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怎麼樣訓練大象

印度怎麼樣訓練大象

發布時間:2023-08-08 14:58:55

A. 成吉思汗怕了一種鄰國動物,到底是什麼動物

《元史·耶律楚材》中說,當年決意要攻取印度的成吉思汗的部隊在攻到印度河時,遙見河中水汽磅礴,日光迷濛。將士們口乾舌燥,紛紛下騎飲水,可是河水熱度似沸,根本不能入口。這使得將士上下怨聲不斷,恨不得立刻馳歸。耶律楚材正想再次進諫,忽見河濱出現一大怪獸。成吉思汗命令將士准備彎弓射殺,忽然聽到怪獸發出響聲,酷似人音,彷彿有「汝主早還」四字。耶律楚材立即阻止弓箭手,乘機對成吉思汗說,這種怪獸名叫角端,是上天派來警告成吉思汗為了保全民命盡早班師的。成吉思汗於是順應天意,沒有行進。八刺亦即日北歸。會師後,成吉思汗立即率軍返回了蒙古國。
從這段史書的記載來看,頗似一個神話,但也有歷史學家認為,奇形怪獸是可能存在的,而且印度有些獸類蒙古人並未見過也不足為奇。至於把怪獸的叫聲說成是「汝主早還」的話,估計應該是耶律楚材借題發揮,假借怪獸的叫聲來規勸成吉思汗班師回國。當時的實際情況多半是這樣的:耶律楚材很可能考慮到蒙古兵在印度不可能討到好處,所以借怪獸之名假傳天意。
氣候原因可能是促使蒙古軍隊折回的主要原因,但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耶律楚材知道印度戰象的可怕。
印度的大象很多,在那裡大象不僅可以用來勞作,而且人們還將大象組織成軍隊以協助戰爭。印度人對大象懷有很特殊的感情,他們稱呼大象為「哈第」。在印度人看來,這種動物是力量、智慧和善良的象徵。而在戰場上,經過訓練的大象往往憑借它們的身高、體積和力量優勢佔領戰場的主動權。
高的戰象可達數米,這使得架在它背脊上的塔樓可以居高臨下地向敵軍射箭、投槍。大象力大無窮,又可以馴化,如果在戰場上排開象陣,那將會所向披靡。公元前3世紀,印度孔雀王朝的軍事力量就已經依靠戰象了,現在出土的當時的錢幣上就有戰象的圖樣。

B. 大象在古代戰場的作用

大象在古代戰場的作用如下:

古代印度是使用大象最廣泛的國家,印度大象在戰爭中發揮了許多作用。印度是第一個將大象大規模投入戰場的國家,大象經常被用作馱畜、拆除建築物、或作為指揮員監視和發布命令的移動平台,它們不僅僅用於戰斗,還扮演著多種角色。

用於戰斗的大象大多是雄性,而且受過廣泛的訓練,印度戰場上的大象大多是在圈養中出生的,經過多年的訓練,在許多情況下,為了節省喂養幼象的成本,人們直接捕獲、馴服和訓練成年象。

有成千上萬的人從事捕捉、飼養、馴養、醫療等工作,數十種與大象有關的職業,大象被用於軍事、宗教、農業、後勤和其他無數的工作。

大多數國王在需要的時候可以安置數百頭經過訓練的大象,型宴大象是一個龐大的產業,考慮到它們在社會政治和宗教方面的巨大作用,大象被廣泛使用,在西方,他們很少使用。

它們鏈灶之間的主要區別是,在西方,大象是在需要的時候使用的,而在印度棚租扮,戰爭有時是在平地上進行的,使用各種方法來使用大象發動戰爭,因為雙方都有大量的大象。

不像馬,大象更聰明,最重要的是它們不是獵物,在印度,我們也根據大象的身高和其他特徵來飼養大象,如今,大象幾乎都是從野外捕獲的。我們有古老的醫學手冊,訓練方法,理想大象屬性的匯編等,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大象不容易被嚇到。

它們可以被訓練成攻擊和踐踏任何東西,在印度,人們過去常常把小型大炮放在背上,用作移動大炮,噪音不會嚇到經驗豐富的大象,而且由於它們的高智商,它們可以學會高度復雜的操作。

大象的簡介如下:

大象的大量使用主要是在開闊的田野,你不能繞著他們跑,向他們射擊,因為他們通常在士兵和騎兵方陣的支持下向前行進,在比較軍隊時,大象的數量是衡量力量的標准,因為軍隊總是由馬匹和步兵陪同,他們通常都全副武裝。

