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人生活的習性
印度人如廁之後,確實是用手去清潔的——(只限於左手。這點請記住)。一開始我在網上看到相關說法,也不敢相信,認為是醜化印度人。現在經過多方認證。證明這個說法屬實。
其次,說說他們的方法。並非我們想像的那麼不幹凈。印度廁所不像我們的公廁有衛生紙,但是全部在馬桶旁備有一個水槽。是伸手可及的。專門用來幫助事後清潔。連最豪華的酒店衛生間也是如此。因此,去印度的朋友,除了護照,衛生紙是必須隨身配備的。否則,你只能學習印度模式了。
在印度,用手清潔的問題,和文化、素質、學歷、階層是毫無關系的。即使白領階層也照樣是這個習俗。因此,印度人來中國旅行,感覺最不方便的,是衛生間蹲坑旁邊沒有水槽,如廁之後比較別扭。
印度人是手抓飯。孟加拉人也是這樣。都是用右手的。絕對沒有人用左手。因此,如果和印度人吃飯,最好左手不要伸到桌面上來。
㈡ 印度的風俗和禁忌
一、風俗:
1、在印度的傳統上十分重男輕女,因為女兒結婚時,父母必須准備一筆豐富的嫁妝,如果沒有嫁妝,女兒是嫁不出去的。印度人慶祝孩子出生與平安成長的方式,就是到寺廟進行「普迦儀式」、唱頌祈禱文,然後和親朋好友舉行餐宴。
印度小孩出生後,父母都會找人為他們占卜,孩子的名字多半取自英雄或神祇。孩子的生辰八字尤其受到重視,因為這可以決定孩子未來的婚姻對象。
2、葬禮
印度教徒死亡時,都會在河壇舉行火葬儀式。印度教徒去世後,家人會以黃色或白色絹布包裹屍體,然後放在兩根竹製擔架上,以遊行方式抬到河壇火葬地點。
二、禁忌
1、印度人大多信仰印度教,中上層人士吃素者很多,越是身份的人草食者越少(也吃雞蛋、黃油、牛奶,印度教徒中的肉食者禁食牛肉魚。但印度教徒忌在同一食盤中取食,伊斯蘭教進飯館就餐時,應按照菜譜食豬肉、牛肉,印度有許多素食飯館和旅供給肉食。
2、按照傳統觀念,10歲至50歲女性不得進入神廟朝覲,原因是這一年齡段女性有經期,會「玷污」神廟,這一傳統禁忌1991年獲得喀拉拉邦高等法院支持。
(2)印度人最早畫眼線是為什麼擴展閱讀:
原始社會的印度:
在訥爾默達河谷地區發現的一些零散的早期人類化石(後定名為訥爾默達人)表明至少在舊石器時代中期印度已有人類居住。訥爾默達人的系屬分類未定(直立人或智人);對於其生存年代從距今20萬年到50萬年不等。舊石器時代晚期大約開始於4萬年前,結束於1.5萬年前。
中石器時代對應地質學上的全新世。中石器文化廣泛分布於次大陸各地及斯里蘭卡;在斯里蘭卡發現了最早的中石器時代遺址,而最北的遺址發現於興都庫什山脈,那裡的文化看起來是同一地區舊石器文化的直接發展。
大約自公元前6000年以後起印度各地進入新石器時代。新石器文化的分布范圍更加廣泛。印度新石器文化總體來說晚於兩河流域文化。
印度的金石並用時代,或稱為紅銅時代,但金屬也已經進入人類生活。金石並用時代的文化主要發現於恆河與亞穆納河河間地,以及拉賈斯坦、旁遮普和古吉拉特。
㈢ 畫眼線的意義
畫眼線的意義
畫眼線的意義,眼線是眼妝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往往有不少朋友不會畫眼線,更有甚者不畫眼線。想讓眼睛看上去大而有神,描畫眼線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以下詳細介紹畫眼線的意義
為什麼源旦閉要畫眼線
①眼線能增加眼部層次,畫好了眼線眼妝就成功了一半。
②想讓眼睛看上去大而有神,眼線很有必要增添幾筆。
③不同的眼線長度、弧度與顏色都可以達到修改眼型的目的。
④眼線的修飾作用因人而異,可以根據不同的人襯托出不同的氣質。
怎麼畫眼線
①二分之一法則
適合改善眼形、雙目有神的朋友。用眼線筆填滿睫毛根部,然後畫一條流暢的線條,眼尾上翹。雙眼馬上變得對稱、有神。而把上眼線加粗加翹,變得有些誇張時,又呈現出一種迷人的魅惑感。
②四分之三法則
適合深邃雙眸、動人氣質的朋友。眼線勾勒眼眶,只在眼頭或者下眼瞼中央到眼頭的位置留出空白,下眼瞼的眼線要進行暈染,放大雙眼的同時添加深邃、迷人的氣質。如果眼尾微微下垂,能夠塑造楚楚動人的無辜感。
③完全包圍法則
適合想增加氣場、塑造雹裂個性的朋友。只需要貼近睫毛根部加粗眼線,用眼線將眼眶完全包圍起來,強大的氣場自然散發出來。也可以採用不同顏色眼線的混搭,這樣可以讓眼線更加有立體感和獨特感。
畫眼線不暈染的技巧
一、眼線筆的暈染問題棉棒就能解決
眼部擦除油份不脫妝眼線筆是眼線菜鳥的心頭好,因為實在很好上色,但是無論如何也擺遲型脫不了暈妝的困擾。一個化妝師教了我們一招。眼線筆夠柔軟,裡面會有一些油分,而面部出汗出油再加上眼線筆中的油分,雙油碰撞不暈妝才怪。
