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看待印度與中國的所謂龍象之爭,為什麼印度
長期以來,印度就以中國為比較對象,國家發展方面,也巴望能夠有朝一日得以超越中國。可幾十年過去,不僅「超中」夢想沒有實現,印度與中國的距離反而越來越遠。
印度為何不能超越中國?,從某種程度來說,這折射出了印度三個「基因缺陷」:
一、相對封閉的地緣結構
南亞次大陸的地緣格局非常獨立,其東,有巴坎—若開山脈;北面是喜馬拉雅山脈和西藏高原;西邊,是俾路支高原和興都庫什山脈,南面則是一望無際的印度洋。這些高等級的地緣屏障,嚴重阻斷了地球上其他主要地緣板塊與南亞次大陸之間的交流溝通,換一個角度,也對印度文明的安全和獨立發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地緣結構的相對獨立,意味著當印度文明實現對南亞地緣板塊的覆蓋後,很容易就喪失了繼續對外拓展影響力的動能。外來威脅的較小,讓印度文明不像古代的中國那樣,長期遭受漠北游牧勢力的威脅,故需要採用中央集權的政治形態,最大限度的集中國內資源加以應對
當然,印度倒也不是一點外患都沒有。興都庫什山脈對面的中亞游牧民族,就時不時翻山越嶺過來侵略——而這正好是印度農耕文明的天敵。
然則,盡管中亞游牧武裝會周期性的襲擾南亞,甚至取得政治優勢,可他們並未在在文明體系層面,實現對印度文明的顛覆與取代。
這又是為什麼?內因方面是因為印度文明有著龐大的體量,深厚的底蘊,鏟除難度較高。而外因方面,也跟中亞自身地緣條件的缺陷有一定關系。
中亞地處亞歐大陸內陸腹心,是中國、蒙古、印度、波斯以及阿拉伯等自古以來的亞洲強勢地緣勢力的中樞交匯之地。犬牙交錯的地緣格局,再加上中亞本身相對較弱的地緣潛力,這內外因素決定了,這塊地方,不便於孕育出一個強大並且可以長久維系的本土力量,在更多的時候,它都是周邊列強的逐鹿場,並為勝利者並入麾下。
不過,不管是東亞大陸、蒙古高原,抑或西亞的波斯高原、美索不達米亞,這些歷史悠久的亞洲強勢地緣板塊,它們的本部核心區,跟中亞的地緣關系都是十分之疏離的。這即意味著:哪怕有一個外部力量,一時將中亞征服佔領,其對該出之統治基礎也不可能強勁穩固。只要這個外部勢力的自身實力略有下降,其它勢力,乃至於中亞的土著都有可能趁虛而入,使該地統治易主。
中亞的動盪與混亂,既大大削弱了它入侵南亞次大陸的勢能,也意味著——那些得進入印度的中亞入侵者,鑒於其背後缺乏一個穩固的大後方,故不便聚集出強大且穩定的力量,使得自家的原有文明,對印度文明顛覆和替代。甚至於,為了鞏固自家千辛萬苦才取得的印度統治權,這些外來戶倒是極有可能會根據次大陸的世紀情況,對自個兒做些改變。這種自我改變的後果,就是這些外來勢力在建立對南亞的統治後,文明屬性層面卻開始本土化,其最後之結局,就是自身漸漸融入印度文明。
既沒有可能繼續擴大文明邊界,也沒有被顛覆和替代的可能;這種高不成低不就的長期穩定,其後果就是內部矛盾就得以凸顯,折射到政治上,次大陸內部各地緣板塊之間的「窩里斗」,就成為印度文明貫穿古今的一條發展脈絡。
二、地緣核心的肢解
政治上的大一統,一個最直接、最基本標准,就是中央集權。不過,謀私乃人之本能,南亞內部各次級地緣板塊的本土地緣勢力,也存在著博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天然沖動——而自然而然的會與中央集權產生沖突。尤其是那些相對邊緣的板塊,在中央集權體制下,它的本地區利益,或會因為中央之統籌規劃而受到限制乃至於損害——這不可避免的會招致這些邊緣板塊勢力的怨言、嫉恨乃至反對。這種情況下,要鞏固中央集權體制,一個必要前提就是——國家必須存在一個足夠強大的本部核心區。
