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如何成為製造業

印度如何成為製造業

發布時間:2023-08-19 12:50:07

① 莫迪提出的「印度製造」計劃,是否能成功

莫迪提出的印度製造計劃,從目前來看,想要實現還是比較困難的。

我們首先來介紹一下印度製造是什麼意思,印度製造是由印度總理莫迪上台後提出的一個概念,他想仿照曾經的中國,一樣通過改革開放來吸引外商的眼光,從而引進投資來利用勞務成本發展製造業。


想要發展製造業,首先就要減少對外國商品的引進,所以印度特別想要減少中國商品的進口,但從數據上顯示,2014年到2017年,印度從中國進口的機電產品量不減反增,增長了25%左右,一直到2017年年底,從中國進口的總商品額就達到720.5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9%。從這些數據就可以看出莫迪的戰略不但沒有實現,反而越走越偏,不但沒有減少對外國商品的進口反,而由於自身製造業的匱乏不得不加大對外商品的引進。

② 印媒說可以和「中國製造」媲美了,印度製造業發展的如何

印度製造業目前的發展非常不錯,主要是因為印度目前的人工成本降低,印度製造業的發展速度已經超過了7%。

印度的媒體認為印度的製造業可以,中國比較印度的製造業確實已經獲得了非常不錯的發展,但是印度的製造業並沒有和中國比較的實力,雖然現在的發展速度非常快,但是印度並沒有形成完善的體系。

印度的人工成本低。

印度的製造業之所以能夠發展起來,主要是因為印度的人工成本較低,其他國家都願意在印度設立工廠,才能夠促進印度的就業,最終會提高印度普通老百姓的收入,也能夠讓商品的銷售量得到提升。

通過以上三個方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印度在未來的發展確實是有非常大的潛力的,一方面是因為人工成本在另外一方面是因為擁有著非常廣闊的市場空間,印度擁有的人口數量在全世界是最多的。

③ 過早去工業化,製造業不發達的印度,靠什麼支撐龐大的基建投入


摘要: 之前幾期節目我們分析了印度經濟增長所面臨的國內挑戰,這期節目, 咱們從全球角度分析印度經濟增長所面臨的挑戰。 全球趨勢給發展帶來的挑戰雖然不一定是印度獨有的,但卻直接影響到印度的經濟目標。包括去工業化、信息技術和服務業帶動的增長頂峰,出口增長的下降,世界經濟增長停滯等等,這些全球趨勢都極大地加劇了印度的問題。

從 歷史 上看,製造業為各國從農業經濟為主的結構轉型提供了平台。無論是東亞經濟體,還是發達的西方經濟體,他們的發展軌跡都涉及以製造業為基礎的工業化。

這些國家都曾經將發展重點放在製造業上,從生產簡單產品做起,逐步升級技術到生產更先進的產品。勞動生產率越高,勞動收入越高,這種產業與收入的關系推動各經濟體吸收大量技術含量較低的工人,隨著他們勞動技能的提高,產業也在隨之升級。 所有發達經濟體的發展軌跡都表明,製造業在產值和就業中所佔的比例呈上升趨勢,在國家達到中等收入水平時達到頂峰,然後下降。

但近年來,這一趨勢明顯減弱,隨著國家在經歷整個工業化周期之前成為服務業佔主導的服務型經濟體。 發展經濟學家羅德里克將這種流產的工業化軌跡描述為"過早的去工業化"。 在貿易自由化浪潮和生產鏈全球化的推動下,製造業多年來一直在出現某些結構性的變化,傳統製造業主導的經濟快速增長這一路徑的有效性受到質疑。

目前,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的去工業化進程似乎要早得多;印度也未能倖免這些長期全球趨勢的影響。 這種趨勢加劇了印度製造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份額的降低,這也是印度國內政策造成的必然結果,比如對國內某些小企業主導的落後產業的保護、廣泛的工業許可證制度和限制用工人數的勞工條例,此外基礎設施和技術工人的短缺對製造業不斷減少也推波助瀾。

在印度,製造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長期停滯在16%左右。 在2008-2009年全球經濟衰退之後,2014年這一比例下降到不到13%,下降速度很快。目前,印度製造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已經倒退到了上世紀60年代的水平。

然而,製造業創造的就業份額在2002年就達到了13%的峰值,下降幅度比產值比重下降幅度還要大。更糟糕的是, 印度開始去工業化的時候,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只有2000美元,而當年西方經濟體製造業開始下降時的收入水平是9000美元至11000美元。

