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怎麼宣傳1962年印度戰爭

印度怎麼宣傳1962年印度戰爭

發布時間:2023-09-12 11:22:30

『壹』 印度農村的首陀羅種姓和賤民們是怎樣看待1962年中印戰爭的他們有沒有一種盼著被解放的直感

印度到現在還保持著種性制度。種姓制度 caste system。以印度為主的南亞各國印度教居民中存在的一種彼此嚴格區分的社會等級或集團制度。梵語為瓦爾納,意為色、種、質。中國古代的漢譯佛經或旅印高僧的著作中,稱為種姓或族姓。依葡萄牙語音譯為卡斯塔,世界上則多用卡斯特一詞。現在已逐漸廢除。但在一些民族中依然存在。印度-雅利安人(以下簡稱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的七河流域後,為了把自己較白的膚色同土著居民較黑的膚色區別開來,開始使用瓦爾納一詞。在雅利安人佔領的地區便出現了雅利安瓦爾納與達薩瓦爾納。隨著雅利安人的社會分化,從事祭祀的僧侶和以部落首領為首的武士集團逐漸同雅利安一般人民大眾脫離開來,而成為兩個特權等級。一般人民大眾則成為雅利安人社會內部的第三等級。這樣,再加上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在社會上便自然地形成 4 個地位不同的社會等級。關於這 4個等級產生的最早記錄 ,見於《犁俱吠陀》最後一篇的普魯沙贊歌。其中依次提到婆羅門、羅惹尼亞(即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四種姓的產生當屬後期陀時代。 隨著社會的進一步分化,種姓制已逐漸形成為一種社會體系。作為第一等級的婆羅門,獨攬宗教事務,形成專門的祭司階級,有些婆羅門還參與政事。第二等級的剎帝利,是掌握軍政大權的武士階級。這兩個等級處於統治地位。第三等級的吠舍,是雅利安人的平民大眾,從事農業、畜牧業和商業等。這是就雅利安人3個等級具有代表性的職業來說的,而社會現實並非如此單純。事實上有些高級種姓的人也從事低級種姓的職業,而在吠舍中間有些商人後來恃其財富,飛黃騰達。第四等級首陀羅,基本上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但也有貧困的雅利安人。他們是被壓迫、遭奴役、受歧視的無權居民等級,從事手工業和農牧業,他們之中大多數是奴隸。 近現代種姓制英國殖民者入侵印度後,種姓制度繼續存在。據1931年英國殖民當局對印度所進行的人口調查統計,全印已有3500種卡斯特。其中被壓迫種姓有 429 種,大約有6000萬人。印度民族主義者注意到被壓迫種姓問題,1931年,M.K.甘地為喚起「賤民」群眾參加民族獨立運動,要求廢除賤民制,倡導提高賤民地位的哈里詹運動。1942年「賤民」出身的安伯德卡成立全印度表列種姓聯盟,領導「賤民」進行合法斗爭。今日印度,「賤民」的數量將近一億,種姓問題仍然是社會上的一個重要問題。 印度斯坦人除印度教徒實行上述種姓制度外,穆斯林受其影響,也有賽義德、謝克、穆格爾等種姓之分。印度其他民族包括奧里亞人、比哈爾人、古吉拉特人、坎納拉人、拉賈斯坦人、馬拉雅蘭人、馬拉地人、桑塔爾人、泰盧固人等,都實行種姓制度,但種姓名稱及具體情況有所不同。例如比哈爾人分為婆羅門、巴明、拉吉普特、吠舍、迦耶斯特和首陀羅6個種姓,界線森嚴;而奧里亞人則分為婆羅門 、坎代德、戈拉臘、拉柬尼耶和首陀羅5個種姓,制度不嚴 ,種姓地位還可升降;拉賈斯坦人也分為5個種姓 ,地位不高的馬哈金種姓的人主要從事工商業,卻相當富有,以加爾各答為中心,資本主義發展較快。 尼泊爾的尼瓦爾人實行種姓制度,以婆羅門最高,清道夫最低;後來佛教徒也實行種姓區分,以古巴久最高,賈普最低。斯里蘭卡的僧伽羅人的種姓制度則具有世俗性質,以瞿維種姓(耕種者)最高,羅陀種姓(洗衣人)最低。孟加拉人中印度教徒分為婆羅門、維迪耶、迦印斯特和首陀羅 4個種姓,其中迦印斯特種姓有文化,往往身居高位,出了許多社會活動家和宗教領袖。對社會群體的宗教劃分,古代印度人被分為四個種姓:婆羅門:代表神廟的宗教官員(不包括權力的最高統治——帝王,宗教的權力大於皇權), 剎帝利:代表帝王將相, 吠舍:代表平民, 首陀羅:代表奴隸。 此外,還有比首陀羅更低,不入流的「賤民」,成份是打仗的戰俘,以及不遵守種姓制度而結合的人。種姓是隨著前2000年雅利安人進入南亞時開始出現的。最初雅利安人用「雅利安瓦爾納」和「達薩瓦爾納」來區分雅利安人和當地的土著。後來才逐漸有了四個種姓。種姓的劃分,很像對社會群體的職業劃分,只是種姓的劃分是按出生而定,自進入這個社會就沒法改變自己的種姓。維護種姓制度最典型的是《摩奴法典》。摩奴法典規定,婆羅門是人世的主宰,首陀羅只能溫順地為其他種姓服勞役,首陀羅不能積累私人財產,不能對高級種姓有任何不敬的言行,婆羅門和剎帝利則有權奪取首陀羅的一切。種姓之間界限森嚴,互相不能通婚、交往,不能共食、並坐。高種姓與低種姓人發生沖突,低種姓人如果用身體某部位對較高種姓人造成傷害,必須斬斷對人造成傷害的身體部位。地位低微的低種姓辱罵高種姓,輕者課以重罰,重者處以酷刑。高級種姓的人如果殺死了一個首陀羅,僅用牲畜抵償。高低種姓之間不能同食起居,禁止種姓之間通婚,高級種姓的人與低級種姓的人特別是與賤民通婚,有可能被處以死刑,民眾對此習以為常。每個種姓內部,有人監督本種姓的人遵守摩奴法典及傳統習慣的情況。倘有觸犯者,輕則由婆羅門祭司給予處罰,重則被開除出種姓之外淪為賤民。盡管自印度獨立以後,廢除了種姓制度,但是今天的印度社會仍然保留著種姓制度的殘跡,種姓制度已經給每一個印度人打上的宗教烙印