其實我們只要在畫完眼線後,用棉棒沿著睫毛根部順勢蘸下來,就能很大程度延長眼線筆的帶妝時間,我自己試了一下,果然很神奇。
二、眼線膏蘸色要先拿手背試妝
眼線膏搭配眼線刷使用眼線膏總會搭配一支眼線刷,而眼線刷出馬時到底蘸多少眼線膏才會輕松在眼皮上色是個問題。很多女孩都是一點一點地蘸,在眼線處來回描畫,一不留神就深一筆淺一筆、粗一筆細一筆。
你可以大膽蘸取顏色,然後在手背的虎口處把顏色蘸勻,直到筆尖四面都裹上均勻顏色為止,這樣一筆至少能畫半隻眼睛的眼線,著色也會很均勻。
三、轉頭而不轉手畫眼線液更流暢
臉部向眼線拉長的方向轉動眼線液的筆頭太軟,屏息凝神還是容易畫得里出外進。
其實可以不靠移動眼線筆而移動我們的頭來掌握眼線液的均勻度。將手掌撐在臉頰顴骨部分,在眼頭落筆,手掌握一個力度不變,以手掌和臉部接觸的點為軸心,臉部向眼線拉長的方向轉動,一定要慢而輕,這樣更容易畫出流暢的線條。而一旦不小心畫歪或畫壞了,可是又擔心將眼線液卸掉會影響底妝,可用棉花棒蘸一點粉底液,輕輕地將畫壞的線條覆蓋上,再重新畫上就可以了。
怎樣畫眼線可以保持長久
Q1:眼線怎樣才能保持一天不脫妝
1、 畫眼線前用手指蘸些散粉塗抹在要畫眼線的位置上,特別是眼角部位。這樣做可以讓散粉吸掉眼周的油脂,讓眼線更容易附著,不脫妝。
2、洗臉後MM們都會擦眼霜,這個時候不要用膏狀的眼霜哦,要用不含油脂的眼部凝露,因為凝露吸收會比較快,而且不會在眼周留下油脂令眼線容易化開。
3、 相比質地柔軟的膏狀眼線筆,用防水或者長效眼線筆會比較好,這樣就不容易很快化開,糊成一團。
Q2:內眼線怎麼畫才不會花妝
1、 畫內眼線時,先用棉簽將睫毛根部的水分擦拭乾凈。
2、 線畫好後不要馬上眨眼睛,保持睜眼幾秒鍾讓眼線充分干透。如果化妝時容易流眼淚,可以隨時用棉簽將淚水吸干,防止眼線過於濕潤影響持久度。
Q3:先畫眼影還是先畫眼線
1、這個問題應該會困擾一些化妝菜鳥很久,但其實沒那麼復雜哦。如果想要突出眼睛,強調眼線的話,就先畫眼影;如果想要表現得自然一些,那就先畫眼線,等眼線幹了之後再掃上眼影哦!
Q4:怎樣保持眼線膏的濕潤
1、 除了畫眼線的手法,眼線產品也很重要。通常用眼線膏的.效果會比較持久,不容易花妝,但是眼線膏也有一個缺點,就是太容易幹掉。如果覺得眼線膏幹了,可以滴一些橄欖油、化妝油或者甘油進去,然後放置一兩天,眼線膏就會濕潤很多。
2、也可以滴眼葯水,然後用細針攪拌均勻,這樣膏體也會變得濕潤。
化妝是否一定要畫眼線
可以不畫眼線!只不過畫了眼線會顯得比較精神,但畫眼線對初學者來說難度較大,如果沒把握就不要畫了吧。
化妝眼線的描畫步驟
首先在睫毛根部,用黑色或深棕色眼線筆如填滿睫毛間隙般描上顏色。塗抹時小幅度地移動眼線筆會更容易上色。還有一點很重要,眼線筆不要削得太尖。為了將在步驟中描出的眼線調節得更加漂亮,接下來使用眼線液。盡量在接近眼際的部位描畫,讓畫出的眼線位於睫毛根部的略上方。
為了讓妝面看起來更加自然,可用棉棒的尖端在眼線筆上蘸取少許顏色,從距離眼梢1/3處開始輕輕向外暈開眼線,以模糊眼線的輪廓。內眼角部位的上下眼線,也都要稍稍暈染開來,這樣就能顯得更加自然。
不同眼睛類型的眼線畫法
1、雙眼皮畫法:沿著睫毛輕輕細細地描畫上、下眼瞼,由眼尾向前描至距離眼頭1/3處的位置。
2、單眼皮的畫法:單眼皮一般眼睛細小最好不要上下眼線都畫,以免讓眼睛看起來更小,可以只從下眼瞼尾往前畫,畫至眼睛長度的1/3或1/2處即可。
3、兩眼距離近者的畫法:畫眼線時,著筆點要比眼頭稍靠後些,而且眼線的前端要細,畫至眼尾時漸漸變粗,因為眼睛距離近的人通常眉毛距離也近,所以必須將眼線畫細一點。
4、兩眼距離寬者的畫法:兩眼距離較遠者,著筆點要略微超越眼頭處,並稍微向下彎曲,再沿著睫毛邊緣到眼尾,且稍向上翹,但不要畫得太長。
5、上揚眼睛的畫法:要想使眼睛看起來向上翹,上眼線要從眼睛中央畫起,到眼尾處再稍微往上翹。下眼線畫法與上眼線相同。
6、圓眼:圓眼一般都顯得較為平易近人,而且視覺給人感覺眼睛變大了。想要打造圓眼效果就一定要注意擴大黑眼球的直徑,所以在畫眼線時需在瞳孔正上下方進行加粗,而且應該是中間粗兩 邊細的描法,這樣不僅能呈現出弧形線條狀,而且更為自然。
7、長眼:長眼的關鍵在於眼尾的描畫,眼尾的長度要控制好,同時還需掌握微微上翹的弧度。畫下眼線時適當的拉長眼線尾部的線條,同時稍稍勾勒出自然上翹的弧度,然後保證其連接的平滑 度就行了。
8、下垂眼睛的畫法:為了使眼睛看起來向下些,上眼瞼的眼線向下自然描繪,下眼瞼的眼線則隨眼型自然描畫,畫至眼尾時應做水平結尾。
㈣ 印度的傳統習俗.
