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人的飲食習慣是什麼
背景:印度的飲食習慣和氣候、習慣、宗教戚戚相關,了解一下這些有助於理解印度飲食。在夏季白天平均溫度在40度左右有3-4個小時會達到50度以上;幅員遼闊;各地方言不通,文盲率比較高,如果沒有上過學的基本上無法交流;印度教佔80%以上,剩下最多是伊斯蘭教(10%?),佛教佔比非常小;
2、牛:印度教中牛是神,印度人非常尊重牛,大街上隨處可見自由散步的牛。所以如果你進某家印度餐館有牛肉類的菜,那麼他可能不太正宗,要不就是伊斯蘭教的印度餐廳?
3、魚:印度有比中國還長的海岸線,各種魚類產品豐富,但是好像很多印度人是不吃魚的,因為沒有很好的保鮮措施,離開海水的魚很快會死亡腐爛,久而久之這些人吃魚就會覺得惡心,因為自己胃已經不能承受;所以印度是魚類出口大國;
4、啤酒:印度有一個非常不錯的啤酒牌子叫:kingfisher,產地在甘地出生的省份,但是那個省因為是甘地的出生地所以有很多禁忌,比如永久禁酒……所以,他們每次出國都要到印度館子點上幾瓶kingfisher解解饞;
5、咖喱:印度的咖喱是由各種各樣的蔬菜、香料混合而成,據說排列組合起來是無窮無盡滴,所以咖喱是吃不盡的,但是最有名的好像就那幾種組合。咖喱本身是不辣的!只是加了辣椒的咖喱才會辣。另,在超市裡的包裝成品咖喱都味道不正宗;
6、手:印度人吃飯是靠手的,右手,左手是用來擦屁股的,不可以上桌。一般的吃法是撕一片囊,然後拿這小片囊去抓咖喱,然後將夾著咖喱的囊塞進嘴裡。初見很怪,不過試過以後其樂無窮:)
B. 印度人飲食
印度人因宗教關系氣候原因,食素者多,食葷者少。印度人大多信仰印度教。印度教徒以食羊肉為主,絕不吃牛肉,但允許吃雞蛋、黃油、牛奶,也可以吃雞、鴨、魚肉。有許多印度教徒從不吃肉,甚至連雞蛋也不吃一個,因為在他們看來,雞蛋也屬於有生命的東西。特別是中上層人士吃素者很多,越是身份、社會地位高的人葷食者越少,他們認為只有社會地位低的人才吃羊肉。
因此,在印度,有許多素食飯店和旅館是不供應肉食的。伊斯蘭教徒以食牛肉為主,絕不吃豬肉。其他教團,如拜火教、基督教等對肉類無所禁忌。印度人一般以大米、小麥為主食。菜餚多採用燉、燒、煮、烤等烹飪法;調味喜用咖喱、辣椒和黃油,不喜食油膩。喜食菜類有:西紅柿、洋蔥、土豆、大白菜、菠菜、茄子、菜花等。特別愛吃土豆,認為是菜中佳品。不吃菌類、筍類及木耳。
印度人吃飯,與許多國家不同,他們既不像西方人那樣用刀叉,也不像中國人一樣使用碗筷,他們大多使用盆子,用右手抓取。吃抓飯是印度人的習俗,他們用右手抓飯、接食物。在抓飯時,一般只用三個手指(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將飯菜拌勻,隨後再一把把抓著吃。他們的三個手指不但能吃米飯,甚至還能把菜湯同米飯一起攪拌,然後一一送進嘴裡,就連稀粥也能用手抓入口中。
印度人的雙手分工明確,除上廁所外,一般都用右手。在朋友相聚或參加招待會、聚餐會時,主人往往以自助餐形式款待客人。在這種場合下,通常是站著進食,到餐桌上拿取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客人用左手拿盤子,右手抓食物。印度的食具別具風格,無論是盆、壺、罐,還是盤、碟,不少是銅製品,富貴人家還有不少銀器。廚房的各種大小炊具一般也都是銅製品。
