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暴風神叫什麼

印度暴風神叫什麼

發布時間:2023-08-21 20:16:02

❶ 問一些關於印度的神話故事與傳說

凡是偉大的文明都有偉大的神話,紛繁復雜的印度神話就是其中的一枝奇葩。其的形成與其本身的歷史關系密切。

印度神話人物簡介2007-01-07 19:34 ——關於《世界。印度篇》里的印度神話人物——

無論是《世界》的哪個篇章,都和神話多少有些關系,在《世界。歐洲篇》里涉及到了北歐和基督教神話,希臘神話略有提及但是分量很輕,而在印度篇的世界背景當然是印度神話了。

和希臘神話相比,印度神話的普及度並沒有那樣廣泛,而且由於印度神話根據年代和民眾的信仰不同而產生了大量的版本,導致眾說紛紜,所以常常出現混淆——同一位神祗可能會有多個分身參與不同的神話故事,而當他被單獨崇拜時的神話傳說又往往和普遍的神話版本有所不同,所以……在寫《世界。印度篇》前經過反復考慮,最後終於決定採用以印度教神話為主體的背景結構。當然了,可能在一些對神話了解較深入的讀者看來這篇小說里很多關於神話人物的說法有謬誤,但是正如百里說過的那樣,印度神話的復雜性和矛盾性是一個因素,另外一個原因么……小說畢竟是小說,不是文獻資料啦,呵呵……
http://hi..com/shumimoon/blog/item/6fb93eadb57cfb094b36d685.html

❷ 印度神話中有哪些神

史詩神
梵天:創造之神。
毗濕奴:保護神。
濕婆:音樂、舞蹈和毀滅之神。
阿修羅:惡魔。
迦樓羅 :金翅神鳥,於烈火中涅盤而得永生。
主要的神
因陀羅:天帝。
阿耆尼:火神。
伐樓那:水神。
閻摩:死神。
蘇利耶:太陽神。
八大守護神
世界守護神指的是以天神之王因陀羅為首的八位主神,他們大多數都是原來的吠陀主神,在印度教神話中地位或多或少都有所降低,和吠陀神話相比他們的力量也有所削弱,經常由於抵擋不了強大魔鬼的進攻而被迫向梵天、毗濕奴和濕婆三位大神求救(真是有夠菜的)。
因陀羅:雷電之神,眾神之首,後成為天王。被佛教吸收後又叫「帝釋天」,為善見城城主。在很多動漫以及小說中登場,比如《天空戰記》、《聖傳》、《風雲》等等,不過好象一般都是擔任反派角色,在被吸收進了佛教以後得名帝釋天,為善見城(Sudarsana)之主,在《世界·印度篇》中雖然是以印度教中的雷神/戰神的身份登場,但是百里還是用了帝釋天這個佛教名稱(因為聽起來比較有型,也請大家不要太過計較,呵呵)。也有傳說帝釋天指的並不是一位天神,而是一個頭銜,由功德最大的人擔當,如果有其他人的功德超過了現任的帝釋天,那麼他的寶座就會發熱。其他的七位天神分別是:死神閻摩、海洋之神伐樓那、風神伐由、酒神蘇摩、太陽神蘇里耶、火神阿耆尼以及財富之神俱比羅。值得一提的是死神閻摩在被佛教吸收之後

