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的masala怎麼做

印度的masala怎麼做

發布時間:2023-08-17 05:21:08

A. 印度料理的五大「咖哩」基底

最近真是有點迷戀咖喱,特別是樓下不遠處的一家尼泊爾風味的咖喱。尼泊爾風味的咖喱比印度風味味道更加柔和,連挑剔的小孩子也很喜歡。但是真的不便宜呢,所以決定研究一下咖喱體系的菜到底是怎麼製作。 網羅匯聚一下各種資料,遂後一一實驗一下:

此文轉自:https://nommagazine.com/%E5%8D%B0%E5%BA%A6%E6%96%99%E7%90%86%E7%9A%84%E4%BA%94%E5%A4%A7%E3%80%8C%E5%92%96%E5%93%A9%E3%80%8D%E5%9F%BA%E5%BA%95/

Does Indian Cuisine Have Mother Sauces?

印度料理博大精深,東南西北有著上百種菜系,絕對不只有「咖哩」與烤餅而已。更別提咖哩這個字其實是英國人殖民印度時創造的,用來統稱「混合香料、蔬菜及肉類一起製成的料理」。

面對如此龐雜的料理體系,是否能夠編列出類似「母醬」的基本架構呢?

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各大媒體專欄作家 Pooja Makhijani 接獲  FOOD52  的提問時不禁遲疑了。她想,母醬是法國料理的根基,包含貝夏梅醬 (béchamel)、褐醬 (espagnole)、白醬 (velouté)、紅醬 (sauce tomate)、荷蘭醬 (hollandaise) 五種。若將來自西方的架構硬是拿來套用在印度菜上,無疑過於簡化了,況且印度料理壓根就沒有醬料的概念。「雖然每一口印度料理都跟世界上任何一種『備受推崇』的料理一樣充滿技巧、精緻、復雜,但它處理食物的邏輯就是不一樣。」印度料理書籍作家兼 Food Network 節目主持人 Aarti Sequeira 接受 Makhijani 詢問時表示。

話雖如此,Makhijani 倒是不排斥動動腦。她心想如果撇除「醬汁」的概念,印度料理是否有不可或缺的、每個廚師都該知道的基本「咖哩醬」或是「加上香料與香草煮成的肉汁」?「我認為咖哩是有幾大類,而且所有人都在這些基礎下延伸發揮,我想這和『母醬』是同樣的概念。」Sequeira 說。

於是,Makhijani 向她的家人、朋友與許多印度料理專家請教,除了 Sequeira;還有印度食譜書《Vibrant India: Fresh Vegetarian Recipes from Bangalore to Brooklyn》作者,同時也是小量生產印度調味料的品牌 Brooklyn Delhi 創辦人 Chitra Agrawal;以及另一本印度料理書《Indian for Everyone: The Home Cook』s Guide to Traditional Favorites》作者 Anupy Singla;統整歸納出五大印度咖哩基底。

有如開頭所說,「咖哩」一詞只是統稱;Makhijani 表示這五種料理基礎中,提到「咖哩」兩字,她指的都是「以肉汁為基底的蔬菜或肉類料理」,當然印度菜中也有「乾咖哩」,不過本篇介紹將以濃稠的液態料理為主。

番茄「咖哩」

由洋蔥、姜、大蒜、紅辣椒與番茄組成,風味溫和而豐富,也不會過於復雜。香料部份可以選用印度綜合香料 (garam masala)、香菜籽、小茴香與姜黃,以及香氣芬芳的小豆蔻、肉桂、月桂葉與丁香等。用量只要稍微變化,就能做出數百種不同的咖哩。「身為印度人,我明白我應該要說,印度香料烤雞咖哩 (chicken tikka masala) 不是正宗的印度菜,但它的根源是真正道地的印度料理奶油雞咖哩。」Sequeira 說。Singla 會用這種以番茄為底的「咖哩」,做成豌豆與印度起司咖哩 muttar paneer,或鷹嘴豆咖哩 chana masala 等各種料理。

焦化洋蔥「咖哩」

Rogan josh 是北印度喀什米爾的著名菜餚,是用焦化洋蔥或紅蔥、印度優格、辣椒、姜和顆粒完整的香料,包含丁香、月桂葉、小豆蔻與肉桂等做成的醬汁,將香煎過的整塊羊肉慢燉而成。這般風味組成也常見於我的家鄉信德省,我奶奶會用這種濃郁辛香的醬汁來燉棒棒腿。

香草「咖哩」

通常以芫荽與薄荷為底,或二擇一,色澤鮮綠,有著香草與土地的氣息。另外再加入洋蔥、大蒜、姜與各種香料。(看到這里,是否發現某種規律呢?)Sequeira 認為這與阿根廷青醬 (chimichurri)、青醬 (pesto) 與普羅旺斯青醬 (pistou)」可說是非常類似。北印度菜薄荷烤雞(hariyali murgh masala) 是莫卧兒地區的版本;另外還有 papletcha hirwa kalwan,或來自西岸馬哈拉施特拉邦的鯧魚綠咖哩。