一份由亞洲開發銀行出版的工作報告顯示,當就業達到峰值的時候,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下降的速度會遠遠快於製造業占總產值的比重達達到峰值後下降的速度。 研究表明,在他們發展的任何階段,不僅是製造業就業比重達到峰值的時間點更早,而且各國對工業的投入也在減少。這可能會抑制印度和非洲等國製造業帶動的快速增長和創造就業機會的前景。

製造業所帶來的就業減少,這一趨勢的主要驅動力之一是通過機械化實現了重復性的自動化生產,包括機器人的使用。 機械化設備價格的不斷下降,以及招募和留住熟練勞動力的困難,使得用自動化取代人工的趨勢變得越來越嚴重,這種趨勢現在也被帶到了印度。據估計,印度主要 汽車 製造商已經用自動化實現了近30%的生產活動。

自動化取代人工的趨勢突顯,讓政策需要將注意力從印度傳統的產業政策上轉移,傳統產業政策主要圍繞財政和其他資本激勵措施展開,而這些政策往往是以忽視勞動力成本為代價。 在這方面,工會在2016-17年度預算中宣布了一個預算項目,用於補貼僱主向雇員養老金計劃繳納的8.33%的繳款,這顯然對解決印度巨大的就業壓力會有幫助。

在這種情況下,建築業現在可能是印度僅次於農業的第二大僱主,它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它僱傭的勞動力所佔的比重從2004-2005年的5.6%上升到2009-2010年的11.3%,而同期製造業的份額則從12.2%下降到11.4%。此外,盡管整個經濟體的就業彈性從0.44下降到0.01,建築業的就業彈性系數,也就是經濟產值的單位變動所對應的就業變化,卻從0.78增長到1.54。

不過,這一增長的背後是對基礎設施建設的大量投資。與製造業不同的是,建築業,尤其是建築勞動力市場,通過大量的非正規分包商網路,主要處於一種非正規的運作方式。這有助於僱主規避許多法律法規的義務,這種半地下狀態的操作,除了逃稅,還擺脫束縛,提高了建築企業的競爭力。

由於印度長期以來的基礎設施短缺,印度學者們認為,建築業在未來很可能會持續增長,從而成為今後創造就業機會的重要來源。 不過, 一個過早去工業化,製造業不發達的印度,靠什麼來支撐龐大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呢? 對此,人們不禁要打個大大的問號。

④ 印度為什麼工廠那麼多

印度是目前唯一一個人口紅利巨大且手機市場需求還在不斷上升的國家,這也是為什麼絕大多數手機廠商進軍印度的一個主要原因。在目前中國手機市場出現飽和的情況下,增量空間越來越小,換機需求逐漸放緩,但印度的增量需求卻與日俱增。為了加快手機業務在印度本土的快速運轉,以及降低成本,快速提升出貨需求,手機廠商將工廠搬遷到印度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印度擁有全球最多的人口,但目前其智能手機的普及率只有30%,這巨大的人口紅利和手機需求就決定了與手機製造業相關的配套設施和工廠在哪。
二.印度政策吸引外資建廠
自印度政府在2014年提出「印度製造計劃」以來,就推出了各類政策吸引外商來印度投資建廠。而為了解決印度本土民眾的就業問題,印度政府更是對關鍵的手機零部件增加關稅,以此讓手機廠商選擇在印度本土加工製造。例如,印度政府規定,在印度本地生產製造的手機整機只需要繳納12%的增值稅稅率,而從外界進口的手機除了要繳納10%的基本關稅外,還需要繳納35%—40%的增值稅。這一方面保護了印度本地製造業,另一方面也充分解決了印度本地民眾的就業問題。

另一方面,印度無論是在機械設備、廠房成本還是人工成本方面都更為低廉。相反,目前中國國內高昂的房價間接推高了製造業的成本,與此同時,中國的智能手機市場在經歷5年的快速發展後日漸飽和,已經沒有太大的增量空間。照這樣來看,對手機廠商而言,將原本在中國的手機製造產業鏈轉移到印度或許是更為明智的選擇。
考慮到上面兩點原因,我們也不難理解為什麼手機廠商願意將手機產業鏈相關的配套設施轉移到印度了,因為一旦在印度建立生產基地,他們能夠快速進入印度本土手機市場,並完成整個產業鏈的深耕和運營

⑤ 如何看待「印度製造」的崛起,中國該如何應對

如果這個話題被改變了,它可能不會那麼惡毒。

例如,問題的主人可以問:我們如何能保持領先的發展趨勢,「印度製造」?