一個強大的本部核心區,能夠為中樞提供強有力的支撐,讓它擁有壓制邊緣的能力。借這種強大的本部勢力,來樹立中樞的最高權威,進而確保中央集權可以維系。而換句話,中央集權制度下,各邊緣地區的資源會加速向本部匯集,位本部的強勢提供源源不斷的支撐。
中國即是這種政治架構的經典代表。中國傳統意義上的本部核心區——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綜合地緣實力算得上是世界一流,而從區位來看,也大致處在東亞大陸高開發價值區域(即中國東中部)的中央,這意味著以此為依託的中原王朝,其之地緣擴張能夠得到強有力的支撐,並隨著這種政治和地緣影響力的擴散,完成對東亞大陸大多數次級地緣板塊的征服和吸納。
而與中國相似,古印度文明的本部核心區,也是依託兩條河流而成——即恆河流域跟印度河流域。當然,恆河、印度河的檔次,比長江、黃河那還是差遠了。但考慮到南亞次大陸本身的規模也不能與東亞大陸相提並論,這樣來看,以這個南亞版兩河流域為依託,一統南亞也差差夠用了。
只是,盡管本部的地緣實力足夠,不過印度卻並沒有因此,打造出跟中國一樣的中央集權。相反,貴為次大陸兩大核心板塊之一,古印度文明發源地的印度河流域,在之後的歲月中,甚至從印度文明體系中剝離,皈依了伊斯蘭文明。現在的印度河流域,已經是巴基斯坦國的核心板塊。
印度文明為何連發家之地都保不住?
一個非常關鍵的地緣因素是,在印度河流域跟次大陸主體板塊之間,出現了一個總面積六十萬平方千米的塔爾沙漠。
之所以用「出現」這個詞彙,是因為最初此地並非沙漠。只是氣候環境的變遷,以及人類活動導致當地植被慘遭破壞,致使這塊土地後來慢慢的荒漠化。而這種自然環境的改變,也深深影響到了南亞次大陸的地緣政治格局。
首先,塔爾沙漠的出現,嚴重妨礙了印度河流域與次大陸其他部分——尤其是恆河流域之間的交流與聯系。這種物理層面的強勢阻斷,大致二者不僅無法跟中國的長江、黃河流域一般,隨著文明的發展與技術的進步,逐漸整合為一個有機整體,反而漸漸走向分離乃至對抗。
而中亞勢力的滲透,更使得這種剝離得以加劇。印度河流域正好處在南亞次大陸的西北端,是中亞進入南亞的首站,也是必經之地。這種地緣關系,意味著印度河流域不可避免的受到中亞的深度輻射。再加上中亞游牧武裝的強勁軍事實力,這種種因素,導致雖然印度河流域本身的地緣潛力遜於次大陸另一個核心板塊——恆河流域,但卻依然而已自成一派,跟恆河流域分庭抗禮。
而隨著伊斯蘭文明的崛起,中亞土著勢力陸續皈依,在他們的強勢影響下,印度河流域的人文特質也逐漸出現變化。
雖說伊斯蘭無法再整體上將南亞的原生印度文明替換。不過至少在跟中亞關聯密切的印度河流域,伊斯蘭仍然取得了優勢地位。再加上塔爾沙漠的存在,大幅削弱了印度河流域和以恆河流域為代表的南亞主體板塊之間的交流與聯系,久而久之,印度河流域最終從印度文明體系中剝離出來,成為伊斯蘭文明的一部分。
印度河流域的伊斯蘭化,大大削弱印度文明的整體實力。而印度河流域與次大陸主體部分,尤其是恆河流域的地緣與文明沖突,更對後者形成了強力牽制,讓它不能積蓄出足夠的力量,來鞏固對孟加拉、德干高原等次大陸其它邊緣板塊的絕對壓制。這樣一來,中央集權也就不可能實現。
三、種姓制度的束縛
