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糧食能自給自足嗎
印度糧食自給自足現局勢不穩定。
印度有非常廣闊肥沃的土地,降水充沛,氣候條件非常優越,印度每年最低的降雨量都比中國高,可以一年種三季水稻,是完全可以養活印度所有人。
印度調整了農業生產方式,採取了「綠色農業」這一戰略模式。辛格政府及時吸納了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和方式,使得印度得以短時期內改變了糧食不能自給的狀況。
1990年,印度的糧食才基本實現自給自足。可好景不長,隨著印度城鎮化深入,農民對耕種熱情下降,以及印度農業的落後,印度的糧食產量又開始下滑,印度又再次面臨糧食危機。
直到現在印度農業技術依舊不發達。印度不像其他農業大國一樣,擁有先進的農耕設備。印度的農業發展,全靠「人海戰術」。印度落後的農耕方式,即便如今在我國的農村,都很少見到了。
⑵ 印度面積只有中國三分之一,靠什麼養活13億多人
根據2019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的人口已經突破14億大關,目前在全世界排名第一。雖然我國地大物博,各種資源也比較的充足,但想養活這14億人的壓力也非常的大。但根據相關專家的預測,在不久的將來,印度人口很可能將會超過我國。值得注意的是,印度面積只有中國三分之一,靠什麼來養活13億多人?專家分析認為,主要有5點原因。
印度面積只有中國三分之一,靠什麼來養活13億多人?專家:五點原因。正是因為專家所分析的這5種原因,他們才能夠負擔得起規模如此龐大的人口,並且在滿足本國需要的同時,還有餘力向外國出口糧食來賺取外匯,這一點是很多經濟發達的國家都做不到的。但其實他們在人口不斷增多的同時,也隨時面臨著可以預見的危機,糧食雖然可以充足的供應,但因為經濟不怎麼發達,所以想要負擔如此之多的人口可不是那麼容易的。如果還不能對於經濟結構進行合理調整的話,不斷增長的人口壓力勢必會將全部的經濟壓垮。
⑶ 印度是如何用2%的土地養活17%人口的
理論上,印度面積298萬平方公里,是南亞最大的國家,居世界第七位。印度雖然沒有中國土地那麼多,但是耕地面積比中國要多。據統計,印度的耕地面積為1.6億公頃,居世界耕地面積第二位,僅次於美國,在亞洲排名第一,高於中國的1.3億公頃耕地。
我國耕地面積普遍小於印度,但是我國的糧食產量是印度的2.5倍以上。更令人驚訝的是,印度是一個主要的糧食出口國,印度的糧食出口是主要的外匯收入來源。其實眾所周知,中國是主要的糧食進口國。但是在2017年,中國進口了多達9554萬噸的大豆,它們大部分用來進行了水產養殖。
⑷ 印度的國土面積不到中國的一半,是靠什麼養活十幾億
印度雖然國土面積只有298萬平方公里,但耕地面積卻高居世界第二,約占總國土面積的51.61%,為153.5萬平方公里。
相比之下,中國只有150.4萬平方公里的可耕地。
但是,在農業水力和農葯化肥等方面,印度都很落後,造成畝產較低,人均糧食產量不到 190 公斤。
稻米和小麥產量分別比中國低27%和26%;小麥、大米、玉米、豆類生產率僅為中國一半(印度大米的單位產量是每公頃2.38噸,而中國是每公頃4.8噸)。
可就是這樣,印度卻在大量出口糧食,造成人均糧食量的減少和嚴重的營養不良。
據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發布2016全球飢餓指數,在118個統計的國家中,印度排在第97位,緊比朝鮮高一位,分值28.5,屬於「嚴重飢餓」水平。
⑸ 用2%土地養活17%人口,印度是怎麼做到的
無非是地理位置好和消耗少等以下幾個原因,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一是印度耕地的面積大,地型對種植比較有利。我們中國好多地方都是山川和戈壁沙灘,根本不適合耕種。但是印度就不同了,雖然只有2%的土地,但是大多數地方是平原,可用於種植的耕地面積多。