椰奶「咖哩」

這種做法在印度南方非常普遍,結合洋蔥、大蒜、姜、黑芥菜籽、紅或綠辣椒、咖哩葉,搭配椰奶創造出甜甜的、充滿香氣的菜餚。比起泰國椰奶咖哩,印度的椰奶咖哩湯汁較少,風味也比較溫和。椰奶雞肉咖哩 (Mangalorean kori gassi) 與魚肉椰奶料理 (Keralan meen moily) 分別延伸為兩個地區的地方菜。

優格或鮮奶油咖哩

北印度的 korma「咖哩」,指的是用優格或鮮奶油、洋蔥、大蒜、姜與各種整粒香料,來燉煮肉或蔬菜,風味馥郁、溫和、滑順、充滿堅果香。Korma 是在皇宮御廚里誕生的料理,於印度蒙兀兒帝國(約 16 到 19 世紀)時期供應給貴族,雞肉 korma 與九種蔬菜 (navratan) korma 就是常見的兩種料理。Agrawal 有一道小黃瓜咖哩 (majjige huli),來自印度南方卡納塔克邦,這道菜的「香草味鮮明、清爽、滋味豐富,與辛辣菜餚搭配起來相得益彰,」,就是南印度優格類咖哩的特殊變化版。

世界上所有飲食文化都是獨一無二的,沒辦法使用同一個系統歸納,這也是料理迷人之處。不過,面對遙遠國度的菜餚我們總像是霧里看花,有了這樣的分類基礎,就好像有「師父領進門」,接下來更深入的認識就要靠自己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吃萬頓飯了!