上古時,中亞的雅利安人翻越興都庫什山脈,遷往南亞次大陸定局,並戰勝南亞土著,成為這個板塊的統治者。只不過,相較於南亞土著(達羅毗荼人),雅利安人總體規模較小。雅利安人為了在這種不利格局下,使自己族群的統治地位長期維系,就鼓搗出了一套種姓制度,將包括自己在內的所有印度人,劃分成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四大種姓,甚至連列入種姓的資格都沒有的賤民。這裡面,雅利安人基本上都被劃入婆羅門、剎帝利這兩大高等種姓,經過時光洗禮,慢慢的發展成後來的印度斯坦人;而達羅毗荼土著則統統的劃入吠舍、首陀羅這兩個低賤種姓,乃至於賤民。鑒於雅利安人,還有之後歲月中陸續由中亞遷入南亞,並在當地確立統治權的中西亞族群,這部分人的膚色都普遍較達羅毗荼人更白,所以這種階級劃分,也沾染上了十分明顯的種族歧視色彩。
這種劃分法,自然會招致低種姓達羅毗荼人的憤慨。為了避免這幫土著反抗作亂,危及自身統治,印度斯坦人旋開創出印度教,通過宣揚「今生受苦、來世就可以得享幸福」的印度教教義,給低賤種族洗腦,讓他們接受今生受苦受難,可以換得來世福報的觀念,借用此法,消滅低種姓的反抗意識,從精神層面把他們徹底奴化。
當然,從效果看,這套印度教義也確實達到了創建者的目的。印度文明在長達數千年的歲月中,一直基本保持穩定,像農民起義之類的階級革命幾乎很少發生,印度教中讓被統治者安貧樂道的教義可謂「居功至偉」。(相應的,同樣誕生於印度的佛教,卻由於提倡眾生平等,不利於印度種姓階級社會的穩定,反倒在當地逐漸消亡)
只是,凡事有利必有弊。
鑒於今生註定受苦受難;首陀羅、吠舍以及賤民們,對高高在上,又統治階級把持的國家和政權,自然不會有任何認同感;而且,印度教的太過強勢,還嚴重削弱了世俗權力的含金量,治權在相當程度上被教權壓制(在種姓制度框架下,作為印度教祭司的婆羅門處在第一等級,而由國王、官吏等世俗官吏組成的剎帝利,只能名列第二等級)。
世俗權威的受限,其帶來的一個嚴重後果就是:中樞政府派駐各地的職業官僚,很難依託朝廷威儀,對地方予以有效管制——這根中國普通百姓對皇權、官府的敬畏形成強烈對比。
只有在當地經營多年,直接控制低種姓人民的土邦貴族,和那些從精神層面鉗制民眾思想的婆羅門,才能夠贏得百姓的認同與畏懼。
流官制是中央集權的得以推行的基礎。既然流官無法有效駕馭地方,而只能假手當地的祭司和地主,那來自中央的權力,就不可避免的被地方實權派瓦解。
種姓制度是印度社會維持穩定的基石,但卻也是瓦解中央集權的俄利劍。既然種姓制度無法去除,印度的文明內部整合、以及政治上的權集中樞,當然也就成了鏡花歲月。
相對獨立的地緣結構、二元地緣核心的分崩瓦解、以及種姓制度的限制,這三種因素,共同鑄就了印度內部的分裂基因。而內部的撕裂,又對印度打造國內統一市場的努力構成了嚴重的掣肘。甚至連國家認同感和民眾凝聚力都因此大受影響,國家崛起之路也因此波折重重,這種情況下,印度在跟中國的競爭中,也不可避免的被越拉越遠。
當然,對此,印度是頗為不甘的。早在20世紀90年代,印度便開啟了自己的經濟改革,希望從經濟切入,逐步擺脫這種困境,讓印度能夠傲立於現代文明之林。不過近30年過去,這場印度版的改革開放,遠遠未達到預期,期間印度施行的一系列改革政策,都遭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讓效果大打折扣。那麼,這次印度的現代化改革,到底遭遇了哪些困難?為何中國的改革能夠一路凱歌,印度卻束手束腳,成效不彰呢?某種程度上,這是印度這個國家的宿命。而具體點說,又跟印度的一些現實性結構缺陷密切相關!
