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人為什麼沒抱怨

印度人為什麼沒抱怨

發布時間:2023-09-23 09:23:07

Ⅰ 從印度飲食做為切入點,觀察印度人的性格和其民族性大家看法

以印度飲食作為切入點,大致可以推倒出印度人的性格和民族性,有這么幾個特徵:

1,印度飲食的口味很重,普遍偏辛辣,其中的甜食也很甜。這種重口味飲食習慣,使得印度人的性格,顯現出極強的主觀個性。這也許就是導致印度成為多宗教國度,而且印度人普遍信宗教,的主要原因。

2,印度自古與我國就有交往,但是印度人吃飯不用筷子。印度被英國殖民統治三百多年,但是印度人吃飯也不用刀叉。

由此可見,印度人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印度人的內心,對外來影響十分抗拒。由此可見,印度 社會 並不會十分熱衷於求新求變,印度的發展只是對外部環境變化,所作出的被動反應而已。

3,印度人實行分餐制,吃飯用手抓,食物用芭蕉葉來乘放。由此可見:

①,印度人看重規矩,也注重個人意見,與人相交總會保持一定的距離。

分餐制,大家互不相干,各吃各的,各有各的吃法,各有各的活法。

②,印度人為人處世,力求簡單丶直白。

手抓飯,一人一份,抓了就吃,不用顧忌他人的用餐感受,也用不著講什麼用餐禮儀,想怎麼吃就怎麼吃。久而久之,印度人性情就會變得簡單丶直白,為人處世也會變得隨心隨性。

③,印度人不注重吃相,做事也只憑個人喜好,不怎麼講究。

印度人用芭焦葉承載食物,一人一份。因此一不用注意吃相,二不用關注他人,三不用吃完洗碗。久而久之,印度人就不會在意別人的看法,也不會在意別人的關切,更不會認真的對待善後問題。

4,印度人食物主要以素食為主,這就意味著,印度人雖然個性強烈,但是暴力傾向並不嚴重。通常肉食比重大的族裔,暴力傾向嚴重。

例如,俄羅斯人表面上很斯文,但是俄羅斯人也很暴力,這與俄羅斯人肉食比重大的飲食習慣,是分不開的。相對而言,以素質為主的族裔,暴力傾向要小得多。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印度人不太重承諾,不太守信用。印度人看重自己的利益,不太重視別人的合法利益。印度人有點冥頑不靈,但是印度人也不邪惡,有其寬容善良的一面。印度人很注重當下的得失,不會過於在乎過往的是非曲直。

因此,跟印度人打交道時,應該一碼歸一碼,不應該想太多。跟印度人做交易,應該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不要扯遠了,更不要在意什麼老客戶與新客戶,否則您十之八九會吃虧。

從狹義的角度來說,人生在世,生活、工作無疑是整個主線,彼此相連相交,一個國家的文化來源於民風民俗,一個國家的規矩也影響這這個國家民眾的生活習慣,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一個國家是走向強大,還是走向弱小,不能任由傳統的民風來自然發展,而是要改變,凡是能夠善於改變的國家,都很強大。印度,是一個另類,它也在改變,但印度特有的傳統意識阻礙著這種改變,形成了印度風格的國風、民俗。而人的行為,自然會影響到飲食,因為人的行為的一半就是生活,從生活習性也能看出工作態度和性格。

從飲食看印度的性格與民俗; 印度飲食同樣一個民族飲食習慣的傳承,印度氣候比較熱,食物存放容易霉變,因此,印度喜歡把蔬菜什麼的統統剁碎,它們喜歡把各種食物混在一起,加入食鹽、各種香料,這樣容易保存,這是印度飲食的根源。印度人不追求飲食的多樣性,也不追求色、香、味、美,印度人對於飲食不挑剔,一副無所謂的樣子,食物只不過是用來填飽肚子的,它們更習慣追求精神享受,印度人生活在精神世界裡,而不是生活在世俗世界裡。

印度人注重精神信仰,忽視現實生活,因此,它們通常不習慣循規蹈矩,更習慣鬆散、得過且過; 印度人生活在精神世界裡,受印度宗教信仰的影響,它們相信生命輪回,宗教信仰也影響到了印度人的飲食。一切簡單就好,吃飯用手抓,也使很多食品種類受到限制,不是什麼食物都能用手抓著吃的,所以,印度飲食相對簡單。你在印度打開電視,很少見到各種 美食 節目,各種吃法,各種食材,如果不控制,任何動物都能給你吃沒了。對於精神的追求,必然會對現實產生漠視,所以,印度人的性格自由散漫,缺乏上進心,得過且過,不習慣做事條理化,不講究衛生,家門口臟亂差,它們很少去打掃。印度宗教信仰把人的物質世界定義為幻覺,既然是幻覺,何必去認真對待呢?因此,印度 社會 秩序很亂,它們也不習慣遵守章程。

