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和尼泊爾領土爭端的詳細情況
印度與尼泊爾長期存在著領土爭端。
在中尼印三國領土交匯處,有一塊名為卡拉帕尼(Kalapani)的爭議領土,面積約75平方公里,爭議區有三個村莊,它們是: Kuti(即Kuthi,位於30°19'N, 80°46'E)、Gunji和Knabe。該爭議區正位於中印實控線附近,它的戰略價值十分重要。
1816年,在戰爭中慘敗的尼泊爾與英屬印度簽定條約(Sugauli條約),割讓領土,約定以
馬哈卡利河(Maha Kali river ,印度境內稱Sarda河)為兩國邊界線的一段。但馬哈卡利河的源頭究竟是哪條河流,該條約中並沒有交代清楚,尼印兩國對此也有不同看法。尼泊爾認為Limpiyadhura是正源,而印度堅稱Lipu Lekh才是河流的源頭,卡拉帕尼的領土爭端由此產生。
尼泊爾邊境問題專家潘特稱,1962年,印度在與中國的邊境戰爭中失敗,在撤退過程中,印軍忽然意識到卡拉帕尼的戰略價值,於是突然出兵佔領了這塊地方,以作為針對中國的戰略緩沖地帶。
尼印雙方另一塊爭議領土名為蘇斯塔(Susta),面積約140平方公里(1萬4000公頃)。
當初根據條約,英屬印度與尼泊爾的邊境線中,有一段邊界為甘達奇河,但甘達奇河在後來的歲月中改道,而蘇斯塔這塊領土,也因此被印度視為自己的國土,並出兵加以佔領。
盡管尼泊爾一直以來對此表示不滿,但印度方面始終宣稱「甘達奇河現在的走向,才是決定性因素」,並要求尼泊爾方面放棄對蘇斯塔的主權要求。
為此,不斷有大批尼泊爾學生聚集到印度大使館前,抗議印方侵佔尼泊爾領土。
⑵ 中企承建「尼泊爾三峽」開始出口電力,缺電的印度陷入糾結
【文/觀察者網 呂棟 編輯/周遠方】
缺電曾是一件讓尼泊爾人民十分頭疼的事情,10年前當地每天停電達14小時。隨著「基建狂魔」中國企業的到來,有「尼泊爾三峽」之稱的上塔馬克西水電站被成功建成。不僅成功解決當地缺電問題,更讓尼泊爾暫時成為一個電力「過剩」的國家。
2021年11月,尼泊爾一舉改變長期依賴印度進口電力的 歷史 ,開始向印度兜售水電。但莫迪政府為了限制中國企業在尼泊爾的投資,要求尼泊爾只能出口兩個印度投資的水電站的電力,凡是中國和巴基斯坦投資的水電項目一律不能向印度出售。
印度目前面臨電力短缺。這個南亞國家超過70%的電力依賴火電,隨著全球煤炭價格暴漲,印度煤炭進口量跌至兩年來的最低點,全國135座燃煤火力發電廠,超過一半運行陷於掙扎。
鑒於莫迪政府只是限制從中國投資的發電項目買電,並未限制從中國企業承建的水電站項目買電,尼泊爾已經提議向印度出售總量超過620兆瓦的水電,來源就包括中企承建的上塔瑪柯西水電站。
印度還在猶豫是否接受這一提議,但留給它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尼泊爾學者指出,尼泊爾周邊地區水電資源開發程度低,能源匱乏,該國正被不斷擴大的能源市場所包圍,除印度之外,潛在買家還有中國西藏地區和孟加拉國。
BBC報道截圖
中企建成尼泊爾最大水電工程
2021年11月初,印度中央電力局宣布允許尼泊爾向印度出口電力。這對尼泊爾來說具有里程碑意義,因為這是這個喜馬拉雅山區國家首次向外出口水電。按照計劃,尼泊爾將通過印度能源交易所(IEX)向印度出口39兆瓦電力。
尼泊爾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南麓,北面與中國青藏高原接壤,東南西三面被印度環繞,是南亞次大陸最北端的山區內陸國。尼泊爾背靠雪山,境內河流較多,水位落差大,水電資源豐富,據統計蘊藏量達83吉瓦,其中43吉瓦可用於水力發電。
尼泊爾地理位置示意
雖然尼泊爾水力資源豐富,但由於基礎設施建設能力薄弱,導致該國水電資源開發量較小。過去數十年,尼泊爾均以缺電形象示人。
2013年,世界經濟論壇曾將尼泊爾電力供應質量排在144個國家中的第143位,相當於倒數第二。斯里蘭卡能源論壇也曾在比較南亞國家電力供應時指出,尼泊爾電力容量和負荷削減問題最為嚴重。
