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印邊界問題,最理想的解決方案是什麼
其實這個就是敵不動我不動的原則更好吧。
其實我個人覺得還是說敵不動我不動原則更好吧,因為誰都不想去破壞現在的和平狀態,不是說誰能不能打過誰的問題,而是戰爭造成的不僅僅是證據的動盪,經濟的倒退,還有就是人民的安全狀態吧。
所以說保持中立,然後把所有的原則,退步還有讓步都說好,接著就是看印度怎麼選擇的。
因為我們國家現在主要還是發展經濟的,誰沒事都不想好好的不發展,非要去打仗玩的啊。
其實看看國內每年出去的維和部隊,和平沒有戰爭才是最主要的。
❷ 印遭鐵棍攻擊,中方是如何回應的
針對近期中印邊界西段的事件,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同印度外長蘇傑生通電話時已經詳細闡明中方嚴正立場。
中方已多次申明,事件發生的起因是印方一線部隊公然打破雙方軍長級會晤達成的共識,在加勒萬河谷現地局勢已經趨緩的情況下,再次跨越實控線蓄意挑釁、暴力攻擊中方前往現地交涉的官兵,進而引發激烈肢體沖突,造成人員傷亡。
事件發生以後,中印雙方通過軍事和外交渠道進行了溝通協調,雙方同意公正處理加勒萬河谷沖突引發的嚴重事態,共同遵守兩國軍長級會晤達成的共識,盡快使現地局勢降溫,維護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
(2)如何看待印度邊境的溝通擴展閱讀:
中印雙方的下一步措施:
王毅國務委員在同印度外長蘇傑生的通電話中闡明了中方對當前中印邊境事態的立場。他同時強調,中印兩國都是10億級以上人口的新興力量,加快實現自身發展振興是我們各自肩負的歷史使命。
為此,雙方相互尊重、相互支持是正道,符合兩國的長遠利益;相互猜忌、相互摩擦是邪路,違背兩國人民的根本願望。雙方應按照兩國領導人達成的重要共識,通過中印邊界特別代表會晤機制、邊防部隊會晤機制等既有渠道,就妥處邊境事態加強溝通協調,共同維護邊境地區和平與安寧。
雙方同意公正處理加勒萬河谷沖突引發的嚴重事態,共同遵守雙方軍長級會晤達成的共識,盡快使現地局勢降溫,並根據兩國迄今達成的協議,維護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
❸ 中印沖突帶給我們的啟示有哪些
啟示:其實兩個國家的沖突往往是因為某些觀念都不回來。我們不能站在一個過於偏袒其中一個國家的地位上評論。更應該的是調節倆者之間的矛盾,讓他們得到平衡,得到和諧有序,共同發展。這才是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印作為亞洲及世界上有影響力的大國,保持中印之間的友好合作關系對維持亞洲及世界和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平解決兩國邊界問題是中印關系發展關鍵。然而中印邊界問題仍然困擾兩國戰略合作向實質性方向邁進,同時也制約中印關系的縱深發展。
中印沖突事件:
2020年4月,印度邊防部隊單方面在該地區抵邊修建設施,中方多次就此提出交涉和抗議。
2020年5月6日凌晨,印度邊防部隊越線進入中國領土構工設障,阻攔中方邊防部隊正常巡邏,試圖單方面改變邊境管控現狀。中方邊防部隊不得不採取必要措施,加強現場應對和邊境地區管控。
2020年6月6日,在中方的大力推動下,雙方經過多渠道溝通,兩國邊防部隊舉行首次軍長級會晤,雙方同意採取切實措施,緩和邊境地區局勢。印方承諾不越過加勒萬河口巡邏和修建設施,雙方通過現地指揮官會晤商定分批撤軍事宜。