B. 什麼叫咖喱咖喱是由什麼做成的

咖喱(也寫作咖哩)是由多種香料調配而成的醬料,常見於印度菜、泰國菜和日本菜等,一般伴隨肉類和飯一起吃。咖哩是一種多樣變作及特殊地調過味的菜餚,最有名的是印度和泰國烹調法,然而咖哩已經在亞太地區成為主流的菜餚之一。除了茶以外,咖哩是少數的真正泛亞的菜餚或飲料,但要指出的是,它的來源是來自於印度。,印度口味是以混合各方的風格而做出含有異國風情菜餚而聞名的。
編輯本段咖喱的起源
咖哩起源於印度。「咖喱」一詞來源於坦米爾語,是「許多的香料加在一起煮」的意思。印度民間傳說咖哩是佛祖釋迦牟尼所創,由於咖哩的辛辣與香味可以幫助遮掩羊肉的腥騷,此舉即為用以幫助不吃豬肉與牛肉的印度人。在泰米爾語中,「Kari」是「醬」的意思。早期印度被蒙古人所建立的蒙恕兒帝國所統治過,其間從波斯(現今的伊朗)帶來的飲食習慣,從而影響印度人的烹調風格直到現今。
一般說法在南印度,curry是一被英語化的拼法,在南印Tamil Na省CURRY則被拼為KARRI,由肉汁或醬汁且多搭配米飯或是麵包的一種主食。亦有另一說法,此字在十四世紀古英文就已存在於烹調文獻中,被拼為CURY,是源自於法語 cuire (意譯為煮)。
一位咖哩權威作家Brent Thompson對咖哩曾寫下這么一段話:在印度curry一詞,並不是真正被使用如我們所認知的一般,除非你專指的是普遍存在於印度,但由英國人歸類,把包含著姜、大蒜、洋蔥、姜黃、辣椒及油所烹煮的湯或燉菜,其大多為黃色,紅色,多油,味辛辣且濃郁。而今日我們所熟知的咖哩則普遍被定義為由新鮮或乾燥香料以油炒香,並加入洋蔥泥,大蒜,姜一起熬煮。其中香料並沒有一定限制,大多有辣椒,小茴香,香菜及姜黃等。
編輯本段咖喱的簡介
咖喱,印度話叫masala;要認識masala,要先認識辣椒——印度話叫mirch,紅的叫lal,綠的叫hari,只有紅的用來煮咖喱,但煮出來的不只紅色,還有黃有綠、有橙有啡,大中小辣兼而有之,務請各位享受時點紅點綠,由最唔辣吃到最辣,才能領教到其中的層次同深度……
咖喱的種類很多,以國家來分,其源地就有印度、斯里蘭卡、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以顏色來分,有紅、青、黃、白之別,根據配料細節上的不同來區分種類口味的咖喱大約有十多種之多,這些迥異不同的香料的匯集在一起,就能夠構成各種咖喱的各種令人意想不到的濃郁香味。
咖喱是香料的結晶品,據說香料組成咖喱,是源於印度最初肉食以膻味極濃的羊肉 為主,單一種香料不能去其膻味,因此就用多種香料粉末組合而成的濃汁來烹調。這就是咖喱的來源。後來香料、咖喱傳入了以肉食為主的歐洲各國,為了方便儲存和運輸,香料便以干貨形式輸出,粉末香料盛行至今。
最早出產香料的國家包括有印度、印尼、中國等,而當中的佼佼表者就是印度。困境中每每走出一條新血路,為什麼印度能在香料中的成就如斯偉大,相信是因為他們終年悶熱潮濕的天氣所致。天氣炎熱,除了令人食慾大減之外,也令食物容易變壞及滋生細菌。將食物配入香料,能增加食物色香味之外,也能促進胃液分泌,令人胃口大增,同時更能令食物保存更久,正適合印度的天氣。香料組成咖喱,是源於印度最初肉食以膻味極濃的羊肉為主,單一種香料並未能僻去其膻味,故便以多種干香料粉末組合而成的濃汁來烹調,沒想到效果出奇地好。這便是坦米爾「卡利」(Curry)咖喱的來源。「卡利」的意思是「以不同香辛料製成的醬汁」—就是現在我們中國人翻譯過來的「咖喱」了。
後來香料、咖喱等傳入了以肉食為主的歐洲國家,貴族們都視如珍品,甚至有說為了方便輸入更多香料所以大量造船,促進了航運的發展,干狀的咖喱原料-不同的香料就是在那時期變得更加流行。因為船運需時,免令香料變壞便以干貨形式輸出,時至今日,香料粉末仍大行其道。隨著時代進步,煮咖喱變得越來越方便,以往要曬干磨粉再混配、調味,現在固體的咖喱塊甚至加熱即可進食的包裝咖喱已隨處可見,咖喱已是一種方便不已的經濟快捷又健康的食品。
編輯本段咖喱的傳播
咖喱的種類很多,有紅、青、黃、白之別;食用咖喱的國家很多,包括印度、斯里蘭卡、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越南等。卻不知道不同國家、不同咖喱到底有何不同。直到集合了被采訪廚師的各種介紹,才理清個中端倪。
咖喱首先在南亞和東南亞等地傳播,到17世紀,歐洲殖民者來到亞洲時把這些香料帶到歐洲,繼而傳播到世界各處。咖哩在世界各地結合不同飲食文化而演變出各種不同風格和吃法。
咖喱(curry)的專有名詞是從「kari」演化而來的,在泰米爾語(Tamil word)是指一種醬,是在南印度的多種菜餚的總合,用蔬菜或肉類做成且經常與米飯一起食用。咖哩這個詞已經被廣泛的使用,特別是在西半球,幾乎任何加有香料的,加有醬料的菜餚或帶有南亞和東南亞洲風格的菜餚都叫做咖哩。這個不嚴密的傘形結構的詞,是英國統治主要所留下來的東西。這是一般的誤解,認為所有用咖哩粉末或是用各種肉類、蔬菜做成的菜餚都是咖哩。在印度,咖哩這個詞事實上是很少用。大部份菜餚包含了豆類(lentils)的菜叫「dahl」,意指這是一種用做備用的香料。肉類或是蔬菜做成的菜餚同樣地給予特定的名字,用以區別烹調的方法或是特殊的香料使用。然而北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的菜餚的名字的確叫做咖哩(curry or khadi)——這包含了酸乳酪(yoghurt)、酥油(ghee)、印度酥油。

印度咖喱
印度可說是咖喱的鼻祖,地道的印度咖喱會以丁香、小茴香子、胡荽子、芥末子、黃姜粉和辣椒等香料調配而成,由於用料重,加上少以椰漿來減輕辣味,所以正宗的印度咖喱辣度強烈兼濃郁。
搭配咖哩的主食,隨著地方所盛產農作物的不同而改變。如西印度多配以玉蜀黍、栗等所造成的麵包;北方盛產麥子則多食麵包;南方或東南方則以米食為主。印度咖哩成功的秘訣在於香料的組合與烹煮次序,而不在於炫麗復雜的烹調技巧。直到近代,並沒有任何專門的咖哩食譜,因為咖哩的本質強調的是個人風格與創造性。沒有固定食譜,反而令許多印度料理得以擠身世界級美食之列。正因為沒有食譜,令咖哩即使在同一區域內,味道、外觀都有著顯著的不同。
對於咖哩的普遍印象,很多場合都會把焦點集中在印度咖哩(印度早期並沒有所謂的咖哩)。之所以有這種情況,是基於印度咖哩其實就是所有咖哩的延伸,假如會製作印度咖哩,其它種類的咖哩就只是再加工或轉換材料而已。在印度提到咖哩,大多指以肉汁或醬汁搭配米飯或麵包的一種主食。
在印度,幾乎每一個家庭的廚房都有許多香料,但卻很少人使用咖哩粉,因為咖哩粉大都是要使用時才特意研磨的。另外有一種使用率極為頻繁的調味料「garam masala」,其中「garam」意為辣,「masala」則為香料之意。