⑵ 印度怎麼也和中國挑事端了
二戰後,英國國力不支,只能撤離印度,讓印度獨立,同時英國也不懷好意,種下中印邊界糾紛的禍根,搞了個麥克馬洪線,把中國西藏的部分領土給硬說成是印度的土地。
1947年印度獲得非暴力的獨立後,二戰中損失不大,信心可以說是極度膨脹,不僅要中國政府承認舊中國歷屆政府都沒有承認的英屬印度當局對中印邊界非法、無效的劃分,而且進一步侵佔我國政府管轄下的中國領土,企圖通過武力手段把極不合理的大片領土要求強加於中國。
當時中國戰亂不斷,加上以前30多年的戰爭,國內基本成廢墟了,人均GDP世界倒數第一。不管是哪個政府,都沒能太有功夫管它。
新中國成立後,印度政府乘新中國成立之初忙予內務無暇顧及中印邊界問題與抗美援朝戰爭之機,大肆侵佔中國領土。
同時西藏解放後中國的部分領土,印方卻說該區屬於他們,並硬說我國「侵佔了印度領土」。尼赫魯無理要求的中國領土總面積約有12.5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一個福建省的面積。
省略很多..................
1962年10月,當時中美朝鮮戰爭打完,中蘇交惡。
後來兩軍對陣,印度有美蘇共同贊助裝備的精銳部隊,號稱亞洲第一旅什麼的,挑起了大規模的邊界武裝沖突。
但是結果被迫反擊的中國軍隊一直打到印控克什米爾的楚舒勒,離印度首都新德里就300多公里,嚇得印度在新德里的公園里挖起了工事、靶場,並開始總動員大量市民逃離市區,各國駐外機構紛紛撤離。
中國主動宣布停火並從實際控制線後退20公里,印軍隨後也宣布停火,戰爭結束。中國主動交還俘虜和繳獲武器。
所以可以說印度丟臉丟得大了,也許可以這么說不挑事端才奇怪。這些年經濟很好,估計為了找回面子,花了不少錢買武器,在世界媒體上很火。
⑶ 印度拿什麼同中國爭
印度,這個中國無法選擇的鄰居,自始至終,中國都沒有把這個被英國人殖民了193年的國家當著敵人,但是這個國家卻做出一系列奇葩的決定。
比較了兩國的信用狀況。他寫道:「基本所有評級機構都給中國了近乎滿分的評價,與美國差不多」,「而印度都是垃圾分」。
中國在標准普爾的評級是AA-,印度是BBB-;穆迪給中國了Aa3,印度是Baa3;在惠譽評級,中國得到了A+的成績,印度只有BBB-。
一系列差評自然給印度帶來了負面影響,最直接的當然是——借不來錢。
近年來,中國享受著財政盈餘和巨額外匯儲備,而印度仍有赤字,外匯儲備也很羞澀。也就是說,中國的真正價值更高,而印度更低。
印度的發展軌跡比較思路清奇,沒有經歷一般國家從第一產業到第二產業再到第三產業的歷程,而是直接在美國當年「去工業化」的浪潮中從農耕文明跳到了服務業。
印度工業這60多年產值佔比從1950年的13.6%緩慢上升到2006年的24.7%,近30年基本停滯。
印度還是有一點可以跟中國拼一拼的,那就是房價,據說孟買和新德里的房價直逼世界領先水平,考慮到印度人可能比我們還窮一些,在北京沒房沒車的人可以暗搓搓地感覺平衡一點了。聽說,印度的霧霾也是相當地嚴重……
⑷ 為什麼印度什麼都要和中國一爭高低
有這樣一句話你一定知道:「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所有國家,都不甘心被別的國家擠垮,都希望自己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印度自然也不例外,所以並非印度要與中國一爭高下,而是所有國家都必須在嚴酷的國際競爭中生存與發展,只不過是印度恰巧在中國邊上,人口又接近,加上兩國海發生過領土戰爭,於是就成為了「天然的」對比對象或競爭對象而已。即使沒有中國,印度也照樣會與別的國家競爭。中國也一樣,若不競爭,就會被他國擠垮。
⑸ 中國和印度的恩怨現在的爭端主要是什麼
印度和中國都是大國
尤其是人口,也同樣是文化悠久的古國
但是印度卻把中國當成一個對手,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上
在領土上,印度和中國有三個地方存在爭議
其中東線面積最大,就是歷史上記載的麥克馬洪線以南地區,現在這一地區大部分控制在印度手中,而且此地是雅魯藏布河谷,可以說是西藏最適合居住的地區,印度已經向此地區移民數百萬,甚至超過西藏自治區的總人口,其他兩個爭議地區則控制在中國手裡。1962年中印曾經有一次短暫的戰爭,對於那次戰爭被印度成為印度陸軍的恥辱,被中國三個師打到了德里附近,但是由於地理上,在西藏通往藏南地區(也就是爭議地區)補給線只能通過一個山谷,而且西藏地區交通運輸條件限制,中國不可能在此地區駐守太多軍隊,但是軍隊少了卻又無法守住此地區,加上政治因素,中國退回實際控制線。這是歷史遺留問題,也可以說是一種歷史仇恨。
至於現在,雖然中國和印度經濟都發展很快,但是印度現在經濟上還是遠落後於中國,加上印度和巴基斯坦戰爭不斷,而中國卻是巴基斯坦的強有力的支持者,中國一直在支持巴基斯坦的軍備,僅次一項就讓印度損失很大,因為印度軍隊數量龐大,而且國內軍事工業不健全,為了不落後於巴基斯坦的軍備,不的不花高價進口俄美的軍備,而且,中國在爭議地區牽涉了印度大約60%的陸軍和50%的空軍,是印度始終無法全力對付巴基斯坦。在歷史上幾次印巴戰爭中,數次都是因為中國的暗中支援才讓印度的策略沒達成。
所以印度一直視中國為對手。
⑹ 為什麼印度要與中國爭阿克賽欽呢
阿克賽欽是處在中國新疆與西藏的交匯地帶,也是新疆進入西藏必需經過的地方。在清朝,雍正皇帝時候就在阿克賽欽地區設置了專門的拓展局做管轄。所以,中國是有著對阿克賽欽地區的管理主權,在法理與正統上說阿克賽欽是中國的領土。當時,西藏的駐藏達成負責管轄拓展局的事務。
為什麼印度要與中國死皮賴臉爭奪阿克賽欽這一塊領土呢?這與英國留下的中印邊界線,也是密切關系的。
所以,我國是不會放棄阿克賽欽這一塊戰略要地的!在1962年,我國與印度在邊境地區也爆發過戰爭。當時,解放軍由於後勤物資難以補給,以及美蘇威脅等原因,主動撤軍,藏南也被現在的印度控制。但阿克賽欽卻被我國掌握,也就是掌握的關鍵地帶,可以遏制印度勢力的滲透!
⑺ 印度怎麼和中國比:巴基斯坦統計中印數據全比
印度怎麼和中國比:巴基斯坦統計中印數據全比較 !!
巴基斯坦論壇中關於中國和印度的討論,不過看數據基本是以前的數據,GDP都是05年,這幾年差距又拉大了不少。
一、 The Geo-demographics of China and India:地緣中國和印度的人口:
Land Area: China 9.6 million sq km; India: 2.97 million sq km土地面積:中國960萬平方公里,印度:2.97萬平方公里
