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主要河流是什麼
印度主要河流是恆河和印度河。恆河中文又譯為殑伽河、強伽河、岡底斯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南麓。恆河流域是印度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她不僅是今天印度教的聖河,也是昔日佛教興起的地方,至今還有大量佛教聖地遺存
印度河是亞洲主要的大河之一,發源於中國西藏,上游叫雅魯藏布江,被藏族視為「搖籃」和「母親河」。以水量來說是印度和孟加拉國的第二大河。
源頭至安拉阿巴德為上游,恆河的兩個較大源頭是阿勒格嫩達河和帕吉勒提河,兩河上游奔騰於喜馬拉雅山間,地勢由3150m急降至300m,急流洶涌。兩河在代沃布勒亞格附近匯合後,才被稱為恆河。當恆河流至安拉阿巴德時,海拔已降至120m。
上遊河段以赫爾德瓦爾為界,以上的河段穿過西瓦利克山脈,河床多為岩石,河道狹窄,多急流;以下的河段進入平原,河面變寬為0.76~3.3km,泥沙淤積,河道兩側多沼澤和低窪地,雨季常改道。旱季時,流量為200m³/秒;雨季時,流量達5680m³/秒。
2. 印度河的水文特徵
印度河 徑流量大 含沙量小 無結冰期 汛期6-10月 氣候高寒草甸、熱帶季風、熱帶沙漠 流經國家中國境內稱獅泉河、巴基斯坦 自北向南注入海洋阿拉伯海(世界文明發祥地) 北半球
3. 印度河注入的海洋是什麼
印度河注入的海洋是印度洋。印度河發源地是喜馬拉雅山西部中國境內的獅泉河,以自東南向西北為流向,總長2900-3200公里,主要流經中國、印度、巴基斯坦三個國家,是巴基斯坦的主要河流,重要的農業灌溉水源。
印度河是孕育印度文明的母親河,印度文明人類四大文明之一,是世界上最早進入農業文明和人民定居社會的主要文明之一。
印度河流域位於北緯約24度~37度,東經約66度~82度之間,流域地貌為幹流的上游和左岸支流的上游均處於高山區,幹流下游和河口地區處於印度河平原地區。
印度河的水文特徵:
印度河水系的主要河流以融雪為源。其流量在一年中的不同時期迥然有異∶冬季(12~2月)流量最低,春季和初夏(3~6月)水位上升,雨季(7~9月)洪水出現。在平原上幾乎沒有地表水流匯入,倒是由於蒸發和滲漏而大量失水。
幹流全程平均比降約為1.9‰,上游最大;多年平均徑流量2070億立方米;平均含沙量為3Kg/m3;無冰期;汛期每年6月份到10月份;受季風氣候影響,降水多徑流大;冬季降水少徑流小。
4. 印度河與恆河水量更多是哪條河,體現在哪些方面
與印度河相比,恆河水量大。
恆河徑流量豐富,河口多年平均徑流大約在5500億立方米;徑流量季節變化大,流水量因季節而有差異,但在接納較多支流和進入降雨量較大地區之時明顯增加。4~6月,喜馬拉雅山脈融雪匯入恆河,7~9月的雨季,帶雨的季風造成洪水。
印度河流經大陸性和沙漠地區,水量小。印度河平均年徑流2070億立方米,遠遠小於恆河水量;含沙量大,年輸沙量約為5.4億~6.3億噸,平均含沙量3千克/立方米。
印度河和恆河示意圖
註:完全沒有問題,希望幫助到您。請及時點擊採納。
5. 印度河在哪裡
印度河在巴基斯坦。
印度河是巴基斯坦主要河流,也是巴基斯坦重要的農業灌溉水源,印度河也是巴基斯坦的母親河,長約3180千米,平均流量6600立方米/秒,是尼羅河的兩倍,是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和的三倍。
印度河上源為獅泉河森格藏布,發源於岡底斯山脈岡仁波齊峰東北方向的切日阿弄拉山口西側,位於中國西藏阿里地區革吉縣境內,源頭溪流名為邦果貢。
簡介
印度河從喜馬拉雅山脈朝西北方向流入克什米爾,就稱為印度河,調頭向南流入印度河平原,在巴基斯坦南部信德省的卡拉奇附近流進阿拉伯海。
印度河流域氣候與植被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在上信德和旁遮普,過度放牧和伐木作燃料已經導致許多自然植被的毀滅。此外,人類長期干預自然水系,在希瓦里克斯Shiwaliks,毀林已經導致地下水和植被覆蓋狀況明顯惡化。
6. 印度河流的特徵