泰國咖喱
泰國咖哩分青咖喱、黃咖喱、紅咖喱等多個種類。其中青咖哩最辣,不習慣的人進食時容易流眼淚。
泰國咖喱當中加入了椰醬來減低辣味和增強香味,而額外所加入的香茅、魚露、月桂葉等香料,也令泰國咖喱獨具一格。紅咖喱是泰國人愛用的咖喱,由於加入了紅咖喱醬,顏色帶紅,味道也較辣。泰式青咖喱大蝦,由於用了芫茜和青檸皮等材料,所以咖喱呈青綠色,也是泰國馳名的咖喱,同樣鮮美。

馬來西亞咖喱
馬來亞咖喱一般會加入芭蕉葉、椰絲及椰漿等當地特產,味道偏辣。當地華人、馬來西亞人及印度人對咖哩的煮法都各盡不同,印度人的咖喱通常都不放椰漿,配料多是蔬菜、魚類等,這與印度人平常吃素有莫大的關系。當地華人的咖哩料理叻沙面和咖喱麵包,前者是把面放入咖喱湯內,配上黃豆芽、蚶、雞肉、長豆、羊角豆等,由於馬來咖哩面為「laksa」,因此稱為「叻沙」。而咖哩麵包就是把咖哩雞裝入麵包里的簡易料理。
新加坡咖喱
新加坡鄰近馬來西亞,所以其咖喱口味與馬來西亞咖喱十分雷同,特別是味道較淡和清香。此外,新加坡咖喱用的椰汁和辣味就更少,味道頗為大眾化。
斯里蘭卡咖喱
斯里蘭卡咖喱與印度咖喱同樣有悠久的歷史,由於斯里蘭卡出產的香料質量較佳,做出來的咖喱就似乎更勝一籌。斯里蘭卡咖喱肥牛粒煲,運用到的香料很豐富,難怪香濃非常,但辣味就較印度咖喱淡,而吸收了咖喱精華的肥牛粒,每一口都能令你充分體驗咖喱的獨特香味。
日本咖喱
除了印度及與其鄰近的各國外,日本也是酷愛咖喱的國度,看看現在擺在超市貨架上出售的各種咖喱粉、塊咖喱,絕大多數的外包裝上都打著日本風味的印記,差點要讓人誤以為日本才是咖喱的發祥地。其實,日本與印度雖然同處於亞洲,但日本人吃的咖喱卻是到了明治維新時期才由歐洲傳入的。似乎無論什麼東西,一經傳到日本,便轉型為更加精緻、細膩、溫和的事物,與其本土文化巧妙地融為一體。咖喱傳到日本後,也得到了新的發展。
日本咖喱一般不太辣,因為加入了濃縮果泥,所以甜味較重。雖然日式咖哩又稱歐風咖哩,事實上還是由日本人所發明的。之所以稱歐風咖喱,是因為其所用的稠化物為法式料理常用的奶油炒麵糊(roux),多用來製作濃湯,而且香料取材也多傾向南印度風格。歐風咖哩雖然較為濃醇,但與印度相似料理比較起來,香料味還是明顯不及。咖哩除了可以伴飯吃外,還可以作為拉麵和烏龍面等湯面類食物的湯底,這方面和其他地方的咖哩有較大分別。北海道札幌地區有一種湯咖哩。
咖喱到了日本人手中,出現了可以大規模生產的咖喱粉與咖喱塊。雖然不再像印度家庭自製的咖喱那樣味道千變萬化、自在隨心,但勝在夠方便,節省時間。不必上餐館,不必費力氣學廚藝、買材料,只要稍微加熱,淋在米飯上即可食用。咖喱也因此成為了一種普通人可以隨時享用的美味。
英國咖喱
英國曾經殖民統治過印度這片土地,當年結束殖民統治撤退之後,也一並把印度的料理烹調習慣一並帶回大不列顛的土地上。有人打趣的說:全世界除印度這塊次大陸以外,就屬大不列顛這塊土地的印度料理最為地道了。由此可知印度料理在英國的地位。
台灣咖喱
台灣咖喱承襲早期日本殖民台灣所遺留下來的風味,這是日本人當年前往英國學習科技等技術時,在船上看見印度籍船員,烹調時所見聞到的,從而帶回日本,其特徵為使用大量的姜黃所以色澤大多為鮮艷黃色,與淡淡的小茴香(cumin)氣味,在台灣也有人使用咖喱粉直接添加於白米飯中作為炒飯食用。
編輯本段咖喱的製作
材料:
肉:牛肉、豬肉、雞肉均可,切成小塊
菜:土豆——切塊(小一些),胡蘿卜——切丁,洋蔥——切成小塊
料:食用油,鹽,咖喱粉
步驟:
1、鍋里放油,炒肉
2、放菜到鍋里跟肉一起炒,注意要多放點油,還要放適量的鹽(也可先不放,等調入咖喱後若鹽味不足再加鹽)
3、菜有些熟了,加水漫過菜,小火煮
4、菜都熟透了,小火,將咖喱粉用少量冷水拌勻(咖喱粉的用量可根據自己的口味),然後倒入鍋中攪勻。可一邊嘗味道,一邊加入咖喱。
5、繼續煮上5分鍾。
6、米飯另做,澆上菜和湯
步驟如下:
1)把緊好的牛肉切2cm見方的塊,也可以去超市買切好的,有點肥的或帶筋的更好。(註:咖喱飯里放什麼肉完全憑個人愛好,也可以放小排、放雞翅,有骨頭的才好呢)(同時悶一鍋大米飯)
2)同時土豆切方塊兒(塊兒一定不要太大)、胡蘿卜切圓塊兒(打皮,塊大點兒),洋蔥多量切粗絲。
3)在鍋里放適量的油,用中火把牛肉放進去炒一下(要空干水,不然嘣的好厲害!),看到邊兒發焦的時候取出。
4)用剩下的油把胡蘿卜、元蔥也炒一下,放入牛肉,加入水,水大概與菜平高。
5)用大火把盛有牛肉、元蔥、胡蘿卜的湯煮至沸騰。閉火,靜置15分鍾。
6)然後放入咖喱塊,等它完全溶解後(大約10分鍾),放入土豆,(適量加入一些椰漿會更加香濃)。
