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的國力到底如何印度人怎麼看中國
印度人有三種:
一種到過中國對中國的發展比較了解,這些人比較理性基本上尊重科學和事實,對中國的高速發展還是很認可的。
還有一種印度人,對中國經濟發展水平是了解的,但是基於羨慕、嫉妒、恨,貶低中國包括高鐵等高技術在內的一切進步成果,把中國說的是一無是處。
再一種就是印度的大多數人,他們沒有到過中國,對中國的現狀不是很了解,受第二種人的誤導,盲目自大,對中國的發展進步不以為然。
當然,哪個國家都一樣,事實上中國又有多少人到過印度,並且了解印度的國力怎麼樣,大部分中國人還是只能通過媒體介紹的印象知道印度人怎麼樣,但大家應該明白這種認知也是很片面的。
② 為何印度人認為中國落後,印度的「土豪村」是怎樣的
據我所知,印度的“土豪村”,家家有豪宅豪車,每家都有好幾個僕人,富人穿的衣服也很華麗,衣服上隨處可見的金銀飾品,女孩子們熱衷於戴項圈,鼻環,這些東西都是黃金製成的,十分高檔奢華。
說到印度,誰都不會陌生。作為世界第二人口大國,經常被其他國家拿來和我國進行比較。印度這些年的發展確實很好,但與我國相比,個人認為這一點也不算什麼。
在印度的富人區,我們看不見像貧民窟那種瘦瘦小小的人,富人們的生活都很優越,長的都很高大富氣。他們的商場也都豪華,和我們國家的大商場沒什麼區別,甚至檔次更高。里邊的服務員的態度是非常好的,富人一盒巧克力的錢,抵得上是窮人一年賺的錢。
③ 印度人的想法
印度是個種姓社會,大致上可以分為兩種心理:
精英階層高等種姓:自大,欺軟怕硬,類似南朝鮮國。
低種姓平民階層:對未來機會沒有規劃,無誠信,道德層次低(受教育程度低)。
一、印度民族的性格是什麼
軟性文化,是由於它短少一種強有力的文化中心,由於印度的多民族和多宗教信仰,使印度民族的共同文化成為了一種含糊的東西,從甘地開端的許多印度指導人,經過調和來保證國內的穩定,但同時也使得文化的中心愈加含糊了。
印度教是印度的國教,但是印度教也是一種軟性宗教,它吸收了婆羅門教和佛教的內容,還有可能遭到了中國文化或波斯-阿拉伯文化的影響,眾多宗教雜揉的結果就是印度教是一種十分有容納力的宗教,這點是可貴的。
但是由於在容納的同時缺乏吸收,使得這種宗教變成了一個大雜燴似的東西,這種宗教的軟性在很大水平上影響了印度人的性格。
二、印度人的飲食文化
印度人做菜喜歡用調料,如咖喱、辣椒、黑胡椒、豆蔻、丁香、生薑、大蒜、茴香、肉桂等,其中用得最普遍、最多的還是咖喱粉。咖喱粉是用胡椒、姜黃和茴香等20多種香料調制而成的一種香辣調料,呈黃色粉末狀。
印度人的主食主要有米飯和一種叫「加巴地」的烙成的小薄餅,還有一種油炸的薄餅。印度的蔬菜主要有花菜、圓白菜、西紅柿、黃瓜、豆角、土豆、洋蔥、冬瓜等,全部都是製作印度咖喱的好食材。
印度教徒絕對不吃牛肉,因為他們把牛奉為神牛。穆斯林不吃豬肉,但大啖牛肉。食素,連雞蛋也不吃,但可以喝牛奶,吃乳酷和黃油。印度的素食者大約占人口的一半。印度的牛奶價格便宜,質量也很好,男婦老幼,都喝牛奶。
④ 中國經濟「世界第二」,印度怎麼看
「太快了」,是印度人對於中國經濟成為「世界第二」的第一反應,不過並沒有快到來不及反應。事實是,印度媒體到目前也沒怎麼關注這件事,原因可能有二:一是10月份即將主辦的英聯邦運動會吸引了大部分媒體的視線,二呢,就是印度主觀上「復雜」的心態——沉默其實也是一種態度。
近年來中印比較漸成顯學,比較的目的也應該是如何相互借鑒,取長補短。中印兩國的有識之士都應認識到,中國和印度把自己的事情都搞好了,都崛起了,將真正標志亞洲世紀的到來,是兩國人民的福分。中印之間到底有沒有一場「龜兔賽跑」式的競賽,也是不確定的。所以,對於「『中國兔』與『印度龜』激烈競賽」的提法,就要千萬警惕了。
中國並非「貪睡兔」,印度也非「落後龜」
印度《經濟時報》8月22日發表文章說,中國經濟規模超過日本是一個里程碑式事件,但是這並不值得大驚小怪,因為中國人口規模是如此巨大,經濟增長速度是如此之快,以至於人們對中國創造的諸多奇跡已經習以為常。
文章中說,即便中國有朝一日超過了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但這也並不意味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能夠掩蓋印度的光芒。文章中說,日本已經啟動了與印度的戰略對話,兩國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也有望在今年底前簽署。日本還增加了對巴基斯坦洪災的援助,並派遣了自衛隊前往巴基斯坦救災。在北方四島問題上,本政府的態度也更加務實靈活,日本與俄羅斯同意就北方四島問題展開新一輪談判。雖然這些舉動或許與中國崛起沒有關聯,但是這些變化表明,日本正在調整其外交戰略,一個包繞中國的「外交圈」正在形成。因此,印度並不擔心未來會生活在中國的陰影之下。
