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正義學校是什麼意思

印度正義學校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3-09-04 17:14:54

⑴ 介紹一下印度小學教育

印度是個發展中國家,對教育事業相當重視。因此印度獨立五十年來,教育事業取得了顯著成績,從而促進了各項事業的不斷發展。

一、國家教育的出發點

印度自獨立以來,政府認識到教育是人力資源開發的關鍵,要提高每個人的生活素質,必須對人們的教育進行投資,使教育工作在國家計劃中佔有適當地位,這是印度發展教育的基本出發點。為此,提出了明確的發展目標:保證每個人受教育的機會均等;不論年齡大小,為其提供學習知識、發揮才乾的機會;使受教育者在體育、智育和文比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在教育、就業和發展三者之間建立有機的聯系;宣傳國家統一,宗教與教育分離,民主生活方式和尊重勞動的重要性。教育方針中明確強調了「普及教育」和「消滅成人文盲」的重要性,把普及小學教育和成人教育作為消滅文盲的重要措施,中等教育和中等專業化教育的目的是為印度的教育、經濟和社會發展之間建立積極而有益的聯系;把高等教育視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以及通向「現代化」的重要門徑。尤其拉吉夫·甘地於1985年任總理後,對教育事業同樣重視,他強調指出「要對現行的教育制度進行改革」,「使教育成為把國家引向21世紀的工具,鼓勵人們,特別是青年的積極進取精神,促進國家的進步,加強科學與技術教育,使教育同就業和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密切結合起來」。在這個總方針的指導下,各級政府為辦好教育採取了一些措施。在1985年政府發表了題為《教育的挑戰》的文件,接著又制定了《1986年全國教育政策》,經議會兩院討論通過,接著又制定了《二十三點行動綱領》,以落實上述政策。由於各級政府的重視和努力,從而使教育事業不斷發展。

二、發展中的印度教育

印度獨立後,憲法中明確規定了「向14歲以下所有兒童實行免費普通教育」,這就為兒童入學提供了法律保證。因此,全國各地不少小學校對一至五年級學生實行免費入學,甚至有些邦對六年級學生也實行免費教育。與此同時,政府一直為教育增加經費,如1950~1951年教育經費為11.4億盧比,到1984~1985年度增加為600億盧比。另據記載,1986年用於教育的經費為47億美元,僅次於國防開支。這就為發展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物質基礎,使學校數量不斷增加,學生入學率不斷提高。1950~1951年,印度小學共21萬所,1984~1985年度增加到52萬所。1947年在校注冊人數為1050萬,到1982年增加到7360萬。全國的識字率不斷提高,1951年全國識字率為16.6%,1971年上升為29.45%,1981年又提高為36.17%,1988年提高為36·23%。尤其值得提出的是,印度高等教育發展迅速,目前有大學207所以上,學院6323所之多,僅高等學校的入學人數高達350萬以上,僅次於美國和當年的蘇聯,居世界第三位。對印度這樣一個基礎薄弱、經濟落後的發展中國家,這是了不起的成績。

而印度教育的突出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大力發展職業和技術教育

為了提高就業人數,減少失業人員,為國家經濟建設和工業發展提供迫切需要的中等技術人才,減輕對高等教育的壓力,政府對中等職業技術教育也給予重視。由於種種原因,印度還有不少14~25歲的青少年未完成基礎教育。為了提高他們的文化水平,使之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成為一支中等技術力量,政府採取多種方法對他們進行培養,為他們提供三十多個工程行業和二十多個非工程行業的職業訓練,由國家統一計劃安排。為此,全國設立了356所常設性學校和139所臨時性學校。除公立學校外,還有不少私立培訓學校。這類學校總共容納20萬人,訓練期限為1~2年。另外,還有300多所工業技術專科學校,每年招生5.6萬人,分全日制教育和業余教育兩種。學習期限分別為3~4年,培養具有中等技術水平的專門人才。

通過上述種種措施,使不少青少年成了中等技術人才,縮小文盲隊伍,減少失業人員,擴充國家人才隊伍,為國家建設發揮了力量。

(二)掃盲工作與成人教育

(1).掃盲工作

印度政府非常重視掃盲工作,把成人教育列入國家計劃。為了加強成人教育,中央政府成立了國家成人教育委員會,各邦也成立了相應的組織。因此,印度的掃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尤其是近些年來,為了掃盲,印度曾開展了規模空前的成人識字運動,1986年實行了全國普及教育計劃。1988年確定了年齡為15~35歲的掃盲識字任務。在此之前,印度先後實行過「農民識字計劃」、「成年婦女識字計劃」、「青年非正規教育計劃」、「全國成人教育計劃」等。

1989年在喀拉拉邦開展過掃盲運動,運動蓬勃開展,聲勢浩大,成績顯著,其影響波及到古吉拉特邦、卡納塔克邦和西孟加拉邦等地區,對印度的掃盲工作產生廠積極影響,運動的浪潮已涌到全國各地,目前,在400萬志願者的幫助下,約有310萬9~45歲的人在學習識字。通過學習,盡管他們的識字程度不一,但估計已有150萬人已達到初步能讀英語的水平,計劃在第八個五年計劃期間(1990年4月1日開始),能有1億人被摘掉「文盲」的帽子。

