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的燈節來源
在每年印度舊歷的最後一天,煙火和各種節日的燈會照亮黑暗的夜晚,這是全世界約10億印度教信徒在慶祝排燈節——一個燈的節日。這是世界上最廣泛慶祝的節日之一,在印度、斐濟、尼泊爾和特立尼達島,它甚至是全國性的節日。 排燈節來自梵語詞deepa和avail字面意思是「排燈」。排燈節與幾個印度的神話有關,這些神話講的是正義戰勝非正義、光明戰勝黑暗的故事。其中有一個故事講的是,印度教的克利須那神消滅了破壞天地的惡魔和地獄之神納拉卡蘇拉。 在印度北部,印度教徒崇拜居住在神聖的格法德漢納山中的克利須那神,認為他是印度教主神之一的毗濕奴的第八個化身,對毗濕奴的信徒具有很深的宗教意義。 邁赫爾·邁格漢尼是加利福尼亞州福萊蒙特的一位內科醫師,他是印度美國人基金會的領導人,他說排燈節最普遍為人所知的故事是羅摩神背井離鄉14年,此間他擊敗了魔王拉瓦那,最終返回到印度最古老的城市阿約提亞。為了慶祝國王的回歸,阿約提亞城的人點亮了數以千計的泥土燈。 「這個城市為國王的歸來舉行了盛大而歡樂的慶祝活動,」他說,「它象徵著國王的光芒。燈節的名字凸顯了人們的歡樂。」 這個節日對印度的錫克教徒和耆那教徒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對於錫克教徒來說,排燈節是為了慶祝錫克教徒的精神領袖哈爾賓德被印度莫卧兒帝國的皇帝賈季漢從囚禁中釋放出來。 對於耆那教徒來說,排燈節是一個紀念耆那教的創立者馬阿哈維拉的節日,他死後進入了極樂世界。 排燈節沒有正式的典禮,它與世界上其他地方的聖誕節和新年慶祝活動相似。為了表示對神祗們的尊敬,人們把房間打掃得乾乾凈凈並進行粉刷。人們穿新衣,決心開始新的生活。商人停止使用他們的老賬本,開始使用新賬本。在黃昏的時候,每個家庭和商店點亮各種燈,煙火充滿了天空。朋友和家人團聚在一起並交換禮物。 從宗教方面來說,人們在這天講述與排燈節有關的各種故事。從社交方面來說,朋友和家人就像其他任何一個節日一樣進行聚會。 人們慶祝排燈節在印度歷8月朔望月的月末,即在印度陰歷的最後一個月的最後一天。它正好位於陽歷的10月或11月。去年,排燈節是在11月1日。 大多數美國主要的大城市都有大量的印度人,而且,據估計現在美國分布有大約800個寺廟。印度人口最多的美國城市有紐約、芝加哥、休斯頓、洛杉磯和舊金山。 10月17號是印度的迪瓦利節,又稱排燈節,是印度人一年中最盛大、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對於約十億印度教信徒來說,「c」的意義就相當於新年。全國各地到處可見人們張燈結綵,興高采烈地歡慶節日,祈求光明和財富的降臨。燈節也被譯作排燈節,這是因為在印度語言中,燈節(deepavali)這個詞本身就是指一排排的小燈。按照傳統習俗,印度民眾在燈節期間要在自家門前放置一排排的小燭燈,但是現在,生活在城市裡的居民大多用一串串的彩色電燈來代替燭燈了。印度民眾在慶祝燈節時並不舉行任何宗教典禮,實際上印度燈節與中國的春節、西方的聖誕節和新年慶祝活動有些相似。為了表示對神的尊敬,人們在燈節前要進行大掃除,換穿新衣,商人也會更換新賬本,商家和企業會給伙計們派發紅包。在傍晚的時候,每個家庭和建築都會點亮彩燈,朋友和家人團聚在一起並交換禮物。因為燈節的主旨是親人聚會和祈求財富與幸運,因此這個節日在印度民眾中格外受到重視。按照印度歷法,燈節是在每年印度陰歷最後一個月的最後一天,約在陽歷的10月中或11月初。