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怎麼看待經濟

印度怎麼看待經濟

發布時間:2023-09-10 01:44:49

㈠ 印度經濟現狀2022年

2022年印度經濟出現逆增長現象。
,2022年,印度卻出人意料地成為了全球經濟的亮點,數據顯示,印度出現了逆增長現象,印度2022年前三季度GDP約為2.54萬億美元,增量接近3000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經濟增速達到了7.7%。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間創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4世紀,孔雀王朝統一印度,開始推行佛教,並向外傳播。

㈡ 印度經濟結構的特徵

印度經濟結構最大的特徵是:發展極度失衡。與東亞經濟體相比,在國內生產總值構成中,消費佔比高,居民消費支出佔比一直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常常超過百分之六十。而外貿、投資則佔比低,與中國投資率差額多年超過10個百分點,驅動力不均衡。在產業構成中,第一,第三產業比重大,服務業佔比上世紀80年代中期超過40%,1999年超過50%。而第二產業尤其是製造業發展非常薄弱。佔比很圓晌改小,產業發展極不平衡。發展極度失衡造成了很多經濟社會橘判的弊端,經濟發展的質量謹鎮也就難言有多高。

㈢ 印度的經濟特點

印度從經濟上來說是世界第七大經濟的名義GDP和第三大的購買力平價(PPP)。印度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名義)排名第139 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為2,134美元和第122位,在經過1991年的經濟自由化,印度每年實現6-7%的平均GDP的增長。自2014年以來,除2017年外,印度經濟一直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國家主要經濟體。

印度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服務業之一,自2001年以來年增長率超過9%,佔2012 - 13年GDP的57%。印度已成為IT服務,業務流程外包服務和軟體服務的主要出口國,2017財年的收入為1540億美元。這是印度經濟增長最快的部分。 IT行業仍然是印度最大的私營部門僱主。印度是世界第二大創業中心,2018 - 19年間有超過3,100家技術初創企業。印度汽車工業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工業之一,2013 - 14年度年產量為2148萬輛(主要是兩輪和三輪)。 2015年,印度擁有價值6000億美元的零售市場,也是全球增長最快的電子商務市場之一。

㈣ 印度應對經濟危機的財政政策有哪些方面

針對金融危機的經濟萎縮,失業增加等負面影響,主要有以下政策措施,應該說這些政策措施與經濟增長、通貨膨脹、失業、國際收支4方面的國家宏觀經濟目的都相關,都會正面影響:
1.貨幣政策則從2008年7月份就及時進行了較大調整。調減公開市場對沖力度,相繼停發3年期中央銀行票據、減少1年期和3個月期中央銀行票據發行頻率,引導中央銀行票據發行利率適當下行,保證流動性供應。
2.寬松的貨幣政策。9月、10月、11月連續四次下調基準利率,三次下調存款准備金率,存款准備金率的下降,貸款基準利率的下降,目的是增加市場貨幣供應量,擴大投資與消費。
3.2008年10月27日還實施 首套住房貸款利率7折優惠;支持居民首次購買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住房。
4.取消了對商業銀行信貸規劃的約束。
5.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鼓勵金融機構增加對災區重建、「三農」、中小企業等貸款。
6.促進對外貿易:進出口行業是首當其沖地受到影響,並且從業人員眾多(據統計已達億人)。一是增加出口退稅;二是人民幣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競爭力的手段;
7.對外經濟合作與協調(如中日韓之間的貨幣互換等) 。
以上為主要的貨幣政策,其他政策
1.寬松的財政政策:減少稅收(已實施了證券交易稅的下降和利息稅的取消),擴大政府支出(40000億拉動內需正在實施中);
2.促進對外貿易:進出口行業是首當其沖地受到影響,並且從業人員眾多(據統計已達億人)。一是增加出口退稅;二是人民幣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競爭力的手段;
3.減少企業負擔:勞動法的調整等;
4.加強公共財政的社會保障/醫療等方面的支出,保持社會經濟發展環境的穩定.
5.產業振興計劃.

