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把阿帕奇武裝直升機送到二戰時期的美國美國花10年能仿造或復刻出來嗎
無法復刻!雖然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的軍事 科技 水平正在以突飛猛進的速度發展著,但要想在當時現有的技術門檻下復制出阿帕奇武裝直升機,自由美利堅擁有幾座無法逾越的技術大山,根本就無法攻破。
首先就是航電設備的小型化,我們都知道阿帕奇武裝直升機這類飛行器使用的都是半導體元器件,說白了就是類似於電腦主板這類元器件。可是二戰時期從1944年算起,即便往後推十年,1954年的美國所使用的電子元器件仍舊是二極體。這就導致了電子元器件的體積異常的大,將這類電子元器件安裝在戰艦級別的大型裝備還可以,可要是安裝進直升機這類小型裝備內,在那個時代根本就不可能。
其次就是發動機的問題,雖然到了1945年之後,世界上已經慢慢出現了噴氣式發動機的雛形,但即便十年後的1954年,能夠使直升機使用的燃氣輪機仍舊沒有被研發出來,即便是最早的直升機美國也是等到60年代越南戰爭時期才會被研製出來。
最後就是掛載武器方面,要知道阿帕奇武裝直升機之所以那麼厲害,依靠的就是那些能夠制導、能夠夜市、能夠紅外跟蹤的各種導彈、機炮等。可1954年的美國武器並沒有任何制導能力,如果只能安裝使用無法制導的武器,比如火箭彈或固定機炮等,那麼即便仿製出了阿帕奇武裝直升機的外形,也無法復制出阿帕奇武裝直升機真實戰鬥力的十分之一。
你以為燃氣輪機隨便就能造出來?有造燃氣輪機的能力,為什麼不直接造噴氣式發動機?為什麼二戰後還要從英國進口?
印度為全球最大的軍火進口國,原本依賴於從俄羅斯進口,但是近年以來,印度改變了自己的態度,決定「棄俄投美」,已經先後引多幾款美製裝備,其中之一,花大價錢引進了阿帕奇攻擊直升機!
到貨了
如今美國正在將阿帕奇武裝直升機交付給印度,到8月初時,已經有2批8架阿帕奇被運抵印度,目前正在印度本土的工廠中進行組裝與調試工作,預計將於9月正式交付給印度空軍的作戰單位。
印度早在2008年就開始尋來新一代的攻擊直升機,最終選擇了美製阿帕奇直升機,隨後於2015年簽訂了第一批22架的合同,由於拖的時間太久,采購型號由競標時的AH-64D變成了簽約時的AH-64E,平均單價達到6500萬美元,隨後印度又追加訂購了6架,而且與美方簽成了合作生產阿帕奇的協議,一度讓人們以為,以後都由印度來生產該機的印象了。
用安124來運送
阿帕奇,又稱:AH64直升機,自上世紀80年代起,服役於美軍,並出口到多國,為一款重型攻擊直升機,最大起飛重量達到10噸級,印度引進的AH-64E又有進一步的改進,主要是發動機換裝更大功率的T700-GE-701D型,以提高飛行性能,最大時速365公里,作戰半徑480公里,實用升限6400米,同時,大幅提高網路作戰能力,具備與無人機協同作戰的能力。武備依然為:一門30毫米航炮,4個外掛點,最多可以一次掛載16枚地獄火反坦克導彈。
不管怎麼說,這都是一款非常優秀的攻擊直升機,印度的選擇完全正確。這讓印度靠美國幫助以實力碾壓巴鐵。一方面,印度的武裝直升機機群,由於阿帕奇的加入得到實力得到的加強,另一方面,由於美國阻斷巴基斯坦的物質供應,造成巴基斯坦的武直供應出現了問題。
交付儀式
如今的形勢之下,印軍列裝阿帕奇實力大增,巴方引進武直卻接連遇阻,可是巴基斯坦方面沒有顯得什麼憂心之色,為何不急呢?
真正的長弓阿帕奇是這樣的
巴基斯坦面對印度什麼時候談過怕呢?僅僅印度增加了一款先進裝備,巴方就要擔驚受怕,那簡直是一個笑話,一共才22架,數量有限,形成戰鬥力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理論上性能先進,實際怎麼回事相當成問題,AH-64E應是安裝「長弓」毫米波雷達,可是目前公開的交付與試飛照片中,尚沒有安裝長弓雷達,顯然其性能被打了折扣。
印度的機體生產線
美國採取行動阻撓了巴基斯坦方面獲取新的攻擊直升機,但是巴方依然有條件獲得新款攻擊直升機,無論是找俄羅斯,還是找我們采購,都有望獲得一款價格更便宜,性能也相當不錯的攻擊直升機,絕對不會讓印度占什麼技術上的便宜,總之:巴鐵沒到無路可走的地步,現在過分憂心沒有必要了。
不能。理由跟不能山寨阿利伯克一樣,加工精度達不到,硬要搞也是畫虎類犬。
可以 畢竟美國是全球庇難所
幹嘛不送回唐太宗時期的華夏呢?
一看這種問題就感覺隔夜大便又被吃了。
② 美向印出售幾架阿帕奇
美國同意向印度出售6架阿帕奇 ,價值9.3億美元。
去年秋天,國防部長吉姆·馬蒂斯說,美國軍方正在努力加強與印度的關系。此前馬蒂斯宣布了將美軍「太平洋司令部」更名為「印太司令部」的消息,稱此舉是「由於意識到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正日益增強的連通性」。
美國向印度售出的阿帕奇直升機在美軍服役了30年,迄今仍是全球最先進的同類裝備,曾在包括伊拉克、科索沃、阿富汗等地在內的國際沖突中發揮重要作用。去年8月,印度國防部證實購買了首批6架該型直升機,型號為最先進的AH-64E,連帶機載武器的合同總價值為416.8億印度盧比(約合6.13億美元)。
來源:網易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