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高考有多卷
印度的「高考」是一個復數概念,它不是一次考試定排名,它的過程持續數月,復雜而煎熬。一名印度考生必須過五關斬六將,通過層層篩選和多輪考試,才能就讀心儀的學校。
每年3月,印度的考生就會開始填報志願,各校考試通常在每年4月-6月舉行,這是印度一年中最熱的季節。為了確保能考上大學,不少考生頂著酷熱,轉戰各地,最多甚至要考20多次。
相關信息:
印度每年參加高考的考生大約在1000萬上下,然而最頂級大學的錄取率不到2%。如果考不上頂尖大學,對於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可能意味著進入印度普通的大學,然後畢業即失業。
印度記者拉克西米感慨道:「在印度,考試決定你未來的發展,你能進入什麼樣的大學,決定了將來從事什麼樣的職業。所以你必須取得好成績,孩子身上的競爭和壓力是巨大而殘酷的。」
當印度CEO稱霸美國矽谷的神話頻頻傳來,理工科也順勢成了最受印度家長追捧的專業,印度排名第一、每年為矽谷輸送大量人才的印度理工學院,也成了考生們最嚮往的高校。
在美國人評選的世界最難本科入學考試中,印度理工學院也排名世界第一:每年超過30萬名考生報考,錄取率卻不到2%,比麻省理工學院(10%)還難上。
㈡ 印度「高考」強迫女生脫內衣,安檢員竟問:前途重要還是內衣重要合理嗎
這當然是不合理的,在我們的考場當中是不可能出現的。但是由於印度考場的規則就是如此,我們也無法去評價。
每個國家都有類似我國的高考,而印度的高考就有些特殊。眾所周知,我國的高考考生在進入考場之前必須經過嚴格的檢查。因此考場周圍有非常多的儀器來檢測考生是否攜帶違禁物品進入考場當中。但是印度並不是如此,印度考生通常都是脫光衣物,只穿內衣在考場當中進行寫作。
印度一直以來以奇葩著稱,在各個方面也同樣如此。尤其是在高考這一項當中,與其他國家的選擇方式卻仍然相反。印度考生在參加高考的時候必須脫光衣服,男女同樣如此。但是這對於女性來說未免有些恥辱,可是考官卻不這樣認為。因此考官們往往都會要求女性考生脫光衣物進入考場當中,要知道印度的高考是非常難的。而且參加高考的人數較多,印度只有少部分人才能夠考上大學。
㈢ 印度的高考是怎樣的為何難上難、難於上青天
我之前看過關於印度高考制度的相關報道。印度和中國一樣,也有著自己的頂尖大學——印度理工學院。這是一所以麻省理工學院為藍本建造的,具有印度特色的學院。而印度的學生考印度理工學院之難度,不亞於中國考生考上清華北大這樣的名校。都是最頂尖的學校,都需要最頂尖的學生,在這點上每個國家都是一樣的。
印度高考難,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我想說,說印度高考難倒不如說是在這條自己最想走的路上,我們要付出很多努力罷了。這是每一個人人生道路上必須要面對的事情,我們想變好,就要要求自己做得好,否則怎麼能配得上我們覺得的好和優秀呢?
㈣ 歐洲高考制度 詳細舉例典型國家
「五花八門」的高考制度
美國:學業評估能力考試一年舉行七次
美國不實行全國大學入學統考,但中學生申請上大學影響最大的考試是「學業能力評估考試」(SAT)和「美國大學測評考試」(ACT)。SAT考試每年舉行7次,考試內容有數學和語文各三個部分,時間為三個小時。SAT考試內容與高中教材沒有直接的關系,SAT主要考查學生的邏輯、分析、推理等方面的能力。試題類似於智力題,考試題目千奇百怪。如:「癩蛤蟆是否有聽覺?試證明之」;「請以下面的句子開頭寫個故事:『在多年以後,他想起自己第一次與冰有關的經驗......』,故事須提及一雙襪子、一個紀念碑、一串鑰匙、一頭家畜和莎翁全集」;「沙和海灘的關系中與下列哪兩者之間的關系相同:A、貓和貓須;B、樹和森林;C、足球和曲棍球;D、衣服和鞋子」等。在美國,一些十二三歲的初中生也常進入考場,就這些智力題「小試牛刀」。
ACT與SAT考試均被稱為「美國高考」。和SAT不同,ACT考試更象一種學科考試,它更強調考生對課程知識的掌握,同時也考生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的測試。從難度上看,ACT考試比SAT考試更容易一些,也比較接近「中國式」考試。因此,對中國考生來說,選擇ACT考試可能更容易在短期內獲得相對滿意的成績。
----------------------------------------------------------------------------------------
英國實行A-LEVEL考試
在英國,高中二年級的考生需參加普通教育證書高級考試,即A-LEVEL考試。A-LEVEL考試相當於中國的高考,考試課程有英語語言、文學、數學、經濟等課程。學生選修的課目也要考試。只有在A-LEVEL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的,才能被一流大學錄取。
不象中國,越臨近考試學校抓得越緊,考生越緊張。英國的中學在A-LEVEL考試前兩周,放假讓學生回家自己復習,學校教師不搞什麼猜題或復習提要等活動。A-LEVEL考試評分分為八擋,即A、B、C、D、E、F、G,最後一檔零分用U表示。
----------------------------------------------------------------------------------------
法國實行高中會考
法國高中生進入大學深造的必要條件是首先獲得由學校統一頒發的高中畢業證書,然後再參加高中會考(BAC)。原則上說,所有通過高中會考的考生,均可申請進入大學接受高等教育。但是醫學系、牙醫系、葯學系及技術學院等除外。由於名額有限,這些院校和專業一般採取淘汰制招收大學新生。
為了讓各高校提前掌握生源情況,法國高校招生實行預注冊,即提前登記志願。預注冊一般在每年三四月間進行,由於學生人數眾多,法國絕大多數學校均採用電話計算機的登記方式。
---------------------------------------------------------------------------------------
加拿大沒有高考
對加拿大來說,根本就沒有「高考」這一概念,因為加拿大沒有高考。加拿大中學生想要上大學,不用參加專門的入學考試。在每年6月份中國高中畢業生為高考而緊張而忙碌的時候,加拿大高中畢業生可能早已經接到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了,有些學生還會面對幾所最好大學的入學通知書,為到底選哪一所而左右為難呢!
