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知·食】——印度₂₅|印度人的英國化
【知·食】的目的,是將准確的、真實的、純粹的飲食內容推給真正喜愛吃食的你。
我是裸食,願你喜歡。
【題記】
英國菜譜中的湯、烤肉、奶油凍和布丁等基本元素,作為英國人維系尊嚴的象徵意義,遠甚於寡淡無味的食物本身。出於同樣的原因,印度人照搬了英印人的飲食習慣,以此獲得英國統治階級的認可。但這種印度人的英國化只是不能深究的表面文章,不過是對歐洲徒有其表的模仿,深不及寸膚之下。
《知·食》鄭重推出《印度》連載專題,以印度料理為主題,看印度的風土人情、軼聞趣事、社會變遷……
白水煮的魚、無鹽無味的烤肉和陌生的刀叉,都讓印度人大失所望……
【令人失望英國菜】
布哈瓦普邦人為了向新上任的行政長官雷丁勛爵表達敬意,便安排了一次英印人風格的盛大宴會。為了款待尊貴的客人,專門從250英里外的拉合爾請來了果阿廚師和侍者,運來了所有的英國膳食材料。這次宴會全部是英國式的食物,有湯、罐裝鵝肝醬、罐裝鮭魚、奶油醬汁、烤禽、飴糖芥末布丁和瓶裝咖啡,以及放在吐司麵包上的開胃菜。印度人盼望在這種難得的宴會上,品嘗下英國統治者赫赫有名的食物。但用水煮的魚、無鹽無味的烤肉、奇形怪狀的布丁和難以掌握的陌生刀叉,都讓印度人大失所望。他們依然更喜歡宮廷廚師加有香料和番紅花的印度菜餚。
【印度人表面的英國化】
實際上,並非只有印度人難以接受英國菜,英印人本身也對自己菜餚的寡淡無甚興趣。但英國人看中英國菜的象徵性意義,比寡淡無味的食物本身更加重要。湯、烤肉、奶油凍和布丁,都是維系英國式尊嚴的基本元素。接受英國統治者的印度人,也是出於同樣的原因照搬了英印人的飲食習慣。
洛克瑙的行政長官薩達特·阿里汗作為首先接受英國統治文化的印度王公之一,在宮廷里大肆推行英國化。他不僅僱傭了法國廚師、英國廚師和印度廚師,而且帶回了英國海軍上將的制服,牧師行頭和最時髦的假發。他的宮廷也按照英國風格重新裝修,到處是鍍金的椅子、躺椅、餐桌、拽地的天鵝絨窗簾和各式枝形吊燈和枝形燭台,還有盛在上好的英國瓷器中的各種花樣百出的英式菜餚。
19世紀末,眾多印度王公有的在英國、有的在印度、有的通過英語家庭教師、有的通過公立學校接受了英式教育。他們過著半印度半歐式的生活。但他們的妻子依然過著印度生活,她們身穿印度傳統服裝,居住在印度風格裝飾的深閨中,在自己的印度廚房中烹制美味的印度菜餚。而王公宮廷的公共區域,從裝飾風格、餐桌食物到統治者自身的行為規范,都體現著英國文化的影響。比如,巴洛達的牧牛王家中,不僅僱傭了許多英國僕人,還有法國廚師和英國餐廳領班。他一天的日常生活安排是,在早餐小點(Chota Haziri)後,是騎馬、早餐、玩檯球、接待訪客;午餐後工作一會兒就打網球、棒球或開車兜風,晚飯後打檯球、玩橋牌、再睡覺。