『貳』 印度為什麼敢說1962戰勝中國

印度為什麼敢說1962戰勝中國?實際上中國贏的很明顯

1954年,印度修改了官方地圖,非法佔領中國12.5萬平方公里的版圖,到底有多大呢,大概有一個福建省吧。

1959年 印度大佬尼赫魯正式給中國總理周恩來寫信,硬說這12.5萬公里的地盤是印度的。並不斷製造流血事件。製造了「朗久事件」,空喀山口事件。

咱們偉大的毛主席爺爺是可忍孰不可忍。終於在1962年10月20日對印發起了反擊戰。戰爭只持續一個月。印方完敗。

在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中,印度大敗,潰不成軍,這場戰役對印度人民的內心也造成了重創。對此,一部分的印度人似乎找到了絕佳的解決方式:說謊。

據《印度時報》8月10日報道,印度中央邦教委所轄的多所學校的梵文教材中赫然寫道:"眾所周知的1962年中印戰爭,其結果是印度戰勝中國"。

這令當地8年級的中學生及家長感到困惑,因為印度多數教材中寫道,"1962年同中國的戰爭,盡管印度士兵戰斗到最後一人、最後一刻,但中國取得了勝利"。

中央邦由印度總理莫迪所屬的印度人民黨管理。報道稱,該書面向八年級學生,為"Sukritika"系列教科書中的第三冊,由印度北部城市勒克瑙(Lucknow)的克里特·博卡山公司出版。

中央邦家長聯合會秘書潘狄亞曾表示:"實際上我們已為此斗爭多年,但很不幸我們關於更正教材的請求被當作耳邊風。到底政府能給到私人出版社多少史實證據?難道這一荒唐的錯誤還不足以讓國家統一教材審訂嗎?"