在古代和中世紀,對付它們的方法是避免在開闊的場地上戰斗,把戰斗轉移到丘陵或森林地區,以避免它們形成大規模的陣形,小的地層可能被包圍和破壞,另一種是破壞隊形,要麼攻擊,要麼等待他們犯錯誤。

就像羅馬人讓大象穿過他們的隊列,然後包圍他們,從各個方面攻擊他們,或者你也可以用類似的陣型,然後在象對象的戰斗中迎頭攻擊它們。雖然代價高昂,但確實發生過很多次。

C. 關於印度與大象之間關系的資料

目前非法象牙交易仍然猖獗,偷獵野象的行為屢禁不止;大象分布地區多為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迅速,大象的自然棲息地不斷受到侵佔,被開辟成居民區、耕地、茶園、橡膠園等。野象食物不足時就會冒險採食農作物;印度象是十分聰明和富有感情的動物,有時會出於報復惡意破壞人類的農作物和設施甚至襲擊人類。例如,印度象並不食用橡膠樹,但有時會將其這段,這明顯是對人類侵佔其棲息地的報復。
對付野象,當地居民一般採取敲鑼打鼓、燃放鞭炮、強光照射、製造煙霧、氣味刺激、假人威懾等辦法驅趕,但野象十分聰明,通過學習漸漸識破了這些辦法,有時不但不逃跑,還直接發起攻擊,導致居民採取槍殺、毒殺等極端措施,而這又進一步激怒野象進行報復……人象沖突愈演愈烈。 亞洲象(包括印度象在內)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華盛頓公約)》附錄一,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瀕危物種(EN),在中國也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野象分布的國家均已經採取或正在採取多種措施對其進行保護,有的國家和地區還將它們作為旗艦種,在保護野象的同時促進了對野象生境的保護。
大象的保護還任重而道遠。一方面,要盡可能地在野生環境中保護所有的印度象。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最有效的途徑之一。例如,我國在由印度象分布的雲南省西雙版納州、臨滄市、思茅市(今普洱市)等地區,先後建立了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滄源南滾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思茅市萊陽河省級保護區、糯扎渡省級自然保護區、盈江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5個自然保護區。其中銅壁關地區的最後幾頭野象在越出國界後再也未返回,保護區建立後積極進行招引工作,希望通過努力把這里重新建設成野象生活的樂土,還與緬甸協商研究跨國保護方案。在分散的保護區之間建立生態走廊
另一方面,還要制定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組建執法管理隊伍,加大管理力度,防止印度象受到人為傷害。同時盡可能緩和人象沖突,如對保護區內的居民實行扶貧搬遷,為印度象和其他野生動物騰出生存空間;對野象造成的經濟損失由政府給予補償;採取架設太陽能電網、挖防象溝等措施,阻止野象進入人類生活生產區。不過電網一定要在專家的指導下設置,設置不當可能起不到防象作用,也可能對印度象造成傷害。當然,解決人象沖突的根本辦法是改善野象在自然界中的生活環境,畢竟野象都是在自然界提供的資源不足時才會侵犯人類的,是人類先侵佔了它們的生存空間。