因陀羅
變成了閻摩羅王,而隨著佛教傳入中國之後又衍生出了十殿閻王(閻羅王其實是十殿閻王其中之一,只不過名氣最大)。而風神伐由的兒子就是飛將軍神猴哈奴曼,因為隨著羅摩(毗濕奴的第七化身)一起奮勇作戰而聞名,胡適先生認為他是《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原型。財富之神俱比羅是個有趣的傢伙,傳說他在成為天神前是一個竊賊,因為在濕婆的神廟中行竊碰上奇遇就稀里糊塗地成為了天神,他其實就是佛教中的北方多聞天王,不過兩者的形象可相差甚遠——據說俱比羅身材矮小佝僂,渾身珠光寶氣,顯得俗陋委瑣,而北方多聞天王非但是威武的四大天王之一,而且還是大美人吉祥天的哥哥(……)。多聞天王也被稱為施財天,也就是中國人過年時人氣狂高的財神爺。
在《世界·印度篇》中八大世界守護神里主要登場的就只有帝釋天因陀羅,而由於佛教中的四大天王也會出現的緣故,俱比羅和多聞天王(昆沙門天)就被當成兩位不同的天神了。
Indra眾神之神, 天空, 暴風, 雨水之神, 騎白象
Agni 火電之神, 三腳七手三頭
Kali 黑土之女神, 破壞之神, 三眼四手
Karttikeya戰神, 六頭十二手, 騎孔雀
Lakshmi 財富之女神, Vishnu 之妻, 騎金蓮
Ratri黑夜之女神
Rudra 暴風和死亡之神
Surya 太陽神, 三眼四手
Tvashtri 技術科學之神
Ushas黎明之神
Varuna秩序和誠諾之神
Vishnu 憐憫和光明之神
Yama 死亡之神, 騎水牛
釋迦
釋迦:原名喬達摩。悉達多,佛教的創始人。相傳為印度北部小國王子,後舍棄家庭,權位,獨自出走。七年後在菩提樹下頓悟成佛。又被稱為釋迦世尊,但不是藏密所說的大日如來。佛教中最為崇高的神,曾降伏過中國的戰斗之神齊天大聖。
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即八部眾,說法見於佛經。《法華經。提婆達多品》中曾提到過:「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
天:即帝釋天為首的天神。天神的壽命也會完結,這是因為佛家相信事事皆有無常。天神臨死前會出現「衣裳垢膩,頭上花萎,身體臭穢,腋下出汗,不樂本位」這五種徵兆,也就是所謂的「天人五衰」。
阿修羅:阿修羅是與天對立的一族。他們非常好戰,男的極丑,女的極美。阿修羅有美女而無美食。天有美食而無美女。雙方常因此而互相爭斗,場面十分慘烈。「修羅場」的說法即從此來。阿修羅一族被視為戰神,他還有個化身是火神大摩尼,也就是「拜火教」和中土「明教」的最高神。
龍:龍無論在東西方神話,還是在奇幻文化中都是個非常歡迎的角色。以其獨特的外形,強大的力量備受青睞。可以說一說到奇幻,人們就會想到龍,龍幾乎成了奇幻文學的代表。東西方的龍雖然有所不同,但它們也有很多相似之處,頭部特徵,善飛翔,會從嘴中吐出物質攻擊等。這些驚人的巧合讓人忍不住懷疑是否以前有此一類生物存在。龍的記載在我國由來以久,大量詳實,准確,生動的記錄貫穿著整個古代正史,有紀可考的記錄最後見於民國初年,讓人十分迷惑。但天龍八部中的龍其實說的是一種大蟒蛇。
乾達婆:擁有黃金之翼半人半鳥的精靈。天界的音樂家。
迦樓羅:中國人很熟悉的一種大鳥,傳入中國後演變成了金翅大鵬鳥。原型是種翅有種種庄嚴寶色的神鳥,一天吞噬一條龍王和五百條小龍(哪來這么多龍讓它吃?),五百年自焚一次,然後又從火焰中復活,鳳凰重生的傳說即來源於此。
緊那羅:歌神,帝釋屬下,似人而有頭角。據《羅摩衍那》所述,為人軀馬首,或馬軀人首,又說為人首鳥軀。
夜叉:勇健、輕捷,如守護佛寺山門的執金剛夜叉,毗沙門天王麾下的夜叉八大將軍。 夜叉 是梵文的音譯,在古印度神話中,夜叉是一種半神,有關其來源,說法不一。據《毗濕奴往世書》所述,夜叉與羅剎同時由大梵天的腳掌中生出,雙方通常相互敵對。夜叉與羅剎不同,對人類持友善態度,因而被稱為「真誠者」。其形象有時被描述為美貌健壯的青年,有時又被描述為腹部下垂的侏儒。
摩睺羅伽:莫呼洛迦,譯作大腹行、大智行、大智腹行、大蟒、大蟒蛇、大蟒神。《維摩經略疏》卷二雲∶摩侯羅伽,此是蟒神,亦雲地龍,無足腹行神,即世間廟神,受人酒肉悉入蟒腹。毀戒邪諂,多嗔少施,貪嗜酒肉,戒緩墮鬼神,多嗔蟲入其身而唼食之。此以摩侯羅伽為無足、腹行之蟒神。在新譯《華嚴經》卷一〈世主妙嚴品〉中,曾舉出善慧、清凈威音、勝慧庄嚴髻、妙目主、如燈幢為眾所歸、最光明幢、師子臆、眾妙庄嚴音、須彌堅固、可愛樂光明等無量摩侯羅伽王之名。又,《慧琳音義》卷十一雲(大正54"374c)∶『摩休勒,(中略)是樂神之類,或曰非人,或雲大蟒神,其形人身而蛇首也。』 此外,密教現圖胎藏界曼荼羅中,北邊安有三尊摩侯羅伽。其中央一尊,兩手屈臂,作拳舒頭指當胸,豎左膝而坐;左方一尊,戴蛇冠,坐向右;右方一尊,兩手吹笛,面向左。