其具體做法是:

第一,確定奮斗指標,根據自願,自下而上確定,有時間的要求,但注意成本與效益相結合。

第二,各地區組成掃盲委員會,該委員會由各區稅務官、區議會和社會各階層代表參加領導,由該委員會具體落實各項計劃。

第三,參加掃盲工作的人員出於自願,大部分人不計報酬,自願獻出自己的時間、精力和錢財為掃盲服務。

第四,為了更好地搞好掃盲工作,訂出一套「加速進度、改進內容」的教學方法,編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多年用教材,集教、學、練於一體,貫徹以學為主的原則,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加快學習進程。

第五,隨時總結經驗,定期交流,不斷改正錯誤或偏差,改進教學工作,提高教學水平。

為做好掃盲工作,印度不同黨派、群眾團體和社會各階層盡管有意識形態的分歧,但都不計較,他們攜手並肩,團結一致,積極投入。印度的掃盲運動,不僅能勝利開展,而且有助於消除種姓隔閡,促進了社會團結和語言的統一。

更可喜的是,參加掃盲的人數,女子超過了男子。女子們從實際生活中體會到學習文化的重要,這對提高婦女文化、增強其自信心、解放思想,起了積極作用,從而使婦女更有勇氣處理自己的事務。

脫盲後的成人教育仍是印度關注的問題之一。因此,各地設有「成人學習中心」,繼續為脫盲後的成人教育提供方便。每個中心一般負責5個村莊,總共有5000人左右。中心開設各種課程,還開辦有關農業、畜牧、獸醫、上地管理、養蠶、漁業等短期訓練班。此外還開展文化娛樂活動。

脫盲後的「成人學習中心」為脫盲人員提供各種開發和服務項目,諸如衛生、社會福利等,為有關部門提供信息和各種服務,另一方面喚起脫盲後的成人對經濟發展、環境保護、社會權利、醫療保健、合法權益等的意識,同時發揮他們的才幹,為社會服務。印度各地已開辦的「成人學習中心」,因地制宜,不完全相同,所採取的步驟和方法也不盡一樣。有些做法還有待於鞏固與加強。

(2)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主要指對15~35歲的人進行非正規教育,其教育計劃是通過邦政府、社會服務機構、大專院校來實現。前面提到印度把消滅文盲列為國家教育方針的任務之一,因此,成人教育受到重視,而且卓有成效。通過成人教育的開展,人們的識字率不斷提高。1950年為16%,到80年代初期上升到34%,後來又上升到63%左占。為全國掃盲工作作出了貢獻。在此,印度的掃盲工作曾受到世界銀行的贊揚,認為「印度的掃盲工作對發展中國家都有深遠影響」。

看一個國家的經濟和文化是否發達,婦女的教育情況是一個重要標志。印度獨立後,政府注意到對婦女的培養問題。在成人教育政策中,把15歲以上的成人婦女擺在首位。對其培養目標主要有四個:一是提高婦女的覺悟,使他們認識到應同男子享有一樣合法的社會地位與權利;二是使婦女掌握一定文化知識和科技專長;幫助婦女取得經濟上的獨立;三是使她們掌握一些衛生知識,特別是有關營養、保健、兒童護理和計劃生育等知識;四是幫助和提高婦女在各種團體中的參與能力。

幾十年來,政府在幾個五年計劃中都有發展女子教育的指標,並且對那些婦女教育工作開展得好的邦或城市進行巨額獎勵。因此印度女子教育發展顯著。在獨立後的十年內,印度建立了104所女子學院,到1965年發展為200多所,另外,還有50多所大學招收女生,男女合校。這樣使女子的入學率不斷提高。據有關統計,1951年為79%,1971年上升為187%,1980年又提高為225%。另據有關統計,印度在過去30年中,女生在高等院校的入學率已提高3倍,在80年代入學人數增加28%,比50年代增加3倍。男女受教育人數的比例差距逐漸縮小,女生入學人數比例不斷增加,以大學為例,1963~1964年,女大學生占總人數的19.5%;到1979~1980年增加為26%。女子的識字率自獨立後有明顯提高,1951年為8%;1971年為18.6%;1981年上升為24.8%。隨著婦女教育的提高,女子的職業和社會地位也發生了變化。今天印度的女子,不只是專門在家做飯、生孩子、侍候丈夫和公婆,不少人走出家門,到社會上從事教學、科研、行醫和經商等工作,甚至不少女子成了著名專家、學者和教授。隨著教育的發展,女子的狀況也隨之不斷發生變化。

三、發展高等教育

印度的高等教育比較發達,培養了大批科學技術人才,對國家建設和科技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從而使印度成為世界上擁有最雄厚的技術力量的國家之一。

印度的高等教育所以比較發達,主要採取了以下幾個措施:

(一)強調高等教育的重要性

早在獨立初期,尼赫魯總理就曾經指出:「大學代表人道主義、堅韌性、理性、進步和對真理的探索。它代表人類朝向更高的目標全速前進。如果大學充分履行其職責,那麼它對國家和人民都是十分有益的。」因此,印度獨立初期,專門成立了「大學委員會」,制定了高等教育的方針和任務,「教育方針和計劃必須適應於我國的社會發展目標,要把教育的各種不同目標統一起來,教導和影響學生不僅要獲得知識,而且要訓練思想,使受教育者產生共同的思想准則。」「個僅向學生灌輸知識,而且要發展其健康的判斷能力,以滿足社會的各種職業的需要。」從學校領導到任課教師,都注重學生對問題的探討和爭論,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注意並引導學生這方面的培養訓練。

(二)完善和加強對高等教育的領導

印度憲法規定,高等教育由中央政府和邦政府共同領導。獨立初期,全國除幾所大學歸中央直接領導和管理外,大多數高等院校主要由邦政府負責。後來中央加強了對高等學校的領導,尤其到1976年修改了憲法,凡屬大學、技術和醫學等高等教育,均由中央政府和邦政府共同負責。中央不僅負責高校的教育改革,院校的新建與擴建,科研機構的設立與撤銷,以及高等教育目標的制定,而且還要負責各高校之間的協調與科研方向的確定等等。

(三)大力進行教育投資

為了發展高等教育,不斷增加對高校的經費開支。據有關統計,政府對高等教育的開支第一個五年計劃為1.4億盧比,第二個五年計劃為2.8億,第三個五年計劃為8.8億,第四個五年計劃為17.5億,第五個五年計劃為29.2億,第六個五年計劃就為48.6億。從這些數字不難看出,教育經費在不斷增加,而且增長幅度較大,這就為高等教育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

由於採取了上述措施,在高等教育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具體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印度現在已有一批設備先進、師資力量雄厚、科研水平較高、在國內外享有聲譽的重點大學。它們是:德里大學、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大學、貝拿勒斯印度教大學、國際大學、孟買大學、亞格拉大學等。這些學校規模大,人數多,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

第二,現在印度擁有了一支宏大的技術隊伍。自獨立以來,培養了大批學士、碩士和博士科技人員。據統計,1950年為18.8萬人,1965年為73.15萬人,1978年增長為193.53萬人,1980年增長為194.9萬人,1982年又增長為250萬人,數字相當可觀。

由以上看出,印度自獨立以來,教育方面發生了不小變化,教育事業取得了顯著成績。與此同時,也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

主要問題是:各類教育發展不平衡,重視高等教育,對初等教育重視不夠。印度政府的整個教育計劃資金分配是:高等教育佔20.9%,初等教育佔32.4%,這種分配比例顯然對初等教育過低,而對高等教育過高,因為全國72%的人口分布在農村,而且鄉村教育條件比城市要差,但對它的教育投資還不到一半,只佔44%,這是很不夠的。因此農村教育比較落後,結果使生產力水平過低,人們生活貧困。

貧困是文化教育落後的重要原因。1978年中央政府關於成人教育作過樂觀的設想,當時宣布,15年內消滅文盲。但八年之後發現,效果不大,無顯著變比。其主要原因是鄉下人對此興趣不高,缺乏城市人一般所具有的那種熱情和興趣。市民把受教育看作找職業掙錢謀生的重要手段,而鄉下人則與此相反。他們貧窮,若孩子不幫助父母務農、放牧或從事其他工作,則家庭生活會受到影響。因此,有些家長無心送子女上學。

據有關統計,6~14歲的孩子中只有20%的孩子能升入中學,然而入中學孩子的80%又中途輟學,結果只有20%的孩子能升入高中。又據1982年的一次教育調查表明,全國一半以上的小學校沒有固定房舍,三分之一的學校沒有供學生坐的椅子,40%的學校教室沒有黑板,50%的學校沒有體育運動設備和運動器材,70%的學校學生沒有課本①,校舍如此簡陋,設備如此缺乏,顯然同農村經濟狀況有關。因此,不可避免地每年都有大量新文盲產生,印度從獨立到1986年止,文盲率仍高達63.77%。據世界銀行推測,到公元2000年,印度是文盲最多的國家。這是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另外,各邦、中央直轄區之間,在教育水平和普及程度方面也存在很大差距,種姓歧視現象也並未完全消除。政府雖然對低級種姓和落後部落有所照顧,但由於他們經濟狀況不同,文化基礎薄弱,所以在教育方面存有不小差距。例如有些人英語或其他功課基礎較差,入學後有不少人又中途輟學,所以實際上形成了在校人數少於注冊人數。這就說明,只有獲得了社會和經濟的平等,教育機會的平等才能真正實現。

印度政府在實踐中發現,有些問題處理欠妥,出現一些偏差。因此作了改進,採取了新的措施:

第一,為了解決知識分子失業問題,政府調整高等教育使其與社會需要相結合,以防止高等教育迅速擴大。對大學課程也作了調整,推廣了職業教育課程,使之更加專業化,以增加大學畢業生的就業人數。

第二,加強初等教育。印度正在改變過去那種對初等教育重視不足的做法,擴大了初等教育經費。政府在1980年開始的第六個五年計劃中,增加了對初等教育的經費開支,尤其在1986年印度制定了《全國教育政策》和實施這一政策的《23點行動綱領》,其中強調了普及初等教育及在15~35歲的人中掃盲。為實現這一目標,印度政府於1986年又增加了教育經費。這個新政府還規定,不允許學生中途退學,要改革考試制度,繼續執行小學階段全部升學的政策,並且還指出,評價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不應由一次考試來決定,而是靠平時成績的連續積累。新政策還規定,每個小學校至少要有兩名教師,其中一名為女教師。准備大力培養師資,以滿足小學師資的不足。這就為大力發展初等教育創造了條件。

