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榨甘蔗怎麼樣

印度榨甘蔗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3-08-25 20:08:18

1. 甘蔗的好處、作用和來歷

各種用途
還可製成蔗糖酯、果葡糖漿等。蔗渣、廢蜜和濾泥等可製成紙張、纖維板、碎粒板、糠醛、飼料、食用品培養基、酒精、乾冰、酵母、檸檬酸、賴氨酸、冰醋酸、味精、甘油、水泥、肥料等。蔗梢、蔗葉、蔗渣糠、廢糖蜜或酒精廢液作牛、羊等可作反芻動物的飼料;把糖蜜、濾泥摻到穀物類飼料中可製成顆粒飼料;糖廠排出的廢渣、廢液又可作甘蔗的肥料。 甘蔗是中國製糖的主要原料。在世界食糖總產量中,蔗糖約佔65%,中國則佔80%以上。糖是人類必需的食用品之一,也是糖果、飲料等食品工業的重要原料。同時,甘蔗還是輕工、化工和能源的重要原料。因而,發展甘蔗生產,對提高人民的生活、促進農業和相關產業的發展,乃至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脾胃虛寒、胃腹寒疼者不宜食用。甘蔗是能清、能潤,甘涼滋養的食療佳品,古往今來被人們廣為稱道,就連那些清高儒雅的文人墨客們對其也情有獨鍾。唐代詩人王維在《櫻桃詩》中寫道:「飲食不須愁內熱,大官還有蔗漿寒。」而大醫學家李時珍對甘蔗則別有一番見解,他說:「凡蔗榕漿飲固佳,又不若咀嚼之味永也」,將食用甘蔗的微妙之外表述得淋漓盡致。 製作指導竹蔗有兩種,皮色深紫近黑的甘蔗,俗稱黑皮蔗,性質較溫和滋補,喉痛熱盛者不宜;皮色青的青皮蔗,味甘而性涼,有清熱之效,能解肺熱和腸胃熱。 葯用附方1,甘蔗萊菔湯:甘蔗200g,鮮蘿卜150g。切碎,加水煮至蘿卜爛熟,去渣取汁,隨量服用。 源於《山清家供》。本方取其「蔗能化酒、蘆菔能化食也。」二者同用,可奏清熱除煩、解酒毒和化食下氣之效。用於酒食過度,煩熱面赤,嘔逆少食。 2,甘蔗生薑汁:甘蔗250~500g,生薑15~30g。分別切碎,略搗絞汁,和勻服用,或煎熱服。可分3~4次服。 源於《梅師集驗方》。本方用蔗汁益胃和中,生薑下氣止嘔。蔗汁雖寒,薑汁雖溫,但合用則性較平和。用於陰液不足,胃氣上逆,反胃嘔吐,或噎膈飲食不下。 3,蔗漿粱米粥:甘蔗500g,切碎略搗,絞取汁液,加粟米(青粱米)60g,加水適量,煮成稀粥食。 源於《董氏方》。本方取甘蔗汁益胃生津、潤肺燥,取粟米益脾胃;二者又皆能除熱。用於脾肺不足,陰虛肺燥,煩熱咳嗽,咽喉不利。
名家論述
1.《別錄》。 2.孟詵:蔗有赤色者,名昆侖蔗,白色者名荻蔗。竹蔗以蜀及嶺南者為勝,江東雖有,而劣於蜀產。會稽所作乳糖,殊勝於蜀。 3.《綱目》:蔗皆畦種,叢生,最困地力,莖似竹而內實,大者圍數寸,長六、七尺,根下節密,以漸而疏。抽葉如蘆葉而大,長三、四尺,扶疏四垂,八、九月收莖,可留過春,充果食。按王灼《糖霜譜》雲,蔗有四色,曰杜蔗,即竹蔗也,綠嫩薄皮,味極醇厚,專用作霜。曰西蔗,作霜色淺。曰竻蔗,亦名蠟蔗,即荻蔗也,亦可作沙糖。曰紅蔗,亦名紫蔗,即昆侖蔗也,止可生啖,不堪作糖。凡蔗榨漿飲固佳,又不若咀嚼之味雋永也。 4.《隨息居飲食譜》:甘蔗,榨漿名為天生復脈湯。 用葯忌宜脾胃虛寒者慎服。 ①《本草經疏》:「胃寒嘔吐,中滿滑泄者忌之。」 ②《本草匯言》:「多食久食,善發濕火,為痰、脹、嘔、嗽之疾。」 