印度人一般不喝酒,認為喝酒是違反宗教習慣的。所以在宴請印度客人時,如對方不願喝酒,不要勉強勸酒。錫克教徒絕對禁酒。印度人大多喜愛喝紅茶。他們把茶葉放人銅制或鋁制的壺里煮沸,再加入適量牛奶和白糖,所以印度茶不帶苦味,香甜可口而且富有營養。印度的茶水呈稀粥狀,不像中國的茶水那樣清淡,兩者的味道也不大相同。有些印度人寧可不吃早點,也要喝上一兩杯奶茶。除飲紅茶外,印度人也比較普遍飲用咖啡、牛奶、涼水等。
C. 印度的飲食習慣是什麼
印度老百姓在美食文化上南北差異較大,北方烹飪中有許多肉、穀物和麵包,喜辣味;南方多素食、米飯、辛辣咖喱。印度人家庭基本食品是米飯、家常餅、小扁豆,普通佐料是干青酸辣泡菜和香菜葉。
印度人的正餐常以湯菜開始,通常是稀薄咖喱,其餘菜餚一般全部同時搬上,不分幾道上菜。正餐之外有輔佐食物,最普通的是凝奶或酸奶、咖喱拌青菜、凝奶拌蔬菜、蔬菜泥和酸辣醬。餐後食品通常有阿月子果仁冰激凌、用米做的布丁、用玫瑰水提味的奶油乳酪球、加糖水的煎餅、用乳酪和牛奶做成的糖和鮮水果等。飯後印度人常用一種檳榔子、熟石灰和香料做成的包在檳榔葉中的調製品招待客人,以助消化。不過一般尋常百姓家用餐沒有上述復雜。
印度的飲料多種多樣。在南方,人們喜歡喝濃咖啡,因為那兒靠近咖啡產地。在北方,人們喜歡喝茶,因為那裡有恆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下游平原,氣候濕潤,所產茶葉量為世界之最。兩種飲料總是同牛奶和糖一起端上來,如果你在茶中不放牛奶和糖,應要「清茶」。印度其它的飲料隨地方和季節而異,新鮮果汁是印度人普遍喜歡的。印度的酒類不像西方國家那樣流行,在許多省,特別是穆斯林居住的地區,旅館和飯店以外是禁止喝酒的。在新德里,每個月的第一天和第七天以及節日是禁酒日。去印度旅行,旅遊者可在簽證時申請一種「全印酒類許可證」,持有這個證件將會准許你在禁酒地區攜帶和消費酒類。
印度人用餐通常不使用餐具。在北方,人們用右手的指尖抓食物吃,把食物拿到第二指關節以上是不禮貌的。在南方,人們用整個右手攪拌米飯和咖喱,並把它們揉成團狀,然後食用。印度人用手進食,但不能用手觸及公共菜盤或為自己從中取食,否則,將為同餐人所厭惡。就餐時常用一個公用的盛水器供水,喝水時不能嘴唇接觸盛水器,而要對准嘴往裡倒。餐後印度人通常給客人端一碗熱水放在桌上,供客人洗手。
http://..com/question/22370017.html?si=2
D. 印度人以什麼糧食為主食
度人的主食主要是大米和麵食。
印度屬於多民族國家,根據地區和宗教飲食種類繁多,也受到中國及西洋文化的影響。例如:北印度受到莫卧兒帝國的影響吃肉類,但是南印度卻堅持傳統的素食主義。印度人互相尊重對方的宗教情感並避免吃牛肉或豬肉,所以雞肉料理和羊肉料理非常發達。
這種差距漸漸縮小,但是印度有很多為素食主義者准備的菜單,而且飯店也分為素食主義者飯店和非素食主義者飯店,部分飯店還把座位分開。貧困階層的人們不僅是因為過教原因,而是由於經濟原因吃素食的較多。
(4)印度農村怎麼做主食擴展閱讀
印度經濟以耕種、現代農業、手工業、現代工業以及其支撐產業為主。全國仍有四分之一人口無法溫飽。印度文化具有十分鮮明而又強烈的宗教性、多樣性和包容性。印度文化沒有很大的擴張性,但也抵制任何外來文化的入侵。
印度菜以咖哩聞名,主要依魚、肉、菜等不同食物來調和多種香料,既不掩蓋食物本身的天然滋味,又有濃郁的香味。咖哩羊肉、酥炸鮮蔬等都是較普遍的印度佳餚。另外,印度奶茶及飯後甜點也極具地方特色。