第三,改善教師待遇,提高教師地位。政府認識到,要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育計劃,教師積極性的發揮也是個重要問題。因此採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諸如改進教師的工作條件,鼓勵教師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採取靈活政策補嘗生活費的增長,並為教師自由發表學術思想創造條件等等。這些為調動和發揮教師積極性提供了重要條件。

總之,印度自獨立後,教育事業有了很大發展,同時也存在不少問題。為適應社會的需要和進一步搞好教育,正在總結經驗,不斷前進。

⑵ 去印度留學需要什麼條件

隨著國內就業形勢的嚴峻,很多學生考慮出國留學,印度留學受到越來越多學生的關注,那麼去印度留學需要什麼條件呢?接下來為大家介紹一下相關的內容,來看看吧!

一、印度留學申請條件和所需材料

1.學歷公證(一式兩份)

高中:畢業證書原件及復印件、三年成績單的復印件及各自的公證件2份(中英文,中英文一致的公證也需要)。

大專:畢業證書和成績單的復印件及各自的公證件2份(中英文,中英文一致的公證也需要),三年的課程闡述。

本科:畢業證書、學士學位證書和大學成績單的復印轎耐件及各自的公證件2份(中英文,中英文一致的公證也需要)。

(一般需要准備高中以上的所有學歷及成績單,並需要到公證處去公證)

2.所畢業學校的推薦函(原件及復印件各一份,可以自己列印一份,然後去學校蓋章,中文和英文的推薦信都蓋學校的章就可以,章都是中文的,這個沒事)。

3.健康證明:由當地出入境檢疫局出具(攜帶兩寸彩照兩張、身份證或護照,每周一至周五上午去出入境檢疫局辦理,需空腹)。

4.身份證復印件。

5.留學申請表。

6.護照(護照最後一頁需要簽名,只簽拼音就可以,或者漢字拼音都簽一下)。

7.兩寸的照片,藍底和白底的都需要。最好准備個30、40張,並保留自己照片的電子版(印度這邊報道的時候,一次就用12張,這個自己留著等到來印度這邊學校報道的時候用)。

8.無犯罪記錄證明。(去印度留學需要去戶籍所在地派出所開具2份在中國境內 沒有違法犯罪的證明材料,並加蓋派出所公章。之後還要拿到戶籍所在地公證處公證。憑這兩份材料才可以獲得印度駐華使館頒發的赴印度留學簽證。)

二、印度留學優勢

學成本低,性價比高

與西方國家相比,印度留學可以說是工薪家庭的王炸選擇,生活費一年大概只需要約人民幣5000~10000元。

學費生活費都十分低廉,可以說是工薪家庭這幾年出國留學的熱門選擇。

雖然印度留學的費用很低廉,但是印度的高等教育質量還是不錯的,培養了很多諾貝爾獎獲得者。

印度開始了許多國際課程,與國際接軌,性價比高的同時教育質量也很不錯。

學歷認可度高,可享受人才引進政策

印度是英聯邦國家,獲得印度的本科文憑後,可以作為跳板留學其他國家繼續深造,或者直接找工作。

如果回國直接找工作,那麼可以享受不同地市的人才引進政策、生活補助政策等,具體查看人社局的通知,每個地市的補貼標准都有所不同。

就業機會多

印度的很多高校都與公司有合作項目,企業每年向各大高校提供大量崗位,如果打算留在印度工作,畢業季時候的校招有許多不錯的就業機會。

英語教學環境良好

印度的英語教學環境在語言上與國際接軌。印度高校的老師大多從歐閉桐春美留學回來,具有很高的學術水平,這樣在知識上與世界先進水平保持同步;而且學校學術氣氛濃厚,學風很正,使學生能夠專心讀書,致力於研究。

「四免政策」太誘人

印度的「四免」政策尤其吸引人:免托福、免雅思、免擔保、免入學考試。在國內完成12年教育的高中畢業生,就可以申請到印度來攻讀學士學位,學制一般為三到四年;本科畢業生可以申請到印度攻讀碩士學位,學制一般為二到三年。

三、印度留學城市推薦

班加羅爾

班加羅爾交通便捷,氣候溫和宜人,卡邦共有工程學院125所,在數量上居印度首位,是美國工程學院數量的一半。班加羅爾還雲集了如印度理工學院、印度管理學院、國家高級研究學院和印度信息技術學院等許多名牌大學。

齋浦爾

印度的旅遊金三角是以德里、阿格拉和齋普爾為三個支點的三角旅遊區,三地之間的距離都在300公里以內,從德里坐快車到粉紅之城齋普爾(Jaipur)要四個半小時多,還可從德里乘坐輪頌火車前往,都非常的方便。

