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外國人看中國:中國好還是印度好
我們在印度工作期間,結識了三個近兩三年來在中國留學後歸國的印度大學生。他們在中國的經歷和感受,不僅反映出兩國文化背景和國情的差異,也讓我們這些中國人看到了許多平時自己沒看到的地方。 「沒有原來想像的那麼好」 據我們的經驗,沒有去過中國的印度人對中國的概念和印象一般停留在20年前。他們認為,中國可能和印度差不多,有的地方甚至還不如印度;但到過中國的人大都會對中國的現狀大吃一驚,贊嘆不已。 可是當我們問印度大學生留學中國前後對中國的印象有什麼不同時,得到的回答卻是:「沒有原來想像的那麼好。」和他們接觸交談得多了,我們感到這種回答確實也有道理。第一,因為他們都是學中文的,出國前看過不少有關介紹中國的材料和圖片。這些資料展現的大都是精彩的一面。他們對中國的期望值太高,所以也就容易失望。第二,他們不像旅遊者和短期訪問團那樣走馬觀花,而是在中國學習生活了一年,容易看到事物的另一些方面。 三個印度大學生都先後在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學習過中文。中外學生在生活條件上的差別讓他們感到不可理解。外國留學生宿舍里有彩電和衛生間,沒有熄燈時間的規定。中國學生卻好幾個人擠在一個房間里,沒有電視,更沒有衛生間。中國學生在定時開放的公共浴室洗澡,那裡經常人滿為患。晚上10時半熄燈時間一到,中國學生宿舍樓的電閘就被拉了,許多學生有時候只好點著蠟燭看書。據這些印度大學生說,在印度的大學里,校方對外國留學生和本國學生在生活條件上絕對是一視同仁的。我們向他們解釋,中國人優待外國留學生是因為中國是禮儀之邦,有好客的傳統;對本國學生要求嚴格,是要培養他們守紀律和集體主義精神。盡管我們列出了一條條理由,他們還是對此難以接受。 在交談中,他們承認中國比印度的經濟發展快,一般人的生活水平比印度高。但他們認為,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在中國卻越來越少了。說到這里,留學生巫莎講述了她在北京的一次經歷。有一次,她擠公共汽車,腳被車門夾住了,非常疼。她大叫「停車!開門!」卻沒有人理睬。我們說:「人家可能聽不懂你的話。」她說:「我說的是中文呀。」最後,車門終於松開了,她才拔出腳。她說:「我疼得在一邊哭,車上那麼多人,卻沒有一個人來安慰我。」我們向她解釋說,北京的公共汽車上,白天一般多為外地人,再加上你又是個外國姑娘,別人不好表示什麼。她卻說:「這事要是發生在我們國家,決不會是這樣的。」 「我是印度人,當然說印度好」 三個印度學生很喜歡中國,都給自己起了個好聽的中國名字,但還是一眼就能看出他們是外國人。他們在中國被問得最多,也最令他們尷尬和難以回答的問題就是:「你認為中國好還是印度好?」 何葉捷是個心直口快的小夥子,有一次,他在北京坐計程車,當司機知道他是印度人後,張口就問:「你說印度好還是中國好?」 他想了想,老老實實地回答說:「我是印度人,當然說印度好。」 「那你干嗎還來中國?」對方一副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架勢。 「我來中國就是想看看你。」小何情急之下,只好以幽默的方式作答。 說起「好客」,小何的感受特別深。他說,中國人,特別是偏遠鄉村農民的熱情好客,給他留下了難忘的記憶。有一次,一個來自河北農村的同學請他到家裡過春節。他同大家一起貼春聯、放鞭炮、包餃子,同學的母親把家裡最好吃的東西拿出來給他吃。他在同學家裡住了好幾天,感到像在自己家裡一樣,十分開心。 傳統的東西不可丟 印度和中國一樣,具有古老的傳統文化。在中國呆得久了,印度學生們發現中國在「現代」的同時丟掉了不少傳統的東西。在這一點上,印度比中國做的要好。就拿服飾來說,印度婦女穿的沙麗、庫魯達等,這些漂亮的傳統服裝一直到現在都非常流行。而中國婦女傳統的服裝,一般只能在舞台上或隆重慶典上才能看到。他們說,去年的APEC上海會議後,中式服裝開始悄悄地流行起來,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可喜的變化。(李文雲 李建國)
② 俄羅斯人對中國人態度
很多朋友對俄羅斯的觀感非常的好,甚至有人喊出了俄鐵的稱呼。可是讓人打臉的是,俄羅斯明知,中印邊境面臨爆發沖突的可能,完全不顧中俄之間的所謂友誼,罔顧中國人民的感受,賣給印度大量的軍火!
