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全球在建的三座超級高樓建築,分別都建在了哪裡
現在,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們知道的,世界的變化越來越快,其中,大城市的出色表現突出,比如科學制定城市生活改變,然後乘的高樓大廈,特別是最近幾十年,全球掀起了建造建築物的風,世界超高層也增加,高度也越來越高,再加上沒有激動中,今天,我們也繼續模仿建造,目前世界的三大建築。
人生就像是一場旅行,你是時候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了!
B. 古印度的代表建築是什麼
古印度的建築是石窟。
造型藝術中的重大成就還有我們比較熟悉的石窟藝術,其中最著名的是阿旃陀石窟。它位於海德拉巴省溫德亞山脈的深山中,大約於公元前1世紀開鑿,公元7世紀完成。因其在深山中,建成後約有1000年人煙絕跡,直到1819年才被歐洲人發現。
石窟開鑿在河流旁半圓形的懸崖上,共29個石窟。石窟的建築有佛殿和僧房兩種,內有大量的以佛教為題材的精美繪畫和雕刻,也有以現實為題材的作品,體現了古印度藝術的獨特風格和高超技巧,是建築、雕刻、繪畫三種藝術結合的範例,被譽為世界藝術精萃之一。
據說唐玄奘到印度時曾拜訪過這里。古印度人竟把一座石山變成壯麗的藝術寶庫,充分體現了古印度人民的偉大創造力。
(2)印度塔多少錢擴展閱讀:
印度的遠古文明是在1922年才被發現的。由於它的遺址首先是在印度哈拉巴地區發掘出來的,所以通常稱為「哈拉巴文化」;又由於這類遺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稱為「印度河文明」。哈拉巴文化的年代約為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
哈拉帕文化是古代印度青銅時代的文化,它代表了一種城市文明。從已經發掘的城市遺址來看,城市的規劃和建築具有相當高的水平。如摩亨佐·達羅城,面積達260公頃,全城劃分為12個街區,有整齊寬闊的街道和良好的排水系統,有的住宅精美寬敞,開始邁入文明的門檻。
這一文明延續了幾百年之後逐漸衰落,於公元前18世紀滅亡。哈拉巴文化衰落後,由位於蔥嶺(今帕米爾高原)的中亞地區和南俄草原上向印度次大陸西北方(靠近青藏高原阿里地區)入侵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歐羅巴人種)在印度創立了更為持久的文明。
雅利安人於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現在印度西北部,逐漸向南擴張。到了公元前6世紀初,相傳在印度形成了16個國家。經過長時期的兼並戰爭,公元前4世紀,在南部的恆河流域建立起以摩揭陀為中心的統一國家。
C. 婆羅浮屠塔的簡介
塔基地面部分佔地1.23萬平方米。原高42米的塔因主佛塔頂端觸雷而毀掉,留下的部分只有近35米(另一資料:33.5米)。成千上萬名工人、工匠、雕刻師和藝術家參與了建築,工期長達75年~8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但是,出乎他們預料的是:這個傑作壽命卻異常短暫——為什麼這個在爪哇中部還建有其他傑作的王朝卻在公元10世紀廢棄了這座佛塔,任其悄然崩塌、被叢林蠶蝕,而將其注意力轉向爪哇島東部呢?至今始終是一個未解之謎。一種說法是:1006年發生在此地的默拉皮火山噴發和地震,使這個著名的建築荒廢了800多年。
婆羅浮屠塔位於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中部馬吉冷婆羅浮屠村,它建築在默拉皮火山山麓的一個長123米、寬113米的矩形小山丘上,周圍有4座火山。它距首都雅加達東南約400千米,文池蘭西南,東南30千米處就是日惹。「婆羅浮屠」為梵文音譯,意思是「山丘上的寺院」。
素有印尼的金字塔之稱的婆羅浮屠又稱「千佛壇」。高大的佛塔和神壇是寺院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建築。這個大乘佛教藝術古建築。同中國長城、印度泰姬陵、柬埔寨吳哥窟齊名。對研究印尼歷史、文化和藝術具有重要價值。
這座著名的佛教聖殿,在聯合國的援助下得以重建。整個建築分為三層。基座是五個同心方台,呈角錐體;中間是三個環形平台,呈圓錐體;頂端是佛塔。四周圍牆和欄桿飾以淺浮雕的總面積2500平方米,圍繞著環形平台有72座透雕細工的印度塔,內有佛龕,每個佛龕供奉一尊佛像。