總之印度是個神奇的國家和韓國有的一比(他倆在歷史問題上有的一拼)望採納

『叄』 1962中印戰爭 印度空軍為什麼按兵不動

1962年11月19日,印度總理尼赫魯接連給美國總統肯尼迪發出了兩封信。印度與中國的戰事進行得很不順利,印軍處於崩潰的邊緣,中國軍隊已經抵達印度「東北邊境特區」山麓(即今天所謂的「阿魯納恰邦」),並攻佔了邦迪拉(Bomdila),從色拉山口(Sela,即中國稱西山口)撤退的印軍則被阻滯在兩個山口之間。對中國軍隊可能沿山谷揮師直下,進而佔領東部地區的恐慌開始蔓延開來,印軍中充斥著驚惶與無助的情緒。印度已經開始准備執行撤離阿薩姆(Assam)主要城市的計劃。這就是尼赫魯寫信時的凄涼景象。 在信中,尼赫魯要求美國給予印度一攬子援助,包括立即出動美國空軍幫助東部地區防空。尼赫魯請美國空軍協助防禦東部地區,以防解放軍空軍攻擊該地區的印度城市、油田和工業設施作為報復。信中尼赫魯還向英國首相提出給予援助。但就在信件發出後不久,中國宣布單方面停火和分步驟撤軍。顯然,中國方面實現了戰爭之初設定的有限作戰目標。此外,中國方面可能考慮到後勤補給線在未來的日子裡將被積雪覆蓋,寸步難行,前方作戰部隊難以長期維持。這些信件最近才被公開,信件內容表明了尼赫魯當時的恐懼,以及印度方面感到的無助,信中尼赫魯用語謙卑,對美國總統格外「尊敬」,目的就是為了得到援助。 由於這些信件的公開,人們開始重新審視當年戰爭中一個看似矛盾的事實:盡管印度陸軍在中國軍隊面前遭遇慘敗,但印度卻始終沒有動用印度空軍的作戰部隊。印度陸軍對那場戰爭的回憶只有委屈,即使陸軍身陷絕境,空軍也沒有真正實施救援。如果不是尼赫魯受到了美國駐印度大使加爾布萊斯和印度情報局局長穆里克的強烈影響,恐怕戰爭的進程和結局都會發生變化。加爾布萊斯在向尼赫魯做出建議時,顯然糅雜了美國的冷戰憂慮,而穆里克缺乏真實情報支撐的言論,則導致了對中國威脅程度誇大的誤判。 由於缺少真實可靠的情報,加上對過高估計了中國軍隊的實力,導致了對中國可能採取的懲戒行動的畏懼,印度政府和印度軍隊最終做出了非常糟糕的決定。由於對未知情況的莫名恐懼,導致了印度政府高層一片驚惶,整個政府的決策過程陷入混亂。 美國給印度政府的建議是,動用印度空軍作戰部隊參加中印戰爭是不明智的,這在印度政府的決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按照美國人的建議,印度東部城市,以及提斯普爾(Tezpur)和古瓦哈蒂(Guwahati)空軍基地,加爾各答工業區和油井設施等可能成為中國轟炸的目標,這使得印度政府失去了動用本國空軍的勇氣。而根據印度獲得的情報,中國在羅多克(Rudok)、噶達克(Gartok)和塔什貢(Tashigong)擁有隨時可用的空軍基地,這更讓印度政府的決策變得混亂--事實上,即使到2010年中國也沒有建立這樣的基地。結果,印度政府作出了除了對陸軍的補給行動進行有限支援外,不使用空軍加入作戰的決定,以防止釀成某種災難性的後果

『肆』 中印1962年那場戰爭究竟是怎麼回事

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6月或10月至11月間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在藏南邊境戰爭,在中國被普遍稱為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印度則稱之為瓦弄之戰(Battle of Walong)。在整個自衛反擊作戰中,中國軍隊殲滅印軍3個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殲滅印軍3個旅(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另殲滅印軍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斃傷印軍第62旅旅長霍希爾.辛格准將以下4885人,俘印軍第7旅旅長季.普.達爾維准將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我們解放軍傷亡統計為:中國邊防部隊陣亡722人(其中軍官82名、士兵640名),負傷697人(其中軍官173名、士兵524名)。繳獲印度軍隊:飛機5架、坦克9輛、汽車437輛、88mm加農炮13門、88mm榴彈炮36門、75mm山炮12門、106.7mm迫擊炮27門、106mm無後座力炮6門、81mm迫擊炮142門、51mm迫擊炮144門、輕重機槍631挺、長短槍5,772支、火箭筒112具、槍榴彈發射器(擲彈筒)32具、槍彈4120591發、炮彈79720發、手榴彈16921枚、地雷14848枚,電台(報話機)520部,炮兵觀測儀等其他器材735部(具)。解放軍消耗:炮彈22976發、槍彈701342發、手榴彈7080枚、爆破筒64節、炸葯2050kg,噴火油料677L,損壞122mm榴彈炮1門、機槍18挺、長短槍81支、40mm火箭筒2具、電台(步話機)5部、汽車12台。

