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陶罐怎麼製造

印度陶罐怎麼製造

發布時間:2023-08-21 10:07:58

❶ 外國古代有陶瓷嗎

迄今為止所獲得的考古資料表明,陶器是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和新石器時代,由世界各地各民族獨立地創造出來的;瓷器則是中國於東漢時代發明的,此後逐漸傳向東西方。

古代陶器 陶器的發生與發展有著上萬年的歷史。現存最早的陶器有中國江蘇溧水神仙洞出土的陶片,肯亞甘博斯山洞出土的帶有藍紋的陶器碎片,以及歐洲馬格德林文化遺址出土的野牛和熊的陶塑。這些都是約1.5~1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陶器遺存。到了新石器時代,人類逐漸由漁獵轉向耕作,過著以農業為主的定居生活,陶器製造也隨之而發展起來,並且成為母系氏族社會中女性勞動的基本內容之一。因此,世界許多地方,都有新石器時代的陶器遺存。

新石器時代的陶器,很多都有不同形式的裝飾紋樣或彩繪。無論是刻劃的、壓印的和拍印的,或是用赭色或黑色礦物原料彩繪的幾何圖紋、動物或人物形像,都具有很高的工藝水平和藝術感染力(圖1 )。這類彩陶和印紋陶等,是新石器時代世界許多地區陶器發展的共同特徵,它表明此時的陶器在實用性的基礎上增加的藝術性內容。

自東漢發明瓷器以後,中國的陶瓷業已轉向以瓷器為主的發展方向,瓷窯遍及中國南北各地。但許多產瓷地區都附帶生產陶器,另有一些以製造陶器聞名的城市也逐步形成。唐代發展起來的鞏縣三彩陶塑,極盛一時。它既保持了秦漢以來彩陶的寫實傳統,又創造地運用低溫鉛釉色彩的絢麗、斑斕,烘托出富有浪漫色彩的盛唐氣象。磁州窯系的觀台窯,既燒制低溫鉛釉三彩陶器,也燒制純綠釉陶器。廣東佛山石灣窯與江蘇宜興窯均始於宋代而盛於明、清兩代。石灣窯以仿鈞著稱,以「器體厚重、胎骨暗黑、釉色光潤」為其特點。宜興紫砂陶器因明代萬曆年間崇尚飲茶而盛行一時,至清代成為貢品並遠銷日本及歐洲,後為德國的邁森瓷廠以及歐洲其他陶器廠所仿製。

日本最早的陶器是公元前 2500年繩紋時代 (JomonPeriod)的帶有繩紋紋飾的黑陶,質地粗糙。稍晚,在東京彌生町(Yayoi)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陶器,質地較精,呈紅色或灰色,在器型設計上有較明顯的朝鮮影響。這種陶器的生產一直延續到公元 6世紀才停止。14世紀以前,日本陶器製品大部分用作禮器。14~16世紀,開始有了茶杯、茶托、盤碟、缸盆之類。到20世紀,日本瓷器生產激增,傳統陶器則多半由一些小型的私人窯廠繼續生產。

朝鮮的陶器頗似中國東北所產陶器。在朝鮮新羅王朝(Silla dynasty,公元前57~公元935)時期的陶器,尚帶有中國周代陶器的風格,同時也仿造漢代青銅器器型進行生產。在釉陶生產中,有仿唐三彩的新羅三彩產品。

中、近東及埃及陶器發展概況 中、近東及埃及都是古代文化比較發達的地區,陶器製造也有悠久的歷史,而且對歐洲陶瓷業的興起具有深遠影響。這一地區遠在新石器時代就開始製造陶器。在土耳其的安納托利亞高原發現了距今9000年的質地粗糙的軟質陶器,還發現了距今8500年的一種硬燒拋光陶器;在美索不達米亞發現了距今5000年的陶器;在埃及發現了公元前3100年以前製成的多種陶器,其中有優質硬燒陶器。

