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石油工業概況是什麼
1990—2003年,世界初級能源消費從81.17億噸當量增長為97.41億噸油當量,年均增長1.4%,同期印度初級能源消費從1.93億噸增長為3.45億噸油當量,年均增長4.6%。印度在世界初級能源消費中所佔的比例從1990年的2.38%躍升至3.54%,從而成為僅次於美國、中國、俄羅斯、日本之後的第五大消費國。
2003年印度初級能源消費中,煤炭、石油、天然氣、水力和核電的比例分別為53.4%、32.8%、7.8%、4.5%、1.2%。印度的煤炭資源較為豐富,基本能夠實現自給,但石油資源較為短缺,必須依賴進口。2003年印度原油消費1.13億噸,國內生產3670萬噸,進口8200萬噸,進口石油所佔的比例超過70%。
20世紀80年代初石油產量年平均達600萬噸,1992年達1500萬噸,1985年印度石油需求量為5000萬噸,國內產量2000萬噸,進口石油約佔60%,1985年後,加大了海上石油開采力度,進口總量逐年減少,目前已減少到20%左右。
印度政府對海上油田開發總投資約200億盧比,油氣開采累計為印度政府增加了8000億盧比以上的財政收入。在1985—1990年第七個5年計劃期間,印度政府給石油工業投資300億美元,將年煉油能力提高到5000萬噸。
海上油氣開采促進了印度海洋技術的發展,在近海油氣服務方面,一段時間印度在採油平台、供應船、動力定位船、檢修平台的潛器等全部從國外引進,現除動力定位船、潛器之外,印度已能製造供應船、貨駁船、吊駁船等設施設備。
印度大部分的石油勘探和生產由石油與天然氣委員會承擔,印度石油公司也負責印度東北部的石油勘探和生產,該公司以前是緬甸石油公司的夥伴。印度原先不允許國際石油公司在印度石油勘探和生產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但現在情況已經有所變化。印度政府已開放陸上和近海地區,以便讓國際石油大公司投標。
外國石油公司參與始於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當時,印度邀請一些海外石油公司幫助其尋找石油。1979年,在孟買高地附近的區域,同雪佛龍國際公司簽訂了一項勘探合同。但是此合同未取得結果,該公司蒙受了約3000萬美元的損失。第二和第三輪投標也令人失望,沒有發現碳氫化合物,據說損失約1億美元。在第四輪投標中,得到了一些令人鼓舞的響應。於是印度政府同美國、荷蘭及印度國內的一些集團公司簽訂了5項合同。1993年又先後進行了第五輪和第六輪投標,接著於1994年進行了第七輪投標。但投標者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是,缺乏充分的地震數據。為此,印度政府邀請了一些私營公司進行地理測量。印度政府還提供一些中小型油田和天然氣供私營公司開發。國際金融公司已經同意為這些計劃中的一些項目提供35%的開發費用。
從20世紀70年代初到1990年,印度的石油產量不斷上升。1971—1993年的平均產量為每年1900萬噸。1990年之後,產量開始下降。1994年產量為1540萬噸,這是連續第3年下降,1992年和1993年分別下降11%和16%,但孟買高地的產量仍占原油總產量的近60%。
1975年孟買高地油田的發現,以及近海石油生產的開始,使印度當時在石油方面可以達到自給。但是過度開采導致一些油田的嚴重損壞,最終使大量油井關閉,產量下降。1993年,原油總產量下降了11%,這主要是由於阿魯納恰爾邦的產量減少。但在1990—1993年連續4年產量下降後,1994年石油生產稍有改善。在印度的南部沿海地區,人們也認為具有近海石油生產的美好前景。1994年,在克里希納—戈達瓦里地帶內,在拉瓦油田的兩口油井開始產油。這些油井的目標是每年生產40萬噸原油。也是在1994年,在孟買高地的兩口近海油井開始啟動,目標是每年生產797萬噸原油。在同一地區的尼拉姆油田,那裡有多達6300萬噸的石油儲量。
自1986年以來,印度的石油進口量不斷增加,從1986年的1400萬噸增加到1994年的3050萬噸,每年平均增長率為21%。進口量的增加,主要是因為國內石油生產量下降所致。1990—1993年的進口量每年增加19%,而國內生產則下降10%,據印度一份官方報告稱,1994—1995年,原油進口量估計為2400萬噸,其中1600萬噸是根據定期合同進口的,800萬噸則從現貨市場上取得。印度分別同沙烏地阿拉伯簽訂了進口600萬噸原油的定期合同,同科威特簽訂了進口450萬噸原油的合同,同伊朗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分別簽訂了進口300萬噸和200萬噸原油的合同。