隨著大量中國遊客的湧入,刺激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同時也創造了多個就業崗位,讓俄羅斯人實實在在的分享到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成果。
而中國產品也在用過硬的質量扭轉當年倒爺們留下的惡劣影響,中國的電子產品和家電在俄羅斯越來越緊俏,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許多俄羅斯人對中國的印象。
相信隨著中國愈發強大,距離俄羅斯人徹底扭轉對中國人的偏見已經為時不遠,但是要想獲得中國人誠摯的友誼,真正成為中國的朋友,俄國人必須改掉自己數百年來形成的兩面三刀,唯利是圖的習慣!
我們不希望俄國人再出現類似在中印關系緊張時,賣給印度軍火的破壞力中國人民友誼的行為!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您,望採納
③ 人是怎麼看待中國和印度的
在西方人眼裡,印度像個面團,怎麼捏弄都行,而中國則像塊石頭,不讓你隨意捏弄。在西方人心目中,印度是個「順民」,而中國是個「刁民」,他們偏愛印度人也就一點不奇怪,因為沒有人不喜歡「順民」。對他們來說,印度是圈內人,而中國則是圈外人,有時是對手,有時甚至是敵人。
印度在國際上的人緣比中國要好得多,也就是說,如果兩國間出了矛盾,世界上有頭有臉的國家,說話有分量的國家,簡言之,主要就是西方國家,幾乎都無一例外地站在印度一邊。即便他們不好直接站出來支持印度,也至少會保持沉默,或者模糊的態度。總之,在情感分上面,印度會完勝中國,無論中國多麼占理,想在這方面壓倒印度都是徒勞。
從人種劃分上看,印度人的祖先是雅利安人,是數千年前從歐洲遷徙到亞洲的,他們和歐洲人有著共同的祖先即印歐人,所以,印度人在人種上屬於白人。而中國人屬於蒙古人種,蒙古人種主要分布在東亞和東南亞。所以,雖然阿三哥看上去比較黑,但特徵上更接近白人,而中國人和白人是不搭界的。人的感情在很大程度上與相貌相關聯,相貌相近的更容易產生親近感。簡言之,西方人看印度人要比看中國人順眼得多。
語言
印度雖然是個大雜燴,語言復雜,但由於歷史原因,英語普及率高於中國。這就是為什麼當年上海灘的租界巡捕房人手不夠時,總是從印度招些大鬍子打工仔,因為從語言上說,印度人更容易和國際「接軌」,充當英國人的跟班,阿三的綽號也由此而來。不過,很多印度人的英語口音很重,有些重得讓中國人很難聽懂,可是這並不妨礙他們與西方人之間的交流。
有人可能會有疑惑,我們中國人中受過教育的人不也能說英語嗎?不是也能與西方人交流嗎?不錯,中國人的英語普及程度雖不及印度,流暢程度也遜於印度,但是在發音上並不比印度人差,甚至要好過他們。但是有一點必須清楚,那就是語言除了用於溝通交流,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即充當促進情感交流的媒介。在這一點上,中國人和印度人不在一個層次上,中國人絕大多數把英語當工具使,只是為了能夠交流,在使用英語時很清楚地把它視為外語。而印度人則不是這樣,他們對英語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親近感,雖然英語也只是次於印地語的第二官方語言,但印度人使用英語時並沒有文化上的隔膜。中國人對漢字語言的情感和崇敬,要遠遠超過印度人對自己文字語言的敬畏,所以也就不可能把英語當成多麼親近的東西對待。一個印度人可以用很濃重的口音夜讀《簡愛》,而中國人對英語最大的興趣不過是背幾本托福詞彙,做幾套雅思試題,不是為了留學就是為了移民,要不就是為了進外企找個飯碗,總之,一切都是從實用的角度出發。印度人對英語的感情,西方人感覺得到,中國人對英語的實用態度,西方人也感覺得到。
中國和印度都是文明古國,都擁有歷史悠久的文化,但是兩者其實有著很大的不同,中國在文化上受宗教影響很小,而印度文化中處處都有宗教的痕跡,這種宗教傳統甚至對中國都產生過直接影響。
