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玄奘西行時的唐朝皇帝是
唐朝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隴西成紀,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後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
玄奘西行是公元627年秋,唐貞觀元年八月唐玄奘離開長安(自長安出發),公元六三一年 玄奘終於到達 摩揭陀國那爛陀寺。
玄奘西行:
玄奘是唐代高僧、旅行家、翻譯家。俗名陳褘。貞觀元年,自長安出發去天竺游學,前後停留19年。玄奘在印度期間,在當時的佛教中心的那爛陀寺向戒賢學習,成為了著名的佛學家,以其在佛學的學識上受人欽佩。貞觀十九年(645年),玄奘由天竺回到長安。貞觀二十年,玄奘將自己的游歷所見所聞寫成了《大唐西域記》,是研究7世紀中亞和南亞各國,特別是研究印度歷史地理的珍貴文獻。玄奘共翻譯佛經75部、1335卷,並受命醬《老子》翻譯成梵文,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貢獻。
玄奘西行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發現唐朝許多佛經的釋義有許多,並且不同的釋義所表達的意思相差極大,這一點對於佛教思想的弘揚是十分不利的。醉心於佛學知識的玄奘不願看到將來佛學的沒落,所以就下定決心要西去學習佛經的准確含義,並且希望通過自己的翻譯能夠得到更多的漢文佛經。正是在這樣的決心下,才會孤身一人出發,經歷十九年的時間去西行取經。
而玄奘的確做到了這一點。西行回國之後,帶回了許多印度的佛教典籍,其中包括526策、657部佛經,這對佛教研究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在外游歷多年的玄奘,精通梵文,所以所翻譯的佛經比從前人們半知不解的翻譯更為准確和淺顯易懂。在玄奘的努力下唐朝的佛教文化發展越來越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