皮色青黃的黃皮蔗,俗稱黃皮果蔗,則味甘而性涼,有清熱之效,能解肺熱和腸胃熱肺熱咳嗽,痰多且痰色黃稠濃濁的人士,大可用竹蔗汁配梨子汁,增強潤燥清肺熱的功效。竹蔗加生蓮藕榨汁也有同效。至於肺熱咳,咳至吐血之人,飲用後可得以舒緩。此外,據說此方對於泌尿系統受感染,俗稱(赤尿)也有療效。 皮色深紫近黑的甘蔗,俗稱黑皮蔗,性質溫火,喉痛熱盛者不宜。 蔗汁本身帶涼,體質虛寒人士不宜多飲,若寒咳(痰白而稀)者誤飲,病情有可能實時加重。相傳將蔗蒸熟後才榨汁可免此弊端,但確實功效如何,仍有待驗證。倒是竹蔗配白茅根、紅蘿卜煮水確有清熱的功效,小朋友多眼屎兼脾氣暴躁時最適宜。若再加荸薺(馬蹄),可於小兒出水痘或麻疹時,當水常飲,清熱解毒,既可幫助病毒透發,亦可加快痊癒。作為食糖的主要來源,甘蔗營養價值之豐富,實在毋須置疑。若嫌蔗汁單調,可用蔗汁煮飯,能夠和胃寬中,令你胃口大開。 好處,敗火鍵脾。 壞處,如果吃到瓤紅色的甘蔗,會中毒。 如果是很好的甘蔗,吃吧,沒問題的。 甘蔗的營養價值很高,它含有水分比較多,水分佔甘蔗的84%。甘蔗含糖量最為豐富,其中的蔗糖、葡萄糖及果糖,含量達12%。此外,經科學分析,甘蔗還含有人體所需的其他物質,如蛋白質0.2克、脂肪0.5克、鈣8毫克、磷4毫克、鐵1.3毫克。另外,甘蔗還含有天門冬氨酸、谷氨酸、絲氨酸、丙氨酸等多種有利於人體的氨基酸,以及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和維生素C等等。甘蔗的含鐵量在各種水果中,雄踞「冠軍」寶座。 中國古代醫學家還將甘蔗列入「補益葯」。中醫認為,甘蔗入肺、胃二經,具有清熱、生津、下氣、潤燥、補肺益胃的特殊效果。甘蔗可治療因熱病引起的傷津,心煩口渴,反胃嘔吐,肺燥引發的咳嗽氣喘。引外,甘蔗還可以通便解結,飲其汁還可緩解酒精中毒。 甘蔗雖是果中佳品,但亦有不適合它的人群,比如患有胃寒、嘔吐、便泄、咳嗽、痰多等症的病人,暫時不吃或少吃甘蔗,以免加重病情。另外還必須注意:若保管欠妥易於霉變。那種表面帶「死色」的甘蔗,切開甘蔗,其斷面呈黃色或豬肝色,聞之有霉味,咬一口帶酸味、酒糟味的甘蔗誤食後容易引起黴菌中毒,導致視神經或中樞神經系統受到損害,嚴重者還會使人雙目失明,患全身痙攣性癱瘓等難以治癒疾病。甘蔗渣屬於粗纖維質,人類的腸胃並無法消化這種纖維,還有可能會造成消化道受傷。
甘蔗
甘蔗[1]是禾本科甘蔗屬植物,原產於熱帶、亞熱帶地區。甘蔗是一種高光效的植物,光飽和點高,二氧化碳補償點低,光呼吸率低,光合強度大,因此甘蔗生物產量高,收益大。甘蔗是中國製糖的主要原料。 新植甘蔗採用栽種甘蔗苗繁殖,栽種後不久即生根,長出許多嫩芽,形成叢狀。收割時僅收割甘蔗莖,將根仍留在土壤內,即宿根,來年,宿根重新分枝生莖;因此,甘蔗為多年生植物,它的收獲多的可達7~8次,在中國一般為3次,即三年後挖去宿根,重新種植。
編輯本段形態特徵
甘蔗全貌
