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阿瓊主戰坦克的相關評論
印度阿瓊主戰坦克從1974年正式啟動研發,從阿瓊MK1升級到阿瓊MK2,幾乎全部關鍵子系統都採用進口產品,所謂國產只是進行整車設計、部件整合工作。這導致其單價高達800多萬美元,位列全球主戰坦克之首,約是印軍現役最先進T-90S坦克的3倍。這些組裝起來的進口部件能否發揮出應用的功能先放在一邊,僅這個單價就已遠遠超出印度軍費的承受能力。
「阿瓊」MK2的動力從「阿瓊」的1400馬力提高到1500馬力,功率提升只有可憐的7%,還要把德國發動機換成可靠性更差的國產發動機。這樣升級出來粗搏的坦克在設計上就軟弱、多病。即便「阿瓊」MK2項目能夠達到設計指標,依然不足以對抗巴基斯坦的MBT-2000。考慮到「阿瓊」項目歷謹凳猜來的失敗效應,單價高達802萬美元的「阿瓊」MK2很可能要延續之前的慣用說法:「我們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我們的性能還不夠完善,我們將很快改進它,我們將取得更大的祥型進展。」
Ⅱ 印度阿瓊坦克性能怎樣
印度曾經自稱"阿瓊"坦克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三種坦克之一。另外兩種是美國的M1A1和法國的勒克萊爾坦克。"阿瓊"坦克的設計得到以製造"豹1"和"豹2"坦克而聞名的德國克勞斯·馬菲―韋格曼公司的幫助,然而性能上與豹式坦克有著天壤之別。印度為"阿瓊"坦克專門研製了一種"坎昌"裝甲,號稱性能直逼英國的"喬巴姆"裝甲。
另外性能存在很多缺陷:
炮塔和車體設計不適於順利、安全地操作,例如駕駛員開窗駕駛時,炮塔轉動會碰到頭部;火炮處於正前方向時,駕駛員無法出入駕駛艙。
火控系統的部件既未做到一體化,又缺乏相互配合。
炮彈裝填速度慢得無法接受,例如裝待發射彈一發需15s,裝非待發射彈的時間更長。
裝填炮彈時火炮必須調到一定仰角,否則無法裝彈。
高射機槍由裝填手在車外操作,操作高射機槍與裝炮彈不能同時進行。
炮塔中只有3發待發射彈,陸軍要求至少有12發待發射彈。
樣車炮塔結構不合理,容易卡彈。
樣車重達52~60t,比原計劃的45t增加太大,嚴重影響坦克的機動性並造成鐵路運輸困難和超過橋梁安全通過標准。
乘員工作環境對發揮乘員最佳效能不利,例如座椅調節量小、坐著不舒服、乘員不易接近操縱設備。
動力缺陷
在的野外測試中,"阿瓊"主戰坦克上安裝的由德國製造的MTU838Ka-501發動機出現了大量的問題。為此,印度方面不得不向德國方面尋求幫助,以解決發動機方面暴露出來的缺陷。
在野外測試中,"阿瓊"主戰坦克底盤採用的油氣懸掛系統中的活塞桿也出現了失靈等故障。同時,"阿瓊"主戰坦克上的空氣過濾器的早期報警裝置也出現了故障。
Ⅲ 大家是怎麼看待印度阿瓊坦克的
別提「阿瓊」了。這坦克折騰了30年了,花掉了30多億美元,現在才裝備部隊30來輛。這還是為了向國內民眾做個交待而勉勉強強裝備的呢。「阿瓊」之所以折騰了30多年最後成阿囧,首先是印度的工業技術不過關。印度不具備自行研製生產坦克的能力。第二就是印度人天生喜歡走捷徑。印度在研製武器裝備的過程中,一遇上瓶頸技術問題,不是集中力量搞攻關,而是看看世界上誰有這個技術,再看能不能將他買回來。這種走捷徑的方法看似使問題很快得到解決,其實是消弱了自己的科研實力。要是印度把這技術學過來,消化掉,那也不錯。但他們把這技術買過來卻消化不了,沒能成為自己的技術。阿瓊坦克在設計時,自己搞不定,就請德國幫忙。因為誰都知道德國的坦克世界一流。但德國人擅長的的設計重型坦克,所以,我們看到的阿瓊多多少少都有些「豹2」的影子。但坦克一做出來,才發現超重了。原來阿瓊的定義是中型坦克,但現在變成了重型坦克,沒辦法,又只好給它瘦身。更要命的是,印度國防官員好高慕遠,說誇張點是對技術指標一日三變。阿瓊還沒造出來,他又給出新指標了,今天要它怎樣,明天又要它怎樣,後天又要它怎樣……弄得設計師經常改方案。可往往還是計劃趕不上變化。這不,我們在報道中經常看見研發單位和國防裝備單位經常互相指責,一個說對方無能,另一個說對方朝三暮四。
Ⅳ 阿瓊坦克外型很像西方的三代坦克 造型也很美觀特別像德國的豹2A4和日本的90式 為什麼戰鬥力不強
評估一款坦克的戰斗性能有三方面:機動性,火力,防護
1.機動性 阿瓊坦克用的是德國的發動機,德國MTU公司的柴油機,功率為809kW(1100馬力)。因為訂貨時沒有提出在印度使用的特定條件,造成使用問題。印度試圖使發動機生產國產化,但國產發動機根本無法達到陸軍要求的1029kW(1400馬力)的標准,,這款發動機並不適合在印度那種高溫的環境下運行,所以在測試時經常出現發動機過熱的問題,大大影響塔克機動性能。並且印度一直希望國產化發動機,但是一直無法實現。