亞洲注入印度洋的河流分兩個系統:一為發源於青藏高原南側的河流,有印度河、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薩爾溫江和伊洛瓦底江等;一為發源於亞美尼亞高原注入波斯灣的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中南半島和南亞次大陸的河流,都屬於熱帶季風性河流,一年中水位變化很大。印度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的上游水量不大,但穿過喜馬拉雅山匯合山地南側諸河以後,流量大增。至於西亞的兩河,則都流經乾燥地區,水量不大,屬於由融雪水和雨水補給的河流,春季水位最高,夏季水位低。 恆河是南亞水量豐富的河流,發源於降水豐富的喜馬拉雅高山區南麓,又流經徑流大的印度大平原,恆河流域的地形,特別有利於形成強大的水系。恆河全長2700km,平均流量25100m3/s,超過黃河流量16倍多。恆河有兩條位於海拔4500m高度上的河源,它們穿過山地峽谷流入平原後,落差極小,流速漸慢,水勢平穩。恆河匯納了喜馬拉雅山脈方面許多多水支流,其中最大的是朱木拿河。恆河匯納德干高原方面的支流較少。恆河下游分流縱橫,主要水道有八,在入孟加拉灣處,與布拉馬普特拉河匯合一起,形成了廣闊的恆河三角洲,這兩條河流三角洲總面積約8×104km2,三角洲的開始點距海有500km。在三角洲地區,恆河分成許多支叉,其最東與最西支叉間直線距離,幾乎達到300km。恆河河水給孟加拉灣帶入的懸浮物質每年約為2×108m3,在離岸100km處,仍可清楚地看到恆河渾濁的水線。在探查孟加拉灣北部海底構造時,曾發現一條深而長的水下地溝,它是晚第三紀末由於沉降而被淹沒於海底的恆河下遊河床遺跡。恆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的分流經常游移不定,汛期往往給居民帶來危害。 恆河河水大部由夏季季風降雨供給,一部分由喜馬拉雅山脈上的冰雪融水供給。因此水位從5月開始上漲,7—9月由於季風降雨達到最高水位,在這個時期恆河的深度和寬度都達到平水位時的兩倍。三角洲上洪水有時還由颶風形成,這種類型的洪水出現在10—11月,雖不經常發生,一旦出現能造成極大危害。恆河上游因為落差較大,侵蝕搬運作用很強,加上第四紀以來地盤隆起,以致形成了恆河大平原。恆河的經濟意義很大。它流經人口稠密和大面積的農業地帶,自古以來河水就用於灌溉,有復雜的渠道系統和一些水庫。恆河自出山以後即可通航。布拉馬普特拉河的水文特徵基本上與恆河一致,只是它的水位波動更大一些。布拉馬普特拉河河水也廣泛用作灌溉,它的通航距離,從河口算起約有1300km。 印度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北麓我國西藏境內,先向西北流,穿行於喜馬拉雅山和喀喇昆侖山之間,後轉向西南流,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匯納了較大支流,其中主要是傑盧姆河、奇納布河與薩特累季河等。印度河全長3180km,比恆河長度大,但流域面積僅96×104km2。印度河上源海拔高度5300m,在穿經喜馬拉雅山脈時,形成一系列長達幾十公里的深峻峽谷,河床狹窄,兩岸石崖壁立,河流在其間奔騰咆哮,形成許多急流與岩檻。印度河流入平原後,出現一些分流,其中有的分流在乾季經常乾涸,而在雨季,一些分流匯合起來總寬度可達25km。印度河在近河口處,分13支入阿拉伯海,並在河口附近形成三角洲。印度河各支流,因系流經西瓦里克(Siwalik)丘陵地易被侵蝕的沉積岩區,故河流的含沙量很多,致中、下遊河床有時高出兩岸,而使河道多不固定。 和南亞其他大河一樣,印度河水也以夏季季風雨水補給為主,以高山冰雪融水補給為輔。但印度河流域降水量遠比恆河流域為少,而蒸發量卻很大,滲透作用也很強,因此印度河的流量不如恆河大,其平均流量不及恆河的1/3。在由融雪引起的春汛和季風汛期之間,是水位顯著低降時期。由於印度河流經乾燥地區,所以它作為灌溉水源的意義就更大,通過在平原地區修建堤壩和渠道,灌溉面積已達15×105ha以上。印度河由於河口水淺,大船不能沿河上行,故航運意義不大。
7. 印度河的重要意義
沖擊加速了印度平原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