同時還要加強對印度象的研究,採取多種形式對公眾進行宣傳教育。 印度是最早馴養印度象的國家,始於公元前3500多年。被馴養的大象有多種用途。由於大象繁殖周期緩慢,所以人工繁育的大象很難滿足需求,相當一部分家象都是直接由野象抓來馴化的。
剛剛被捉住的野象野性很大,不允許人們靠近,也不吃人給的東西,這時人們就將其鎖在大樹上。後來在飢餓的驅使下,被捉住的印度象會開始吃東西,野性也逐漸減弱,這段時間馴象師要日夜陪在它的身邊照顧它和它培養感情,並對它進行一些訓練,有時也會採取一些懲罰措施。幼象約一個月左右就能初步馴化,而成年象要兩個月的時間。
訓練印度象要軟硬兼施,因材施教。訓練的方法有強制訓練和誘導訓練兩類。強迫訓練就是用一些強制性的刺激手段使其屈服並做一些動作;誘導訓練就是用食物獎勵等辦法使其形成「做對動作有獎勵,做錯有懲罰」的條件反射。前者可能使印度象產生逆反心理甚至仇恨,導致反抗或在日後進行報復;後者的訓練效果更好,但需要一定的感情基礎。當然,訓練的方法不是絕對的,動物是有感情的,你對它好,它自然也更聽你的話。有些印度象,特別是幼象會和馴養員建立深厚的感情,訓練起來就會得心應手。
然而,現實中很多人用十分殘忍的虐待手段訓練大象,給大象的身心都造成了極大地傷害
馴養後的象可用來騎乘,貴族騎乘的大象裝飾華麗氣派,還帶有儀式性質。鄭和下西洋時,占城國王騎著大象迎接他。在南亞和東南亞的森林裡,大象是最好的交通工具。
人們看到了大象巨大的力量,就利用他們來勞役。古代大象被用來耕地。直到今天,在東南亞的一些地區,印度象仍然是伐木場搬運木材的重要勞動力。
冷兵器時代,戰象是重要的兵種,它們不僅有巨大的破壞力,還能給敵人帶來極大地恐慌。
大象也是產象的國家進貢時常見的禮物,曹沖稱象的故事家喻戶曉,其中的大象就是孫權送給曹操的。
印度象也是許多節日和儀式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泰國新年宋干節(潑水節),大象會走上街頭,和人們一起慶祝。泰國人還把11月1日定為「象節」,這一天會有精彩的大象表演和大象運動會,以及大象聚餐。
印度象早已與宗教結合在了一起,在產象的國家和地區,傳統文化中大象都是神聖的。象頭神犍尼薩為印度教及印度神話中的智慧之神、破除障礙之神。他是濕婆神和雪山神女帕爾瓦蒂(Parvati)的精神之子。小乘佛教中傳說佛祖的母親因夢見白象而孕釋迦牟尼。
中國古代封建統治者看來,象是代表江山穩固、社會安定的標志。在象的背上放一寶瓶,有些瓶內再插放五穀,寓意太平有像、五穀豐登。因為「象」與「景象」的「象」字同音;「寶瓶」的「瓶」字與「太平」的「平」字同音;這樣「大象寶瓶」就成為「太平有像」的吉祥圖案了。
膚色淺灰,具有銀白光澤的象被稱為白象(一說是有白化病的象)。白象十分稀少,所以一旦發現,就會被小心地捉住,不但不用幹活,還會用瑰麗的珠寶妝扮,由大批侍者奉養起來,備受人們尊敬。
現在印度象最主要的是用於觀賞和娛樂,大象是動物園了最受歡迎的動物之一,著名旅遊景區野象谷,觀看精彩的大象表演和一睹野生印度象的風采,無疑是最有吸引力的項目。
馴化後的大象雖然多才多藝,但仍有脾氣,如果人們對它不好或正直發情期性情暴躁,很可能襲擊人類。

