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底層怎麼變貴族

印度底層怎麼變貴族

發布時間:2023-09-11 15:38:44

1. 印度的等級制度的根源是什麼

種姓制度是中國古代文獻中對印度的一種復雜的等級制度(包括瓦爾那制度以及後來從中衍生出的闍提制度)的泛稱,玄奘曾將它翻譯成族姓制度。在西方,人們通常把它稱為喀斯特製度。約公元前1500年代,說印歐語的游牧的「雅利安」(意思是「高貴的人」)進入印度河流域,與黑皮膚、低鼻樑的當地人不斷發生戰爭。雅利安人稱當地人為「達薩」(或「達休」),前者不斷取得勝利,占據了印度河上中游和恆河上游;後者或者退到南方,或者淪為奴隸和被奴役者。到約公元前900年~公元前600年間,種姓制度正式形成。最初,雅利安人自稱為「雅利安瓦爾那」(雅利安含有「高貴」「富有」的意思,瓦爾那含有「顏色」「品質」的意思),而稱當地原居民為「達薩瓦爾納」(達薩含有「雄者」「男人」的意思)。隨著雅利安人內部的分化, 逐漸發生了平民和氏族貴族的區別。平民成為「吠舍」,是氏族成員的意思;而貴族稱為「羅闍尼亞」,意思是「灼熱發光」,引申為顯貴的首領的意思;從事祭祀的氏族貴族稱為「婆羅門」,意思是「梵天所生」。從雅利安人與當地居民的一分為二,到雅利安人部落中平民與氏族貴族的一分為二,和貴族內部的軍事貴族與祭司貴族的一分為二,這樣就形成了四個瓦爾那的胚胎。再到後來,四瓦爾那制度正式形成,婆羅門教的典籍規定了各個瓦爾那的地位以及不同瓦爾那的成員的不同的權利和義務。
第一個瓦爾那是婆羅門。主要掌握宗教祭祀,充任不同層級的祭司。其中一些人也參與政治,享有很大的政治權力。
第二個瓦爾那是剎帝利(「力」「權力」的意思)。它是從「羅闍尼亞」發展而來的。剎帝利的基本職業是充當武士。國王一般仍屬於剎帝利瓦爾那,但剎帝利瓦爾那並不限於王和王族。剎帝利是掌握軍事和政治大權的等級。
第三個瓦爾那是吠舍。主要從事農業、牧業和商業,其中也有人富有起來,成為高利貸者。吠舍是平民,沒有政治上的特權,必須以布施(捐贈)和納稅的形式供養完全不從事生產勞動的婆羅門和剎帝利。不過吠舍還是雅利安人氏族部落公社的成員,他們可以參加公社的宗教儀禮,和婆羅門、剎帝利同樣屬於「再生族」。
第四個瓦爾那是首陀羅。首陀羅瓦爾那的前身是達薩瓦爾那,但有所不同。他們不在雅利安人公社以內,他們的大部是非雅利安人,但也有一些由於各種原因而失去公社成員身份的雅利安人。他們不能參加宗教儀禮,不能得到第二次生命(宗教生命),因而屬於「非再生族」。首陀羅從事各種當時被認為低賤的職業,有人淪為僱工,還有人淪為奴隸,是地位低下而受苦的人。
瓦爾那制度形成以後,每一個人的社會地位都由其家庭出身來決定,各個瓦爾那的人都世代從事規定的職業,不能任意改變。各個瓦爾那之間原則上禁止通婚。不過在實際生活中,較高瓦爾那的男子娶較低瓦爾那的女子為妾是被允許的,但是嚴格禁止較高瓦爾那的女子下嫁較低瓦爾那的男子。

2. 印度的種族等級制度

印度種姓制度又稱瓦爾納制度是在後期吠陀時代形成的。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嚴的等級制度。四個等級在地位、權利、職業、義務等方面有嚴格的規定:

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神的特權;

第二等級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他們擁有徵收各種賦稅的特權;

第三等級吠舍是雅利安人自由平民階層,他們從事農、牧、漁、獵等,政治上沒有特權,必須以布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前兩個等級;

第四等級首陀羅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屬於非雅利安人,他們從事農、牧、漁、獵等業以及當時被認為低賤的職業。

