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房屋叫什麼名字

印度房屋叫什麼名字

發布時間:2023-09-16 06:37:48

① 印度首富坐擁價值20億美元豪宅,這個世界最貴豪宅是怎麼打造的

印度首富坐擁價值20億美元豪宅,世界最貴豪宅的打造過程,是一件很奢侈又令人驚嘆的事情。

對於懂得享受生活的富豪來說,他們的生活是什麼樣子,他的豪宅是什麼樣子,外人也許無法體會,他們住著什麼樣的房子,無法隱藏,人們可以看到。

安提拉可以說是由真金白銀堆砌而成,設施極為豪華,總共花費7年時間建設。大樓共有9部電梯,160個停車位,內部設有大型游泳池、3個直升機停機坪,規模超大的健身房、舞廳,供百人觀看錶演的舞台,以及數十間起居室、客房。

這樣的設計,驚到無數人,應當也包括普通的你和我。

② 印度的代表性建築是什麼

泰姬陵
泰姬陵(波斯語,烏爾都語: تاج محل ),全稱為「泰吉·瑪哈爾陵」,又譯泰姬瑪哈,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跡之一,在今印度距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 (Agra)城內,亞穆納河右側。是莫卧兒王朝第5代皇帝沙賈汗為了紀念他已故皇後阿姬曼·芭奴(ممتاز محل)而建立的陵墓,被譽為「完美建築」。它由殿堂、鍾樓、尖塔、水池等構成,全部用純白色大理石建築,用玻璃、瑪瑙鑲嵌,絢麗奪目、美麗無比。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是伊斯蘭教建築中的代表作。2007年7月7日,成為世界八大奇跡之一。

http://ke..com/view/28824.html?wtp=tt

③ 印度著名建築有哪些

印度著名建築:

1、湖畔宮殿

湖畔宮殿位於烏代布爾的Lake Pichola中部。它始建於18世紀,是一座皇家娛樂宮殿,但現在是印度最豪華的酒店之一。

2、科納克太陽神廟

由東甘加王朝國王納拉辛哈德瓦(Narasimhadeva I)建造。該廟現在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3、泰姬陵皇宮酒店

泰姬陵皇宮酒店坐落於拉賈斯坦邦烏代浦的皮丘拉湖中,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湖中酒店,入駐酒店的話,酒店會有專門的船將遊客從碼頭運送到酒店,也正因為如此,被評為印度最浪漫的酒店。

4、希金波坦

修建於1844年,金奈引以為豪的是,印度最古老的書店就坐落在這里。希金波坦是1844年由英國人阿貝爾約書亞希金波坦建立的,順便提一句,他是作為一艘英國船的偷渡者來到印度的。1904年,它搬到了現在位於安娜薩拉伊大道的位置。盡管這座建築已經老化,但帕拉第奧式的建築仍然在周圍的建築中脫穎而出,上面掛著一塊招人喜愛的老式招牌,上面寫著書店的名字。

5、參議院

修建於1879年,這是印度撒拉遜殖民地建築的經典範例,金奈以之聞名,由英國建築師羅伯特奇肖姆首創,融合了印度、莫卧兒和哥特式風格。這座建築的設計中還融入了拜占庭式的建築元素。它於1879年竣工,目前位於馬德拉斯大學校園內。

④ 外國的皇宮都叫什麼名字

1、法國的凡爾賽宮:

法國凡爾塞宮位於巴黎西南18公里的凡爾賽鎮,這座以香檳酒和奶油色磚石砌成的龐大宮殿,以東西為軸,南北對稱。整個宮殿佔地面積為111萬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為11萬平方米,園林面積為100萬平方米。

凡爾賽宮在17世紀由路易十四下令修建。宮殿西面是一座風格獨特的法蘭西式大花園,風景秀麗,其中軸線長達3公里,大小道路都是筆直的,被稱為「跑馬者的花園」。

凡爾賽宮及其園林堪稱法國古建築的傑出代表。其宮殿外觀宏偉壯觀,內部陳設及裝潢也富有藝術魅力。200多間大殿小廳金碧輝煌,豪華非常。牆面多由五彩大理石鑲制,或用錦緞裱糊。

宮室里吊著各種巨型水晶燈,晶瑩璀璨。主要宮殿的牆壁和天花板上布滿壁畫和天頂畫,題材主要是神話故事和國王戰績。

1833年凡爾賽宮被辟為國家歷史博物館,198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名錄。

2、英國的白金漢宮、

白金漢宮,英國的王宮。建造在威斯敏斯特城內,位於倫敦詹姆士公園的西邊,1703年為白金漢公爵所建而得名,最早稱白金漢屋,意思是「他人的家」。

白金漢宮是現今世界上最為人認識的建築物之一,它和英國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宮、倫敦塔橋、紅色雙層巴士一樣,都是倫敦、以至整個英國的國際標志。

白金漢宮不同於許多國家首都的著名歷史建築,白金漢宮並不是只供遊人參觀的博物館。這座宮殿還是君主制的中心,是女王陛下作為英國國家元首和英聯邦領袖辦公和履行禮儀性職責的地方。

女王平常會在白金漢宮工作,通常在周末會回到溫莎城堡。要知女王在不在宮殿里,只要看一看白金漢宮中央的旗桿就可以了﹔因為如果女王在宮里,旗桿上飄揚的會是君主旗,否則人們便會看到英國國旗。如遇到盛大的禮儀場合,在天氣允許的情況下,宮殿則會掛一面加大號的旗幟。

3、俄羅斯的克里姆林宮:

莫斯科克里姆林宮位於俄羅斯首都的最中心。它那高大堅固的圍牆和鍾樓、金頂的教堂、古老的樓閣和宮殿,聳立在莫斯科河畔的博羅維茨基山崗上,構成了一組無比美麗而雄偉的藝術建築群。它已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和自然保護遺產。

莫斯科克里姆林宮是俄羅斯國家的象徵,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築群之一,是歷史瑰寶、文化和藝術古跡的寶庫。

4、美國的白宮:

白宮是美國總統府所在地,坐落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市中心區的賓夕法尼亞大街1600號。北接拉斐特廣場,南鄰愛麗普斯公園,與高聳的華盛頓紀念碑相望。

白宮的基址是美國開國元勛、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選定的,始建於1792年,1800年基本完工,有趣的是,第一位入主白宮的總統並不是第一任總統華盛頓,而是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從此,美國歷屆總統均以白宮為官邸,使白宮成了美國政府的代名詞。

白宮的設計者是著名的美籍愛爾蘭人建築師詹姆斯·霍本,他根據18世紀末英國鄉間別墅的風格,參照當時流行的義大利建築師柏拉迪的歐式造型設計而成,用弗吉尼亞州所產的一種白色石灰石建造。但當時並不稱白宮,「白宮」是1902年西奧多·羅斯福總統正式命名的。

