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為什麼是帝國

印度為什麼是帝國

發布時間:2023-08-06 06:00:23

⑴ 為什麼說是大英帝國給了印度一個統一的強國身呢

事實上,最早來到印度建立據點的歐洲國家並不是大英帝國,而是開辟新航路的葡萄牙人。16世紀初,葡萄牙殖民者在印度馬拉巴海岸的果阿、達曼和第烏等地建立據點,獨佔了印度與西方的海上貿易,稱霸於印度洋。到17世紀,荷蘭、英國和法國相繼東來,18世紀中期前後,英、法在印度的爭奪加劇,最終英國勝出,法國萎縮為幾個小小殖民點。

經過二戰,英國國力大減,同時世界民族解放運動風起雲涌,英國不得不承認印度獨立。1947年印度正式獨立,繼承了英屬印度的絕大部分領土,同時得益於英國留下的國家治理模式和工業化基礎,又因為本身體量巨大,這樣就使剛剛獨立的印度成為亞洲響當當的強國。

⑵ 印度為什麼是英聯邦國家為什麼把英語也作為官方語言這與歷史有什麼聯系

因為它原來是英國的殖民地,所以是英聯邦國家。而且英國在印度的殖民統治持續的時間長,所以英語在印度的運用特別普及,而且英語作為一門國際語言,所以把英語也作為官方語言。

