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能成為世界辦公室是因為它發展服務外包產業具有哪些優勢
印度發展信息技術服務外包產業的有利條件是:印度人口眾多,印度的勞動力資源豐富且成本較低,英語是印度的官方語言之一,英語的普及促進了印度和世界的接軌,為經濟合作提供了有利條件,近幾十多年來,印度的信息技術發展迅速,為印度服務外包產業迅速發展起了促進作用
㈡ 印度迅速發展服務外包業的原因、特點、地位、意義
印度迅速發展服務外包業的原因:印度政府為了促進其服務外包產業的崛起,從四個方面採取了扶持措施。
1.重視教育事業
確保服務外包產業的蓬勃發展,關鍵在於培養精通計算機的人才。自獨立以來,印度政府對高校的經費投入一般都維持在全年教育經費的 20%,為其高級人才的儲備打下堅實基礎。在其職業教育領域,其私人信息技術培訓學校每年為該國直接貢獻的人才比率高達85.2%. 一條連接社會和高校的人才培養鏈條,成為印度發展對服務外包產業的有力保障。
2.完善知識產權立法
歐美軟體發包商在選擇承包商時,對於東道國的商務法律規范,尤其是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有著很高的要求。針對該問題,印度政府曾在90年代兩次修改《版權法》,使得其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基本適應了WTO相關法規條例的要求。此外,印度在 1999年還頒布了《國際版權規則》,將版權的保護擴展至 WTO所有成員。
3.鼓勵中介組織參與協調工作
印度服務外包產業受到其國內各種商業和貿易協會、信息技術協會之類的中介組織支持,它們或者專門幫助印度企業搜集國際服務外包市場信息,或者為印度企業和別國政府之間的溝通聯絡提供渠道,或者負責組織有利於印度企業的展覽會和研討會,在印度服務外包發展進程中扮演了很活躍的角色。值得一提的是,印度政府正是這些中介組織活動的背後指揮者。
4.吸引外商投資服務產業
印度政府高度重視服務業的招商引資工作,並取得不俗的成就。據了解,全球十大信息業巨頭中的微軟、英特爾和德州儀器早已在印度投資成立了相關的分支經營機構和科技研發中心,它們的成立無疑印度企業帶來了不可小覷的技術溢出效應。同時,發達國家公司在印度設置服務業網點後,也給其國內服務企業一定的壓力感,令那些企業不得不努力提高競爭水平。
20世紀80年代,印度的軟體外包產業主要集中在軟體產業中心,到了90年代向軟體產業中心的周圍小城鎮擴張,到了21世紀初擴展至西南沿海的中小城鎮。加爾各答、新德里和班加羅爾都是20世紀80年代形成的軟體外包產業中心。
印度服務外包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效益一直在上升,還讓印度獲得了"世界辦公室"的美名。
㈢ 印度發展信息技術服務外包產業的優勢是什麼
印度發展信息技術服務外包產業的優勢是印度人力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低,印度英語普及,信息技術發展較早.
故選:C.
㈣ 地理:簡單分析印度迅速發展的外包產業有何優勢
印度迅速發展的外包產業優勢印度人口眾多,勞動力資源豐富且成本較低,英語是印度的官方語言道之一,英語的普及促進了印度和世界的接軌,為經濟合作提供了有利條件,近內幾十多年來,印度的信息技術發展迅速,為印度服務外包產業迅速發展起了促進作用。
印度有世界辦公室之稱。
㈤ 中印在發展服務外包方面各有什麼優劣
(1)地理位置優勢 印度與美國的時差正好相差12小時,晚間印度企業將完成的操作報告發送給正在工作的歐美客戶,隔天早上,客戶審評處理結果就能出來,這樣就形成了一個24小時全天候工作的操作過程,使得很多跨國銀行的客戶服務效率大增,服務水平也躍上了一個新台階。而中國除了與多國接壤外,優勢並不明顯,所以地理位置上印度優於中國。
(2)勞動力成本 中國目前的人力成本遠遠高於印度,美國軟體及相關崗位的年薪為6—8萬美元,相同崗位的年薪在中國為8952美元,而在印度只有5880美元。第一,就中國服務外包行業尤其是軟體外包行業從業人員的平均工資水平來說,總體上是高於於印度的。第二,中國服務外包的承接內容和人才質量與印度相比有一定差距。印度已經進入由BPO向KPO發展的階段,而中國目前仍主要從事ITO與低端BPO。所以印度在人力資本上優於中國。
(3)從業人員的外語能力 英語是絕大多數服務外包發包方使用的語言,接包方使用英語的能力直接決定了與客戶溝通狀況的好壞。印度作為英國曾經的殖民地,英語至今仍是其官方語言之一。加之印度與歐美等發包商文化上所具有的相似性,印度人能更好地與客戶溝通,非常精準、高效地了解客戶的需求,並且按照客戶的使用習慣生產軟體產品。 中國雖然從小學階段就普遍開設了英語課程,但教學往往著重於對語法和詞彙的灌輸,缺乏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因此,中國服務外包從業人員在文化背景和語言溝通能力上要遠遠遜色於印度,尤其是行業的高端人才更為稀缺。
(4)軟體人才培養模式 以印度國家信息技術學院為首的軟體企業自身建立的培訓機構為印度軟體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底端人才支持。印度國家信息技術學院定位於培養普通人才、淡化證書觀念、注重工作態度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突出實踐教學,特別強調工作態度、表達能力、和小組其他成員一起工作的能力等非技術素質的形成,每年可為印度培養超過15萬人的藍領程序員。相比之下,中國目前的人才結構呈「橄欖形」,即軟體工程師較多,高級人才和軟體藍領較缺乏。同時由於中國教育體制偏好理論灌輸,不大注重實踐和團隊作業,因而軟體人才的質量與印度也有一定差距。
(5)電信和網路等基礎設施 從2002年和2007年中印兩國IDI的得分和排名情況可以看出,2002年無論排名還是得分,中國都領先於印度,其中排名領先27位,得分高出其64%。2007年,盡管印度的得分上升了34%,但其排名卻退後了一位,說明其相對發展速度落後於他國。中國的排名則前進了17位,領先印度45位,得分已高出印度近1倍。IDI中的接入指標有5個具體要素,主要用於衡量一國信息與通信技術行業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如表2所示,中國與印度接入指標的原始數據比較,幾乎每一項都處於領先地位,與IDI總得分情況一致。很明顯,在電信和網路基礎設施建設上,中國具有明顯優勢。
(6)健全的法律法規優勢 健全的法律法規支持和保障是服務外包業發展的基礎。印度政府1986年制定了《計算機軟體出口、軟體發展和軟體培訓政策》,明確了印度軟體產業發展
戰略目標,並對從事 外銷的企業給予特別的優惠政策。起初,歐美軟體發包商對將其重要產品開發與客戶服務放到知識產權尚未健全的海外地區去。心存顧慮 而印度政府率先積極調整其保護知識產權的條例與政策,營造出有利承接外包工程的外部環境。一方面,印度政府為了改善商業環境,使那些心存芥蒂的西方企業消除顧慮,制定出一個10年IT發展規劃,給予軟體外包以強有力的法令政策與環境支持。針對外包產品的產權所屬問題,印度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保護專利,保護客戶知識產權的相關法規並成立了專門機構,監督並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執行力度。印度正在向《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的實施邁進,並簽署了很多國際協議,嚴厲打擊盜版行為。而中國在法律法規上就帶有很大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