❸ 古印度的神話

印度神話的形成與其本身的歷史關系密切。大約公元前30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現文明,公元前2000年左右,一支南遷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經過無數次戰爭後,他們的勢力從印度河流域進入恆河流域,並大肆奴役當地的土著人,至此,印度河流域的土著文明遭到破壞以及改變。

公元前1500年至前600年左右,《吠陀經》問世,這是印歐語系諸民族中最為古老的一部文學著作,在其中,印度神話初次較為系統的組合起來。吠陀神話里所描述的最大的神是因陀羅,他是天帝,眾神之首。據記載,因陀羅原本是帶領雅利安人入侵印度的英雄,死後成為神,其神格化可以看作是吠陀詩人對於權利的一種附會。吠陀文化後期,印度產生了婆羅門教,種姓制度的出現是其權力更為集中的一個體現。

公元前六世紀左右,在各方面快速發展的印度進入列國時代,這一時期,舊的神話不斷被編輯,新的神話又不斷產生,宗教方面,出現了佛教與耆那教,而這兩大教派又各自繁衍著不同的神話。

公元前四世紀之前,印度最大的兩部史詩出現——《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在這里,因陀羅等神的地位被削弱,印度神話基本上恢復了其最初的體系。

[編輯] 吠陀神話中主要的神
因陀羅:天帝。 因陀羅(梵語:इन्द्र,Indra),佛教古籍翻譯為「帝釋天」,別名是zakra,意思為「最勝、最優秀、最優越、征服」,印度教吠陀經籍所載眾神之首。此神好戰,本是雅利安人共同尊奉的神明,對它的信仰隨雅利安人進入印度,曾一度是諸神的領袖、雷神和戰神,空界的主宰。

他的妻子在《梨俱吠陀》稱為散脂,對他的信仰在後吠陀時期逐漸地弱化。對於因陀羅是否是一個曾經真實存在的人物,學術界尚有爭議。

在《梨俱吠陀》中是出現最多的神之一,出現次數僅次於阿耆尼。

[編輯] 因陀羅與弗栗多
他征服人間和魔界無數敵手,降服太陽、殺死延續季風雨的天龍弗栗多。在《梨俱吠陀》1.32記載了因陀羅最廣為人知的故事:他與弗栗多的決斗(vRtrahatya)。傳說巨蛇弗栗多阻擋了地下的水流出來,導致嚴重的旱災。因陀羅喝了三大杯祭禮中所奠蘇摩酒來提高其戰斗能力,准備與巨蛇交戰,並用金剛杵(雷電)殺死了弗栗多和它母親Danu,釋放了被堵住的水流。他的盟友有駕雲降雨的樓陀羅(或摩錄多〔Marut〕)、雙馬童以及毗濕奴。

在北歐神話和祆教中可以找到類似的故事。神話比較學家普遍認為,在《波斯古經》的三頭龍A Dahaka被名教Thraetaona的勇士所殺的故事,與因陀羅與弗栗多的情節相結合,必是雅利安人原始文化的一部分。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5/51/Bangkok_Wat_Arun_Phra_Prang_Indra_Erawan.jpg
泰國鄭王寺中央塔上的因陀羅像