這種英式的飲食習慣,讓牧牛王擁有了統治者紳士的社會地位。他的早餐是典型的倫敦第一流餐館中的食物,晚餐包含英式和印度兩種不同的菜餚。因為王後和女兒們,更願意吃用金色或銀色葉片裝飾的,精美的米飯、雞肉、葡萄乾、杏仁和香料餡做成的肉飯,還有用橘子或菠蘿調味的奶油醬汁。在宮廷廚房中,無論是印度廚師還是英國廚師,在堪稱美食家的女王指導下,做出的食物總是美味無比;其中腌製品和多汁的大對蝦尤為出名。
美麗的印地拉公主,繼承了王後對美食的熱愛。當她嫁入非常現代的西方化庫奇·比哈爾家族後,就把各種陌生的菜系,介紹給家中來自英國、孟加拉和馬拉地的廚師,並鼓勵他們進行廚藝和菜餚的創新。在公主餐桌上的英國食物,以各種繁復的歐洲菜餚致勝,絕非普通的英印人膳食可比。
實際上,大多的王公貴族家庭只是消費歐洲食物的形式,對食物本身並無計較之心。1930年普拉卡什·坦頓接受邀請,參加一個王公家庭的午宴。令他吃驚的是,端上來的是跟普通旅館飯菜一樣單調乏味的英國菜餚。首先是一道濃湯,然後是剁成塊的帶骨排骨、煎魚、烤羊肉和蒸布丁。正當他失望的准備接受事實時,卻發現人們只是在食物中挑挑練練,而沒有興趣食用。經過朋友提醒,他才知道英國飯菜不過是對現代禮節的遵循,真正美味的膳食在後面。很快等英國菜撤下去之後,裝在波斯風格器皿中的肉飯、比爾亞尼菜、印度烤餅、法馬什、辣味酸乳羊肉、庫馬、雞肉、鵪鶉和山鶉等美味的菜餚,便陸續端上餐桌。之前沒精打採的食客,頓時吃的津津有味、大塊朵碩。
【夜壺的笑話】
印度人這種徒有其表,不能深究的的英國化;在這樣一個讓英國人忍俊不禁的笑話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一批代表著帝國文明的伍斯特郡瓷器,從遙遠的英國運來,對此撒達特·阿里汗的行政長官顯得尤其興奮。為了表示慶祝,行政長官特意邀請英國客人前來吃早餐。在極盡華麗的餐桌上,令人捧腹的是,僕人們居然誤將20隻夜壺,當成牛奶碗擺在了餐桌上。面對不願喝牛奶的英國客人,行政長官天真的說,我還以為英國人喜歡喝牛奶呢。這種表面文章,不僅表現在餐飲,也表現在辛迪亞王公的宮殿里,到處是巨大的枝形吊燈、玻璃噴泉、玻璃扶欄、玻璃傢具和閃閃發光的裝飾,然而宮殿的浮華不過是歐洲徒有其表的展示,深不及寸膚之下。
2. 西式早餐食譜大全
1、鮮蝦吐司卷
材料:吐司5片、蝦泥200克、蛋白1個、蒜漏盯末1大匙、蔥花1大匙、鹽1/4大匙、胡椒粉1/4大匙、香油2小匙、料酒1/2大匙、澱粉適量。
小貼士:煎炸吐司卷的油溫大概在150度-160度,筷子放入鍋中,周圍會冒起少許的油泡。
3. 做特色三明治
材料: 吐司一條,雞蛋六個,番茄片六片,生菜葉六片,金華火腿六片。
調料: 胡椒鹽適量,番茄醬適量。
做法: ①將生菜葉用鹽水洗凈備用。
②取六片吐司,用杯子壓成中空圓片備用。
③用高火預熱烤盤3分鍾,放入一片吐司,再放上一片中空吐司,打蛋於中空處,蓋上一片火腿後,再以吐司覆蓋,以高火烤40秒,翻面再烤40秒,取出,將吐司再翻面,掀開最上面的吐司,加入番茄片、生菜葉、胡椒鹽和番茄醬,對切裝盤即可。