5、土耳其的托普卡帕宮:

托普卡帕宮是位處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一座皇宮,自1465年至1853年一直都是奧斯曼帝國蘇丹在城內的官邸及主要居所。托普卡帕宮是昔日舉行國家儀式及皇室娛樂的場所,現今則是當地主要的觀光勝地。

皇宮建築群位於薩拉基里奧角,薩拉基里奧角是一個可以俯瞰金角灣及馬爾馬拉海的岬,皇宮內許多地方都可以清楚觀覽博斯普魯斯海峽,地處山崗,為近海的最高點。

托比卡皇宮與鄰近的其他歷史遺產同屬「伊斯坦布爾歷史地區」,該區在1985年成為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的世界遺產,托普卡帕宮被描述為「奧斯曼帝國時期皇宮的表率。」

6、印度的阿格拉紅堡

建立在阿格拉的「紅堡」,坐落在亞穆納河畔,佔地38萬平方米,外圍由高十二米的紅色砂石城牆圍成,總體呈半圓形。曾經是莫卧兒王朝的皇城所在地,現在是伊斯蘭教建築的代表之作,著名世界遺產和印度著名的旅遊之地。從16世紀到18世紀初,阿格拉一直是印度首都。

遠自16世紀莫卧兒王朝.從那位信奉伊斯蘭教的突厥人的後裔巴卑爾立國起,阿格拉就成為首都。

尤其是阿克巴大帝(系沙賈汗的祖父)選中了現今阿格拉堡的城址,費了近8年的時光,終於在1573年建成了這座古堡。

它具有宮殿和城堡的雙重功能,城牆高20米,因全部用紅砂岩砌成,在陽光照耀之下,發出刺眼的紅色。堡內有著名的 "謁見之廳",是莫卧兒王朝帝王接見大臣、使節的地方。

另有賈汗基爾宮(Jehangir's Palace)、八角瞭望塔(Octagonal Tower)和莫迪清真寺(Moti Masjid,因用純白色大理石建築而成,精緻典雅,故又稱珍珠清真寺)等建築物。

⑤ 印度尼西亞的房屋是高腳屋,原因是什麼

印度尼西亞處於赤道附近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常年高溫多雨,氣候潮濕,高腳樓一方面可以避開地面徑流的影響另一方面通風性好.適於人類的生存.

⑥ 各位大俠,急求印度孟買介紹!

◆ 孟買介紹

孟買是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面積 603 平方公里,人口 1.256 千萬( 1991 年人口普查),目前約有 1400 萬。今天的孟買高樓林立,街道寬闊,維多利亞式的樓宇和新式的摩天大廈交相輝映。南部是全市的精華所在,高入雲天的宏偉建築和繁華似錦的商店、飯店、酒店大都集中於此,其中有歐式古典建築,有融合亞歐風格的東西合璧建築,也有華麗壯觀的印度式房屋。孟買領區在擴大中印經貿往來中環境最好、潛力最大。孟買領區在擴大中印經貿往來中地位和作用獨特,發展我國與孟買領區經貿往來,對於落實中央對印度工作方針,改善中印關系,發展雙邊經濟貿易,具有戰略意義。

孟買原英文名為 BOMBAY ,馬邦政府於 1995 年改名為 MUMBAI 。

從海上來到孟買,首先看見海濱上聳立著一座氣勢宏偉壯觀的拱門建築,它面對著浩瀚的印度洋,背後則是幅員遼闊的印度原野。這座建築就是蜚聲全球、象徵印度國門的 「 印度之門 」 。人們一邁入印度之門,就標志著已經踏上了印度的國土。

早在 300 年前,孟買還是一個高里族漁民居住的海島小村莊,它距離大陸 16 公里 ,不被人們所關注。 1534 年,葡萄牙人佔領這里。 1664 年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嫁給英王查理二世,孟買作為嫁妝轉讓給英國,自此成為英國統治印度的重要據點之一。 1869 年,蘇伊士運河通航,孟買成為來自西方遠洋貨輪的第一個停靠站,它地位日漸重要,曾為英國海外最主要的貿易中心之一。

孟買最初是由大小七個島嶼組成,市區最初建在 65 平方公里的孟買島上,隨著城市擴展及墾荒規劃的實施,於 19 世紀將鄰近的 7 個玄武岩小島由堤道、防洪堤聯成一體。其後,市域北展到撒爾塞特島與南亞次大陸相連接,成為伸入阿拉伯海中的半島 —— 大孟買。今日的孟買已躋身世界十大城市之列,為印度第一大海港。

孟買是印度的第一大城市,西海岸最有活力及最具國際性的大城市,號稱印度 「 西大門 」 ,是外來文化與傳統的南亞文化最初結合地,它以古老而新穎的風韻展現在世人面前。除本國民族外,孟買還有大約 60 多個國家的僑民,人們通過貿易和文化交流等活動把世界各地的語言和風俗帶進了這里,使孟買不僅包容了整個印度的文化風貌,而且超出了印度的范圍,所以人們給孟買冠以 「 小印度 」 的稱號。早在 20 世紀初期,孟買就存在有 62 種語言和方言且不斷增多,現在,孟買 3/4 的小學使用馬拉地語,其餘則分別使用其它 9 種主要語言,如英語、印地語、古吉拉地語、坎那達語、康卡尼語等,居民使用的方言和土語更是多不勝數。至今,世界上還沒有哪一個城市能像孟買一樣有如此眾多的宗教,民族和復雜的文化,因此,人們稱孟買是 「 人類學的博物館 」 。孟買半數居民信奉印度教,其他則包括了全世界幾乎所有的宗教。在孟買市內,印度教廟、伊斯蘭教清真寺、基督教大禮堂,還有佛廟隨處可見,比比皆是。孟買還是拜火教的聖地,雖然拜火教分布於全世界,但教徒極少,全世界不過 10 萬教徒,而其中孟買就有 6 萬。多少年來,生活在這座海濱城市的不同宗教的信徒們,一直堅持保留著自己的宗教特色,他們盡管朝夕相處,耳濡目染,孟買始終沒有成為一個 「 熔爐 」 ,將他們 「 熔 」 為一體。

孟買是印度全國工商、金融中心,素有印度「商業首都」和「金融首都」之稱,印度人常稱其地位相當於上海在中國的重要程度。孟買是印度儲備銀行(央行)、進出口銀行總部所在地,集中了全國 50 %的現金流量,全國 70 %的股票交易在孟買股票交易所進行;是西部鐵路、航空樞紐,瀕臨阿拉伯海,是天然良港,全印 60 %的集裝箱進出口通過孟買港,印度百強企業中的 52 家以及全國最有影響的商會聚集於此。 2002 年 1 月份,印商會在孟買成功地為朱總理舉辦了有 400 名企業家參加的工商午餐會。目前,孟買工廠總數佔全國的 15 %,紡織業佔全國的 40 %,外貿佔全國的 50 %。機械工程、汽車、化工、石油製品、造船、制葯、膠卷工業發達。在孟買的特隆貝,有印度原子能研究中心和核電站。孟買也是印度西部的鐵路、航空樞紐,國家郵政總局設在孟買。