⑶ 介紹一下印度的近代史

近代印度(1757~1947) 從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成立(1600)_起到它在印度佔有統治權時(1757),有一段早期殖民掠奪史。這段歷史在年代上屬於印度中世紀末期,但它的時代性質則屬於殖民統治的早期。 英國在印度的早期殖民掠奪(1600~1757) 葡萄牙人收購印度的香料在西方銷售,獲得厚利。繼之而起的是荷蘭。1600年12月31日,英國為了同荷蘭商人競爭而成立了英國東印度公司。1623年英荷達成默契:荷蘭壟斷東印度群島,英國壟斷印度次大陸。 英國東印度公司在1609年續領特許狀時,取得了5項特權:掠地鑄幣、築城養兵、締結盟約、宣戰媾和、審理刑事民事案件。後來,東印度公司的中心從西海岸轉移到孟加拉。在這個時期內東印度公司的活動主要是為建立政權准備條件。1765年東印度公司取得孟加拉、比哈爾、奧里薩的收稅權,主宰了孟加拉。公司直接掌握了財政和軍權,間接掌握了行政權。 英國工業革命開始後,工業資本家力圖控制印度,以使英工業品暢銷印度各地。所以,18世紀末與19世紀初也是英國在印度擴張領土最突出的時期。在55年內(1763~1818)英國在印度直接進行過30次兼並土地的戰爭 。在52年內(1766~1818) 英國與印度地方政權簽訂過23次割地條約。它在50年內(1765~1815)解決了歐洲其他國家在印度絕大多數的據點。 1818年6月,馬拉特勢力覆滅。拉賈斯坦、中印度、卡提阿瓦半島的一些首腦都承認了英國的主權。除旁遮普和信德外 ,英國已經控制整個印度 ,印度成了英屬印度帝國。1818年後,殖民統治基本上處於鞏固政權時期,但是也還有過兩起兼並高潮。第一批被兼並的是信德(1843)和旁遮普(1849),英國殖民地疆域就達到了防範沙俄南下的天然界線。 另一批被兼並的土邦是貝拉爾(1853)和奧德(1856)。貝拉爾是理想的原棉供應地,奧德是理想的英國棉織品的銷售市場。 英國用「絕嗣喪權原則」兼並的土邦有薩塔拉(1848) 、那格浦爾(1853)和詹西(1854)。最後階段的兼並引起了1857年的印度民族大起義。這次大起義後,英國正式結束了名存實亡的莫卧兒王朝,也結束了東印度公司。1858年頒布的英國女王詔書開辟 了一個新的統治方式。 英國政府直接統治印度(1858~1947) 1858年後,英國政府直接統治印度。在印度的最高機關是印度政府。印度政府由印度總督及其執行委員會組成。印度總督稱為參事會總督,又稱副王,由英王任命,任期5年。總督的執行委員會成員6人,任期5年,也由英王任命。外交部部長由總督兼任,其他各部由執行委員會分配。立法工作由執行委員會的擴大會議進行。擴大會議的成員有在職官員、應邀人士和當選人士。全印度分13省,其中五大省為孟加拉、孟買、馬德拉斯、旁遮普、聯合省。省有級別,級別差距很大。馬德拉斯和孟買的省督及其執行委員由英王任命。全印度的土邦約有700個。大土邦只有海得拉巴、邁索爾、巴羅達、「克什米爾和查謨」。英國對土邦有嚴密的監督制度,嚴禁國內外結盟。 英國對印度的殖民掠奪和剝削 1702~1813年,英國東印度公司通過貿易、直接掠奪、實行以柴明達爾為對象的永久性在此建立商站土地整理等方式對印度進行殖民掠奪和剝削。19世紀中葉,田賦約占東印度公司總收入的2/3。 隨著英國工業革命的完成,工業資產階級的成長,1813年英國議會取消了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貿易壟斷權。從此,印度逐漸成為英國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1833年英國議會作出決定,准許英國人在印度經營種植園。這是英國把印度直接變成它的原料產地的開始。從19世紀中期起,英國資本開始輸入印度。19世紀後期,英國對印度的投資主要限於鐵路、水利和種植園。其中以鐵路為主(始於184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英國資本大量進入印度的工業部門。印度成為英國商品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的結果,使印度的大量財富流入英國。史書稱之為「財富外流」。 印度資產階級的形成和發展 從19世紀中葉起,印度開始發展民族工業(主要是紡織工業 。70、80年代,在西印度的孟買和艾哈邁達巴德形成了第一批工業資產階級。在20世紀30年代後期,印度已形成了第一批民族資本壟斷集團。 補充回答: 印度的商業資本從19世紀後期轉入民族工業 。英國的工業品已經佔領了印度的市場,而英國的財政資本又支配了印度的主要工業部門和金融系統。此外,英國還控制了印度的交通、運輸、外貿、稅收。因此,印度資產階級在發展自己的民族工業時,同英國在經濟上的矛盾是十分尖銳的,但印度的民族工業還是得到了較大的發展。隨著印度民族工業的發展和資產階級力量的增強,他們要求參政,要求獨立地掌握財政、國防和外交,而英國殖民當局不僅寸權不讓,而且利用國家機器鎮壓印度的民族解放運動。 印度民族大起義(1857~1859) 1857年的印度民族大起義是由愛國封建主領導的最大的一次民族斗爭。前後歷時兩年(1857年5月~1859年4月),波及北印度、中印度和南印度的廣大地區。起義之後,英國調整了對印度的殖民政策:印度政府的控制權從英國東印度公司轉到英國女王手裡;徹底改組了軍隊,增加了英屬印度軍隊中英國兵的比重,並直接控制炮兵;對印度的土邦由兼並改為支持;加強了鐵路、電報等的建設工作。 印度資產階級啟蒙運動 隨著西方教育輸入印度,19世紀20年代印度出現了一批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他們成了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先驅,其傑出代表是R.M.