拓展資料:

印度種姓制度是以印度為主的南亞各國印度教居民中存在的一種彼此嚴格區分的社會等級或集團制度。梵語為瓦爾納,意為色、種、質。中國古代的漢譯佛經或旅印高僧的著作中,稱為種姓或族姓。依葡萄牙語音譯為卡斯塔,世界上則多用卡斯特一詞。現在已逐漸廢除。但在一些民族中依然存在。

3. 梵化:在印度,低種姓的人使用這招,就可以晉升成高種姓呢

雖然印度現在已經是一個民主制的國家,但是傳承千年的種姓制度依然殘留在印度人民的心中。這種等級森嚴的制度,讓無數的印度人民一輩子都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但是在這個制度中,有一個方法,能讓低種姓的人晉升成高種姓。不是用錢買。

底層的印度人民其實都知道這種方法,但是依然不願意做出改變。有的人說沒有信仰的人最可怕,但是看到印度底層的人民覺得,有信仰也沒有好到哪裡去吧?

不過,印度許多低種姓的人並沒有太多人願意嘗試這種方式,實行難度大不說,在這些低種姓人的觀念里,只要這輩子受的苦難多了,下輩子就能投胎到高種姓家族了。

4. 印度種姓制度等級森嚴,那個人可以靠後天努力提高種姓等級嗎

說起印度,人們會想到寶萊塢電影,想到歡樂喜慶的印度舞蹈,也會想到充滿咖喱味的印度料理。 在人文風情的背後,印度社會從古至今難以更改之物,就是以血統來區分社會等級的種姓制度。

這種舉世聞名、等級嚴格、也堪稱臭名昭著的制度,可謂是世上罕有之物,他堅持數千年的頑強生命力,更是令人瞠目結舌。種姓制度之下,形成了等級森嚴、各等級世代相襲的局面,人們一出生就已經被這個社會定上了社會標簽。

那麼,印度的種姓是永恆不變的嗎?低種姓者是否可以通過立功或者賺錢,來提高自己的種姓呢?

高種姓婦女

所以歸根究底,只有當低種姓通過某些非常規的方式積累了大量財富,又或者是當高種姓的男子願意娶低種姓女子為妻之時,他們才能在提高經濟與政治地位以後,再通過“梵化”的過程提高自己的種姓。

這是一個極為艱辛的過程,需要幾代人的時間才能完成,而且在過程中不能出一點兒差錯,幾代之孫也要足夠爭氣,才有完成的可能。所以,改變種性對於印度人而言,可謂是難於登天。

5. 印度等級制度

印度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

印度種姓制度又稱瓦爾納制度是在後期吠陀時代形成的,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嚴的等級制度,四個等級在地位、權利、職業、義務等方面有嚴格的規定。

具體簡介:

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神的特權以及享受奉獻的權利,主教育,受眾剎帝利,負責壟斷文化教育和報道農時季節以及宗教話語解釋權;

第二等級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婆羅門思想的受眾,他們擁有徵收各種賦稅的特權,主政軍,負責守護婆羅門階層生生世世;

第三等級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沒有特權,必須以布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前兩個等級,主商業;

第四等級首陀羅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屬於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飯的高級傭人和工匠組成,是人口最多的種姓。被認為低賤的職業。在種姓制度中,來自不同種姓的父母雙方所生下的後代被稱為雜種姓。

6. 天生是貴族,享受永久特權,印度的婆羅門姓為何這樣厲害

因為印度是個有信仰且等級觀念特別強的國家,婆羅門就是這裡面的最高統治者,他們所擁有的權力在人們的心中是至高無上。隨著時間的發展,他們不僅掌握了國家的商貿,還是印度所有人們的信仰,所以他們生來就是貴族,並且享有特權。

婆羅門就是印度封建社會的最高信仰,人們一天天的什麼也不幹要朝拜婆羅門,這種待遇簡直就是天差地別,而這種古代的封建思想也衍生了很多的封建制度,讓當地的人們深受其害,對於底層的人們來說更是苦不堪言。

7. 印度種族等級制度是什麼

印度種姓制度源於印度教,又稱瓦爾納制度,是在後期吠陀時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歷史。這一制度將人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