阿耆尼:火神。 阿耆尼,即火天,是吠陀教及印度教的火神,阿耆尼——अग्नि本身即是梵文「火焰」的名詞,與拉丁語的火焰—-「ignis」是同源詞(及與英文動詞著火「ignite」同根)。阿耆尼作為火的神格化象徵了火焰永恆不朽的奇跡,古印度人就相信供奉給阿耆尼(火)的祭品會被凈化及傳達到其他神祗, 亦令阿耆尼帶有凈化和送信者的角色。阿耆尼是典型經歷了三相神(梵天、毗濕奴及濕婆)信仰的興起,但對自然界信仰(原提婆族)仍然保留了一定知名度的神只。現今印度教還存在的火祭司—-「Agnihotr」,其職責是負責監察其崇拜者。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f/fe/Agni_god_of_fire.jpg
阿耆尼/火天

伐樓那:水神。 早於吠陀時期,伐樓拿是天空,雨水及天海之神,他亦是掌管法規與陰間的神,是《梨俱吠陀》中記載最突出的阿修羅神,阿迭多(Aditya)眾多神之首。他的名字可能起源於原始印歐語的詞根wer-或wel-,表示「遮蓋」(可參考另一印度教神只弗栗多)。

[編輯] 吠陀及其他角色
作為阿迭多的代表,伐樓拿具有作為太陽神的職能。但作為最重要的阿修羅神,他更傾向管理道德及社會的事務[1]。他的形象經常與另一位阿修羅神密特拉連結成對偶神合稱「密特拉伐樓拿」(或兩者前後對調),是天則梨多(rta)的最高守護神。《梨俱吠陀》中伐樓拿更曾經與因陀羅成對合稱為「因陀羅伐樓拿」。作為天空神,伐樓拿更趨向支配天空黑暗的一半如被認為降落自「天海」的雨水及因為太陽由西行進回東方做成的夜晚現象。

經典阿闥婆吠陀記載,伐樓拿是全知神,說謊的人不能逃出他的羅網,星星是他的千眼密探,監視人類的一舉一動[2]。盡管經典《梨俱吠陀》中伐樓拿的登場次數遠不如因陀羅,但這不代表他在早期的吠陀社會的重要性不及因陀羅,這是因為《梨俱吠陀》的敘述焦點是主要集中在火焰(阿耆尼‎)及蘇摩酒儀式上,蘇摩又與因陀羅有著緊密的關系而導致。原本《梨俱吠陀》給伐樓拿和密特拉的身分都是阿修羅神族,如5.63.3,但他們隨後又被安排進提婆族的體系中,如7.60.12,這一點很有可能是暗示了阿修羅一詞在後期是帶有負面含意的開端。在自身職能不斷被其他神只分割,伐樓拿最後下降為單純的水神(包括海洋與河流)及溺水者靈魂的守護神,伴隨著那伽族成為鎮守西方方位護法。

晚期的美術畫作中,伐樓拿被描畫成月神,長著黃皮膚穿著金色盔甲,手握蛇皮製的套索羂索,騎乘海獸摩羯。

[編輯] 瑣羅亞斯德教
伐樓拿的名字實際上並不見於祆教的波斯古經或祆教巴勒維的文獻中。自1900年代中葉以來印伊的研究員嘗試從伐樓拿與密特拉的關系尋找伐樓拿出現於祆教的可能性,但當中有許多的理論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反駁。其中祛邪典(Vendidad)1.17記載了一個被稱作「Varena」4角14層的世界,當中住滿了魔鬼和非亞利安裔的野蠻人(祛邪典7.10),這些描寫都與吠陀的伐樓拿形象相差甚遠。

有一個比較廣泛接受的理論認為吠陀伐樓拿是產生自印伊的伏羅那(*vouruna,「光輝的海洋」之意),但伏羅那就連本身的形象都充滿爭議性。伏羅那被認為與密特拉組合成為祆教的最高善神——阿胡拉·瑪茲達,但亦有一說是根據創始人瑣羅亞斯德創作的詩歌中推論三者是各自獨立的神只。語言同系性並不一定暗示當中存在有本質上的相似點,最典型的例子有daeva(妲厄媧,祆教的「誤神」,一說為撒旦)與提婆,印度教的「天神」、後引申為「善神」)。有部分學者認為伐樓拿的職能及形象與祆教阿梅沙斯彭塔(神使)六者之一的艾霞凡許達有共通之處,都是「至高公正」的體現[3]。另一種說法是吠陀的跋伽「Bhaga」其實是伐樓拿的別名,其變形「Baga」以修飾詞在波斯古經中被提出過,兩個詞的意思都是「神」或「守護神」。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3/35/Varuna.jpg
提婆族伐樓拿,女性的乳房顯示了其兩性同體的特徵。