羅易。印度的資產階級啟蒙運動是結合印度教改革運動和資產階級的政治改良運動進行的。 19世紀20年代興起的印度教改革運動,一直持續到80年代,從本質上講這是一種資產階級的啟蒙運動。其目的是用資產階級的神學世界觀代替舊的神學體系,以適應資產階級的需要。 印度資產階級的政治改良運動 在進行印度教改革運動的同時,一些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提出了政治改革的主張,進行以局部改良為目標的政治運動。他們要求在印度逐步實行代議制;要求降低土地稅和鹽稅,減少政府的行政、軍事開支,發展民族工商業,興辦公共工程和交通事業,大力發展技術教育。19世紀60、70年代,資產階級爭取政治、經濟改革的要求已逐步理論化 。1885年12月28日,在孟買成立了全印統一的民族主義政治組織印度國民大會黨,簡稱印度國大黨。印度國大黨的成立標志著印度的資產階級民族改良主義運動已由分散走向統一,由地區性發展為全國性。補充回答: 第一次民族解放斗爭高潮(1905~1908) 這次斗爭的直接原因是反對英國分割孟加拉。國大黨溫和派領導人最初和極端派領導人一起發動和領導運動。以B.G.蒂拉克為首的極端派在運動興起後,就提出斯瓦拉吉(自治)、斯瓦德希(自產),抵制英貨和民族教育4點綱領,力爭把運動引向革命道路。1908年運動被鎮壓下去(見印度民族獨立運動)。 第二次民族解放斗爭高潮(1919~1922) 國大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始終支持英國,希望換取戰後的印度自治。大戰結束後,殖民政府不僅繼續執行戰時軍管法令,而且還增訂了新的鎮壓法案,即羅拉特法。1919年2月間,M.K.甘地發動和平抵抗運動並號召於4月6日舉行總罷市反對新的鎮壓法案。4月13日發生阿姆利則慘案,民情激昂。從此,甘地轉變對英國的態度 ,由基本合作轉向基本不合作 ,並於1920年改組國大黨。同年國大黨決定使用和平和合法手段爭取自治。從1921年底到1922年2月12日,甘地親自領導群眾運動。 第三次民族斗爭高潮(1928~1930) 1927年底J.尼赫魯從歐洲回國。同年國大黨作出決議:以完全獨立為斗爭目標;抵制英國的西蒙調查團;國大黨加入國際反帝聯盟;尼赫魯和S.C.鮑斯先後任國大黨總書記。甘地再次親自領導大約持續3個月(1930年2月~5月5日)的和平抵抗運動。在這個時期里,甘地組織了反鹽法運動。他堅決反對一切自發的群眾斗爭。甘地所領導的反鹽法和平抵抗運動於4月6日開始,5月5日因甘地被捕而中止。從1930年6月到1931年3月被判刑的和平抵抗者達9萬人;到1933年3月底在押政治犯達12萬人。這次斗爭高潮起於1928年初,止於1930年5月,持續約26個月。 第四次民族斗爭高潮(1945~1946) 1945年印度出現印度教徒與伊斯蘭群眾一致行動的徵兆。1946年2月18日孟買皇家印度海軍海員的罷工發展成印度皇家海軍起義。事變的第2天(2月19日)英政府即派遣內閣特使團來印度談判。1947年2月20日 ,英國宣布決定在1948年6月前移交政權,接著提出印巴分治的《蒙巴頓方案》。該方案規定,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個自治領分別於1947年8月14日和15日成立;英國在印度的殖民統治從此告終。 補充回答: 殖民統治的歷史遺留問題 英國殖民統治影響後來政治最重大的歷史遺留問題是教派政治和英國對中國西藏的侵略野心。 把教派對立變成教派政治是殖民統治的歷史產物。1857年民族大起義後,英國用報復的態度對待穆斯林,單在德里就絞死2.7萬名穆斯林。到了70年代英人對穆斯林的態度稍有轉變。1905年英國殖民當局實行孟加拉分治,穆斯林民族運動發生分裂。1906年全印穆斯林聯盟成立,擁護孟加拉分治,要求殖民當局給予穆斯林以公職保證。《1909年印度政府組織法》(莫萊-明托改革法案) 規定增加印度帝國立法參議會和省級參議會民選議員名額,實行分別選舉;穆斯林組成單獨選區,在穆斯林選區,只有穆斯林可以當選。從此,教派政治成為政治制度,民族運動遭到分裂。1932年3次圓桌會議後,英國政府提出《教派名額裁定書》,作為滿足教派主義政治要求的嘗試。1936年穆斯林聯盟根據有關法令按教派利益准備1937年的選舉。1940年3月23日全印穆斯林聯盟會議通過《巴基斯坦決議》。殖民統治產生教派政治,教派政治不可避免地導致印巴分治和一切教派相互對抗。 關於麥克馬洪線 另外,英國從19世紀40年代起就企圖由北印度進入中國西藏。1885年,在印度的英國官員組織力量企圖武裝進入西藏,在藏族人民的反對下遭到失敗。當時,西藏成為英、俄兩強爭奪中亞和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的一個重要部分。1903年英國從印度公開派兵遠征西藏,1904年8月3日到達拉薩 。英國代表H.麥克-馬洪於1914年3月24日在印度德里與西藏地方當局代表秘密換文,在附圖上標出藏印分界線,該線被稱為麥克馬洪線。此線把歷來屬於中國的9萬平方千米的領土劃歸英屬印度。1929年出版的《艾奇遜條約集》第十四卷記載了那次秘密換文經過以及1914年7月3日西姆拉會議的經過。1939年,英國在印度供職的官員又篡改了《艾奇遜條約集》上原有的記載,造成了文獻上的極大混亂。這就為以後解決中印兩國的邊界問題留下了隱患。 1947年印度獨立是印度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從此印度走上了獨立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滿意請採納