服飾:印度男子的傳統服裝,下身是托蒂,實際上是以塊纏在腰上的寬幅的白棉布,也有麻制或絲制的,長度一般為3.6至4.5米,纏在腰間,垂至膝蓋或垂至腳面,有的還帶滾邊。上身穿較肥大、長至膝蓋的「古爾達」上衣。頭巾的色澤各異,纏法也不同。拉賈斯坦人的頭巾和錫克人的頭巾很有名,有時人們還在頭巾上插上羽毛。
在印度農村,男子一般不穿上衣,只在肩上搭一條汗巾,或用一塊布為主上身,一端搭在肩上,人們叫它「恰達」。
印度婦女的民族服裝是「紗麗」。紗麗通常用一塊長6米左右、寬1.1至1.3米的布料做成。紗麗的穿法是從腰部纏起,最後披蓋在肩上或蒙在頭上。紗麗一般分棉布、絲綢、紗和尼龍幾種。 印度的服裝與當地氣候有關,夏天氣溫可以高過40°C,冬天也在20°C以上,因此服裝要求透氣、清爽。現在,城市中的居民,服裝一大部分西化,男的也穿襯衣、褲子,平常也多西裝革履。女的仍以穿紗麗的為多,也有不少改穿牛仔褲的。然而,各地區的民族還保持著自己的民族特色。許多穆斯林男人喜歡戴一頂波斯羔羊皮的土耳其帽。錫克族的婦女通常穿著遮到膝蓋的長衫和一種叫做沙爾沃一麥卡茲的寬大的裙子。印度人喜歡佩戴各種各樣的首飾,名目繁多,如發飾、耳飾、額飾、鼻飾、項鏈、腦飾、腕鐲、上腕飾、指環等,大多為金、銀或寶石製品。有些地方的人甚至把首飾看得懂於衣裝。根據傳統的風俗,印度男子把首飾贈與女子被視為應盡的義務,女子把戴首飾視為生活的重要內容,但寡婦不能帶任何首飾。頭飾是一種用小鏈子和小鉤子固定於頭頂與額部的製品。鼻飾多為金銀製品,它是已婚女子的裝飾標志。頸飾中的項鏈被當作避邪之物而在婚禮中有新郎給新娘帶上,只要不離婚,妻子要將這根鏈子戴一輩子,印度農村至今仍有此俗。飲食:印度人的飲食由於民族和歷史文化的影響,南北差異很大。北方受伊斯蘭文化影響,烹飪通常是莫卧兒式的,特點是由許多肉、穀物和麵包。南方多素食,特點是米飯和辛辣咖喱。所有印度菜餚中,唯一共同點是喜歡辣味。印度人的正餐常以湯菜開始,通常是稀薄咖喱,其餘菜餚一般全部同事送來,不是分幾道上菜。正餐之外都由輔佐食物,最普通的事凝奶或酸奶、咖喱拌青菜、凝奶拌蔬菜、蔬菜泥和酸辣醬。餐後食品通常有果仁冰淇淋、用米做得布丁、用玫瑰水提味的奶油奶酩球、加糖水的煎餅、用奶酩和牛奶做成的唐和鮮水果等。飯後印度人常招待客人一種用檳榔子、熟石灰和香料做成的包在檳榔葉中的雕製品,以幫助消化。 「敦都里雞」和「奶油羊肉」是印度的名菜。「奶油羊肉」的做法是在羊肉中加進幾乎等量的酸奶。過去這道菜只有皇室才能亨用,現在則較普遍。「敦都里雞」是在撥了毛的雞上塗上香料,然後置於黃泥爐子上邊,用文火慢烤。出爐子香味四溢,令人垂涎欲滴。 吃甜食是印度人的一種嗜好。印度的甜食多達幾十種,一種甜食,不同的地區做法也不相同。用酸牛奶製作的「拉耶達」和「謝利更德」深受人們的歡迎。甜食一般是用麵粉、牛奶、乳酪、巴旦杏、核桃、小豆蔻和番紅花等製成。 印度教徒最忌在同一食盤用菜,素食者多。一般來說,等級越高,葷食者越少;等級較低者,才吃葷(羊肉)。
㈤ 印度美國巴西埃及自然方面與人文方面相關信息
印度:
國名:印度共和國(Republic of India, 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印度版圖古名:身毒/天竺 別稱:孔雀之國/婆羅多 面積:面積約298萬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邊境印占區和克什米爾印度實際控制區等)。印度面積居世界第七位。印度位於亞洲南部,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 印度國徽人口:11.66億(2009年美國CIA網站)。
地理:印度位於亞洲南部,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與巴基斯坦、中國、尼泊爾、不丹、緬甸和孟加拉國為鄰,瀕臨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印度全境分為德干高原和中央高原、平原及喜馬拉雅山區等三個自然地理區。屬熱帶季風氣候,氣溫因海拔高度不同而異,喜馬拉雅山區年均氣溫12℃~14℃,東部地區26℃~29℃。
風土人情: 四大傳統儀式走遍全世界,入境隨俗是不變的真理。印度人有4大傳統儀式,分別是出生、葬禮、婚姻和普迦儀式。
出生
在印度的傳統上十分重男輕女,因為女兒結婚時,父母必須准備一筆豐富的嫁妝,如果沒有嫁妝,女兒是嫁不出印度教徒在恆河「聖水」中沐浴去的。印度人慶祝小孩出生與平安成長的方式,就是到寺廟進行「普迦儀式」、唱頌祈禱文,然後和親朋好友舉行餐宴。 印度小孩出生後,父母都會找人為他們占卜,小孩的名字多半取自英雄或神只。小孩的生辰八字尤其受到重視,因為這可以決定小孩未來的婚姻對象。
葬禮
印度教徒死亡時,都會在河壇舉行火葬儀式。印度教徒去世後,家人會以黃色或白色絹布包裹屍體,然後放在兩根竹製擔架上,以遊行方式抬到河壇火葬地點。 傳統上,將死者抬送到火葬場的任務,應該由家屬擔任,但是現在大部份的人都交給專人處理。在印度,專門處理喪葬事宜的人,都是被視為種姓地位最低的賤民。 一般送葬的儀式都非常簡單,但是比較富有的人家,可能會請樂師在前面演奏,浩浩盪盪地遊行。火葬前,死者的長子必須手持油燈繞行遺體3次,當火葬柴堆被點燃時,死者長子必須將頭發剃光,只在後腦勺留一小撮,然後到河裡沐浴凈身。火葬結束後,死者骨灰會被掃到河裡,代表靈魂已經脫離軀殼、得到解脫。
