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為什麼要投資建設北水南調工程解決缺水問題
因為印度這個國家本身就比較缺水。而南水北調能夠解決區域間水資源不平衡的現象。從而解決一部分地區的水資源問題。所以要通過工程的實現。
2. 印度的國土是怎麼一步步擴張到喜馬拉雅山脈的
可以說,印度的國土之所以能一步步擴張到喜馬拉雅山脈,進入喜馬拉雅山脈的四塊地方幾乎都是英國人的功勞。可以說在印度領土上,英國還是做了很大的貢獻。
在英國人到來之前,印度次大陸從沒有被統一過,即使在莫卧兒王朝最強大的時候,南方還有很多邦是獨立的。而且南方和北方完全不同,無論是人種、文化、語言、風俗都不一樣。不過英國人到來之後,他們都被英國佔領了,就這樣在英國統治的框架下,印度竟然實現了第一次的統一。不僅如此,英國還不斷向北擴張。印度之所以能夠進入到喜馬拉雅山脈,都是英國統治時的功勞。
印度在擺脫幾千年的被奴役命運後,繼承了英帝國時期的領土,搖身一變成了一個暴發戶。也繼承了英帝國對領土的狂熱追求,雖然實力和野心不匹配,但在短短數十年內通過威逼、脅迫、戰爭等手段一步一步蠶食周邊地圖,到今天為止儼然成為了一個不容小覷的南亞大國。中國崛起的同時也許警惕我們的鄰居印度,卧榻之側其容他人酣睡。兩個大國之間直接接壤,沒有任何緩存帶,存在領土爭端,潛在戰爭因素已經埋下。
3. 二戰後,為什麼印度還敢不顧國際規則瘋狂擴張領土
應該說,自打二戰結束以後,肆無忌憚地擴張領土、瓜分世界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而且同盟國簽署的《聯合國憲章》中明確規定:「各會員國在其國際關繫上不得使用威脅或武力,侵害任何會員國或國家之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就是說,不允許大國肆意吞並小國,小國間相互吞並,所以整個世界相對太平,領土格局的變化不像二戰前那樣大。然而,就是在二戰後,仍有一個國家不顧這些國際規則,不斷通過武力等手段公然進行領土擴張。這個國家就是我國的鄰國印度。
就這樣,在二戰之後,國際社會雖然有明確規則,但是印度仍然可以肆無忌憚地吞並鄰國領土,控制鄰國,甚至滅亡鄰國。而國際社會卻視而不見,無人過問。
4. 印度人口為何北部多
更確切的說主要分部在東北部。
印度東北部地區而言,源於地緣因素,歷史上相當數量不同國家的居民因各種原因進入該地區,造成了當地民族、宗教和文化上的巨大差異。印度獨立後,該地區相繼出現民族分離主義勢力和恐怖主義,成為長期困擾印度政府的一個難題。
印度東北部地區的民族問題是印度民族問題復雜性和國家民族政策發展變化的縮影,探究該地區民族問題的發展過程、政府的應對措施,對發展中多民族國家處理民族問題有一定借鑒意義。
從本期起,本欄目請中國社會科學院亞洲太平洋問題研究所博士楊曉萍對印度東北部民族問題進行解讀,以饗讀者。
在地理上,印度東北部與中國、不丹、緬甸、孟加拉國四國接壤,又和印度主體大陸相對隔離,常被稱為「印度東北三角」。目前共7個邦,即阿薩姆(Assam)、那加蘭(Nagaland)、曼尼普爾(Manipur)、特里普拉(Tripura)、米佐拉姆(Mizoram)、梅加拉亞(Meghalaya),以及佔領我藏南地區成立的所謂「阿魯納恰爾邦」(Arunachal)。整個東北地區的總面積達255,088平方公里,佔印度國土面積的近8%;人口為3800萬,佔印度總人口的3.7%;人口平均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23人。
