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什麼印度FOOD比較出名
http://food.poco.cn/foodiaryDetail.htx&id=347460
http://food.poco.cn/foodiaryDetail.htx&id=347451
上面兩個網址有配圖的介紹,雖然少,但是看上去真的是令人垂涎啊~~~~~~~~
——————————————————-——————————
感受印度食文化
□在這里,越有文化越有地位的人越吃素
□中國菜「清清白白」,印度菜「糊糊塗塗」
□赴家宴、光著腳、手抓飯,表達的是親密朋友之情
印度的食物在世界上獨具特色,也許沒有一個國家的飲食文化像印度那樣,具有如此明顯的宗教色彩,如此深刻的文化意蘊。
一半國民喜吃素
2002年8月的一天,印度朋友克瑞迪亞60大壽,邀請我出席他的生日慶祝活動。大家先是一起唱歌跳舞,然後吃自助餐。我找遍了所有的菜盤,竟然全是素菜,連雞蛋也沒有。不僅如此,連土豆、紅薯、蘿卜等菜都沒有,吃的全是地面上長出的東西。我非常奇怪,有人告訴我:克瑞迪亞是耆那教徒,是嚴格的素食主義者。一些印度人對素食的較真達到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一次,印度朋友科米卡對我說,他訪問中國期間,中國餐館用煮過葷菜的鍋給他做素食,那怎麼行呢?
印度虔誠的佛教徒和印度教徒都是素食主義者,耆那教徒更是嚴格吃素,吃素的人佔印度人口一半以上,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印度是素食王國,素食文化是印度飲食文化中最基本的特色之一。由於印度多數人喜歡吃素,印度開有不少只為素食主義者服務的飯店。西方國家的流行食品不得不適當地印度化。印度有專門為素食主義者開設的比薩餅店,麥當勞供應的夾層食品,相當一部分不是雞鴨魚肉,而是蔬菜。美國駐孟買總領事西蒙斯告訴我,肯德基在印度辦不下去,只好撤走。
抽煙喝酒不流行
由於歷史與宗教的原因,印度社會自然而然產生了越有地位、越有文化的人越吃素,反之,越沒有地位、越沒有文化的人什麼都吃這一現象。加之,宗教色彩特別濃厚的印度素食主義者協會等團體極力倡導素食,這就使吃素的人長期以來居高不下。印度前駐上海總領事蘇伯拉馬尼告訴筆者,他在上海工作的7年時間里也吃葷,但回到印度後,受素食文化的強烈影響,他也就不知不覺地又成了一個素食主義者。受宗教禁忌的影響,煙酒在印度不怎麼流行,宴會上印度人幾乎不勸酒,嗜酒成癮者或酒量很大者極少,從未見過印度人一飲而盡地乾杯,也從未見過有人行酒令或醉倒過。馬邦前副首席部長阿迪克(相當於我常務副省長)在飛機上多喝了點威士忌,下飛機時步履不穩,被媒體以「在公眾場合醉酒」予以披露。印度抽煙的人極少,公務往來和紅白喜事,從未有人敬煙。印度的煙僅10支裝,比中國的煙短。印度人口袋裡裝一包煙、一個打火機的不多,一些煙民寧願買一支抽一支。
在印度,一方面,吃的講究和禁忌很多;另一方面,又不排除人們互相寬容,這具體體現在許多家庭在飲食問題上「一家兩制」,甚至「一家多制」。一些中國姑娘嫁給印度人後,吃素的丈夫們一般不允許在家裡做葷菜吃,但不反對妻子在外面吃。一些印度朋友盡管自己吃素,但在宴請中國朋友時,會主動准備好一些葷菜。
野味無人敢問津
在許多中國人看起來是美味佳餚的東西,印度人基本上不吃。印度沒有野味店,不僅野味無人問津,就是蟮魚、泥鰍、甲魚、烏龜、蛇這些東西,印度人也不吃,至於吃狗肉、貓肉、鴿子肉等,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印度人基本上不吃各種肉類的下水雜物,因而價格便宜得不可思議,有的幾乎等於不要錢。例如,5個盧比(相當於1元錢人民幣)可以買到1公斤雞爪。由於素食主義者人數眾多,有的蔬菜價格反而很高,例如,白菜價格同雞肉差不多,芹菜論根賣,5個盧比才能買到一根(約1兩)。印度雖然吃素的人很多,但並不等於這些人缺乏營養,因為印度人喝了大量的牛奶,每次喝茶,印度人都會在茶里加一些牛奶和糖。值得指出的是,在印度,絕大部分長壽的人是素食主義者。