2014年,在印度總理莫迪訪問尼泊爾期間,兩國正式簽署跨境電力貿易協議,尼泊爾也成為首個利用IEX跨境平台進行貿易的印度鄰國。但由於缺電,長期以來都是尼泊爾從印度買電。在2019年需求高峰期間,尼泊爾一半以上的電力需要從印度進口。
因此,這次尼泊爾向印度出口電力,對尼泊爾能源行業來說是一個巨大轉折,標志著尼泊爾通過出口水電來促進國家繁榮的長期夢想得以實現。
尼泊爾能實現這個夢想,「基建狂魔」可以說是功不可沒。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中國企業就開始依託援助工程進入尼泊爾市場,80年代開始涉足承包工程市場,至今已經成為尼泊爾承包工程市場的主要參與者,為尼泊爾經濟建設作出重大貢獻。
中國商務部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2020版)
尤其是在工程量大、難度高的水電建設領域。2010年8月,中國電建前身中國水電集團與尼泊爾電力局簽定上塔馬克西水電站(Upper Tamakoshi Hydropower Project)土建標施工合同。該水電站位於海拔2000餘米的中尼邊界,是尼泊爾迄今為止裝機容量最大的水電站,被稱為尼泊爾的「三峽工程」。
2021年7月5日,經過長期艱難施工後,總裝機456兆瓦、總投資840億尼泊爾盧比(約合人民幣44.86億元)的上塔馬克西水電站開始並入尼泊爾國家電網發電;8月初,中國電建所屬水電十一局將這個尼泊爾最大的水電工程正式移交;8月17日,上塔馬克西水電站6個機組中的4個開始滿負荷發電,發電量為304兆瓦。
上塔馬克西水電站 圖源:中國電建
作為尼泊爾史上政府投資最大的水電站,上塔馬克西水電站被譽為「國之榮耀」。2018年4月,時任尼泊爾國家總理的奧利在視察水電站時表示:「上塔馬克西水電站早一天發電,尼泊爾人民就能早一天受惠,我們等待著中國電建給我們帶來的光明,我們盼望著更好的日子。」
中企承建的上塔馬克西水電站正式投運,不僅將為尼泊爾GDP貢獻約1%的產值,更標志著尼泊爾正式進入「電力過剩」時代。在此之前,尼泊爾電力局可以供電440兆瓦,其下屬的國營電力公司可以供電457兆瓦,私營電力公司可以供電508兆瓦,無法滿足尼泊爾高峰時段1500兆瓦的需求。
現在上塔馬克西水電站並網發電後,尼泊爾總的水力發電量已經接近1900兆瓦(雨季時期),大幅超出高峰時段的需求量。更重要的是,尼泊爾還有多個水電站正在建設中,總裝機容量高達4642兆瓦。怎麼把多餘的電力轉化成價值,已經成為尼泊爾政府「幸福的煩惱」。
時任尼泊爾國家總理的奧利在視察上塔馬克西水電站 圖源:中國電建
嚴重缺電的印度陷入糾結
在中國企業幫助下,尼泊爾順利完成從貧電國家到富電國家的轉型,它的鄰國印度卻陷入電力危機。
一方面,印度70%的發電量均來自於煤炭火力發電,隨著全球煤炭價格上漲,印度煤炭火力發電廠出現嚴重的煤炭緊缺;另一方面,印度承諾到2070年實現碳中和,如果不找到替代能源,這一目標就無法實現。
從尼泊爾購買便宜的水電資源,對印度來說無疑是相當具有性價比的選擇。印度也確實在這么做。在環保人士看來,這對尼泊爾和印度來說都是積極的一步,因為這不僅有助於印度緩解電力短缺、減少碳排放,還可以幫助尼泊爾實現出口水電以促進經濟增長的夢想,緩解對印度嚴重的貿易逆差。
但印度的想法有點復雜。尼泊爾媒體報道,印度雖然同意購買尼泊爾兩個水電站39兆瓦的電力,但這兩個水電站都是新德里投資的。而中國和巴基斯坦投資的水電站發出的電,印度將不會購買,理由是這兩個國家與印度接壤且沒有與印度簽署電力貿易協定。
《外交學人》援引尼泊爾專家的分析指出,印度這種做法是荒謬且適得其反的,因為尼泊爾任何一家公司生產的電力都是先並入國家電網,然後再進行分配和輸送的。
印度這項限制政策出台於2021年初。在印度2021年2月公布的《關於特定實體批准和促進電力進出口(跨境)的規范》中,莫迪政府設置一項條款:若尼泊爾出售的電力來自「與印度陸路接壤鄰國投資的發電項目」,向印度出口就會受到某種限制。在尼泊爾官員看來,鑒於中印兩個地緣政治對手之間的緊張關系,該政策意在限制中國對尼泊爾電力部門的投資。