烹調方法以燒、煮、燴、炸、炒、為常見。飲食時人們喜用手抓食,高層人物多用刀、叉、勺食之。葷菜烹制,喜用掛糊,紅茶為印度一大特產,飲用時需燒煮,並加入白糖和奶粉。在眾多的印度菜餚中,咖喱類菜為其最大特色。
E. 印度飲食文化是什麼印度菜有哪些特點
印度人還仍以一種被稱作「饢」的混沌皮為主導食。不論在高端餐飲店或是在街頭樹蔭下,常常可以看到印度人席地盤腿而坐,拿手撕掉一塊饢,沾上菜糊、料汁及其用扁豆、黑豆等各種豆類食品熬出的豆湯,津津有味地吃起。還有一些食材把餅與馬鈴薯結合在一起。
在很多宣布的場所,印度人用刀叉吃東西,但私底下,他們還是習慣用手抓飯。因為他們覺得,那般的食材並沒有靦腆,假如你在印度人家中造訪,一定要試著用手抓飯的快樂。也正是因為這一習慣性,促使印度菜大部分為粘稠,如此有利於用台灣手抓餅或白米飯拌來吃。並且,印度菜吃法也很特殊,是別具特色的,即:用餐刀、則是大家一起點餐一起吃。
印度人的主食是麥面餅和稻米,每頓飯都會先吃餅,然後吃米飯。印度的白米飯用叫做BASMATI大米製成,全球知名。這類米樣子長細,味兒香醇,主要是因為印度氣候所決定的——大半年乾躁,大半年潮濕。假如你來到印度北方地區,可能會覺得菜的味道是酸甜的,但你來到南方地區,就會感覺菜味辣辣的,這也是因為南北方氣侯的差別所造成的。因為印度南方植物多,因而裝菜的器材多見芭蕉葉、香蕉葉等植物葉子,很美。
F. 印度人吃什麼為主食
印度人主食有大米及麵食,烹調方式有炒、煮、燴三種,喜加入各種香料,尤其是辛辣類香料。印度食素者特別多,而且社會地位越高的人越忌葷食。印度和中國相似,北方人吃麵食,南方多吃米,還用米做米糕咖喱飯當然是米飯配咖喱醬了,不過印度的大米沒有油性,不好吃,像糙米,但是形狀是長的。
G. 印度人吃的飯有哪些
咖哩米飯
印度的東部和西南部經大米為主食,北部和西部則以麵粉、玉米、豆類為主食。印度比較講究吃素的人比較多,大部分人吃西餐(但要清淡),也有的人吃中餐。
印度的咖哩世界聞名,他們幾乎人人都喜歡吃辣和咖哩,幾乎所有的菜都用咖哩做調料,哪怕只有一盒咖哩調汁,也可以代菜下飯。印度的咖哩雖然很出名,但在印度卻沒有「咖哩粉」或「咖哩喱醬」等成品。咖哩味一般都是根據不同的魚、菜等即時配製,現調現用,並且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調制方法,風味也略有不同。
最多的是沒時間觀念,一般不會准時
Hin, 印度教很大一部分是不吃肉的,婆羅門是印度教里的一個分支,叫 Bhramin, 是印度教里的和尚,是肯定不吃肉的。
印度人很多信仰印度教,印度教教徒大部分是素食主義者。他們信仰奶牛和母牛為神
在飲食上一般以稻米、麵食為主。在口味上尤喜食咖哩,嗜好酸辣,成菜湯寬,重油重色。烹調方法以燒、煮、燴、炸、炒、為常見。飲食時人們喜用手抓食,高層人物多用刀、叉、勺食之。葷菜烹制,喜用掛糊,不善用漿,丁香、八角、小茴、豆蔻、辣椒粉、黃姜粉、格拉瑪什拉粉用量驚人。紅茶為印度一大特產,飲用時需燒煮,並加入白糖和奶粉。在眾多的印度菜餚中,咖哩類菜為其最大特色。其烹制方法多樣,原料使用各異,口味各具特色。
至於吃不吃人的問題。
我想,是男人的話,看到漂亮女人都是想咬一口的。
還有,如果看到你問這個,可能會把你給吃掉的。