㈤ 印度超越英國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這個國家是如何做到的

這是因為印度的經濟發展速度本身就非常快,印度的人口規模也非常龐大,龐大的人口規模可以給印度提供更多的廉價勞動力,同時也能夠形成相應的人口紅利。

每當我們提到印度的時候,很多人總會認為印度是一個經濟相對比較落後的國家,同時也認為印度的很多產業相對比較落後。事實上,在印度發展的過程當中,本周發現印度的很多行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成果,印度的低端製造業的規模也變得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之下,印度常年保持著高經濟增速的發展態勢,這也直接幫助印度的整體GDP超越英國。

除此之外,因為印度是一個本身非常看重經濟發展的國家,雖然印度的很多行業在國際間依然有著一定的劣勢,但當印度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經濟發展上的時候,印度的經濟增速非常誇張。

㈥ 為什麼印度的三大產業中第三產業比重最大,但印度經濟還是不景氣,求詳細解釋

印度農業生產技術落後,工業基礎相對薄弱;服務業相對較發達。

沒有足夠的物質財富,服務業是無根之樹。

印度服務和IT外包業務對印度經濟的左右被嚴重誇張了,最多隻佔GDP的5%,跟中國商品出口額相比,可以忽略。

物質財富畢竟要靠第二產業來生產。沒有強大的第二產業,也不像美國可以依靠中國的第二產業,永遠都只能是窮國。

第二產業依託於第一產業的概念是——你只有吃飽了飯,才會考慮購買工業品提高生活水平。

第三產業依託於第二產業的概念是——你只有有了足夠的物質財富,才會想到保險、金融、醫療這些更高層次的財富消費。


(6)印度怎麼看待經濟擴展閱讀

印度的支柱產業【服務業】佔印度gdp55.1%。主要部門有貿易服務、金融服務、運輸、通信和信息服務業等。2007/2008財年增長約為10%。2006年印度軟體服務業產值約396億美元,其中出口314億美元。
【旅遊業】旅遊業因其良好的社會和創匯效益被印政府列為發展重點,該產業已成為主要創匯部門和重要的就業創造部門。旅遊業直接提供約5190萬個就業崗位。2006年訪印外國遊客人數約為443萬,比上年增長14.2%,創匯約6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4.6%。主要旅遊點有阿格拉、德里、齋浦爾、昌迪加爾、納蘭達、邁索爾、果阿、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
【交通運輸】鐵路是最大的國營部門,是印主要運輸手段。鐵路部門實行單獨預算,每年與中央財政預算一起提交議會討論通過。近年來,公路運輸發展較快,已承擔了全國貨運和客運量的70%和85%,是世界最大公路網之一。海運能力世界第17位。

㈦ 印度經濟真實水平遠超你想像,印度最大的經濟短板或浮出水面

印度跟中國一樣,也是一個發展中國。因為跟中國的國情非常相似,所以很多印度人認為,印度的經濟,也能像中國那麼輝煌。為此印度大量地吸引外資,想要把印度製造,推到中國製造那樣的高度。

印度也意識到,製造業才是國家經濟的支柱,國家穩定的保證。因為發達的製造業,能夠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拉動印度經濟的發展。

曾經有一家美國知名的金融網站《Zeohedge》表示,印度正在面臨著嚴重的財政赤字。究竟嚴重到什麼程度呢?主要在三個地方能夠體現出來。

第一,印度許多企業都背負著巨額的債務

印度企業背負的債務,已經破壞了企業的收支平衡。雖然前期讓經濟的增長率達到了一個理想的效果。但是實際上,印度企業最後的利潤少之又少。

第二,印度外匯的儲備也是令人堪憂

印度目前的外匯儲備只有4007億美元。這樣的儲備量,印度根本經不起任何的金融風險。一旦出現問題,印度國內的資金,將會大量的流失。

第三,印度的銀行都要靠變賣資產維持運營了

外媒曾經報道過,印度銀行,印度工業發展銀行都已經把自身的資產賣掉了。原因是為了應付企業的債務和不良貸款。變賣資產還不一定能保證銀行的運營,因此銀行也在計劃籌資方案。