D. 印度象的生活習性

印度象是植食性動物,它們採食的植物根據其分布區的不同而有較大的變化。印度象以植物的嫩枝、樹葉、莖桿為主要食物,也吃草和植物的果實。
每頭成年印度象每天需要進食150~240kg,甚至300kg,當然這與個體間的差異有關。大象的消化效率較低,只能消化吸收食物中的40%,其他都成為糞便排出,正常的新鮮大象糞便成球形,在大象的糞便中還能清楚地看到其食用植物的殘渣,象糞中生活著很多微生物,甚至有昆蟲等動物。
近年來,由於棲息地被侵佔和破壞,自然環境提供給印度象的食物不足,印度象常冒險到農田採食分布集中易於採食、味道可口的農作物。在此過程中印度象逐漸摸清了作物生長規律,常在作物成熟的季節到來,並選擇採食作物最好吃、最有營養的部分,如專門採食稻穗、玉米棒而拋棄莖桿。
為了補充無機養分,印度象也喝含鹽分的小水塘里的水、採食鹽漬土。西雙版納的觀察發現,成年象還採食河床水底的一種黑色小石粒,在象的糞便中也有發現。這種石粒的成分是什麼,印度象為什麼要採食它們,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景區中在固定地點埋放食鹽能吸引野象到來。
印度象每天需要飲水數次,一天消耗的水量達60kg左右。如果水太渾濁,印度象還會在河流或水池邊用鼻子和腳挖出一個坑,喝坑裡滲出的經過沙石過濾的水。
大象採食時,會用鼻子捲起地上的草,或纏繞拉斷樹木的枝葉然後送入口中。遇到較小的果實等則用鼻端的指狀突起捏起送進嘴裡。對於散落在地面的碎草、樹葉等,則先用前腿將其堆成堆,然後一並捲起。有時還會把食物來回甩打,去除上面的水或泥土,或者用鼻端的突起挑揀。
人工飼養的印度象在吃精飼料時會一邊吃精飼料一邊吃草,這種行為可能是一種咀嚼處理機制,即草料可把在口腔中經過唾液消化攪拌成黏稠狀的精飼料輔助咽下並起到清潔口腔作用。
印度象飲水時,先將水吸入鼻中,然後再噴到嘴裡喝下,不能直接用鼻子喝水。鼻子每次最多可吸水15升左右。 野生的成年的印度象很少躺在水中沐浴,它們常用鼻子吸水噴淋到身體各處清潔身體和給身體降溫。而幼象則會在成年象的護衛下盡情地在水中翻滾、嬉戲和玩耍。人工飼養的成年大象有時也常舒舒服服地側躺在水中,讓馴象師為其搓洗身體。
成年象有時會到深水中甚至大海里洗浴游泳。
在烈日下,當印度象離水源較遠時,它們會把鼻子伸進嘴裡,吸出胃裡的水,然後噴到身上。
印度象也會用鼻子捲起地上的浮土,拋撒到身上,這種行為很常見。覆蓋在身上的塵土能防止蚊蟲叮咬和烈日灼傷皮膚。地面浮土不足時印度象還會用腳把泥土踢松。
印度象也常把泥漿噴灑到身上,泥漿能起到和水一樣的降溫作用,而且泥漿滲入粗糙皮膚上的皺褶,能包裹住裡面的寄生蟲。泥巴幹了之後被抖落下來,就能把寄生蟲一同清理掉。
此外,亞洲象在進食時還會捲起一些草和枝葉蓋在頭和背上,防止日曬和蚊蟲叮咬。印度象還會用鼻子撓癢或在大樹上蹭癢,有時還捲起木棍或竹篾來撓癢,少數情況下會在地上躺下打滾。高緯度地區動物園里的印度象還會在雪地上打滾或把雪扔到身上。 印度象平均體溫39.9℃,畏寒,但也不喜歡陽光直曬,白天多隱蔽於林陰處,避開烈日暴曬,多在氣溫稍低的清晨和傍晚覓食,這可能也是對人類活動的避讓。 印度象平均每天約¾的時間,即17~19小時處於活動狀態,這些時間主要用於取食,而成年象每天睡眠時間只有約4小時。印度象一般站立或依靠樹木睡覺,有時也側卧休息,但不能長時間卧倒,因為其體重太大,卧倒時會壓迫內臟。
白天周圍人多時印度象表現出較高的警戒性,夜晚人為干擾少時則處於放鬆狀態,警戒性低,顯得更自然。
印度象的活動也有一定季節性規律,根據2003~2004年,在西雙版納勐養子保護區野象谷進行的研究觀察,2月和8月野象活動較多,而在10~12月很少活動,這可能與食物多少和棲息地其他因素有關。