⑷ 古印度最輝煌最強盛的帝國時代是由誰建立起來的以及建立過程是什麼

阿育王的祖父旃陀羅笈多是一位雄才大略的人物,他率領孔雀帝國抵禦了外族的入侵,並在北印度地區大肆擴張,經過多年的征戰,他統一了北印度,這是古印度歷史上的第一次。旃陀羅笈多的征戰活動為後來孔雀帝國一統天下奠定了基礎,旃陀羅笈多的勛業對阿育王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兩位偉大的人物締造了古印度最為輝煌、最為強盛的帝國。

⑸ 印度被稱為四大文明古國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印度不是文明古國,古印度才是,四大文明古國現在只剩中國。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倫都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⑹ 四大古國的印度,為什麼幾千年來從未成為過一大帝國

四大古國的印度之所以幾千年從未成為一個大帝國,是因為印度的內部結構是比較混亂不和平的。

⑺ 四大古國的印度,為什麼幾千年來從未成為過一大帝國

因為地理因素的原因,印度比較封閉,所以一直沒有成為一個帝國。

印度是南亞的一個國家,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五個金磚國家之一,並且也是人類古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印度這個國家在現在來說是一個特別神奇的國家,明明是一個邦聯制國家,並且人們的宗教信仰不同,天天都在發生各種矛盾,但是他們還是能夠組合成一個國家,不得不說這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

綜上,印度沒有成為一個帝國主要是因為地緣因素,它的地理位置比較封閉,人們也沒有徵服其他地區的慾望,所以印度並未發展成為一個帝國。

⑻ 波斯帝國統治古印度

公元前四世紀,在南部的橫河流域建立了以摩揭陀為中心的統一國家。印度的西北部印度河流域受到波斯帝國的入侵,波斯人統治印度河流域將近有兩個世紀之久,一直到公元前四世紀後期才被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征服。
旃陀羅笈多領導了反馬其頓起義,在驅逐了侵略者之後,統一了被印度,不久之後又推翻了摩揭陀國,從而建立了古代印度最為強盛的孔雀王朝。而孔雀王朝在阿育王的時代達到了鼎盛,他經過多年的征戰,使得孔雀王朝的版圖擴大到了除印度半島南端以外的整個南亞次大陸,但是這個龐大的帝國是靠著軍事征服而建立起來的,因此在阿育王死後不久就陷入了分裂當中,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後一位國王被推翻,此後,印度半島就再也沒有被統一過了。

