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要當亞洲頭號航天強國發展太空梭,造印度版「長征五號」
圖為印度太空梭
人類對於太空的 探索 可謂是前仆後繼,多年來,世界各國將載人航天作為一個國家實力的象徵,但技術難度太大,目前可執行載人航天任務的國家只有三個,即中國、美國和俄羅斯,但是位於南亞次大陸的印度也有一個航天大國夢。
不久之前,我國的「長征五號」重型火箭搭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成功,開啟了火星的 歷史 性探測之旅,外媒普遍認為,長征五號重型火箭在深空 探索 領域的技術已經趨於成熟,是全球一流水準,在亞洲也是遙遙領先。面對中國這一成績斐然的航天突破,印度像是打了雞血似的,促使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RSO)加快研製兩款新型重型火箭,這顯然是在對標「長征五號」。
圖為印度火箭發射
雖然上次印度月球探測器失去控制墜毀,新德里依舊是野心勃勃,宣稱要繼續執行登月任務,除此之外印度還要打造亞洲領先空間站、未來派遣宇航員登陸火星等計劃,不過面對莫迪的躊躇滿志,俄羅斯媒體潑了一頭冷水,質疑印度資金和技術從何而來。
2020年中國名義GDP14.73萬億美元,同比增長2.3%,而印度1.8萬億美元,兩國的經濟體量就不是在一個水平上的,航天發展是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連美國NASA也難以承受,轉而將一些航天發射任務交給馬斯克的商業公司SpaceX。
據報道,印度推力最大的運載火箭「GSLV MKIII」,在近地軌道推力可達10噸,地球同步軌道推力為4噸,而「長征五號」重型運載火箭在同樣的條件下,近地軌道和地球同步軌道推力分別是25噸和14噸,兩者相比,說明印度與中國的差距至少20年的差距。
圖為印度重型火箭
除此之外,印度也發展過載人飛船項目,其「拉甘揚」飛船發射計劃從2015年推遲到2022年,不過它的太空梭卻早一步「登天」,在2016年5月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RSO)成功發射了首個用於技術驗證的太空梭RLV-TD,其長度約6.5米,重量1.75噸,可以說是太空梭中較小的型號,這款太空梭據說是印度為了大幅降低發射成本而研製的一種可重復使用運載飛行器。不過此次只是驗證性地發射,未來印度要想將宇航員和航天器送往太空,估計需要10至15年。
在月球 探索 上,印度也是緊追中國的腳步,2008年發射首個月球探測器月球1號,2019年月球2號不幸墜毀,探月計劃又遭停滯。不過印度的火星 探索 比中國早了七年,2013年「曼加里安」號火星探測器點火發射,並最終於2014年9月抵達火星軌道,使印度成為全球第四個進行火星探測的國家,但總的來說,其航天發展還是落後於中國。(清風)
㈡ 印度航天
印度航天工業是一個國際社會廣泛支持下的航天機構的縮影,通過獲得精密的箭載儀器設備、火箭發動機等核心裝備來彌補其自主航天工業、航天工藝上的不足。
航天技術包括:製造運載器技術、航天器技術和地面測控技術。
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運載火箭,印度運載火箭的發射重量還相當有限,目前尚不具備發射超大載荷的能力。其最先進的運載火箭在其他國家提供發動機和精密儀器的情況下也落後中國10年以上。
看一則新聞:
作者:nealyan 提交日期:2004-10-4 12:54:00 訪問:97399 回復:1573
印度總統卡拉姆2日在南部城市金奈表示,印度將在2007年將一艘飛船送入月球軌道,將用於研究月球地形以及結構的用途。卡拉姆稱,印度目前早已具備向地球軌道發射衛星的能力。
印度人喜歡計劃,卻不務實。
最讓我討厭的是他們簡直自戀到極點。
LCA戰機大家都知道幾乎是萬國聯合製造的。
而我們的殲十除了發動機以外全部國產。
可是印度人竟說我們的殲十是靠別國,他們的LCA是完全國產。
就跟"印度的成績是雙倍的,因為絲毫沒有依靠外國技術。我們的月球探測器實際上是唯一純粹由亞洲研發的探測器,因為日本和中國擁有國際支持,並且能向其他國家購買材料,但是印度僅僅利用獨有技術和較少的資金開展一切工作」 這段話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覺得印度的航天技術落後我國有15年,如果加上製造工藝(他們的製造業相當差,很多好點的零件只能設計出來卻造不出來),相差20年。
㈢ 印度班加羅爾航展在空軍基地舉行,這次航展有哪些亮點
印度班加羅爾,班加羅爾航展開幕。此次航展印度將展出首架國產隱形無人機的全尺寸模型。印度國防部長拉傑納特·辛格抵達開幕式現場。此次活動引發了當地民眾和大家的廣泛關注,印度新德里電視台網站報道,在班加羅爾航展上,印度將展出首架國產隱形無人機的全尺寸模型。這次航展有哪些亮點,下面具體介紹:
三、該航展由法國航空航天工業協會主辦。此次展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國際航空航天展覽會,首展於2020年9 月25 日舉辦,2020年的第8 屆航展之後改為逢雙年舉行,2019年開始改為逢單年舉行。與巴黎航展齊名的歐洲航展包括創辦於 2020 年的英國范保羅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和創辦於2020 年的德國柏林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創辦於2020年的印度莫斯科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是印度舉行的知名國際性航展,以展出印度及獨聯體國家航空工業產品為主。這次航展對印度來說具有里程碑意義,希望他能取得成功。
㈣ 印度630噸火箭再次發射,1箭36星成功入軌,此次的發射任務是什麼
目前,世界上有104顆以上的衛星來自印度。在發射這些衛星的過程中,上層衛星運載火箭需要反復點火,調整位置和飛行路徑,飛行前往不同地點以准確發射衛星。例如,關於發射一枚火箭和10顆具有相同軌道飛機和不同階段要求的衛星,運載衛星的前一階段需要18次操作太空發射,整個衛星發射過程只有在連續幾次進入軌道後才能完成。
印度是航空航天快速發展的領導者,截至2019年4月1日,有29顆衛星在軌。我們都知道太空項目的成本非常高。在與許多恆星共享之前,我們使用了很高的成本,但沒有得到最佳獎勵。A號衛星ﻻ遙感衛星是用於外層空間遙感平台的人造衛星。ﻻ遙感將能夠在軌道上運行數年。衛星的軌道可以根據需要確定,而衛星ﻻ主要由衛星組成的遙感ﻷ氣象衛星ﻷ地球和海洋衛星。因此,我們可以知道我們有一顆衛星ﻻ遙感36,它應該屬於三種常見類型,因為人們是36顆衛星。事實上,一組36 01遙感衛星實際上也用於科學實驗、土地和資源調查農產品評估、防災減災等領域。
㈤ 印度的航天實力如何印度發射火箭有哪些成功的案例
這款火箭是印度用來准備執行載人航天任務的,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款火箭的芯一級使用的推進劑仍然是四氧化二氮與偏二甲肼,由於這些推進劑都是有劇毒的,所以也被航天愛好者們形象地稱之為毒箭或毒發。現如今,一流的重型運載火箭使用的都是氫氧發動機,採用液氫液氧為燃料,不僅高效且環保,這是當今運載火箭發展的趨勢,可見印度對於這一塊的研究還是很薄弱的。
印度對於本國航天的投入,在近些年看來一直是增長的趨勢,並且他們還制定了“15年願景、7年戰略、3年行動計劃”等重要舉措,著力改革航天發展,同時印度大力培養航天人才,國外一些著名的航空航天大學及學院中來自於印度的留學生,每年都在增加。
印度對於航天是有很大遠見與抱負的,切莫小瞧他們,他們有自己的運載火箭,有獨立的探測器研製技術,技術確實是他們自己的技術。並且印度民眾對於他們的航天事業非常支持,可以預見,印度將在較短的時間內追趕上來,也邁入到太空探索俱樂部的第一梯隊中來。
㈥ 自力更生!印度自主研發航空發動機取得新進展,這具有哪些重大意義
這項創新對“印度製造”計劃大有幫助,有助使印度在航空發動機戰略領域自力更生,實現“自給自足”。
印度自主研發航空發動機取得新進展
據印度國防新聞網站19日報道,印度初創企業Paninian India在研發國產航空發動機方面取得新進展。印度自主研發航空發動機取得新進展,這件事吸引了大量網友的圍觀。印度的這項創新成就對印度的發展有著絕對的推動力量,有助使印度在航空發動機戰略領域自力更生,我們為印度的自主研發成果感到開心,希望印度能夠在多個領域與我們國家取得合作、共同發展。
㈦ 印度有哪些著名的軟體企業
印度「矽谷」雙雄
作為印度的「矽谷」,班加羅爾是製造億萬富翁的地方。他們當中的佼佼者是55歲的阿齊姆·普雷姆吉和54歲的穆爾蒂,他們各自的軟體公司已經是印度第三和第四大公司。在世界眼裡,他們是印度的「數字英雄」,是印度新經濟秩序的象徵。
普雷姆吉是家族企業的接班人,他本可以留在美國發展,但他父親1966年突然去世,他只能放棄學業回到印度孟買接管西印度蔬菜產品有限公司。普雷姆吉是一個經營奇才。在他的管理下,原來的蔬菜公司開始多樣化———生產浴皂液體燃料、照明器材、嬰兒爽身粉,並投資金融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普雷姆吉又審時度勢轉向了電腦業。1977年,在一次投資和知識產權糾紛中,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被趕出了印度。這給了普雷姆吉一個極好的發展機會,他的「維普羅」電腦迅速成為當地主要的電腦品牌。
普雷姆吉對人才獨具慧眼,對質量精益求精,生活作風簡朴。讓人意料不到的是,他從不用行動電話,在他眼裡,那不過是多餘的裝飾。
而據今年2月的印度《商業旗幟報》報道,在今年年初的一段時間,維普羅公司股票行情大漲,擁有該公司75%股權的普雷姆吉,現在擁有凈值15320億盧比,摺合352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三大富翁。
在印度軟體業,堪與普雷姆吉比肩的是信息系統公司的創始人穆爾蒂。穆爾蒂出生於中產階級下層家庭,共有兄弟姐妹7人。他小時候沉湎於幻想,直到在法國巴黎戴高樂機場工作了3年後才突然有所醒悟,要樹立當企業家的志向。
在軟體領域找到發展機會後,穆爾蒂和6位同事在1981年建立了信息系統公司。他們對企業經營活動採取高標准,成為其它印度公司學習的楷模。和維普羅公司一樣,今天的信息系統公司已經是印度軟體業的龍頭企業。它專門為通信、銀行和保險、零售商業和製造業設計軟體。隨著印度高科技的蓬勃發展,前景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