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人口高達13億,為何當地少有高樓
印度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人口第二大國。印度總面積298萬平方公里,總人口13.24億人。作為人口大國,也是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發展中國家之一,印度為何高樓那麼少?
同時,印度基建為何這么落後也大有原因,印度屬於聯邦制國家,地方有高度的自治權,印度土地私有制度對基建發展的制約很大,大量土地掌握在少部分人的手裡,這會使開發難度和開發成本大大增強增大,這些人不願意把土地提供給政府搞基建,而政府又無法強制收回,印度基建如此落後,甚至連孟買這樣的國際化大都市,公共廁所的數量都少之又少。
高樓對土地的要求是很嚴格的,地質、位置和高度都很重要,但在印度,想要獲得這樣的條件顯然是很難的。
日前,印度總理莫迪已經以壓倒性優勢獲得連任,在他任內為印度人民建造一億座廁所的目標依然沒變。印度經濟已經處於高速發展時期,但基建落後依然是個大問題,不是印度人建不起高樓大廈,實在是因為印度這個基建爛到根了。
② 印度為迎接莫迪視察翻建的路一天就塌了,當地的基建能力如何
印度給人的印象是比較落後的,基建這塊還要靠其他國家的援助,當地的基建能力不容樂觀。印度的發展緩慢,從而也導致了當地的基建不好,這是一個惡性循環,首要的就是強國,再尋求其他在基建方面做得好的國家的幫助,達到幫助印度發展的目的。
印度雖然很窮,但也有一些家族是有錢人,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甚至是去其他國家學習,但這個基數太小了,不足以改變印度的大環境。就算這些有錢人家有心拿錢支援國家基建,但,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效果幾乎是沒有,所以,想要發展基建,全民小康是很必要的。
總結
一個國家的基建是要在大多數家庭都達到了小康的水平,才有發展起來的希望,如果一直都在解決自己的生計問題,是沒有足夠的金錢和人力來搞基建的。這樣的國家基建能力也不成熟,就算是打算發展了,也要藉助其他國家的幫助才行。
③ 印度宣布在基礎設施方面投入1.35萬億美元,為何發展中國家都是基建狂魔
因為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都是因為沒有歷經工業革命的熱潮而導致與發達國家脫節,而要想趕上發達國家,那就必須把最基礎的做好,否則經濟發展不穩定,實現不了高速發展的目標。像印度,印度是個很會尋找自身缺點的一個國家,在獲得經濟獨立之後便開始發展人口。
而製造業的基礎就是這些基礎建設,任何一個發展中國家要想去同發達國家較量,就必須穩扎穩打地基建。這個可以參考中國,這么多年來一直沒有停止基建,甚至基建的很多方面讓發達國家望塵莫及,比如中國的懸浮列車、高鐵等。不像那些可以靠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發展經濟的國家,發展中國家必須做好一切准備,為今後的經濟發展打好最牢固的基礎。
④ 印度為何發展不起來有這3座經濟大山,印度很難發展
艱難的2020年終於過去,一切似乎都要重新開始,不過即便發揮不好,各國還是需要面對,2020年那張慘不忍睹的成績單,以此來進行,相對應的經濟刺激計劃,只不過 對於印度而言,印度的成績單,相對有些過於沉重,據了解,由於公共衛生事件的爆發,導致印度的經濟深受影響,原本在2019年的時候,印度的經濟總量,還曾一度超越英國,躋身全球第五大經濟體,但從目前的數據來看,印度經濟正在遭遇巨大下滑,預計將被英國重新超越,需要到2024年,印度才能再奪回全球第五的位置,而和中國放在一塊,中印就形成鮮明對比。
中國呢,雖然在2020年的第一季度,經濟也遭遇重大影響,但經過統籌布局後,很快就恢復並且開始實現經濟正增長,成為國際少數還保持正增長的國家,引援英國智庫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CEBR),年底發布的報告,該機構預計,中國將有機會在2028年,實現對於美國經濟總量的超越,從而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這比之前的預估時間,還要提前5年,而印度的經濟預計則是倒退5年,因此 當下印媒就指出,疫情已經讓,中印的差距再度拉大10年時間。
其實關於這類的對比,這幾年還有很多,畢竟兩國都是發展中國家中,體量最大 經濟增速也最快的國家,近些年來 印度經濟發展不賴,增速普遍保持在7%以上,在單一季度上,更是多次達到8%以上,多時段創下單季度世界第一增速的記錄,所以很多人對於印度經濟,都抱有很大的信心,所以印度的崛起,全世界都在疑惑,印度何時才能追上或者超越中國,那麼印度要多久才能追上中國呢。