⑼ 印度這個國家是怎樣產生的

印度從來就不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也不是有一個民族為主的國家。歷史上的印度是許許多多國家的總稱,是一個地區名稱,不是國名。後來英國殖民者來到南亞,他們成立了一個東印度公司,也就是在東方的印度地區「經商」的公司。這個公司用軍隊推翻了原來當地的許許多多國家的政權,掠奪、壓迫、殘害殖民地人民,還把勢力滲透到中國西藏等地。後來有個叫甘地的人絕食請願,希望由「印度人」接管這個殖民地的權利。沉淪的日不落帝國在二戰打擊下已經無力經管東印度公司治下的大片土地,於是他們送了一個順水人情:你們「印度」獨立吧!只要還在「英聯邦」就可以了。於是這個甘地不費一槍一彈做了印度的開國總統。原來飽受殖民者侵害的各殖民地亡國人民,再次淪為「印度政府」的國民,飽受「印度人」的欺凌壓迫,這種壓迫包括宗教壓迫、經濟壓迫政治壓迫種族壓迫形形色色。不久伊斯蘭教徒們就獨立出來一個巴基斯坦、孟加拉國,還有斯里蘭卡。但是其他較小民族的獨立被鎮壓。「印度人」對殖民者沒有放一槍一彈,但是對追求自由獨立人權的各民族人民卻從沒有心慈手軟。他們的屠殺和戰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世界歷史上從來就不存在一個叫印度的國家。我們早就知道那裡是天竺各國,曾經的「西方極樂世界」。今天的這個國家是帝國主義殖民者的遺產。今天的印度繼承了殖民者的一切經濟、政治文化和思想、思維。是老殖民者的現實代理人。他們在思維上和他們以前的宗主是一模一樣的,手段是一樣殘忍可恥的。今天的印度統治者和老殖民者一脈相承,是壓迫南亞各民族的集團和工具。如果我們承認印度主張的中印邊界,不如請「東印度公司」回來更好。 在那個所謂「民主、自由」的印度,貧窮落後,等級森嚴,少數民族永無出頭之日。只有極少數殖民繼承者享受尊嚴和富貴。我們如果有一點良心,就應該向那個地方輸出革命。至少可以輸出思想。退一萬步,和它不相往來,任其自滅。最愚蠢的是支持它、向它投降。但是按老殖民者製造的「民主、自由、普世價值」,就是中國向印度學習,對它投降。

⑽ 古印度、印度和現代印度雖然都叫「印度」,他們的區別是什麼呢

古印度歷史悠久。早期的文明起源於印度河,後來延伸到恆河流域,形成恆河文明,創造了燦爛的文化。這一時期是從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1500年左右,來自伊朗高原的雅利安人入侵印度,逐漸佔領古印度領土,並成功成為統治者,將古印度土著人降為奴隸。為了鞏固統治者和奴隸之間的關系,形成了等級制度。古印度時期正式結束並退出歷史舞台。印度文明有一個缺陷,斷層的歷史沒有辦法修復。

總而言之,古印度是印度大陸最早文明的發源地。長期以來,印度代表著印度次大陸的地理術語。現代印度國家是指1947年獨立的印度。它們之間有著深刻的聯系,但也有本質的區別。

閱讀全文

與印度為什麼是帝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什麼好中國 瀏覽:608
中國護照背面寫的是什麼 瀏覽:348
阿富汗屬於中國哪個方向 瀏覽:550
越南有什麼好看的裙子 瀏覽:359
伊朗進口藏紅花的價格多少錢一克 瀏覽:954
阿聯酋幣在中國哪裡可以換人民幣 瀏覽:892
越南瑤族分在哪個縣城 瀏覽:287
250萬人民幣等於多少印度錢 瀏覽:885
中國女足該如何守護最後的後防線 瀏覽:871
越南為什麼關閉廠 瀏覽:158
中國農業銀行怎麼寫 瀏覽:620
越南盾對克朗匯率多少 瀏覽:814
印度恆河平原為什麼人口這么多 瀏覽:705
印尼黑酸枝沙發多少錢 瀏覽:4
中國優質小麥生產地是哪裡 瀏覽:1002
英國女王有多少只天鵝 瀏覽:50
印度flag是什麼 瀏覽:148
伊朗石油儲量最大的是哪個國家 瀏覽:795
中國gpu公司有哪些 瀏覽:579
中國從印尼進口產品關稅多少 瀏覽: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