印度電影聞名於世,而印度的許多電影都是在孟買拍攝的,故孟買有 「 印度的好萊塢 」 之稱。印度絕大多數電影製作廠都設在孟買,如拉傑格普爾製作廠、迦爾製片廠、菲勒密斯坦製片廠、摩合布薄製片廠等,一些電影單位和報刊雜志也設在這里。在市區西郊 40 公里 處,有一座被稱為 「 寶萊塢 」 ( Bollywood )的電影城,規模僅次於美國的好萊塢,但它建於 1947 年,佔地 615 公頃 ,是個電影拍攝基地,每年拍攝電影、電視千餘部。令孟買人自豪的是被稱為 「 印度電影之父 」 的狄拉吉 · 戈溫特 · 巴爾吉( 1870—1994 )誕生在孟買,他用電影技術生動地表現了印度神話和歷史傳奇故事,他拍攝的影片深受各階層觀眾的歡迎。走在孟買的街頭,到處都是掛有五光十色的電影海報的大小電影院,據說,孟買普通市民一年要看 50 場以上的電影。

印度孟買景點介紹
象島

是孟買最主要的參觀旅遊點。位於印度門東北11公里處。島上有4座在岩石上鑿出的印度教廟宇,概建於公元450-750年間,當時該島以「城堡城市」著稱。16世紀葡萄牙人在島上登陸地點附近發現一尊獨石圓雕的大象,因此就用葡語大象為該島命名。
象島古稱(Charapuri),即「有許多洞窟的地方,約公元6至8世紀,德乾地區的遮盧枷人和拉什特拉庫塔人在這里的沙石丘陵中先後開鑿了7座石窟,其中最有名的是保存尚好的第一窟濕婆神廟。所謂象島石窟,通常特指這座岩鑿濕婆石窟神廟。洞內有許多大型石刻,刻畫了有關濕婆神的種種傳說,包括關濕婆神同帕爾瓦蒂女神的婚禮,以及濕婆神戰勝蘭卡魔王的故事。
開放時間:除周一外,每天對遊客開放。
進島遊船時間:第一班船9:00開船,最後一班船14:30開船;返程第一班船12:30開船,最後一班船18:00開船。

印度門

位於孟買城阿拉伯海濱,孟買西郊40公里處。1911年為紀念英國王
喬治五世在此登陸而建。為古吉特拉式建築,頂部有4座高聳的塔樓。
印度門是游覽孟買的必到之地,此門是孟買的象徵。其建築設計融合了
印度和波斯文化的特色,與法國凱旋門極為相似。現在已成為印度的標
志性建築,也是政府迎接各國貴賓的重要場地。

海濱大道

環繞貝克灣的海濱大道一向是最讓人嚮往的地方。印度稱孟買是「印度城市中的皇後」,而聞名遐邇的海濱大道就是「皇後的項鏈」。建於1920年,面對著阿拉伯海,形似一彎新月,鑲嵌在美麗的海灘之上。大道兩旁是截然不同的風景:一邊是錯落有致的高達二三十層的樓群,組成了人造的懸崖峭壁;另一邊則是茫茫的阿拉伯海,波光粼粼。這一帶是繁華的商業區,商店餐廳鱗次櫛比,小推小販隨處可見。
海濱大道是一個消閑的絕好去處,那數公里長的海灣大堤吸引著無窮無盡的人流。每日今傍晚時分,人們紛紛擁向這里,在輕松乘涼的同時,還可享受一番孟買海灣獨有的風情。

阿旃陀石窟

位於馬哈拉施特拉邦,德干高原西北部阿旃陀的丘陵地帶。曾是佛門弟子在雨季修身養性、研讀經書的地方。直到1819年,被英國狩獵者無意間發現,阿旃陀石窟的風采再度蜚聲於世界。
阿旃陀石窟的建築形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支提洞,意為佛殿,是藏放舍利的塔廟;另一種為毗可羅洞,即僧房,是僧人居住、講學、集會、修道的場所。佛殿頂部呈拱形,平面是馬蹄形,殿中排列著數十根石柱,把殿分為內殿和中殿,內殿後部設有佛台。僧房是正方形,洞的正面有石柱,前方有走廊,中間為集會的場所,三面圍以僧人的住房。這里共有29窟,9、10、19、26、29號窟為佛殿,其餘均為僧房。
阿旃陀石窟中有大量的雕刻、壁畫。雕刻分為雕像和浮雕兩類。壁畫主題是宣揚佛教。除此以外,壁畫中所描繪的是一個活生生的世界。畫面還涉及廣泛的社會生活,這種種描繪戲劇性的時代生活場景,無不以明快、生動的筆觸表現得淋漓盡致,從而也成為印度繪畫史上最完美的典範。

維多利亞火車站

位於孟買市中心的維多利亞火車站。它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築,建成於1887年,至今仍在使用中。

維爾斯王子博物館

在威靈登環回區(Wellingdon Circle)北面,建於1905年,以威爾斯王子(即後來的喬治五世)得名,是印度最大的博物館之一。該館為英國建築師設計,具有16世紀穆斯林建築風格,主體結構為三層穹頂式建築,主體部分以玄武石為建材,宏偉壯觀。博物館坐落在花園之中,環境優美。
館內收藏著印度各個時期的古典藝術品和雕刻,展館分為,考古文物、藝術品及繪畫、外國文物等幾大部分,其中將我國及日本的珍貴文物單獨陳列在一個展廳內,據說在印度尚屬首例。
開放時間:10:00-18:00,星期一休息。
門票:2盧比,星期二免費。

孟買是印度最大的商業城市,是英國殖民時期在一座漁村的基礎上填海建立起來的。這里高樓林立,是印度最洋化的城市。 孟買是印度全國工商、金融中心,素有印度「商業首都」和「金融首都」之稱,印度人常稱其地位相當於上海在中國的重要程度。孟買也是印度西部的鐵路、航空樞紐,國家郵政總局的所在地。

文字介紹

孟買原為一個小漁村,由7個島嶼組成。英國人通過
走進古村落觸摸活化石 把古老的長城留給子孫 走進地下鐵賞獨特風景 聚焦國內知名企業 填海把七個島嶼連接成了一個半島,並修建城堡和商港。今天的孟買高樓林立,街道寬闊,維多利亞式的樓宇和新式的摩天大廈交相輝映。南部是全市的精華所在,高入雲天的宏偉建築和繁華似錦的商店、飯店、酒店大都集中於此,其中有歐式古典建築,有融合亞歐風格的東西合璧建築,也有華麗壯觀的印度式房屋。

