也成了一種奢侈。

因為像科塔這樣的補習機構每年收費標準是3000刀,可印度人均可支配收入才剛剛過了2000刀,所以能去科塔補習的,大都是印度的中產家庭。

那印度窮人家的孩子咋辦?

那就只能督促你老爸平時多健身了,因為在高考當天,印度富人和中產階級的鈔能力真的很難用我樸素的語言來描繪。

比哈爾邦是印度最落後的地區之一,可就在這個印度最落後的地區,爆出了同一年文理科狀元雙雙落網的消息,在12年級的畢業考試中,17歲的魯比-拉伊一舉奪魁,成了比哈爾邦的文科狀元,鄉里鄉親的一聽,那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興高采烈地就去接受采訪了,然後就把政治學這詞給拼錯了,還表示這是一門有關烹飪的學科,這回答是真下飯啊。。。

當地考試委員會當場就給她安排了復試,她也不負眾望地答了個零分,緊接著就被逮捕。

這個消息自然是引起了民憤,考試委員會也在想,要不這理科狀元也查查?

幾天後,理科狀元也應聲落網,因為他在采訪中表示水的化學式不是H2O。

而這倆人也坦白了,這狀元,買來的!

那占絕大多數的窮人呢?就只有體力了。。。

早在2015年,這張比哈爾邦教室外的照片就震驚了世界,教室內,學生們在緊張地和中考題搏鬥,教室牆外,印度父母們也在緊張地和中考題搏鬥,,窮人們買不起高級作弊設備,只能用這種最朴實的方式幫自己孩子實現夢想。

也許你正在笑,可我們正在笑的這些畫面,卻是印度窮人們近乎絕望的人生。

在這么個高考形勢下,考上印度理工對於印度人來說,代表的可不僅僅是高薪和面子,那是實實在在的 「知識改變命運」。

然而現在看來,他們從印度理工畢業之後,嚮往的地方卻往往不是印度,而是歐美,印度的人才流失率高達80%,尤其是印度優勢的計算機及相關專業。

印度教育部長也很煩,多次感嘆: 我要的是人才增長而不是人才流失!

現在好像還有一部分人會對印度的IT產業心嚮往之,但殊不知數十年來,在工資待遇,生活環境以及研究條件的影響下:

印度近60萬的優秀畢業生都到海外深造不歸;

4000名知名度高的專家早已移民歐美。

以至於印度IT教育如今都被稱為「人才奶牛」,吃印度的草,乳房卻在國外。

在美國,一個計算機程序設計員平均年薪為7.5萬美元;而在印度,做同樣工作的設計師每年只有1.25萬美元,薪水僅相當於美國的1/6。

印度憲法中早就明文賦予了「公民可自由遷徙和定居」的權利。對於印度政府來說,既然在經濟不發達的情況下,無法挽留住人才,還不如順水推舟,對人才外流採取自由、開放的政策。

當年,有「計算機總理」美譽的印度前總理拉·甘地就曾說過,「即使一個印度科學家、工程師或者醫生在50歲或60歲回國,我們也並沒有失去他們。我們把這種人才外流看成正在積攢利息、等待印度提取的『智慧銀行。」

去年,在議會回答議員的公開質詢時,印度人力資源部部長喬希博士認為,政府不認可聯合國人才發展報告所指出的「印度每年因人才流失損失20億美元」的觀點,因為在印度政府看來,當印度人才從歐美歸來時,他們不僅帶回了資金,也為印度提高了知名度,更帶回了創新精神!

那印度的人才回來了嗎?印度首富現在都跑了!

反而是近十年來中國留學回國人員以年均13%的速度遞增

要問原因啊?

你看這次疫情浪潮下,究竟是誰沒穿底褲屁股蛋子還鋥亮反光呢?

『捌』 印度為什麼盛產「全球CEO」

印度人非常「抱團」。曾有笑話說,一家公司進了一個印度人,就會引來一群印度人。

世界頂級獵頭公司之一的光輝國際北京公司總經理劉家良表示,印度人有互相幫助的傳統,和中國高管的竭力避嫌不同,印度高管「舉賢不避親」。

「你必須適應新的地方,不管到哪兒,都得盡快建立一個圈子。」聯合利華公司前任印度裔ceo文迪路
邦加說。而他同為印度裔的弟弟則是萬事達卡的現任ceo安傑路 邦加。

印度人樂此不疲地把自己的親戚、朋友,之前的同事,甚至不認識的人,只要是印度人,都努力介紹到自己所在的公司里,形成了非常強的一個「印度圈」,好的職位和資源堅決第一時間介紹給印度人。

「印度人的自我圈子文化在美國矽谷中已經成為了一個極其顯著和特殊的現象。在英特爾公司的餐廳內,大片的印度人甚是熱鬧。」文迪路 邦加說。

除了埋頭苦幹,印度人還非常注重通過社交活動來與上司進行情感溝通,比如與老闆喝咖啡、聚餐等方面,都會處處留心,以提升自己的受關注度。

長遠的職業規劃,特別是事業雄心也決定了印裔經理人能在職場上走得更遠。根據一項調查研究,各國在美國的移民群體當中,印裔平均收入最高,而且這一群體人數不少。即使經濟條件優越,這些印裔經理人仍然不滿足現狀,寧願自己擁擠在合租公寓樓里,也要花錢去上mba、不斷地「折騰」,甚至很多高級經理人辭去工作,自己創立公司,而不去考慮買車買房。