中、近東的陶器生產在 9~13世紀期間達到了最興旺時代。初期制陶中心為伊拉克的巴格達,埃及開羅附近的伏斯泰特,以及蘇聯的撒馬爾罕。由於伊斯蘭民族習慣上不用陶器作為陪葬品,所以14世紀以前的陶製品很難發現。公元 9世紀時,中國向伊斯蘭教主贈送了一批唐代瓷碗,此後巴格達和其他伊斯蘭教區生產精細陶器。伊斯蘭國家的陶工們在陶器製造方面還作出了一些特殊的貢獻,他們恢復了失傳已久的原由亞述人發明的錫釉,並創造了在陶器表面使用的光澤彩料。12世紀時,波斯已能生產出白胎黑釉剔花精美陶器,並已掌握用低溫顏料進行釉上彩繪的技術。

早在15世紀至16世紀的土耳其奧斯曼帝國時代,已在安納托利亞製造出建築用的色釉陶瓦。16世紀為土耳其制陶業最發達的時期。土耳其陶器的裝飾取法於中國明代青花瓷,而造型則沿習於波斯的器型風格。17世紀初,丘塔希亞開始生產屋瓦及彩陶等陶器,並且成為奧斯曼帝國的陶業中心。這個陶器生產基地一直延續到20世紀。

埃及在法蒂瑪王朝(909~1171)時,陶器生產最為興旺,產品的質地雖較粗糙,但光澤彩的彩繪卻較為精緻。14世紀生產一種白色的陶器,並採用中國宋代的裝飾模式,在坯上刻劃圖案花紋,然後施以透明釉料再燒成。

歐洲陶器發展概況 中、近東及埃及的制陶技藝,在新石器時代即已傳至歐洲的希臘與愛琴海的一些島嶼。公元前3000年,希臘中部的特薩里區和愛琴海的克里特島已成為當時的制陶中心。特薩里的陶器為單一紅色,偶爾有彩繪圖案;克里特島的陶器以拋光陶器為主,有的飾以刻劃紋。公元前16世紀,希臘已出現用快輪拉坯和還原焰燒成工藝而製成的灰陶,表面磨光而有滑膩感。邁錫尼文化期間(公元前14~前13世紀),克里特島的陶瓶向埃及出口,並西傳至義大利及西西里島。

羅馬帝國時代,埃及的鉛釉陶技術傳入義大利,並延續生產直到錫釉陶技術傳入。錫釉陶的生產技術,是由中東經西班牙南部馬略卡島傳至義大利的。在義大利生產的錫釉陶稱為馬略利卡。文藝復興時期,錫釉陶製造技術迅速由義大利傳開,首先到達法國,然後傳至德、荷、英及北歐國家。義大利錫釉陶的主要特點是,彩繪裝飾起初為多色彩繪,而後當光澤彩由西班牙傳入後,則多採用光澤彩,使產品呈金黃色。義大利錫釉陶造型簡潔,頗適應畫家才能的發揮。威尼斯於16~18世紀生產錫釉陶,產品經常模仿中國明代瓷器,形成一種具有東方色彩新的風格,稱之為「alla porcelana」。

在錫釉陶生產技術傳入法國之前,法國在16世紀廣泛使用鉛釉陶。錫釉陶傳入後受到普遍歡迎。18世紀初,法王路易十四下令熔毀宮中銀器,以償付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的費用。此後,權貴們都轉向使用陶器,從而使陶器生產出現了一個高潮。

德國的陶器有兩大類,一為石器,一為錫釉陶。德國製造的石器質地堅實,飾以浮雕,在國外廣泛行銷,17世紀時遠銷日本。此後,新建的錫釉陶廠多得不可勝數,而以紐倫堡地區產量最大。17世紀60年代,法蘭克福及其附近的漢洛廠開始生產錫釉陶直到1806年,其中某些器皿採用了中國的裝飾圖案。

16世紀20年代,一些義大利陶工遷居荷蘭,開始了荷蘭的錫釉陶生產,並以仿製中國宜興陶器為主。17世紀初,荷蘭的陶器生產集中在德福特,其產品稱為德福特陶。後來,荷蘭東印度公司大量輸入中國瓷器,陶器的裝飾遂轉向模仿中國的青花而摒棄了義大利的裝飾格調。