印度象在密林中活動時常沿著寬約70厘米的固定路線,俗稱「象道」,這些「象道」也為人和其他動物在林中活動提供了方便。
因印度象軀體龐大,膝蓋彎曲度小,在坡度大的地區活動困難,上下坡時總是沿著山脊或走S形。 印度象群是以最年長的雌象為首領的「母系社會」,象群一般由若干頭成年雌象和未成年象組成,也有一頭母象和其1-2個孩子(一大一小)組成的小家庭。雄象7~8歲性成熟後會離開象群成為獨象,它們獨自生活,或是加入僅由雄象組成的「光棍」群。
象群的規模大小不等,少則2~3頭,6~10頭較為常見,16頭以上的大群主要見於食物較少的旱季。超過百頭的象群100多年前還很常見,現在基本見不到了。通常情況下,象群與象群的活動范圍並不重疊,但有時數個小象群會結合成一個大群,並表現出時分時合的特徵。
雌象群成員之間多有親緣關系,所以關系緊密,而雄象群結構則較為隨意和鬆散。
在交配期,象群會呈現出一雄多雌的結構,即由一頭成年公象攜帶一群雌象和幼象,但一般仍由最年長的雌象擔任首領,帶著象群活動,雄象則活動在象群外圍,始終處於警戒狀態,隨時准備護衛象群和應對競爭者。 印度象聽覺、嗅覺非常發達,視覺較差。
印度象能發出多種多樣的聲音,包括低沉的隆隆聲,鼻子噴氣聲,和我們熟悉的用喉部和鼻腔共鳴產生的嘹亮的「嗷喔——」的聲音。印度象還能發出頻率為12~24Hz,穿透力很強,可以傳播20km以外的次聲波,人類一般聽不到。
這些聲音能表達出極為豐富的內容。 例如個體之間會用低沉的吼叫聲和尖銳的鳴叫聲彼此打招呼。發情的雄象會發出一種特殊的次聲,既威脅其他雄象又向雌象求愛,如果象群中有發情的雌象,它也會發出類似的隆隆次聲回應,並且音調更低沉,傳播更遠。如果有象群成員走失,它們會用短促而響亮的「嗷!」的聲音進行聯絡。
印度象互相握鼻,愛撫對方的身體,甚至將鼻子伸進對方嘴裡,都是親近友好的表示。大象對同類一般較為友好,即使陌生的象見面也會友善地相互問候。不過在食物和水源匱乏時象群之間也會互相示威驅趕,發情期的雄象會互相排斥。
印度象通過嗅聞糞便、尿液,以及身體表面腺體(包括皮脂腺、腹腺、肛門腺、包皮腺等)散發出來的氣味,也能獲得很多信息,包括個體識別以及同性或異性個體是否發情等。
印度象張大耳朵,抬起頭則是高度警戒的表現。繁殖期雄象高昂起頭,用象牙對著競爭對手是在進行示威。
面對其他生物的出現,印度象會先靜默對待,如果感到是一種威脅壓力,它們會突然噴出氣霧(有助於緩解壓力,也是在試探對方)然後馬上迴避,有時也可能發動攻擊。
雌象在未成年時就喜歡照顧幼小的成員,而小雄象更喜歡追逐打鬧,為將來搏鬥做准備。 大象腦重約4~6kg,而且大腦及小腦都極度發達,所以大象聰明且有極強的記憶力,感情也極為豐富。
例如,它們能記住闊別幾十年的老朋友;對於傷害過它們的人多會採取報復行為。有這樣一個故事,印度一個裁縫在做針線活時,一頭大象把鼻子從窗戶伸了進來。裁縫用針扎了它的鼻子一下,大象尖叫一聲逃走了。過了一會,那頭大象又回來了,從窗戶向屋裡張望,然後揚起鼻子,噗地噴了裁縫一身水,然後像做了惡作劇的孩子一樣跑走了。
象與象之間十分友愛,與主人也會建立深厚的感情。
大象會照顧生病或受傷的同伴,同伴取食有困難時還會用鼻子捲起食物喂到它的嘴裡。如果有同伴去世,其他大象會十分哀傷,在旁邊久久守護它的屍體,為它哀悼,甚至幾天不願離去,而關於大象墓地的傳說還有待於進一步考證。
經過訓練的大象還能做出畫畫、照顧幼兒等需要高智商的行為。研究表明,印度象能認出鏡子里的自己,而不會把它當成其他同類,只有極少數動物能做到這一點。
動物園里的大象,如果關系親密的同伴或飼養員突然離去,它們的感情會受到很大傷害,甚至會絕食。
面對人類架設的電網,大多數動物都束手無策,而印度象卻自有妙招,它們會用樹枝搭在電線上使其短路放電,或推倒大樹壓倒電網,或者用腳踩踏電網周圍木樁使其歪倒,甚至直接在陰雨天太陽能電力不足時強行破壞電網。