孟買

在10+2+3學制下,孟買的學生需要先接受為時10年的中小學教育,然後進入2年制的專科學校,在那裡他們從三大領域中選擇一個:文科、商業或理科。隨後或者在某一領域內學習綜合課程,或者學習一門專業課程,如法學、工程學、醫學等。該市的大多數學院都附屬於孟買大學,因而就畢業的學生而言,該大學是世界最大的大學之一。在孟買還有印度最主要的工學院之一——印度理工學院孟買分校,和SNDT 女子大學。

⑶ 你知道印度這個國家的教育現狀如何么

教育一直都是各個國家看重的問題,因為大家都明白教育興國,教育強國。雖然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但是有些教育措施實行起來也會比較難。中國的教育模式,大家都清清楚楚,畢竟都是經歷過教育的。但是,我想說的並不是中國的教育,而是印度的教育,現在印度這個國家的教育現狀是怎樣的?

雖然印度的教育多多少少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很多教育方式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特別是解決問題,自主學習的這種精神,大多數中國人是沒有這種能力吧!我們也要吸取國外優秀的資源來強大自己!

⑷ 我想去印度留學,大家給說說

中國人赴印學習,由來已久。改革開放以來,逾萬人曾赴印交流、訪問和學習。中國西行取經第一人是三國時期的高僧——朱士行,法號八戒;中國人西行取經求法的傳統和文脈,一直延續至今,綿亘久遠;法顯、義凈、玄奘,等等,中間有著太多閃耀歷史的名字。

第一,公派生方面,主要包括國家公派和單位公派。根據中印政府文化教育交流協議,我國政府每年選派25名留學人員赴印進修,選派專業主要是印地語專業,已經執行數十年,屬於中國國家留學基金委「中國與印度政府互換獎學金項目」,採取按照院校專業成班派出,涵蓋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上海外國語學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雲南民族大學,印方合作院校包括中央印地語學院(阿格拉本部)、中央印地語學院(新德里校區)、聖雄甘地國際印地語大學等等。這一項目的延續和開展,推進了我國非通用語種印地語等南亞小語種等專業的教學研究事業,有力地推動了中印文化教育交流。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四川大學、雲南大學、雲南省保山市人民政府、雲南省社會科學院、雲南財經大學、雲南民族大學等國內高校或單位也分別開展了單位公派。

第二,自費生方面,主要包括學位項目和非學位項目,在2000年後有較大的增長,近年來則呈下降趨勢。

全印中國留學生聯合會,簡稱「全印中國學聯」,總部設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為在印中國學者、學生以及已畢業學者、學生所組成的群眾性自治團體,聯合會宗旨是立足印度,聯絡和服務國家、聯絡和服務中國在印學生學者、聯絡和服務中國留印畢業結業學生學者。促進留印學人之間學習、思想及感情交流,協助他們解決學習、工作及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全印中國學聯(總會)期待有更多國內的同胞、學人來印留學或訪學,期待著您加入留印人大家庭!

⑸ 古代印度的婆羅門教教育是怎樣的

古代印度的學校出現在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前4世紀的孔雀王朝時期。在婆羅門的學校中最有特色的是「古儒學校」。古儒是古代印度對婆羅門教經典有一定研究而又熱心於教育的知識分子的稱謂,「古儒」全部是婆羅門種姓的人,由他們在家裡設立的經義學校被稱之為「古儒學校」。兒童入學年齡一般為7歲-8歲,也有5歲入學的。經古儒准許接受為學生後即遷入古儒家中,共學習12年。在這12年中,師生同飲食共生活,學生要遵守嚴格的規定,如定時沐浴,虔誠祈禱,衣著樸素,削發獨身,在地板上睡覺,還必須到各地行乞,藉以習慣艱苦的生恬。古儒學校教師的品德行為也都必須符合聖典的要求;他們必須精通所授的學業並善於引導學生服從規則。教師應學識淵博、言語清晰、忠貞、和善、以身作則、信仰堅定,並安於行乞而樂於以知識啟迪學生。在公元2世紀出現的教育法規中對師生都有了詳細的規定。古儒學校的教學內容包括語音學、韻律學、語法學、字源學、天文學和祭祀等「六科」,它們是學習吠陀經典的基本訓練內容。古儒學校最初可招收婆羅門、剎帝利、吠舍三種種姓的入學習經義,後來隨著種姓分化的加劇,取消了吠舍子弟學習《吠陀經》的權利,剎帝利依社會分工的需要也僅僅學習少量經義和語法、邏輯之類的知識,更多的時間是學習射術和政治。學習和研究《吠陀經》便成為婆羅門種姓的特權了。

在一些大的婆羅門寺院中也建有精舍,由富有學識的高僧講學論道。他們有的擅長科學和哲學,有的則擅長語法學和字源學,在講學論道時皆吸引眾多門徒遠道來求學。婆羅門種姓的人數很少,他們又注重個人修行,故寺院數目不多,規模也不大,其教育的影響有限。古代印度許多帝王的宮廷里也設有學校,培養教育王子、王孫,這類學校對於政治、經濟等知識更為注意。

⑹ 申請印度留學需要什麼條件

經過幾個世紀的不斷發展,印度已逐漸成為全球教育中心之一。所以如今去印度留學的學生也逐漸增加。那麼去印度留學需要什麼條件呢?下面跟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印度留學條件

本科申請碩士需修課程:

1.英語預科課程(無托福雅思成績者)

學生層次:大四在讀或應往屆本科畢業生(含成考、自考學生)

報名時間:全年、滾動招生

上課地點:印度大學或國際語言培訓機構

開課時間:隨到隨學(可插班)

英語預科在印度的授課大學為:國際大學、加爾各答大學、德里INLINGUA國際語言培訓學校、孟買國際語言培訓中心、班加羅爾大學、巴拉蒂爾大學、中央外國語大學、馬德拉斯大學、奧斯馬尼首戚亞大學、尼赫魯科技大學等印度知名大學或語言培訓機構 !