英國的陶器生產,由於地理原因,在中世紀時很少受到外來影響。初期的製品均系無釉陶器,隨之而發展成為鉛釉陶。16世紀50年代,錫釉陶製造技術由荷蘭傳入,淘汰了鉛釉陶的生產。在陶器的裝飾方面,受到中國明代萬曆青花瓷的影響。這種影響在18世紀初尤為強烈,特別是在布里斯托爾地區有堅持延續不變的趨勢。17世紀70年代,德國石器與中國宜興紫砂陶器都在英國盛行,許多工廠爭相仿製。英國的錫釉陶生產以倫敦為中心。但當英國陶瓷家偉奇伍德的米色陶器問世之後,立即受到英國及其他國家官僚貴族的賞識,從此錫釉陶逐步棄而不用。

蘇聯、瑞士以及北歐國家,都在18世紀設廠生產陶器。北歐諸國的錫釉陶製造技術是由德國移民傳入的。

美洲陶器發展概況 在美洲,最早生產陶器的是安第斯 (Andes)山脈中部地區以及南美西海岸的玻利維亞和秘魯。製造技術較為發達的為安第斯山脈中部。在那裡發現的公元前2000年製成的陶器,已採用了模製成型。在秘魯北部 7世紀時的莫奇卡文化遺址中出土的人頭陶罐,造型與手工都很精緻。

遠在公元前2000年前,墨西哥與中美洲的瑪雅人已能製造陶器,並在器表面飾以幾何紋。公元前600~公元1000年,瑪雅人已能製造出多色陶器,薩潑特克人能按照他們的神像製成骨灰瓮。16世紀上半葉西班牙人征服墨西哥後,墨西哥開始製造錫釉陶。

北美洲的陶器製造主要是在印第安阿納薩齊人定居到今天的美國西南部阿利桑納州等處後才開始的。北美洲的許多陶製品如陶塑等,都用於宗教目的,也有一些人像、動物或昆蟲的陶塑藝術品。

美國的陶器製造技術,是由德國移民在17世紀時傳入的,並首先在弗吉尼亞、馬薩諸塞、喬治亞等州興建陶器廠進行生產。

古代瓷器 瓷器是在陶器製造工藝技術長時期、多方面經驗積累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與陶器相比,瓷器的工藝要求較為復雜,且各地的發展極不平衡。

日本的瓷器製造是在13世紀開始的。13世紀20年代,日本人加藤四郎右衛門到中國福建學習制瓷技術,5年後歸國,在瀨戶設廠製造黑釉瓷器。後瀨戶迅速發展成為日本陶瓷業的中心。16世紀的江戶時代,日本人吳祥瑞前往中國景德鎮,後帶回瓷器的製造秘術,並在有田郡設廠生產青花瓷。初期的青花瓷簡潔精緻,很快由荷蘭船商運銷歐洲。有田郡廠後來由酒井田繼續經營,並開發了釉上裝飾技藝,稱為柿右衛門瓷,其中相當一部分為八角形或方形器皿。瓷器表面採用不對稱的彩繪裝飾,並留有空白部位,這種方法在18世紀對歐洲瓷器的裝飾產生過較大影響。18世紀,日本白瓷出口歐洲,並在荷蘭等地進行彩繪後出售。

朝鮮在10~14世紀時已能仿造中國耀州窯和越窯的青瓷,並有較高的成就。14世紀以後,朝鮮瓷器質量不及中國明、清時期的產品,質地較為粗糙,但如瓜形、梨形等器皿造型,都具有明顯的朝鮮特色。

歐洲瓷器發展概況 約在8世紀末,中國的瓷器開始西傳。首先到達中、近東地區,對那裡的陶器生產曾產生過很大的影響。14世紀末,敘利亞已能仿製中國的青花瓷。大約在13~14世紀的中國元代,中國瓷器傳到歐洲,立即為歐洲人所賞識,同時有許多生產廠家爭相仿製。但由於不能正確選擇熔劑原料,仿製一直沒有獲得成功。16世紀,歐洲曾以碎玻璃粉作為熔劑配製瓷器坯料,期望獲得透明度好的坯胎,從而導致歐洲軟質瓷器的出現。1750年,法國建成塞夫爾瓷廠,此後直到1769年,一直生產軟質瓷。17世紀末到18世紀初,德國薩克森里的希恩豪斯與一些化學家對中國瓷做了一些重要的試驗研究工作,發現可以用長石粉取代玻璃粉作熔劑,最終成功地制出了與中國瓷相仿的硬質瓷,並開始批量生產瓷器,從而使軟質瓷逐步退出了歷史舞台。