在70—90年代中,印度石油產品的生產和消耗不斷上升,1971年生產約1700萬噸,1994年上升到約5100萬噸。這種進步在很大程度上歸因於印度比較先進的煉油能力。1993年石油產品的產量為5040萬噸,比1992年增長了4.2%,這種增長,主要歸因於生產結構的調整,從而導致了生產能力最大限度的利用。
在印度的石油產品中,柴油占總產量的53%以上,而輕油和重油的比例分別為20% 和27%,隨著對柴油需求量的增加,煉油廠已調整了它們的產品結構,以獲得更多的柴油。1993年,柴油、輕油、重油的產量分別為2700萬噸、1000萬噸、134萬噸。1991—1993年,這3種油產量的年平均增長率分別為0.2%、-0.16%和4.33%。
在70年代和80年代,石油產品的消耗平均年增長率約6%,但1991—1994年下降到3%。石油產品的消耗量,1971年為1910萬噸、1981年3230萬噸,1991年5770萬噸,1994年達到6330萬噸。柴油的消耗量,1986年約2400萬噸,1994年達到3800萬噸。高速柴油和煤油是兩種最重要的柴油產品,它們保持最高的消耗量。1994年高速柴油和煤油的總消耗量為3450萬噸,其中僅高速柴油的消耗量為2580萬噸。輕油的消耗量從1986年的680萬噸增加到1994年的1050萬噸。車用汽油、液化石油氣、石腦油是輕油中最重要的產品。1993年,液化石油氣和車用汽油的消耗量分別增加了8%和6%。國內部門消耗的液化石油氣占總消耗量的85%,而且這方面的需求量在不斷增加。
重油的消耗量,1986年達1020萬噸,1994年為1200萬噸。但在90年代,其消耗量略有下降。這種下降是由於燃料油的消耗量較低導致的。肥料和化學工業是燃料油的主要消耗者。1992—1993年,含磷化肥的產量下降了22%。在第八個經濟計劃期間,對石油產品的需求估計每年增加6.8%,1996—1997年每年8000萬噸左右。有人建議本國供應其中大部分需求,另外的進口彌補。印度石油產品的國內銷售由4家公司進行,它們是:印度石油公司、伯哈拉特石油公司、印度斯坦石油公司、印緬石油公司。國營石油公司占潤滑油市場的85%。許多跨國公司,如ELF公司、卡爾特公司、殼牌石油公司、莫比爾公司等,已同一些國營石油公司合資,利用已有的市場網路。私營部門也可以在煉油工業投資。
天然氣在印度一次能源(指商品能源)消費量中所佔比重很小,1991年僅為2%(世界平均水平為20%)。如果把木柴、農業廢料和畜力等傳統能源(傳統能源占總能源消費量的35%)也加入計算,天然氣所佔比重就更小。和大多數國家一樣,印度的天然氣工業是由國家控制的公司經營的,大約90%的天然氣為印度石油公司(Oil India Ltd)和石油天然氣委員會(Oil and Natural Gas Commission)所生產,是印度最大的公司之一。印度石油公司是印度第一家生產和供應天然氣的公司,但其作業僅集中在一個地區生產。
1987/1988財政年度以前,印度生產的天然氣主要是伴生氣,從1988/1989年度起才有大量非伴生氣,即游離氣投入生產。各產區生產的天然氣組分不同,但甲烷均在80%以上。各產區的天然氣,不僅探明儲量、生產水平、利用狀況和政府政策有顯著不同,而且在不同時期,對不同類型消費者的價格亦有巨大差異。
印度的天然氣用戶可分兩類:約定用戶和臨時用戶。天然氣生產者通常與前者簽訂有中期合同,保證最低供應量。有多餘的天然氣則供應後者。由於各地區天然氣儲量、伴生氣在產量中所佔的比例、需求量、用戶數量、基礎設施等的不同,因而天然氣產量和利用率也不同。
印度的天然氣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比例甚小。1988年的產量大約為1100萬噸油當量,約佔世界總產量的0.7%。但印度的天然氣產量增長幅度比其他能源大。20世紀80年代,天然氣產量的年增長率約為19%,而原油僅為10%。不過,天然氣是在80年代末才開始加速生產的,而在70年代,其年增長率只有5%。1987年以前,印度生產的天然氣大部分為伴生氣。70年代初,天然氣利用量大約僅占天然氣總量的50%。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有所改善,利用率提高到60%。自1986年起,利用率進一步提高到70%,相當於大多數歐佩克國家的水平。
三個主要天然氣產區,即阿薩姆邦、古吉拉特邦、孟買高地(海上),1988/1989財政年度的產量在印度天然氣總產量中所佔的比重分別為17%、10%、73%。
印度的天然氣價格一直很低。60年代初印度石油公司開始生產天然氣時,幾乎找不到天然氣買主。因此當時僅以每千立方米8.83盧比(約合1美元)的低價向一家國營電力局和另外幾家用戶供氣。後來又以每千立方米42.38盧比的價格向一家化肥公司供氣。這種價格一直延續到70年代中期原油價格暴漲時。1974年1月,出售給電廠的天然氣價格升至每千立方米35.31盧比,1976年1月又提高到70.63盧比。出售給化肥公司的天然氣從1975年1月起上升至每千立方米150.06盧比。油氣委員會在古吉拉特邦銷售的天然氣的價格則高一些。