《加德滿都郵報》報道截圖
尼泊爾媒體分析稱,這在某種程度上表明莫迪不僅在境內限制中國投資,還強勢運用國內法規,企圖在其他南亞國家限制中資;另一方面,莫迪政府此舉將為其他第三方國家開啟非黑即白、選邊站隊的惡劣先例。若印度此類政策繼續推廣,勢必會對第三方國家保持對華正常經貿往來、共建「一帶一路」的進度造成阻力。
但莫迪政府的企圖未必能得逞。目前,印度國內嚴重的電力短缺問題正愈演愈烈。在經歷致命的第二波新冠疫情後,隨著印度經濟復甦,該國對電力的需求急劇上升,而全球煤炭價格暴漲嚴重打擊了印度企業進口煤炭的積極性。在印度專家們看來,印度進口更多的煤炭以彌補其國內的電力短缺不是解決問題的選項。
兩個月前,印度電力部長庫馬爾辛格曾表示,印度應該為未來5到6個月的電力短缺做好准備。負責印度80%煤炭供應的國企印度煤炭有限公司(Coal India Limited)前總裁佐赫拉·查特吉則警告稱,如果缺電情況持續下去,印度這個亞洲第三大經濟體將難以重回正軌,減少對煤炭的過度依賴和更積極地推行可再生能源戰略十分緊要。
在此背景下,印度肯定希望從尼泊爾進口更多水電。莫迪政府限制從中國投資的發電項目買電,但未限制從中國企業建設的水電站項目買電的態度十分曖昧。目前,尼泊爾已經提議向印度出售總量超過620兆瓦的水電,來源就包括裝機容量為456兆瓦的上塔瑪柯西水電站,印度正在考慮這一提議。
有尼泊爾專家認為,向印度出口的電力價格過於便宜。他在《外交學人》雜志撰文指出,尼泊爾目前向印度出售電力的平均價格是每千瓦時4.33尼泊爾盧比(約合人民幣0.23元),而尼泊爾電力局在雨季(河流水位高時)以4.80盧比的價格從生產者那裡購買同樣的電力,在冬季(水位下降時)更以8.40盧比購買。從長遠來看,向印度低價出售將限制尼泊爾工業的競爭力,並引發國內不滿。
《外交學人》雜志報道截圖
而在南亞地區,存在電力進口需求的也不只印度一國。上述學者指出,尼泊爾周邊地區水電資源開發程度低,能源匱乏,該國正被不斷擴大的能源市場所包圍,印度之外還有中國西藏和孟加拉國。尼泊爾政治分析家也擔心,如果單純依靠印度市場的話,尼泊爾有可能被卡脖子,電力或將成為印度控制尼泊爾的新工具。
與此同時,考慮到向印度出口電力存在不確定性,尼泊爾也在鼓勵國內對電力的消耗:一方面下調國內家電的進口關稅,另一方面降低家庭用電價格。還有分析人士指出,即便印度對中國投資的水電項目有限制,但尼泊爾可以把中國投資的電力用於國內銷售,而把尼泊爾和其他國家投資的電力出售給印度。
不過,即便尼泊爾未來可以向印度大規模出口電力,該國還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最重要的就是電力供應的穩定性。2021年7月,尼泊爾多地爆發洪水,多個水電站為保證安全被迫關閉。這導致該國電力短缺,只能從印度進口電力。除此之外,尼泊爾雨季期間許多輸電線路的地基也受到很大挑戰,同時該國向境外輸送電力的國際輸電線路也有待完善。
⑶ 尼泊爾不丹都在斷水,莫迪該怎麼解決呢
上天賦予了印度平原優越的地理優勢,同時也為這個國家的水資源短缺埋下了隱患。作為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如何滿足13億人口的生產和生活需求,確保國民經濟不受影響,已成為歷屆印度政府不可迴避的障礙。莫迪遇到了這樣的尷尬和麻煩。莫迪只能寄希望於中國。
援引外國媒體的話說,由於疫情,不丹封鎖了邊境,使得印度農民無法進入不丹取水,這極大地影響了印度阿薩姆邦25個村莊約6000名農民的生活。面對這種局面,印度媒體有一種“生活在恐慌中”的感覺,這在輿論層面上極大地誇大了“印度危機理論”,將不丹的斷水行為與尼泊爾對新德里的反制措施混為一談,認為莫迪的外交政策遭遇了重大失敗,導致印度的盟友背棄了自己。如果有人要為印度-丹麥的相互排斥負責,莫迪政府首當其沖。