答案是,只有充分參與印度的製造業,才能控制印度發展的速度和規模,並為我自己的目的使用它。

在整個過程中,日本正精心控制印度汽車工業的發展方向,以更好地滿足日本的利益。例如,印度嚴格定位在第三世界國家標准中,印度的好處是印度製造的汽車可以銷往更多的國家,這在數量上是突破性的,但質量上,日本不會允許印度工廠升級,否則日本將把汽車賣給其他國家的第三世界國家。所以印度汽車賣不出更好的國家,這是日本對印度汽車製造業的「遏制」

因此,日本已經鎖定了裝配和製造印度汽車鏈的技術。在幕後,雖然印度汽車銷往南亞和非洲的許多國家,利潤仍然是日本公司。日本雇員的工資與印度雇員的價格相同。日本有一大堆的零部件,在整個行業的下游繼續賺錢。

因此,只有全面參與才能實現控制、控制利潤、控制發展方向。

這是個大問題,我只好放棄了。中國公司錯過了在印度製造電力主機,但隨後富士康、Wen Tai和其他工廠在印度建立了智能手機。這表明小米、魅族、華為、鍾星等國產智能手機將在印度本土發貨。但是,即使印度的所有智能機器都是中國公司製造的,我也不會坐下來討論如何利用我們企業之間的競爭傳統玩下一場大游戲。

關於標題,我看到了一些答案。不幸的是,世界是一個競爭的國家,競爭超過一半。在中國,如果你想變得富有和強大,你必須更多地參與其他國家的發展,而不是逃避。如果你成為某個行業的領導者,你將有能力影響這個行業的發展方向,並在長遠規劃中滿足你自己的利益。

⑥ 反超英國,印度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靠的是什麼

印度在2022年一季度末的名義GDP為8547億美元,而英國同期數據為8160億美元。印度2022年全年的GDP規模仍將超過英國,僅次於美國、中國、日本和德國。10年前,印度GDP在全球僅排名第11位,而英國排名第五。

當前印度的發展也並不是不無問題,由於今年失業率居高不下,且實際工資處於創紀錄的低水平,印度國內消費很可能不足以進一步推動經濟增長。並且印度國內長期存在的種姓制度,導致的貧富分化和階層之間的矛盾更加突出。這也嚴重影響著印度經濟的持續發展。因此印度的經濟到底能走多遠,還需要未來時間的長期考驗。

⑦ 印度加入晶元戰,來設廠就發10億美元專家:生產晶元沒那麼簡單


全球「缺芯」危機蔓延,對於解決的辦法,印度想到的是「砸錢」請人來印度生產。

有兩位印度官員向媒體透露,當前印度希望能建立起自己的智能手機組裝產業,來加強電子供應鏈,為此印度計劃向每家來設立晶元工廠的企業提供10億美元現金。

現金鼓勵是否靠譜?

據一位印度高級官員向媒體透露:「政府將給予每家設立晶元製造業務的公司超過10億美元的現金獎勵」。對於晶元的銷路,這位印度官員顯得相當有信心,他說:「我們向他們保證,政府會購買,也會命令私有企業購買本地生產的晶元。」

陳經進一步分析表示,生產晶元需要有1000多道工序,所以很少有公司能夠承包晶元全產業鏈,為了提高效率,很多工廠只專門做產業鏈中的一小塊,有明確的分工,對物流銜接的要求也非常高。所以,印度無法簡單地通過引進一兩家晶元企業,來解決晶元供應的問題。

而印度為每家企業提供10億美元的獎勵或補貼,看似非常誘人,而陳經卻表示,這對晶元企業來說很難是筆大錢。他說:「在晶元產業中,建設一個新工廠花上100億美元是常見的事。而且上下游建設所需要的資金更多。」

而另一位印度政府消息人士也向媒體透露說,「這些現金獎勵如何發放,還未有定論」,但政府已經向相關行業徵求意見。不過消息人士還補充表示,印度政府還可以為企業提供其他優惠措施,包括免除關稅,提供研發費用和無息貸款等。

印度晶元產業

當前,大多數印度人使用的智能手機都是在印度本土生產或組裝的。印度已經成為僅次於中國的,世界第二大手機製造國。電子產業是印度增長最快的產業之一,主要依靠的就是消費類電子產品,以及信息技術和電信等重點產業拉動增長。