這個被深深埋藏在灌木叢中的傳說中的具有世界意義的文化遺跡直到1814年才得以重見天日。
D. 中國的塔和印度的塔在外形上的主要區別。
塔是一種獨特的古代建築類型,它的出現、發展都有一個特定的歷史沿革,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其類型、結構、用途都有極大的變化。最初,塔是隨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的。在印度,塔是為保存或埋葬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舍利」營造的建築物。「舍利」,為梵文的譯音,其含義即身骨。在佛教中,舍利是一種至高無尚的神聖物品,佛教信徒們為供奉、保存舍利,便創建了這種具有墳冢之意的塔。後來印度的塔傳到了中國,但是塔的功能卻比印度塔更復雜了。它除了保存高僧屍骨、舍利外,還有在寺廟、城郊制高點或河流轉彎處、海濱港埠之巔建造的具有軍事、導航、城市標志和觀賞風景等功能的塔。在塔的譯名上,也出現了諸如「窣堵波」、「私偷簸」、「偷婆」、「佛圖」、「浮屠」、「浮圖」等多種稱呼。此外,塔的造型也融入了中國傳統建築形式,如在中國早期出現的樓閣式塔,其作為表相的塔剎部分具有印度「窣堵波」的形象;作為供奉佛像的主體建築——塔身,除了原有的復缽式喇嘛塔造型外,還出現了反映中國傳統建築特點的樓閣式塔身形狀;塔身之下為地宮,因為要埋葬舍利,便採取了中國固有的陵墓地宮、墓穴的方式。其後,隨著建築技術的發展和佛教本身內容的變化,又發展出密檐式塔、花塔、金剛寶座式塔、過街塔等等類型。就是敦煌壁畫中的亭式塔與印度原來窣堵波最接近的喇嘛塔,也在建築造型與藝術裝飾上增加了許多中國建築藝術的部分。
關於塔的用料結構和層數、平面形態,在我國歷史上也有不同的變化。首先在用料結構上,一般有木塔、磚塔、石塔、磚石混合塔、鐵塔、銅塔、琉璃塔等類型,其中木塔發展最早,主要在東漢至南北朝時期;之後,磚、石塔相繼發展起來,主要在唐、宋、遼、金幾代;再後是多種塔型出現時期,用料結構有鐵、銅、琉璃、珍珠、象牙、琺琅等。其次是塔的層數和相輪的層數。一般而言,塔層多為奇數,即一、三、五、七、九、十一、十三、十五、十七層等,而偶數層二、四、六、八、十……卻很少見。塔的平面形狀,主要有四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十二角形和圓形等類型,其中四方形多出現於唐代或唐代之前,到了宋、元則多轉變為六角或八角形。塔型這種轉變,第一是增加了抗震的性能;第二是擴大了登塔眺覽的視野。
塔的造型分類
我國古塔的立面造型,大體可分樓閣式、密檐式、亭閣式、覆缽式、花塔式、金剛寶座式、過街塔式和寶篋印經式等八種。
所謂樓閣式塔是指古塔塔身造型像中國樓閣建築。如中國早期出現的木結構樓閣式塔和隋唐以後出現的磚石仿木結構樓閣式塔等。
所謂密檐式塔是指其外檐層數多於塔內樓層數的塔。其基本特點有二:一是下部第一層塔身比例特別大,第一層塔身之上,塔檐緊密相連,層層重疊,各層之間距離特別短;二是第一層塔身之上,各層檐子之間的塔身,沒有門窗、柱子等樓閣的結構。
所謂亭閣式塔是指塔身為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圓形的亭子狀,全塔只有一層,有的在頂上加建一個小閣。
覆缽式塔又叫喇嘛塔,其特點是:塔身部分是一個圓形的覆缽體,覆缽之下為一數目不同的須彌座;覆缽之上則為長大的塔剎。
花塔是中國後期發展起來的一種塔型,其基本特點是,塔身上半部裝飾有各種繁復的花飾,看去就像一個巨形花束。裝飾的形式由簡到繁,內容豐富,各呈異彩。
金剛寶座式塔在佛教界是屬密宗的塔,它以五方佛舍利為供奉對象,並象徵須彌山五形。五方佛即金剛界五部主佛:中為大日如來佛、東為阿閦佛、南為寶生佛、西為阿彌陀佛、北為不空成就佛。因此金剛寶座塔的布局格式是在金剛寶座之上,建有五個被須彌座承托的小塔,中間一塔較高,四隅小塔較低。全塔構成大小五塔共立一個塔座的獨特圖式。
過街塔和門塔是在元朝出現的,其特點是將塔建於街道中或大道上,塔之下部一般修成門洞形式,車馬行人可從門洞通過,其意思是所有從塔下穿過的人,就算向佛做了一次頂禮跪拜。
寶篋印經塔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塔,它最初是五代時期吳越王仿照印度阿育王建造八萬四千塔的故事,製作了八萬四千小塔,作為藏經之用。因其形狀好似一個寶篋,內藏有佛經,故名寶篋印經塔。此塔一般用金屬鑄制,外塗以金,故又稱金塗塔。