甘蔗是一種一年生或多年生宿根熱帶和亞熱帶草本植物,屬C4作物。甘蔗稈直立,粗壯多汁,表面常披白粉。葉為互生,邊緣具小銳齒狀,花穗為復總狀花序。甘蔗為喜溫、喜光作物,年積溫需5500℃~8500℃,無霜期330d以上,年均空氣濕度60%,年降水量要求800~1200mm,日照時數在1195小時以上。甘蔗對土壤的適應性比較廣泛,以粘壤土、壤土、砂壤土較好。土壤pH值在4.5~8.0,甘蔗都能生長,但以土壤pH值6.5~7.5為適宜。 甘蔗下半截甜。這是因為在甘蔗的生長過程中,它吸取的養料除了供自身生長消耗外,多餘的部分就貯存起來了,而且大多貯藏在根部。甘蔗莖稈所製造的養料大部分都是糖類,所以甘蔗根部的糖分最濃。除此之外,甘蔗的葉子和梢頭部分要積聚充分的水分,以供葉的蒸騰作用所需,根部的水分相對來說就很少,梢頭的大量水分沖淡了糖分,所以梢頭沒有根部甜。
編輯本段地理分布
甘蔗原產於印度,現廣泛種植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甘蔗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是巴西,其次是印度,中國位居第三,種植面積較大的國家還有古巴、泰國、墨西哥、澳大利亞、美國等。中國蔗區主要分布在廣西(產量佔全國60%)、廣東、台灣、福建、四川、雲南、江西、貴州、湖南、浙江、湖北等省(自治區)。 1.甘蔗的起源甘蔗原產地可能是新幾內亞或印度,後來傳播到南洋群島。大約在周朝周宣王時傳入中國南方。先秦時代的「柘」就是甘蔗,到了漢代才出現「蔗」字,「柘」和「蔗」的讀音可能來自梵文sakara。10到13世紀(宋代),江南各省普遍種植甘蔗;中南半島和南洋各地如真臘、占城、三佛齊、蘇吉丹也普遍種甘蔗製糖。 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印度時,部下一位將領曾說印度出產一種不須蜜蜂就能產生蜜糖的草。公元6世紀伊朗薩珊王朝國王庫思老一世(不朽的靈魂)(Khosrau I Anushirvan)將甘蔗引入伊朗種植。8到10世紀甘蔗的種植遍及伊拉克、埃及、西西里、伊比利亞半島等地。後來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又把甘蔗帶到了美洲。 2.甘蔗的分布目前,甘蔗的分布主要在北緯33°至南緯30°之間,其中以南北緯25°之間,面積比較集中。如以溫度線為世界蔗區的分布是年平均氣溫17~18℃的等溫線以上。甘蔗的垂直分布在赤道附近可達1500米。在中國雲南的滇西南蔗區,海拔已達1500米~1600米。中國地處北半球,甘蔗分布南從海南島,北至北緯33°的陝西漢中地區,地跨緯度15°;東至台灣東部,西至西藏東南部的雅魯藏布江,跨越經度達30°,其分布范圍廣,為其它國家所少見。中國的主產蔗區,主要分布在北緯24°以南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包括廣東、台灣、廣西、福建、四川、雲南、江西、貴州、湖南、浙江、湖北等南方11個省、自治區。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的蔗糖產區迅速向廣西、雲南等西部地區轉移,至1999年廣西、雲南兩省的蔗糖產量已佔全國的70.6%(不包括台灣省)。
編輯本段選蔗要素
1. 優質甘蔗選擇
鑒別甘蔗時應掌握「摸、看、聞」的原則,摸就是檢驗甘蔗的軟硬度;看就是看甘蔗的瓤部是否新鮮(新鮮甘蔗質地堅硬,瓤部呈乳白色,有清香味);聞就是鑒別甘蔗有無氣味。霉變的甘蔗質地較軟,瓤部顏色略深、呈淡褐色,聞之無味或略有酒槽味;
2. 不能食用變質的甘蔗
不能選被真菌感染甘蔗。否則,吃後會引起嘔吐、抽搐、昏迷等中毒症狀;