2020年6月15日晚,在中印邊境加勒萬河谷地區,印軍違背承諾,再次越過實控線非法活動,蓄意發動挑釁攻擊,引發雙方激烈肢體沖突,造成人員傷亡。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印沖突
❹ 中印邊界爭端最優解決方案
一、教訓印度
如果想給印度一個教訓,事情的結果是明擺著,因為中方的戰鬥力毋庸置疑。但無論如何,誰也不願意真走到戰爭那一步。應對疫情、拯救國民生命,應是印度的當務之急。
二、和談
那麼和談呢?中方已經明確表示,要求印方與中方相向而行,回到對話和談解決分歧的正確軌道上來。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同印度外長蘇傑生通電話時也強調,雙方應按照兩國領導人達成的重要共識,通過中印邊界特別代表會晤機制、邊防部隊會晤機制等既有渠道,就妥處邊境事態加強溝通協調。
但前提是印方要端正態度,嚴懲肇事責任人,嚴格管束一線部隊,立即停止一切挑釁性舉動。在事涉中國領土主權的問題上,別再搞這種耍無賴的小把戲。
(4)如何看待印度邊境的溝通擴展閱讀:
延伸閱讀
9月14日中印外長在莫斯科簽訂五點解決分歧方法時刻,莫迪卻對當前的中印邊境對峙發表了最新講話,他在講話中呼籲印度議會團結起來一致對外,支持正在前線部署的印度軍隊,莫迪表示國家將與前線士兵共進退。16日,外國記者質問中印外交部發言人,為何中印外長答應解決分歧,中印邊境軍隊卻沒有分離?
1962年中印戰爭就是10月打的,越往後,中印越緊張,越可能沖突。中印之間經過2017年洞朗對峙,2020年邊境斗爭,雙方和平的基石已經失去了,印度此時撤軍就算中國不「擊其惰歸」,民粹主義印度國內,莫迪也無法交代。再晚一些撤軍,印度那糟糕的後方交通,應該會損失不少生命的。
據說班公湖第四指,中國已經建好永久營地,印度必須留下一些軍人與中國做伴,否則來年2月,未定國界,中國一定會前出一定距離,這是印度不可接受的現實。
❺ 印度不斷增兵邊境 中國該如何面對
在此之前印度在去年已向中印爭議地區的藏南地區增兵6萬,同時修建和修復了多個機場並部署了18架蘇30MKI戰機,此外還在該地區大量部署155毫米火炮、直升機、無人飛行器等先進武器。眾所周之,在中印爭議地區的兵力對比,印度一直戰有絕對優勢,那麼印度還要繼續增兵到底是想干什麼?印度真想主動進攻中國?核子轟炸機試析如下。 核子轟炸機:中印爭議地區主要分為東、中、西三段,其中最大爭議地區為東段約9萬多平方公里,此地為印度實際控制。而中段的爭議地域比較分散且面積小,所以中段並不是矛盾的重點。西段的阿克塞欽地區爭議面積為3萬平方公里實際為中國控制。印度多年來一直經營藏南地區即爭議的東段,不斷往該地區移民並修建了大量工事,幾乎形成了佔有的既成事實。按常理說印度已經實際控制了藏南地區,並且在該地區的駐軍是中國邊防軍的幾倍之多,只要印度能守住該地區就算達到了目的,更應該把兵力部署到阿克塞欽地區周邊(因此地為中國控制)。可是印度卻偏偏往藏南地區增兵,在軍隊部署上改為攻勢防禦,表面上看印度似乎還有進攻中國的意圖。但核子轟炸機認為印度此種部署方式恰恰證明印度不想同中國開戰。如果說印度想攻擊中國,那麼他就應該把更多兵力放在阿克塞欽地區周邊,必竟該地區在中國控制之中,印度一直宣稱此地為印度所有,他想奪回必然要從這里下手。他之所以把重兵屯積在藏南地區,一是想證明其在戰略姿態上是一個強硬態勢,以強大的武力震懾中國。印度在50年代建國之時就在憲法中明確表示,任何政府都無權修改印度的邊界線,也就是說如果在邊界問題上談判就必須修改憲法,這就是印度歷界政府在邊界問題上都不談判的一個重要原因。拿目前的情況來看,要讓印度政府為了讓出爭議地區而去修改憲法,這是絕對不可能的。