塔的材質
土塔:塔一般都高大而纖細,夯土本身的力學性質不適合建築高塔,此外在土質松軟降水豐沛的地區很難建築和保存高大的夯土塔。因而保留下來的夯土塔數量很少並主要集中在降水量較少黃土資源豐富的中國西北地區,且夯土塔的主要形制多為體形較為矮胖的覆缽式塔。
木塔:善用木構是中國傳統建築的一大特點,木塔也是在中土起源最早的塔。歷代所築木塔均借鑒了很多宮殿建築的元素和技術,從斗拱、椽、枋、梁、柱等承重結構到門窗欄桿等非承重結構都與同時代的宮殿建築非常相似。
遼代建築的山西應縣木塔是木塔建築的一個技術突破,應縣木塔沒有中柱,而是由每一層塔身周圍的兩圈木柱將塔的荷載層層向下傳遞,這種獨特的力學設計比中柱式結構更合理、更堅固,也使得應縣木塔歷經近千年風雨而始終屹立不倒,成為現存最古老的木塔。
磚塔:磚塔是各類塔中數量最多者,歷經風雨保留下來的磚塔數量也比其它材質的塔多得多。明清兩代隨著制磚工業的迅速發展,各類磚塔大量涌現,以至於難以見到由其它材料建築的高塔了。
以磚砌成的塔也有一些弊端,由於磚塔縫隙非常多,因而塔身上極容易生長植物,從小體形的雜草到樹木,他們的根系深入塔身會極大地破壞塔的結構,造成塔的坍塌;另外構成磚塔的建築材料體形很小,容易被人取下,著名的杭州雷峰塔就是因人們這樣的竊磚活動倒掉的。
石塔:使用石料並非中國傳統建築所長,但由於石材本身的性質非常適合建造高塔,因而在塔中以石材為主要材料者也不算少數。石塔在體量上以小型塔居多,在用途上以墓塔居多。只有很少的石塔體量高大,建築這樣的石塔需要比較高的建築技術和技巧。許多石塔都是使用體積較小的石磚,依照磚塔的建築方式構築,在承重結構上則多仿照木構。
除了上面提到的材質,還有使用其它材質砌築的塔,如以象牙雕刻成的塔、金屬塔、香泥小塔、玉雕塔、骨雕塔、陶瓷塔等,這些材質的塔大多不作建築物,而是以宗教法器或者工藝品存世。塔的材質多種多樣,除了上面提到的單一材質的塔,還有混合材質的塔,常見的有磚木混合、磚石混合、石木混合等。
塔的結構
地宮:其中國特色很濃的名字是「龍宮」。地宮要在建塔基之前修建,多為方形,也有六角形、八角形及圓形等。裡面安放盛有舍利的大石函或小型石塔,以及佛經、佛像、供品等陪葬品。
基座:覆蓋在地宮之上,是塔身的基礎,有須彌座、金剛座等幾種。須彌座源於印度,象徵佛教世界中心的須彌山,有獨尊與穩固之意。密檐式塔就藉助了這種造型作為塔基,使其更為雄偉。在須彌座束腰的每面都開有壺門形龕,常裝飾各種圖案,龕之間或轉角處有力士或供養人像。
塔身:塔身位於基座之上,是塔的主體。樓閣式塔和亭閣式塔把佛像供奉在塔身各層之內,密檐式塔無論是空心還是實心都不能進入,佛像都雕刻在塔身之外。在各式塔中,樓閣式塔和密檐式塔塔身上的裝飾最為豐富。
雖然中國在塔的建造中也處處體現著佛教的思想,但中國的佛教與古印度的不同,有很強的本土化色彩。古印度佛教中塔的層數與塔頂相輪數相同,都是雙數;但在中國受「陰陽五行說」的影響,塔的層數和相輪數一向都為單數。在佛教經典中是以佛塔的功用來命名的,如發塔,為供養佛發而造的塔;爪塔,為供養佛的指甲而造的塔。佛教傳入中國後仿古印度的做法造發塔,一般建造在佛寺的塔林中,但爪塔極少建造。畢竟佛祖的真身舍利很少,有的塔內埋藏的是假的佛跡,作為一種象徵。
塔剎:位於塔的最高處,是塔頂攢尖收尾的重要部分。「剎」來源於梵文,意為「土田」和「國」,佛教的引伸義為「佛國」。各種式樣的塔都有塔剎,所謂是「無塔不剎」。塔剎作為塔顯著的標志,一般用金屬或磚石製成,一般塔剎本身也如一座小覆缽塔,分為剎座、剎身、剎頂三部分。
E. 世界十大高樓排名
截止到2023年世界十大高樓排名為:王國大廈、哈利法塔、印度塔、東京晴空塔、上海中心大廈、麥加皇家鍾塔飯店、廣州塔、天津117大廈、深圳平安國際金融中心、樂天世界塔。
1、王國大廈:王國大廈是沙特的標志性建築,建成後高度將達到1007米,要上到最頂樓坐電梯就需要10分鍾以上。這座大廈建築由沙手冊特王子建造,包括酒店、辦公室、豪華套間和一座購物中心。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王國大廈網路-哈利法塔網路-印度塔
F. 印度貨幣叫什麼,盧比與人民幣匯率
印度貨幣叫做盧比!
印度盧比與人民幣的匯率為:
1盧比=0.08905元人民幣
1元人民幣=11.2296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