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恆河下游主要經過() (哪個國家)
恆河下游主要經過印度和孟加拉國。
西孟加拉邦以下為下游,入孟加拉國後,恆河被稱為帕德瑪河(意為荷花),分成數條支流,在達卡西北與布拉馬普特拉河匯合,形成「丫」字形,最後注入孟加拉灣。
由於受氣候的影響,雨季時,泛濫成災;旱季時,水量卻供不應求。特別是1970年,印度在靠近孟加拉國邊界建成法拉卡水壩,使恆河旱季時流入孟加拉國的水量減少了3/4,導致兩國原來因為水資源問題而緊張的關系更加突出。
為緩和緊張的關系,兩國於1996年12月達成協議:旱季期間,當恆河的流量在1980m³/秒以上時,孟加拉國可得到至少約990m³/秒的流量;當流量低於1980m³/秒時,孟加拉國將分得流量的一半。
恆河污染嚴重
恆河是印度教徒心中的「聖河」,他們相信在恆河水中沐浴可以洗滌罪孽。印度政府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每天約265億升未經處理的臟水流入恆河及沿海水域,印度城鎮處理的下水道污水不到污水總量的30%。
恆河和其他印度河流現在的污染十分嚴重,河水中的下水道污水比淡水中所佔比重更大,沿岸工業排放廢水以及火葬焚燒屍體產生的污染物,更加劇了污染。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恆河
以上內容參考鳳凰網-印度恆河污染嚴重 百萬教徒無處「洗罪惡」
B. 恆河注入哪個大洋.................
印度洋。
印度洋(英語:Indian Ocean,阿拉伯語:المحيطالهندي,法語:Océan Indien),是世界的第三大洋,位於亞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極洲之間。
根據NOAA數據,印度洋的面積為7056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海洋總面積的19.5%;體積為264000萬立方千米,約佔世界海洋總體積的19.8%。
印度洋的平均深度僅次於太平洋,位居第二,包括屬海的平均深度為3839.9米,不包括屬海的平均深度為3872.4米。最深為9074米。
大洋中脊呈「入」字形,將印度洋分成三個海域。
第一、東部海域區被東印度洋海嶺分割,兩側有中印度洋海盆和西澳大利亞海盆。中印度洋海盆南北縱貫,北部為恆河水下沖積錐所掩蓋的斯里蘭卡深海平原。西澳大利亞海盆北部與深海溝相接,東南部被海嶺、海丘和海台分割,海底地貌復雜。
第二、西部海域區海底地貌最復雜,它被海嶺和島嶼分割,分為索馬裏海盆、莫三比克海盆和馬達加斯加海盆。
第三、南部海域區海底地貌比較簡單,分為三個海盆:克羅澤海盆、大西洋一印度洋海盆和南極一東印度洋海盆。印度洋大陸架平均寬度比大西洋狹窄,大陸坡的坡度也較小,大陸邊緣地貌的突出特點是大陸隆或海台較多且分布較廣。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印度洋
C. 印度恆河水流向哪裡
印度恆河水流向孟加拉灣,其入海河段稱為梅克納河。印度恆河流域是印度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它不僅是今天印度教的聖河,也是昔日佛教興起的地方,至今還有大量佛教聖地遺存。
恆河的兩個較大源頭是阿勒格嫩達河和帕吉勒提河,兩河上游奔騰於喜馬拉雅山間,地勢由3150m急降至300m,急流洶涌。兩河在代沃布勒亞格附近匯合後,才被稱為恆河。恆河流域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河系。水的補給在一定程度上依靠7月西南季風帶來的雨,以及4~6月熱季中喜馬拉雅山脈融雪匯成的流水。恆河被印度人民尊稱為聖河和印度的母親,曾經創造了人類歷史上著名的恆河文明。