閻摩:死神。 閻王是民間傳說中陰間的主宰,掌管人的生死和輪回。在中國古代的民間信仰裡面,人死後要去陰間報到,接受閻王的審判。[1]閻王有一本生死簿,上面記錄著每一個人的壽命長短,當某人陽壽已盡的時候,閻王就會派遣下屬無常鬼去把人的魂魄押解到陰曹地府接受審判。閻王的判決取決於此人生前行事的善惡:生前積德行善立功的人,閻王會讓他成為神仙,或者給他一個好的來世;生前行凶作惡的人,閻王會讓他下地獄,接受各種懲罰,或給他安排一個不好的來世。這是因果報應、抑惡揚善等民間信仰在「閻王」觀念上的體現。
古印度神話中的閻王
閻王在古代印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當時,古代雅利安人的一支開始了在印度北部地區的統治,並在那裡創造了吠陀文化的種姓制度,開創了印度歷史上的吠陀時期。雅利安人使用比梵文更古老的語言寫成吠陀經,其中最早的是《梨俱吠陀》。在《梨俱吠陀》中,耶摩(Yama)神居住在天界的樂土,人死後的靈魂都要到那裡去見耶摩神。耶摩神有兩個使者,它們是兩條狗。這兩個使者經常在人間界巡遊,當用嗅覺發現有人快死的時候,就把他的靈魂引到天界。耶摩神就是閻王的最初來源。

雅利安人在印度發展出現代印度教的前身婆羅門教。吠陀經是婆羅門教的經典,因此耶摩神的信仰在婆羅門教中被繼承了下來,並有所變化。婆羅門教相信輪回,認為耶摩神是傳說中第一個死去的人。後來,耶摩神從天界轉入地界,被認為是專門監督死者生前的行為,並給與賞罰的神只;進而發展成為地獄中所有死神和死者的王,即地獄的主宰者,擁有眾多的下屬。隨著進一步的演變,耶摩神最後成為專門使死者受苦,凌辱死者靈魂的神只。遠古的雅利安人眼中,閻摩並不是一個可怕的神只。相反,閻摩會親率亡者穿越往地府的障礙,到達地府之後,閻摩還會與眾亡靈享用筵席。但隨著雅利安人進入印度次大陸,消滅各個原住民族的部落後,其社會結構開始愈變愈龐大,人心也開始愈來愈壞,生活在整個社會中最高層次的婆羅門為了警惕人們不要犯罪,就把閻摩從一個和善的亡者之主描繪成凶惡,會用各種酷刑折磨壞人的神只。這個做法令雅利安人對閻摩這個神只的恐懼增加,這一份對閻摩的恐懼隨著佛教和古婆羅門教文化的東來,傳到中國人的心中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5/54/Yama_tibet.jpg
西藏閻王畫像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1/19/Yamantaka_Vajrabhairav.jpg
藏於大英博物館的大威德明王(閻曼德迦)

蘇利耶:太陽神。 蘇利耶(सूर्य / Sūrya)是印度神話中主要的太陽神,他是天父神狄阿烏斯之子,宗教藝術中他被描畫成擁有金色的毛發和手臂,乘坐著由七匹馬拉動的戰車,這七匹馬象徵了所有七種查克拉。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7/73/Surya_chariot.jpg
騎乘七頭馬的蘇利耶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b/b4/Surya-Konarak.jpg
科納克太陽神廟的蘇利耶雕像
太陽之神

[編輯] 史詩中的主要神
梵天:創造之神。 梵天(梵文:ब्रह्मा,Brahma)是印度教的創造之神,與毗濕奴、濕婆並稱三相神。他的坐騎為孔雀,配偶為智慧女神辯才天。由於種種原因,印度教徒對梵天的崇敬程度相對來說不高,反而較崇保護神毗濕奴以及敬畏破壞神濕婆。全印度4000多座印度教寺廟只有兩座是專門供奉梵天的,但大部分印度教徒都對梵天祈禱。