E. 成吉思汗的鐵蹄為什麼沒有徵服印度

成吉思汗,只要一提起這個名字,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他十分會打仗,都認為他是一個偉大的君王。確實,成吉思汗曾經率領著軍隊征服了大半個歐洲,他手下的蒙古騎兵更是兇猛無比,所向披靡。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驍勇善戰的蒙古人,在面對一個國家的軍隊時,也曾束手無策,無法征服,這個國家就是印度。那麼印度這個國家到底擁有怎樣的秘密武器,竟然能夠讓成吉思汗望而卻步,不敢派兵去征服呢?

答案就是大象。我們應該都知道,在印度國內,人們對於大象是十分尊敬的,他們認為大象充滿著力量,擁有崇高的智慧,並且十分善良。在印度,人們和大象和平共處,一起生活。而且只要經過一定程度的訓練,大象往往就是能成為印度人的好朋友,所以印度人往往讓大象耕田,干農活。印度的軍隊更是將一些體型巨大的大象訓練成戰象,這些勇猛的戰象只要出現在戰場上,就會對敵軍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而印度的軍隊也就可以輕松地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從而擊潰敵軍。

因為大象高大威猛,所以承受能力也十分驚人,印度軍隊在大象的背上建造了塔樓,然後讓士兵爬上這些塔樓,兩軍交戰,塔樓上的印度士兵便可以居高臨下地對地面上的敵軍進行壓制。試想一下,當數量眾多的大象一字排開,浩浩盪盪地出現在戰場上,會是多麼壯觀的場面。從公元前世紀開始,大象就已經被印度軍隊訓練成戰爭利器了,當時著名的孔雀王朝,就是靠著戰象才能屹立於世界的東方。而且印度還將戰象送給了當時的伊朗王朝和亞歷山大大帝,這些戰象在和馬其頓王朝的戰爭中大發神威,打得馬其頓王朝落花流水。

當時其他的國家只有戰馬,而印度卻用戰象配合戰馬,研究出了新的戰術。印度軍隊讓體積龐大的戰象在前面開路,戰象的後面則是成千上萬的騎兵,戰象和戰馬相互配合,給予敵軍重創。在印度,象兵排在各個兵種的第一位,而騎兵位列第二,第三位則是戰車,排在最後則是步兵。由此可以看出,象兵在印度軍隊中佔有絕對重要的地位,是取得戰爭的重要手段。而當時成吉思汗之所以不再進攻印度,很有可能是遭遇了印度軍隊的象兵,當時蒙古人第一次看見如此兇猛的動物,蒙古的騎兵自然不能夠擋住戰象的沖擊。成吉思汗死後,他的後輩帖木兒,決定再次進攻印度,替他的先祖征服印度。

一三九七年,帖木兒先派了三萬騎兵部隊作為整支遠征軍的先頭部隊,由帖木兒的孫子賈漢吉率領著,浩浩盪盪地朝印度殺去。一開始,蒙古軍隊在印度境內行進十分順利,先頭部隊在度過印度河後,於一三八九年九月成功佔領了木爾坦。之後,蒙古軍的大部隊總共十萬人,在帖木兒的率領下也度過了印度河。而且他渡河的地點,正是當時成吉思汗率軍渡河的地方,帖木兒的這個舉動,無疑是為了向世人證明他要完成成吉思汗未完成的事業。在與先頭部隊會和後,滿懷雄心壯志的帖木兒率領著蒙古兵繼續深入印度境內,最終遭遇了印度軍隊戰鬥力強悍的戰象。

印度軍隊為了抵禦蒙古騎兵,派出了一百二十頭大象,每頭大象上面都有一個塔樓,每一個塔樓內還藏著十二到十四個印度士兵,這些士兵在高處不停地朝蒙古騎兵射箭。蒙古人看到印度軍隊這種奇特的作戰方式,自然是十分驚慌,他們從來沒有遇見過這樣的戰斗,面對體型巨大的戰象,蒙古騎兵就像是一隻螞蟻一樣渺小。而且蒙古人胯下的戰馬在見到大象之後,都嚇得一動不動,不管蒙古士兵怎麼催趕,都停在原地。面對印度軍隊的進攻,蒙古軍隊中一片混亂,被射殺的士兵不計其數,無奈之下,驚恐的蒙古人只能選擇撤退。帖木兒意識到戰象頑強的作戰能力後,也不得不改變作戰方式。他曾經想過用火來擊退印度軍隊的戰象,但是當時蒙古騎兵早已對戰象心生恐懼,這個辦法最後也不了了之。

閱讀全文

與印度怎麼樣訓練大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面與苦蕎面哪個升糖指數高 瀏覽:960
印度芋頭怎麼樣 瀏覽:782
印尼蘇門答臘島是哪裡 瀏覽:200
印尼燕窩怎麼賣的 瀏覽:354
真正的越南河內有多少人口 瀏覽:603
中國哪個地方有叫多倫的 瀏覽:593
義大利什麼保健品吃皮膚黃好 瀏覽:428
義大利跟韓國哪個發達 瀏覽:530
去印尼為什麼查徵信 瀏覽:987
越南付多少小費 瀏覽:46
越南戰爭中國犧牲了哪些人 瀏覽:47
中國收黃金的地方在哪裡 瀏覽:120
中國哪裡出鋼材 瀏覽:400
義大利1月什麼氣候 瀏覽:194
印度暴揍警察的是什麼電影 瀏覽:714
伊朗人是怎麼稱呼最高領袖的 瀏覽:263
英國螺螄粉多少錢一包 瀏覽:822
印尼十盾等於人民幣多少元 瀏覽:818
莫迪覺得印度和中國哪個更強大 瀏覽:96
英國之旅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