事實上 ,如果按照數據說話,就算沒有2020年的挫折,擇取2019年的數據來說,中國GDP是印度的5倍,人均收入是印度的近4倍,假設兩國的GDP都保持增速不變,印度按照8%的經濟增速,而中國按照4.5%的經濟增速來說,那麼印度想要追上中國,理論上 大概需要50年左右的時間。但數據終究是數據,50年印度能夠超越中國嗎大幾率是不太可能的,因為印度的經濟增速,不可能保持50年8%的經濟增長,並且阻攔在印度經濟面前,還有著「三座大山」,如果印度沒有破除這三座大山,那麼印度想要追上中國,一切都是痴人說夢。
為何會這么說呢,眾所周知,印度是一個擁有復雜 社會 結構,和奇特 歷史 的國家,印度是存在很多先天不足的, 歷史 現實就是,當英國殖民者撤退後,印度並沒有對傳統糟粕進行清算,沒有進行結構性改革,沒有建立一個統一的市場,各邦在語言、風俗習慣和信仰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異和壁壘,最終導致70年過去,經濟發展始終都不盡人意,而其中阻礙印度發展最嚴重的,就是印度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種姓制度和貧富差距,因為「三座大山」,印度「大國夢」就始終難以實現 。
具體分析來看,首先是土地制度,很多人都認為土地和經濟掛鉤不大,但事實上 ,它是經濟發展的基礎,生產關系的最初版本,本來就是人地關系,印度是一個農業國家,全國擁有60-70%的人口,都直接從事農業活動,農業仍是印度最大的經濟部門之一,數億印度人口到靠農業過活。
同時,包括基建、房地產和引進外資修建的廠房,也都需要運用到土地,土地對於經濟發展是至關重要,土地分配深刻掛鉤經濟發展策略,但印度呢,當下的印度土地,多數被集中在少數人手中,而占據人口多數的農民,則拿著十分少量的土地,所以為了擴大生產力,為了營生,眾多印度農民不得不向成為佃農,支付錢財租佃土地,同時還需要向農業公司,借貸購買種子和農葯,久而久之 導致印度農民的負債。
據不完全統計,印度農民一年收入僅為6000元,微薄的收入無力承擔生活開支,導致每年都有印度農民走上絕路,是全球自殺率最高的國家之一,而農業發展不徹底,土地和人口就無法轉化為資本,轉而投入到工業化當中,這也是為何如今,印度的製造業和基建事業,都無法有效開展的緣故,2015年 日本花大價錢,從我國手中搶走印度高鐵的項目,但時間已經過去5年,現如今連征地都無法完成,讓日本至今後悔莫及,而它反映的,就是印度土地背後的難題。
而第二個難題,就是種姓制度,印度的種姓制度,是階級等級森嚴的制度,各等級世代相襲,制度規定,低種姓必須無條件服從高種姓,高種姓在教育和就業方面,享有特權,而在4大種姓外,還有一個「賤民」階層,是 社會 最底層的群體,以此構建印度復雜的 社會 結構,並且在這樣的種姓制度中,低種姓是無法反抗的,長久的熏陶下,他們認為這是無法的命運,並且美名,只能低種姓的人在這一世遵守教義,下一世就會有晉升高種姓的機會,以此分級統治各個階層。
種姓制度形成的是印度嚴重的階級割裂,事實上 這樣的種姓制度,在印度建國初期,就已經明確寫入法律,被廢除完畢,但流傳上千年的傳統,有沒有被過多清算,哪有那麼容易就被斬除,至今 殘存的種姓制度,依舊在印度境內流行,階級割裂帶來溝通的困難,導致印度的內生市場發展緩慢。
中國打破960萬平方千里的地區隔閡,塑造起14億的超級內需市場,發展起互聯網和電商物流行業,但印度每個邦之間,都存在堅固的壁壘,各個階層的人們也也存在隔閡,導致印度內生市場十分低質,除此之外,婦女革命也是印度類似於種姓制度的一個問題,當下的印度,很多婦女依舊遭遇,很多不公平地對待,無法參與到經濟活動中,缺少女性參與的經濟模式,顯然是不 健康 的,這樣的情況下,印度經濟如何快速發展。
最後一個問題,就是印度的貧富差距,印度的經濟發展迅猛,但事實上,財富主要分配到的,都是印度的富人階級,客觀來說,貧富差距每個國家都有,世界沒有一個國家能夠解決這個問題,能夠完全杜絕貧富差距,美國不行,日本不行,印度自然也不行。
但貧富差距需要保持一個限值,印度如今已經是超出這個限值,它是世界上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之一,據不完全統計,印度1%的富人,約掌握印度70%的財富,那個頻頻上榜亞洲首富的穆科什·安巴尼,擁有3400億元的身家,旗下信實集團的資產,更是一度占據印度4%的GDP,而廣大的印度百姓,根據2014年世界銀行的一份數據,一天的消費在8元人民幣以下,貧富差距過大,已經成為印度經濟,最大的一座大山,財富過度不均衡分配,導致印度的內生市場很難得到有效開展,而消費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馬車之一,印度的這輛馬車,顯然就不夠分量
而這就是擺在印度面前的三座大山,而除了這三座大山之外,還包括基礎建設、國際環境,勞工剝削以及人口壓力等等幾座山峰,印度長久以來都有一份「大國夢」,幻想有一天能夠成為超級大國,但印度,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無法讓生產力獲得顛覆性的發展,僅僅是這幾年的經濟成績,還是不夠的,並且留給印度的時間也不多了,製造業即將進入機械代工時代,人口紅利即將喪失,印度想要追上中國,難度就變得更大了,不知道你覺得印度能不能追上中國呢,歡迎留言評論。