婚禮
身穿傳統服飾的印度婦女印度人的婚禮是社會地位的代表,也是一生中重大的儀式。印度青年到了適婚年齡,都會由父母代替為尋找社會階級、語言相同,以及星相可以配合的對象。 印度婚禮儀式相當繁瑣,結婚之前,雙方家長會透過充當媒人的祭司討論嫁妝事宜,女方必須答應男女提出的嫁妝數量後,雙方才選定黃道吉日、開始籌備婚禮。婚禮前一天,新娘必須根據傳統化妝方式,開始抹油、沐浴、更衣、梳頭、畫眼線、抹唇砂、並且在腳上塗以紅色、在額頭點紅色蒂卡、在下巴點黑痣,接著還要用植物染料在手腳上繪飾漢那圖案,然後灑香水、配戴首飾和發飾,最後是把牙齒染黑、嚼檳榔、擦口紅,才算大功告成。 婚禮當天,新郎官騎著一匹白馬浩浩盪盪地來到新娘家。這時女方家裡已經架起火壇,雙方親友在祭司念誦的吉祥真言中,繞行火壇祝禱。之後、新娘在女伴的簇擁下走到火壇前面,由祭司將新娘的紗麗和新郎的圍巾系在一起,代表婚姻長長久久。 印度婚禮的晚宴是在新娘家裡進行,一對新人坐在婚宴中接受親友的祝福。婚禮當天晚上新郎是在新娘家過夜,翌日才將新娘迎娶回家。
普迦儀式(Puja)
普迦是印度教中向神只膜拜的儀式,普迦儀式必須由祭印度舞蹈司擔任。儀式中信徒會將神像裝飾後抬出寺廟遊行慶祝,並且奉獻鮮花、椰子、蒂卡粉……等供品。最後再由祭司手持油燈,在神像前面進行「阿拉提(arati)」。 「阿拉提」的過程中,信徒用手輕輕覆蓋祭司手中的燈火,然後在自己的眼睛上碰觸一下,代表接受神只賜予的力量。 通常在普迦儀式結束後,信徒可以分到一些祭祀過的鮮花、蒂卡粉或水,稱為「波拉沙達(Prasada)」。所以在印度,只要看到印度人從寺廟膜拜出來,額頭上幾乎都塗有紅色或白色的粉末。
傳統服飾
在印度,可以由不同的服飾和裝扮,看出當地人的宗教信仰、種族、階級、區域等。 印度女性男性包頭巾: 印度男性多半包有頭巾,這種頭巾稱為Turban。頭巾有各式各樣的包裹方法,其中錫克教男性頭巾,具有特定樣式。 根據傳統,錫克人從小到大都必須蓄頭發、留胡須,並且包著頭巾。小孩頭巾樣式比較簡單,只用黑布綁成發髻形狀。成年人的頭巾樣式比較復雜,首先必須用黑色松緊帶將長發束成發髻,然後再以一條長約3公尺的布,裹成頭巾,樣式為兩邊對襯成規則狀。錫克人頭巾色彩繁多,有的人甚至搭配衣服顏色。 印度男性多半穿著一襲寬松的立領長衫(Tunic),搭配窄腳的長褲(Dhoti),拉賈斯坦地區男性,褲子是以一條白色布塊裹成的,頭上的布巾,花樣變化極多,色澤鮮明。 女性穿紗麗: 印度婦女傳統服飾是紗麗(Sari),紗麗是指一塊長達15碼以上的布料,穿著時以披裹的方式纏繞在身上。印度婦女擅長利用扎、圍、綁、裹、纏、披……等技巧,使得紗麗在身上產生不同的變化。 印度婦女拉賈斯坦婦女的紗麗較短,只有披覆在頭上,但是彩色繽紛、鑲有金銀綉邊。拉賈斯坦婦女的上衣,有點像似沒有領子的中國鳳仙裝,下身是一條滾邊的及地長裙。 紗麗穿著方式: 印度婦女傳統服飾,是用一塊長達3公尺的布包裹出來的,這塊布稱為紗麗(Sari)。印度紗麗的穿著方式變化繁多,不同的種族、區域、信仰,會有許多不同的色彩、質感和穿裹方式。印度婦女穿著紗麗時,上衣是一件短袖、露出肚臍的緊身衣(Choli),下身是一條及地的直筒襯裙(Ghagra)。 紗麗最基本的穿著方式,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 首先拉住紗麗布左邊一端,塞進右側的襯裙裙頭。 2. 將紗麗布由右至左環繞下圍,約三、四圈。 3. 接著用紗麗布在右前方折成四折,並且塞入裙頭。 4. 然後將剩餘布塊,由左後方繞過右邊腋下,披向左邊肩膀上。 5. 最後直接將紗麗布披在肩上、或披覆在頭上。
飲食習慣:
印度人的日常飲食,南北方有很大差別。北方人以小麥、玉米、豆類等為主食,尤其喜歡吃一種叫做「恰巴提」的薄面餅。南方和東部沿海地區的人們以大米為主食,愛吃炒飯。而中部德干高原則以小米和雜糧為主。印度人喜歡吃帶有辣味的、伴有咖喱的食物。在飲水和飲料方面,印度人和西方人一樣,沒有喝熱水的習慣,一般喜歡喝涼水或者飲用紅茶、牛奶和咖啡。
美國: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是一個由五十個州和一個聯邦直轄特區組成的憲政聯邦共和制國家。其東瀕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靠加拿大,南接墨西哥。美國國土面積超過962萬平方公里,位居全球第三,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其人口總量也超過三億人,少於中國和印度。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在費城正式通過《獨立宣言》,宣告美國誕生。自1870年代以來,美國國民經濟就高居全球第一。今天的美國則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其在全球的政治、經濟、軍事、娛樂等眾多領域的龐大影響力更是其他國家所無法匹敵的。
地理環境