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神的特權。

第二等級剎帝利主要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他們擁有徵收各種賦稅的特權。

第三等級吠舍主要是雅利安人自由平民階層,他們從事農、牧、漁、獵等,政治上沒有特權,必須以布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前兩個等級。

第四等級首陀羅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屬於非雅利安人,他們從事農、牧、漁、獵等業以及當時被認為低賤的職業。

在古印度種姓中第一等級和第二等級,屬於統治階級,在印度各個種姓互不通婚,也就是說屬於婆羅門就只能和婆羅門的種姓結婚。

如果和別的種姓通婚生下的子女就會被看成賤民,這種跨種姓通婚的最不受待見的,並且還不包括在四個種姓之內。

印度種姓制度的互補性

互補性主要與婆羅門有關,其基礎建立在於滿足婆羅門對潔凈的需求以及由此產生的不潔。作為種姓制度的核心,婆羅門必須保持高度的潔凈,才能維持其神聖的地位,因此隨著歷史發展,婆羅門創造出許多規定與禮儀維系自身的潔凈。

然而執行這些儀式與規定時如果沒有他人協助,多少會沾染不潔而處於不可觸碰的狀態,因此衍伸出各種處理不潔事務的種姓,這些不潔的種姓之存在也保障了婆羅門的潔凈。換言之,潔凈與污穢,婆羅門與賤民,這兩者彼此互補,缺一不可。

8. 印度天生是貴族「婆羅門」究竟有多麼的厲害

在最早的時期,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創造了種姓制度,這種制度一直流傳到今天。這一制度一直被批評為反現代化的落後制度。1947年印度獨立後,種姓制度的法律地位被廢除。但是種姓制度在印度已經存在了幾千年,而且早已生根發芽,所以實際上種姓制度仍然存在。

最高級別的是婆羅門,他們主要是僧侶和貴族,擁有很多的特權。那麼,他們到底有多牛呢?


這句話實際上與君權神授相似。這位統治者說他的統治權是受命於天。他是上帝在人間的代理人,所以人民必須無條件地服從他。最可怕的是一個底層無法相互扶持的社會。如果他們能互相扶持,高種姓很可能就不存在了。當低種姓的人充分認識到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樣一句話時,種姓制度才有可能徹底根除。

9. 印度貴族

印度現在已經沒有貴族了。皇室的滅亡,原來的公主和王子都已經死亡了。但是印度有種姓制度,而且現在的種姓制度仍舊存在,對印度社會的各個方面產生巨大的影響力。
印度的種姓制度將人分為四個不同等級: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婆羅門即僧侶,為第一種姓,地位最高,從事文化教育和祭祀;剎帝利即武士、王公、貴族等,為第二種姓,從事行政管理和打仗;吠舍即商人,為第三種姓,從事商業貿易;首陀羅即農民,為第四種姓,地位最低,從事農業和各種體力及手工業勞動等。後來隨著生產的發展,各種姓又派生出許多等級。除四大種姓外,還有一種被排除在種姓外的人,即「不可接觸者」或「賤民」。

閱讀全文

與印度底層怎麼變貴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普法教育微信公眾網如何登錄 瀏覽:685
班圖是哪個印度電影 瀏覽:640
2020義大利杯勝者有什麼獎勵 瀏覽:823
初到伊朗穿什麼 瀏覽:861
義大利語里愛怎麼說 瀏覽:906
一塊越南盾換多少人民幣 瀏覽:748
義大利語直接賓語代詞什麼時候用 瀏覽:204
印尼電話打哪裡 瀏覽:180
伊朗開放了多少年 瀏覽:971
中國哪個省沒有耕地 瀏覽:659
美國刺殺伊朗少將是什麼時候 瀏覽:854
印尼黑酸枝做大床質量怎麼樣 瀏覽:312
英國為什麼要分裂愛爾蘭 瀏覽:725
英國酒店如何開住宿證明 瀏覽:123
伊朗國家有什麼最出名 瀏覽:236
中國科學館球幕和4d哪個好看 瀏覽:94
伊朗在中國什麼位置有多長距離 瀏覽:760
英國親王什麼時候過世 瀏覽:563
英國怎麼對待中國留英人員 瀏覽:135
為什麼伊朗要禁運武器 瀏覽: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