三是因為印度的傳統飲食習慣,導致糧食需求量少消耗少。看印度的電視電影你會發現,印度人很少吃牛肉,再看他們習慣吃魚肉。這跟他們印度有吃素的傳統和三面靠海就地取材有很大關系。印度因為靠海近,捕魚業發達,這個花費比養牛花費的代價要少多了,所以他們更少吃牛肉了。因為養牛,就要消耗很多糧食以及糧食有關的食材,而他們少吃牛,那不就變相的節省了糧食了嘛。
⑹ 同樣是人口大國,為何我國滿世界買糧,印度卻成糧食出口大國
我國人口眾多,每年的存量不足以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所以需要大量的進口。一般人的印象,一個國家不缺糧才會出口糧食。但其實印度不僅缺糧食,而且印度很多地方連吃飯的問題都沒有得到解決,這樣因為印度的經濟水平不高,為了促進經濟發展,只能通過出口糧食來賺取資金。
印度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不發達,農民缺乏賺錢的手段,只能以農業為生。換句話說,許多農民只能從農業中獲得收入。他們只能購買其他商品和出售農產品,尤其是穀物。不管你種了多少,你都必須賣一些錢去買其他必需品。這樣,大量的糧食將從農民流向市場,而糧食產量較少的農民將遭受飢餓。
⑺ 印度的氣候這么炎熱為什麼還能種植小麥主要作物是什麼
印度的氣候是非常炎熱的,處於熱帶,是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是全年高溫,降水集中在夏季。小麥是屬於溫帶農作物,那麼就會有人問印度的氣候這么炎熱為什麼還能種植小麥?主要作物是什麼?答案是印度的主要作物是小麥和水稻。小麥是一種種植范圍比較廣的耐旱農作物,由於印度氣候的特點,所以水稻種植在降水比較豐富的平原上,然後比較乾旱的地區就會選擇種植小麥。因為小麥耐旱,對灌溉水源要求不高。所以就算小麥是溫帶作物,但是還是有熱帶地區,亞熱帶地區種植小麥。印度除了主要作物水稻和糧食,還種植許多其他作物,比如棉花,茶,黃麻等。由於國土面積大,耕地面積大,所以各個地方的氣候條件和降水情況不同,水稻分布在降水比較豐富的沿海地區,小麥分布在降水較少的地區。棉花主要分布在黑土肥沃的地區,黃麻分布在河流下游地區。
⑻ 為何印度糧食產量僅中國一半,能養活同等人口,還大量出口
印度雖然在近代遭受到了來自不同列強的侵犯,也受到了很多不同的外族人的改變,只是因為很強的傳統文化的根基,本地的居民仍是有很傳統的習俗和想法。他們的內部很不容易引起變革,他們就是安於現狀,及時行樂。他們的階級關系、種族、宗教和日久紮根的傳統習俗仍然是很穩定而不易改變,這是印度的一大特色。
農業是很多?國家都離不開的基礎行業,因為要將農業發展的更好,所以已經要進行必要的農業改革。如果只是一味的像印度那樣叫人在貧困中發展農業。這就是印度的一個困局,如何將國家的產業平衡,如何縮小貧富差距,如何使得農業的形勢發生轉變,這是一個難題。
是印度自己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嗎?這么大的問題應該是不會的,但是其實在印度這樣的國家,想要進行徹底的土地改革那是很不可能的。因為在印度這么多年,這么長久的歷史進程中,是從來沒有發生過大的內部變革的,統治階級也一直都是統治階級,沒有發生過什麼變化。上級的人本就是靠著壓迫低層次的階級來維護自己永遠的利益,他們怎麼可能會改變現狀皮懷自己的利益呢?
⑼ 看印度人吃米飯,那個米又長又大,他們是如何種植的
他們的水稻基本上都是單季稻。
中國的水稻不僅在產量上,而且在品種上都遠遠超過印度。每種米的產量都高於印度米,但與印度米不同的是,中國米軟糯香甜,而印度米粘度低,所以煮成米飯後,顆粒分明,特別適合炒飯。所以從口感上來說,印度米的口感比中國米好。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