黃石國家公園大稜鏡溫泉:全球首個國家公園美國本土位於北美洲中部,領土還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島等。其北與加拿大接壤,南靠墨西哥灣,西臨太平洋,東瀕大西洋。海岸線22,680公里。大部分地區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南部屬亞熱帶氣候,西部沿海地區分布有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中北部平原(中央大平原)溫差很大,芝加哥1月平均氣溫-3℃,7月24℃;墨西哥灣沿岸1月平均氣溫11℃,7月28℃。[1]全國最低點為死亡谷(Death Valley,-86 米),最高點為麥金利山(Mount Mckinley,6,198 米)。
文化與自然遺產
美國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多樣的民族文化使它成為極具吸引力的旅遊國家。在大平原的西部大山區,有著名的大峽谷國家公園和黃石國家公園;靠太平洋的西海岸地區有風光綺旎、陽光燦爛的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和洛杉磯就位於此。在北部近加拿大邊界附近,有著名的五大湖游覽區,其中最壯觀的景點是尼亞加拉大瀑布。此外,位於美國西面太平洋上的夏威夷群島也是全球聞名的度假勝地。還有適於冒險者的科羅拉多大峽谷。 此外,大沼澤地國家公園、大霧山國家公園、克盧恩和蘭格爾—聖伊萊亞斯諸公園、馬默斯洞穴國家公園、奧林匹克國家公園、霍德伍德公園、獨立大廳、弗德台地國家公園、卡霍基亞墩群遺址、自由女神像、約塞米蒂國家公園、查科國家歷史公園、蒙蒂塞洛和弗吉尼亞大學、夏威夷火山國家公園等也是美國重要的文化與自然遺產。
音樂
美國音樂的歷史可以追溯至早期美國原住民的傳統宗教音樂,隨著大量歐洲國家移民的到來,替美國音樂增添了基督教合唱、音樂樂譜的的色彩。之後的每波移民潮都帶來了不同地區、不同文化和特色的音樂。大量的非裔美國人也帶來了具有非洲特色的傳統音樂,19世紀後期開始浮現的美國流行音樂很大一部分都是源自這些非裔美國人的布魯斯,以及1920年代開始發展的福音音樂。非裔美國人音樂成為了美國流行音樂的根基,混合了歐洲與土著的音樂成分。美國也有大量的民間音樂以及來自烏克蘭、愛爾蘭、蘇格蘭、波蘭、墨西哥和猶太人等移民的音樂。許多美國城市和鄉鎮也都發展出獨立的地區音樂。
文學
在最早的殖民時期,美國文學主要的題材是贊揚新大陸替殖民者和歐洲母國所帶來的利益。宗教信仰上的爭議也是題材之一。隨著革命戰爭的爆發和美國的獨立,本傑明·富蘭克林和托馬斯·潘恩等人寫下的政治著作在文學和作家如愛倫·坡等人逐漸嶄露頭角。奴隸制度的沖突和接踵而來的內戰也對美國文學有深刻影響,到了19世紀末,由於工業化的進展和國土開拓時期的結束,美國文學脫離了原先的邊境文學,馬克·吐溫成為第一個不在東海岸出生的主要作家,開啟美國本土文學之先河。 進入了20世紀,工業化帶來的社會轉變使美國文學發展的更為多元和復雜。海明威反映了人們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厭惡情緒。1925年費滋傑羅出版《大亨小傳》代表著20年代經濟大恐慌前美國人的迷夢。黑人文學、南部文學、以及現代文學也在同時期興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新的世代、和新的種族、地區、社會特徵都與之前的世代大不相同,大量的移民文學和新興的女性主義文學也成為美國文學的一部分了。
影視戲劇
電影的發展主要源自美國,同時也是世界上電視技術發展和普及最早的國家之一。英國出生的美國攝影師愛德沃德·邁布里奇(Eadweard Muybridge)拍下了人類史上第一部電影奔跑的馬匹。自從那時開始,美國的電影產業便開始高速發展,加利福尼亞州的好萊塢成為人類電影發展的重鎮,絕大多數電影技術的創新和發展都是源於好萊塢,好萊塢電影也成為美國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在1920年代,美國每年平均產出高達800部正規電影,查理·卓別林的喜劇、依據小說飄改編的《亂世佳人》、創下史無前例票房的《泰坦尼克號》、《超人》、《蝙蝠俠》、《阿凡達》等電影流傳至幾乎每個大陸和國家,成為家喻戶曉的美國象徵。這些電影的出口也使美國獲取了巨大的經濟利潤。除了電影之外,由迪士尼開創的卡通技術也是源自美國。
體育運動
運動是美國全國性的休閑活動,其受歡迎的程度是其他休閑活動都無法相比的。職業運動在美國是商機極大的領域,選擇成為職業運動員的人也獲得極高的報酬。世界上收入最高的運動團隊和運動員絕大多數都是在美國。被稱為「四巨頭」的運動領域包括了棒球、橄欖球(美式足球)、冰上曲棍球、和籃球,分別有享譽世界的聯盟,如美國職棒大聯盟(MLB)、美國橄欖球大聯盟(NFL)和全美職業籃球聯賽(NBA),尤其是NBA的影響力最大,目前中國已有5位球員在NBA的舞台上出現過。其他受歡迎的運動還包括賽車和長曲棍球—那是源自於美洲原住民的運動,也是美國最古老的運動。雖然足球也是受歡迎的運動,但足球在美國的普及度並不高。雖然足球在美國的普及度並不高,但2009年聯合會杯,美國隊打敗西班牙,令後者25場不敗作古,送給了2009年西班牙隊唯一的失利,最終美國隊奪得亞軍。
