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郵票發行國家或地區是如何被銘記的
郵票的發行主體是郵票身份的重要標識。自郵票誕生以來,全球發行郵票的實體逾千個,除了政府機構,還有軍隊等部門也參與了郵票發行。在滄桑巨變中,各國版圖分分合合,不斷變化,還有許多當初發行郵票的實體已經消亡。目前世界上還有26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郵票。能夠認清這些郵票上國家或地區的銘記是一門學問。
早期世界各國發行的郵票,有許多不印國名,如英國、瑞士、巴西、匈牙利、奧地利等。1874年萬國郵聯的前身,郵政總聯盟在《萬國郵政公約》第187條規定,郵票上必須印國名或銘記。現在除英國以外,各國或地區都有國名或銘記。有時存在特例,如我國1933年發行的《譚院長紀念郵票》全套4枚,票面上就沒有印國名。
一般一枚郵票上只有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銘記。但也有特例,如一枚郵票上就有「肯亞(KENYA)、烏干達(UGANDA)、坦尚尼亞(TANZANIA)」三國的銘記,並在三個國家內都使用有效,這是歷史上殖民時期沿襲下來的結果。聯合國郵票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發行的郵票大多數用中文、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和俄文5種文字標明。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郵票在不同時期的銘記是有變化的。以中國為例,就有「大清郵政局」、「大清國郵政局」、「大清郵政」、「中華民國郵政」、「中國人民郵政」、「中國郵政」等。許多國家也存在這種變化。有的國名憑借英文知識可以猜出來,例如:AUSTRALIA(澳大利亞),BOTSWANA(波札那),BRASIL(巴西),BANAMA(巴拿馬),PAKISTAN(巴基斯坦)等。但是有些憑借英文知識就猜不出來,例如:BURMA(緬甸),LIECHTENSTEIN(列支敦斯登)、CENTRFRICAINE(中非)、KOREA(韓國)等。有些國家用本國主要民族的名稱代表國名,如匈牙利使用「MAGYAR」(馬扎爾,匈牙利主要民族)代表,瑞士使用古代歷史上的一個民族名稱「HELVETIA」(荷爾維第亞)代表國名。有些國家郵票上只使用本國官方文字或縮寫字母標注,這也是大多數國家的通行做法,如採用中文、法文、西班牙文、德文、阿拉伯文等。採用縮寫字母表示的,如:CCCP(蘇聯)、U?S(美國)、DDR(原民主德國)、SWA(西南非洲,即納米比亞)等,更增加了認識的難度。
許多國家同時使用本國文字和英文標注國名,更便於該國郵票走向世界。如印度(INDIA)、泰國(THAILAND)、埃及(EGYPT)、伊拉克(IRAQ)、以色列(ISRAEL)等。中國現在也加上了英文(CHINA)。日本自1966年起加註拉丁字母「NIPPON」。有些國家國名更改過,如斯里蘭卡(SRILANKA)原名「錫蘭(CEYLON)」,貝南(BENIN)原名「達荷美(DAHOMEY)」,吉布地(DJIBOUTl)原名「索馬裏海岸(SOMALIS?TKFRAN?AISEDES)」,尚比亞(ZAMBIA)原名「北羅得西亞(NORTHERNRHODESIA)」,馬達加斯加(MADAGASAR)原名「馬爾加什(MALAGASY)」,迦納(GHANA)原名「黃金海岸(GOLDCOAST)」等,前、後國名既要同時記住,又要能把前、後國名對應正確。最好能同時記住更改國名的時間。另外,某些國家由於歷史上的原因,郵票上的銘記有多種變化,必須了解世界歷史和一些國家的歷史才能判斷出來。如中非曾經在郵票上使用過「法屬剛果」、「烏班吉沙里」、「烏班吉沙里法屬赤道非洲法國」、「法屬赤道非洲」、「自由法屬非洲」、「中非共和國」、「中非帝國」等。德國就有「民主德國」、「聯邦德國」、「西柏林」等區分。郵票上銘記的演變,是一個國家歷史的寫照。有些國家,有時聯合,有時分開,發行郵票的主體經常變化,如:「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是由阿布扎比(AUBDHABI)、富查依拉(FJEIRA)、迪拜(DUBAI)、阿治曼(AJMAN)等7個阿拉伯國家合並;1963年9月成立的馬來西亞由柔佛、沙撈越、霹靂、新加坡等14個蘇丹國和地區組成。「阿聯」也曾合並、分開,都各自發行過郵票。
有的國家和地區的名字,可能你不熟悉,甚至根本就沒有聽說過,例如:BURKINAFASO(布吉納法索,原名「上沃爾特」)、PITCAIRNISLANDS(皮特凱恩群島)、COMORES(葛摩群島)、LIECHTENSTEIN(列支敦斯登)、KIRIBASI(吉里巴斯)等。一些不法之徒偽造貌似郵票的「花紙頭」蒙騙集郵愛好者,常常杜撰國名,或印上與某一個國家相似的假名。熟知郵票上各國和地區的銘記,可以煉就一雙火眼金睛,對於假郵票上臆造的國名,一眼即可識破。如:BERNERA ISLAND SCOTLAND、SAN DA ISLAND、STATE OF OMAN、KINGDOM OF YEMEN、MANAMA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