印度東北部民族構成相當復雜,歷史上移民活動頻繁。5000年前這一地區就是中國西南、泰國、柬埔寨和緬甸進入布拉馬普特拉河谷地的入口和通道。最早到達此地的是達羅毗荼人,接著是蒙古人,此後是波多人、卡查利博多人、米辛人、拉其番西人、阿卡人、達夫拉人和阿博爾人。之後,這些人進一步西進,一部分轉向尼泊爾、錫金、不丹的部分地區,另一部分則來到現今的梅加拉亞邦的西部地區、特里普拉邦、北方邦以及所謂的「阿魯納恰爾邦」。此時,雅利安人已經從西方進入了印度河和恆河平原,在驅趕波多人的過程中,不同人種的接觸造成了印蒙人種雅利安化的開端。之後,約在公元13世紀,裝備較為先進的傣阿洪姆人(Tai-Ahoms)又從中國西南部取道東南亞進入該地區。這樣,印度東北部地區成為蒙古人與奧斯特里克人、雅利安人、達羅毗荼人混雜的大熔爐。從17世紀開始直至今日,孟加拉人(主要是穆斯林)、尼泊爾人和部族人(主要是茶園的工人)移民一直湧向東北地區,從而進一步形成這個被稱為「種族萬花筒」的多樣性。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印度東北部地區,共有分屬於5個不同種族集團的160個表列部族及400多個部落和亞部落群。他們傳統各異,語言不同,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差異很大。這些部落民族主要包括那加人(Naga)、米佐人(Mizo)、庫基人(Kukis)、梅泰人(Meteis)、波多人(Bodo)等,語言屬於藏緬語系,宗教信仰以基督教和泛靈論為主。
英殖民時期,印度東北部是最後被英東印度公司征服的地區。這里保留著完好的封建領土製度,即土邦。英國殖民政府通過與王公簽訂條約、協定,對他們實行間接統治,即土邦王公承認英王的最高統治權,並承擔形式不一的義務,主要是提供一部分兵力和承擔一些軍費開支;英國政府則承諾王公幫助他們抵禦外來侵略和鎮壓內部叛亂。值得注意的是,土邦王公的領地不是英國的領地,其居民也不是英國的臣民。
1947年8月15日,印度從英國的殖民統治下獲得獨立,並成立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印度自治領政府接管了原英屬印度政府的9個省(阿薩姆、比哈爾、孟買、中央省、馬德拉斯、奧里薩、旁遮普、聯合省和西孟加拉)和500多個土邦;1950年1月26日,印度憲法規定全印統一劃分為29個邦,分為A、B、C、D四類。這樣,在印度東北部就有阿薩姆邦(A類)、曼尼普爾邦和特里普拉邦(C類)三個邦。
在此後的歲月里,印度的行政區劃又經歷了幾次重組,印度東北部的行政區劃也發生了變動。1963年2月1日,那加蘭中央管轄地區改建為那加蘭邦;1972年1月21日,印度將非法佔有的中國藏南地區改為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而梅加拉亞被升格為梅加拉亞邦。與此同時,米佐山區從阿薩姆邦分離出來成為米佐中央管理地區;1986年,米佐拉姆從中央直轄區改為邦建制;1987年2月20日,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改建為邦。這樣,印度東北部的7個邦最終形成。
5. 中國為什麼讓印度佔了這么多土地
恩,這是中印的敏感問題。歷史淵源問題,英國侵佔印度時把印度疆域向北西藏擴展,擴展了NN多土地,到克拉瑪依紅線(印度不是個東西)後來印度就不還了。中國只敢有時要一要,不敢搶回來(窩囊)。當然,中國地圖上顯示克拉瑪依紅線是我們的,但印度地圖上也顯示克拉瑪依紅線是他們的。
艾——————
6. 印度將版圖的東北地區劃分成為了七個邦,曼尼普爾邦為什麼要獨立
1947年印度獨立之後,印度將版圖的東北地區劃分成為了七個邦,不過這個七個邦對與印度來說是沒有什麼歸屬感的,尤其是曼尼普爾邦,甚至還產生了獨立的想法。在印巴分治之後,印度與北方的七個幫派之間就只剩下各條狹長的西里古里走廊了,這使得印度的這七個邦猶如飛地游離在了因對的主體之外,於是便產生了獨立之心。而曼尼普爾邦距離印度首都達到1700公里,而且人種也與印度的不同,這使得他們更想獨立了。1947年,曼尼普爾宣布獨立,建立曼尼普爾王國,1949年,曼尼普爾國王巴格亞昌德拉逼迫簽署協定將曼尼普爾並入印度聯邦。
時至今日,曼尼普爾邦的獨立運動依舊繼續進行著,印度軍隊經常在曼尼普爾邦遭受著來自統一陣線武裝力量的襲擊,曼尼普爾邦也成了印度最動盪不安的地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