與印度不同,梵天信仰在南傳佛教的東南亞,尤其泰國,得到很大的發揮,在泰國的梵天信仰,華人稱之四面佛信仰,據說有保佑人間富貴吉祥的功能,在東南亞地區有非常多信眾。

印度教的終極思想就是要將自我與梵天合二為一,即梵我合一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5/50/Brahma_Halebid.jpg
一尊梵天神像雕刻在Halebi的一所寺廟中
創造之神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5/5a/Brahma_1820.jpg
手繪的梵天像
形象象徵
四隻手臂:象徵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也象徵心靈(右後方手臂)、智慧(左後方手臂)、自我(右前方手臂)、自信(左前方手臂)。

吠陀經:象徵知識。

黃金:象徵活躍在宇宙中,而金臉則代表梵天在創造宇宙時是處於活躍狀態的。

天鵝:象徵辨別力,是梵天的座騎。

王冠:象徵最高地位。

蓮花:象徵自然與宇宙中所有存在。

胡須:黑色或白色的胡須象徵智慧,而長須則象徵智慧的永恆成長。

四張臉:四部《吠陀經》。

[編輯] 坐騎
梵天的坐騎是一隻天鵝。這只天鵝天生能夠分離牛奶和水,代表每個人都要能夠學會分辨善惡,繼而揚善棄惡。

毗濕奴:保護神。 毗濕奴(梵文:विष्णु,IAST:viṣṇu),也名為維修奴、黑天、那羅延天(Narayana),佛教稱為遍入天,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主管「維持」。他的坐騎為迦樓羅,妻子是吉祥天,印度教的毗濕奴派(Vaishnavism)專門供奉他,全國有1000多座廟宇。

印度人傳說,毗濕奴有10個化身,分別是魚、龜、野豬、人獅、侏儒、持斧羅摩、羅摩、克里希那、佛陀和卡爾吉。毗濕奴的十個化身分別對應關於毗濕奴的十個故事。在十個化身中,魚與龜參與了創世傳說;野豬、人獅、侏儒、持斧羅摩、羅摩、克里希那是毗濕奴消滅眾神的敵人時的化身;佛陀,亦即釋迦牟尼也是毗濕奴的化身;卡爾吉尚未現世,其形象為騎著白馬、手持燃燒著的火劍的英俊男子。卡爾吉現身之時就是世界終結之日,他將燒盡一切,審判世人。值得注意的是,關於毗濕奴的十個化身的故事明顯不是完成於同一時期的,在側面也表現出了印度教的內容在時間上的變化。

毗濕奴最為常見的形象為藍色皮膚,擁有四支手臂,並且坐在蓮花上。四支手臂分別拿著不同的神器:金環、法螺、蓓蕾(花)以及神杵。另一常見的形象,則是毗濕奴躺在千頭巨蛇「舍沙」(阿難陀龍)之上,從肚臍生出的蓮花中創造梵天,而吉祥天則隨侍在身邊。

毗濕奴在印度神話中,常被視為保護之神。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8/8f/Lightmatter_vishnu1.jpg
毗濕奴

濕婆:音樂、舞蹈和毀滅之神。 濕婆(梵文:शिव,Śiva),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濕婆是毀滅之神,也擔當創造的職能,是印度民眾最為敬畏的神,由吠陀時代的天神樓陀羅演變而成。

他的教派(濕婆派)信徒奉其為最高的神,有地、水、火、風、空、日、月、祭祀8種化身,除毀滅外還可創造。佛教文獻稱他為大自在天,住色界之頂,為三千界之主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f/fc/Sivakempfort.jpg
在班加羅爾的巨大神像雕塑濕婆冥想的神韻

阿修羅:惡魔。 印度教神話的阿修羅(梵語:असुर)是一群追求力量的神族,有時更被稱呼為惡魔,阿修羅族及提婆族(包括那伽族)都是迦葉波頁面迦葉波 (印度教)並不存在,英語維基網路對應頁面為Kashyapa。的後代。最早期的吠陀文獻記載阿修羅族是一群司掌道德及社會的神只,如伐樓拿(佛教名:水天)掌管天則與理法梨多頁面梨多並不存在,英語維基網路對應頁面為rta。,和跋伽守護信徒的財富與婚姻;提婆族則司掌自然現象,如黎明女神烏莎斯及氣候神/雷神因陀羅等。