印度經濟的短板也開始浮出水面了。印度市場,已經被中國製造占據,印度製造幾乎失去了生存的空間。這聽起來好像是中國奪走了印度的生存之路,但是現實就是那麼殘酷的。如果崛起的不是中國製造,而是印度製造。相信他們也不會手下留情。

對此各位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㈧ 印度經濟數據亮眼,真繁榮還是「虛火」

印度統計局8月底的數據顯示,印度4—6月份的經濟增速超過20%,是印度近幾十年來最為強勁的增長。但圍繞這一數據的「成色」,印度國內分裂為樂觀派和悲觀派,兩派觀點截然對立,互不相讓。

樂觀派以印度財政部為代表。印度財政部長指出,印度4—6月份經濟實現超過20%的增速,而去年同期的增速為萎縮超過24%,這是典型的「V」型復甦。印度財政部在其8月份的月度經濟報告中表示,印度經濟在接下來的3個季度里將加快復甦。印度財政部指出,印度7月和8月的宏觀經濟數據顯示經濟在強勁復甦。同時,印度在處理疫情時的豐富經驗也有助於處理後面可能的第三波疫情。

印度政府首席經濟顧問蘇布拉曼尼亞堅定地站在「V」型復甦的一邊。蘇布拉曼尼亞指出,盡管4—6月份20%的增速有去年同期的基數效應影響,但需要看到的是,今年4—6月,印度的疫情比去年深重得多,而且包括馬邦、卡邦、新德里等經濟發達地區均實施了地區性的封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同樣不可忽視。但就在這種極端情況下,印度經濟還能實現超過20%的增長,這顯示出經濟在強勁復甦。蘇布拉曼尼亞同時預測,印度本財年的經濟能夠實現兩位數的增長。這一預測比印度央行、穆迪等印度國內外研究機構的預測樂觀很多。包括印度央行在內的機構一般預測印度有望實現9.5%的增長。

但同時,悲觀派斷然否定復甦的存在。印度尼赫魯大學經濟研究中心教授比斯瓦吉特達爾指出,印度財政部的「V」型復甦只是基於簡單的經濟增速的對比,從去年4—6月的萎縮超過24%,到今年同期的增長超過20%,確實是「V」型復甦。但如果從經濟總量上看,看法就截然不同。印度中央統計局的數據顯示,4—6月份,印度的GDP為32.38萬億盧比,較去年同期的26.95萬億盧比,增長20.1%。但在疫情之前的2019—20財年的4—6月份,印度GDP為35.66萬億盧比。與此相比,印度今年4—6月份的經濟規模仍萎縮達9.19%。環比來看,結論也是一樣。印度4—6月份的經濟總量與1—3月份相比,萎縮接近17%。「不,印度經濟還沒有恢復。沒有什麼『V'形反彈。」比斯瓦吉特達爾說。

這兩派的看法可能都趨向了極端,更為接近事實真相的是,印度經濟確實在復甦,復甦的跡象既可以從4—6月份的數據中看出,也可從7月、8月的高頻經濟數據中看出。印度的農業、製造業和出口,均處於近幾年來最快的增長速度。印度商工部的數據顯示,本財年以來的4—8月份,印度出口較去年同期增長66.92%,較2019年同期增長22.93%。就印度出口而言,這是實實在在的「V」型復甦。印度目前的出口增速已經超出疫情之前的水平了。