巴西:
巴西聯邦共和國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國家,人口數居世界第五,面積居世界第五。其國土位於中南美洲與大西洋之間,面積為世界第五大,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美國與中國,與烏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維亞、秘魯、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法屬蓋亞那接壤。巴西擁有遼闊的農田和廣袤的雨林。國名源於巴西紅木。得益於豐厚的自然資源和充足的勞動力,巴西的國內生產總值位居南美洲第一,世界第十,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由於歷史上曾為葡萄牙的殖民地,巴西的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
巴西地理
經緯度坐標 南緯 15°45', 西經 47°57' ,所處時區 UTC/GMT -3 小時 (西三區) ,和北京時差 比中國北京時間晚 11 個小時。 巴西的地形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海拔500米以上的巴西高原,分布在巴西的南部,另一部分是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的亞馬孫河流域和東南沿海。全境地形分為亞馬孫平原、巴拉圭盆地、巴西高原和蓋亞那高原,其中亞馬孫平原約佔全國面積的1/3。有亞馬孫、巴拉那和聖弗朗西斯科三大河系。亞馬孫河全長6751公里,橫貫巴西西北部,在巴流域面積達390萬平方公里;巴拉那河系包括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流經西南部,多激流和瀑布,有豐富的水力資源;聖弗朗西斯科河系全長2900公里,流經乾旱的東北部,是該地區主要的灌溉水源。海岸線長7400多公里,領海寬度為12海里,領海外專屬經濟區188海里。 其中,亞馬孫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亞馬孫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的河流,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聖保羅是南半球最大的城市。 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氣候,南部部分地區為亞熱帶氣候。亞馬遜平原年平均氣溫25~27度,南部地區年平均氣溫16~19度。
文化
巴西的文化具有多重民族的特性,巴西作為一個民族大融爐,有來自歐洲、非洲、亞洲等其他地區的移民。在音樂舞蹈巴西帕塔肖族民族舞蹈方面都有十分不同的表現。不管在藝術形式或通俗特色方面,巴西音樂均引起世人注目。十九世紀具有國際聲望的作曲家哥梅斯(Carlos Gomes)即是巴西人,其作品具有義大利風情,包括一出根據阿倫卡爾的《瓜拉尼人》寫成的歌劇。二十世紀的維拉洛博斯(Heitor Villa-lobos)也獲得國際盛名,作品主要以本土主題和樂器為基礎。對亞馬孫狂歡節巴西民間藝術重新燃起的興趣,是與一九二○年代現代主義運動同時發生的,在音樂方面為詩人小說家馬里奧?安德拉德所提倡。巴西最重要的藝術博物館為聖保羅藝術博物館。 巴西普遍的音樂舞蹈時尚(如:桑巴舞)多來自民間,主要受非裔所影響深遠。也是由未接受正式音樂訓練的人演奏。每年二月嘉年華會時蜂擁而出的新歌曲,有許多題材是當時的社會環境或是周遭發生的事情,透過個人演出表現多姿多彩的嘉年華會,正是巴西多重文化的表現方式之一。
巴西貨幣——雷亞爾巴西經濟實力居拉美首位。1994年7月1日廢除原貨幣名稱克魯賽羅雷亞爾(廢除時1美元兌2750克魯賽羅雷亞爾),同時命名新貨幣名稱為雷亞爾(1美元兌1雷亞爾)。2009年4月5日匯率1美元兌2.2095雷亞爾。2009年GDP為15740.39億美元,2009年的人均GDP達到8220美元。 巴西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鐵礦砂儲量650億噸,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位。鈾礦、鋁礬土、錳礦儲量居世界第三位。此外還有較豐富的鉻礦、鎳礦和黃金礦。煤礦儲量230億噸,但品位低。石油儲量約36億桶,另有相當於15億桶石油的油頁岩,天然氣儲量1330億立方米。水力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為52.2%。工業居拉美之首。70年代建成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汽車、造船、石油、水泥、化工、冶金、電力、紡織、建築等。核電、通訊、電子、飛機製造、軍工等已跨入世界先進國家的行列。 咖啡、蔗糖、柑橘生產居世界第一位,可可、大豆為第二位,玉米居第三。糧食基本自給,但需進口一小部分小麥。畜牧業發達。 主要旅遊點有里約熱內盧、聖保羅、薩爾瓦多的教堂和古老建築、巴西利亞、伊瓜蘇瀑布、伊泰普水電站、馬瑙斯自由港、黑金城、巴拉那石林等。 (伊泰普水電站由巴西和巴拉圭合建。) 巴西公路運輸佔全國運輸總量的70%,鐵路佔17%,水路不足10%。公路總長150萬千米,鐵路總長3.03萬千米。主要港口有維多利亞、桑多斯、里約熱內盧等。全國有3家航空公司。