幸運的是,中國一直堅持仁愛和正義,重視和平,努力避免與鄰國發生摩擦,只是為了告訴世界一個真理:和平可以賺錢,而分歧不能通過武力解決。我希望印度能夠聽取各方意見,早日與中國、巴基斯坦、尼泊爾和不丹達成和解,為自己留一條出路。
⑷ 繼尼泊爾後,不丹也切斷了印度上游水源,印度都幹了啥
說來也是很難讓人置信,印度這個國家自去年年底就開始陸續交惡周邊鄰國了,印巴關系惡劣,這自不必說,兩家是世仇,除非一方滅了另一方,否則兩家永遠不可能和好。
第一個原因,印度國內疫情越來越嚴重。累計確診病例目前已經躍居世界第三了,印度確診病例在急速增長,可是國家的防控及治療完全跟不上,國人對政府的不滿情緒肯定在日益高漲,那麼這種情況下,只有不斷的轉移矛盾才有可能維護國家的團結和穩定,而挑起兩國邊境紛爭是最容易實現也是最容易想到的一個辦法。
第二個原因,大概就是美國暗中授意的吧!這也是很有可能的,美國在世界上到處攪渾水也不是什麼秘密了,但凡世界哪個國家或地區出現動盪,一般都會有美國人的身影,因此這里絲毫不需要排除這一因素!
⑸ 不丹為何後來敢切斷印度上游水源
不丹的高山積雪融化形成的河流流向印度東北部地區,是當地水源,兩國又合作一條灌溉渠來灌溉水稻,因為印度的疫情嚴重,不丹關閉了兩國口岸,也意外切斷了灌溉渠。
⑹ 尼泊爾與印度70餘年的恩怨情仇到底是怎麼樣的
1947年,在獨立運動浪潮下,英國從印度次大陸撤出,將印度主權交給尼赫魯領導的國大黨。作為半島上最大的國家,印度視自己為英國的接班人,以大哥的心態看不起自己的弟弟。
此時,一向被英國視為“獨立國家”的尼泊爾並不平靜。當時,負責尼泊爾朝廷的拉納家族曾在1846年在英國人的支持下發動政變,提升了王室權力,成為未來100年的實際掌權者。在這期間,他們不僅派遣僱傭軍與英國作戰,還幫助鎮壓了印度的民族起義。
雖然國大黨的斗爭使拉納政權難以為繼,但1950年尼泊爾國王出逃推翻了拉納政權。
1950年10月,尼泊爾國大黨(國大黨和民主國大黨重組)試圖組織暗殺執政的拉納家族。然而,暗殺計劃被拉納政權發現,所有參與者都被逮捕。此外,拉納政權還懷疑論壇王與此事有關。國王知道這件事不好,便無可爭辯。他趁警衛不注意,逃到印度大使館避難。幾天後,他被直升機帶到印度。
國王出逃的第二天,拉納的政權宣布他四歲的孫子將成為國王。不過,與之建交的國家都沒有回應。這使得“脅迫皇帝製造王子”的拉納政權陷入困境。值得注意的是,在印度教盛行的尼泊爾,國王是印度教神毗濕奴的化身。沒有國王在手,拉納政權的政治威信大打折扣。
⑺ 尼泊爾恆河水最終流向哪裡
最終流向孟加拉灣(印度洋)。
有兩個主幹,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南麓和德干高原,流經印度北阿坎德邦、北方邦、比哈爾邦、恰爾肯德邦、西孟加拉邦後,進入孟加拉國,改稱帕德瑪河,會合布拉馬普特拉河在孟加拉國境內的下游賈木納河,最後注入孟加拉灣,其入海河段稱為梅克納河。
恆河流域是印度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她不僅是今天印度教的聖河,也是昔日佛教興起的地方,至今還有大量佛教聖地遺存。
流域概況
恆河穿過西瓦利山脈後,在古城哈德瓦附近進入平原,與其著名支流朱木拿河結伴並排而行,流至阿拉哈巴德時聚會一堂,地勢再降至120m。由於恆河到此已沙多水濁,而朱木拿河水深且清,結果褐色的恆河水與青色的朱木拿河水形成十分明顯的水線,以後逐漸交融混合。
恆河接著氣勢磅礴地流向印度宗教聖地瓦臘納西,又集納了許多支流(如哥格拉河、宋河、干達克河、古格里河等),河面寬闊,水流浩盪地奔向下游。
進入孟加拉國後,恆被稱為帕德瑪(意為荷花)河,分成數條支流,並匯合大拉馬普特拉河,形成「丫」字形,最後注入孟加拉灣。就在這里,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恆河三角洲。它的面積達56980km2,地勢低平,海拔僅10m。
⑻ 尼泊爾敢於收復印度侵佔的355公里領土,背後靠的是什麼
尼泊爾敢於收復印度侵佔的355平方公里領土,背後靠的是什麼?