密特拉(佛教名:彌勒菩薩)、伐樓拿及弗栗多都是很具知名度的阿修羅神只。毗樓遮那(佛教名:大日如來)、松巴頁面松巴 (印度教)並不存在,英語維基網路對應頁面為Sumbha。和尼森巴頁面尼森巴並不存在,英語維基網路對應頁面為Nisumbha。原為阿修羅王,後被佛教吸收成為佛陀。

於後期印度教的文獻如《往世書》和《過去如是說頁面過去如是說並不存在,英語維基網路對應頁面為itihasa。》中,兩族開始被明確地二元化,阿修羅族作為提婆族的對立被描寫成邪惡的一眾。根據《薄伽梵歌》16.6章的詳細描述,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帶有daivi sampad(神聖的特質,提婆的詞根)或asuri sampad(惡魔的特質,阿修羅的詞根)。總結《薄伽梵歌》16.4章,asuri sampad代表了傲慢、自負、妄想、狂怒、嚴肅及無知。[1]部分品格正氣的原阿修羅族的神只,如伐樓拿後期就因此而被「易族」至提婆族。

迦樓羅:金翅神鳥,於烈火中涅盤而得永生,以中國神話鳳凰為原形。 迦樓羅(梵文:गरुड,Garuḍa),按照《迦樓羅及諸天密言經》的說法,就是中國的金翅大鵬鳥或大鵬金翅鳥,是印度教和佛教典籍中記載的一種神鳥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9/94/Garudakaryatid98.jpg
迦樓羅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c/cc/P1080102.JPG
真覺寺中刻於塔身上的金翅大鵬鳥

❹ 古印度神話中的神 求具體些

在印度神話中主要可分為三個時代
1)吠陀神話
2)婆羅門神話
3)佛教神話

1)吠陀神話

《天空戰記》中似乎並沒有提到為什麼要以"天空"為題.其實在古印度神話中神界分為天界,空界和地界三層,共有三十三個神.天界諸神,是吠陀神話中最早產生的神. 多為方位不同,名稱各異的太陽神,如蘇爾耶(Surya),娑維特麗(Savitr),烏莎斯(Ushas), 普善(Pushan)和維婆斯婆特(Vivasvat)等.另有天空神帝奧斯(Dyaus),攣生兄弟神雙馬童(ASvinau),對偶神伐樓那(Varuna)和密多羅(Mitra),以及號稱"大步"的毗濕奴(Vishnu)等.其中地位最高,影響最大者為伐樓那.

在吠陀神話的三界中,佔主導地位的是之後誕生的空界.空界諸神中以因陀羅(Indm)的地位最力顯赫,也是《梨俱吠陀》歌頌最多的神明(近250首,約占詩總數的1/4),可謂吠陀神殿中的主神.作為因陀羅主要對手的"巨龍"被稱作"弗栗多" (Vrtra),故而"殺死巨龍"的因陀羅贏得"殺弗栗多者"(Vrtraghan) 之美稱.《梨俱吠陀》中的空界神還有協同因陀羅作戰的一群暴風爾 神摩錄多(Marut).他們的父親是樓陀羅(Rudra),手持雷杵,以電為箭,兇猛異常,被稱為天國的野豬,後演變成婆羅門教和印度教的三大主神之一濕婆.另有風神伐由(Vayu),亦稱伐多(Vata),常與因陀羅同車出戰.此外,還有爾雲神帕岡尼耶(Parjanya),水女神阿帕斯(Apas),水神阿婆姆那婆特(Apam.Napat)和從天界獲取火種的摩多利首(Matarisvan)等神……

地界諸神中以火神阿耆尼(Agni)最受崇敬,《梨俱吠陀》中有關他的頌詩約二百餘首,數量僅次於因陀羅.他後來演變成婆羅門教中的梵天(Brahma).地位僅次於阿耆尼的蘇摩(Suma),是酒神,有關他的頌詩約120餘首.蘇摩是一種蔓草,從中榨取的液汁呈棕紅色,飲用後能長生不老.《梨俱吠陀》中的地界神還有地母波哩提毗(Prithivi)和江河女神娑羅室伐底(Sarashvati)等.