雖然目前在許多正式場合,印度人已經開始用刀叉吃飯,但在私底下,他們仍然習慣用手抓飯吃。「手抓飯」是印度人長久以來的就餐習俗,吃飯前他們會先洗凈手,然後准備就餐。如果去印度人家裡做客,一定要嘗試「手抓飯」的樂趣。也正因為這一習慣,使得印度大部分菜都被做成糊狀,這樣才便於用手抓餅卷著吃,或是抓米飯拌著吃。 每人面前擺放一個大盤子,把米飯盛上,再澆上菜和湯,然後用手稍加混合,捏成團,就抓著送進嘴裡。在街頭的小吃攤、小吃店以及寺廟里,人們通常用一種干樹葉壓製成的盤子來盛食物,有的餐館則給每個吃飯的人一片新鮮的大樹葉子,用來盛米飯等食物,這倒是很環保。 印度人認為吃飯中很多 *** 來自觸覺,刀叉和筷子阻止了這種感覺,所以也就阻卻了特有的 *** 。更重要的是,用手抓飯可以提前了解食物的溫度,避免燙著舌頭或者口腔。印度人抓飯時大多隻用3個手指,那就是拇指、食指和中指。他們先用這3個手指伸直按在面餅邊緣,成三股叉狀,然後中指使力成彎曲狀,壓住餅子不動,拇指和食指一齊用力撕下一小塊面餅,接著三根手指協同作戰,用餅子將菜包住,就像吃北京烤鴨那樣,最後捏住送入口中,捏的動作就像用鉗子夾住一樣東西。 印度人的主食除了面餅,還有米飯。吃米飯時,先用那三根手指將米飯和各種菜湯均勻攪拌,就像攪拌機攪拌水泥一樣,然後撮起一小堆,送入口中。有的人手指不是很麻利,於是便五根手指一齊上陣。米飯吃完之後,將沾滿油膩的指頭逐個放入口中吮吸,徹底舔干凈之後才算罷手。 印度人吃飯還有一個規矩,無論大人還是孩子,一定要用右手吃飯,給別人遞食物、餐具,更得用右手。這是因為人們認為右手干凈,左手臟。這又與印度人的另一個習慣有關。印度人如廁以後,不用手紙擦,而是用水沖洗,沖洗時,用左手,不用右手。 在餐館或印度人家裡吃飯,當快吃完的時候,主人往往會給每人端上一小碗溫水,上面還漂著一塊檸檬,這水可千萬不能喝,它是用來洗手的。飯後,還會端上一盤綠色麥粒狀的香料,供大家咀嚼,以消除口中的異味。 也許有人覺得印度人吃相不雅,但更應該理解,這和使用筷子、刀叉吃飯一樣,只是一種習慣,根本沒有雅俗之分。 因為這里氣候炎熱,又普遍喜吃咖哩(印度咖哩世界第一)、生洋蔥等,此類食物具有良好的殺菌能力。長此以往,就形成了他們喝生水的習慣。就是到了大飯店、大賓館,首先給客人也是杯生水。一般人,尤其西方人聽來感到是太不講衛生了。但印度人民卻像茹毛飲血時代的人類一樣,適應了環境,加上常吃咖哩、洋蔥等,可以有很強的抵抗力。 「巨無霸」是羊肉的 印度人大部分信奉印度教,宗教對飲食有著很大的影響。眾所周知,牛,在印度人心目中極為神聖。盡管很多牛在大街上游盪,但在餐館里,在任何招待會上,你是決不會吃到牛肉的。在印度去吃麥當勞,別忘了不要點牛肉的「巨無霸」,因為那裡只有羊肉的。外國人要想吃牛肉,只能到穆斯林聚居的專門店鋪去買,拿回家自己做。 由於宗教的原因,印度的素食者特別多。請印度人吃飯,先要搞清楚對方是不是素食者,否則會很尷尬。嚴格的素食者,是連雞蛋也不吃的,但牛奶一般都喝。有些虔誠的印度教徒,吃飯前還要做禱告。有一次,我們請印度朋友來家吃飯,大家落座後,突然發現一位朋友閉上了眼睛,嘴裡好像還在默念著什麼,片刻之後,才睜開眼睛開吃。 不吃牛肉,但喝牛奶 印度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產奶大國,牛奶在印度人的飲食結構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每天早晨和傍晚,到國營奶站打奶的人絡繹不絕,有的大家庭一打就是幾升。很多印度人的早餐就是一杯茶,再加幾塊餅干。而印度人喝茶一般是要加牛奶和糖的。 在德里的菜市場,還能買到雪白的奶豆腐,吃起來有很濃的奶香味。印度人特別喜歡吃甜食,印度餐最傳統的甜食也是用兩種乳酪和糖製成的。 和著一起吃 味道獨特 將食物分裝到盤子中右手才是聖潔的