18世紀,歐洲的法、德、英以及義大利、西班牙等國都先後建成了一些瓷器廠。法國的塞夫爾瓷廠,以法王路易十五為大股東,1770年起生產硬質瓷,1793年改為國家工廠;德國的邁森瓷廠,1715年建廠並生產硬質瓷,飾以釉上彩;英國的徹爾布瓷廠,1743年建於倫敦附近的徹爾希,並生產軟質瓷,1755年在軟質瓷坯料中摻入煅燒的骨灰。1800年左右,斯博德在他自己的工廠里用骨灰摻入到硬質瓷坯料中,創造了外觀與坯胎質量優美的骨瓷。歐洲瓷器製造業在短短的幾個世紀中經歷了從研究、仿製到發展的過程,其發展速度和規模十分可觀。
20世紀,歐洲一些國家在運用現代科技成果,提高陶瓷的科技水平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歐洲的許多陶器生產設備已從半機械化走上機械化繼而達到了自動化。例如成型機械已從旋壓改成了自動滾壓與等靜壓;燒成設備已從過去的倒焰式間歇窯發展到自動控制的隧道窯或梭式窯和鍾罩窯;燃料則從煤發展到天然氣和電。這些改進保證了產品規格的一致和釉面質量。20世紀隨著陶瓷科學與生產技術的進步,陶瓷領域已包含用很少粘土或不用粘土的特種陶瓷,如高鋁瓷、鎂質瓷、鋯質瓷和氮化物陶瓷等。陶瓷已成為當今世界三大材料之一。

❷ 印度半島詳細資料大全

印度半島也稱印度次大陸(又稱南亞次大陸或印巴次大陸)是喜馬拉雅山脈以南的一大片半島形的陸地,亞洲大陸的南延部分。大 *** 於北緯8-37度,東經61-97度。由於受喜馬拉雅山阻隔,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但面積又小於通常意義上的大陸,所以稱為次大陸。 總面積約為209萬平方公里,人口約為13億。 印度次大陸的國家大 *** 於印度板塊,也有一些位於南亞。當中,印度、印度河以東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和不丹位處大陸地殼上;島國斯里蘭卡位處大陸架;島國馬爾地夫位處海洋地殼。

東臨孟加拉灣,西頻阿拉伯海,南抵科摩林角,北部無明確界線,大體指阿拉瓦利山脈和焦達訥格布爾高原一線以南,略呈三角形。南北長1,700公里,東西最寬1,600公里,面積208.8萬平方千米,平均海拔600米。

亞洲南部三大半島之一,世界第二大半島。以德干高原為主體,故又名德干半島。較大河流有訥爾默達河、戈達瓦里河等。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季風氣候。每年10月至翌年2月為涼季,平均氣溫10℃以上;3~6月為熱季,高原中部可達35℃左右,7~9月為雨季。年平均降水800毫米。廣義的印度半島還把印度河—恆河平原包括在內。