Population: China 1.3 billion; India 1.1 billion人口:中國13億美元;印度1100000000
Labor force: China 791.4 million; India 496.4 million勞動力:中國7.914億,印度4.96億
Population growth rate: China 0.59% (death rate 0.697%, birth rate 1.325%); India 1.38% (death rate 0.818%, birth rate 2.201%)人口增長率:中國0.59%(死亡率為0.697%,出生率1.325%),印度1.38%(死亡率為0.818%,出生率2.201%)
二、 Economy in General一般經濟
GDP in 2005: China US$2.225 trillion; India US$719.8 billion or 2005年GDP:中國,二萬二千二百五十點零零億美元,印度,七千一百九十八點零零零億美元
China US$8.859 trillion; India US$3.611 trillion by PPP 中國,八萬八千五百九點零零億美元,印度,三六一一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美元,購買力
Economy sectors:經濟部門:
China: Agriculture: 15% of GDP, Instry 52% of GDP, Manufacturing 35% of GDP, service 33% In 2001中國:農業:15個國內生產總值,工業生產總值52,製造業生產總值35,服務33%,2001年
India: Agriculture: 24% of GDP, Instry 27% of GDP, Manufacturing 16% of GDP, service 48% In 2001印度:農業:24國內生產總值,工業生產總值27日,製造GDP的16,服務48%,2001年
These data comes from World Bank.這些數據來自世界銀行。 You can conclude that Chinas instry size is almost 6 times of Indias after a very simple calculation.你可以得出結論,中國的產業規模是近6倍,印度的經過很簡單的計算。 You can see how little Indias instry is.你可以看看,印度的工業。 More important, Chinas instry is still growing much faster than Indias.更重要的是,中國的工業仍然增長速度遠遠超過印度。
三、 Agriculture農業
India has more arable land than China.印度比中國擁有更多的可耕地。 Indian proced 250 million tons of grains in 2003 (Thanks for the good weather).印度生產了250萬噸糧食,前提是遇到2003年的好天氣。
China usually proces 450 million tons of grains each year no matter how tough the weather is (record is more than 500 million tons) (Thanks for the biotech R&D and expansion of the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al filed in China).中國通常會產4.50億噸糧食,每年無論多麼艱難的天氣(最高記錄是500多萬噸)。
四、Instry工業
As data in 「Economy in General」 section shows, Chinas instry scale is 6 times of Indias.如數據「總體經濟」一節中顯示,中國的產業規模是印度的6倍。 Chinas instry is still growing at around 16% pace for many years.中國的工業仍然以約16%的速度增長。 That means one year increase in Chinas instry revenue equals to the total size of Indias instry.這意味著一個中國的工業收入同比增長等於印度的工業總規模。 The gap is huge.差距是巨大的。
Around 43 million tons of iron and steel was proced in India in 2005 (An important index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China proced around 349 million tons of iron and steel.在2005年約43萬噸鋼鐵產於印度(基礎設施建設的一個重要指標。),約3.490億噸鋼鐵生產於中國。
55% of the world cement (Another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dex) was used in China. 55%的世界水泥(另一項基礎設施建設指數)%被用於中國。
By the data from CIA fact books, India proced around 36 million tons of oil (A natural resource index) in 2003 and will face the resource problem soon.事實上,根據中央情報局的書籍資料,印度2003年生產約36億美元的石油,並且將很快面臨資源問題。
China proced 160 million tons of oil in 2003 and imported more than 100 million tons in the same year.中國生產1.6億噸石油,並且在這一年進口石油超過100萬噸。