④第二次以後的吐司,烤盤只需以高火預熱1分鍾,再以高火烤1分鍾,翻面再烤1分鍾即可。
編輯本段
火腿乳酪三明治
主料:法棍麵包:不光外形粗獷豪放,吃起來也很有質感,與蔬菜配合相得益彰。
配料:火腿片、生菜、西紅柿、乳酪片、沙拉醬。 三明治做法:
1.生菜洗凈,西紅柿洗凈切片。麵包橫切兩半。
2.在麵包上依次鋪上火腿片、乳酪片、西紅柿片、生菜,並且可以按個人喜好塗抹些沙拉醬。
特點:原料簡單,製作時間很短,富於營養。
編輯本段
金槍魚三明治
主料:吐司麵包,質地松軟,與沙拉醬和蛋黃醬相拌時,可與之滲透融合,口感細膩柔滑。
配料:金槍魚罐頭、蛋黃醬、雞蛋、西紅柿、生菜。
做法:
1.西紅柿洗凈切片,雞蛋煮熟切片,去掉吐司麵包的四邊。
2.從罐頭里取出適量金槍魚塊和蛋黃醬一起拌勻,鋪在一層吐司麵包上。
3.在金槍魚上依次鋪雞蛋、生菜和西紅柿。
4.蓋上另一片麵包,沿對角線切成兩個三角形三明治。
特點:口感鮮美,營養豐富。
編輯本段
茄子三明治
主料:
法棍麵包,此款麵包本身有淡淡的香味,無論直接食用還是烤食都很棒,基本可以與任何材料搭配。
配料:
茄子、西紅柿、鮮乳酪。
做法:
1.茄子、西紅柿洗凈切薄片。
2.茄子片裹雞蛋、麵包屑炸熟。
3.在麵包上依次鋪鮮乳酪、炸茄子片,西紅柿片即可。
4.如果口味嫌淡,可在乳酪上撒適量鹽調味。
特點:
這款全素的三明治以茄子作為主料,加入鮮乳酪調味,味道鮮美,與眾不同。
編輯本段
火雞三明治
主料:法棍麵包,細長的體形適合搭配整塊的夾心材料。
配料:火雞肉、生菜、西紅柿、黑胡椒。
做法:
1.法棍麵包橫切兩半,火雞肉切薄片。
2.生菜洗凈,西紅柿洗凈切片。
3.在麵包上鋪火雞片,根據個人口味撒適量黑胡椒。
4.最後在火雞上依次鋪西紅柿、生菜即可。
特點:火雞是常見的三明治原料,可加黑胡椒調味。
編輯本段
三明治具體做法
火腿(火雞, 香腸, 素肉, 豆乾也可以)切成薄片, 將一個雞蛋在油鍋中煎成自己喜歡程度的荷包蛋, 之後將火
特色美食三明治照片(18張)腿放在息掉火的鍋中加熱, 並將土司(通常我喜歡黑麵包~Wheat或猶太人的發面圈~Bagel~如圖, 切成兩片)放一點點黃油或素黃油在麵包上或鍋中, 稍微將土司一面小火烤成金黃色, 之後將還熱著的火腿, 雞蛋(有人會夾入一片乳酪)放入兩片土司中+一杯橙汁(或牛奶)即可食用. (放幾滴墨西哥的辣椒醬/胡椒粉在雞蛋上也很刺激)
醬牛肉番茄三明治
將買回來的五香牛肉, 醬牛肉兩薄片(或火腿等)對折起來(吃起來不死, 麵包切出來橫斷面漂亮), 番茄1-2片, 生菜兩葉(任何種類都可以), 紅色或白色生洋蔥兩片(黃色的辣), 將土司, 我喜歡法國式長發麵包(Roll)從中間切開, 放一點點酶奶汁, 也可以放一點黃色芥末在麵包上, 將生菜鋪底, 上放肉, 洋蔥, 番茄, 或加點酸/甜黃瓜片/橄欖片/奶油果少許, 將另外一片麵包合上, 用利刀將麵包豎向切成一段段或三角形+一杯蔬菜汁/番茄汁(或牛奶)即可食用.