基本介紹

自然條件,氣候特徵,環境特點,自然資源,動物分布,地理結構,地形,地質構造,文化歷史,歷史,宗教,主要城市,班加羅爾,斯里蘭卡,芭堤雅,馬爾地夫,

自然條件

氣候特徵

南亞大部分地區位於赤道以北和北緯30°以南,除馬爾地夫群島和斯里蘭卡島南部接近赤道,屬熱帶雨林氣候,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南部屬熱帶沙漠氣候外,其它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季風氣候。 印度半島 地勢 南亞季風氣候的形成,與冬夏海陸之間的熱力差異、行星風帶的季節位移以及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等都有密切關系。 根據季風的進退,一年之中可分涼、熱、雨三季。 12~2月,從大陸吹向海洋的東北季風帶來晴朗、乾燥、涼爽的天氣,為涼季。在涼季里氣溫日較差較大,西北部有一定的氣旋雨,半島東岸也有較多的降水。 3~5月,隨著太陽直射點的北移,氣溫迅速增高,氣候炎熱乾燥,稱為熱季。德干高原中部氣溫達到35℃,塔爾沙漠的絕對最高溫度曾達50℃以上,有時出現沙暴。 6~9月,由於南亞地區的持續高溫,在印度西北部產生熱低壓,強烈地吸引著由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偏轉而來的西南季風,從而使西南季風的勢力進一步加強。西南季風經過遼闊溫暖的熱帶海洋,飽含水汽,給南亞大部分地區帶來豐沛的降水,形成雨季。年降水的90%集中於雨季。雨季來臨的時間,半島西部最早,印度西北部最晚,西南季風的晚來早退是南亞雨量變率大的一個主要原因。 印度半島 10~11月為雨季末期,氣溫開始逐漸降低,北部一帶的氣壓也逐漸增高,這樣海陸間的氣壓梯度也逐漸變弱,因此西南季風開始退縮,降水隨之減少,很快轉入涼季。 熱帶季風林佔有廣大面積,其分布與降水量有密切關系。西高止山西側,東部喜馬拉雅山的南側和阿薩姆地區以及斯里蘭卡島大部,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為熱帶雨林區;德干高原大部年降水量為1,000~2,000毫米,樹木為了減少熱季的蒸發,形成乾季落葉;德干高原內部和印度半島西北部,年降水量在500~1,000毫米之間,多為灌木和草原植被;塔爾沙漠及其周圍,雨量很少,為荒漠和半荒漠,僅生長稀疏草本植物和多刺灌。

環境特點

印度半島的自然條件良好,耕地面積約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60%以上,是最大的天然資源。大部分地區的居民可以吃到一年兩熟的糧食,東部沿海三角洲地區可以達到一年三熟。 印度半島 現代化工業國家所需要的原料與礦藏資源在半島上也豐富地蘊藏著。其中煤的蘊藏量是世界第八位,鐵的蘊含量居世界第四位,製造各類電器用品所需的雲母產量居世界第一位。 植物資源的豐富更不用說,這里擁有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高山植物約有3萬多個品種。森林的覆蓋率更是可觀,7400萬公頃的森林面積佔全國領土總面積的22%。在全世界人都擔心綠色越來越少的今天,印度人卻可以短時間地放寬心。

自然資源

東北部有大的煤、鐵產地,重工業中心;另有錳、金、雲母等礦藏。農產品有粟、水稻、棉花、甘蔗等,南部經濟作物和種植園比重增加。 印度半島 德干高原位於印度半島上,地勢西高東低,平均海拔600~800m,高原東西兩側為高度不大的東高止山和兩高止山,兩山之間的高原面久經侵蝕,支離破碎,多殘丘、地壘和地溝。高原地質年代古老,是寒武紀古陸塊,在第三紀喜馬拉雅運動時,被抬升為一些斷塊台地、谷地和丘陵經過長期的風化剝蝕作用,地勢比較平坦,利於農耕,在高原地區,因古代有大規模的玄武岩噴發,經過風化形肥沃的黑土,適宜種植棉,又稱為黑棉土,是印度重要的棉花產區。 在中南部地區,降水較少,是印度旱作——花生、玉米的產地,高原的東北部是印度的主要礦產區,礦產資源有鐵礦、錳礦、煤、雲母等礦。鐵礦石大量出口日本等國家。 印度半島的主體。為波狀起伏的廣大高原,平均海拔450—900米。西高東低,發源於高原上的各大河流,東流入孟加拉灣,把高原切割破碎,形成大小不一的東西走向的丘陵山地、河谷平原和盆地。高原西部被覆大面積的厚層玄武岩層,風化層保水性能良好,宜於植棉、粟等作物。 印度熱帶雨林 南亞印度半島的內陸部分。位於印度南部。屬前寒武紀的古老台地。海拔600米左右,地勢西高東低,北寬南窄,呈倒三角形從亞洲大陸南伸入印度洋。高原東緣是東高止山脈,西緣是西高止山脈,兩山之間的高原面久經侵蝕,支離破碎,多殘丘、地壘和地溝。西北部約占高原面1/3的廣大地區為熔岩所覆蓋。屬典型的大陸性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其中雲母儲量居世界首位。