今年的燈節恰好是公歷的18日,印度當天各地天氣明朗,人們從白天起就開始走親訪友,燃放鞭炮,各大商場也都擺滿了琳琅滿目的商品。為了嚴防恐怖主義襲擊,印度各地都加強了警戒,公共場所的安檢措施也比以往更加嚴格。 印度各地慶祝排燈節一般為5天,家家戶戶要張燈結綵,燃放煙花,還要到寺廟虔誠祈禱。不過由於從北至南風土人情有很大差別,慶祝的習俗也不盡相同。比如在南部的泰米爾納德邦,大家會穿上新衣服,向親友和鄰居饋贈自製的甜品。而在北方邦,則有一天要舉行儀式供奉死亡之神閻摩,不論大人小孩還要爬上屋頂放風箏。 排燈節的起源有各種不同的傳說。到如今的印度,燈節的宗教意味已經比較淡化了,人們借著四五天的假期走親訪友,聯絡感情。排燈節也大大刺激了燈市的生意。除了五光十色的彩色電燈和絢麗多姿的花燈,還有一些別具特色的小油燈和蠟燭燈。一些燈飾的主題可說是「與時俱進」,有美國總統奧巴馬的頭像,甚至還有拿著槍的恐怖分子。點點燈光中,人們燃放鞭炮和煙花,歡笑聲不絕於耳。 按照印度文化傳統,印歷每年的最後一天光明和財富女神將降臨人間,屆時家家戶戶都會打掃干凈自己的房舍,盡量多點燈火,用歡慶、潔凈和光明迎接幸運之神的來臨。燈節原來是印度教的傳統節日,但現在它已經變成印度國內各宗教信徒以及尼泊爾等國的全國性節日。新德里,2009年10月18日 印度歡慶排燈節 10月1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的一個居民區,一名父親和他的孩子在排燈節夜晚燃放煙花。當日是印度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排燈節。在印度各地,家家戶戶點燃燭燈,燃放煙花,歡度節日。
『貳』 印度風俗禮儀
印度風俗禮儀
印度風俗禮儀,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信奉的宗教也是很多,教派更是不同,所以當地習俗也會有所不同,那麼你知道印度風俗禮儀都有哪些嗎。
印度的習俗禮儀一:風俗習慣
印度有多種宗教,教徒對其所信仰的宗教皆十分虔誠,例如牛對印度教來說是神聖的動物,因此連牛漫步在街上,也不可冒犯它。
印度居民,尤其是女人皆不喝含酒精的飲料,錫克教(Sikhs)及襖教(Parsees)之信徒不準抽煙,回教徒則不吃豬肉,在印度有授受關系時皆須用右手,正統的回教徒不能喝任何含酒精的飲料,逢齋月之時,在日出到日落禁止一切飲食。
對印度的女人不可行握手禮,打招呼時只能以合掌頷首的方式(類似祈禱的姿勢),觀光客到印度須留意拜會的對方是信奉何種宗教,不可逾禮。若要參觀宗教的聖物、廟宇時須穿著深色服裝,並脫鞋,以示尊重。
新年的晚上,婦女們要用燈照丈夫的臉,以表示照去邪氣,來年吉利。
印度的習俗禮儀二:印餐飲禮儀
(1)羊肉的「巨無霸」
印度人大部分信奉印度教,宗教對飲食有著很大的影響。眾所周知,牛,在印度人心目中極為神聖。盡管很多牛在大街上游盪,但在餐館里,在任何招待會上,你是決不會吃到牛肉的。在印度去吃麥當勞,別忘了不要點牛肉的「巨無霸」,因為那裡只有羊肉的。外國人要想吃牛肉,只能到穆斯林聚居的專門店鋪去買,拿回家自己做。
由於宗教的原因,印度的素食者特別多。請印度人吃飯,先要搞清楚對方是不是素食者,否則會很尷尬。嚴格的素食者,是連雞蛋也不吃的,但牛奶一般都喝。有些虔誠的印度教徒,吃飯前還要做禱告。有一次,我們請印度朋友來家吃飯,大家落座後,突然發現一位朋友閉上了眼睛,嘴裡好像還在默念著什麼,片刻之後,才睜開眼睛開吃。
(2)不吃牛肉,但喝牛奶