加拿大各大學都有自己的學生選拔制度。由於加拿大聯邦沒有專門的教育管理機構,教育的管理由各省政府負責,這就造成了加拿大中小學教育體制的差別,加拿大的大學對各地學生的錄取要求也有所不同。
--------------------------------------------------------------------------------------
日本高考不是一錘定音
日本的高考不是一錘定音,國立、公立和部分私立大學,在每年的一月都有一次全國統一考試,主要是基礎學科,國語、英語、數學、理科(物理、地理、化學、生物)、社會學科。從二月中旬至3月底,各校再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第二次專門考試。
日本是個唯學歷是上的社會,個人的社會地位、升職機會、受尊重程度,都是由學歷以及自己所讀的大學知名度決定的。因此,對日本青年來說,能否上大學以及上什麼樣的大學,就決定了他進入社會以後站在什麼起跑線上,所以,日本的高考就是日本青年人生命運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真可謂是「一卷定終身」。日本的名牌大學相當難考,如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等。能考上東京大學的學生,根本不屑於到英美著名大學留學。如果一個學生考上了名牌大學無疑是鯉魚跳龍門,家長高興,在社會上也讓人刮目相看。
日本的考生分為三類,一類是應屆高中畢業生;第二屆是往屆落榜生,在日本被稱為「浪人」,一次高考失利稱「一浪」,二次失利稱「二浪」,三次以上統稱「多浪」;第三類,已經升入大學,但由於自己所在的大學不理想,想再考一個好的大學而參加高考的學生,這類學生被稱為「假面浪人」。這些人為能考上理想的大學,想方設法進行補習。日本最有名的代代木教室、河合塾、駿台預備校等,就以擅長收集各種私立、公立大學的考試資料和信息而著名。其收費很貴,如單科補習就要15萬元,如進入一所好的學校進行全面實習,約需100萬日元,其中學費60萬,雜費40萬,這相當於普通大學一年的學費,如果再將生活費計算在內,「復讀」的代價是及其高昂的。
--------------------------------------------------------------------------------------
韓國高考不算總分
韓國教育部於2002年初實施新的高考制度。新制度的最大特點是對考試成績不再計算總分,而將各科目的考試成績分別打分,然後依據分數段確定各科目的等級以及綜合等級。等級劃分為九個級別,每年的等級比例根據每年的考生人數確定。
各大學將根據各科目考試等級、學生手冊、面試成績、專長等情況招收學生。實行等級制後,考生不會象過去那樣因差一分或零點幾分的差異而落榜。
--------------------------------------------------------------------------------------
印度高校自行出題
印度的高考不實行全國性的統考制度,由各大學自選出題考試。全國性大學的入學考試由中央中考委員會主考,各邦大學的入學考試則由各邦主考。各校考試通常都在每年的4—6月間舉行。由於不實行全國統一教育,學生反而有了更多的選擇餘地。據說有的考生在一個考季內,就參加了20多次入學考試。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印度的高考同樣充滿「恐怖」氣氛。由於落榜,許多考生羞於見人,常常自尋短見。據印度報紙報道,2001年一年考季有近1900人自殺,2002年自殺者達到了2000多人。由於一分之差,在高考成績的名冊上有可能相差二、三十名。因此,在印度也出現了與中國類似的現象,即形形色色的輔導班、輔導中心。在印度的一些大城市裡,准備參加高考的應屆畢業生,每天凌晨三點就起床,先趕去參加4點鍾的輔導課,然後還要到學校去應付進度很快的日常課程。此外,家長也對學生施加著很大的壓力。家長們都認為高考是決定子女今後命運的大事,不惜投入巨資。現在,不光輔導班學費很貴,有些學校的日常費用也讓中產階級家庭感不堪重負。凡此種種,都對學生形成了巨大的精神壓力,這在某種程度上扼殺了他們的創造性和靈感。印度輿論十分關心這些情況,一再呼籲要對高考進行改革。
-----------------------------------------------------------------------------
澳大利亞看重平時成績
澳大利亞是以學生高兩年的綜合成績加上一次地區的「全澳等級考試」成績來綜合評定學生的大學錄取分,而不是以一次考試的成績作為大學錄取的標准。這種錄取制度不以一考定終身。學生必須認真對待平時的每一次考試和作業,打消臨時抱佛腳和碰運氣的僥幸心理。這樣就避免了偶然性,突出了平時學習的重要性,受到學校、學生和家長的普遍歡迎。
在澳大利亞,很多學生並不看重上大學。因為上不上大學生活水平相差不大。兩個中學同班同學,一個上了大學,一個早早地工作了,到上大學的參加工作時,那沒上大學的工資不比他少多少。讀了本科的,研究生的,工資起點是要高些,提薪幅度也大些,但工資越高,所得稅越高,去掉所得稅,比那沒有上大學的好不到哪裡去,更何況還有那些專業不好,畢業後找不到工作的呢。而且,念了大學的也好,沒念大學的也好,只要失業,就可以坐享失業救濟,按目前的標准,一個月的救濟金大約相當於三四千元人民幣,還有其他各種照顧,生活過得去,他費心勞神、拚死拼活考什麼大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