歷史上,印度的天然氣價格,在不同的地區有很大區別,對不同用戶也相差甚遠。由於沒有統一的價格體系,天然氣生產者不得不與消費者逐個談判,以確定價格。而這樣,往往引起糾紛。鑒於這個原因,印度政府制定了統一的天然氣價格體系,並從1987年開始執行。統一價格體系的基價以南部地區天然氣的生產成本為基礎。南部地區是一個新開發的天然氣產區,因此其成本可被視為長期邊際成本。此外南部地區生產的天然氣為非伴生氣,因此價格中可包含全部勘探、開發和設備成本。根據這個原則,在登陸點的海上天然氣價格和陸上天然氣價格定為每千立方米1400盧比,其中不包括運輸費用。加上運輸費用,HBJ管道沿線的天然氣價格為2250盧比。這一基價適用於熱值為每千立方米8500~10000千卡的天然氣。價格中不包括各項稅收。
2001年3月印度政府制定了《2025年印度油氣發展規劃》。這一遠景規劃制定了未來25年印度在油氣領域政策的基本框架。文件中也明確指出了為實現遠景目標而採取的中長期措施。
規劃指出,油氣勘探開發部門在以下方面負有重大責任:加強已勘探盆地的油氣勘探開發,加強對未勘探各地質盆地的勘探力度,提高已探明儲量的開發效率,努力進行技術創新和環境保護方面的研究與開發。
過去,印度的石油勘探工作主要由上游國家石油公司,如印度國家石油公司、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和印度石油有限公司在政府授權控制的各自區域內進行。從1993年開始,為使私營企業、印度與外商合資企業以及國家石油公司進行有效勘探,印度政府開放了石油勘探區。到2005年印度25%以上的沉積盆地可望得到勘探。
印度石油天然氣總公司計劃投資3億美元來提高大型老油田的採收率。在優先實施該計劃的油田中包括位於西海岸的巨大的孟買高地油田,已於2001年1月開始實施。印度的上游石油公司為那些願意與印度攜手康德油氣勘探、提高印度本國油氣產量的國際投資者提供了多種機會和廣闊空間。不過,國營石油公司在印度油氣工業一直居於主導地位,在印度的經濟發展和能源供應,尤其油氣供應與安全方面,印度石油天然氣公司起著關鍵性作用。
不僅招商引資,而且印度政府還要擴大在海外的石油權益,印度政府一貫鼓勵國營和私有石油公司參與海外石油勘探開發。印度曾與俄國M/s Roseneft簽訂了一個長期協議,涉足庫頁島和越南一個海上氣田。
這些年來,印度的石油天然氣及石油產品市場逐步開放,以便更好地滿足國內需求量,解決能源問題。同時印度的能源企業也會積極向海外擴張,在國際市場中謀求一席之地。
2. 美國、俄羅斯、中國、日本和印度的戰略石油儲備各能夠維持多少天
所謂戰略石油儲備,是應對短期石油供應沖擊(大規模減少或中斷)的有效途徑之一。它本身服務於國家能源安全,以保障原油的不斷供給為目的,同時具有平抑國內油價異常波動的功能。
目前美國的能夠維持100天,俄羅斯目前還沒有實行戰略石油儲備,它本身就是石油大國,還到處出口賣石油。產油國一般不建立石油戰略儲備。中國的石油戰略儲備一期工程於2014年完成,可維持9天,石油消費太大了。日本資源匱乏,很重視能源,從1973年就開始搞石油戰略儲備了,加上政府和民間的,日本最多。能達到6個月的時間。印度目前能維持50天左右。
戰略石油儲備制度起源於1973年。當時,由於歐佩克石油生產國對西方發達國家搞石油禁運,發達國家聯手成立了國際能源署。成員國紛紛儲備石油,以應對石油危機。當時國際能源署要求成員國至少要儲備60天的石油,主要是原油。上世紀80年代第二次石油危機後,他們又規定增加到90天,主要包括政府儲備和企業儲備兩種形式。當前世界上只有為數不多的國家戰略石油儲備達到90天以上。
戰略石油儲備是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眾多發達國家都把石油儲備作為一項重要戰略加以部署實施。當前存在戰略儲備與平準庫存兩種石油儲備,戰略石油儲備是在戰爭或自然災難時以保障國家石油的不間斷供給為目的。而以平抑油價波動為目的的石油儲備是平準庫存。戰略儲備體系應該考慮市場化的因素,但戰略儲備體系本身是服務於國家能源安全的,幾乎不盈利。
3. 印度每年生產幾億噸石油
從20世紀70年代初到1990年,印度的石油產量不斷上升。1971—1993年的平均產量為每年1900萬噸。1990年之後,產量開始下降。1994年產量為1540萬噸,這是連續第3年下降,1992年和1993年分別下降11%和16%,但孟買高地的產量仍占原油總產量的近60%。
4. 斯里蘭卡遭"油荒" 是怎樣造成的
從上周末開始,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市裡幾乎每一家加油站門前都大排長龍,除了車輛,隊伍中還穿插著手提礦泉水瓶、玻璃罐、水盆來「打油」的人。盡管政府明令禁止加油站「散裝」出售油品,民眾置若罔聞。政府只好出台「限量供應」措施應對這場「搶油潮」。
斯里蘭卡今年數度出現疑似「油荒」,而最近這次竟是一條匿名簡訊惹的禍?