埃及:
埃及,全稱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地跨亞、非兩洲,大部分位於非洲東北部,只有蘇伊土運河以東的西奈半島位於亞洲西南角。北瀕地中海,東臨紅海,地當亞、非、歐三洲交通要沖,海岸線長約2700 千米,主要為阿拉伯人,信奉伊斯蘭教,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首都開羅。埃及人口和農業主要分布在尼羅河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地區,是人類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號稱古埃及文明,有人說埃及文明是尼羅河文明,這是對尼羅河的最高評價。
自然地理
埃及地跨亞、非兩洲,大部分位於非洲東北部。蘇伊士運河東的西奈半島位於亞洲西南角。西連利比亞,南接蘇丹,東埃及地圖臨紅海並與巴勒斯坦接壤,北瀕地中海,東南與約旦、沙烏地阿拉伯相望海岸線長2700多千米。全境96%為沙漠。最高峰為凱瑟琳山,海拔2642米。尼羅河縱貫南北,注入地中海,境內長1530千米,兩岸形成寬約3~16千米的狹長河谷;入海處形成2.4萬平方千米的三角洲,99%的人口聚居在僅為國土面積4%的河谷和三角洲地帶。蘇伊士運河是連接歐、亞、非三洲的交通要道。主要湖泊有大苦湖、提姆薩赫湖以及阿斯旺高壩形成的非洲最大人工湖——納賽爾水庫(5000平方千米)。全境乾燥少雨,尼羅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區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1月平均氣溫12℃,7月26℃;年均降水量50~200毫米。其餘大部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炎熱乾燥,氣溫可達40℃。年平均降水量不足50毫米。每年4~5月間常有「五旬風」,夾帶沙石,損壞農作物。全境大部屬海拔100-700米的低高原。紅海沿岸和西奈半島有丘陵山地,最高峰凱瑟琳山海拔2,642米。氣候乾熱,除地中海沿岸年雨量可達100多毫米外,大部地區終年很少降雨。沙漠與半沙漠廣布。西部利比亞沙漠,佔全國面積三分之二,大部為流沙,間有哈里傑、錫瓦等綠洲;東部阿拉伯沙漠,多礫漠和裸露岩丘。尼羅河縱貫南北,兩岸谷地和三角洲面積達4萬多平方公里,構成肥沃綠洲帶。礦藏有石油、天然氣、磷灰石、鐵、錳等。埃及地跨亞非兩洲,大部分領土在非洲,只有西奈半島這一小部分領土在亞洲。在行政上,劃分為8個經濟區,每區包括一個或幾個省,全國共有26個省。埃及地處歐亞非之洲的交通要沖,北部經地中海與歐洲相通,東部經阿里什直通巴勒斯坦。蘇伊士運河溝通了大西洋、地中海與印度洋,戰略位置和經濟意義都十分重要。古埃及埃及的疆土略呈不規則的四方形。東西寬1240千米,南北長1024千米,地形平緩,無甚大山,沙漠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96%。 尼羅河是埃及的生命線,是「埃及的母親」。它是非洲第一長河,也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之一,全長6670餘千米。它由發源於烏干達維多利亞湖的白尼羅河、發源於衣索比亞高原的青尼羅河,在蘇丹首都喀土穆匯合之後流入埃及。從南到北縱貫埃及東部,在埃及境內一段長達1530千米,確是具有舟楫、灌溉之利的重要的水利資源。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埃及,就是在尼羅河的哺育下,發展了其光輝燦爛的古文化。 根據自然條件的差異,一般把埃及分為4個地區——尼羅河流域及尼羅河三角洲地區、西部沙漠地區、東部沙漠地區、西奈半島地區。開羅以南是寬約3~16千米的尼羅河綠色長廊,一般稱為上埃及。開羅以北稱為下埃及。亞歷山大和塞得港之間是尼羅河三角洲的沖積平原,面積約2萬~4萬平方千米。過去,尼羅河每年定期泛濫,給三角洲帶來肥沃的沖積物。這里是埃及古文化的發祥地,是全國最重要的經濟活動地區,埃及絕大部分人口集中於此,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 尼羅河以西的西部沙漠又叫利比亞沙漠。它是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約占埃及面積的2/3。它的南部海拔350~500米,大吉勒夫高原海拔1000米左右,中部和北部多窪地,以蓋塔拉窪地面積最大。有地下水的窪地形成綠洲。 尼羅河以東的東部沙漠,亦稱阿拉伯沙漠。它直逼紅海之濱,地勢由東向西傾斜,紅海沿岸多山,海拔1500米左右。 蘇伊士運河以東的西奈半島,位於亞洲的西南部,面積約6.4萬平方千米,占埃及面積的6.38%。地中海沿岸多西奈半島沙丘,北部低地是蒂赫沙漠,多間歇性河流和乾涸的河床。東部為高原,聖卡特琳山海拔2637米,是埃及的最高山峰,相傳是摩西受「十誡」的地方。