印度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產奶大國,牛奶在印度人的飲食結構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每天早晨和傍晚,到國營奶站打奶的人絡繹不絕,有的大家庭一打就是幾升。很多印度人的早餐就是一杯茶,再加幾塊餅干。而印度人喝茶一般是要加牛奶和糖的。
在新德里的菜市場,還能買到雪白的奶豆腐,吃起來有很濃的奶香味。印度人特別喜歡吃甜食,印度餐最傳統的甜食也是用兩種乳酪和糖製成的。
(3)只能用右手吃飯
印度人吃飯的方式還保留著某些傳統的習慣。雖然在較正式的'場合,人們吃飯使用叉和勺,但在家中,用手抓更來得痛快:每人面前擺放一個大盤子,把米飯盛上,再澆上菜和湯,然後用手稍加混合,捏成團,就抓著送進嘴裡。在街頭的小吃攤、小吃店以及寺廟里,人們通常用一種干樹葉壓製成的盤子來盛食物,有的餐館則給每個吃飯的人一片新鮮的大樹葉子,用來盛米飯等食物,這倒是很環保。
印度人吃飯還有一個規矩,無論大人還是孩子,一定要用右手吃飯,給別人遞食物、餐具,更得用右手。這是因為人們認為右手干凈,左手臟。這又與印度人的另一個習慣有關。印度人如廁以後,不用手紙擦,而是用水沖洗,沖洗時,用左手,不用右手。在餐館或印度人家裡吃飯,當快吃完的時候,主人往往會給每人端上一小碗溫水,上面還漂著一塊檸檬,這水可千萬不能喝,它是用來洗手的。飯後,還會端上一盤綠色麥粒狀的香料,供大家咀嚼,以消除口中的異味。
印度的習俗禮儀三:社交禮儀
(1)小費:
飯店要加10%的服務費,故不須另付小費,若是較高級的飯店還須7%的奢侈稅。於機場或車站委託搬運行李時,每件應於櫃台付1盧比小費,不必再付給服務員,搭乘計程車時通常多加車資的10%,但非必須。
(2)辦公時間:
印度的辦公時間通常由早上9-10時起至下午5-6時止,其中下午1-2時為午休時間。
此外10月份正逢印度的過年,假日較多,政府機構或公司的幹部出外旅遊者居多,出國前應事先和拜會單位聯系,以便調整行程。
若和公司相當有地位之人見面時,必須先預定時間。
除固定的國定假日外,印度還有許多依宗教、神話或傳說制定的節日,如Diwali,Dusse-hra,Holi,Shivaratri Janmashtami,Ram Navami,Muharram Id-ul-Zuha,Id-ul-Fitr,Id-i-Milad,Good Friday,Baisakhi,Gurpurab,Buddha Jayanti,Mahavir Jayanti和Navroze等皆依每年歷法變動而改變,於出國拜訪前,應先查證是否為假日。
印度的習俗禮儀四:絢麗的印度服飾禮儀
印度紗麗來自「詩之國」,它是服裝里的詩,看印度紗麗常常就會想到泰戈爾的詩,那麼理想,那麼光明,充滿了永恆的生命力。每一舉步都像是道路上的歡歌。
紗麗本是一塊四、五米長的布料,質地多是輕薄的柔軟的。但必須先到專門做胸衣的店裡量身定製與自己的上下胸圍完全合符尺度的胸衣,另外還需配一條襯裙,然後才可以將紗麗纏繞到身上,穿紗麗需要技巧,紗麗的下擺,不能太露腳趾,但又不能太長。
穿紗麗走路,上坡時尤其得提防別被紗麗絆倒,也因如此,穿紗麗走路是十分妖嬈搖曳的。
印度的女子大多體態豐腴,紗麗的效果更是半遮半掩,肩後搭著的一段紗麗隨步伐飄動……在色彩上就如泰戈爾的一句詩那樣:「暢飲了翡翠似的綠蔭和金子般的陽光釀造的餘暇的醇醪,暢飲了田野上揮舞霧紗的迷醉雨天的甘美。」
印度大約有83%的居民信奉印度教,還有一部分人信奉伊斯蘭、基督、佛教等。