除了三界外,《梨俱吠陀》中還提到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主要有前述因陀羅的死敵弗栗多.另一類妖魔叫作羅剎(Rokasha或Raksasa),喜在夜間活動.被稱作達娑(Dasa)或達休(Dasyu)的妖魔,在頌詩中常與弗栗多相混同.還有名叫達伊提耶(Daitya)或達耶多的妖魔,專門破壞祭儀.最引人注目的要數阿修羅(Asura)在古印度神話中,眾天神提婆和最高惡魔阿修羅的對立斗爭,構成神話傳說的主要題材了.(關於阿修羅的神話,以及阿修羅和修羅的關系等,我想下次重開一篇詳細介紹)

2)婆羅門神話

如上文所說,隨著婆羅門教的開展, 所崇拜的神逐漸集中到有主導作用或力量強大的神(主神崇拜),阿耆尼(Agni)演變成創造神梵天(Brahma);樓陀羅(Rudra)演變成破壞神濕婆(shiva);再加上天界的守護神毗濕奴(visnu),被稱婆羅門神話的三大主神.至於吠陀神話中的別的神么,嘿嘿,全變成這三個主神的化身的一部份了.^_^ (以後有機會也會詳細介紹關於這三大主神和其化身的) 至於首席惡魔也由弗栗多變成了阿修羅了.

3)佛教神話

佛教中的等級依次是:佛,菩薩,觀音,羅漢,金剛,薩陲等等.而在很多漫畫中出現的明王,在佛教中的身份就是佛的"忿化身".俗話說:佛都有火,佛一旦發火後會怎樣呢?那就是變身啦. ^_^每個佛都有個對應的"忿化身",如釋迦牟尼如來佛的"忿化身"是無能勝明王,彌勒佛的"忿化身"是中央不動尊明王等等,

只有一個比較特殊,那就是孔雀明王.楊曾經翻過很多佛經資歷,但到現在還是不清楚孔雀明王是哪個佛的忿化身. 最早關於孔雀明王的記載是,釋迦牟尼的第十八弟子阿難找到一本《孔雀明王經本咒》的書,他拿去問釋迦.釋迦好像就胡亂地講了一通,也沒說出個所以然來.哪位朋友有這方面的資料,希望賜教. 而吠陀神話的諸神在佛教神話中全都皈依佛門,原來的三界就變成了佛教中的忉利天,原來的三十三個神就統稱為三十三天忉利天了.不過名字就都改了,如因陀羅就成了帝釋天,梵天改為大梵天等等.而以前的那些妖魔也都皈依佛後成了佛的護法,如阿修羅,夜叉等等.他們和一些天和在一起,組成了佛的"禁衛軍"二十八部眾,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天龍八部.

在佛教中,諸神的地位是遠低於諸佛的.而且在佛教所說的六道輪回中,天界也屬其中之一.因前世的公德,此世也許可以為神,但下世卻仍要受輪回之苦.

相較之下,在關於印度神話方面的取材上,《聖傳》主要取材於吠陀神話的天界設定,但諸神的名字卻都是佛教神話時代的;《3X3隻眼》主要取材於婆羅門神話;《孔雀王》主要取材於佛教神話,但很多名字又反過來引用吠陀神話的.最好玩兒的是《天空戰記》整的一個大雜燴,什麼時代的神都有!^_^

閱讀全文

與印度暴風神叫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海鮮去哪裡吃合算 瀏覽:44
和伊朗人做生意通過哪個銀行 瀏覽:265
印尼簽證費用一般多少 瀏覽:98
從英國的歷史我們可以學到什麼 瀏覽:676
中國建行專屬一戶通簽約多久到期 瀏覽:488
越南人如何對待大象 瀏覽:914
印度邊境沖突中國傷亡多少 瀏覽:354
印尼工程稅率多少錢 瀏覽:193
發票專用章用什麼印尼 瀏覽:91
印度茶園怎麼樣 瀏覽:851
伊朗女人長什麼樣的 瀏覽:911
印度街頭酥脆球怎麼配 瀏覽:719
伊朗新冠病毒怎麼來的 瀏覽:637
中國古建元素有哪些 瀏覽:949
在越南讀書需要什麼條件 瀏覽:556
印度的火車站有多少個 瀏覽:768
英國研究生多久開學 瀏覽:649
義大利木紋礦山在哪裡 瀏覽:137
印度養雞怎麼樣 瀏覽:555
印度的衛生紙賣多少錢 瀏覽: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