7)小火煮(大約15分鍾),一邊煮一邊攪拌,口中不停的說:不要糊不要糊…不然會糊的:)
8)等到土豆熟了就可以吃了,注意:土豆一定要熟,另外一般來說不需要放任何調料了
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咖喱是一種有刺激性氣味兒的調料,胃不太好的同學吃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另外米飯水不要少,不要硬。
2)如果是兩個人吃的話,可考慮以下的配量:牛肉一斤(超市一盒裝)、中土豆一個、大胡蘿卜一個、洋蔥半個、咖喱快兒半盒,米飯就看兩口子的飯量了 :)
3)一頓吃不了可先存放冰箱,第二頓更好吃!不過第二頓熱的時候要注意,凝固的咖喱汁要慢慢的化開,不停的攪拌,口中念念有辭……
編輯本段咖喱菜譜
日式咖喱雞飯
材料:雞胸肉,土豆,胡蘿卜,洋蔥,蘋果,西紅柿,咖喱(最好是深色塊狀的,淺色粉末的味道有點淡),鹽
做法:1。雞胸肉切塊,在湯鍋里放少量油,炒至8分熟。
2。土豆,胡蘿卜,洋蔥切塊。在湯鍋里直接加水,把土豆,洋蔥和胡蘿卜塊放進去煮。煮開以後放咖喱粉,先不要放鹽,免得一會兒咸。
3。蘋果和西紅柿也要切塊,看開鍋了放進去。
4。因為土豆澱粉含量高,不需要單獨勾芡。等到比較黏稠的時候放鹽調味,攪拌均勻。看看土豆煮得比較爛,熄火,出鍋,澆在飯上吃。
胡蘿卜,洋蔥和土豆搭配,顏色很棒,營養一等,味道甜絲絲的。
蘋果和西紅柿帶來豐富的維生素,味道一點點酸,和剛才的甜味在一起,兩種都不很明顯,但是卻稍稍中和了咖喱辛辣的味道,口感很爽。關鍵是營養很均衡!
牛肉也可以一樣的做法來吃。這種做法用的油很少,不膩人。
日式咖喱牛肉飯
首先,牛肉不用買最貴的。能到肉店裡買到牛腩其實最合適,有些肥肉的牛肉作出來的咖喱會很香。
牛肉一定要過水。但是最開始從涼水煮起最好。
一下鍋就用開水會把肉腥味鎖在肉里,所以要慢慢加熱。
在加熱的過程中,把漂於水面的血浮去掉去完血浮,火開最小1,蓋上鍋蓋慢慢煮去吧。什麼也不用放。真的。
想要吃很爛的牛肉煮2個小時,差不多不會散的話就是1個小時這是煮好後的湯的顏色,不錯吧
現在看看蔬菜切的大小剛好能入口就好。不要太小,也沒必要太大把煮好的牛腩切塊,煮的很爛~~~~~ 所以切的時候下刀要快,不然就碎啦。
蔬菜還是要用油翻炒一下的接著放入牛肉,加水加牛肉湯,一半一半吧,總量淹過菜就好。煮開等一會兒
該重頭戲,咖喱調料啦。
用日本咖喱調料,很方便。味道非常不錯。
有三種分hot,medium hot,extra hot。
不過不論哪一種都不會很辣的。
大概放入5,6小塊就夠了,到底味夠不夠自己可以嘗一下的。
但是記得一定要小火,煮0~~40分鍾。
時間長為的是入味,不味別的。如果想快些能吃到,蘿卜土豆熟了就行。
咖喱羊肉
原料:咖喱粉,大蒜一頭,羊腿肉一大塊,土豆四個,洋蔥一個,胡籮卜兩個,香葉兩片,還有椰漿少許
做法:
1,鍋內放少許油,放蒜頭香葉爆香,然後放入咖喱粉小火慢慢炒一會兒,我放了四勺
2.另起鍋放油,五成熱時候,把切塊的土豆和胡籮卜放進去中小火炸兩分鍾。炸過的土豆和胡籮卜燉出來比較香,而且可以縮短燉的時間
3,鍋內放少許油(我直接用得炒咖喱那個鍋,沒刷,有點黃黃的),放蒜末爆香後把羊肉放進去大火煸炒,到羊肉變色後,放入熱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燉四十分鍾
4,把炸過的土豆和胡籮卜放進去,放入洋蔥和炒過的咖喱,繼續燉十分鍾
5,轉大火收汁,一邊收,一邊用鏟子不斷翻動以免粘鍋
6,倒入少許椰漿和鹽,湯汁收到濃稠即可
咖喱雞
做咖喱雞的材料包括:子雞一隻(一斤多重吧),咖喱粉一袋(30g裝),土豆兩個,胡蘿卜一根,洋蔥半個,鮮牛奶250ml,最後就是一小塊姜。
調味料包括:食用油、砂糖、鹽、料酒和醬油。
1、首先還是把雞洗凈後切成塊,然後加入兩湯匙的料酒壓腥味,兩湯匙的醬油調味,在把生薑洗凈切成片,放入雞塊中。和勻後腌制半個小時。
2、腌制雞塊的過程中,准備輔料。土豆和胡蘿卜去皮後切成塊,然後剝去洋蔥外皮,也切成塊,然後再切幾片薑片備用。
3、往鍋里加入五湯匙的食用油,燒熱。先倒入洋蔥片炸一會,直到洋蔥變軟出水後,放入雞塊炒,直到雞塊的肉色變白。
4、雞肉炒好後,一起倒入胡蘿卜塊和土豆塊,然後放入薑片翻炒兩分鍾,之後倒入清水煮。清水的量能夠淹住雞肉就行了。
5、清水倒入後,馬上把准備好的一代咖喱全部倒進鍋里拌勻,然後蓋上鍋蓋,用大火燒5分鍾,之後轉成中火燜一刻鍾。一刻鍾後揭開鍋看,這是基本上水已經收幹了,
6、這時倒入牛奶250ml,然後加半勺鹽和小半勺的糖,再用中火煮五分鍾,就可以起鍋了!

