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1919年的印度國王是誰
喬治五世(英語:George V,1865年6月3日-1936年1月20日),全名喬治·弗雷德里克·恩斯特·阿爾伯特(George
FrederickErnestAlbert),愛德華七世和亞歷山德拉王後的次子。1917年取消維丁(Wettin)姓氏,印度皇帝。現任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是他的孫女。喬治五世(KingGeorge
V1865~1936,1910~1936在位)。
印度獨立後,喬治六世仍然保留印度國王 (King
ofIndia)達兩年,這期間的印度總督是路易斯·蒙巴頓和查克拉瓦爾蒂·拉賈戈巴拉查理,直到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國成立。
印度-希臘王國(Indo-Greek Kingdom)有時又稱希臘-印度王國
於公元前180年到公元10年間,建立在古印度西北部和北部的諸多國家,起源於希臘-巴克特里亞國王德米特里一世在公元前二世紀初年入侵印度北部,之後巴克特里亞王國的印度部分與王國分裂,建立許多鬆散的且不同王朝的小國,並統稱希臘-印度王國。疆域橫跨今日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各一部分,而像是旁遮普的呾叉始羅、今日的錫亞爾科特和查薩達(Pushkalavati)
皆為當時的重要都市,印度-希臘王國歷任30多位希臘化君主,並且經常相互交戰。
經歷兩世紀的統治,印度-希臘王國在語言、符號、宗教藝術和建築上把古印度、古希臘兩個豐富文化融合一起,之後再擴散影響其他地區,時至今日仍可以感受到這種印度-希臘式文化,尤其在佛教藝術上。
② 印度種姓制度中國王是第幾等
印度種姓制度又稱瓦爾納制度是在後期吠陀時代形成的。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嚴的等級制度。四個等級在地位、權利、職業、義務等方面有嚴格的規定: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神的特權,第二等級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他們擁有徵收各種賦稅的特權。第三等級吠舍是雅利安人自由平民階層。他們從事農、牧、漁、獵等,政治上沒有特權,必須以布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前兩個等級。第四等級首陀羅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屬於非雅利安人,他們從事農、牧、漁、獵等業以及當時被認為低賤的職業。
剎帝利是古印度四種姓之一。略稱剎利。意譯土田主。即國王、大臣等統御民眾、從事兵役的種族,所以也稱「王種」。其權勢頗大,階級僅次於婆羅門。乃王族、貴族、士族所屬之階級,系從事軍事、政治者。釋尊即出身此階級。在現代印度,剎帝利表示職業、統治和軍事階層。
國王屬剎帝利,也就是第二等的。
③ 婆羅門位於印度三大種姓之首,他們有多厲害
【婆羅門】……為印度社會階級制度中之一階級。此一階級之人自認為是梵天的後裔。平素讀誦《四吠陀》,行祭祀,位居四姓(四種階級)之最上位……印度以婆羅門階級最具勢力,故該國又有婆羅門國之別稱。其民眾所奉之宗教,稱之為婆羅門教。
——《中華佛家網路全書》
最後,由於婆羅門會用一輩子的時間來苦修,所以,他們不用交稅。而且就算是犯了大罪,也不能被處死。誰要是傷害了他們的肉體,那就等於是傷害了梵天的嘴,那就死定了!而且,婆羅門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古印度人把向他們進獻禮物,視為無上的榮耀。
④ 君主明明是至高無上的,為何在印度君主是第二種姓剎帝利
印度種姓制度,並非法律規定,相反它早已被印度政府廢除了。問題恰在它不像法律,什麼你能做或不能做,律例如山。
舉一個例子:1962年中印沖突中,我軍俘虜了大批軍隊官兵,在給這些人放飯的時候,我軍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那些印度軍官不肯過來排隊,開始我軍覺得是不是吃了敗仗,心裡有氣啊,後來經過了解才知道,這些印度軍官是高種姓,而士兵普遍是低種姓,高種姓的軍官覺得和自己去和低種姓的士兵一起排隊是恥辱的,所以寧可不吃飯也不肯去排隊。當時此言論一出,把我軍官兵驚得目瞪口呆。
⑤ 印度最高種姓「婆羅門」有多牛
我們的鄰國印度,和中國文明一樣,同樣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他們比起中國,在過去更容易受到西方文明的影響,從而產生了屬於自己特有的文化。
而對於整個印度社會影響最為深遠的,莫過於種姓制度了,3000多年前,西方的雅利安人進入印度,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在後期的吠佗時代制定了古代世界最典型最為森嚴的等級制度,並且在地位、權利、職業、義務等方面做出了嚴格的規定。