火腿乳酪三明治
主料:法棍麵包:不光外形粗獷豪放,吃起來也很有質感,與蔬菜配合相得益彰。
配料:火腿片、生菜、西紅柿、乳酪片。
做法:
1.生菜洗凈,西紅柿洗凈切片。麵包橫切兩半。
2.在麵包上依次鋪上火腿片、乳酪片、西紅柿片、生菜即可。
特點:原料簡單,製作時間很短,富於營養。
金槍魚三明治
主料:吐司麵包,質地松軟,與沙拉醬和蛋黃醬相拌時,可與之滲透融合,口感細膩柔滑。
配料:金槍魚罐頭、蛋黃醬、雞蛋、西紅柿、生菜葉。
做法:
1.西紅柿洗凈切片,雞蛋煮熟切片,去掉吐司麵包的四邊。
2.從罐頭里取出適量金槍魚塊和蛋黃醬一起拌勻,鋪在一層吐司麵包上。
3.在金槍魚上依次鋪雞蛋、生菜和西紅柿。
4.蓋上另一片麵包,沿對角線切成兩個三角形三明治。
特點:口感鮮美,營養豐富。
茄子三明治
主料:法棍麵包,此款麵包本身有淡淡的香味,無論直接食用還是烤食都很棒,基本可以與任何材料搭配。
配料:茄子、西紅柿、鮮乳酪。
做法:
1.茄子、西紅柿洗凈切薄片。
2.茄子片裹雞蛋、麵包屑炸熟。
3.在麵包上依次鋪鮮乳酪、炸茄子片,西紅柿片即可。
4.如果口味嫌淡,可在乳酪上撒適量鹽調味。
特點:這款全素的三明治以茄子作為主料,加入鮮乳酪調味,味道鮮美,與眾不同。
火雞三明治
主料:法棍麵包,細長的體形適合搭配整塊的夾心材料。
配料:火雞肉、生菜、西紅柿、黑胡椒。
做法:
1.法棍麵包橫切兩半,火雞肉切薄片。
2.生菜洗凈,西紅柿洗凈切片。
3.在麵包上鋪火雞片,根據個人口味撒適量黑胡椒。
4.最後在火雞上依次鋪西紅柿、生菜即可。
特點:火雞是常見的三明治原料,可加黑胡椒調味。
肉鬆三明治
主料:牛角麵包,本來不是三明治常用的麵包材料,但它獨特的外形、微鹹的味道,絕對適合發揮你的創意。
配料:肉鬆、雞蛋、沙拉醬。
做法:
1.雞蛋煮熟切片。
2.牛角麵包在烤麵包機中略烤一下後橫切兩半。
3.每片麵包先塗一層沙拉,然後鋪上一層肉鬆,最後加入雞蛋即可。
金槍魚三明治
主料:吐司麵包,質地松軟,與沙拉醬和蛋黃醬相拌時,可與之滲透融合,口感細膩柔滑。
配料:金槍魚罐頭、蛋黃醬、雞蛋、西紅柿、生菜葉。
做法:
1.西紅柿洗凈切片,雞蛋煮熟切片,去掉吐司麵包的四邊。
2.從罐頭里取出適量金槍魚塊和蛋黃醬一起拌勻,鋪在一層吐司麵包上。
3.在金槍魚上依次鋪雞蛋、生菜和西紅柿。
4.蓋上另一片麵包,沿對角線切成兩個三角形三明治。
特點:口感鮮美,營養豐富。
番茄火腿起司三文治
材料∶
1.英式吐司 6片
2.番茄 1個
3.火腿 2片
4.起司(乳酪) 2片
5.牛油 適量
製法∶
1.番茄切片用紙巾吸去水份。
2.吐司把皮切掉。
3.把吐司拿去烘。
4.在烘好的吐司上抹牛油,夾進番茄、起司和火腿即可。
印度咖哩魚排三明治
原料/調料
(1)雞蛋土司 3片
(2)洋蔥 1/2顆 茄子(小型) 1條(小型) 蕃茄(小型) 1顆
(3)鯛魚片(70公克) 2片 低筋麵粉 適量 雞蛋 1個 麵包粉 適量 鹽 適量 胡椒粉 適量
(4)印度咖哩塊 3塊 高湯 200cc
[製作流程]
(1)蕃茄切成半圓形的薄片備用;在洋蔥上先插上數根牙簽以固定切好的圓形,切成圓形薄片;茄子先剖成兩半,再橫切成數段。
(2)切好的茄子及洋蔥先裹上一層低筋麵粉,再放入170℃的油鍋中速炸至稍軟後即可撈起。
(3)雞蛋打散成蛋汁;鯛魚片洗凈各切成兩半後瀝干水分,先撒上少許鹽及胡椒粉,再依序沾上低筋麵粉、蛋汁及麵包粉,入鍋炸至鍋中油泡變小,且魚排呈金黃色即可撈起。
(4)將高湯煮滾,加入印度咖哩塊煮至濃稠狀的咖哩醬汁備用。