中國也有很多廟宇,但在很大程度上,尤其是在近現代,那裡早已成為中國人旅遊觀光的場所,遠不如印度人對宗教那般虔誠,把誦經當飯吃。
所以,以基督教為文化內核的西方國家,很難不對有同樣嗜好的印度人產生好感,而這種好感則不可能轉移到中國人身上。
印度人是散漫的,其民族性格就像他們的食品,軟塌塌的。他們對西方始終是仰視的,心悅誠服。這與中國人有很大不同,中國人雖然也有崇洋的心理,但骨子裡還是很以自己的歷史與文化為驕傲,這使得中國人每到關鍵時候總是不願臣服於西方人。所以,印度是地地道道的殖民地,而中國即使在最衰弱的時候也有自己的中央政府,在歷史上最慫的時候也只是半殖民地。
④ 西方人眼中的印度和中國 誰更具發展潛力
何亮亮:印度和中國,亞洲的兩個文明古國,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但是長期以來,印度人、中國人互相瞧不起對方,實際上也互相不了解對方。所以第三者,就是印度、中國以外的第三者如何看這兩個國家,以及這兩個國家對未來世界的影響,我覺得會是一個很有趣的題目。《開卷八分鍾》,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一本《印度中國如何改變世界》。上面兩個字,一個龍,一個象,一般就認為龍是中國的象徵,象就是印度的象徵。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德國的亞洲問題學者。其實這一類的書我已經看過好幾本了,這本算是比較新的。但是所謂新,原著是在2005年出版的,中文版是去年在北京出版的,不算太新了,就是說資料不夠新。特別是我們知道去年從秋季,金融海嘯席捲了全世界之後,它對中國和印度也是有沖擊的,但是這個沖擊實際上對於以後印度和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其實有更大的影響。我們先就說這本書本身,因為我很有興趣的就是,一個是中國人怎麼看印度人,一個是印度人怎麼看中國人,然後就是這樣的,西方人如何看中國和印度。總的來說我有一個這樣的感覺,在我已經看過的幾本,包括英國人、美國人,也包括法國人、瑞士人寫的有關中印對比的書,總的感覺西方人他們還是偏愛印度的,這也不難理解。因為印度英語是全國通用的,印度被很多西方人看成是一個神奇的東方。印度人的那種信仰,印度人的那種精神世界,是很多西方人。因為西方人普遍的好像有一種精神的困惑,他們把印度看成是一種精神的故鄉,所以他們喜歡印度。而在他們看中國,看到更多隻是物資的那一面,看到的是高樓大廈、超級市場、高速公路,還有就是全世界無處不在的中國產品。這本書相對來說,是比較公允的,比較公正的。他不特別講印度怎麼好,也不特別講中國,中國、印度你各有什麼優缺點,他都來給你講。這本書分了幾章,第一章是講印度的,叫做「印度—世界的呼叫中心」。因為印度所謂外判、服務,呼叫在近幾年已經是印度的一個特色了。他從這一點切入,印度在全球化過程當中的地位。第二章「中國—世界的工廠」,你憑這一節的章目你就知道,他主要是講中國的哪些方面。然後我想比較重要的就是第三章,就是「多極世界中的中國和印度的覺醒」。因為多極世界,中國就是一極,印度也可以說是一極。其中分別從歷史與文化、經濟、外交與安全、政策幾個方面,考察了中國和印度的相關的這些內容。最後一章就是「鄰國夥伴和競爭者」。分別講到了印度和中國都有自己的鄰國,互為鄰國,也有自己的夥伴,特別像東南亞、日本、美國、歐盟、俄羅斯和中亞這幾大塊,他們跟中國的關系,他們跟印度的關系。這本書本身沒有什麼圖片,我想也不需要圖片。因為它基本上它也不是一本學術性的著作,它是一本普及性的,是給一般的讀者看。但是其中我覺得最有趣還是在這個地方。中印之間,在文化和政治方面的不同,而這兩點,其實對中印兩國的影響都非常大。因為比方說為什麼西方人偏愛印度呢?
