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哈薩克火烈鳥遷途過冬,它們將遷去何方
2020年11月14日,哈薩克卡拉克爾湖的湖面上,出現了一朵粉色的“雲”。
這朵“雲”不是別的是由數百隻火烈鳥組成的,它們涉水嬉戲,或飛或游,不停變換隊形,但又始終圍聚在一起。在湖水天色的交相輝映下,這批遷徙過冬的火烈鳥為深秋的卡拉克爾湖帶來生機,形成一幅和諧有趣的自然畫面。據了解,火烈鳥主要分布在印度、非洲和中南美洲,生活在鹹水湖、沼澤地帶和一些潟湖裡,主要依靠藻類和浮游生物為生,喜歡群居。火烈鳥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候鳥,只在食物短缺和環境突變的時候遷徙,遷徙一般在晚上進行,每晚能以50至60公里的時速飛行600公里。 火烈鳥受到當地環境部門保護,這群火烈鳥預計飛往哈薩克南部或者伊朗。
”李鑫分析說,從地域來看,在印度、東南亞地區越冬的火烈鳥遷徙路線離天津最近,這些迷路的火烈鳥從這條遷徙路線而來的可能性極大。有趣的是,我國近幾年從內蒙古磴口到山西寶雞再到天津的北大港以及山東的黃河河口,陸續首次記錄到火烈鳥的分布,這也說明火烈鳥在天津的出現並不是偶然,也許它們已經把中國作為了新的遷徙通道。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我國在生態保護、濕地恢復上的成效。憑記憶回來的“老朋友”?鳥類對於遷徙路線也是有記憶的,對於鳥類導航定向機制的研究,直到20世紀50年代才開始。通過實驗,關於鳥類“識途”的說法目前主要有4種:通過感應地球磁場定位、通過辨識日月星辰定位、通過記憶山川河流的位置定位,此外還可以通過遺傳和學習記憶。
“迷路的火烈鳥對曾經來過的天津北大港濕地也是有記憶的。”李鑫分析,2014和2016年在天津短暫停留的火烈鳥應該屬於真正意義的迷鳥,很可能2018年來津的一家5口是憑著記憶回來。它們覺得北大港濕地所處生態環境好,且相對封閉,人為干擾較少,食物也很豐富,於是就再次選擇了這里作為遷徙的停歇地,直到天氣變冷才離開。而今年來的這兩只火烈鳥也很可能是以前來過天津的“老朋友”了。不過目前由於對野生鳥類的跟蹤技術還不成熟,因此這些都只是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