(5)先將土司去邊,在第1片土司上依序鋪上適量洋蔥圓片、炸茄子、蕃茄片,蓋上第2片土司,鋪上少許苜蓿芽以及沾滿咖哩醬汁的鯛魚排,再蓋上第3片土司,用刀子斜切成兩等份的梯形三明治,分別以叉子串起固定即可。
=======================================
素三明治
材料:
吐司2片
蘋果切成2薄片
蕃茄切成2薄片
素火腿切成2薄片
cheese片2片
綠色蔬菜葉燙過
芋泥少許
做法
1.吐司對切成三角形,將上述材料做成兩個三明治
2.置攝氏100度烤箱烤10分鍾。
======================================
煎起司三明治
材料:
土司兩片
起司一片
火腿一片
洋菇幾片(新鮮或罐頭)
奶油少許
做法:
1.在土司的兩面塗上奶油
2.土司夾上起司,火腿後放入平底鍋用小火煎(不用放油喔因為有奶油嘛)
3.至土司成金黃色起鍋
4.在加入洋菇即可
=======================================
豬排三明治
材料: 豬肉片
土司2片
蛋1個
做法:
1.把蛋煎八分熟備用
2.豬肉片用醬油腌約15分鍾,入油鍋煎熟。
3.土司中加入蛋及豬排對切成三角形即可。
=====================================
燒肉蘋果三明治
材料(6人份):
全麥吐司8片、里肌肉片200克、蘋果1顆、西生菜30克
腌料:
醬油1大匙、水1茶匙、糖半茶匙、蜂蜜半茶匙、酒少許、大蒜2粒(略拍碎)
做法:
1. 將里肌肉片放入腌料中腌大約10分鍾至入味。
2. 蘋果洗凈、切片後泡於鹽水中;西生菜用冷開水洗凈,撕成適當大小備用。
3. 里肌肉片瀝乾腌汁,放入烤箱中烤約3分鍾,或入鍋中,放少許油煎熟取出。
4. 將蘋果片、生菜瀝乾水分,再與燒肉片一起排入吐司中略壓緊,再三角形對切即可。
花生醬三明治
原料:
一袋三明治麵包
一瓶肉鬆
一瓶花生醬
一袋早餐奶
一個番茄
做法:
取兩片三明治麵包,在一片上抹一小匙花生醬,在另一片上抹約20克肉鬆,將一個番茄切片加在中間食用即可。牛奶飲用量為250毫升。
小香腸棍子三明治
原料:
法式長棍麵包
香腸兩根
5-6片油炸洋蔥圈
甜椒片適量
濃番茄汁
1.用三分之一的長棍麵包或一隻手工做的普通麵包, 將其切開。
2.在底部放一些番茄濃汁,隨後放小香腸、油炸洋蔥圈、甜椒片。
3.再澆上一層番 茄濃汁.蓋上上層麵包即可食用。
玉米蛋三明治
材料:
土司兩片.雞蛋一顆.玉米粒1-2匙.鹽少許.番茄醬適量.胡椒粉適量.油
做法:
1.雞蛋打散加入玉米粒.鹽拌均勻.
2.平底鍋起鍋,加少許油,倒雞蛋進去煎成四方形.
3.土司拷熱或不拷皆可.
4.把煎好的玉米蛋擺到土司上,灑上胡椒粉.番茄醬,就可以開始享用早餐羅
4. 印度的牛糞餅,真的是拿牛糞做的嗎
印度的牛糞餅確實的用牛糞做的,並且還確實就有些人喜歡吃牛糞餅!下邊,就來簡單的說說牛糞餅的一些事兒吧。
最先而言,牛糞餅的的確確是用牛糞做的,並且製造的也是非常注重。在製做牛糞餅的情況下,大家會用物品接下來最新鮮的牛糞,隨後歷經一些簡潔的過濾系統後就放到瓶子里密封性,使牛糞在裡面漸漸地的發醇了。
最終便是,銷售市場上盛行的那類印度牛糞餅實際上沒有用牛糞做的,僅僅食物看上去較為貼近牛糞罷了。智力線上的非信教徒是一定不容易吃牛糞的,終究牛糞能不能吃大家都搞清楚。正巧有一種特色小吃是吐司麵包夾炒肝,而炒肝出國留學後與牛糞較為貼近,再再加上印度的牛糞餅知名度非常大,就有些人把這2種物品聯絡在一起了,最後吐司麵包夾炒肝也就變成了牛糞餅了。
5. 干凈衛生又有點臭,印度美食短視頻究竟有何魔力
提起印度,你會想到什麼?