Here talks about the Sino-India trade in 2004.中印貿易在2004年在這里舉行了會談。 It clearly tells that India is only a raw material supplier to China and China mainly sells instrial procts to India.它清楚地告訴說,印度只是一個原材料供應商,中國和中國工業產品主要銷往印度。
Indias average tariff fell from 56% in 1990 to 28% in 2004.2004年印度的平均關稅從56%降至1990年水平的28%。 By comparison, Chinas average tariff dropped from 32% to 6% over the same period.相比之下,中國的平均關稅由32%下降到6%同期。 That means, India has to use tariff to protect its weak instry.這意味著,印度利用關稅保護其弱勢產業。 While, Chinas instry competes against others fairly even in domestic market.顯然,中國工業與別人是公平競爭,哪怕是在國內市場。
In 2002 the typical monthly wage of a manufacturing worker in India was US$23.80 while in China the figure was US$110.80, according to the IMF. 2002年,在印度製造業工人每月工資是$ 23.80美元,而在中國這一數字是美國一百一十點八○美元,數據參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Even Indias instry is under the protection of high tariff.即使是印度的工業是在高關稅保護。 India still has a huge trade deficit.印度仍然有巨大的貿易赤字。 The deficit could reach US$50 billion in the fiscal year of 2005-2006.赤字可能達到美國在2005-2006年財政年度的500億美元。
But China always has a trade surplus.但是,中國始終有貿易盈餘。 I even dont bother to provide the links.我甚至不願在這方面提供數據。
五、Service Instry服務行業
Calculating from the GDP numbers of both China and India and the percentage of service instry in them, Chinas service instry contributed US$742.5 billion to Chinas GDP, it is almost the total of Indias GDP.無論從中國和印度的服務業在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比數字計算,中國的服務業貢獻了742500000000美元的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這幾乎是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總額。 Indias service revenue was only US$345.5billion.印度的服務收入只有1億345.5billion。
Chinese airlines carried 138 million passengers in 2005, and the loads will nearly double to 270 million passengers in 5 years.中國航空公司在2005年1.38億人次,而負荷將增加近一倍,在5年內為270萬人次。
Passenger traffic grew to 52.12 million in the last fiscal in India, from 43.47 million in 2004-05, to register a growth of 19.9 percent.客運量增長至5212.000萬上一次在印度財政赤字,從43470000 2004-05年度,錄得增長百分之19.9。
The annual insurance premium currently collected in India is $23 billion, which is expected to increase ten fold to $ 239 by 2020.每年的保險費徵收,目前在印度為230億元,預計將增加10倍,2020年至239美元。 In the same period, Chinas insurance premium will rise to $863 billion from the present level of $60 billion.在同一時期,中國的保費將達到八千六百三十點零零零億美元從600億美元的水平。
Retail sales surged 12.9 percent in 2005 over the year before, to 6.7 trillion Yuan ($847 billion).零售額增長百分之十二點九,2005年比前一年為6.7萬億元(八千四百七十〇點零億美元)。 By 2020, instry forecasts say the market could expand to about $2.4 trillion.到2020年,工業預測說,市場可能會擴大到約2.4萬億美元。
Indias total retail market reached US $230 billion in 2005 and will grow to US$370 billion in 2011印度的零售市場總額達2005美元,2300億美元,將增長到2011年三千七百萬點零萬美元