孟買是印度全國工商、金融中心,素有印度「商業首都」和「金融首都」之稱,印度人常稱其地位相當於上海在中國的重要程度。孟買也是印度西部的鐵路、航空樞紐,國家郵政總局的所在地。

在孟買聚集了各式各樣的人種,國際色彩濃厚,堪稱為民族的大熔爐。除了本國民族成份外,還有大約六十多個國家的僑民。在語言上,3/4的小學使用馬拉地語,其餘則分別使用其他9種主要語言,而在成年人中,各種方言土語更是數不勝數。孟買有半數的居民奉印度教,其他則包括了全世界幾乎所有的宗教。在市內可以看到印度教廟、基督教大教堂、伊斯蘭教清真寺,還有佛教寺廟等。因而孟買素有「小印度「之稱。

孟買的亮點要數可拉巴地區。入夜後的可拉巴,一片燈紅酒綠,暗巷中陳舊的古董小鋪,堆滿了18世紀皇家望族沒落後流散的珍奇異寶;18世紀末頹廢派的沙龍餐廳內部飾以嵌鏡的大理石;老裁縫店仍為顧客設計縫制馬褲、領帶、領結。這些街頭小店對於傍晚漫步其間的遊人來說,彷彿時空錯置的奇景。

⑦ 少數民族的民居名稱

客家民居 傣家竹樓 蒙古包 "井乾式"住宅 等
在中國西南方(包括湖南,四川,雲南,貴州等省)的少數民族,尤其是西南的苗,瑤,侗,傣族等等,由於氣候炎熱濕潤,所以該地區少數民族的住宅多以穿斗式木結構房屋為主,在承重柱之間的圍護結構通常不用磚瓦等砌築,而主要以竹編成柵欄,或者在在竹柵欄上糊泥,這就是所謂的"木骨泥牆",這樣在夏季時不容易擋住涼爽的穿堂風,由於我國西南地區普遍濕潤多雨,故少數民族兄弟還經常將住宅架高,用以抵禦地上的潮濕地氣,也就是所謂的"桿欄式住宅",另外由於多雨的氣候,該地區還有很多"風雨橋"--即在橋上搭建亭子一類的建築物,用以遮風避雨.此地區的住宅尤其是傣族,侗族的建築,它們的屋頂坡度很大,檐角起翹亦很顯著,目的就是方便雨水迅速由屋頂跌落地面,加速排水.另外這種建築形式也使建築外型更加輕巧美觀。
在四川西部及西藏地區生活的藏族,羌族同胞也發展出了適應本地區氣候條件的特色民居,由於該地區處於高原,且廣布高山,羌族同胞就地取材,用當地極易獲得的石材建造了"碉樓式"住宅,而青藏高原由於喜馬拉雅山脈的阻擋,印度洋的潮濕水汽很難輸送上青藏高原,故而該地降雨極少,所以藏族民居多為平屋頂,呈稜台狀的堡壘式建築,而平屋頂也方便人們平時晾曬衣物和食物,材料多為石材.布達拉宮就是這種建築樣式最為經典的範例。
在西北地區(包括青海,甘肅,寧夏,陝西以及山西的部分地區),回族同胞由於信仰伊斯蘭教,所以建築多模仿伊斯蘭教的模式,穹頂成為當地建築的顯著特色,當然,普通回族民居多用黃土夯築而成,通常也做成平頂式樣,這與當地少雨水,且位於黃土高原的氣候特徵也是相適應的,另外,黃土高原上的漢族同胞也因地制宜的發展出了"窯洞"式住宅,土族同胞的"地窨院"(在平地上開掘豎井,在井內的垂直面上向內開鑿居室,嚴格說應該算做窯洞的一個形式)也是中國民居歷史中的偉大創造。
位於新疆地區的維吾爾同胞,創造出了特色的"阿以旺",就是以夯土夯築成平頂房屋,並以多個單元組合成院落的形式,這種夯土建築冬暖夏涼,很好的抵禦新疆地區白天的酷熱和晚間的嚴寒,也是維吾爾同胞在與自然環境的斗爭中總結出的十分有效的建築形式.
居住在東北地區(吉林,遼寧,黑龍江和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的少數民族,如滿族,鄂倫春族等,由於生活在茫茫大興安嶺的林海之中,豐富的木材資源使他們發展出了"井乾式"住宅,即用粗重的原木以"井"字形層層疊壘,直至房屋成形,這種房屋堅固厚重,能夠很好的抵禦東北地區冬季刺骨的嚴寒以及熊,虎的大型食肉動物的威脅。
生活在蒙古高原的蒙古族,達斡爾族同胞,由於是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所以住宅可拆卸性和重組是否方便是他們的首要條件,所以誕生了"蒙古包",到了適宜放牧的地方,只要支起木架,在木架上蒙上氈毯和獸皮,就成了簡易的住宅,要到下一個牧場的時候只要很輕松的拆解,放在一個大車中就能拉走,十分方便。
在我國東南地區(福建,廣東,江西,台灣,香港),生活著一個特殊的群體--"客家人",他們的祖先是東晉時期由於戰亂陸續南遷的中原漢族,由於初到南方,人生地不熟,出於自我保護和強烈的宗族觀念,客家人創造出了土樓式建築,通常為圓形或者方形,外牆為堅固的三合土夯築而成,並有射擊孔,可以抵禦外敵的侵擾,房屋全部向內部敞開,表現出很強烈的向心性,通常一個宗族共住一樓,共同抵禦外敵騷擾。

回答者: 杜彧彧 - 一級 2010-3-17 19:43

客家民居 傣家竹樓 蒙古包

回答者: 1095786501 - 一級 2010-3-19 18:14

蒙古等游牧民族傳統的住房。古稱穹廬,又稱氈帳、帳幕、氈包等。蒙古語稱格兒,滿語為蒙古包或蒙古博。游牧民族為適應游牧生活而創造的這種居所,易於拆裝,便於游牧。自匈奴時代起就已出現,一直沿用至今。蒙古包呈圓形,四周側壁分成數塊,每塊高130~160厘米、長230厘米左右,用條木編成網狀 ,幾塊連接,圍成圓形 ,長蓋傘骨狀圓頂,與側壁連接。帳頂及四壁覆蓋或圍以毛氈,用繩索固定。西南壁上留一木框,用以安裝門板,帳頂留一圓形天窗,以便採光、通風,排放炊煙,夜間或風雨雪天覆以氈。蒙古包最小的直徑為300多厘米,大的可容數百人 。蒙古汗國時代可汗及諸王的帳幕可容2000人。蒙古包分固定式和游動式兩種。半農半牧區多建固定式,周圍砌土壁,上用葦草搭蓋;游牧區多為游動式。游動式又分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兩種,前者以牲畜馱運,後者以牛車或馬車拉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蒙古族定居者增多,僅在游牧區尚保留蒙古包。除蒙古族外,哈薩克、塔吉克等族牧民游牧時也居住蒙古包。