C. 印度菜的特色菜譜

是道味道非常特別的麵食。由於meegoreng是馬來文,所以又有人稱之為馬來炒麵。其實,這道麵食是出自印裔回教徒(又稱嘛嘛mamak)。
印度炒麵特別之處,在於它的調味料中,加入了蕃茄醬和辣椒醬,吃起來酸酸甜甜的,有點類似淋上蕃茄醬的義大利面。一般的印度炒麵,材料有馬鈴薯、炸豆乾、豆芽、雞蛋等,多是蔬菜。其實,材料方面可以隨個人喜好,只要知道炒印度面的基本調味,就可以自行變化。想吃素的,可以只放蔬菜,不喜歡吃雞肉的,可以蝦仁、魚板、魷魚等取代。若沒有酸柑汁,可以檸檬汁或白醋取代。若喜歡吃口感比較硬一點的面條,在炒麵的過程中,可以少放一點水;反之,則多一些。這道麵食一定要趁熱吃才好吃。 印度人在就餐時,通常還會點一道名叫「OLC」的小菜,即洋蔥(ONION)、檸檬(LEMON)和辣椒(CHILLI)。廚師把這三樣東西切成片狀,放在盤中,食客隨時用手抓著放入口中。由於印度人特別愛吃咖喱菜,所以需要有「OLC」來中和咖喱過於濃重的味道。
首次吃印度菜,有幾樣東西一定要品嘗,比如「開胃小吃」(PAPAD)、「印度爐燒烤」(TANDOOR)、「酸奶甜品」(DAHI),最後還一定要點上一杯「印度拉茶」(MASALA CHAI)。 「印度拉茶」也叫「香料印度茶」,主要是因為它裡面放有馬薩拉調料(MASALA)。
「印度拉茶」的製作方法是:先把水燒熱,加入立頓紅茶和姜燒開,再加奶燒開,最後放入馬薩拉調料。廚師如果想「作秀」,還可以將茶水在兩只茶杯間來回傾倒,展示「拉茶」的製作。
「印度拉茶」冬夏皆宜,冬天飯後熱飲,更有助於暖身。