期間經過西山口之戰(在西山口——邦迪拉地區,全殲印軍3個旅,共斃俘印軍准將旅長豪爾·辛格以下官兵5200餘人);瓦弄地區反擊戰(共殲滅印軍1200餘人);里米金之戰(我軍先後拔除印軍據點16處,佔領里米金、梅楚卡、更仁等地,殲敵一部);都登地區作戰(共殲印軍12人,獨立營亡8人、傷2人);班公洛地區反擊戰(部隊以炮火壓制破壞了入侵印軍另3個據點,其守敵於19日逃竄,我軍於20日佔領該3個據點。);

1962 年11 月21 日,我國政府聲明主動停火、主動後撤和設立民政檢查站等三項措施:自11月22日北京時間零時起我國軍隊單方面全線停火;開始全線後撤至1959年11月7日中印雙方實際控制線北20公里之外,脫離雙方軍事接觸;另外還單方面將繳獲的武器、軍車和軍用物資交還印方。

『伍』 都過去半個多世紀了,為何印度對62年戰爭依舊耿耿於懷呢

因為那場戰爭徹底地挫敗了印度人的士氣,在結束了兩百多年英國的殖民統治後,印度也開始有了成為世界大國的夢想。以至於開國之初,就提出了要做一個超級大國的目標。所以當時印度蒸蒸日上,發展穩定,而且國土廣大,人口眾多,還領導了不結盟運動,在南亞的對外戰爭中氣勢雄厚,打敗了葡萄牙,法國等。

在世界現代史上,發生了幾百場戰爭,所以對於1962年的這場小規模的戰爭,世界史都懶得關注。畢竟只打了一個多月,而且軍隊數量都不大,快速開打,快速結束。所以在國際上都將這場戰爭看作一場小規模的邊界戰爭,不足為道也,對世界局勢的影響也是非常小的而且對我國來說,在歷次戰爭中規模也不大,所以基本上就是一場小戰。距離現在都已經半個多世紀了,時間也是很久遠了,更加應該沖淡戰爭帶來的影響。但是對於印度來說,卻並不是如此,印度至今都對這場戰爭耿耿於懷,而且提到這場戰爭,都是滿臉的可惜和沮喪。甚至很多人還在為這場小規模戰爭,印度的慘敗而難以接受……

『陸』 印度的歷史書是怎麼講中印戰爭的

原版的我找不來了,不過原來在哪個論壇上看過,大意是:

由於中國佔領西藏後,不承認之前和我國(嘎廈政府和印英總督)簽定的條約,侵佔我國土,且和巴基斯坦勾結,在東線對我國安全構成威脅,我英勇無敵的(我自己加的,哈哈~~~)國防軍被迫還擊!

在我印毒勇士的打際下,敵軍節節敗退,不過可惜的是由於中國有新式武器,我軍難以應付(AK47對李.恩菲爾德),最後被迫做了小小的撤退,其後大戰300回合後,又奪回我國大片領土(哎~~~某某某下令撤退~~~哎~~~).

最後,我國因為北邊巴國蠢蠢欲動而放過了中國雲雲...

『柒』 1962年中印戰爭的事是怎麼回事

中印戰爭
最近大家對1962年中印邊界戰爭後,中國軍隊主動撤軍至戰爭前的實際控制線一事,有各種不同的看法,最普遍的看法是,中國在領土上吃了大虧,便宜了印度。我曾經有一本珍寶級的書,叫《中印邊界戰爭》,後來叫人偷了,現在告訴大家一些不廣為人知秘密。
大家都知道,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分東線和西線兩條戰線,東線又有兩個戰場,亞東戰場一線和達旺戰場一線,東線是成都軍區打的,西線是新疆軍區打的。