在1947年以後,印度脫離了殖民體系,種姓制度的法律地位便正式被廢除,各種種姓分類與歧視被視為非法,然而目前的印度,卻依然陷入到種姓制度的固化模式當中,占據人口5%的婆羅門依然是印度社會的精英階層。
諷刺的是,大量有著種姓歧視的,反而是曾經為吠舍種姓的居民,他們不願意過去被視為第四階層的首陀羅一起生活,反而倒是阿米爾汗這種過去屬於婆羅門階層的演員,在致力於去除種姓制度給印度帶來的負面影響,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印度想要徹底消除種姓制度帶來的影響,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⑥ 汗(Khan)屬於印度哪個種姓(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
Khan源於突厥語,意為「君主」、「王公」、「領袖」,主要是蒙古人及帕坦人出身的穆斯林貴族種姓。不屬於印度種性。
阿米爾·汗本人並不是印度教徒,而是穆斯林,所以阿米爾·汗並不隸屬於任何一個印度教種姓,而是屬於印度穆斯林社會中最高的社會階層「阿什拉夫」。印度其實是女方陪嫁妝的,不是男方,嫁給更高種姓嫁妝要翻倍。阿辛想要自食其力湊齊三輛大使汽車做嫁妝時,才會嫁給阿米,阿米怕時間拖的太久,說兩輛就可以,阿辛才說了句「那你找跟你同階級的女的結婚去吧」,阿辛在劇中比阿米種姓要低,所以男主要減到2輛。
雖然伊斯蘭教教義主張「信徒皆兄弟、人人平等」,但是印度穆斯林一方面處於印度文明圈下受到很大的影響,另一方面印度穆斯林中有很多源於印度教徒改宗,所以在印度,雖然伊斯蘭教進入印度,對印度的種姓制度沖擊巨大,但是也形成了印度特色的伊斯蘭文化,印度的穆斯林發展出一套自身的「類種姓」的階級。其不同的階層結構缺乏意識形態上的支持和背書,以至於印度穆斯林的不同階級下沒有太多的不平等,不像印度教的種姓那樣影響深遠到逼迫底層種姓大量改宗的情況。
印度早期並沒有姓,或者不習慣使用姓氏。後來盡管種姓制度流行,印度人所使用的姓氏也極有限,可考的僅有婆羅門階層所用的夏爾馬、剎帝利所用的沃爾馬、吠舍所用的古布塔等。直到18世紀末,印度才在阿拉伯人和歐洲人的影響下普遍使用姓氏。當地常見的姓氏主要有喬漢、尼赫魯、馬突爾、羅義、阿賈爾耶、辛格爾等。
婆羅門是祭司貴族。它主要掌握神權,占卜禍福,壟斷文化和報道農時季節,在社會中地位是最高的。剎帝利是雅利安人的軍事貴族,包括國王以下的各級官吏,掌握國家的除神權外的一切權力。婆羅門和剎帝利這兩個高級種姓,佔有了古代印度社會中的大部分財富,依靠剝削為生,是社會中的統治階級。
吠舍是古代印度社會中的普通勞動者,也就是雅利安人的中下階層,包括農民、手工業者和商人,他們必須向國家繳納賦稅。首陀羅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達羅毗荼人,實際上處於奴隸的地位,各個種姓職業世襲,互不通婚,以保持嚴格的界限。不同種姓的男女所生的子女被看成是賤民,或叫不可接觸者,賤民不包括在四個種姓之內,遭受鄙視。
為了維護種姓制度,婆羅門僧侶宣揚,把人分為四個種姓完全是神的意志,是天經地義的。在婆羅門的經典《吠陀》中,波羅門把種姓制度的出現用神話來解釋,說原始巨人普魯沙死後,天神梵天用他的嘴造出了婆羅門,用雙手製成了剎帝利,用雙腿製成了吠舍,用雙腳製成了首陀羅。婆羅門僧侶還宣揚:凡是循規蹈矩,安分守己的人,來世才能升為較高種姓,否則,即降為較低種姓。因此,對於廣大勞動者和奴隸來說,應該逆來順受,放棄斗爭,遵守奴隸主階級制定「達磨」,即所謂的「法」,以免加重來生的災難。
⑦ 古代印度國王在種姓制度中屬於
剎帝利...
⑧ 印度現任國王是誰
印度現任國王帕德馬納布·辛格。辛格十三歲就繼位,如今坐擁五十九億登上福布斯。
辛格出生模桐族在1998年,母親是迪旦弊婭 · 庫馬里公主,父親則是一位平民。因為母親是家裡的獨生女,因此辛格擁有王位的合法繼承權。
作為印度最古老的家族輪知之一,辛格的外祖父博瓦尼辛格過世後,年僅十三歲的辛格就成為齋浦爾國王,並且是印度齋浦爾王室第 303 代傳人。
⑨ 印度國王叫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理清印度的歷史,只可惜堂堂印度居然沒有可靠的歷史資料可查。我們可能已經習慣對本民族幾千年來不間斷的文字記載,但事實上除中國以外,你很難找到其他地區有像樣的歷史記錄。關於印度歷史最可靠的文字來自《大唐西域記》,此外就是二十五史中的西域部分以及佛經一些文字紀錄。
其次,印度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個地理概念。可能我們習慣了大一統的中央政權,而印度大一統的時代是被英國殖民時期。
最後,印度的歷史就是一部被外來民族輪番征服的歷史。比如1950年以前印度國王,就是英國女王。因此關於這個問題的回答是:印度有很多國王,但沒有誰能稱得上是真正的印度國王,可以參考的國王:
波斯王朝的大流士一世,
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印度人),
貴霜王朝的迦膩色迦,
笈多王朝的超日王(最後一個印度政權),
德里蘇丹的卡爾吉王,
莫卧兒王朝的阿克巴,
然後就是殖民地時期。
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