D. 印度瑪莎拉是什麼

印度的瑪莎拉指的是咖喱,也就是各種香料混合起來的調味粉,也可以泛指各種咖喱醬料,印度人都不用「咖喱」這個詞,都是用瑪莎拉來形容。
瑪莎拉是以姜黃為主料,另加多種香辛料配製而成的復合調味料,其味辛辣帶甜,具有一種特別的香氣,主要用於烹調牛羊肉,雞,鴨,螃蟹,土豆,湯羹等,是中西餐常用的調味料,在印度,瑪莎拉調味粉可以放入可樂奶茶冰淇淋水果等眾多食物中。
其實印度人吃瑪莎拉與湖南人喜歡吃辣椒類似,當地氣候溫熱潮濕,需要吃祛除濕氣的食物
瑪莎拉就是用各種香料混合在一起調出來的調料,也叫做咖喱,可以放在米飯中食用,也能在炒菜的時候,適量加入點瑪莎拉。瑪莎拉的口感比較重,當然,有的瑪莎拉口感是淡味的,一般來說,黃咖喱、紅咖喱和瑪莎拉咖喱屬重味,綠咖喱、白咖喱屬淡味。

在搭配方面,白咖喱與羊肉、綠咖喱與豆腐、瑪莎拉咖喱與海鮮、黃咖喱與羊骨、紅咖喱與雞是比較好的搭配。由於每個人的口感不一樣,因此,你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進行搭配食用。瑪莎拉並不是某個香辛料,而是混合香辛料粉的通用名稱,並會因配方不同而有不同的稱呼。

通常瑪莎拉是用肉桂、小豆蔻、丁香、月桂葉等調配而成,不同的瑪莎拉分別適用於煎、炸、烤等烹飪手法。不管是做主食,或者是配菜、湯類,都能適量的放入些瑪莎拉。不過,瑪莎拉不能吃太多。

瑪莎拉是用各種調料製作而成,調料吃太多會影響健康,尤其是重口味的瑪莎拉,最好少吃,比較刺激腸胃,平時吃輕口味的瑪莎拉比較好。

E. 咖喱是什麼做的

咖喱主要材料:姜黃,胡荽籽,辣椒,孜然,小茴香,白鬍椒,花椒,芥末。其味辛辣帶甜,具有一種特別的香氣。主要用於烹調牛羊肉、雞、鴨、螃蟹、土豆、花椰菜、湯羹等,是中西餐常用的調味料。在東南亞許多國家中,咖喱是必備的重要調料。

咖喱(也寫作咖哩)是由多種香料調配而成的醬料,常見於印度菜、泰國菜和日本菜等東南亞地區菜系,一般伴隨肉類和飯一起吃。咖哩是一種多樣變作及特殊地調過味的菜餚,最有名的是印度和泰國的咖喱烹飪方法,咖哩已經在亞太地區成為主流的菜餚之一。

拓展資料

咖喱首先在南亞和東南亞等地傳播,到十七世紀,歐洲殖民者來到亞洲時把這些香料帶到歐洲,繼而傳播到世界各處。咖哩在世界各地結合不同飲食文化而演變出各種不同風格咖喱吃法。

後來香料、咖喱等傳入了以肉食為主的歐洲國家,貴族們都視如珍品,甚至有說為了方便輸入更多香料所以大量造船,促進了航運的發展,干狀的咖喱原料-不同的香料就是在那時期變得更加流行。因為船運輸時,免令香料變壞便以干貨形式輸出,時至今日,香料粉末仍大行其道。隨著時代進步,煮咖喱變得越來越方便,以往要曬干磨粉再混配、調味。

F. 咖喱是哪裡的特產用咖喱可以做出哪些美食呢新手需要注意哪幾步

咖喱是東北的特產。咖喱是一種以姜黃為主要原料和多種其他香料粉製成的醬汁,具有特殊的香味。咖喱原產於印度,品種繁多,從國家到顏色,再到配料細節。咖喱被廣泛使用,並已形成各國風味。它是許多東南亞國家必不可少的調味品,也常用於西餐中。咖喱作為一種醬料,是將許多香料煮熟在一起,以姜黃為主要成分,以及陳皮、茴香、辣椒、辣椒等調制而成。