印度人吃火鍋
中國和印度都是各有各的文化傳統。嚴格來說印度的歷史要比中國的歷史更久遠,就連中國的一些樂器都是印度傳過來改造的,北傳佛教是印度傳過來的,中國的一些神話人物也是印度傳過來的,數字計數法也由印度人創造。
在國內時我就非常愛吃火鍋,人大西門外有家秦媽火鍋,起先還不錯,但後來量又少又不幹凈,就不去了……後來發現了一個地方,叫「小肥羊」,味道很好離西門也近,就是價格稍微貴了點……
吃火鍋的時候韓國朋友給我介紹說這火鍋是成吉思汗發明的,當時我也沒怎麼在意,姑妄聽之而已……因為當時在我的知識體系裡這個火鍋應該是完顏阿骨打發明的,老家阿城是完顏阿骨打建都的地方,離那兒不遠的白城有個金上京博物館,裡面還有完顏阿骨打行軍時用過的鍋,跟現在的火鍋一模一樣~~~我當時在想,可能游牧民族用餐不太講究,尤其在行軍時,基本上都是支上一口鍋有什麼放什麼,所以跟現在的火鍋形似也沒什麼好奇怪的~但是按時間推算阿骨打應該在鐵木真之前,所以要論發明權,應該是對前者比較有利才對……之後,我也聽好多韓國人說過,火鍋是成吉思汗發明的~~~而且大多數的人都是聽中國人說的……我覺得這個事情必須弄清楚,要不然也會造成「阿拉伯數字」這個悲劇……
當然不吃。。印度都是用手吃東西的,,,吃火鍋,那手還不燒爛了。。。
吃啊,除非他是個教徒
新年第一天,誰也不許對人生氣,更不準發脾氣。印度有的地區,元旦早上,家家戶戶哭聲不斷,人人臉上涕淚橫流,他們以歲月易逝、人生苦短,用哭來迎新年,是對人生的慨嘆。有些地區的人們以禁食一天一夜來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開始直到午夜為止。由於這種怪異的習俗,印度的元旦被人稱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印度人在過年的前5天,各地都要演出印度史詩《羅摩衍那》,(意為羅摩的遊行),扮演史詩中的英雄與紙扎巨人「作戰」,「英雄」引發點著火的箭,紙扎巨人便在觀眾的歡呼聲中著火燒毀,除夕前,家家戶戶門前都張貼上各種精美圖畫。元旦早上,人們提著精製的小燈,拿著紅粉包,出門向老人和親友拜年。見面道喜後,就互相將紅粉塗在對方的額上,表示吉祥如意,抬頭見喜。年青人把紅墨水裝進水槍里,射到親友身上,稱為「灑紅」,表示吉祥如意。印度青年喜歡在過新年時不管熟悉與否,見面徒手格鬥。圍觀者叫好助威風,往往成為姑娘追求的物件。印度中部土著民族勃希勒人,為慶祝新年,在游戲場中豎立一根圓滑粗大的木桿,桿頂有一隻盛著禮品的小袋,姑娘們手持禾竹竿竭力阻撓向桿上爬去的小伙衛子,小夥子們則在桿下圍成一圈,努力防禦姑娘們對爬桿者的攻擊,直到爬竿者奪得小袋取得勝利為止。
H. 印度人的飲食習慣
印度人做菜喜歡用調料,如咖喱、辣椒、黑胡椒、豆蔻、丁香、生薑、大蒜、茴香、肉桂等,其中用得最普遍、最多的還是咖喱粉。咖喱粉是用胡椒、姜黃和茴香等20多種香料調制而成的一種香辣調料,呈黃色粉末狀。
印度人對咖喱粉可謂情有獨鍾,幾乎每道菜都用,咖喱雞、咖喱魚、咖喱土豆、咖喱菜花、咖喱飯、咖喱湯……每個餐館都飄著咖喱味。