⑤ 印度為何不能像中國一樣大規模投資基礎設施
國家的動盪不安,原材料的不足導致印度是無法像中國一樣大規模投資基礎設施。雖然近幾年的印度經濟有了提高,但是綜合各種印度來說還是很落後的,特別是在工業方面完全無法前進;為何印度不能像中國一般投資?因為它輸在基礎上面。國家本來就比較動盪,加上連基本的生活無法保障,怎麼能拿出一定的資金投資設施。
居民不滿意政府的行為,動盪的生活導致印度經濟無法發展,自然沒有基本資金去投資基礎設施。
⑥ 搶走中國訂單後,日本陷入「印度高鐵困局」,建設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困難
要知道一條鐵路的建設是十分不容易的,在就算是在中國的地方,一條鐵路的建成將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就單說是土地徵用就要經過長時間與當地居民進行協商處理。在搶走中國訂單之後,日本陷入的困局,在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是很多的。
第三,因為兩國關系的原因。從一開始日本搶走中國的訂單,也是想要奪走中國的利益。沒有完全的考慮到現實中的實際問題,包括自己的技術和人力,物力預算等等方面。同時印度和日本現在互相推卸責任,也是日本隨手造成的,從一開始就沒有完全信任印度,要知道不相信任的兩個國家是不可能達到合作的目的。當兩個國家之間的合作出現了信任危機,那麼這項合作很大概率都是不可能完成的。又因為很多的社會問題導致了日本不想繼續修建這條鐵路,若是這條這個項目終止,那麼最大的受益人是日本,那麼將要為這個付出代價的當將是日印度的納稅人。
⑦ 印度的基礎設施為什麼建設不起來
最重要的放在第一個:票倉:基礎設施耗時長,屬於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所以政客通常喜歡直接以補貼的方式進行賄選,而不喜歡長遠的利益。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票倉二:基礎設施有階段性,給一個地方建設就會失去其他地方的選民,必須同時興建才有可能。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票倉三:基礎設施在城市裡能效益最大化,但是選民在農村,所以城市往往會被邊緣化。
認全:基礎設施需要個別人做出讓步,才能使大多數人受益,但是總有個別人是極端自私者,尤其是印度這個自大的民族,很少考慮別人,政府又不敢強拆。
基礎設施建成的越快,成本越小。但是印度人比較懶散,上班時間外堅決不幹活,否則就罷工,即使提高加班工資也不加班。印度是個重精神而輕物質的國家,幾千年的文明史沒有建成一棟印度教建築物,泰姬陵還是伊斯蘭教建成的。
⑧ 為什麼印度不能像中國那樣更大投資基礎設施
印度之所以不能像中國那樣更大的投資基礎設施,就是因為印度對於基礎設施不能夠盡心的去投資,而且印度在領域的發展是不同的,印度還是多黨執政,他們不同的政黨擁有不同的目標,這就使得他們的分歧非常的大。
印度最近幾年已經加大基礎設施開發與建設,雖然過程比較的漫長,但就目前來說,也是在一點點的發展。
印度也加大了引進外商的投資,可以說印度現在已經在港口和機場,逐漸的增加了貿易進出口比例,這也使得印度的發展越來越好,在基礎設施方面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⑨ 印度為什麼這么落後
印度問題眾多,改進道路困難重重。
印度面臨的問題更多,例如:貧富差距過大。其實印度也很想改善這一狀況,縮短貧富差距,為此還曾推出一新法案,為貧困百姓提供工作機會和補助,但這一部分是從中高層手中「省」出來的,換句話說,這一法案是通過減少中高層的部分利益,來補助貧困百姓,為此,印度還曾爆發遊行。
就行政區域而言,印度邦的數量由建國時的16個增加到了28個,因為印度缺乏政府的控制力,就會導致各邦權力分散,經濟建設也就難有一個科學統一的規劃或規范,或者說決策依據很可能並非考慮長遠發展
歸根結底,獨立外衣下的本質還是殖民。印度從來沒有接近同質的單一種族、宗教甚至語言,也沒有徹底實現統一各民族,更多的是一個分散著的一塊區域被稱為印度。不是一個整體,而是一個合集
千年遺留下來的各邦分治,無法實現大基建、大物流以及工業化崛起。一個人的性格決定其命運,那民族的性格就是國家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不過在莫迪的帶領下,印度的發展還是小有成就的,只不過印度現階段面臨的問題十分棘手,一方面迫切需要尋求發展,一方面國內狀況不斷,再加上現在的疫情、蝗災等,印度的經濟面臨巨大的考驗。
而且印度為了尋求更好的發展,努力與美國尋求合作,更是花大價錢從美國手上購買了不少的軍事裝備,但是印度存在的問題都是陳年舊事,在短時間內想要徹底解決根本是不可能的,而且若是不能妥善處理,對印度今後的發展也是相當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