印度飲食上的隨意性,也反映在做事上,這一切和印度的宗教信仰有關系;

印度宗教倡導人生輪回,印度人認為,人的生命是可以再次來過的,既然如此,風水輪流轉,爭什麼,等著就是了,這輩子過的不好,下輩子好好過就是了。所以,印度人的性格就像處理食物一樣,吃飽了就行,印度人的性格散漫,沒有時間觀念。舉一個例子,印度是有種姓制度的,把人分成四等級(還有一個不夠等級的),即:即婆羅門(宗教:僧侶貴族)、剎帝利(軍事、行政貴族)、吠舍(普通雅利安人,主商業)、首陀羅和達利特(被征服的土著人,奴隸)。除了以上有等級的,大多數是沒有等級的第五種人,即:賤民,不可接受者;印度早就廢除了種姓制度,但卻沒有抗爭,因此,大多數印度依然普遍遵守這個制度,所以,印度人的性格,就是以自我為中心,它們不團結,也不善於改變。

過分執著於精神世界,對現實生活的冷漠,也讓印度目光短淺,並以此為榮,迷失自我;

印度確實是一個奇葩的國家,你能想像印度人左手上廁所洗屁股、右手在盤子里抓飯吃的畫面嗎?如果你能接受這個,你就能接受印度 社會 很多奇怪的現象和習慣。

印度人崇尚自然,又追求「潔凈」,宗教思想根深蒂固,他們不用紙擦屁股而是用手洗,他們不在家裡建廁所,而是在野外隨處大小便,甚至在大街上就地解決,說這是追求自然;牛可以在大街上暢行無阻,沒有人去驅趕,牛尿當作飲料喝,牛糞用來做餅吃,說這是神的賞賜,好多的奇葩事情,不一而足,簡直刷新了我們對地球人的認知。

由此可見,印度的飲食是多麼的神奇,不僅味道有些「奇特」,而且形狀也非常的辣眼睛,都是些黏糊糊的東西,讓人充滿遐想。印度人吃飯靠右手抓,左手是用來洗屁股的,兩手不能亂用。吃飯時,右手將飯菜反復攪拌均勻,然後送入口中。如果你到了印度,你絕對難以下口,但印度人卻吃得津津有味。

印度人以吃素食為主,他們認為吃素可以使人高尚、聖潔,對 健康 有益,陶冶性情,大部分人都比較溫和謙順,缺乏抵抗和戰斗精神,從疫情期間大街上警察用棍子抽打市民就可窺見一斑,幾乎都是逆來順受,又懶散無序,印度人的性格就像他們吃的咖喱飯一樣,鬆鬆垮垮,稀稀拉拉,而且還有一股刺鼻的怪味。

吃什麼,長什麼,印度人飲食奇葩,做事也就奇葩,我們只能驚嘆,阿三真了不起!

印度飲食的特點是看似豐富多彩,其實非常單一,就各種香料醬料混合撈。作者無數次觀看各種印度食物的製作,印象是無腦,無心,只有機械的儀式感。因為無文化(作者始終認為印度的文明文化非常低級,當然佛學除外,佛學在印度已式微了),所以缺乏對食材,食材與人的關系的理解,缺乏對烹飪各環節的技術的調整,升級整合的文化指導,使大多數的印度菜都是違理的,不 健康 ,烹飪手法工序呆板不能有效利用食材和能源,不美觀,不衛生。

不過印度的傷害是好象化學腐蝕傷,很惡心,但是表面傷,但西方和日本的傷害是捅刺傷是很致命的!

我沒去過印度,對印度的了解是通過媒體,網路,去過印度的朋友介紹。長時間的聽、看,我覺得總體情況是真實的。這包括印度民間,和高種姓印度人的飲食。首先,為了迎合印度人用手吃飯的習慣,印度的菜餚都做成糊狀,這應該沒錯。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印度菜餚的顏色和形狀和嘔吐物和排泄物相似。他們用右手將糊狀物和米飯混合一起抓入嘴中。這種低級,愚蠢的就餐方式,印度卻稱很先進,就象他們用左手擦屁股一樣,這種惡心的操作,印度人卻拿來和全世界作對,說廁紙不潔!從印度人的這些習慣我總結出,所有的愚昧、愚蠢、無知、無恥都在印度!