善於接納不同意見者

總部位於美國的人才戰略集團總裁馬克
埃夫龍在接受印度媒體采訪時曾說,語言優勢和適應不同文化的能力,使印度裔在管理層中相比其他亞裔更容易脫穎而出。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執行秘書長苗綠說,盡管印式英語很難聽懂,但畢竟英語也是印度的官方語言之一,許多受過良好教育的印度人不但習慣於使用英語交流,更重要的是,他們懂得用英語來思考。中國高管說英文沒有問題,但是要走到上層用英文做辯論的時候就會顯出弱勢。

苗綠還認為,中國的文化體系裡「槍打出頭鳥」等觀念也從一定程度上束縛了人們的思維。

劉家良也表示,中國的教育更加擅長培養一個個「精緻的個體」而非接受「異己」領導全局的戰略家。印度高管最為重要的特質在於善於領導和管理不同政見的人。因為印度高管從小生活在多民族國家,從小就擅長辯論,擅長處理與自己意見不同人的關系。而中國人大多成長於比較單一的社會環境中,更注重的是對上級的服從。

「也許印度高管的實干能力並不比中國人強,但是他們更熱衷於表現自己的觀點,同時也更善於接納不同意見的人,這都是跨國企業ceo所需要的特質。」劉家良說。

『玖』 印度vivo總裁是誰

vivo印度公司ceo馮磊。
國產手機從「紅海」進入「血海」。華為高級副總裁、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表示,未來幾年,一大批手機廠商死亡,而全球只有2家手機廠商可以生存下來;360董事長周鴻禕表示,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已是一片血海市場,企業要有第一年敢賠多少億膽量才能玩。
一加手機CEO劉作虎在接受科技科技采訪時表示:「整個國內手機市場環境太惡劣。簡直就像個屠宰場,一不小心被人家宰了。大象跳舞,螞蟻遭殃……」
而vivo全球副總裁、首席市場官馮磊在vivo X6發布會後接受搜狐科技專訪時表示,所謂「紅海」只是針對某個企業而言,任何一個行業都會有一批優秀的企業存在,只要能夠能消費者提供好用的產品,企業就不會陷入紅海,不會被用戶所拋棄。
相比余承東、周鴻禕對於未來手機市場判斷,馮磊顯得比較樂觀。他認為,任何一個行業都面臨著同樣問題,無論是牙膏、洗衣粉還是汽車市場,被用戶記住也就3-5個品牌。「消費者的認知,對手機品牌的認知最多是5個,如果進入不到這個預設,肯定就要出局。」
有調查顯示,在消費者在前期,可能參與人比較多,但是每一個人使用智能手機個數是2.7個,每個人使用的手機已接近第三,第四個了,如果說品牌沒有進入到他的前5名預設,基本上就放棄,品牌就會被用戶忘記。馮磊認為,影響一個手機品牌生死,最根本是給消費者提供了好產品和服務,而「不是競爭對手搞死你,或者市場搞死你」,只有自己犯錯,消費者拋棄了你。

『拾』 動視暴雪ceo印度是誰

ceo高管分別是:鮑比·科蒂克
Bobby Kotick,動視暴雪的孫弊手首席執行官,於1991年2月至2008年7月擔任動視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在動視與暴雪合並後,他成為合並後公司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他於2008年7月至2017年6月擔任總裁。Bobby Kotick曾就讀於密歇根大學,並獲得多項榮譽,包括《哈佛商則嫌業評論》2016年全球最佳績效 CEO、《名利場》2016年新機構榜單和《廣告周刊》2015年媒體百強領袖榜單,還是使命召喚基金會的聯合創始人和聯合主席,並在可口可樂公司、洛杉磯縣藝術博物館和哈佛-西湖學校的董事會任職。
2、丹尼爾·阿萊格
Daniel Alegre,動視暴卜數雪的總裁兼首席運營官。Daniel擁有普林斯頓大學伍德羅·威爾遜公共與國際事務學院的榮譽學士學位,以及哈佛商學院和哈佛法學院的雙MBA和JD學位。Daniel精通英語、西班牙語、法語和德語,並精通俄語。曾在Google工作16年以上,擔任全球零售和購物總裁,領導了將電子商務嵌入所有Google產品領域的舉措,並幫助實現了從廣告業務擴展到零售交易業務的多元化,自2020年4月起擔任動視暴雪首席運營官。作為首席運營官,Daniel與領導團隊密切合作,以擴大動視暴雪的影響力、參與度和績效,以改善組織各個部門之間的協作和執行。

閱讀全文

與印度ceo都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的國語是什麼意思 瀏覽:169
印尼哪裡可以買到好燕窩 瀏覽:496
中國考級的泡泡音樂在哪裡 瀏覽:945
印度版羊頭怎麼吃 瀏覽:237
義大利面條為什麼冷水冷卻 瀏覽:281
在英國什麼顏色表示結婚 瀏覽:260
印度卵巢早衰怎麼治療效果好 瀏覽:988
在越南開個小型酒店要多少錢 瀏覽:614
月光集市到中國哪裡好 瀏覽:390
中國平安車險在哪裡買 瀏覽:5
印尼盾最大多少人 瀏覽:472
伊朗健美為什麼這么牛 瀏覽:790
英國讀博士怎麼選 瀏覽:910
在美國印度菜和中國菜哪個受歡迎 瀏覽:202
中國哪裡的煙最香 瀏覽:835
印度人為什麼會有鼻炎 瀏覽:923
你對中國哲學有哪些了解和認識 瀏覽:446
有哪些國家對中國疫情有幫助 瀏覽:45
印尼傘兵穿什麼衣服好看 瀏覽:397
印尼到柬埔寨要多少錢 瀏覽: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