因為每年從國外進口大量晶元,耗費大量外匯儲備,印度在上世紀就認識到了發展本土晶元製造業的重要性。

在2012年印度就已經出台了非常具體的電子製造業扶持計劃,包括「改良特別獎勵計劃(MSIPS)」和「集成電路製造激勵計劃」兩部分,向印度的電子製造類企業提供政策和資金扶持。

基礎設施落後,電力供應不穩定,官僚程序復雜和規劃缺乏可持續性,最終既沒有培養出成功的本土晶元企業,也沒有吸引到國外晶元大廠來印度落戶。並且一直以來,印度實施嚴格的貿易保護政策,即便有一些具有晶元製造技術的外國公司在印度落戶,最後也因為貿易環境等因素,最終選擇離開了印度。

在鼓勵「印度製造」的莫迪政府上台執政後,發展本土晶元產業再次被提上了日程。

2020年4月1日,印度連續發布兩項促進電子產業發展計劃,分別為《生產掛鉤獎勵計劃(PLI)》和《電子元器件和半導體製造業促進計劃(SPECS)》,鼓勵晶元和電子產業在本土發展。

在疫情後全球暴發「缺芯潮」,印度的智能手機和 汽車 等產業受到了波及,更促使印度政府思考如何發展本土晶元產業。塔塔集團(Tata Group)等印度企業表示有意進軍電子和高 科技 製造業。

不過也有觀察人士指出,雖然印度當前在晶元製造上存在著困難,但在半導體產業中,特別是在晶元設計領域內有一定優勢,印度城市班加羅爾有「印度矽谷」之稱,谷歌,蘋果在當地也設有晶元設計團隊。

同時,在國際晶元產業中,也很大量的印度籍或印度裔高管,上述這些因素都是印度發展本土晶元製造的優勢。

第一 財經 日報

⑧ 為什麼印度成為不了世界工廠

個人認為,印度成為不了世界工廠,是因為印度的基礎教育太過落後、法規過度超前、政府能力不足、傳統觀念中對體力勞動持鄙視態度。

第一個問題是印度的基礎教育太落後了。

印度基礎教育水平的建設幾乎可以說是失敗。這里有三個原因。

(1)印度是多語種、多文化國家,使用最多的印地語也只能覆蓋40%左右的人口,這給普及基礎教育帶來了客觀困難。

第四個問題是在傳統觀念中對體力勞動採取輕蔑的態度。

印度文化中有一種觀念,認為只有中低種姓才從事體力勞動。因此,體力勞動逐漸處於“職業鄙視鏈”的底層,藐視體力勞動,追隨不太需要體力的服務業,因此印度的服務業比製造業發展得更好。

上述四個問題是印度取代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主要因素。當然有更深的原因,但如果印度不先解決這四大問題,即使想成為“世界工廠”,也不會有戲。

⑨ 印度現做為世界第二人口大國, 為什麼印度成為不了世界工廠

印度是不會成為世界工廠的,首先印度的人民文化程度低,其次印度的工人的工作效率低,並且印度生產的商品質量不行,如果印度不改變這些現狀就沒法替代中國更為世界工廠。雖然印度國土面積很大,人也很多,但是印度人大都沒有受過教育。

而且我覺中國能成為世界工廠是有原因的畢竟中國有完整的工業體系,還擁有著完整的國內市場,最重要的是中國有著大量受過基礎教育的廉價勞動力,而且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足夠完善。並且印度現在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國內市場,每個行政區之間還存在著收取關稅的現象,這樣下去印度在發展十年也不會代替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

閱讀全文

與印度如何成為製造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單車怎麼騎 瀏覽:112
越南哪裡有車場 瀏覽:345
中國奇石重量多少 瀏覽:810
俄羅斯和印度哪個國家更好 瀏覽:46
現在的英國元首叫什麼 瀏覽:219
順德倫教中國人民銀行在哪裡 瀏覽:473
印度如何創造超人 瀏覽:882
伊朗的卡里姆汗古城堡是什麼 瀏覽:453
戰國時期英國處於什麼階段 瀏覽:120
英國的芭比娃娃長什麼樣 瀏覽:84
美國擊落伊朗客機賠了多少錢 瀏覽:530
遼寧和伊朗哪個大 瀏覽:780
印尼垃圾場多少錢 瀏覽:402
越南如何做好配套工業 瀏覽:226
中國多少人吸煙 瀏覽:139
中國新百倫怎麼加盟 瀏覽:956
伊朗有什麼偉大的歷史 瀏覽:966
印度漢語熱是什麼 瀏覽:846
佳沛在義大利生產基地在哪裡 瀏覽:441
450元人民幣能換多少印度幣 瀏覽: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