香辣咖喱唱主角 灑著花瓣撐著傘,印度人在歡慶聖·塞巴斯蒂安節
印度人做菜用得最多、最普遍的是咖喱粉。咖喱粉是用胡椒、姜黃和茴香等20多種調料合成的一種香辣調味品,呈黃色粉末狀。在某種意義上說,印度飲食文化也可以稱為咖喱文化,這種飲食文化以香辣味道為特色。人們談到印度飯,首先想到的十之八九是咖喱飯。咖喱飯可以是素食,也可以是葷食;可以是米飯,也可以是麵食。印度人對咖喱粉可謂情有獨鍾,幾乎每道菜都用,咖喱雞、咖喱魚、咖喱土豆、咖喱菜花、咖喱湯等等,每個經營印度飯菜的餐館都飄著一股咖喱味。
從表面上看,中國菜的特點是「清清白白」,色香味三者,色是擺在第一位的,因好看可以激發食慾;印度菜的特點則是「糊糊塗塗」,各種主菜都放一大把咖喱粉,看起來都一個顏色。葷食不親口嘗一嘗,很難區分是什麼肉類,蔬菜也是搗成糊狀,擱些咖喱。在中國人看來,長時間的煮熬使維生素盡失,令人覺得可惜,印度人則樂此不疲。說印度菜把香放在首位恐怕並不過分。不過,印度菜的香並非中國人所習慣聞的那種香味,而是太香了;印度菜的辣味也並非中國人所習慣的咸辣、酸辣或麻辣,而是「沖」鼻子的辛辣,許多中國人恐怕一時難以適應。在印度生活了幾十年的許多老華僑,普遍反映印度菜太香太辣,他們仍不習慣。
檸汁、飛餅是招牌
有人說:「辨別印度菜正宗與否,只要試點兩道菜就可以了,一道是鮮青檸汁,一道是印度飛餅。」此話很有道理。青檸檬酸甜清香,是印度菜乃至所有正宗東南亞菜系不可或缺的配料之一,用青檸檬而不是散發著濃香的黃檸檬來配菜,可以保證食物固有的香味不受破壞,更突出了食物的原味及咖喱的本真。
至於中國人所謂的「印度飛餅」,在印度稱之為「加巴地」,似乎更應稱作是一件絕妙的手工藝品。印度人做加巴地時,先利索地和面,捏成一個小圓團,再擀幾下,便放入小平鍋中加熱。在小平鍋旁邊還有一個簡易的小爐子,燃著藍色的火苗,可是上面卻沒有鍋。當平鍋中的餅快熟,有點脹起來的時候,廚師會利索地用手把它拎起來,一下子扔到旁邊那個爐子的火中去。
說也怪,那張餅被火一烘,膨脹起來,好像懸在火焰上一樣,很奇妙。很快地,廚師把它取出,放入盤中,嗬,香噴噴的,前後不過三分鍾。食客們難以抵住剛出爐的「加巴地」的誘惑,沒有誰能悟出「加巴地」里怎麼會有那麼多熱氣,能將薄如蟬翼的餅撐得如蒙古包般飽滿。用筷子一戳,呼的一聲,熱氣向外蒸騰,好不有趣。原來吹彈欲破的「加巴地」竟然還分為兩層,外層淺黃鬆脆,內層綿軟白皙,略帶甜味,嚼起來層次豐富,一軟一脆,口感對比強烈,嚼過之後,齒頰留芳。如果用「加巴地」包著羊肉或雞肉一起吃,回味更是雋永綿長。
喜歡用手抓飯吃
受過西方教育的印度人或中產階級,在比較正式的場合用刀叉或勺子吃飯,但多數印度人,包括上流社會的人通常更習慣於用手抓飯吃。印度人進餐時一般是一隻盤子、一杯涼水,把米飯和餅放在盤內,菜和湯澆在上面。印度人的主食主要是米飯和餅,面條、餃子、包子、饅頭、燒賣基本上沒有。他們喜歡吃的並非中國人的白米飯,而是把飯煮熟後,放些油和調料,飯的顏色呈黃色,或者同別的什麼菜炒在一塊。在中國流行的「印度飛餅」也是印度人的主食。印度飛餅用的麥面都是沒有去掉殼的,而中國的「印度飛餅」,用的都是去掉殼的精粉,其口感與印度的餅其實不一樣。印度人吃米飯或吃餅時,喜歡用手把菜卷在餅內,有的像中國人吃北京烤鴨,或用手把菜和飯混在一起,在盤里攪拌幾下,抓起來捏一捏,然後送進口內。這種吃法,如換成用刀叉、勺子或筷子,自然是反而不方便了。