2.碩士研究生專業課程

學生層次:應往屆本科畢業生(含成考、自考學生)

報名時間:全年攔答

上課地點:印度大學

開課時間:每年7月份,8月份

申請層次:碩士研究生

申請專業:計算機科學工程、軟體工程、通信工程、電子與通信通常、信息技術、商學、工商管理、金融、新聞傳播、酒店管理、珠寶設計等熱門專業

英語預科結束後可直接申請德里大學、國際大學、普納大學、加爾各答大學、辨喜瑜伽大學、尼赫魯科技大學、巴拉蒂爾大學、馬德拉斯大學、班加羅爾大學、韋斯科技大學等印度知名大學!

印度留學材料

1.學歷公證(一式兩份)

高中者衡陵:畢業證書原件及復印件、三年成績單的復印件及各自的公證件2份(中英文,中英文一致的公證也需要)

大專:畢業證書和成績單的復印件及各自的公證件2份(中英文,中英文一致的公證也需要),三年的課程闡述

本科:畢業證書、學士學位證書和大學成績單的復印件及各自的公證件2份(中英文,中英文一致的公證也需要)

(一般需要准備高中以上的所有學歷及成績單,並需要到公證處去公證)

2.所畢業學校的推薦函(原件及復印件各一份,可以自己列印一份,然後去學校蓋章,中文和英文的推薦信都蓋學校的章就可以,章都是中文的,這個沒事)

3.健康證明:由當地出入境檢疫局出具(攜帶兩寸彩照兩張、身份證或護照,每周一至周五上午去出入境檢疫局辦理,需空腹)

4.身份證復印件

5.留學申請表

6.護照(護照最後一頁需要簽名,只簽拼音就可以,或者漢字拼音都簽一下)

7.兩寸的照片,藍底和白底的都需要。最好准備個30、40張,並保留自己照片的電子版(印度這邊報道的時候,一次就用12張,這個自己留著等到來印度這邊學校報道的時候用)

8.無犯罪記錄證明。(去印度留學需要去戶籍所在地派出所開具2份在中國境內 沒有違法犯罪的證明材料,並加蓋派出所公章。之後還要拿到戶籍所在地公證處公證。憑這兩份材料才可以獲得印度駐華使館頒發的赴印度留學簽證。)

留學印度申請注意事項

無論是自費或獎學金留學生,希望到印度學習都需要獲得學生簽證。自費留學生應在獲得學生簽證之前,先具有印度的某所大學、研究院或被認可的學院的邀請信。如未得到學校的錄取通知,可先申請預備學生簽證。這種簽證的期限為3個月,在這3個月內,學生必需得到錄取通知書,否則將必需離開印度。預備學生簽證是不可以延期的。

無論申請學生簽證或預備學生簽證都要明確提供你所要就讀學校的名稱,因為這一名稱將被記錄在簽證上。值得注意的是學校名稱一旦被提交,申請改換是不有的。如果申請人持旅遊簽證去印度,到達印度後希望改成學生簽證,那申請者本人必需返回祖國,再重新到當地的印度大使館申請學生簽證。希望在印度國內改變簽證是不可能的。

印度留學費用

A.各專業收費情況:

科學/藝術/人文/社會科學/工商管理 1500-2500美元/年

酒店管理 2500-4400美元/年

技術工程/生物技術 2500-4400美元/年

牙科 5000-10,000美元/年

葯學/護理 1800-4400美元/年

醫療輔助 1800-3300美元/年

農林牧魚業 4600-5000美元/年

醫學 16000-20000美元/年

語言預科 1000-1500美元/年

B:印度消費估算表:

消費項目 平均消費(美金)

住宿費(校內) 1500-3000美金/年

住宿費(校外) 400-2500美金/年

住宿標准(房租因地段、住宿類型、市場需求、配套設施及同住人數不同而異)

合租(一室2人) 400美金左右/年

合租(一室1人) 1200美金左右/年

兩居室 2500美金左右/年

水電費 100-200美金/年

伙食費 700-1000美金/年

交通費 100-200美金/年(視不同的學生定)

通訊(電話)費 260美金/年(國際長途)

書本文具費用 30-50美金/年(因課程而異)

醫療保險費用 100-200美金/年(自願)

往返機費 500-800美金/次

其他個人消費 100-200美金/年(因人而異)