《印度時報》目前公布了這條消息,可能更能說明問題:印度大型消費者研究中心日前發布一項調查報告,指出印度只有45%的人口日收入低於20盧比(0.4美元,不足人民幣三元)。這項數據,綜合考察了家庭收入、消費、儲蓄三者的情況,並運用國際通行的計算方法得出結論,因此更為可信。此項結論推翻了印度國家樣本調查機構此前發布的數據,即印度80%的人口日收入低於20盧比。印度將自己比為「印度龜」,名並不符實。
綜合印度各方觀點,我們可以發現,對於中國經濟「世界第二」,印度輿論持四大看法。
借鑒論
資深國際問題記者普拉內?夏爾馬認為。「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一個重大事件,值得印度認真研究學習。」他表示。借鑒學習中國的一些經驗是記者與印度戰略界接觸中得到的一個普遍認識。
「在發展製造業、基礎設施、農業、教育等領域的巨大投入是中國經濟取得飛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也是值得印度借鑒的地方,」即將在中國出版的《追趕中國》一書的作者莫漢?古魯斯瓦米認為。實際上,「中印比較學」在印度越來越被用來推動政府改進政策的一個「工具」,如提高政府效率、加快吸引外資、加速基礎設施建設等。
人均論
「盡管中國在經濟總量上超過了日本,但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仍僅有日本的十分之一,目前國際上排名仍徘徊在阿爾及利亞和阿爾巴尼亞前後。因此同印度一樣,中國還算不上富國,」古魯斯瓦米表示。同時他認為,強國的一個重要標志是稅收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因為它反映一個政府施政的資源實力,其基礎也是人均GDP。從這個比值來看,目前美國的數值是35,而中國還不到這個數字的一半。「即使到2050年中國經濟總量大大超過美國那一天,中國的人均GDP仍將不足美國的五分之一,因此也很難說得上是能夠與美國相較量的強國,」他認為。
焦點論
成為「世界第二」的中國同時也被放到了國際社會關注的中心和焦點,尤其是將受到「世界第一」美國的格外關注,印度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這是中國需要應對的新挑戰。《超級大國》一書的作者認為,冷戰時期的蘇聯、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都被冠以「世界第二」的名頭,但結果大家都看到了。他未明說的言下之意很明顯,現在中國成了「世界第二」前景如何還不確定。
印戰略分析家拉賈?莫漢認為,中國經濟總量僅次於美國的狀況出現之後,中國國內有人歡欣鼓舞,有人冷靜觀察,這種區別本身就十分值得關注。中國出現在西方的「戰略焦點」上已有時日,成為「世界第二」只能強化這種關注。伴隨著中國國力的上升,關於中國發展中國家身份、增加在國際社會承擔責任等許多問題會更加突出。
壓力論
中國的「快速進步」是否對印度構成「壓力」?不少印度人認為壓力是客觀存在的。印度老人民黨主席、哈佛大學客座教授斯瓦米認為,中國是唯一在經濟總量和發展速度兩個方面都超過印度的國家,這表明中印之間的差距在加大而不是縮小,因此印度人感到壓力是很自然的。
拉賈?莫漢認為,中國的快速發展對印度的影響包括,政府在經濟發展及相關政策改革等方面的緊迫感會增加,推動改革的決心和力度將會加大,印度的商界、學術界、媒體對中國的興趣與合作也必將增大。同時,中國可能在相當長時間內經濟上領先印度,在國際上重要性和影響力不斷提高,也將促使印度以新的視角和態度審視和處理同中國關系。
⑤ 印度經濟這幾年增長很快,其背後的因素究竟是什麼
印度這幾年來經濟迅速發展,國民經濟不斷提高,在國際上也越來越受到其他國家的關注。主要原因有世界格局的穩定,經濟全球化的不斷加強,還有和諧健康的外交關系,主要還是國家制定的發展計劃符合當下的形式,各種條件的相互協調,才能夠使印度的發展越來越好。
在國際上,現在主張公平和諧的外交關系,印度作為一個重要交通位置的國家,很好抓住了這個契機,大力發展國外經濟,以此拉動經濟增長。而且效果很明顯,近年來印度經濟發展速度明顯加快了很多。
⑥ 印度的人總認為印度比中國發達,真相是怎樣的呢
大部分中國人都覺得中國比印度發達,印度人將中國視作印度發展的目標。然而事實上,在印度的一些網站上,很多印度人認為印度比中國發達,印度是中國學習和追趕的目標。為什麼很多印度人認為印度比中國發達呢?為此,到所在城市的某座高校,與一些印度留學生探討了這個問題。
