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聯合國為了阻止塑料污染做了什麼
新華社聯合國12月4日電(記者林遠)第73屆聯合國大會主席埃斯皮諾薩4日宣布啟動全球反塑料污染行動。
埃斯皮諾薩當天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記者會上說,八成的一次性塑料製品最終會進入海洋,預計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將超過魚類。聯合國大會主席辦公室將全力支持全球反塑料污染行動。
她表示,希望聯合國的辦公場所不再出現一次性塑料製品,聯合國目前已就此有了內部行動路線圖。
此次行動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安地卡及巴布達、挪威等機構和國家發起。其目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聯合國系統內減少塑料垃圾;二是與聯合國會員國和聯合國機構開展合作,在全球范圍內提高公眾意識。
安地卡及巴布達總理加斯頓·布朗在記者會上表示,安地卡及巴布達在過去兩年已經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製品,取得了積極效果,希望能帶動其他國家也採取類似舉措。
挪威常駐聯合國副代表瑪麗·斯卡勒說,使用一次性塑料製品對海洋和人類健康構成威脅,消費者、企業、政府等應採取一致行動,為人類共同的未來找到恰當、清潔的解決方案。
Ⅱ 塑料必須禁止,為什麼塑料顆粒會進入人體
一則關於塑料污染的新聞在許多人的手機上刷屏——一頭抹香鯨「孕婦」的屍體被沖上義大利撒丁島海灘,且腹中的抹香鯨寶寶已經無法存活,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荷蘭分會發現,這頭抹香鯨的胃裡充滿了人類廢棄的塑料盤、購物袋、釣魚線,重量達到驚人的22公斤。
而壞消息也接踵而至,,聯合國機構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全球評估報告》顯示,在目前約800萬個動植物物種中,有100萬種瀕臨滅絕,這也給人類的生命安全構成了威脅。
令人欣慰的是,同樣在3月,歐洲議會以560票支持,35票反對,28票棄權的壓倒性多數通過一項法案,明文禁止使用10項拋棄式的塑料製品,如免洗餐具、食物袋、吸管、飲料杯等。
除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外,大力禁止一次性塑料還會給相關產業造成影響。那些曾經生產塑料產品的公司,在一次性塑料禁令下必然面臨著產業轉型的挑戰。全印度塑料製造商協會(AIPMA)曾說,塑料禁令將給塑料行業帶來50億盧比(約合人民幣5億元)的損失。該機構還表示,至少有40萬人將失去工作,近2150家塑料工業單位將被迫關閉。
但塑料禁令的積極影響也不容忽視,傳統塑料產業無疑會因為塑料禁令而逐漸沒落,但新的環保產業也在逐漸地興起。這些新產業主要致力於塑料回收處理、替代性材料研發等。
《西雅圖時報》報道稱,至少有60家化學公司正在競相研發分解塑料的技術。在芬蘭,一家企業蘇拉巴克(Sulapac)也正在開發由木材和天然粘合劑製成的可生物降解包裝材料,以代替塑料;荷蘭瓦格寧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研發出由不同種類的海藻發酵製作塑料的方法。
可以預見的是,塑料禁令的未來會是機遇與挑戰並存。但新技術、新產業的發展,也為推進塑料禁令、平衡塑料的功過提供了思路。
Ⅲ 生物可降解塑料的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
限塑政策加速推進
近年來,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相繼制訂和出台了有關法規,通過局部禁用、限用、強制收集以及收取污染稅等措施限制不可降解塑料的使用,大力發展全生物降解新材料,以保護環境、保護土壤。2019年至2020年,亞洲地區多個國家發布了限塑政策,包括中國、巴基斯坦、印度、菲律賓、泰國、阿爾及利亞等國家,未來一段時期,亞洲地區生物降解塑料需求量將快速增長,有望取代歐洲成為生物降解塑料最大消費市場。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生物降解塑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Ⅳ 為什麼我國限塑令實行11年,廢塑料不減反增
盡管我國的大超市已對塑料購物袋收費,但菜市場、小商超里的超薄塑料袋依然是免費使用的。特別是在互聯網興起後,外賣、網購等成為了塑料使用大戶,這使得我國塑料袋年使用量超過400萬噸,消耗量不降反增。
「零廢棄聯盟」政策研究員謝新源說:「這意味著大型超市和便利店在很大程度上用其他塑料膜類包裝替代了受『限塑令』約束的提攜式塑料購物袋,這並不符合『限塑令』制定的初衷,即減少白色污染。」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工程塑料國家工程中心主任季君暉指出,2018年,我國消耗掉的外賣包裝可能達231萬噸。而普通塑料餐盒、餐具及其包裝袋,大多是不可降解的普通塑料。
在志願者調查的30個外賣樣本中,外包裝提供的提攜式塑料購物袋的有23個,佔77%。其中,83%完全沒有標識,不合規的高達96%。除塑料袋外,外賣產品中還包含勺、叉等一次性塑料用品,用量最多的是一次性塑料餐盒。而網購平台使用塑料粘口袋、編織袋非常普遍。「這反映出,『限塑令』應隨著社會發展而做出相應改變,擴大限塑的范圍和種類。」謝新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