【全城「搶油」 政府「限供」】
3日開始,一條手機簡訊開始在斯里蘭卡坊間傳播,稱斯里蘭卡政府上月因油品質量問題禁止印度石油公司斯里蘭卡子公司——蘭卡印度石油公司的3萬噸石油進入市場,導致目前石油市場供給短缺。斯里蘭卡民眾將這條信息一傳十、十傳百,結果就是全城上演「搶油」。不少加油站已經掛上了「無油」的告示牌。多條加油站鄰近道路嚴重堵塞。
印度近年在斯里蘭卡石油市場的利益擴張,與錫蘭石油公司多有「碰撞」。
錫蘭石油公司工人今年4月發起罷工,抗議政府計劃將東部亭可馬里港儲油罐場租賃給印度石油公司。
亭可馬里港油罐場斯里蘭卡被殖民時期由英國建造,二戰期間是英軍重要的燃料供應樞紐,該油罐場擁有99個油罐,單個儲量1.2萬噸,是亞洲地區較大油庫之一。根據斯政府2003年與印度石油公司簽署的協議,目前蘭卡印度石油公司已使用亭可馬里港15個儲油罐。斯政府今年4月又計劃與印度石油公司成立合資公司,將另外84個油罐租賃給印方使用50年。
錫蘭石油公司工會對此強烈不滿,認為政府這一行為有損「國家主權」,為此組織多次罷工,停止供油,造成多地「油荒」。工會要求政府將亭可馬里10個儲油罐交由錫蘭石油公司使用。
本月3日,錫蘭石油公司在斯里蘭卡唯一的煉油廠——索普葛加達煉油廠出現了數小時的電力故障,當天又是斯里蘭卡傳統節日「滿月節」,導致錫蘭石油公司無法向市場及時供油。
錫蘭石油公司正在為擴建索普葛加達煉油廠尋求投資,據說擴建完成後,煉油廠原油處理能力將從目前的每日5萬桶提升至10萬桶以上。在該公司看來,正因未能獲得亭可馬里油罐使用權,才導致公司供油能力有限。
斯里蘭卡執政的統一國民黨議員納林·班達拉7日則質問:斯里蘭卡有9萬噸的石油儲備能力,就算是印度的3萬噸石油不合格、從阿聯酋進口的3萬噸石油遲到,庫存應該還有3萬噸,此次「油荒」是有人蓄意生事、還是暴露出政府官員管理能力不足?
斯里蘭卡總統邁特里帕拉·西里塞納7日已任命一個由三名內閣部長組成的特別委員會調查這次「油荒」。
確實,謠言是最令人恐慌的。
5. 印度石油化工行業建設用的是什麼規范
世界人口第二大國印度近二十年來經濟快速發展,逐步崛起。2017年印度的增幅為6.6%,經濟總量已經達到了2.439萬億美元,排在世界第七名,2018年有希望GDP超過英法成為世界前五。
2015年全球能源消費國家佔比
能源需求激增
現代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能源的使用和消耗。隨著經濟的發展,印度的能源需求也快速增長,2013年印度的能源消費量就上升到全球第三位,僅此於中美兩國。
中美兩國是全球能源需求大國,但同時也是生產大國,2017年美國的石油產量是1500萬桶/天,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產國。中國雖然每年的石油進口量巨大,但同樣也擁有自己的生產資源,2017年中國的石油生產排名位列世界第5。2017年印度原油產量大約為78萬桶/日,和中美的產量存在巨大差距。
印度本國的能源儲量不豐富,根據2017年世界石油儲量排名來看,印度僅排在第22位73578萬噸,而美中兩國則排行分列11和12位,儲量分別為310643萬噸和250000萬噸。石油儲量不豐富的同時,印度的天然氣儲量也非常少,總體來說印度自身的能源儲量遠遠跟不上其經濟發展中對能源的需求,從而使得能源成為了印度經濟發展上的一個軟肋。
化工行業蓬勃發展
印度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化學工業的發展尤為令人驚嘆,有數據顯示,十幾年來印度的化學工業年均曾都高達12%,化肥、紡織、塑料、農葯等產業高速增長,其中尤其是醫葯化學等領域更是世界聞名。
隨著印度化工行業的發展,其化工產品不僅滿足了自身的需求,也逐步成為了化工品的出口大國,據報道2017-2018年征稅期期間,印度化工產品出口規模增長31.94%,達159.1億美元。無機、有機化學品和化肥的出口增長最為突出。2017-2018年,該類產品出口額達106.6億美元,占總出口的38.29%(前一征稅期僅為3.48%)。
能源需求上爭取話語權,化工品銷售上加大保護力
每天不到100萬桶的生產量,但2017年的日需求量達到350萬桶,2018年上半年日需求量更是達到了420萬桶。印度從2017年開始建立戰略石油儲備,但一年多過去了至今儲備只能滿足12天的需求,而新德里計劃要將儲備擴充至40天的分量。高速增長的石油需求導致印度的石油進口依賴性不斷上升,印度的石油進口佔比已經高達75%,IEA預計,這個比例後期將繼續上升,到2035年很可能上升到90%以上。所以印度不僅是當前的能源進口大國,更為未來的最大買主之一。