一言不合就跳起來的寶萊塢歌舞片,又或是味道辛辣的咖喱,還是開掛的印度特色絕活摩托車疊人?
而現在,你的答案可能會改變。
自從各大短視頻平台突然燃起了印度 美食 短視頻的風潮,印度蘆薈汁、刨冰、脆脆球、火焰檳榔等食物便紛紛進入了人們的目光當中。
這些印度 美食 以其獨特的做法震驚了屏幕前的觀眾。就拿蘆薈汁這類印度小吃來說,它不像橙汁等飲料一樣單純的把水果榨成汁,也沒有大家印象中蘆薈酸奶里Q彈果粒的口感,而是在手工刮出蘆薈汁的同時,加入了黑孜然、車前子殼等諸多詭異的材料。
尤其是在看到賣蘆薈汁的印度老頭,從一個塑料桶里舀出黏糊糊的不明膠狀物體,加入顏色本來還算正常的原材料後,觀眾們的心情就和逐漸皺起眉頭的視頻博主一樣,開始惴惴不安,並產生了些許退縮的心理。在看完博主「捨生就義」般喝下這杯顏色渾濁、外觀怪異的飲料後,觀眾們不由得豎起了大拇指,
同時,一股奇異的感覺也誕生了,感覺有點惡心,但是......還想再看一遍。
干凈、衛生又有點臭的印度街頭 美食
當國內大部分觀眾對印度 美食 的了解還僅僅停留在咖喱之上時,身先士卒的短視頻博主們用實際行動為大家講解了印度的豐富的各類街頭 美食 。
雞蛋灌餅,好像哪裡都有,但是印度的就是有那麼一點不同。
鏡頭里,鍋內是油炸至金黃蓬鬆的餅,旁邊是印度小哥,正麻溜地把雞蛋敲到生面團上。下一秒,小哥掏出一個裝有不明糊狀物的不銹鋼杯子,把整杯東西倒了下來,然後,他熟練地用自己的手抹了上去。
同樣的還有神奇的印度刨冰。白鬍子的刨冰老頭,在用杯子接住碎冰之後,自如的用雙手壓實了刨冰,隨後他在刨冰表面撒上了五顏六色的色素作為裝飾,彷彿將一整個元素周期表都濃縮在這小小的刨冰之上,給人強烈的視覺與心理沖擊。
又或者是印度街頭奶茶。看著鍋表面溢出的不明顆粒狀物品,再看看爐子上彷彿積蓄了幾百年的黑色膩子,觀眾又再一次為短視頻博主捏了一把汗,希望下一期視頻,還能夠見到這位勇敢的視頻博主。
除了這種完全無視當代衛生 健康 標准締造的 美食 ,印度的街頭 美食 還十分具有地域特色,這就不得不提到印度 美食 的靈魂——瑪莎拉。
這是一種用黑胡椒、肉桂等多種材料製成的香辛料,以百分百的出場率再次刷新了國人對印度 美食 的認知。不論是日常主食,還是小吃飲料,什麼東西都能放點瑪莎拉。吐司可以泡在瑪莎拉里,炒飯要放瑪莎拉,甚至吃水果也要加瑪莎拉。更令人驚奇的是,印度人還把瑪莎拉加到水裡、可樂還有奶茶里。這種聽起來十分「黑暗」的做法,在印度,是真實存在的。
除此之外,糊狀 美食 也躲避不了大家好奇的目光。
著名的油餅糊糊早餐,就是幾大鍋顏色味道不同的糊狀咖喱、鷹嘴豆泥,佐以吐司片、土豆泥與油餅混合成的早餐。同樣,午餐也逃不掉,土豆洋蔥混合香料做成的糊糊,加上擦鍋麵包,就是一頓正經的午餐了。
還有印度傳統小吃Panipuri,是將麵糊放入滾油中炸出的圓球,做法有點類似於中國的炸麻球,不同的是印度人往往喜歡在炸制好的圓球上挖一個洞,在裡面填上西紅柿塊、洋蔥末等材料,並加上咖喱胡椒等調味品。
通過這些介紹印度 美食 的短視頻,觀眾們得以看見普通印度居民的一日三餐與日常喜好,了解到這些與中國飲食習慣迥異的文化以及帶有豐富地域特色的食物。由於印度大部分居民的生產生活方式還比較落後,因此多數印度人會選擇席地而坐,直接用手用餐,准確來說是用右手,因為他們認為,左手會接觸到一些比較骯臟的東西。