咖喱的主要成分是姜黃粉、四川胡椒子、八角茴香、胡椒、肉桂、丁香和芫荽籽,它們含有辛辣的香料,可以刺激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增加胃腸蠕動,增加食慾。咖喱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達到出汗的目的。據美國癌症研究協會稱,咖喱中發現的姜黃素可以激活肝細胞並抑制癌細胞。

咖喱還被證明有助於傷口癒合和預防阿爾茨海默病。咖喱可以改善便秘,有利於腸道健康。咖喱這個詞是英國人創造的,指的是在印度用一種叫做masala的混合香料烹制的食物。咖喱不是一種單一的植物,而是多種香料的混合物。

G. 印度瑪莎拉是什麼東西

印度的瑪莎拉是一種由多種香料混合起來的調味料。

瑪莎拉其實是一個泛稱,有不同的款式,可以有干身的、或糊狀的。它的成份亦視乎種類(例如:Garam Masala、Vindaloo Masala等)各有不同,雖然一般都會有大蒜、姜、洋蔥及以印度辣椒製成的醬;其他常見的材料有:茴香、白鬍椒、黑胡椒、丁香、肉桂、豆蔻、薄荷葉、阿魏等。它的作用在於為食物增添色香味。Chat Masala(英語:Chaat masala)用於小吃或水果,還有肉類、魚類等都有各種混合了水果或油的不同瑪莎拉。

瑪莎拉和咖喱的區別

印度在18世紀成為了英國的海外殖民地,那時候英國人全面控制了印度的貿易權,發現當地有一種很神奇的調味品,就是將各種香料混合打成粉末,這個被當地人稱作「瑪莎拉」,這是他們前所未見的東西。

英國商人從中看到商機,於是將瑪莎拉重新包裝,起了一個全新的名字—「咖喱」(curry),將其帶回了英國,沒想到咖喱竟然在歐洲大陸火了,歐洲人對於咖喱的熱愛,毫不遜色於印度人。後來,咖喱還傳到了東南亞、東亞等地區,並且形成了日本咖喱、馬來西亞咖喱、泰國咖喱等不同的種類。

H. 印度咖喱做法

用料

羊肉/牛肉/雞肉 800g

洋蔥 2個

西紅柿 3個

香菜 1小把

A材料: ⬇️⬇️⬇️

干辣椒 3隻

bay leaf 香葉 4片

cloves 丁香 7粒

cumin seed 小茴香籽 1/2 tsp

black mustard seed 黑芥末籽 1/2 tsp

green cardamom pod 綠豆蔻 5粒

Cinnamon stick 肉桂/桂皮 1小條

B材料 ⬇️⬇️⬇️

蒜蓉 1/2 tbsp

薑蓉 1/2 tbsp

Turmeric 姜黃粉 1/2 tbsp

ground coriander 芫荽籽未 1/2 tbsp

red chill powder 辣椒粉 1/2 tbsp

cumin powder 孜然粉 1/2 tbsp

印度咖喱 Masala的做法

I. 印度馬薩拉是什麼

印度馬薩拉是指一種調料。

1、馬薩拉全稱葛拉姆馬薩拉(印地語:गरममसाला,直譯為「香辛混合料」)或姆馬薩拉,俗稱印度咖哩粉,由多種調味料磨成粉末混合而成,常見於印度北部和南亞烹飪中,可以是單獨或配以其他調味料使用。葛拉姆馬薩拉是辛辣的調味料,但不像辣椒那麼強烈。

2、葛拉姆馬薩拉的配方按地域或廚師而各有差異,而且不會說某一個配方才算是正統,比較常見的材料有白鬍椒、黑胡椒、丁香、柴桂、肉豆蔻、黑孜然、孜然、肉桂、草果、小豆蔻、花椒、芫荽籽等等。

閱讀全文

與印度的masala怎麼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貼吧為什麼沒有印尼吧 瀏覽:456
越南紡織前景如何 瀏覽:559
越南買什麼禮物回來好 瀏覽:602
中國神話傳說有哪些 瀏覽:950
越南的1000紙幣能換多少錢 瀏覽:398
越南榴槤和泰國金枕哪個好 瀏覽:160
印尼10元換人民幣多少 瀏覽:318
中國男單身怎麼辦 瀏覽:776
美國打中國座機怎麼打 瀏覽:338
中國民航大學和東北電力哪個好 瀏覽:663
義大利華人區有哪些 瀏覽:490
伊朗禁運石油現在怎麼樣 瀏覽:395
義大利的牛肉哪裡的好吃 瀏覽:621
越南山區哪個村最好 瀏覽:452
伊朗怎麼自救視頻 瀏覽:121
書畫里的中國哪個軟體能看 瀏覽:465
印度旱雨什麼原因引起的 瀏覽:430
義大利和巴黎哪裡lv劃算 瀏覽:512
印尼胖小孩的表情包叫什麼 瀏覽:555
印尼神曲來自哪裡 瀏覽: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