⑤ 外國人怎麼看中國
在我們的印象中,印度是一個神奇的國度,泰國是一個充滿人妖的國度,白羅斯的美女非常多,俄羅斯人打架很厲害,美國的家庭主婦都養的膀大腰圓,而德國人則比較嚴謹冷漠。
這些都是我們對這些外國的印象,那麼老外們又是怎麼看我們中國的呢?以下分別來自8個不同國家的人給你答案。
土耳其,學生
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終於終止了。我們國家充滿了謊言和空洞的承諾,我對此很無奈。
哥倫比亞某公司主管,曾經留學中國
中國給我的印象就是:愛心、和睦、想像力豐富、民族、有執行力,我非常喜歡中國。可以這么說,中國是我的第二個故鄉,如果我可以保持哥倫比亞國籍的話,我也想有一個中國國籍。
馬來西亞農場工人
中國人好像小強,生生不息。
巴基斯坦餐廳老闆
我是巴基斯坦人,我非常愛中國,我有許多中國朋友,他們對我好得很。我曾經和中國朋友相處的很好,我們都互稱「巴鐵」,代我向中國人民表示我的愛意!
萬那杜的司機
我認為中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中國給了我們國家很多幫助,在萬那杜有很多的援助項目,還幫我們建設公路,我認為中國就是我們的母親國。
墨西哥工程師
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國家,有很多人口,世界第一,也有著最厲害的製造業。有時候我也會想,我也許也是made in China的吧?
阿富汗酒店主管
"關於中國,我有三點最大的野心:第一,見到成龍;學中國功夫;第二,試一下中國的針灸;第三,我愛中國!
日本大學生
16歲的時候,我和一個上海男生好上了,他成了我的男朋友。後來他回國了,我們就沒有再聯系過。可是我很想他,我在日本餐廳打工,攢了4年的錢,最後用這筆錢去了中國上海。我們又開始戀愛了,他把我帶到他的家裡,我對他父母說:你好!可是他父母根本不搭理我,還跟我說:不喜歡日本人,沒有辦法,我們又分開了。我認為,我們中日年輕人要好好改善兩國的關系。
⑥ 俄羅斯是怎樣看待中國
Matthew Roust
在我的早年,我們都在嘲笑中國人。說起中國就會聯想到廉價的人造皮鞋。看看中國現在,我特別羨慕他們的成就。巨型高鐵網路,很多新的城市,個人收入的巨大增長,政府為他們的人們建設基礎設施下了很多的功夫。他們的經濟增長導致有很多多餘的錢去投資其他的國家-我知道巴基斯坦修路的項目,非洲的發展和基礎設施項目,甚至新的巴拿馬運河。你可曾聽過俄羅斯的公司投資過除獨聯體以外的地方嗎?我不是在說自行車隊的贊助和把小俄羅斯航空公司的標志放在曼徹斯特聯隊的網站上。你知道我的意思。俄羅斯所有的多餘的錢在海外賬戶,只是為了維持個人家庭的消費水平,第一個情人的高生活水平,第二個情人的高生活水平,第一個情人的孩子,管家、園丁的孩子,以及他們的姻親……你知道。
考慮到中國人,我在旅途中遇到的那些人,他們保持了自我,但嘗試去融入其他社會(歐盟、阿聯酋、美國)。我從來沒有遇到過一些粗魯的中國人。他們在文化上和我以前的想法很不一樣,但總的來說,他們很好。
中國崛起令人難以置信!20年後,這個國家成了一個經濟趨勢的引領者。每個人都想和中國企業打交道,我們所取笑的國家,感覺比我們優越的多。在2016年,中國人的平均工資比俄國人高。感謝我們可愛的政府!
⑦ 俄羅斯人對中國人到底是什麼態度
關於俄羅斯人對中國人的態度?其實這個問題一點都不復雜,咱們先說一下歷史上態度。
(俄羅斯美女都希望嫁到西歐和美國)
總的來說,俄羅斯人對中國人的態度很一般,真的很一般,尤其政府部門,特別喜歡勒索中國商人。
當然了,如果有時間大家可以親自去俄羅斯看一看,玩一玩,也是挺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