編輯本段葯理作用
甘蔗製糖過程中提出的糖蜜內,含有對小鼠艾氏癌和肉瘤-180中抑製作用的多糖類(0.55g/1.2kg),主要由五碳糖和六碳糖組成。榨去汁的甘蔗渣中,也含這種多糖類(2.6g/2.6kg)。
編輯本段化學成分
蔗汁含多種氨基酸,有機酸。氨基酸有:天冬醯胺(asparag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谷氨酸(glutamicacid),絲氨酸(serine),丙氨酸(alanine),纈氨酸(valine),亮氨酸(leucine),正亮氨酸即α-氨基已酸(norleucine),賴氨酸(lysine),蘇氨酸(threonine),谷氨醯胺(glutamine),脯氨酸(proline),酷氨酸(tyrosine),胱氨酸(cystine),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及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有機酸類有:甲基延胡索酸(mesaconic acid),延胡索酸(fumar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烏頭酸(aconitic acid),甘醇酸(glycolic acid),蘋果酸(malic acid),枸櫞酸(citric acid)和草酸(oxalic acid)。莖含維生素B1(vitamin B1),維生素B2即核黃素(riboflavin),維生素B6即吡哆素(pyridoxine)和維生素C即抗壞血酸(ascorbic acid),蔗糖(sucrose),果糖(fructose)和葡萄糖(glucose)。
編輯本段相關考證
出自1.《別錄》。 2.孟詵:蔗有赤色者,名昆侖蔗,白色者名荻蔗。竹蔗以蜀及嶺南者為勝,江東雖有,而劣於蜀產。會稽所作乳糖,殊勝於蜀。 3.《綱目》:蔗皆畦種,叢生,最困地力,莖似竹而內實,大者圍數寸,長六、七尺,根下節密,以漸而疏。抽葉如蘆葉而大,長三、四尺,扶疏四垂,八、九月收莖,可留過春,充果食。按王灼《糖霜譜》雲,蔗有四色,曰杜蔗,即竹蔗也,綠嫩薄皮,味極醇厚,專用作霜。曰西蔗,作霜色淺。曰竻蔗,亦名蠟蔗,即荻蔗也,亦可作沙糖。曰紅蔗,亦名紫蔗,即昆侖蔗也,止可生啖,不堪作糖。凡蔗榨漿飲固佳,又不若咀嚼之味雋永也。 4.《隨息居飲食譜》:甘蔗,榨漿名為天生復脈湯。 中國甘蔗的生產概況中國是世界主要產糖國之一。1998~1999年世界原糖總產是1.287億噸,其中中國食糖總產893.4萬噸,成為世界第三產糖大國。近50年來,中國蔗糖業取得了很大的發展。甘蔗種植面積從1949年160萬畝發展到1998年2000萬畝;甘蔗總產量從1949年264.2萬噸發展到1998年的7890萬噸,至1998~1999年,全國蔗糖總產達到770.1萬噸,佔全國食糖總量的86.2%。 2006年,糖產量9925萬噸,增產14.6%。 2007年,糖產量11110萬噸,增產11.4%。中國糖產量跨越一億噸大關。 2008年,糖產量13000萬噸,增產6.7%。 2009年,糖產量12200萬噸,減產9.1%。受金融危機以及頻繁自然災害影響,糖產量略有減產。