這種用餐方式對習慣使用餐具的觀眾們來說,的確會造成不適,也會讓人擔憂衛生與 健康 問題。用著名印度 美食 短視頻博主劉庸的口頭禪概括,就是「干凈衛生又帶一點臭」,干凈衛生也許只是調侃,多少帶點臭可能才是真實的狀況。這種看似矛盾的特徵,也反映了觀眾矛盾的心理:吃是不敢吃,看是很想看。
那麼,印度 美食 究竟有什麼魔力,能夠牢牢吸引觀眾的目光,讓大家在矛盾的心態中,捨不得移開眼睛呢?
印度 美食 短視頻之火:觀眾的怕與愛
印度 美食 短視頻能火,離不開觀眾的怕與愛。觀眾怕的是未知事物可能帶來的不良後果,愛的是 美食 、異國風土人情所帶來的新鮮感和陌生感。在這種矛盾的心態中,印度 美食 短視頻應運而生。
印度 美食 短視頻首先滿足的是觀眾的一種獵奇心理。 國內網友對於印度的認識多少沒有那麼充足,網路上本就充斥著不少抱怨印度衛生條件差的聲音,加上疫情期間相關的新聞報道,使得大家對於印度衛生條件的不良印象又加深了一層。
在觀看印度 美食 視頻的時候,不少觀眾都帶著「不衛生」的先見來觀看,加上一些印度街頭 美食 的確沒有那麼注意衛生,比如不擦洗的廚具、做食物和洗手共用的同一桶水、廁所旁邊開設的小攤等,都讓一場本是味覺體驗的嘗試變成了絕地求生。
在視頻里,博主們喝飲料、吃東西的難度系數不亞於荒野求生的貝爺生吃蟲子,配上他們扭曲的表情和想吐又不能吐的神態,充滿了戲劇的張力,讓觀眾充滿了期待值。
越神秘的東西越有一種致命的吸引力。這些食物看起來黑暗,卻充滿秘密,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觀眾們想要立刻了解它的味道。這些視頻滿足了觀眾的願望,讓觀眾們不費吹灰之力就能了解到自己想知道的東西,代價最多就是,倒了胃口。
其次, 美食 類短視頻迎合了大眾追求 美食 的本能。 吃是人類永遠離不開的話題, 美食 總是慰藉人心、釋放壓力的不二之選。中國本就是飲食大國,天南海北的 美食 總是有一幫擁簇者,要不然《舌尖上的中國》《尋味順德》等 美食 紀錄片不會有那麼多受眾。
印度雖然緊鄰中國,但國內的本土飲食並不為人所熟知,因而觀眾們半是獵奇、半是出於對 美食 的渴望,去選擇觀看印度 美食 的短視頻。雖然印度街頭一些衛生狀況不佳的食品以及一些奇葩的食品飲料(比如牛尿做成的飲料)讓人提不起食慾,但也有衛生狀況比較好,且與中國飲食習慣相似的 美食 。像坦多里雞肉就是色香味俱全的代表,由酸奶和香料腌入味後放入烤饢的坑中烤制,別有一番風味。
最後,印度 美食 短視頻的火熱也離不開一群短視頻博主的推介。 痛飲一杯恆河水,在網路一戰成名的劉庸就是代表。
劉庸的視頻作品中,最多的就是他帶領觀眾朋友們嘗試印度各種各樣的街頭小吃,除了為觀眾所熟知的印度蘆薈汁、街頭刨冰,劉庸還嘗試過咖喱餅、烤玉米、脆球餅、炒麵還有冰塊水種種。
鏡頭每一次都會簡單粗暴的對准攤主做小吃的過程,伴隨著劉庸簡單的講解,觀眾得以一窺印度街頭小說的魅力。再通過劉庸嘗試 美食 時微妙的表情變化,和那句「干凈又衛生啊兄弟們」,觀眾們雖沒有親口嘗到,但對於味道的猜想也八九不離十。