印度雖然是需求大國,但並沒有定價權,當前世界的石油定價權掌握在西亞產油國和美國手上。為了擺脫這個局面,或者說降低自己的被動性,印度今年4月在新德里舉行的國際能源部長級會議上就曾經提議和中國一起考慮結成「石油同盟」。而隨著美國對伊朗制裁的臨近,印度這一次又將是否購買伊朗原油作為籌碼,和美國進行利益商談。
在能源領域積極爭取話語權的同時,為了幫自己化工行業蓬勃發展保駕護航,印度政府出台了各種鼓勵性政策和競爭手段。比如為了保護自身的企業,打擊化工品生產出口的主要競爭對手中國,印度最近幾年對中國化工品進行了各種反傾銷訴訟,可以說印度是發展中國家針對中國反傾銷訴訟的代表性國家。最出名的比如前幾年的橡膠,近期的鋼材、聚氨酯產品等。
印度的能化發展正吸引著全球的視線,改變著全球的供求格局,未來和中國的交鋒也將逐步增多,我們拭目以待。
6. 2022年印度的石油儲量是多少
604.15(千桶/天)。
經查詢世界石油儲量排榜得知2022年印度的石油儲量是604.15(千桶/天)。
石油是指氣態、液態和固態的烴類混合物,具有天然的產狀。石油又分為原油、天然氣、天然氣液及天然焦油等形式,但習慣上仍將石油作為原油的定義用。
7. 印度石油產量
印度媒體周二援引印度石油和天然氣部的政府數據報道稱,7月印度原油產量從去年同期的254萬噸降至245萬噸。
今年7月,由於印度西部海上油田產量下降,ONGC運營的油田的原油產量下降了1.7%。根據數據顯示,7月份私營公司運營的油田石油產量同比下降了12.34%。
根據政府的數據顯示,從4月份開始的本財年迄今為止,印度的石油產量較去年同期僅略有下降。
今年4月至7月,煉油加工都非常強勁。上個月,印度煉油廠的產能利用率超過100%,而2021年7月的利用率為91.58%。今年4月至7月,煉油廠利用率達到103.87%,高於去年同期的92.01%。由於供應緊張和燃料需求反彈,今年第二季度全球煉油利潤率飆升。
據路透社上周援引其從貿易和工業消息來源獲得的數據報道稱,作為世界第三大原油進口國,進口量占其石油消費量的80%左右的印度,由於部分煉油廠從8月開始計劃進行維護,7月原油進口量較6月下降3.2%,至463萬桶/日。
8. 印度海洋油氣發展史有多久
早在1956年,印度政府就建立了石油與天然氣委員會,該委員會後來成為印度首要的石油勘探公司。該公司在古吉拉特邦、阿薩姆邦打了若干口油井,1958年在坎貝地區探測到石油,後來於1960年在安克萊斯瓦爾、1961年在卡洛爾、1964年在拉克瓦、1968年在加勒基發現石油。古吉拉特邦、阿薩姆邦就成為首先產油的兩個邦。雖然在泰米爾納德邦、安德拉邦、阿魯納恰爾邦有一些陸上油田,但大多數陸上油田仍需在古吉拉特邦、阿薩姆邦尋找。
印度近海勘探始於1973年,目前印度的海上石油勘探能力水深已達到500米,大陸架開采水深在100米左右,現又在孟加拉灣發現了三個含油構造,兩個含氣構造。
印度在其西海岸附近經過廣泛的近海勘探之後,於1975年發現了孟買高地油田。這是印度第一個近海油田。1976年印度開始商業性石油生產,不久印度國內石油產量大幅度增加。至1993年印度的陸上油田原油產量達1120萬噸。近海油田原油產量達1570萬噸,總計2690萬噸。在發現了孟買高地油田之後,探明的石油儲量幾乎年年增加,顯示了迅速的增長率。但是,探明的石油總儲量於1991年達到8.06億噸的最高點後開始下降,1992年下降到8.01億噸,1993年為7.79億噸。孟買油田是印度最大的油田,位於印度的西部、阿拉伯海岸,是印度的第一大城市,也是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面積603平方千米,人口約有1400萬。瀕臨阿拉伯海,是天然良港,被稱為印度的「西部門戶」,是印度海軍的重要基地,在印度的政治、經濟、金融、軍事及文化等各方面都佔有重要地位。
印度是石油消費大國,海上石油的發現為印度國民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力地促進了其工業的發展,為印度崛起提供了強有力的能源保障,因此印度越來越重視海洋石油的勘探與開發,其海上石油的發展步伐也邁得越來越大。
以印度最主要的石油公司——印度石油公司和國家油氣公司為例展開其歷史過程。
一、印度石油公司
印度石油公司(Indian Oil Corporation)的前身是印度政府於1958年成立的印度煉油有限公司。1959年,印度政府成立印度石油公司,主要目標是為印度國有企業提供石油產品並銷售國營煉油企業的產品。1961年以後成為印度主要的石油有限公司,之後合並成立印度石油公司。