Indias travel and tourism market was valued at US$42 billion in 2005.印度的旅行和旅遊市場的市場總值在2005年420億美元。 340 million people traveled in 2005. 3.40億人,在2005年。 The outbound travelers from India grew to 6.2 million in 2005.來自印度的外游旅客的增長到6.2億元,2005年。 This was almost twice the number of arrivals witnessed by the country.這幾乎兩倍目睹該國的人數。 That means only 3.1 million visited India in the same time.這意味著只有310萬人參觀了在同一時間內印度。
China received 47.11 million visitors in 2005.中國在2005年接到47110000遊客。 This number should not include the vistors from Hongkong, Macau and Taiwan.這個數字不應該包括來自香港,澳門和台灣的訪港。
There were 31 million outbound tourists from China in 2005.去年共有31萬人次的中國遊客在2005年。
In 2005, inbound tourists reached 120 million (including Chinese from Hong Kong, Macau, Taiwan economies). 2005年,入境遊客達到120萬美元(包括香港,澳門,台灣的經濟中)。
Overseas tourists contributed over $29.3 billion to the Chinese economy.海外遊客的捐款超過二百九十三萬點零萬美元到中國經濟。 But their contribution was far outweighed by that of domestic Chinese tourists, who contributed $66.7 billion.但他們的貢獻遠遠超過了國內遊客中,誰貢獻六百六十七點〇 〇億美元的。
In 2004, Chinas service exports were US$62 billion versus US$40 billion for India. 2004年,中國的服務出口為62美元兌美元億美元,印度40億美元。 On the other hand, 60% ofChinas service exports were travel and transportation services while in India the figure was 22%.另一方面,60%ofChina的服務出口旅行和運輸服務,同時在印度的這個數字是22%。
In 2003, Indias exports of commercial services other than travel, transportation, and finance amounted to US$18.9 2003年,印度的出口比旅行,運輸等商業服務,金融額達18.9元
billion.億美元。 The figure for China was US$20.6 billion.對於中國的數字是美國的206億元。 In other words, China may already be ahead of India in selling IT換句話說,中國可能已超過印度的IT銷售
六、 Financial Instry and financial stability金融業和金融的穩定
Indians always say that their financial instry is better than Chinas counterpart.印度人經常說他們的金融業比中國的同行更好。 This claim can cheat a lot when Chinese banks were completely state-owned.這種請求可以欺騙時,很多中資銀行完全國有的。 But today, top four of Chinese banks were listed in Hong Kong stock market.但今天,最高的4名中資銀行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市場。 When it goes to the truth in market, Indian financial instry is so pitiful comparing with Chinas.當它關繫到市場的真相,印度的金融業是如此可憐與中國比較。
After the IPO of The In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its market value is about US$87 billion, This is almost one and half times of the collective market capitalization of all listed Indian banks - for the 37 listed Indian banks, this is about $ 62.76 billion (Rs 2,86,859 crore).後工商銀行首次公開發行的中國,其市場價值大約為870億美元,這是近一年對所有上市的印度銀行集體市值的1.5倍,使37個上市的印度銀行- ,這是約627.60億(2,86,859億盧比)。 Bank of Chinas market capitalization is now around $105 billion and that of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 99 billion.在中國的市場資本銀行約1,500億元,而現在中國建設銀行九百九十〇億美元。