先說東線達旺戰場,為什麼先說它哪?這是大家最熟悉的部分,國人最熟悉的麥克馬洪線就在這里,這里也是中印戰爭的主戰場,印軍考爾中將的部隊就是沿達旺--邦迪拉--德讓宗一線展開的,中國軍隊的反擊最早就是在這一戰場打響的,戰爭一開始,中國軍隊就打垮了達維爾准將的一個旅,俘虜了達維爾准將,打過了麥克馬洪線,中國軍隊宣布就地停戰,等待印度回應。在這期間中國軍隊緊急修了一條簡易公路,保證了戰爭物資的供應。中國軍隊第二階段的目標是拿下達旺,但拿下達旺後,一清點戰果,發現俘虜的人數與打垮的印軍數量相差太大,達不到戰前定下的要打出30年邊界安全的目標。正好這時藏民來報告說,印軍的增援部隊分三部分正沿德讓宗--達旺公路展開,准備攻擊達旺,戰機顯現,中國軍隊立即兵分兩路,一路沿公路迎擊印軍,另一路沿貝利小道堵印軍的後路,結果把印軍一個半旅加一個師部夾在了達旺與邦迪拉之間,這就是中印戰爭最精彩的部分,其中就有一個戰士擊潰印軍一個炮連,繳獲四門大炮。八個戰士俘虜180印度兵。半個緊急湊起來的連(本來這是一個從貝利小道穿插過來的加強連,等從深山密林鑽出來一看漫山遍野的印度兵,以為已經沒有了成建制的印度軍隊,也就漫山遍野地抓起了俘虜,收都收不回來了,這個連有更重要的任務),就這半個連的30來名戰斗人員,硬是在邦迪拉外阻擊了裝備齊全的3000印軍,印軍打了幾次沖鋒死了幾百人還是無可奈何,最後還是師部的參謀向師長建議說,有一條幾乎沒走過人小路,可以突圍,但就是不知還能不能走,師長破口大罵「他*的,能走不能走就這一條路,不走還在這等死嗎?還不快走」。印軍丟棄了所有重武器,沿小路狂奔,後面那半個連還窮追不舍,途中遇到那個連的副連長帶的一個重機槍班在橋頭阻擊,打光所有子彈後,眼睜睜地看著800多印軍蜂擁而過。這個連的任務本來就是切斷這條小路,副連長帶的掩護部隊不折不扣地執行了任務,連長帶的主力卻光顧抓俘虜了,但念在阻擊印軍主力有功(別的穿插部隊沒有及時趕到),降職使用,連長和副連長就地掉了個。

中國軍隊沿公里一路狂追,打到了德讓宗,其中一個連的先頭部隊,比逃跑的印軍還跑得快,在印度人目瞪口呆的眼皮下,一槍不發,穿城而過,一掉頭又把印軍堵在了德讓宗,就在這個連吃飯休息挖工事時,後面來了一個車隊,戰士們槍都來不及拿,這個龐大的車隊就進了德讓宗。

等打下德讓宗才知道,車里全是英美兩國緊急援助印度的第一批先進武器,連封條都沒拆,就急急忙忙送到了中國軍隊的手裡,其中就有美國當時最先進的M16步槍。德讓宗戰斗中,犧牲了一個副教導員(副營級),這是中國軍隊在整個中印邊界反擊戰中陣亡的最高級別的軍官。

當時一隊中國士兵打的興起,收不住腳了,只管往前打,突然一個士兵目瞪口呆地就不敢往前走了,後面的人上去一看,媽呀,前面怎麼就沒有山了,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其中一人小心翼翼德問指導員,我們是不是打出印度了,打的美國了。指導員一挺肚子驕傲的說,知道啥?前面就是印度次大陸了,再往前你就掉印度洋里了。

戰後,中國軍隊撤軍過了達旺(就是第一階段停戰的地方),然後又宣布從實際控制線後撤20公里,就到了俘虜達維爾准將的地方。

『捌』 印度為什麼要在1962年發動中印邊際戰爭

打響中印戰爭第一槍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可不是印度,所以印度至今耿耿於懷。

至於為什麼解放軍要在極端不利的情況下,主要是補給線太長,主動出擊。那主要是因為印度不知天高地厚,將西藏劃入他們的勢力范圍。並且印軍已經在西藏腹地駐扎,遠遠超出了麥克馬洪線,大有接管西藏的趨勢,並且完全不理會解放軍的一再警告。總之一句話,欠揍。

至於為什麼解放軍打贏了還要撤回到麥克馬洪先以內,首先此戰的戰略目的並非奪回爭議地區,而是打消印度對整個藏區的野心,消滅其深入藏區腹地的軍隊;其次,解放軍當時沒有實力佔領爭議地區,打持久戰;最後就是地形的原因,藏南地區地處平原,易攻難守,而解放軍退至山脊線上,居高臨下,易守難攻。這也是為什麼,西段佔領了以後,解放軍不退的原因,因為那裡地勢高,不易進攻。