動物分布

最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半島素有「動物王國」之稱。這里的動物數量大,分布廣,品種多,有7萬多種。獅子和老虎是印度的國獸,古時候,它們是權和威武的象徵,一些帝王就以獅、虎命名。象、牛、猴是印度的聖獸,受到人們的崇敬。 在印度,母牛是最神聖的動物,絕對不允許殺食。神猴哈奴曼則是智慧的象徵。大象雖然笨重,但印度人卻把它視為可愛的動物,古時候,大象還是一個兵種,稱為「象兵」參與作戰呢!此外,蛇也是印度人崇拜的動物之一,許多藝人專門以耍蛇賣藝為生。孔雀是印度的國鳥,受到人們的保護,嚴禁捕殺,也許是因為著名的孔雀王朝之故吧。 之所以成為動物的王國,得力於印度 *** 為保護動物資源而採取的諸多措施。這些措施已經頗見成效,瀕於滅絕的老虎數量從不足2000隻已增加到今天的3000多隻了。

地理結構

地形

平均海拔600米。東、西緣沿海岸分別縱列著東、西高止山脈 ,兩山之間是海拔約600米的德干高原,外側山麓有狹窄的山前沿海平原,內部分布著許多河流切割而成的河谷盆地和丘陵、山地。西高東低,河流除納巴達河一概東注孟加拉灣。

地質構造

由古老的花崗岩、片麻岩、片岩等構成的古陸,西部覆有面積52萬平方公里的玄武岩層,風化後宜於植棉。地質構造和地形具有非常明顯的關系。南部的德干高原,佔有印度半島的大部分,是一個龐大的前寒武紀的古陸塊,它是構成次大陸的核心,是岡瓦那古陸的一部分。白堊紀末,在德干高原的西北部曾有大規模玄武岩溢出,覆蓋面積達40萬平方公里,構成世界上最大的熔岩台地。 印度半島 德干高原的地形是一個久經侵蝕的向東北緩傾的大古老地塊,西高止山構成高原的西部邊緣,高度約1,000~1,500米,其西斜面成斷層崖;東高止山構成高原的東部邊緣,高度約500~600米,為低丘狀,沿海有較寬的沿海平原;在德干高原內部多地壘和地溝的地形。總之,德干高原是一個古老的、久經侵蝕的、傾動的和被許多河川所切割的準平原殘丘狀地塊。 至於斯里蘭卡島,在地質構造上與印度原為一體,後因保克海峽和馬拿爾灣的沉降,才與印度分離。北部是喜馬拉雅山脈南側的一部分山地,這是喜馬拉雅運動的產物。 喜馬拉雅山脈在構造上可分為三帶:北部帶,又名西藏帶或西藏喜馬拉雅帶,是由古生代初期至第三紀的岩層組成;中部帶,又名雪峰喜馬拉雅帶或喜馬拉雅帶,露出岩石主要為花崗岩和片麻岩,現代冰川和雪峰甚多;南部帶又名外帶或山麓喜馬拉雅帶,位於印度大平原與喜馬拉雅山脈之間,主要為低矮山麓,岩層以第三紀沉積岩為主,高度約1,000米。印度大平原是屬於新褶皺山的前淵地帶,其前身為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的一部分,東西長約3,000公里,南北寬約250~300公里,是世界著名的大平原之一。