在遼闊的蒙古高原上,寒風呼嘯,大地點綴著許多白色的帳篷。它們就是蒙古包,即蒙古人所稱的「格爾斯」。自從有蒙古族以來,人們就開始使用蒙古包。這已經有很長時間了。但究竟是何時開始使用的,無人知道確切的時間。

蒙古包成為蒙古人的日常居所。大多數蒙古人是游牧部落,終年趕年他們的山羊、綿羊、氂牛、馬和駱駝尋找新的牧場。蒙古包可以打點成行裝,由幾頭雙峰駱駝馱著,運到下一個落腳點,再重新搭起賬篷。

西藏的傳統民居,與西藏的其他文化形態一樣,具有其獨特的個性。藏族民居豐富多彩,藏南谷地的碉房、藏北牧區的帳房、雅魯藏布江流域林區的木構建築各有特色,就連窯洞也能在阿里高原上尋見。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為石木結構,外形端莊穩固,風格古樸粗獷;外牆向上收縮,依山而建者,內坡仍為垂直。典型的藏族民居用土石砌築,形似碉堡,通稱碉房。一般為2至3層,也有4層的。通常底層做畜舍,上層住人,儲藏物品,還有設經堂的。平面布置逐層向後退縮,下層屋頂構成上一層的曬台。廁所設在上層,懸挑在後牆上,廁所地面開一孔洞,排泄物可直落進底層畜舍外的糞坑中,以免除清掃的麻煩;設有兩層廁所的,上下層位置錯開,使上層污物能暢通無阻地落到底層糞坑。
碉房具有堅實穩固、結構嚴密、樓角整齊的特點,既利於防風避寒,又便於御敵防盜。
帳房與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區藏民為適應逐水草而居的流動性生活方式而採用的一種特殊性建築形式。
藏族帳篷有冬夏帳篷之分。冬帳篷,由氂牛毛編織而成,先編成一定寬厚的深棕色或黑色、白色氈條,然後根據需要尺寸縫織成帳篷,這種帳蓬能適應高原暴雨、風雪及高寒氣候。大小不一,形狀有長方、正方、六角、多角等形。用立架或支柱撐起。室內凈高約1.6-2m。帳頂系好氂牛繩,四周釘堤樁牽牢,用木樁或牛羊角樁錨釘。帳頂留有天窗,可通風、採光、出煙,雨天可以遮蓋。四周常用草皮或石塊壘砌矮牆,以御風寒侵襲。
夏帳篷,為夏天牧民外出時使用的一種輕便帳篷。它由白布帆布、藏布織成,有正方形、長方形。四周飾黝黑、褐或藍色邊。大型帳篷還飾有工藝精湛的吉祥八寶、五福捧壽、白雲點獅、六道輪回等類圖案。還有可容上百人聚會的大帳篷,由既保溫又抗曬的雙層帳篷等。具有濃厚的宗教裝飾色彩,在青山綠茵的曠野,散布著點點白帳,縷縷炊煙,別具情趣,很具藏族文化特點。
普通的帳房一般較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長方形,用木棍支撐高約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氂牛氈毯,中留一寬15厘米左右、長1.5米的縫隙,作通風採光之用;四周用氂牛繩牽引,固定在地上;帳房內部周圍用草泥塊、土坯或卵石壘成高約50厘米的矮牆,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糞�作燃料用 ,帳房內陳設簡單,正中稍外設火灶,灶後供佛,四周地上鋪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帳房具有結構簡單、支架容易、拆裝靈活、易於搬遷等特點。
阿昌族的住房一般是磚瓦、木石結構的四合院建築。房屋一般分為兩層,人居住在正屋,屋內設有神龕、燭台、長桌和火塘,樓下圈養牲畜,廂房和樓上堆放糧食及其他生活資料。
阿昌族的村寨錯落有致,與村寨四周的山光水色互相映襯,渾然一體,好似一幅恬靜悠然的山水畫。

白族
大理地區至今保存著崇聖寺三塔、南詔太和城遺址、南詔德化碑等名勝古跡。大理城現已被列入國務院首批批準的我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白族

蝴蝶泉�
坐落在雲南大理舊城北20公里、蒼山的雲弄峰下神摩山麓。蝴蝶泉面積約50平方米,用大理石欄桿圍護。泉邊有古樹一棵,橫卧泉面而過。每年農歷四月,古樹即發,屆時,彩蝶從四面八方雲集至此,飛舞翩躚,一隻只"連須鉤足",從樹枝倒懸於泉面,宛如一條條綵帶。泉四周更是群蝶飄忽,色彩斑斕,人稱"蝴蝶會"。傳說一雙情侶因反對封建王公霸佔女方雯姑,雙雙跳入潭內,化為蝴蝶一對,才使原來的無底潭化為一弘池水,改名為"蝴蝶泉"。現泉邊有郭沫若書題的"蝴蝶泉"石牌坊。�

大理三塔�
南詔時期修建,亦稱"崇聖寺三塔"。位於雲南大理市西北蒼山洱海之間。建築宏大,氣勢雄偉。主塔千尋塔,高69.13米,為多層密檐式磚塔,共十六層。每層正面均設有佛龕。塔 頂為鐵鑄圈盤,中立葫蘆形寶頂。南北二小塔均為八角形多層塔,雕有各式紋樣。千餘年來 ,雖經多次地震和風雨侵蝕,仍巍峨屹立。�� 蒙古包呈圓形,有大有小,大者,可納20多人 休息;小者,也能容10幾個人。蒙古包的架設很簡 單,一般是在水草適宜的地方,根據包的大小先畫 一個畫圈,然後沿著畫好的圓圈將「哈納」(用2.5 米長的柳條交叉編結而成)架好,再架上頂部的「 烏尼」(長約3 . 2 米的柳條棍),將「哈納」和 「烏尼」按圓形銜接在一起綁架好,然後搭上毛氈, 用毛繩系牢,便大功告成。一戶牧民就算在草原上 安家落戶了。