但同時也需要看到的是,在印度經濟增速快速上漲的同時,印度的私人消費(PFCE)佔GDP的比重在持續下跌。印度中央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4—6月份,印度的私人消費佔GDP的比重為55.1%,而這一數據在去年同期還是55.4%,在2019—20財年的4—6月份則是56.75%。「私人消費(PFCE)為印度經濟的支柱,在印度經濟發展迅速的時期,私人消費佔GDP的比重都超過55%。但目前這一數據已經快不足55%了,且還在慣性下跌中。使問題嚴重的是,私人消費(PFCE)的低迷狀態反映了勞動力市場狀況,在疫情沖擊下,印度勞動力市場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沖擊。目前的證據表明,印度就業市場繼續保持低迷。」印度尼赫魯大學經濟研究中心教授比斯瓦吉特達爾說。

印度國內的相關研究機構指出,印度私人消費佔GDP的比重在持續下跌,這一趨勢在疫情之前就存在。這也是疫情之前印度經濟增速持續8個季度不斷下跌的根本原因。疫情使得這一趨勢更為嚴重和明顯。由於印度經濟主要依靠私人消費推動,這一數據的持續下跌影響到本輪經濟復甦在今後幾個季度的可持續性。私人消費的不振,成了印度漂亮經濟數據下的最大隱憂。

印度財政部作為這兩大觀點對立的一方,其對印度經濟過於樂觀的看法,可能會影響其採取的政策舉措。早在5、6月份,市場就預期,印度財政部可能會在消費端進行相應的政策刺激,以促進 社會 消費,但遲至今日,印度財政部仍沒有出台需求端刺激措施。正如相關學家分析,沒有私人消費的改善,印度經濟能否持續反彈,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㈨ 中國經濟「世界第二」,印度怎麼看

「太快了」,是印度人對於中國經濟成為「世界第二」的第一反應,不過並沒有快到來不及反應。事實是,印度媒體到目前也沒怎麼關注這件事,原因可能有二:一是10月份即將主辦的英聯邦運動會吸引了大部分媒體的視線,二呢,就是印度主觀上「復雜」的心態——沉默其實也是一種態度。
近年來中印比較漸成顯學,比較的目的也應該是如何相互借鑒,取長補短。中印兩國的有識之士都應認識到,中國和印度把自己的事情都搞好了,都崛起了,將真正標志亞洲世紀的到來,是兩國人民的福分。中印之間到底有沒有一場「龜兔賽跑」式的競賽,也是不確定的。所以,對於「『中國兔』與『印度龜』激烈競賽」的提法,就要千萬警惕了。