文化歷史

歷史

約在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500年左右,好戰的雅利安人集團已經征服溫迪亞山脈以北的大部分印度領土,而溫迪亞山脈則像一道屏障,將半島部分的印度南方及德干高原與北方恆河及印度河流域隔離開。雅利安人的語言從未在南方流行,南方人至今主要操四種非印歐語言,統稱達羅毗荼語,其中每一種都擁有自己的大量古代文學作品。南方也試圖對迄今名之為「雅利安」的壓迫或影響進行抵制,但實際上南方與「雅利安」北方在宗教、藝術、文學、哲學及其他許多文化領域的雙向密切交流已經持續了數千年。印度文化中無疑存在南北差別,但印度文明是南北通用的整體名稱。我們只能推測吠陀時代的南方是什麼樣子。偉大的敘事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說,南方及錫蘭棲息著曾經與吠陀英雄戰斗過的野獸和惡魔,這樣說是為了維持對被他們征服的北方人的輕蔑性描述。但是,雖然也可能發生過戰斗和襲擊,得到大山禁止的遙遠南方,除溫迪亞山脈東西兩端近海平原易遭侵擾外,其餘部分一直未受雅利安人控制。不過,錫蘭(今斯里蘭卡)在公元前6世紀曾被一群操雅利安語的人從海上侵入並定居,不久後或可能稍早,也遭到過印度南部達羅毗荼人侵略。 印度文明的悠久歷史和輝煌成就表明,印度民族是一個富於創造性的偉大民族。 舊石器時代的印度先民,主要靠狩獵和採集維持生存。他們逐食物之源而遷徙,一般居無定所。後來,他們學會用火燒烤食物,並用動物皮毛和樹葉遮蔽軀體。他們也開始馴服野狗。大約在距今12000~8000年這一期間,印度先民開始種植穀物,馴養家畜,製作陶罐,同時學習縫紉衣服。考古學家們在印度各地,特別是在印度西北部和德干高原,均發現了大量新石器時代的打磨精緻的石制工具。這一事實說明,印度先民的分布已經相當廣泛。印度地域遼闊,物產豐饒,對於遠古人類來說顯然是一片樂土。除了夏季炎熱之外,印度的自然環境是十分優越的。由於自遠古時代起就非常適宜人類生存,印度對不同地區的人類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從非洲、大洋洲和歐亞大陸,先後有不同的種族侵入或移居印度。現代印度人,基本上就是這些種族的混血後裔。即使在今天,印度的人種依然相當復雜。因此,印度歷來有人種博物館之稱,也有人類學的天堂之說。西方一些大學的人類學專業,即以印度作為學生進行實習和研究的基地。

宗教

印度教徒相信萬物皆有靈魂,死後,其靈魂轉移到新的軀體。現今,這種觀念基本上做如下理解,即:人可以再生為許多種昆蟲或者動物。因此,奶牛、山羊、小蟲和昆蟲都必須受到尊重。在印度,奶牛為何在供給肉類的動物中受到獨一無二的特別尊崇還是一個謎團。 印度教無需其信奉者大量聚集在廟宇中,其木製的廟宇不是聚會的場所,而是信仰的聲明。教義飽含日常生活和獲得永生的行為規則,也逐漸強調生命的輪回。這一觀念在為現狀的悲慘祈福的同時,也給信徒灌輸了某種希望。對生活貧困、地位卑微的信徒來說,它提供了一種慰藉,即:一個人如果行善,死後就能得到回報,其靈魂可以進入一個可敬可佩的人的身體;另一方面,死去的人的靈魂在返回塵世的過程中,可能進入一個較小的動物體中。

主要城市

班加羅爾

印度南部城市,卡納塔克邦首府。人口連郊區291.4萬(1981)。海拔922米,由一城堡發展成印度南部經濟、文化中心之一。分新舊兩城:舊城為商業區,新城為工業區。附近盛產棉花、稻米、油料作物、菸草。印度重要的重工業中心,有機械、電器、化工、飛機、鍾表、金屬加工等工業,還有傳統的地毯編織業、棉紡織、絲紡織和現代化的製革業。多條鐵路與公路在此交會。有航空站。印度35%的IT人才都在班加羅爾打拚,他們創造的收入在印度GDP中占據了很大比重.微軟、惠普、3M、Infosys等世界知名企業都在這里設立了辦事處.除此之外,生物科技也是它的一個拳頭產品。 班加羅爾 位於海拔921米的丘陵脊頂上,氣候溫和宜人,最熱月(5月)平均氣溫27℃,最冷月(12月)21℃。年降水量924毫米。1681年以後是邁索爾王國的主要都市,殖民地時代是重要的軍事據點。印度獨立後,工業化發展迅速,是商業都市,印度南部的經濟中心和通往馬德拉斯、孟買、海得拉巴等地的鐵路、公路交通樞紐。擁有鋼鐵、機械、電子、化學、紡織、皮革、食品等發達的現代工業。班加羅爾位於坎納達、德盧固與泰米爾文化的交匯處,成為活躍的文化中心,設有班加羅爾大學、印度科學院、印度科學研究所、農科大學、國家動力研究所等教育研究設施。市內還保留有1761年所建的石造城和古寺院等史跡,古堡中心的旁邊,有廣大的庭園,及宏偉壯觀的現代化建築。 印度第七大城市,面積174.7平方公里,人口520萬,是卡納塔克邦的首府,也是南印工業城市和商業中心,很多軍工廠都建在這里。這座繁榮的現代化商業中心有印度的「矽谷」、「花園城市」之譽。 班加羅爾意為「煮豆」,建於16世紀。自1831年起,被英國殖民主義者佔領,直到1947年英軍才撤離該市。1958年,德克薩斯公司在班加羅爾建立了一個設計中心,為其它跨國信息技術公司來此設點開辟了道路。六十年代,中央 *** 把重點國防和通訊研究機構,如科學研究所、國家航空研究所、雷達電子發展公司等設在該市,使該市的信息技術產業得到迅速發展,它已經變成印度的科學和技術中心。 班加羅爾也是印 *** 工業投資的重點地區之一。有印度主要的飛機製造廠,電器、通訊設備、工具機、汽車製造、制葯等工廠。