筆者認為,尼泊爾之敢於從印度手中收復領土,背後靠的不僅有自己的底氣,實際上也有印度自身的原因。尼泊爾自己的底氣所在,大家可能都很清楚,因為有一個強大的北方鄰國支持,這里就不展開分析了。下面我們來仔細的分析一下印度自身的原因,使得尼泊爾敢於從印度手中收復侵佔的那355平方公里領土。
而尼泊爾這個國家雖小,但尼泊爾卻不是一個軟弱的國家,了解歷史的朋友可能知道,英國當年幾乎統一了南亞次大陸,但英國殖民者從來就沒有佔領過尼泊爾這個國家,究其原因就在於尼泊爾人非常的驍勇善戰,就算是當代尼泊爾的雇傭兵,也是非常出名的。尼泊爾人深知,印度想把尼泊爾變自己的一個邦,而要想保住自己的生存權,就只能主動出擊,讓印度知道自己是是不會向他們屈服,再加上由於印度此前到處煽風點火,與多個鄰國之間同時發生沖突與摩擦,這就給了尼泊爾一個收復那355平方公里土地絕佳的機會,既然機會來了,尼泊爾收復領土也就很自然了。
⑼ 向來以「兩個民族,一個社會」,著稱的印度和尼泊爾,為何突然翻臉
2020年6月,一支印軍嘗試進到爭議地區卡拉帕尼地域,尼泊爾部隊在警示失效的狀況下,向印軍開槍。大戰之後,彼此都有死傷。尼印兩國素來以「2個中華民族,一個社會發展」而出名,現如今彼此忽然撕破臉皮,令全球啞然。
尼泊爾一瞥尼泊爾坐落於東亞內地北邊,北京首都加德滿都,全國各地佔地面積147181平方千米,與遼寧省面積非常,尼泊爾除北邊以喜馬拉雅山為中尼純天然邊界外,東、西、南三面與印度交界。地形北高南低,全球十大高峰有八座坐落於中尼邊境線,故有「山鷹之國」的美名。
2016年,尼泊爾出口貿易總金額8522.9億盧比,摺合80.14億美金,在其中對印出入口總金額711.4億盧比,從印進口總金額4875.97億盧比,占出口貿易總金額的65.56%。從這組數據信息能夠看得出,尼泊爾在經濟發展比較嚴重依靠印度,貿易往來存有極大貿易逆差,並且印度還能夠根據進口關稅現行政策和操縱換取外匯交易等對策,輕輕鬆鬆把握尼泊爾的支柱行業。
從實際看,印度曾一度揮動經濟發展棒子,導致尼泊爾經濟發展大損。1989年,尼印政冶環境惡化,印度單方關掉尼印邊界,造成 尼泊爾經濟停滯和社會動盪。尼泊爾畫蛇添足,轉口貿易向我國等地域擴展遷移,解決了出口貿易風險性,獲得了一定實際效果,可是,這種對策仍未從源頭上搖擺不定印度在尼泊爾的貿易主宰影響力。尼印矛盾為印度重新啟動經濟制裁造就了標准。
⑽ 繼尼泊爾後,不丹也切斷了印度上游水源,印度都幹了啥呢
不丹“切斷”印度水源
其實,不丹切斷印度水源,這件事兒有兩種說法。
印度方面;
根據印度媒體報道,6月26日,不丹切斷了流向印度阿薩姆邦的灌溉水源,與此同時,為了防止印度農民私自跨越邊境取水,不丹還封鎖了不印邊境,防止印度農民隨意跨境。
這則消息爆出之後,印度方面立刻就炸了鍋。
首先,最快扛不住的是印度農民。
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水源對於農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真是“生命之源”,如果無法灌溉耕地,糧食必然歉收,收入也因此會遭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