⑺ 去印度留學好嗎有什麼比較吸引人

印度在各個方面都是廣闊的。從超過 10 億的人口,到廣闊的城市,再到廣闊無垠的鄉村,印度無疑贏得了次大陸的地位。印度擁有數十個社區、語言和多種宗教。它也是世界上一些最美麗的建築的所在地,如泰姬陵和金廟。 由於聖雄甘地發起的運動的力量,印度於 1948 年從英國獨立。今天,印度是亞洲的主要大國,並且正在成為像中國或德國一樣的世界大國。在政治上,印度是東西方之間的橋梁,因為它與俄羅斯、中國和美國都保持著友好的關系。

作為亞洲的留學目的地,印度在體驗新文化或生活方式方面名列前茅。印度最出名的一件事也是吸引國際學生的主要因素之一:食物。隨著世界變得越來越相互聯系,咖喱、烤餅、罌粟和糖布丁已經遍布世界各地,並受到數十億人的喜愛。還有印度的民族服飾。其鮮艷的色彩和圖案吸引了我們的想像力。當然,印度也有豐富而引人入勝的故事,從印度教眾神的起源故事到傳統的民間故事和傳說,印度的故事足以讓您一次陶醉數小時。

⑻ 等級特色教育制度!在印度上學到底是怎樣的感受

在印度上學的感受:富人小孩風生水起,窮人小孩低到塵埃。

印度小孩從6歲開始進入「5+3+2+2」學制的基礎教育階段,也就是5年初級小學,3年高級小學,2年初中,2年高中,其中前8年屬於義務教育。但是實際情況是貧民窟的小孩一般只讀初級小學,加上印度女生地位較低,家裡不讓讀書,所以印度貧民窟小孩平均受教育的年齡只有8歲。

嗝嗝老師


在印度上學,如果是富人家的小孩,就是風生水起,可以上大學受到高等的教育。生活在上流社會。如果是貧民窟的小孩,可能就會讀三四年的小學,長大以後就重復著父母的勞力工作。以上兩種現象得不到改善的話,會一直延續到下一代!

⑼ 印度本科階段的課程即什麼和推廣計劃

印度高等教育從殖民時代起就受到英國的影響,但是自從1960年以來,美國對印度高等教育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尤其是對印度的理工類和商業管理類院校的影響越來越大。印度高等教育的特色是印度大學附屬制。附屬院校從2000年的13000所增加到2012年底的25951所。有些大學的附屬學院甚至有將近800所,但是大多數附屬院校的規模都很小,設備也比較簡陋,有的甚至只有10餘名教師,大部分教師沒有博士學位(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in India,2013)。大學附屬制雖然為全國各地的學生提供了更多入學的機會,但是附屬學院處於母大學的嚴格控制和監督之下,缺乏自主權。課程、教學大綱、教材都是由母大學統一安排的,因此附屬學院辦學和創新的積極性都受到了嚴重影響。這些院校教授統一考試的方式而且通常主要是幫助學生准備大學入學考試。因此,在某種程度上而言,這些附屬院校成了補課中心,教師也無從關注創意性思維等話題。教師的知識范圍也相當有限,更多時候只是習慣性地提供一些知識,不關心學生是否領會了知識的內涵。

印度高等院校的本科和研究生學術體系在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以及商業管理等方面都缺乏彈性。本科教育通常是三年,而研究生教育則是兩年。在本科學習階段,本科生的主修選擇具有一定的限度。比如,在科學學院,本科生在第一年需要學習規定的英語課程以及規定的組合課程,比如,物理—化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或者地質學—地理—化學。在人文藝術學院,組合的課程包括英語—印度語—語言學,社會科學系的課程包括科學—經濟—社會學等。這些組合課程為必修項目,因而很多學生無法選修自己喜歡的課程,只有為數很少的院校提供職業或者技術類課程,但是學生選擇職業和技術類的課程在未來很難再進入一般的綜合課程體系。大學第二年和第三年有兩種不同模式的學位:及格學位或者榮譽學位。在及格學位模式里,學生在第二年和第三年學習與第一年同樣的科目,英語除外。而榮譽學位模式則不太一樣,除了英語之外,學生第二年與第一年的科目一樣,但是在第三年學生只需要強化學習其中一門科目。印度高等院校在招生研究生時,如果該校在本科生階段設有榮譽課程學位,那麼在招收研究生時會對具有榮譽學位的學生優先考慮。目前印度大部分高等院校,尤其是專業院校或技術院校開始採用歐美模式的學期制或者學分制。

印度高等院校的課程通常是由大學教師們設置計劃,之後由院校不同的學術管理委員會通過,政府部門對課程的設置沒有任何權力。印度高校的課程設置通常不受意識形態影響,但是課程改革依然進展緩慢。最近幾年來,一些大學努力嘗試使其課程與社會發展和學生成長密切相關。比如,印度著名的德里大學在2004年調整了該校的文學學士學位(及格)課程,引進了內部評估,並重新命名為文學學士項目。2008年,德里大學開始在本科階段實施學期制,建立學分制度,並修改了教學大綱,使學生更容易在不同的領域學習,同時也為未來研究生的學習提供平穩的過渡基礎(Pental,2010)。這些轉化幫助師生之間有了更多的互動並且更有效地利用了學習資源和時間,但是這些改革也受到很多教師的反對。