斯里蘭卡

南亞次大陸南端印度洋上的島國,西北隔保克海峽與印度半島相望。接近赤道,終年如夏,年平均氣溫28℃。各地年平均降水量1283-3321毫米不等。風景秀麗,素有「印度洋上的珍珠」之稱。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500年,來自中亞南俄草原地區的印歐人種——雅利安人移民至錫蘭島建立了僧伽羅王朝。公元前247年,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派其子來島弘揚佛教,受到當地國王的歡迎,從此僧伽羅人擯棄婆羅門教而改信佛教。公元前2世紀前後,南印度的泰米爾人也開始遷徙並定居錫蘭島。從公元5世紀至16世紀,島內僧伽羅王國和泰米爾王國之間征戰不斷。16世紀起先後被葡萄牙和荷蘭人統治。18世紀末成為英國殖民地。1948年2月獲得獨立,定國名錫蘭。1972年5月22日改稱斯里蘭卡共和國。1978年8月16日改國名為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 斯里蘭卡

芭堤雅

芭堤雅旅遊區素以陽光、沙灘、海鮮名揚天下,被譽為「東方夏威夷」,是世界著名的新興海濱旅遊度假勝地。芭堤雅位於首都曼谷東南154公里、中南半島和馬來半島間的暹羅灣處,市區面積20多平方公里,風光旖旎,氣候宜人。每年有200至300次、上百人參加的國際會議在此召開。每年接待遊客100多萬人次,收入外匯摺合泰幣70多億銖,是泰國旅遊業的重要支柱之一。 芭堤雅

馬爾地夫

馬爾地夫位於印度半島西南面印度洋中,臨近斯里蘭卡,面積二百九十八平方公里,人口二十二萬多。馬爾地夫群島是由1196個美麗的珊瑚島組成的環島礁,如花環,故又有「花環群島」的美稱。馬爾地夫群島上的島民稱他們的國家是「海島王國」。古代航行於印度洋的海員及印度的商旅們則因它的地形而稱它「花環之島」-「MALDAIV」,馬爾地夫的名稱就是由此而來。島上椰林,海水,陽光,沙灘,繽紛珊瑚更是許多人心目中的世外桃源。當地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教,通用迪瓦利語,官方和上層社會通用英語。其首都馬累(或馬里),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首都,人口約四萬六千。 馬爾地夫

閱讀全文

與印度陶罐怎麼製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海嘯為什麼傷亡那麼多 瀏覽:307
從國內到英國要多久 瀏覽:549
越南海鮮去哪裡吃合算 瀏覽:44
和伊朗人做生意通過哪個銀行 瀏覽:265
印尼簽證費用一般多少 瀏覽:98
從英國的歷史我們可以學到什麼 瀏覽:676
中國建行專屬一戶通簽約多久到期 瀏覽:488
越南人如何對待大象 瀏覽:914
印度邊境沖突中國傷亡多少 瀏覽:354
印尼工程稅率多少錢 瀏覽:193
發票專用章用什麼印尼 瀏覽:91
印度茶園怎麼樣 瀏覽:851
伊朗女人長什麼樣的 瀏覽:911
印度街頭酥脆球怎麼配 瀏覽:719
伊朗新冠病毒怎麼來的 瀏覽:637
中國古建元素有哪些 瀏覽:949
在越南讀書需要什麼條件 瀏覽:556
印度的火車站有多少個 瀏覽:768
英國研究生多久開學 瀏覽:649
義大利木紋礦山在哪裡 瀏覽: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