印度人見面施行握手禮,但男子見到女子應該施合十禮,並微微鞠躬,男子要盡量避免觸碰女性,更不應該在公共場合與女子單獨交談。
邀請印度人參加社交活動時,也應該同時邀請他們的妻子。印度人重視時間觀念,約會時應該盡量按時赴約。請客時,印度人認為費用應該由有錢人來支付。
印度人喜歡談論文化方面的成就、印度的傳統以及外國的事情和外國人的生活,忌諱談論有關宗教矛盾、與巴基斯坦的關系、工資以及兩性關系的話題。
印度教徒視牛為「聖獸」敬之如神,只允許喝牛奶,不能宰殺和吃牛肉。因此,牛可以到處自由游盪,神聖不可侵犯。在印度的一些城市裡、鄉村裡,老牛、病牛比比皆是。
去印度的寺廟參觀,身上絕不要穿以牛皮製成的東西,如皮鞋、皮帶表,另外手提包的牛製品也不要帶人寺廟,否則會被視為犯了禁戒。進寺廟或廚房之前一定要先脫鞋。
印度人飲食口味淡而清滑,喜歡吃印度烙餅和咖喱大米飯,喜歡吃雞、鴨和魚、蝦,喜歡番茄、洋蔥、土豆、白菜、菠菜尤其喜歡吃土豆,喜歡喝紅茶、咖啡、涼開水等。
印度人吃飯大多使用盤子。印度人認為左手骯臟,除了上洗手間外均不得使用左手。印度人60%的人素食主義者,所以要宴請印度人的時候要先了解對方的習俗。
在印度,迎送貴賓時,主人會獻上花環,套在客人的脖頸上。花環越大說明客人的身份越尊貴。
到印度人家中做客,可以給主人贈送水果、糖等禮物,或者給主人的孩子帶些小禮物。印度人特別喜愛喝紅茶,贈送他們中國紅茶,會使他們心花怒放的,忌諱送牛製品的禮物。
不可騎在佛像上攝影在西北亞的釋教國家,搭客如果對寺廟、佛像、和尚等做出草率的舉措,被視為罪行滔天。有些不明好壞的旅客,曾因為跨坐在佛像上大拍懷念照而被科罰,對想帶歸去的佛像懷念品,也不可安排地上,由於在信仰釋教的國家采辦的佛像固然歸本身所有,但必需對它有一份敬意,如當它是一玩物,隨意安排或粗手粗腳地震它,這類舉動,會引發該國人的煩懣。
被邀去用飯沒必要客套在印度人的看法中,吃工具時要大師一塊兒分享,獨食是吝嗇而不規矩的舉動,所以印度人約請人共餐,絕不是礙於情面假惺惺,而是誠懇誠意的約請,拒人於千里以外的拒絕固然令人不歡快。
不要摸小孩的頭,印度等地的人們不但願他人摸本身頭上的任何一部門,他們也不喜好去摸他人他們以為,頭部是人體最高的部門,也是人體中最崇高無比的部門,特別是孩子的頭,被視為神明停頓的地方,所以,在任何環境之下絕不容許觸摸。
印度有牛的王國之稱,牛是本地最崇高不可侵犯的動物。在路上駕車時,萬萬細致不要撞到牛,更不要配戴牛成品進入古剎,同時最佳也盡可能防止以牛為攝影工具印度另有一項特別分歧的風俗,答復對方問題時若將頭歪一邊或搖頭,那是必定的暗示,可萬萬別會錯了意,造成不該有的貧苦信奉印度教的印度人履行種姓軌制,打聽本地人的種姓階層也是一件極不規矩的事。
不跟身份迥異的人進餐印度、僧泊爾人很器重身份。在印度若身份分歧或所屬階層有異,就不能同席共桌,一塊兒用飯,僧泊爾人也一樣有雷同的階層分別,在其海內,對身份的器重,跨越了一切。
買酒偶然間限定,在印度新德里,禮拜2、禮拜5、公休日和每個月第一天為禁酒日,在這些天便是法術泛博的人也休想買到酒。
『叄』 外國人放鞭炮嗎
西方國家很少有放鞭炮的習慣,但聖誕多燃放焰火
『肆』 外國有哪些有趣的新年習俗
眼瞅著就要到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了,小編在這里給大家拜個早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裡心想事成,萬事如意。『伍』 每個國家過春節的習俗
1.韓國