2. 人們是什麼時候找到把紅糖加工成白糖的方法的

漢朝至隋朝
世界各國「蔗糖」(sugar、sucrose)和中國古代的「西極石密」和「西國石密」都包含「sacca」字根,來自梵文sakara。說明蔗糖發原地是古印度,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和世界各地。
敦煌殘卷中有一段關於印度製糖術的紀錄,說到印度出產甘蔗,可造最上「煞割令」。根據季羨林解讀,「煞割令」就是梵文sakara 的音譯,證明印度製糖術的確經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
印度制蔗糖的方法,是將甘蔗榨出甘蔗汁曬成糖漿,再用火煎煮,成為蔗糖塊(sakara)。梵文sakara又有「石」的含義。印度的「石」糖在漢代傳入中國,漢代文獻中的「石蜜」、「西極石蜜」、「西國石蜜」,指由西域入口的「石」糖;其中「西國」、「西極」正是梵文sakara的對音,而「石蜜」是梵文sakara的意譯。
石蜜就是今日的片糖。
唐代
後來印度的煉糖術有進一步地高:將甘蔗榨出甘蔗汁,用火熬煉,並不斷加入牛乳或石灰一同攪拌,牛乳或石灰和糖漿中的雜質凝結成渣,原來褐色的糖漿顏色變淡,經過反復的除雜工序,最後得到淡黃色的沙糖。《新唐書》中記載唐太宗遣使去摩揭陀(印度)取熬糖法,說明印度的煉糖術在唐朝傳入中國。
宋代
北宋初期,三佛齊和大食等國貢白砂糖。白砂糖是從石蜜進一步提煉的,呈沙顆粒狀態,色淡黃,比石蜜色淡,不是白如雪。
宋代出現世界第一部甘蔗煉糖術專著《糖霜譜》。
製糖成為一門重要產業,糖製品種類繁多,有香糖果子、獅子糖、花花糖、膠牙糖、芝麻糖、錘子糖、楊梅糖等。
元代
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的《游記》記述中國武乾的製糖業,開始不知道怎麼煉制像巴比倫地區出產的糖那樣精美,後來大汗得到來自巴比倫地區的人傳授用樹灰煉精糖的技術。又說福州地區煉制的糖「十分潔白」。
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圖泰的《伊本·白圖泰游記》說:「中國出產大量的蔗糖,其質量較之埃及實在有過之而無不及」。
明代
明宋應星的《天工開物》第六卷《甘嗜》篇詳細敘述造白糖和冰糖的方法:
造白糖法。

中國從明朝開始將中國白糖出口到日本、印度和南洋群島。
明朝中國的白砂糖出口到印度孟加拉地區,也傳播了中國製造白砂糖的方法。根據季羨林考證,孟加拉語和幾種印度語言中,白砂糖都叫 cini sakara, 即「中國糖」,就是中國製糖術傳入印度的證明。
明崇禎十年英國東印度公司

3. 印度生產哪些水果

印度生產的水果如下:

1、印度一號芒果

印度山竹果呈圓形,個兒比網球略小,它的皮既硬又厚,多呈現出紫紅色。

我們看果皮拱起來的部分有幾瓣便可知道裡面的果肉有幾瓣,用刀剖開果皮便會露出雪白雪白的果肉,讓人垂涎欲滴。印度山竹是熱帶水果珍品,有果後和上帝之果之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印度一號芒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印度蘋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變色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枇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印度山竹

4. 甘蔗的種類!哪種最好

甘蔗的品種有:

1、廣東廣州市甘蔗糖業研究所選育的粵糖89113、911102、93159、94128和9686。

2、福建農林大學甘蔗研究所選育的福農15號、福農22號、福農28號、福農30號、福農31號、福引17號、福引24號、福農914621、913623、914710、940403等。

3、廣西甘蔗研究所選育的桂糖17、桂糖18、桂糖19、桂糖20、桂糖21、桂糖22、桂糖23、桂糖24、桂糖25、桂糖26、桂糖27和桂糖28,桂引5號、桂引6號、桂引7號、桂引8號和桂引9號。