蒙古包搭好後,人們進行包內裝飾。鋪上厚厚 的地氈,擺上傢具,四周掛上鏡框和招貼花。現在 一些傢具電器也進了蒙古包,生活十分舒暢歡樂。

蒙古包的最大優點就是拆裝容易。搬遷簡便。 架設時將「哈納」拉開便成圓形的圍牆,拆卸時將 哈納折疊合回體積便縮小,又能當牛、馬車的車板。 一頂蒙古包只需要兩峰駱駝或一輛雙輪牛車就可以 運走,兩三小時就能搭蓋起來。
土家族吊角樓
土家族愛群居,愛住吊腳木樓。建房都是一村村,一寨寨的,很少單家獨戶。所建房屋多為木結構,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懸空,木欄扶手,走馬轉角,古香古色。一般居家都有小庭院,院前有籬笆,院後有竹林,青石板鋪路,刨木板裝壁,松明照亮,一家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寧靜生活。土家族土家族,全國現有人口5704223人,主要聚居在湖南湘西,湖北恩施。此外,四川省的石柱、秀山、酉陽、黔江等縣也有分布。
苗族、土家族多居住在山區,坡度較大。建房時都喜歡建造有古色古香的吊角樓。這種吊角樓,飛檐翹角,三面有走廊,懸出木質欄桿。欄桿上雕有萬字塔、喜子格、亞字格、四方格等象徵吉祥如意的圖案。
懸柱有八棱形、四方形、底斷常雕綉球,金爪等各種形體。吊角樓一般兩層,樓上樓下鋪樓板,樓上開有窗戶,通風向陽。窗欞刻有雙鳳朝陽,喜鵲嗓梅,獅子滾球以及牡丹、茶花、菊花等各種花草,古樸雅秀,既美觀又實用,很有民族住房的特色。
東北的鄂倫春和鄂溫克族人民,以前由於過著流動性很大的狩獵生活,為了適應環境,他們住在非常簡單的一種蓬子里,這種蓬子叫「希楞柱」,俗稱「撮羅子」它高約一丈,直徑一丈二尺左右,用二十五至三十根落葉松桿搭起成傘形的窩棚,夏天以樺樹皮做蓋,冬季用麋鹿皮圍起來。他們根據野獸多少而移動住處:一般夏天和秋天住一處最多十天;冬天獵取灰鼠時,二、三天就搬一次家。把一個山的灰鼠打光再轉到另一個山上;男人把撮羅架搭好,女人用馴鹿隨後,把用具馱運到新的住處。
我見過那院落寬敞,雄偉壯觀的四合院,也見過那狀如蘑菇,漂亮美觀的哈尼族蘑菇房,還見過那端莊穩固,古樸粗獷的藏族碉房。但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還是陝北窯洞和羌族碉樓。

陝北窯洞

在很久很久以前,大風把黃土從很遠很遠的地方帶到了陝北,造就了這片金黃而遼闊的土地。在這片土地上,居住著淳樸的人們,他們所居住的房屋就是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的----陝北窯洞。

這種窯洞一般修在朝南的山坡上。向陽,被靠山。門朝開闊的地帶,少有樹木遮擋。一個院的窯洞一般只修3個至5個。最中間的為正窯,兩邊常放雜物或是小的房間,也可以貯存糧食。

走進窯洞的內部,內側有灶台、鍋等。洞頭壘著土炕。土炕正中間的下有一個洞,用來生火,這樣到了冬天也不會感覺到冷。這種窯洞夏天也很涼快,真是冬暖夏涼!

羌族碉樓

羌族是四川的一個少數民族,他們獨具特色的民居就是----碉樓。

在羌語中,碉樓被稱為「鄧籠」,意為美麗、高貴的房子

羌族人有「依山而居,壘石為屋,高者十餘丈」的習俗。碉樓的高度在十米至三十米之間。用於御敵、貯存糧食和柴草。羌族民居為石片砌成,平頂房,呈正方形。多數為三層,每層高約三至四米。有著強烈傳統民俗文化。

總之,每個民族有他們各自的特點,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民居。但我認為它們都是古樸而純潔的美!

8* 各具特色的民居 課文原文
客家民居

在閩西南和粵東北的崇山峻嶺中,點綴著數以千計的圓形圍屋或土樓,這就是被譽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客家人是古代從中原繁盛的地區遷到南方的,他們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邊遠的山區,為了防備盜匪的騷擾和當地人的排擠,便建造了營壘式住宅,在途中摻石灰,用糯米飯,雞蛋清作粘合劑,以竹片,木條作筋骨,夯築起牆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樓。它們大多為3至6層樓,一百至二百多間房屋如橘瓣狀排列,布局均勻,雄偉壯觀。大部分土樓有兩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歷史,經受無數次的地震撼動,風雨侵蜍以及炮火攻擊而安然無恙,顯示了傳統建築文化的魅力。

客家先民崇尚圓形,認為圓是吉祥,幸福和安寧的象徵。土樓圍成圓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卦與卦之間設有防火牆,整齊劃一.

客家人在治家,處事,待人,立身等方面,無不體現出明顯的文化特徵。比如,許多房屋大門上刻著這樣的正楷對聯:」承前祖德勤和儉,啟後子孫讀與耕」,表現了先輩希望子孫和睦相處,勤儉持家的願望.

客家人那和睦相處,勤儉持家的品格值得我們學習,土樓內所保留的民俗文化,讓人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久遠.

傣家竹樓

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進了綠色的世界。遠遠望去,到處是一叢叢綠色的鳳尾竹,和遮天蓋地的油棕林。在竹林深處不時傳來雞犬之聲,卻看不到村寨、房舍,顯然那一幢幢竹樓都藏在濃綠的竹林中了。

竹樓是傣族傳統的建築形式。傣族人民居住區地處亞熱帶,地溫高,據說竹樓利於防止酷熱和濕氣,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著「多起竹樓,傍水而居」的習慣。

傣族村寨多則二三百戶,少則一二十家,都由一幢幢別致的竹樓組成。村邊都有防護林帶。每家竹樓四周,都用竹籬圍著。籬內種植各種花木果樹。可謂「樹滿寨,花滿園」。竹樓下有較大的空地作院子。整個竹樓呈正方形,分上下兩層,樓上住人,樓下一般作關牲口和堆柴禾用。竹樓由二十至二十四根柱子支撐。屋內橫梁穿柱。有的橫樑上雕刻著花紋。離地七八尺處鋪樓板或竹蔑,將樓房隔為兩層。屋

頂用茅草編織的草排或木片覆蓋,近年大都改為用瓦頂。

如果你到傣家作客,走進竹籬,登上木梯,便來到屋外的走廊,進門,是一寬大堂屋,中間鋪一大塊竹席,這是全家活動的中心,也是招待客人的地方。兩側是用木板或竹篾隔成的卧室,外人是不能入內的。傣家竹樓建築結構一般都比較簡單,但十分寬敞,別致美觀,室內通風也很好,你在室內坐著,只覺清風徐徐,花果飄香。