印度總理辛格表示,其它地方都可以和中國合作唯獨邊界問題絕不妥協。在邊境部屬重兵也是為了響映高層的決心,是讓中國方面看的。二是,如果中國進攻印度,大量增兵將使中國的戰爭成本急聚上升,從而迫使中國重新考慮武力收復的可行性。在印度一直採取不談判的情況下,如果中國想收回被佔地區,唯一的方法就是採取武力收回,因阿克塞欽地區在我方控制之中所以必然會進攻藏南地區,如果該地區的印度軍隊不斷增加,那麼我們相應的也就必須增加藏南地區的戰備水平。印度認為中國一直在全心搞經濟建設,不想讓戰爭破壞現有的經濟建設的進程,更何況一個高成本的戰爭。中國多年來在這個問題上的表現,也證明了印度的想法在現在看來還是對的。一旦此目的達到,中國繼續往後拖延收復時間,那麼印度就有更多的時間來完善藏南地區的戰備條件,更重要的是時間拖的越長國際社會對印度佔有的事實將會逐漸認可。 核子轟炸機:印度不想打,中國更不想打,但是印度不談判我們該怎麼辦?不打能收回來?這種可能顯然是很低的,戰爭若遲早會爆發那不宜早不宜遲,如果繼續拖延就正中了印度的下懷。中國多年來遲遲不動武的原因有以下幾點,一個印度擁有了核武。世界上還從來沒有哪兩個核武國家開戰的先例。核武國家發生沖突,一旦控制不住引發核戰爭的可能性很大,這對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不願意看到的。但是同印度如果發生沖突引發核戰爭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印度的核武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不能和中國同日而語,中國怕遭到核打擊印度豈不更怕?中國有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諾,那麼印度就敢先使用核武?為了一塊不毛之地他想亡國?這顯然不可能,我想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對另一個有核國家開戰,除非到了將要國破家亡的時候不然絕不會使用核武的,戰爭是想得到利益,核戰是賠本買賣,所以大可以排除這個因素。二是,補給問題。62年中印自衛反擊戰時,我軍曾拿下了藏南地區,後主動退出該地區絕大多數人都認為是補給問題造成的。不過,隨著青藏鐵路的開通,中國軍隊的主要運輸手段已經變成了鐵路為主,公路和空運為輔的形式。大批的軍用物資調動可通過鐵路直接入藏,然後再經由公路網路集散。目前,印度在邊境地區的基礎設施還不完善,不僅沒有鐵路,就連公路網也不完善。但是印度正大力改善,不斷的修復機場和72條公路計劃都是為了改善補給。以此看來,以現有補給能力中國並不比印度差,但是如果時間一長印度必竟是實際戰領藏南,種種條件都會比中國優越。所以說收復藏南更是宜早不宜遲。三是,印度的駐邊境的兵力要超過中國數倍。現在軍事戰爭已進入遠程精確打擊時代,由其是在藏南這種高海拔的深山之中,大兵團作戰更是施展不開。而我國的精確打擊能力,如遠程火箭炮和戰術導彈在射程和精度上都是佔有絕對優勢的。所以說印度往邊境部署10萬兵力和20萬兵力的意義並不大。即便是比,我們不缺的就是陸軍,62年的時候印度再多的軍隊還不是一觸即潰。四是,朝鮮半島、南海和台灣問題牽制了中國。其實仔細看吧,台灣問題隨著兩岸關系的緩和,雙方的軍事對峙關系已明顯得到了改善,發生軍事沖突的可能也隨之降低。這也使我們能抽出身出去應對藏南。南海問題的主動權在我方,是要中國認為有必要了,隨時可拿下南海。南海問題對收復藏南的影響並不是太大。至於半島問題,美國不管是軍演也好,嚇唬也罷,半島上是不可能有太大規模的武裝沖突的。我在《雙航母齊了聚中東》一文中有介紹,各位可以參照。 排除以上問題的困擾,核子轟炸機認為我們應該適時收回藏南了,不能讓印度的軍隊嚇住更不能讓他們牽著鼻子走。毛主席曾說過,中國有960萬平方公里不能到我手裡就變成了950萬吧。