2.。火力 現代坦克的火力標准已經不僅僅是火炮的標准了,還抱過彈葯技術,火控技術,火力持續方面,火里方面為:120mm火炮×1門;7.62mm機槍(並列)×1挺;12.7mm機槍(高射)×1挺,可以說火力方面中規中矩,沒什麼說的,配用由印度火炸葯研究院(Explosiv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stablishment)研製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榴彈、破甲彈、碎甲彈和發煙彈。因為這些炮彈用該院研製的新型高能發射葯發射,所以彈丸初速較高,穿甲彈的穿甲性能較好。但這種未和國際接軌的性能評測無法得到認可。注意了,阿瓊坦克的底盤是T72的,炮塔是西方化的,就是說一輛T72扛著一個豹式的炮塔,由於蘇式坦克和西式坦克的設計觀念不一樣,因此底盤和炮塔的結合上問題多多,造成工作不順暢是應該的。控系統由巴拉特電子有限公司(Bharat Electronics Limited)研製,是在該公司為勝利式坦克研製的改進型坦克火控系統基礎上發展來的,由晝/夜熱像瞄準鏡、激光測距儀、彈道計算機及各種感測器組成。看到了吧~~火控方面也比較世界公認的獵殲火控系統差了一個等級。只能栓中等。
3. 防護 印度為「阿瓊」坦克專門研製了一種「坎昌」裝甲,號稱性能直逼英國的「喬巴姆」裝甲,但最終也證明只是號稱而已。
除外印度陸軍對阿瓊坦克的評價不高,在樣車鑒定報告中指出:「試驗結果表明,阿瓊坦克在設計和性能方面不能滿足用戶的驗收條件」,「最糟糕的是發現設計阿瓊坦克時未考慮安全性、可靠性和易保養性」。報告中提出的主要具體問題是: 印度阿瓊主戰坦克(1)炮塔和車體設計不適於順利、安全地操作,例如駕駛員開窗駕駛時,炮塔轉動會碰到頭部;火炮處於正前方向時,駕駛員無法出入駕駛艙。
(2)火控系統的部件既未做到一體化,又缺乏相互配合。
(3)炮彈裝填速度慢得無法接受,例如裝待發射彈一發需15s,裝非待發射彈的時間更長。
(4)裝填炮彈時火炮必須調到一定仰角,否則無法裝彈。
(5)高射機槍由裝填手在車外操作,操作高射機槍與裝炮彈不能同時進行。
(6)炮塔中只有3發待發射彈,陸軍要求至少有12發待發射彈。
(7)樣車炮塔結構不合理,容易卡彈。
(8)樣車重達52~60t,比原計劃的45t增加太大,嚴重影響坦克的機動性並造成鐵路運輸困難和超過橋梁安全通過標准。
(9)乘員工作環境對發揮乘員最佳效能不利,例如座椅調節量小、坐著不舒服、乘員不易接近操縱設備。
動力缺陷 (10)在的野外測試中,「阿瓊」主戰坦克上安裝的由德國製造的MTU838Ka-501發動機出現了大量的問題。為此,印度方面不得不向德國方面尋求幫助,以解決發動機方面暴露出來的缺陷。
(11)在野外測試中,「阿瓊」主戰坦克底盤採用的油氣懸掛系統中的活塞桿也出現了失靈等故障。同時,「阿瓊」主戰坦克上的空氣過濾器的早期報警裝置也出現了故障。
總的來說,印度在研製阿瓊坦克時暴露了橫多決策,設計上的問題,在選擇發動機時居然沒有考慮到當地的高溫沙漠環境,居然選擇了一款不適合沙漠地區使用的發動機。我認為阿瓊坦克的性能底下不是由於武器系統決定的,而是由於印度在國防裝備的研究上不不健全,不完善,但是又好大貪多,急進造成的。在理論設計階段,並沒有對坦克的性能環境精心全面升入的了解,到後期發現許多細節上的問題,最後敗在細節方面。
Ⅳ 印度耗資207億美元的阿瓊坦克,為何會成為國際笑話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前蘇聯的主要部分,在一些領域的發展也逐漸變慢,而其他國家也日益強大,國際局勢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全球化發展為各國創造了發展機遇,各國也把握住了發展機會,一些國家也因此在國際上站穩了腳跟,比如印度,在時代的更迭中不斷努力,也取得了一些不錯的成就,為了謀求進一步發展、提升自己的國際地位,印度也開始重視軍事建設,但由於受工業發展的限制,其只能通過購買其他國家的武器,用於自己的軍事建設,但這種做法並不是長久之計,要想獲得長期發展還是要提高自身的工業水平,所以印度也獨立研製過軍事武器,比如阿瓊坦克就是印度國產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