中國並非「貪睡兔」,印度也非「落後龜」
印度《經濟時報》8月22日發表文章說,中國經濟規模超過日本是一個里程碑式事件,但是這並不值得大驚小怪,因為中國人口規模是如此巨大,經濟增長速度是如此之快,以至於人們對中國創造的諸多奇跡已經習以為常。
文章中說,即便中國有朝一日超過了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但這也並不意味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能夠掩蓋印度的光芒。文章中說,日本已經啟動了與印度的戰略對話,兩國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也有望在今年底前簽署。日本還增加了對巴基斯坦洪災的援助,並派遣了自衛隊前往巴基斯坦救災。在北方四島問題上,本政府的態度也更加務實靈活,日本與俄羅斯同意就北方四島問題展開新一輪談判。雖然這些舉動或許與中國崛起沒有關聯,但是這些變化表明,日本正在調整其外交戰略,一個包繞中國的「外交圈」正在形成。因此,印度並不擔心未來會生活在中國的陰影之下。
《印度時報》目前公布了這條消息,可能更能說明問題:印度大型消費者研究中心日前發布一項調查報告,指出印度只有45%的人口日收入低於20盧比(0.4美元,不足人民幣三元)。這項數據,綜合考察了家庭收入、消費、儲蓄三者的情況,並運用國際通行的計算方法得出結論,因此更為可信。此項結論推翻了印度國家樣本調查機構此前發布的數據,即印度80%的人口日收入低於20盧比。印度將自己比為「印度龜」,名並不符實。
綜合印度各方觀點,我們可以發現,對於中國經濟「世界第二」,印度輿論持四大看法。
借鑒論
資深國際問題記者普拉內?夏爾馬認為。「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一個重大事件,值得印度認真研究學習。」他表示。借鑒學習中國的一些經驗是記者與印度戰略界接觸中得到的一個普遍認識。
「在發展製造業、基礎設施、農業、教育等領域的巨大投入是中國經濟取得飛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也是值得印度借鑒的地方,」即將在中國出版的《追趕中國》一書的作者莫漢?古魯斯瓦米認為。實際上,「中印比較學」在印度越來越被用來推動政府改進政策的一個「工具」,如提高政府效率、加快吸引外資、加速基礎設施建設等。
人均論
「盡管中國在經濟總量上超過了日本,但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仍僅有日本的十分之一,目前國際上排名仍徘徊在阿爾及利亞和阿爾巴尼亞前後。因此同印度一樣,中國還算不上富國,」古魯斯瓦米表示。同時他認為,強國的一個重要標志是稅收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因為它反映一個政府施政的資源實力,其基礎也是人均GDP。從這個比值來看,目前美國的數值是35,而中國還不到這個數字的一半。「即使到2050年中國經濟總量大大超過美國那一天,中國的人均GDP仍將不足美國的五分之一,因此也很難說得上是能夠與美國相較量的強國,」他認為。
焦點論
成為「世界第二」的中國同時也被放到了國際社會關注的中心和焦點,尤其是將受到「世界第一」美國的格外關注,印度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這是中國需要應對的新挑戰。《超級大國》一書的作者認為,冷戰時期的蘇聯、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都被冠以「世界第二」的名頭,但結果大家都看到了。他未明說的言下之意很明顯,現在中國成了「世界第二」前景如何還不確定。
印戰略分析家拉賈?莫漢認為,中國經濟總量僅次於美國的狀況出現之後,中國國內有人歡欣鼓舞,有人冷靜觀察,這種區別本身就十分值得關注。中國出現在西方的「戰略焦點」上已有時日,成為「世界第二」只能強化這種關注。伴隨著中國國力的上升,關於中國發展中國家身份、增加在國際社會承擔責任等許多問題會更加突出。
壓力論
中國的「快速進步」是否對印度構成「壓力」?不少印度人認為壓力是客觀存在的。印度老人民黨主席、哈佛大學客座教授斯瓦米認為,中國是唯一在經濟總量和發展速度兩個方面都超過印度的國家,這表明中印之間的差距在加大而不是縮小,因此印度人感到壓力是很自然的。
拉賈?莫漢認為,中國的快速發展對印度的影響包括,政府在經濟發展及相關政策改革等方面的緊迫感會增加,推動改革的決心和力度將會加大,印度的商界、學術界、媒體對中國的興趣與合作也必將增大。同時,中國可能在相當長時間內經濟上領先印度,在國際上重要性和影響力不斷提高,也將促使印度以新的視角和態度審視和處理同中國關系。

閱讀全文

與印度怎麼看待經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尼西亞海路距寧波多少公里 瀏覽:880
義大利與哪個國家比較相似 瀏覽:934
義大利為什麼會擴張 瀏覽:812
印尼1998發生了什麼事 瀏覽:732
伊朗的飛機多少噸 瀏覽:702
中國普法教育微信公眾網如何登錄 瀏覽:685
班圖是哪個印度電影 瀏覽:640
2020義大利杯勝者有什麼獎勵 瀏覽:823
初到伊朗穿什麼 瀏覽:861
義大利語里愛怎麼說 瀏覽:906
一塊越南盾換多少人民幣 瀏覽:748
義大利語直接賓語代詞什麼時候用 瀏覽:204
印尼電話打哪裡 瀏覽:180
伊朗開放了多少年 瀏覽:971
中國哪個省沒有耕地 瀏覽:659
美國刺殺伊朗少將是什麼時候 瀏覽:854
印尼黑酸枝做大床質量怎麼樣 瀏覽:312
英國為什麼要分裂愛爾蘭 瀏覽:725
英國酒店如何開住宿證明 瀏覽:123
伊朗國家有什麼最出名 瀏覽: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