建造竹樓,是傣家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按照傳統習俗,先要選好地方,打好地基,再立柱架梁。一幢竹樓最主要的是中柱。中柱一般是八根。選擇中柱是件嚴肅而隆重的事情。中柱從山上運進村寨時,大家都要去迎接,並潑水祝福。傣族還有個風俗:一家蓋房,全村幫忙。新樓落成時,還要舉行「架竹樓」儀式。這時候,全寨子的人都蜂擁而至,喜氣洋洋,像過節一般熱鬧。同時還要請「贊哈」(歌手)唱「賀新房」的曲子,據說這樣才能吉祥、平安,家道興旺。
雲南少數民族民居薈萃<3>2007-02-08 03:33 傣族民居——干欄式建築 傣族民居分為干欄式建築、地面建築、土掌房三種。干欄式建築主要分布在西雙版納全境和德宏州的瑞麗,遮放壩子。干欄式住房以竹術為材料,木材作房架,竹子作檁、掾、樓面、牆、梯、欄等,各部件的連接用榫卯和竹蔑綁扎,為單幢建築,各家自成院落,各宅院有小徑相通。房頂用草排或掛瓦。瑞麗的干欄式建築體現出較高的水平。地面建築主要為芒市、盈江等地採用,為土牆平房,因受漢族影響,已不是傣族固有的住宅形式。土掌房,是居住在紅河流域地區的主要住宅形式,大量分布於雲南中部和東南部地區。土掌房以木樑柱和土牆承重土質平頂,形成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因地勢建成二、三層的土樓,層層壘進,呈階梯形,有天井、樓層,一般居家擁有十數間房屋,平頂上可涼犧糧食或堆放農具。土掌房建造容易,冬暖夏涼,特別適合於乾熱河谷地帶的氣候。 景谷傣族住土木結構平房,房頂不高,用茅草或瓦覆頂。分中堂,左右兩廂。中堂置三角火塘,為煮飯、會客之處。左廂房為長輩卧室,右廂房為子女卧室。 孟連傣族為干欄式竹樓。白族建築——「三房一照壁」

白族的住宅,因各地區的自然環境和技術水乎不同,創造出多種多樣的房屋形式。高寒山區的白族人民多居住單間或兩間相連的「垛木房」或「竹籬笆房」。壩區白族人民多住土木結構的瓦房。其布局則採取「三房一照壁」和「一正兩耳」或「四合五天井」等形式,院落寬敞,陽光充足。多數人家還設有花壇,種植山茶、石榴、掛花、香橡等花木,花草芬勞四溢,環境優美舒適。白族人民十分重視照壁、門樓的建築。照壁用白灰粉刷,由名人題寫「萬紫干紅」、「旭日東異」或「福」、「壽」等象徵吉祥如意的大宇。四周山牆也一樣彩畫著各種山水、花鳥、蟲魚圖案,每個角落的裝飾都很講究,給人以生動活潑、均勻對稱、和諧優美的感覺。面富於獨特風格的門樓,其建築裝橫更傾注了白族人民的藝術智慧。一般都是斗拱重疊,飛搪串角,附以泥塑、木雕、石刻、凸花青磚、大理石等組合的立體圖案,。其造型之優美,結構之嚴謹,可與內地殿閣婉美。許多門扇是由錢空三層的花、鳥、蟲、魚、人物等以及浮雕圖案所組成,顯得玲現剔透、精巧優美。有的門樓、隔扇不用一顆鐵釘,僅以鑿出卯眼相接,卻十分堅固牢實。所有這些,都充分體現了白族人民具有較高的建築藝術水平。
彝族民居一大特色——土掌房
在彝區,各地、各支系傳承的居室建築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並與當地的居住習俗有密切關聯,從村寨的聚落到住宅的地址;從房間的分置到什物的堆放;從建築結構到民居信仰和禁忌,都表現出獨特的民族風情。

民居特色

村寨彝族是農牧兼營的民族,村寨的分布與座落有其獨特的傳承。彝族的村寨多坐落在海拔2000~3000米的山區、半山區,相沿聚族而居,一般選擇向陽山麓,順山修建,以山腰、山樑處居多,山腳、河谷地帶較少。《元陽縣志》載:「彝族多居住在山川壯麗、資源豐富的山區,村寨依山傍水,四周梯田層層,村後有山可供放牧,村前有田可供耕種,多數村寨都有一條水溝從中流過。」

民居在我國西南地區,彝族分布范圍較廣。因此,其民居類型為適應不同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或受其他民族的影響,而顯得比較復雜,不過彝族民居在各民族中卻有廣泛的代表性。一般說來,彝族民居類型可以分為以下幾類:瓦房、土掌房、閃片房、垛木房、茅草房等。
居住習俗彝族實行一夫五妻制的小家庭,兒女婚後另建住房,自立門戶,僅幼子與父母同住。彝家院落寬敞,以供生產和生活之便,尤其是在置辦紅白喜事時,可以廣納賓客。居室內,正房堂屋靠牆處供奉著天地祖宗處於牌位,供桌上擺設著香爐及虎、獅雕像;正中安放八仙桌,用於接待客人;左側有常年不熄的火塘,由三塊石頭支成,俗稱「鍋庄」,用以取暖禦寒,熱水烤茶,火塘周圍是家人圍坐議事的地方。正房兩側房間為當家兒子媳婦的卧室,兼存放貴重物品。一般長子居左,次子居右。老人、小孩及客房設在側廂房。大門後做磨房,正房樓上是糧倉,樓下為畜廄。
彝族民間建築
多建於斜坡上。以石為牆基,用土坯砌牆或用土築牆,牆上架梁,樑上鋪木板、木條或竹子,上面再鋪一層土,經灑水抿捶,形成平台房頂,不漏雨水。房頂又是曬場。有的大梁架在木柱上,擔上墊木,鋪茅草或稻草,草上覆蓋稀泥,再放細土捶實而成。多為平房,部分為二屋或三層。
土掌房冬暖夏涼,防火性能好,非常實用。

回答者: cf槍神cs - 三級 2010-3-20 15:00

一、木構架庭院式住宅

這是中國傳統住宅的最主要形式,其數量多,分布廣,為漢族、滿族、白族等族大部分人及其他少數民族中的一部分人使用。這種住宅以木構架房屋為主,在南北向的主軸線上建正廳或正房,正房前面左右對峙建東西廂房。由這種一正兩廂組成院子,即通常所說的「四合院」、「三合院」。長輩住正房,晚輩住廂房,婦女住內院,來客和男僕住外院,這種分配符合中國封建社會家庭生活中要區別尊卑、長幼、內外的禮法要求。這種形式的住宅遍布全國城鎮鄉村,但因各地區的自然條件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各具特點。其中四合院以北京的四合院為代表,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建築風格。