印度政府除採用上述辦法減少國內石油消費量以緩和石油漲價帶來的矛盾以外,主要把重點放在加速勘探和開採石油上,特別是大力開發海上油田。第六個五年計劃撥款287.4億盧比用於石油天然氣委員會的石油勘探和開發工作。
印度陸上沉積盆地面積約為140萬平方千米,水深20米以下的近海沉積盆地面積大約是38萬平方千米。全部沉積盆地的碳氫化合物總儲量估計為127億噸。目前可探明的石油儲量估計為40億噸,其中陸上佔40%,近海佔60%。天然氣93%的儲量在近海。陸上油田勘探開發工作主要依靠蘇聯。印蘇雙方1980年簽訂合同,由蘇聯幫助在西孟加拉邦和特里普拉邦進行石油勘探。1981年蘇聯石油工業部正、副部長接連到印度訪問,並將派40名技術人員幫助制訂詳細勘探計劃。1981年經過反復談判,英資緬甸石油公司和印度政府合股經營的印度石油有限公司由印度政府接管。印度石油工業全部實現國有化,有利於加速勘探開發工作。現印度政府正計劃對最老的迪格博伊油田加強勘探,以發現更多的石油儲量。
印度從1962年開始在坎貝灣進行海上油田地震勘探工作。1964—1967年在近海地區進行區域普查。70年代初期發現孟買淺海儲油結構。1974年2月19日,在孟買西北90千米的海上鑽探成功。孟買淺海油田的建立開始了印度石油工業的新時期。孟買淺海油田於1976年5月開始投入生產,現在成為印度石油的重要產地。這個油田現在已進入建設的第四階段。第一階段(1976年5月至1977年1月)達到日產4萬桶(年產20萬噸)的目標;第二階段(1977年4月至1978年1月)實現日產8萬桶(年產40萬噸);第三階段(1978年l月至1981年1月)除把石油產量提高到日產14萬桶(年產70萬噸)以外,還建成烏蘭天然氣田(已於1981年3月正式投產),達到日產40萬立方米(年產19.8萬噸)。1981年5月28日烏蘭低溫液化石油氣廠舉行開工典禮,這是印度第一個從天然氣生產液化石油氣的工廠,日產3.8萬罐。孟買淺海油田第四階段到1982年日產提高到24萬桶(年產1200萬噸)。1981年8月12日印度石油天然氣委員會和法國石油公司達成協議,在4年內使孟買淺海油田的產量提高到1900萬噸(1981—1982年估計產油840萬噸)。印度石油天然氣委員會根據協議付給法國公司500萬美元的技術轉讓和技術服務費,生產的石油全部歸印度使用,雙方不進行產品分成。截至1981年3月,共鑽井91口,其中56口出油,成功率較高。到1980年1月已探明石油可采儲量為2.5億噸,天然氣為2700億立方米。孟買淺海地區陸續發現新的石油儲藏,主要的有1976年2月發現的北巴塞因淺海結構,在水深1714米處鑽探成功。1977年9月和1979年5月在該地區分別打出油井。在孟買以東35千米的地方,發現80平方千米的油區。此外還發現南巴塞因—塔普提結構,據石油和天然氣委員會估計,總蘊藏量約為2500億立方米,每天可產氣180萬~200萬立方米,已於1983年投產。
除孟買淺海油田外,1981年8月在東海岸考維里盆地保克海峽北部打出一口油井,日產1500桶。另外在印度東海岸安得拉邦的戈達瓦裏海灣(1980年中打出一口日產650桶的油井)、奧里薩邦的馬哈納迪海灣、安達曼尼科巴群島(1980年打出一口油氣井)等近海地區也進行了勘探活動,並且發現了一些油氣結構。為了解決當前石油短缺的問題,根據陸上和海上石油勘探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果,印度政府提出了爭取石油自給的遠景目標。印度石油天然氣委員會和印度石油有限公司的官員和技術專家制訂石油生產20年發展計劃。印度政府決定要使油田的石油產量到1984—1985年達到300萬噸,國內石油自給率達到75%。屆時將生產摺合40萬噸原油的天然氣,煉油能力將達到450萬噸。印度石油天然氣委員會決定在1982年對印度近海和大陸架40萬平方千米地區內所有有可能蘊藏石油的地區進行地震探測工作。除此之外,印度政府還決定開放17個近海地區(約40萬平方千米)和15個陸上地區(約30萬平方千米)供外國石油公司投標進行勘探。最初應招投標的有67家外國公司,由於種種原因,到1981年5月份僅剩下14家。
要完成石油開發計劃,就必須大量增加石油勘探和生產設備。印度政府除向外國購買和租用以外,還計劃發展本國的製造能力。根據現在的石油生產計劃,到1984—1985年需要增加40~50架進行海上勘探的鑽井機和40座海上採油平台。印度馬扎貢造船廠從1978年開始製造海上採油平台,在1978年3月至1981年3月已有7座交付使用。