印度人的主食主要有米飯和一種叫「加巴地」的烙成的小薄餅,還有一種油炸的薄餅。印度的蔬菜主要有花菜、圓白菜、西紅柿、黃瓜、豆角、土豆、洋蔥、冬瓜等,全部都是製作印度咖喱的好食材。
由於印度有很多人是素食主義者,為了補充蛋白質,豆類就成了他們每餐必吃的東西,並永遠作為他們的一道主菜呈現給你。 印度的豆子種類繁多,有大如蠶豆的紅豆,還有黃豆、豌豆等,這些豆子都加上香料和鹽,用來做湯。
由於宗教的原因,印度人的飲食習慣也不同。印度教徒絕對不吃牛肉,因為他們把牛奉為神牛。穆斯林不吃豬肉,但大啖牛肉。因此,殺牛和讓襲指吃牛肉常成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沖突的導火索。 虔誠的印度教徒和佛教徒是素食主義者,不沾葷腥。
耆那教徒更是嚴格食素,連雞蛋也不吃,但可以喝牛奶,吃乳酷和黃油。印度的素食者大約占人口的一半。印度的牛奶價格便宜,質量也很好,男婦老幼,都喝牛奶。奶製品如冰淇淋、乳酪、酸奶、蛋糕等,質量也屬上乘。一公斤一盒的冰淇淋只要幾十個盧比。
印度人進餐時一般是一隻盤子、一杯涼水,把米飯或餅放在盤內,菜和湯澆在上面。多數印度人進食時不用刀叉或勺子,而是用右手把菜卷在餅內,或用手把米飯和菜混在一起,抓起起來送進嘴裡。留洋的知識分子或中產階級家庭則使用刀、叉和勺子。
(8)印度農村怎麼做主食擴展閱讀
印度人包括印度各族人民。總人口約13億,有100多個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約占總人口的30%,海外主要分布在美國。其他較大的民族包括馬拉提族、孟加拉族、比哈爾族、泰固族、泰米爾族等。 72%為印度-雅利安人,25%為達羅毗荼人。
印度的種族主要分為五個類型,以進入印度的時間先後排序,分別為尼格利陀人、原始澳大利亞人(即澳大利亞人種維達類型),蒙古利亞人(即黃種人,亦稱亞美人種)、達羅毗荼人、印度雅利安人。其中達羅毗荼人和印度雅利安人構成了現今印度人口的絕大部分,一般意義上的印度人通常是特指他們。
尼格利陀人是印度最早的居民,也是目前印度人口最稀少的種族。他們屬於尼羅格人種尼格利陀類型,最初來自非洲。這一人種的特徵是:膚色暗黑,頭發纖細捲曲,身材矮小,鼻子扁平,嘴唇寬厚。
今天,在印度喀拉拉邦的卡達爾人和普拉衍人、曼尼普爾邦和庫奇山區的安加米那加、南印度森林居民烏拉里人和安達曼禪做群島的原住民身上,都還可以看到這些特徵。
尼格利陀人長期停留在石器時代,過著最為原始的狩獵、採集生活。在新移民到來以後,尼格利陀人多被他們屠殺、同化,或驅趕到人跡罕至的叢林以及孟加拉灣中的島嶼
在尼格利陀人之後,原始澳大利亞人大規模遷入印度。他們亦被稱為前達羅毗荼人,屬於澳大利亞坦配人種維達類型。原始澳大利亞人一般為中等身材,頭發捲曲或呈波浪形,膚色深棕至黑色,鼻子較寬,嘴唇較厚。
現今居住在印度西部、中部和東部廣闊地帶的蒙達人、高爾人、桑塔爾人和比爾人普遍被認為就是原始澳大利亞人的後裔。
他們至今保留著自己獨特的體貌特徵、生活方式以及語言和信仰。生活在南印度的琴楚人、庫龍巴人和耶拉瓦人也是原始澳大利亞人的後裔。
原始澳大利亞人信奉泛靈論。泛靈論可能是一些原始宗教的前身,至今依然為印度東北部梅加拉雅邦等地的若幹部落民所篤信。他們輕易不對樹木等施以斧斤,因而該邦還擁有很高的森林覆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