❻ 如何評價印巴再度邊境交火各有傷亡
1947年印巴分治後,兩國為爭奪克什米爾地區發生過兩次戰爭。印度認為,克什米爾是其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巴基斯坦則堅持克什米爾的歸屬應遵照克什米爾人的意願,通過全民公決解決。2003年,雙方在克什米爾實際控制線一帶達成停火協議,但此後雙方仍時常指責對方破壞停火協議。
印巴克什米爾問題由來已久,其本質根源在於英國殖民者在1947年「印巴分治」時種下的地緣政治隱患。從這一意義上說,印巴之間的沖突,其實是在為英國「退出」時埋下的釘子「買單」。
此次交火與過去不同之處在於近期的地區局勢背景。由於南亞地區近期緊張局勢升級,印巴之間的交火,無疑構成了寬前推動局勢的又一個因素,其背景超越了克什米爾問題本身,緩巧鬧涉及到印巴之間的整體博弈,乃至於整個南亞次大陸的格局發展。
印度的眼光並不僅限於陸地,還希望真正控制整個印度洋,掌控亞歐之間、東亞與中東非洲之間的聯絡通道,全面提升自身在國際社會的話語權。這與其希望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目標也是想配套的。
在如此戰略思維的指導之下,印度對周邊地區四處伸手,也成為了一種必然。印度軍方最近聲稱要打「2.5場戰爭」,這不僅體現了其將周邊多個國家作為明確假想敵的心態,也體現了其對於自身能力認知的缺陷。
❼ 印度人是怎麼看中印沖突的呢
關於中印邊境沖突,印度人怎麼看?
朱潔:「我覺得這是面子問題,」一位樂觀的印度觀察者表示。在一些人看來,這是一場關乎國家尊嚴的「懦夫博弈」。
我於中印兩國正在發生邊境沖突之際,從倫敦前往印度的海得拉巴(Hyderabad)公幹。這座首府城市深處印度中部,鮮受邊境糾紛打擾,微軟、亞馬遜以及不少國際金融公司都在此建立委外部門。
辦事之餘,我與一位在倫敦結識的印度清潔能源企業家小聚,同坐的還有當地幾位政商人士。聊天時不免討論起最近的中印沖突:6月中旬,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工程隊開始在中國和不丹均宣稱擁有主權的喜馬拉雅山洞朗地區(Doklam/Donglang plateau)修建一條公路,導致中印兩國軍隊對峙。
大國沖突
「那裡顯然是我們的戰略要地。」在在座的人看來,這大概是毋庸置疑的一點。中國修建的公路通向一片山脊,可以俯瞰印度的「雞脖子」(Chicken' s neck)——連接偏遠東北七省與南部大陸的一條狹長走道。一旦出現戰爭,譬如為了有主權爭議的阿魯納恰爾邦(Arunachal/Pradesh),即北京眼中的藏南,中國軍隊對開向戰線的印度軍隊將取得居高臨下的優勢。因此,印度安全專家將這條道路看作一道中國不可跨越的紅線。
當然,在中國看來,這塊土地是本國領土,自然有權修建道路,印度軍隊應當撤退。中國向印度發出警告,稱自己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言人表示,外國不應低估中國保護和平、國家主權、安全和利益的軍事實力和決心,展現了一個現實主義大國一貫的外交言辭。
「我覺得這是面子問題,」一位樂觀的觀察者表示。雙方都呼籲警告對方軍隊撤退。在一些人看來,這是一場關乎國家尊嚴與臉面的「懦夫博弈」。究竟該怎麼撤退?是否設法同時撤離?或者用不丹士兵暫時取代印度士兵,以降低沖突升級的可能性?