除了食物,印度的風土人情也能在這些短視頻博主的作品中得到了解, 切椰子的大叔好客的送來免費的番石榴,買奶茶的印度小女孩好奇又羞澀的朝鏡頭微笑,真實的印度的生活在鏡頭中得以展現。
獵奇心理、追求 美食 的本能與一群短視頻博主的推介,讓越來越多的觀眾了解到了印度 美食 。觀眾怕的是獵奇對個人造成的不良後果,愛的是 美食 與異國的風土人情,在這種心理的作用之下,印度 美食 短視頻越來越火熱。
獵奇背後的國族想像,映照短視頻審美的貧瘠
印度 美食 作為短視頻的主題走紅之後,不少短視頻博主紛紛加入這一行當當中。但仔細觀察這些視頻,大多是獵奇大於內容。不少視頻題目和封面都或明或暗地突出了印度小吃的怪異和不幹凈,以此來吸引觀眾。視頻彈幕和評論也充滿了調侃和比較低俗的言論,每當有糊狀食物出現,就有網友將其類比為排泄物。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印度 美食 短視頻逐漸背離了做 美食 視頻的初心,更像是單純滿足觀眾的獵奇心理和對印度這一國家的嘲諷。
這種獵奇心理的無限放大,會容易導致短視頻創作的難以為繼。
印度由於 歷史 文化習俗與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有些街頭小吃的確不太注意衛生,但也存在一些相對比較干凈的食物。但每當短視頻博主選擇這些比較干凈的小吃時,總有嘲諷的言論出現,「這次吃這么干凈,下次可要取關了」。
觀眾明知這些不太干凈的食物食用之後,可能會對身體 健康 造成一定的損害,但是還是有一些觀眾用這種「取關」的方式逼迫博主繼續嘗試不衛生的食物。也正因為 看中了這一部分觀眾獵奇向的審美,一些視頻創作者就主打獵奇、審丑來創作,極盡各種手段來吸引觀眾的眼球。
但是這種創作是走不遠的。人的感覺閾限,在獵奇的刺激下逐漸擴大,當視頻博主嘗試不衛生的食物已經無法滿足觀眾的審美,他們必然會嘗試更加讓人難以忍受的東西,長此以往,只能造成短視頻質量的低下和對視頻博主身體的傷害。
同時, 獵奇背後所展現的,也是觀眾們對印度這個國家的想像。 短視頻作為精神文化作品,充滿了觀眾的凝視。印度在凝視中被區分開來,成為了一個區別於主體的「他者」。
這一形象本來應該是對客觀現實的再現,但在創作和傳播中,卻逐漸變成了以自我文化觀念模式為主體的創作,甚至對現實進行了扭曲。客觀來說,印度在經濟發展與衛生 健康 方面的確有很多不足,貧富差距懸殊,人民的衛生居住狀況有待改善,國內也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妖魔化印度也實在沒有必要。與其對印度進行充滿偏見的嘲諷,還不如正視印度、真正的了解印度。過度簡化、輕視一個復雜的國家,將其醜化、簡單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傲慢,也是對自己的不尊重。在這種情況下創作的短視頻,映照的只能是審美的貧瘠。
結語
參考資料:
1.《為什麼說印度 美食 的靈魂是瑪莎拉?》
2.《印度街頭 美食 讓多少人上癮了?》
3.《喝恆河水、吃糞味刨冰:干凈又衛生的劉庸是如何火遍B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