二、「四水歸堂」式住宅

中國南部江南地區的住宅名稱很多,平面布局同北方的「四合院」大體一致,只是院子較小,稱為天井,僅作排水和採光之用(「四水歸堂」為當地俗稱,意為各屋面內側坡的雨水都流入天井)。這種住宅第一進院正房常為大廳,院子略開闊,廳多敞口,與天井內外連通。後面幾進院的房子多為樓房,天井更深、更小些。屋頂鋪小青瓦,室內多以石板鋪地,以適合江南溫濕的氣候。江南水鄉住宅往往臨水而建,前門通巷,後門臨水,每家自有碼頭,供洗濯、汲水和上下船之用。

三、「一顆印」式住宅

雲南省(中國西南部)的「一顆印」式住宅可以作這類住宅的代表,在湖南(中國南部)等省稱為「印子房」。這類住宅布局原則與上述「四合院」大致相同,只是房屋轉角處互相連接,組成一顆印章狀「一顆印」式住宅建築為木構架,土坯牆,多繪有彩畫。

四、大土樓

大土樓是中國福建西部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圍成環形的樓房。一般為 3~4層,最高為6層,包含庭院,可住50多戶人家。庭院中有廳堂、倉庫、畜舍、水井等公用房屋。這種住宅防衛性很強。客家人為保護自己的生存創造獨特的建築形式,至今仍在使用。

五、窯洞式住宅

窯洞式住宅主要分布在中國中西部的河南、山西、陝西、甘肅、青海等黃土層較厚的地區。利用黃土壁立不倒的特性,水平挖掘出拱形窯洞。這種窯洞節省建築材料,施工技術簡單,冬暖夏涼,經濟適用。窯洞一般可分為靠山窯、平地窯、磚窯、石窯或土坯窯三種。

六、干闌式住宅

干闌式住宅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南部的雲南、貴州、廣東、廣西等地區,為傣族、景頗族、壯族等的住宅形式。干闌是用竹、木等構成的樓居。它是單棟獨立的樓,底層架空,用來飼養牲畜或存放東西,上層住人。這種建築隔潮,並能防止蟲、蛇、野獸侵擾。

別具特色的朝鮮族民居(組圖)

朝鮮民居

生活在東北的朝鮮族是一個勤勞智慧的民族,它不但有著色彩亮麗、形式特異的民族服飾,而且有著極具特點的飲食、祭祀、喪葬等等民族風俗。特別是朝鮮族民居建築,更表現出鮮明的朝鮮族民族的風俗文化。

今天,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田野鄉間,仍然可以看到許多黑瓦白牆的朝鮮族傳統民居。你看那晨曦中,裊裊炊煙籠罩下的小村落,一個個院落,一幢幢小房,黑瓦和白牆相映,其中勞作著朝鮮族男女,一幅蘊味十足的民族風情畫。

1700多年前的《三國志》里就記載了早期生活在東北的朝鮮族居住方式,書中寫道:「居處作草居土室,形如冢,其戶在上,舉家共在中,無長幼男女別」。約一千多年前,朝鮮族已經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建築形式,並且根據屋頂形狀、所用建築材料、屋內結構劃分出不同的類型。

就說這屋頂吧,從形式上就有懸山式、廡殿式、歇山式、平頂式;從建築材料來看呢,有用泥和草蓋的草房,有用木頭建的木楞子房,又有磚木結構的瓦房等等。可是不論什麼形式的房子都以朝鮮族最喜歡的白色——白灰刷牆,而且瓦房的瓦片都特別大。

蓋房子是朝鮮族同胞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從前那得請陰陽先生選房基,還得祭「宅神」,宴親朋,特別隆重,而在建房過程中,上房梁時還要寫上樑文,這中間還有說道。

傳統的朝鮮族民居門多、窗少,而且窗和門的形式相差不多。第一次見到這種結構的房屋時,很難分辨出哪個是窗,哪個是門。其實呀,朝鮮族民居的門、窗不但有區別,而且有許多特別方便的功能。

⑧ 印度的建築有什麼特點

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其建築文化源遠流長,大致有以下幾種建築風格。

早期的印度建築(公元前1500~1200年)大多由土磚建成,在印度河流域有幾座繁榮的城市。這些城市具有精心規劃的方格系統,主要街道形成了矩形的街區。

佛教建築(公元前300年~公元320年)
這種原始的木質和土磚建築,就目前尚存的最早建築來看,主要有三種形式:住人的洞穴、鑿出的佈道講經的石洞、佛塔。這幾種神堂都是為了供大量信徒聚會而設計的。佈道石洞的主要形式和細部沿襲了早期木結構建築的原型。佛塔為半球狀的墳墩,其四周則有一條供信徒舉行祭典儀式時行走的道路,印度最有代表性的當屬桑奇佛塔。佛廟是石結構的神堂,其外部大多覆以豐富的雕飾物。

伊斯蘭建築(公元600~1500年)
主要建築類型是清真寺和宮殿。清真寺的平面布局大都是矩形的庭院,內有一間祈禱大廳,格局完全對稱。外表用琉璃磚,抹灰刻花貼面磚圖案或彩色石條塊,裝飾富麗堂皇。裝飾運用圓形、方形等幾何符號構成象徵性的圖案,結合葉飾和阿拉伯文字。著名的泰吉·瑪哈爾陵是伊斯蘭教建築的代表作,美輪美奐,無與倫比。

印度教建築(公元600~1750年)
這種風格的各式寺廟都有不點燈的神殿,神殿上部有一尖塔,前部有一個或多個門廊形大廳,充作宗教性舞蹈的場所。殿堂內的雕飾通過形象的重復實現整體的協調。建築表面以當地岩石雕刻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這些寺廟別具一格。

閱讀全文

與印度房屋叫什麼名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人為什麼用華人名字 瀏覽:611
為什麼美國可以攻擊伊朗 瀏覽:213
緬甸青芒果和越南青芒哪個好吃 瀏覽:318
義大利足球丙級聯賽是什麼 瀏覽:476
拼多多賣的越南沙金是什麼 瀏覽:55
從1到100越南語怎麼講 瀏覽:980
在義大利怎麼去醫院 瀏覽:534
義大利有哪些習俗禁忌 瀏覽:844
伊朗出口中國石油多少公里 瀏覽:144
越南和甘比亞哪個厲害 瀏覽:868
印度苗正科技公司有哪些 瀏覽:154
印尼戰車紅龍是哪裡的 瀏覽:826
印尼巴厘島特產是什麼 瀏覽:550
印度如何防止外資 瀏覽:503
如何1年獲得英國的大學本科學位 瀏覽:70
越南與中國哪個面積大 瀏覽:39
中國哪個省援助哪個國家 瀏覽:43
英國多少家庭有車 瀏覽:965
英國哪裡養羊 瀏覽:410
伊朗什麼東西最厲害 瀏覽: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