4、雲南甘蔗研究所選育的雲蔗897、89151、89351、9219、94375、9846、99155,雲引1號、雲引2號和雲引3號。

5、福建蔗麻研究所選育的閩糖862121、88103、92649和92505。

6、江西甘蔗研究所選育的贛蔗18號。

7、四川甘蔗研究所選育的川蔗22號、川蔗23號和川蔗24號。

5. 關於紅糖和黑糖的歷史,你知道多少

這都要從糖的歷史講起。歷史上的糖,最早起源於印度,印度生產甘蔗,天氣炎熱,人們把甘蔗榨汁後放在太陽下,結果過了一段時間就成了軟糖了,於是印度就發現了糖。
中國在唐太宗時期,大量的派人出使印度,因為去學習佛法,結果順便學到了製糖技術,帶回了中國。回到中國後,聰明的中國人不再曬甘蔗汁了,而是把甘蔗榨汁後,燒火熬制,就有了最早的紅糖。
唐太宗中期時候,鑒真東渡,就是鑒真和尚出使日本,帶去了中國的文字、瓷器、佛經,也帶去了中國人的好東西:紅糖。但是,由於鑒真坐船漂洋過海,紅糖遇到大量濕氣,受潮迅速氧化,結果到了日本的時候,變成了非常深黑的」黑糖「,日本人就自然以為紅糖就應該是黑色的。所以,後來人日本人就照這個標桿來製造糖,結果自然就做成了黑糖 。甲午戰爭後,日本佔領台灣,熬制黑糖技術帶到台灣,就有了台灣黑糖。。。
說起黑糖,許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日本沖繩,其實沖繩黑糖源自台灣。不過如今人們又重新發現黑糖之美好,開始精心製作黑糖,並發揮創意,開發出許多黑糖衍生產品。
糖業曾經是台灣的「甜蜜事業」,台灣的土壤、氣候非常適合種植甘蔗,鄭成功治台時期,台灣已是亞洲重要的糖產地,清代中期,黑糖成為台灣大宗出口商品,年銷日本百萬斤。日本侵佔台灣以後,推行「日本工業,台灣農業」的殖民政策,把糖業發展作為經濟掠奪的重要手段,1930年,台灣的糖業經濟發展到最高峰,佔台灣外銷出口值的一半,產糖量排名世界第三。台灣生產的黑糖也成為沖繩精緻黑糖的原料,也造就了沖繩黑糖的名氣。不過由於時代演進,台灣製糖產業逐漸沒落,台灣從蔗糖出口地變成蔗糖進口地,當地黑糖也隨之籍籍無名。台灣因為糖業沒落,有段時間黑糖製造業也奄奄一息。
黑糖其實就是紅糖,由甘蔗提煉而成,如果硬要說出它們的差異,那就是黑糖比紅糖熬煮時間更長些,顏色更深些,焦香更濃些。具體做法是:將收割下來的甘蔗運回糖廠,用高壓水柱清洗干凈後榨汁,然後將濾干凈後的甘蔗汁入鍋熬煮4至6個小時,讓水分慢慢蒸發,使糖的濃度逐漸增高,其間需要不斷攪拌。高濃度的糖漿在冷卻後會凝固成塊,切割之後,就成了黑糖磚。這種傳統的熬煮法,既保有了甘蔗原本的營養,同時也使黑糖帶有一股類似焦糖的特殊風味。一般而言,100斤甘蔗可以榨得57斤的甘蔗汁,最後可以做成12.5斤的頂級黑糖。

閱讀全文

與印度榨甘蔗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人在中國怎麼換護照 瀏覽:724
伊朗的小孩有什麼特點 瀏覽:777
中國移動用戶端怎麼設置 瀏覽:785
義大利語a1a2是什麼考試 瀏覽:28
越南是以什麼為主體 瀏覽:655
印度和土耳其哪個國家發展好 瀏覽:142
新中國第一架飛機哪裡製造的 瀏覽:585
義大利隊隊長叫什麼 瀏覽:818
中國印度和義大利哪個發達 瀏覽:924
伊朗封建制是什麼 瀏覽:547
在英國別人罵我怎麼罵回去 瀏覽:115
印度都有什麼葯 瀏覽:551
中國五大家族是哪些 瀏覽:727
印尼落地簽可以續簽多少錢 瀏覽:511
山東國際快遞印度哪裡有 瀏覽:341
越南當地現在月工資多少 瀏覽:913
小米為什麼在印度熱賣 瀏覽:971
印度小黃瓜怎麼煮好吃 瀏覽:224
中國有多少人感染食腦蟲 瀏覽:421
義大利語時間是哪個單詞 瀏覽: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