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洋有哪些生物
印度洋為世界第三大洋,它位於亞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極洲之間。印度洋北臨亞洲,東瀕大洋洲,西南以通過南非厄加勒斯角的經線與大西洋分界,東南以通過塔斯馬尼亞島至南極大陸的經線與太平洋相鄰,面積為7491萬平方千米,平均水深3897米。
印度洋的水域大部分位於熱帶地區,赤道和南回歸線穿過其北部和中部海區,夏季氣溫普遍較高,冬季只在南緯50°以南氣溫才降至零下,水面溫度平均在20℃~26℃之間。在印度洋熱帶的沿海地區,多珊瑚礁和珊瑚島。印度洋的海水鹽度為世界最高,其中紅海含鹽量達到4.1%左右,蘇伊士灣甚至高達4.3%;阿拉伯海的鹽度也達3.6%;孟加拉灣的鹽度低些,為3.0%~3.4%。印度洋北部是全球季風最強烈的地區之一,在南半球西風帶中的南緯40°~60°之間和阿拉伯海的西部常有暴風,在熱帶緯區有颶風。印度洋降水最豐富的地帶是赤道緯區、阿拉伯海與孟加拉灣的東部沿海地區,年平均降水量在2000~3000毫米以上;阿拉伯海西岸地區降水最少,僅有100毫米左右;南部的大部分地區,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印度洋因受亞洲南部季風的影響,其赤道以北洋流的流向,隨著季風方向的改變而改變,稱為「季風洋流」。在冬季刮東北風時,洋流呈逆時針方嚮往西流動;在夏季刮西南風時,洋流呈順時針方嚮往東流動。地處南半球的印度洋,其洋流狀況大致與太平洋和大西洋相同,由南赤道暖流、馬達加斯加暖流、西風漂流和西澳大利亞寒流等組成一個獨立的逆時針環流系統。印度洋的海上浮冰界限,8~9月間到達最北界,大約在南緯55°;2~3月間退回到南緯65°~68°的最南線。南極冰山一般可以漂到南緯40°,而在印度洋的西部地區,有時也能漂到南緯35°。
印度洋的動物和植物資源與太平洋西部相似。海水的上層浮游生物特別豐富,盛產飛魚、金鯖、金槍魚、馬鮫魚、鯊魚、鯨、海豹、企鵝等。在棘皮動物中,多海膽、海參、蛇尾、海百合等。海生哺乳動物儒艮是印度洋的特產。植物多藻類,東部海岸至印度河口和西部的非洲沿海多種類繁多的紅樹林。
印度洋北部的非洲、亞洲和澳洲沿岸,海岸線曲折漫長,多海灣和內海,由東往西較大的有紅海、波斯灣、阿拉伯海、孟加拉灣、安達曼海、薩武海、帝汶海和澳大利亞灣等。另外,印度洋的北部還有許多大陸島、火山島和珊瑚島。印度洋是溝通亞洲、非洲、歐洲和澳洲的重要航運交通要道。向東穿越馬六甲海峽,可進入太平洋;向西繞過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能通達大西洋;往西北經紅海和蘇伊士運河,可進入地中海並通往歐洲。印度洋北部的許多國家盛產石油,因此它又是石油運輸的重要通道。印度洋沿岸港口終年不凍,四季通航。主要海港有仰光、孟買、加爾各答、馬德拉斯、卡拉奇、吉大港、科倫坡、亞丁、阿巴丹、巴士拉、米納艾哈邁迪、科威特、臘斯塔努臘、蘇伊士、德班、洛倫索-馬貴斯、貝拉、達累斯薩拉姆、蒙巴薩、塔馬塔夫、弗里曼特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