我剛到印度不久,就到卡納塔克邦前農業部長、反對黨領袖柏仁古達家裡做客。先生在家裡始終光著腳,沒穿拖鞋,這使我深感奇怪,更使我詫異的是,先生陪我們用餐時,竟然用手把米飯、菜和湯在盤里來回攪拌,然後手呈勺狀,不僅將飯送進嘴裡,而且用手舀湯送進口中。和我一起訪問的小高解釋說:請你到他家裡吃飯,是最客氣的了;主人不穿鞋光著腳,同桌用餐時不用刀叉和勺,而是按照印度人的習慣用手,表示沒有把你當外人,而是把你當成朋友,那就更難得了。
晚餐一般8點後
印度人吃晚飯一般至少在晚8點以後,飯店晚上最早在7點半才開門。印度人喜歡夜生活,每天開始工作的時間很遲,即使在印度的經濟首都———孟買,早上10點才上班。因此,他們不急於吃晚飯。
剛來印度的外國人因不了解印度晚飯太晚的習慣,弄得常常叫苦不迭。一次,印度著名的外科大夫馬昌德博士舉行家宴,歡送即將離任的英國總領事。請帖上說的是晚8點開始,但到晚上11點還沒有開始吃飯。原來,印度人舉行這種活動的習慣是,晚飯開始前,每個人端一杯威士忌或其他飲料,站著或坐著自由地交談,侍者則不時送來一些印度的點心,這有點類似於西方的雞尾酒會。到11點1刻時,印度尼西亞總領事馬思塔德加勃悄悄對我說,他餓得實在有點受不了了。而且馬博士是素食主義者,那天晚飯的主菜只是蘿卜、白菜、土豆、番茄而已,在中國人看來,惟一稍微上檔次的只不過是飯後提供的冰淇淋而已。
填飽肚子再赴宴
一些外交官員了解到印度人的這個習慣後,為了不餓肚子,吃過晚飯後再去赴宴。比利時總領事就曾得意地告訴筆者他的這一高招。然而,這一高招也有不靈的時候。2003年12月的一天,華人中有影響的人物陳少佔先生娶媳婦,邀中國總領事館官員出席婚宴。陳再三說明,他們家是基督教徒,因此婚禮6點准時開始,9點禮成,決不會像印度人那樣拖到很晚。婚禮在陳的庄園里舉行,所以,我們下午2點就出發了。然而,我們到達以後,發現一切同印度人一樣,慢慢騰騰,婚禮拖到7點多才開始,婚禮結束後,領事館的官員們早已飢腸轆轆,以為婚宴馬上就要開始了,可接著開始的是舞會,吃飯拖到10點才開始。等到回到家裡,已經零點過了。(作者系湖南益陽人,曾任中國駐埃及大使館公使銜參贊,現為中國駐孟買總領事、法學博士、教授)
❷ 印度甩餅菠蘿味的怎麼做
品名:印度甩餅菠蘿味
材料:印度甩餅 1張、洋蔥 半個、青椒 1個、番茄 1個、黑胡椒粉 少許、雞蛋液 少許、白芝麻 少許、鹽
做法:
1、將冷凍印度飛餅皮放在室溫下軟化
2、將軟化的餅皮略微擀薄
3、將洋蔥,青椒,番茄切成丁,在鍋中略微翻炒,灑少許黑胡椒,也可加入牛肉丁,牛肉醬等
4、將炒好的菜放入餅皮中,將餅皮對折,按實。
5、在餅皮表面刷少許雞蛋液,放置5分鍾左右,再灑少許白芝麻。烤箱預熱,將蔬菜派放入烤箱,180度20分鍾左右,香噴噴的出爐啦。
❸ 印度飛餅為什麼要叫印度飛餅
印度飛餅發源於東南亞的馬來半島,是當地土著馬來人十分喜愛的傳統美食。後來隨著海上貿易的發展,輾轉流傳至印度,在印度它的製作方法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加入了西餐所特有的元素,因而漸漸在全世界流行開來。它因印度而成名,所以被人們稱作印度飛餅,後來的人們漸漸淡忘了它的起源地,傳入我國後,因其獨特的異域風味,精美製作工藝,極具表演性的製作方法,贏得很多人偏愛。
「印度飛餅」是享譽印度的一道名小吃,是用調和好的麵粉在空中用「飛」的絕技做成,它具有美味可口、濃郁香酥的特點。有10多個品種。製作飛餅的廚師在餐廳現場表演製作,瀟灑大方,技術精煉,會為您的用餐增添無限情趣。飛餅(又名印度薄餅),是印度的特色風味美食,其製法用料講究,特別適合廣東人的口味。色、香、味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