此外,印度大學課程改革中的一些問題也是由於教學和研究之間的區別而產生的。學院以教學為主,而大學或者研究機構則是以研究為主。這些區別影響了知識的創新和傳授進程。比如說,研究人員可能缺少與大學生接觸和互動的機會。這些區別對人文與社會科學課程影響更大,主要原因是學生的綜合素質低並缺乏對學術研究的動力和激情。

印度高等院校對學生的學習評估通常只是根據考試成績(期末或者年終考試),滿分為100分。40%的學生能達到及格標准,60%的學生達到良好或優秀標准(Agarwal and Srinivasan,2012)。印度高校的教學法仍然是一種講課型的方式。因為很多大學或學院擴招後學生大量增加,以至於教室里常常擠滿學生,老師通常是站在講台講授,學生們則在下面飛快地做筆記,師生在課堂上幾乎沒有互動。小組報告、團隊工作或者個案探討等並不常見,使用大眾傳媒作為教學工具的機會更少見。在印度的學校里,服從是課堂的一種文化,學生如果向老師提問會被視為不尊重的表現,因而學生一般不敢向老師提問。大部分老師不解釋教學的目標,也不鼓勵學生互動或者聆聽反饋意見。雖然老師們的目標是傳授知識和訊息,但這些知識和訊息往往是過時的。由於缺乏批判性的思維模式和傳統,學生們往往採取迎合與尊敬的態度接受老師的觀點。博雅教育的理念,比如,學生的溝通與交流、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跨學科學習等在印度高等院校的課程中較少出現。此外,高等院校在培訓老師時通常關注的是內容而不是教學法。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畢業生對於他們的學習領域知之甚少,更無法將所學的知識與外界聯系起來。

目前印度高等院校大部分學生主修的科目包括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等學科。最近幾年來,商業類的課程也越來越受到學校和學生的重視。藝術類學生的主修課程包括歷史、政治學、社會學、法律、時裝設計、內部設計、商業管理、語言、新聞學、影視與戲劇、管理;商業類學生的主修課程包括會計、商業學習、經濟學、商業管理、特許會計、文秘、精算;科學類學生的主修課程包括物理、化學、數學、生物、工程、設計、電腦科學、農業、技術、軍事、計劃與設計、醫學、營養學、葯劑、生化工程、護理。根據印度大學撥款委員會的統計,2009年排名前四的學科專業為人文藝術、科學、商業/管理、工程/技術。隨著市場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私營企業需要經過專業教育的人才。一些私立的專業院校自1990年以來相繼成立,它們的教育重點是工程、醫葯、管理、護理和教師教育。但是這些院校並沒有提供廣博的學習范圍,只是強調狹隘的專業知識培訓。印度的一些邦也建立了專業高等院校發展專業教育。在專業教育領域,印度的私立高等院校培養了4/5的畢業生。由於受市場經濟和教育功利化的影響,很多學生和家長誤認為自然科學比人文和社會科學更重要,而只有優秀的學生才能選擇自然科學學科。其結果也導致了人文和社會學科的邊緣化,而那些希望學習人文和社會學科的學生則沒有更好的學校可以選擇。印度高等院校除了課程狹隘之外,很多學校只提供一種類型的項目。在印度的全部高校中,將近一半的院校提供一般性課程,另外一半則只提供特殊的專業教育。印度目前有14所大學和將近3000所學院只提供工程教育。此外,也有很多學校只提供醫葯、法律、管理、農業等專業教育。綜上所述,印度的高等院校在學術體制上缺乏靈活性和彈性的發展方式,在課程改革方面發展緩慢,評估體系也跟不上時代的發展,這些都是當前印度高校需要面對的一個難題。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我要反饋

有關全球博雅教育的文章

印度高等教育現狀
2021-03-09

新課程體系中的鄉土課程
2021-03-04

印度洋中的古大陸
2017-02-18

高等教育中的雙語教學初探
2020-04-03

「印度的貞德」
2021-02-21

課程體系的構成
2021-03-05

現代教育中的高等教育
2020-11-28

課程體系設計
2021-10-10
一鍵復制

閱讀全文

與印度正義學校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大壩為什麼倒塌 瀏覽:122
有什麼越南歌好聽的 瀏覽:388
越南古井酒多少錢 瀏覽:237
印度哪些地方有暴雨 瀏覽:58
印尼疫情主要出現在哪裡 瀏覽:473
中國的護照如何在越南辦理 瀏覽:382
英國人算數為什麼要畫線 瀏覽:783
英國革命的後果是什麼 瀏覽:745
南京到越南有多少公里 瀏覽:27
中國養殖貂的上市公司是哪個 瀏覽:258
衣服上有印尼怎麼處理 瀏覽:19
印尼舞蹈叫什麼地方 瀏覽:654
伊朗擊沉航母有什麼後果 瀏覽:758
印尼鹽倉煙多少錢 瀏覽:149
出口到義大利是什麼產地證 瀏覽:481
印度的白內障是什麼 瀏覽:37
義大利都靈電話號碼前加什麼數字 瀏覽:942
印尼的臟鴨英語怎麼說 瀏覽:241
6厘米印尼虎喂什麼長得快 瀏覽:193
中國有多少女死形九 瀏覽: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