印度在這個星球上有著許多朋友,強大的美國和俄羅斯都是印度的夥伴。更多的朋友意味著印度將得到更多的幫助。例如,印度可以從俄羅斯和美國購買高科技武器,而中國必須自己研製武器。
當人們談論印度的時候,未來總是充滿希望的。現在,印度人民幸運的被一個偉大的人物納倫德拉·莫迪領導。這個強大的人將使印度成為超級大國。
⑦ 印度經濟發展的優勢和不足
優勢:印度的發展模式重消費而非投資、重內需而非出口、重服務業而非製造業、重高新技術產業而非勞動密集技術含量低的工業,這種方式使印度經濟對全球經濟不景氣沖擊的抵抗力較強,表現出比較強的韌勁和經濟平穩增長的長周期性。
印度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率比較好。例如,印度國內的儲蓄水平只有中國的一半,每年流入印度的境外直接投資大約只有中國的10%,印度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上比中國落後大約10至15年,但印度卻取得了較快的經濟增速,而且它有30%至40%以上的國民生產總值來自生產力的增長,而不是資本或勞動力的增加。
不足:印度國內辦事效率較低,往往不能集中力量在某一方面取得突破。世界銀行的一項研究報告稱,在印度開辦一項業務所花的時間是在中國的兩倍,注冊資產在印度要花67天,而在中國只要32天;履行合約在印度要花425天,而在中國只花241天。印度社會經濟的分化也十分嚴重,現代化與落後共存,是一個對比鮮明和充滿矛盾的國家。印度位居世界經濟強國之列,但世界上最貧困的人口中有1/4生活在印度;它是世界第六大溫室氣體排放國,但數以億計的印度人卻缺乏電力能源;它的250多所大學培養了300多萬名科學精英,但40%的印度人口仍是文盲。在德里和班加羅爾等城市,茅草屋往往與跨國公司的摩天大廈交織在一起。
與中國相比,印度在很多方面佔有一定的優勢:
(一)軟體業方面。印度的軟體業迅猛發展,在世界名列前茅。印度目前擁有巨大的軟體人才庫,有大量的專業人才。產值、出口比重都很大。據麥肯錫的報告預測,到2008年印度的IT服務和後勤工作將會僱傭400萬從業人員,成為年出口額達到570億美元的行業,佔印度GDP總額的7%。相比之下,中國的軟體業發展的起步較晚,且差距很大。
(二)金融機構方面。印度的金融系統運行比較健全,不良貸款比例較低,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僅為10.8%。印度的股票市場比較成熟,成為印度企業籌集資金的重要場所。
(三)企業制度方面。印度的私人資本在運作方面積累了十分豐富的經驗。印度獨立後,過去就存在的私營財團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而且產生了一大批新的私人財團。在印度實行經濟改革後,一大批從事信息技術產業、制葯工業、食品加工業、服裝紡織業、水泥建築業和旅館旅遊業的私營企業或私人財團迅速發展壯大,並很快進入全球化經營。印度的現代企業制度比較完善,企業的管理水平較高。
(四)人才和教育國際化方面。印度的人才國際交流多於中國。由於印度英語普及,高等教育機構使用的教學語言為英語,印度高校學生能夠較順利地獲得世界科技發展的重要信息。印度大學教育比較重視創新教育,學生創新能力較強。印度某些大學和專業學院已在國際上有較高的知名度。
(五)法律體系方面。印度的法律體系較健全。印度獨立後,法律體系逐漸完善,公眾的法律意識逐漸增強,為市場經濟發展提供法律保障。市場經濟是法制化的經濟,沒有完善的法制,市場經濟的發展是無法實現的。
(六)基礎設施方面。印度社會基礎設施要比中國落後幾十年,這也是制約印度經濟發展的主要瓶頸。
⑧ 許多印度人覺得印度將快要超越中國了,你怎麼看
這其實就是一種無知的表現吧,畢竟他們不走出國門,不認識到自己的優勢以及劣勢,甚至不用一些合理的眼光去看待彼此之間的差距,這些都是非常的可笑的。他們的這些言論就是因為自己的國家經濟實力以及和世界接軌的程度不夠,最終導致有了一批盲目無知的人,不知道自己的國家到底和世界上的一些國家的差距,導致了他們的一些盲目自大,這些都是非常的可笑的。
他們會認為自己國家的一些進步,確實是和之前的印度相比都有了一些質的改變,但是從這種角度來說,還是非常的狹隘的,畢竟自己國家的進步和比人國家相比,還是有了明顯的差距的,所以簡簡單單的只肯定自己,而否定了世界,這點就是他們的認知錯誤了。
其實在他們提出來這樣的問題之後,我們都會抱有一個好笑的態度去思考這個問題,這就能看出來普遍人心中的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