文化簡介
埃及文化是具有非洲特點的阿拉伯文化,特別是亞歷山大城,其次是開羅。其間夾雜著利凡特文化的特點,即法國、希臘、土耳其和敘利亞文化的混合體。 隨著7世紀阿拉伯人的入侵,新的統治者和自身文化的保護人將阿拉伯語和伊斯蘭教傳播開來,其中禁止偶像崇拜,對大部分埃及人從過去法老和希臘羅馬時代的宗教中解脫出來產生重大影響。只有很少過去的傳統在科普特教堂中以改良的方式保存下來。 埃及城市中,中產階級的生活狀況和生活方式與歐美居民沒有太大的區別。以開羅為例,在眾多書店、電影院、新歌劇院、文化團體和大學里,他們有很多機會去分享和體驗國際社會的方方面面。 對於城市貧民來說,雖然與從法老時代以來一直毫無變化的單調的農村生活比起來,城市生活有些樂趣,但仍是相當乏味的。電視和電影以及公共慶祝活動,給人們的生活增添了樂趣。小攤小販在忙碌著出售手工藝品和糖果,這兒也舉辦婚禮,有音樂、苦行僧唱詩、木偶劇、說書和歌舞。198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的Neguib Mahfouz(納吉布·馬哈富茲)的小說中,生動地描述了現代埃及社會各階級的生活畫面 埃及聞風節 「聞風節」是埃及民間節日,它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700年甚至更早,傳說是慈善神戰勝凶惡神的日子。經過約5000年的歷史演變,人們在「聞風節」里祈祝人間祥和太平和春光永駐的習俗歷久不衰,該節也是埃及最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聞風節」又稱踏青節,時間是在每年的4月間,此時天氣轉暖,古埃及人會在「聞風節」這天舉家外出踏青,品嘗彩蛋、咸魚等各種象徵吉祥的食品。現代埃及人依然保留著這一習俗。每到聞風節,埃及各大公園和路邊的草坪都會成為埃及人慶祝節日的場所。 埃及的阿拉伯馬節 埃及東部省素來以飼養和培訓阿拉伯馬聞名,自1991年起東部省每年舉行阿拉伯馬節。
希望對你有幫助
㈥ 印度妝容特點分析
印度妝容特點就是濃、艷。
印度人五官輪廓較深,立體鮮明,尤其是眼睛,大眼睛濃睫毛,所以印度的妝容重點放在了眼妝上,極濃的煙熏妝,眼影一般用的都是高飽和的顏色,紅、紫、藍等。再加上上挑的全包黑眼線和濃郁的睫毛,讓眼睛更加有神,嫵媚勾人。眼妝整體畫法與歐美妝相仿,只是顏色選擇不同,歐美妝一般比較少用飽和度高的顏色,一般是深棕這類的日常色。臉部妝容為了呼應眼妝,用極強的陰影打出側影和鼻影,加深輪廓,口紅選的是正紅、玫紅等艷麗的顏色,整個妝面異域風情滿滿。
當然了,除了化妝,飾品也是整個妝容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各類耳飾、頭飾也是極盡奢華,大多為寶石、鑽石材質,飾品整體設計都比較誇張,珠光璀璨,就連衣服和頭巾都會綉上珠寶。這也是為了和整個妝面達到和諧統一的效果。
㈦ 印度的風俗
印度有 牛的王國 之稱,牛是當地最神聖不可侵犯的動物 在路上駕車時,千萬注意不要撞到牛,更不要配戴牛製品進入廟宇,同時最好也盡量避免以牛為攝影對象 印度還有一項特別不同的習慣,回答對方問題時若將頭歪一邊或搖頭,那是肯定的表示,可千萬別會錯了意,造成不應有的麻煩 信仰印度教的印度人實行種姓制度,打聽當地人的種姓 階級也是一件極不禮貌的事
不要摸小孩的頭印度等地的人們不希望別人摸自己頭上的任何一部分,他們也不喜歡去摸別人 他們認為,頭部是人體最高的部分,也是人體中最神聖無比的部分,尤其是孩子的頭,被視為神明停留之處,所以,在任何情況之下絕不允許觸摸
被邀去吃飯不必客氣在印度人的觀念中,吃東西時要大家一起分享,獨食是小氣而不禮貌的行為,所以印度人邀請人共餐,絕不是礙於情面假惺惺,而是誠心誠意的邀請,拒人於千里之外的回絕當然令人不高興
不跟身份懸殊的人進餐印度 尼泊爾人很重視身份 在印度若身份不同或所屬階級有異,就不能同席共桌,一起吃飯 尼泊爾人也同樣有類似的階級劃分,在其國內,對 身份 的重視,超過了一切
買酒有時間限制在泰國有個規定,凌晨2時以後不準再買酒,否則會被警察處以罰款 在印度新德里,星期二 星期五 公休日以及每月第一天為禁酒日,在這些天就是神通廣大的人也休想買到酒
不可騎在佛像上拍照在東南亞的佛教國家,旅客如果對寺廟 佛像 和尚等做出輕率的行動,被視為 罪惡滔天 有些不明利害的遊客,曾經由於跨坐在佛像上大拍紀念照而被刑罰 對想帶回去的佛像紀念品,也不可放置地上,因為在信奉佛教的國家購買的佛像雖然歸自己所有,但必須對它有一份敬意,如當它是一玩物,隨意放置或粗手粗腳地動它,這種行為,會引起該國人的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