為了得到更多的石油美元,印度政府曾多次派人訪問中東產油國家,大力發展同這些國家的經濟合作。經過印度政府的努力,阿拉伯石油輸出國國際發展基金組織已同意貸款6.72億盧比幫助印度實行能源發展計劃。其中有3.52億盧比用於發展孟買淺海油田。貸款償還期20~25年,包括寬限期5年,年利率3.5%~4%。印度極力爭取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57億美元的貸款,其中一部分就是用於發展國內石油工業。
從長遠看,印度需要更多地發現新的、大的石油儲藏結構。印度現在不惜花費巨額投資大力加強石油勘探開發工作,因此債務負擔將要加重。印度雖已發現了一些有產油希望的結構,但尚未最後查明情況,已探明的油田要投入商業生產也還需要時間。所以印度要實現石油工業發展計劃,特別是達到石油自給,尚需付出極大努力。
二、國家油氣公司
印度在21世紀初加快了對阿拉伯海西海岸油氣的勘探開發步伐,其中以國家油氣公司ONGC為首,印度信賴實業集團(RIL)、印度石油公司(Indian Oil Corporation)、古吉拉特邦石油公司(GSPC)、Essar Oil公司、印度天然氣管理局(GAIL)、印度斯坦石油公司和Phoenix公司以及一些國際石油公司如India Ltd(GAIL)公司、英國Cairn Energy公司、BG公司、埃尼和加拿大Niko資源公司等緊隨其後。
這些公司以前的活動僅限於一些老油氣區內(包括孟買高地),直到最近才開始把勘探開發工作的重點轉移到Saurashtra盆地、Panna-Mukta-Tapti油氣區、Kutch灣、孟買高地的新D-1油氣田和其他一些小油氣田以及阿拉伯海上的邊際油田上。
目前,阿拉伯灣的油氣生產能力佔印度全國油氣產量的71%。由於印度是目前世界上鑽井密度和勘探程度最低的國家之一,因此在阿拉伯灣發現新的油氣資源的可能性要高於世界其他海域。
隨著油價的一路攀升,該國開始加強了深海的勘探活動。ONGC公司表示,希望在深海區域獲得780億桶石油發現。截至2007年3月,該公司在阿拉伯海坎貝灣已獲得三個新發現,在孟買高地也獲得了一個新發現。
2007年,孟買海上的石油產量約1.28億桶,天然氣產量6.18億立方英尺,主要來自於五個油氣田:孟買高地、Heera、South Heera、Neelam和Bassein。Bassein氣田的天然氣初始地質儲量為9.67萬億立方英尺,位於世界最大的10個投產氣田之列。目前該區域47個生產井的日產量為12.3億立方英尺,占該國天然氣總產量的一半以上。BPA平台目前的日產量為5.56億立方英尺。
三、印度海上油氣區介紹
1.Saurashtra盆地
到2008年,該區塊上已經打過兩口探井,第二口井1-B井在井口流壓1346磅力/平方英寸條件下通過156/64英寸油嘴測得天然氣流量為1860萬立方英尺。該井位於256英尺水深海域,鑽井總深度達7487英尺(2282米)。測試證實在中新系碳酸岩儲層含有天然氣。信賴實業公司是GS-OSN-2000/1區塊作業者,持有其90%的權益;印度Hardy石油公司持有剩餘10%的權益。由ONGC和Cairn Energy成立的合資企業完成了對海上Gujarat-Saurashtra 盆地GS-OSN-2003/1區塊510千米的三維地震資料採集工作,作業者ONGC公司持有其51%的權益,Cairn持有49%的權益。
RIL公司在Saurashtra盆地SR-OS-94/1區塊發現儲量可觀的天然氣田。作業者信賴實業公司持有該區塊70%的權益,OIL公司持有剩餘30%的權益。
2.Panna、Mukta和Tapti油氣田
由BG公司、RIL公司和ONGC組成的財團投資5.2億美元進一步開發Panna、Mukta 和Tapti油氣田,旨在將其天然氣日產量提高30%,由當時的4.59億立方英尺提高到2008年的6億立方英尺。此前ONGC公司曾投資2億美元將其石油日產量由29000桶提高到42000桶。ONGC持有該油氣田40%的權益,BG和RIL公司各持有其30%的權益。該財團宣布在49~131英尺水深海域發現石油可采儲量約3000萬桶的油藏。另外,海上Gujarat油田目前石油日產量為45000桶。
3.孟買高地和D-1油氣田
孟買高地油氣區位於印度西海岸110~200千米處,一直是印度主要天然氣生產區,也是世界上低硫和輕質原油高產區。由於該地區產量曾下降40%,ONGC公司在2001年宣布採用新技術對該區域的北部和南部進行二次開發。該項目將在未來30年內使油田的採收率提高4%,增產石油4.5億桶。該油田的估計儲量近120億桶。