Indias ICICI Bank tops the market capitalization chart with $ 13.59 billion (Rs 62,177 crore), followed by the State Bank of India with $11.89 billion (Rs 54,380 crore) and HDFC Bank with $6.29 billion (Rs 28,774 crore).印度的ICICI銀行上衣與一百三十五萬九千點零零萬美元(62177億盧比),由印度國家銀行緊隨其後一百一十八點九零零億美元(54380億盧比),並六十二點九零億美元(28774億盧比),HDFC銀行,總市值圖表。 None of the other listed Indian banks has over $5 billion worth of market capitalisation.其他上市的印度銀行均沒有超過50億美元的市場資本價值。 Punjab National Bank, the fourth bank when it comes to market capitalization, is worth just $3.62 billion.旁遮普國家銀行,銀行的第四次當談到市值,價值只有3.62美元億美元。 Canara Bank is worth just $2.52 billion. Canara銀行值得只是252000萬美元。
Chinas ICBC has total assets of over $ 812 billion, close to the size of Indias GDP!中國的工商銀行已超過八千一百二十〇點零零零億美元的總資產接近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的大小! State Bank of India, which accounts for almost one-fifth of total banking assets in India, however, has an asset base of only $84 billion.印度國家銀行,其中幾乎三分之一的印度銀行業總資產的五分之一,但帳目,有一個只有八百四十萬點零零零萬美元資產基礎。
How Chinas banks are welcomed in the stock market?如何中國的銀行都表示歡迎,股市? The institutional tranche, which makes up 95% of the ICBC offering, attracted more than US$300 billion in orders and is 23 times oversubscribed.該機構投資者,它構成了95%,工行發行,吸引了多美元的訂單3,000億元,是23倍的超額認購。 In Hong Kong, ICBCs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IPO) of H-shares was 76-times oversubscribed with one million retail investors putting in HK$420 billion.在香港,工行的首次公開發行(IPO)的H股是76與百萬港元,散戶投資者將四二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美元倍超額認購。 This broke the previous record, held by Bank of China, which attracted HK$286 billion (US$36.7 billion) earlier this year.這打破了此前的紀錄來,Bank of中國,吸引了香港二千八百六十零點零零億美元(約合3670000萬美元舉行)今年早些時候。 This enables ICBC to price its shares at the upper limit.這使工商銀行的價格上限的股票。
Budget deficit: 10% of GDP in India versus 2% in China.預算赤字:國內生產總值的10%,印度在中國與2%。 This could have big impact on financial and economical stability.這可能對金融和經濟穩定產生重大影響。
China has almost US$1 trillion forex reserves with total of US$ 297.9 billion external debt中國有近1萬億美元的總額二千九百七十九點零億美元外債外匯儲備
India has US$165.275 billion forex reserves with US$132.1 billion external debt.印度美國一千六百五十二億七千五百萬美元美國外匯儲備一千三百二十一萬點零零萬美元外債。
India has a huge public debt, the ratio of public debt to GDP was 82% in 2005 and still growing fast, which is above the globally recognized alarm level of 60 percent.印度有一個巨大的公共債務,公共債務佔GDP的比重為82%,2005年仍在迅速增長,高於全球的百分之六十是公認的警戒線。
Chinas public debt was 28.8% of GDP.中國的公共債務佔GDP的28.8%。
⑻ 印度想利用什麼機會搶佔中國市場
印度媒體8月28日報道稱,印度商務部門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美國對中國發動貿易戰後,美國對華出口商品因受到中國對等高關稅制裁而導致競爭力大降,此時正是印度加強對華出口、搶佔美國商品在中國市場地盤的絕佳時機。報告還稱,如果印度能成功抓住這一時機,印度和中國63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有望快速扳平。
美國媒體28日也關注了這一消息。報道引述消息人士的話稱,印度商業工業部已指示駐華使館作為推行者,為印度出口商在中國安排相關會議。南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阿米檀都·帕力特表示,美國對華發動的貿易戰將在很大程度上重塑全球供應鏈條,這對亟待提升對華出口貿易額的印度來說是重大利好,但現在說印度將從中美貿易戰中受益,還為時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