韓國雖然在春節期間也貼春聯,但是韓國的春聯不同於我國的紅底黑字而是白底黑字的,而且中國一般在臘月二十八,二十九那天貼春聯,而韓國在立春那天貼春聯;
除夕夜裡守歲,有別於中國用鞭炮震懾年獸的故事,韓國則是為防一種名為夜光鬼的怪獸,傳說這種怪獸喜歡偷走住戶的鞋子,一旦他的鞋子被偷走,那麼新的一年他的好運也被偷走了。但夜光鬼喜歡數數,所以他們會在自家院子里放上竹簍等眼多的物品來保護 「鞋子」;
韓國春節也會祭祀祖先,包壓歲錢等,但是不同中國統一紅色的紅包,韓國的紅包五顏六色,其中最常見的是白色;
韓國春節會穿上傳統的韓服,喝年糕湯和辣白菜象徵新的一年團團圓圓。
『陸』 印度民眾排燈節聚集狂歡,這一節日有哪些風俗習慣
印度民眾排燈節聚集狂歡,這一節日有一些風俗習慣,首先,他們一定會清理打掃自己的房子。 另外,排燈節會有很多排燈和藍果麗。 此外,排燈節這天人們會交換禮物。此外,排燈節這天人們會交換禮物。因為排燈節之前很多人都會購買禮物,這些禮物就是用來准備送給親朋好友的,大家會帶上精心准備好的禮物去看親朋好友。在排燈節期間,人們交換禮物是印度的傳統習俗,基本上每個人都知道,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做這件事。
以上就是印度排燈節期間的傳統風俗習慣。
『柒』 印度有什麼風土人情
印度的風土人情有生禮、女性穿紗麗等。
1、生禮
在印度的傳統上十分重男輕女,因為女兒結婚時,父母必須准備一份豐厚的嫁妝。沒有嫁妝,女兒就不能結婚。印地安人慶祝孩子出生和安全成長的方式是到寺廟舉行「普迦儀式」,誦經祈禱,然後與親朋好友共進晚餐。
2、女性穿紗麗
印度婦女傳統服飾是紗麗(Sari),紗麗是指一塊長達15碼以上的布料,穿著時裹在身上。印度婦女擅長扎、圍、綁、裹、纏、披……等技巧,使紗麗在身體上有不同的變化。
拉賈斯坦婦女的紗麗較短,只蓋住頭,但五顏六色,鑲有金銀綉邊。拉賈斯坦女襯衫有點像中國奉賢的無領禮服,下半身是一條長卷邊的長裙。
(7)印度人用鞭炮干什麼擴展閱讀:
印度盛行父系大家族制,常由三、四代人組成。印度教徒實行種姓婚姻,大多是為父母安排的。婦女地位低下,寡婦不得再婚。印度教徒通常使用火葬並把骨灰扔進河裡。恆河是印度教的聖河。
人們相信,人生最好的歸宿是把骨灰放進聖河中,在來世可以得到祝福。為此,許多患者和老人都會毫不猶豫地跋涉到恆河岸邊,等待最後一刻。
印度教歷史悠久,與其它民族一起創造了燦爛的印度文化。公元前2000年至前1000年間寫成《吠陀》,成為婆羅門教以及印度教最古老的經典。
『捌』 印度新德里點亮數萬盞土燈迎接排燈節,對當地的生態環境有何影響
印度這個國家也是比較重視排燈節的,在點亮了上萬盞土燈之後來迎接節日。其實當地的環境也並不是特別的好,在點了這些圖燈之後,對於生態環境也是會造成一些影響的,其實新德里作為印度的首都也是污染很嚴重的,對於空氣也造成了污染。雖然排燈節是當地的風俗習慣,但是這也讓很多人開始擔憂這個國家的空氣水平了。跟其他國家相比,印度的衛生情況也是有些不容樂觀。在排燈節當天,當地的人們也會選擇去點亮一些蠟燭或者是油燈來進行祈禱。
新德里這所城市之所以空氣會遭到污染,也是因為在這個城市的周邊有很多工業活動,道路上的灰塵也是沒有及時進行清理,加上發電廠的排放,才會導致空氣變得更加惡劣,嚴重影響了當地人民的正常生活。可以看得出來當地對於這個節日還是比較重視的,但是也可以選擇用其他的方式來代替土燈的,這樣也可以有效避免生態環境被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