恆河流域人民在種族上屬於混合來源。在流域的西部和中部,他們原為雅利安人的後裔。後來,突厥人、蒙古人、阿富汗人、波斯人與阿拉伯人從西面到來,與他們混合起來。
D. 恆河流入哪個大洋了
恆河流入了印度洋。恆河,是南亞大河,有兩個主幹,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南麓和德干高原,流經印度北阿坎德邦、北方邦、比哈爾邦、恰爾肯德邦、西孟加拉邦後,進入孟加拉國,改稱帕德瑪河,匯合布拉馬普特拉河在孟加拉國境內的下游賈木納河,最後注入印度洋北部的孟加拉灣,其入海河段稱為梅克納河。
氣候
恆河流域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河系。水的補給在一定程度上依靠7月西南季風帶來的雨,以及4~6月熱季中喜馬拉雅山脈融雪匯成的流水。
恆河流域降水與西南季風相伴,但也隨6月間起源於孟加拉灣的熱帶氣旋而來。只有少量降雨發生在12月間。年平均降雨量在流域西頭的760mm至東頭2286mm余之間(在北方邦的上恆河平原,平均降雨量約為760mm;在比哈爾中央平原,為10312.4mm;在三角洲地區為1524mm)。
三角洲地區在雨季開始前的3~5月間和雨季結束後的9月間遭受強氣旋風暴的侵襲。這些風暴中有一些造成大量生命損失和家園、莊稼及牲畜的毀滅。1970年11月的一場風暴就具有災難性規模,造成至少20萬人乃至可能多達50萬人的死亡。
河源
源頭至安拉阿巴德為上游,恆河的兩個較大源頭是阿勒格嫩達河和帕吉勒提河,兩河上游奔騰於喜馬拉雅山間,地勢由3150m急降至300m,急流洶涌。兩河在代沃布勒亞格附近匯合後,才被稱為恆河。當恆河流至安拉阿巴德時,海拔已降至120m。上遊河段以赫爾德瓦爾為界,以上的河段穿過西瓦利克山脈,河床多為岩石,河道狹窄,多急流;以下的河段進入平原,河面變寬為0.76~3.3km,泥沙淤積,河道兩側多沼澤和低窪地,雨季常改道。旱季時,流量為200m³/秒;雨季時,流量達5680m³/秒。
E. 尼泊爾恆河水最終流向哪裡
最終流向孟加拉灣(印度洋)。
有兩個主幹,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南麓和德干高原,流經印度北阿坎德邦、北方邦、比哈爾邦、恰爾肯德邦、西孟加拉邦後,進入孟加拉國,改稱帕德瑪河,會合布拉馬普特拉河在孟加拉國境內的下游賈木納河,最後注入孟加拉灣,其入海河段稱為梅克納河。
恆河流域是印度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她不僅是今天印度教的聖河,也是昔日佛教興起的地方,至今還有大量佛教聖地遺存。
流域概況
恆河穿過西瓦利山脈後,在古城哈德瓦附近進入平原,與其著名支流朱木拿河結伴並排而行,流至阿拉哈巴德時聚會一堂,地勢再降至120m。由於恆河到此已沙多水濁,而朱木拿河水深且清,結果褐色的恆河水與青色的朱木拿河水形成十分明顯的水線,以後逐漸交融混合。
恆河接著氣勢磅礴地流向印度宗教聖地瓦臘納西,又集納了許多支流(如哥格拉河、宋河、干達克河、古格里河等),河面寬闊,水流浩盪地奔向下游。
進入孟加拉國後,恆被稱為帕德瑪(意為荷花)河,分成數條支流,並匯合大拉馬普特拉河,形成「丫」字形,最後注入孟加拉灣。就在這里,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恆河三角洲。它的面積達56980km2,地勢低平,海拔僅10m。
F. 印度的母親河恆河注入什麼
印度母親河恆河注入印度洋的孟加拉灣。
恆河,中文又譯為殑伽河、強伽河、岡底斯河,有兩個主幹,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南麓和德干高原,流經印度北阿坎德邦、北方邦、比哈爾邦、恰爾肯德邦、西孟加拉邦後,進入孟加拉國,改稱帕德瑪河,會合布拉馬普特拉河在孟加拉國境內的下游賈木納河,最後注入孟加拉灣,其入海河段稱為梅克納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