繼該油田平台在2005年發生火災造成重大損失後,ONGC公司投入了6.5億美元用於修建新的處理平台聯合體。2010年5月竣工後,其液體日處理能力可達255000桶,包括日處理石油48000桶,日處理天然氣2.401億立方英尺,大火燒毀的13個生產平台已經全部升級並修復後投入運行。Mum High North和South油氣田位於孟買西北部160千米處,其石油日產量占該國日產量(682000桶)的一半以上。
於1976年發現的D-1油田石油可采儲量約1.35億桶,但由於各種困難和離岸較遠等原因直到最近才得到開發。
D-1油田於2006年開始投產,最高日產量達3000桶。其生產期到2015年,該油田原油總產量預計可達1.32億桶。該油田位於孟買西南部約200千米處,有255千米的延伸區域,其南部和北部分別有隆起,油藏主要在南部,因此目前主要開發南部區域。其二期開發項目2009年完工,包括6口井的作業。
4.Kutch灣和小型油氣田
ONGC公司曾在2008年3月份要求政府允許GX Technology公司獲取Kutch灣區塊的三維地震和探井數據資料。該公司希望印度國防部准許GX Technology公司採用其成像專利技術開展GK-28/41和GK-3區塊上300平方千米的三維地震勘測。
ONGC公司目前正在阿拉伯海開發28個小型和邊際油氣田,希望可以在2008年實現石油產量3500萬~5600萬桶,天然氣產量達到5.3億~7.06億立方英尺。該公司已經開始在大型處理平台聯合體附近著手一些邊際油氣田的開發工作,目前正在開展的工程包括B-22邊際油氣田群的開發工作(包括South Bassein大氣田西部的BS-12、BS-13和B-149區塊),但這些氣田主要為酸性氣田。該油氣田群的開發工作主要包括打10口氣井和6口油井。其中兩口井位於South Bassein氣田BF平台附近。
該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一個油氣集輸處理平台,兩個三腳式生產井平台,一條長56.5千米的不同口徑的海底管道,以及對BB平台和BF平台的修建工作等。該工程計劃於2009年9月份完工,有望於2020年石油最高日產量達到6700桶,日產凝析油8200桶,日產天然氣1.589億立方英尺。
據悉,剩餘資金將用於另外三個大項目:B-22邊際油氣田群的開發項目、一條新的Uran-Trombay天然氣管道建設項目(以代替原管道),以及海底集輸管道鋪設項目(包括在Mum High油氣田平台安裝海底電動泵)。
總結印度石油產業政策的變化,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積極推進石油產業市場化改革,如對外資和私人企業開放油氣勘探領域並給予稅收上的優惠,允許外資進入煉油和管輸業務,允許私人企業進入油品銷售業務,逐步取消政府對油品價格的管制;二是切實維護消費者利益,如增加偏遠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以確保這些地區的消費者能夠獲得石油產品,要求銷售公司公布最高零售價格,並對牟取暴利的行為進行糾正,對價格承受力差的部門進行補貼;三是政府的職能從直接管制逐步向監管和服務轉變,如明確市場准入條件並進行監管,制定作業規范並確保施工安全,維護石油工業相關資料庫以對政府的宏觀決策提供支持,健全監管法制並明確監管主體;四是構建國家石油安全和戰略體系,如加強國內油氣勘探確保石油安全,建設石油期貨市場牟取石油定價權。
我國目前面臨石油產業逐步走向市場化和維護國家石油安全的雙重挑戰,印度的改革經歷無疑對中國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9. 印度有石油資源嗎
有石油資源,印度礦產資源豐富,鋁土儲量和煤產量均佔世界第五位,雲母出口量佔世界出口量的60%。截至1996年底,印度主要資源可采儲量估計為:煤463.89億噸(不含焦煤),鐵礦石97.54億噸,鋁土22.53億噸,黃金86噸,石油8.96億噸。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也是金磚國家之一,印度經濟產業多元化,涵蓋農業、手工藝、紡織以至服務業。
氣候特徵:
印度全境炎熱,大部分屬於熱帶季風氣候,而印度西部的塔爾沙漠則是熱帶沙漠氣候。夏天時有較明顯的季風,冬天則較無明顯的季風。
石油燃料是用量最大的油品。按其用途和使用范圍可以分為如下五種:
1、點燃式發動機燃料有航空汽油、車用汽油等。
2、噴氣式發動機燃料(噴氣燃料) 有航空煤油。
3、壓燃式發動機燃料(柴油機燃料) 有高速、中速、低速柴油。
4、液化石油氣燃料即液態烴。
5、鍋爐燃料有爐用燃料油和船舶用燃料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