當然,也有種種信號表明,對峙升級的可能性並不小。兩國軍人投擲石塊、軍事演練等小型沖突不斷,而歷史上,許多大沖突也始於不慎點燃的導火索。「懦夫游戲」是危險的游戲。
「不丹就像夾在漢堡中的肉餅。」一個人邊說邊拿起餐盤中的漢堡,盡管我注意到他的漢堡里是一塊素餡。因為宗教信仰、衛生健康等原因,素食主義在印度非常盛行。
中國媒體稱印度孤立、打壓弱小鄰國、擠壓中國爭議領土,以維持自己的勢力范圍。印度方面則報以類似的指責。的確,這次的邊境沖突還是大國之間的博弈,而處在利益中心的不丹,只是提供了說辭的棋子。能像朝鮮這樣撬起國際范圍動盪的小國,目前屈指可數。
「這也許也與整體國際局勢相關。」另一人補充。眼下朝鮮半島問題,當屬古巴導彈危機以來最嚴峻的核危機。1962年,當美國總統肯尼迪與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在美國後院對峙時,亞洲也發生了一場真槍實彈的中印戰爭。這好像歷史重演——兩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文明古國,在華盛頓為一場核彈危機忙得焦頭爛額之際,再次劍拔弩張起來。
百姓角度
我住的海德拉巴金融城,是後發展起來的城郊新區,有些倫敦金絲雀碼頭(Canary wharf)的感覺。酒店窗外,是全城第二高樓,印度工業信貸投資銀行的標志ICICI徹夜閃亮。
「你應該去老城區看看,」我的印度朋友說,「在印度,想要改變已經存在的,非常艱難。只有重新建立的,才不用經歷現代化的艱難嬗變。大多數的印度百姓,都住在未翻新的古城區。」
我依言進城,裡面古老民居、印度教神廟、清真寺交替,與充滿國際公司的金融城相比,像進入了被歷史塵封的另一個世界。走在街頭,總是受到漫長凝視。這也難怪——在老城區一天,確未見到一個外國人,無論是金發碧眼的白人,還是修眉細眼的東亞人,都沒有。一大群人上前合照,好奇地問我的名字,以及各種問題。我見大家態度相當友好,也不禁想采訪一下非「精英」階層的想法,於是問人群中一個青年男子:「你們怎麼看中國呢?」
他搖搖頭,遲疑道:「這是我第一次見到中國人。」
望採納
❽ 印方希望怎麼解決中印邊界問題
對於中印邊境對峙,當地時間周五(4日),印度外交部重申,印方的目的是通過外交手段實現和平。印方消息人士稱,印度希望和平解決危機,但也很清楚地不允許中方修路。
中國國防部:剋制不是沒有底線
對於印度邊防部隊非法越界,國防部8月3日深夜發布重磅聲明,敦促印方立即將越界的邊防部隊撤回邊界線印度一側,盡快妥善解決此次事件,恢復兩國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
國防部聲明指出,中印邊境對峙事件發生以來,中國本著最大善意,努力通過外交渠道解決當前事態。中國軍隊從維護兩國關系大局和地區和平穩定出發,始終保持高度克制。但善意不是沒有原則,剋制不是沒有底線。印方要打消任何以拖待變的幻想。任何國家都不應低估中國軍隊履行保衛和平之責的信心和能力,都不應低估中國軍隊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決心和意志。中國軍隊將堅定不移地維護自己的領土主權和安全利益。
❾ 中國和印度邊境談判的結果是什麼
1、雙方沒有達成任何實際成果。
2、中印邊界東段態勢,紅框內有三個地名:扯冬、兼則馬尼、達旺。1962年邊境戰爭,即是由印軍在扯冬附近建立哨所引發。解放軍在1962年邊境戰爭中曾收復達旺,但後來主動撤軍,並從實際控制線後撤20公里,現在達旺為印度所控制。
3、香港《明報》的文章宣稱:「中方的底線是:中方放棄在東段的要求,印方放棄西段的要求,作為補償,印方把中段吃下去的2000平方公里吐出來,歸還中國,按此計算,全部爭議的12.5萬平方公里土地中,印度獲得72%,中國僅得28%。但印度的方針卻是:我的是我的,你的還是我的,12萬多平方公里要通吃。
4、所以雙方沒有達成任何談判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