『玖』 中印戰爭印度人怎麼評價

關於1962年東北邊境特區(the North East Frontier Agency簡稱N.E.F.A,)的「潰敗」,已經有很多的論著。但是其中許多是有傾向性的,或是使人誤解的,很少是客觀的和准確的記述。1962年的事件,在印度軍事史上是不光榮的一頁。但是,應該下令作一次徹底的而無偏見的查究,以便從中吸取教訓,或者說尚待吸取教訓。這份報告,應該公諸於眾,這一點還未曾做到。結果,在公眾的頭腦里,對於東北邊境特區戰爭在政治上和軍事上的掌握處理,繼續存在著很多的誤解。例如,普遍地認為陸軍基本上沒有對中國進行抵抗。而且,在誰應對作出災難性的決定負責任這一問題上,一直存在著很多的爭論,對於東北邊境特區的潰敗,究竟由誰承擔罪責,是軍方還是政府領袖?個別的作者盡力為自己辯解,這是無助於澄清令人不安的疑團的。 自從中國侵犯我們的邊境領土,現在差不多已過去二十年了。在那次戰爭中,我在關鍵的達旺要地(Tawang) 指揮第四步兵師作戰,我們負責保衛塔格拉前線和娘江河谷以及達旺地區。我經過二十年之久的思考,才下定決心敘述這一樁歷史事件,以澄清1962年10月底導致達旺失陷的原委。我這樣做,不是為我自己或者為第四步兵師的同事們進行辯解(我希望讀者同意我的話),而是為了澄清對那次戰爭的誤解。已故旅長約翰·達爾維在他多年前出版的《喜馬拉雅的失策》(The Himalayan Blunder)一書中,記載了他的經歷。我是達爾維的師長,可以證明他所寫的是事實。然而,他的視野有很大的局限性,因為他接觸不到高級領導層交換意見進行爭論的領域,而正是在那種領域內,最高司令部形成了在塔格拉山脊分界線地區有關防禦和進攻態勢的可行的作戰訓劃,我接觸到其中大量的情況,這就是我之所以認識到,我們可悲地缺乏在正常情況下作出如此重大戰略決策時所應採取的內行專業程序。我知道這些情況,感到十分惱怒,因為我的部隊由於這種不負責任而遭受了巨大的犧牲。 我覺得,這些方面必須客觀地予以記載。尤其應該被廣泛了解的是,我們的軍隊打仗是好的——在戰爭中傷亡慘重,主要是由於我們沒有後勤支援才終於被打敗。只有一個不光彩的例子,就是在1962年11月第二次進攻的時候,某一防區的部隊放棄陣地潰退了。因此,對於那些在戰爭中頑強戰斗並且死去的許多官兵不予記述,則是不公平的。 這是一個軍人講的故事,它不涉及有關印度政府外交目的和方法的政治爭論,也不涉及處理喜馬拉雅邊界問題的中印談判。我們政府對於我們在西藏的利益所作的處理,並非全都得到印度人民的贊成。那是另外的問題。的確不屬於這本軍事記載的范圍。

閱讀全文

與印度怎麼宣傳1962年印度戰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塔蘭托在義大利哪裡 瀏覽:613
中國的山和水面積是多少 瀏覽:82
和平精英國際服如何購買頭發 瀏覽:282
淘寶哪個店鋪寄義大利 瀏覽:780
和平精英國際服怎麼找到僵屍模式 瀏覽:292
義大利什麼原因沒參加世界盃 瀏覽:164
英國生物專業包括什麼 瀏覽:36
印度人的英文名字怎麼寫 瀏覽:656
中國民用核電多少年開始發展 瀏覽:309
伊朗的首都是什麼名字 瀏覽:64
印尼和印度的錢為什麼相似 瀏覽:387
五萬伊朗換多少人民幣多少 瀏覽:146
亞運會男籃中國vs印尼哪裡直播 瀏覽:856
印尼米亞白蘭地40度多少錢 瀏覽:707
中國最短航班半小時乘坐多久 瀏覽:821
義大利人為什麼用華人名字 瀏覽:613
為什麼美國可以攻擊伊朗 瀏覽:215
緬甸青芒果和越南青芒哪個好吃 瀏覽:320
義大利足球丙級聯賽是什麼 瀏覽:478
拼多多賣的越南沙金是什麼 瀏覽: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