印度菜和印度人一樣,極具地區特定性和多樣性,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印度的 歷史 ,征服者,貿易夥伴以及印度宗教和文化習俗的影響。

印度菜的特色
盡管印度 美食 具有很強的地域特色,但整體仍有一些共同之處。比如,全國各地的印度菜都高度依賴咖喱,以之搭配肉類、蔬菜或乳酪等,其中的香料混合物、湯汁流動性和配料等取決於地區偏好。

總體而言,印度南部地區的人比其他地區的人更偏愛大米。

所有的地方菜都愛加入豆類。印度菜使用的豆類也許比世界上任何其他菜系都要多:紅扁豆,孟加拉國豆,木豆或豌豆,黑綠豆和綠豆等等。烹飪方法也多種多樣,整豆,掰開,或磨成豆粉等等。

印度菜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在不使用乳製品的菜餚中添加奶油,並在素食中添加蛋白質。

印度菜最具特色的地方就是香料的多樣化使用。印度香料混合物基本上要使用五種以上的香料,有時會混合更多。如辣椒、黑芥末籽、小茴香、姜黃、胡蘆巴、姜、大蒜、豆蔻、丁香、香菜、肉桂、肉豆蔻、藏紅花、玫瑰花瓣精華和細辛粉等等。恰娜·瑪薩拉(Chana Masala)是一種很受歡迎的香料混合物,裡面有豆蔻,肉桂和丁香,其餘香料因地區和個人喜好而異。

外部影響
貿易帶來的影響在印度菜中表現得很明顯,某些特定地區的菜餚帶有明顯的外國印記。印度的香料深受阿拉伯和歐洲商人的追捧。作為交換,印度得到了許多影響其烹飪傳統的商品。比如葡萄牙商人帶來了西紅柿,土豆和辣椒,它們已經深深地融入了印度菜式中。阿拉伯商人則帶來了咖啡和阿魏(asafoetida)。

印度的征服時期也極大地影響了其菜式的發展。莫卧兒征服者在15世紀初到16世紀末佔領了印度,他們給印度的烹飪傳統中注入了波斯元素,比如在醬汁中使用奶油和黃油,菜品中加入肉類和堅果等,代表菜式有比爾亞尼菜(Biryanis),咖喱卜(samosa)和老三蒲牢(pulaos)等等。

英國將湯和茶引入印度,但對印度菜的影響不大。相反,殖民過程卻將印度菜融入了英國文化中。例如雞肉蒂卡·馬薩拉(Chicken Tikka Masala)是印度的一道流行菜,實際上它是印度的產物,但卻被稱為「英國真正的民族菜」。甚至西方的「咖喱」這一概念(指大量肉汁和類似燉菜的菜餚)也源自英國的解釋。其實,咖喱粉是英國人發明的,印度的香料混合物最初是由殖民地的英國廚師配比的。
印度人的性格和民族性

印度人的性格高度多樣化,其文化特徵在很大程度上受宗教和地區特徵的影響。阿育吠陀教義強調思想、身體和精神之間的平衡,也規定了食材搭配和烹飪方式,對印度菜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同時也對信奉者的言行舉止產生了很大影響。此外,整個印度有大約三分之一的人是素食者,這是由他們信仰的印度教、耆那教、錫克教或佛教以及其他宗教所決定的。因此,印度大部分菜式里都不放肉。此外,印度教徒信奉牛,認為牛是神聖的,而穆斯林則認為豬肉是不潔的,因此從不食用。根據不同的宗教信仰,特定地區的菜式里會刻意減去某些成分,以符合宗教規則,這也對信仰該宗教的印度人進行了各種規范與限制。

簡單歸納一下印度人的性格特點如下:

馬哈拉施特拉邦和孟買:有趣,不守規矩,噪音創造者;

南部各州:受過良好教育,英語普遍良好,思想開放,態度舉止是印度最佳的 ;

東北印度:男人暴力,粗魯,女孩漂亮,虛心;

北印度:粗魯,保守,好打鬥。

在長期的政治征服,價值體系, 社會 結構和 社會 化進程的 歷史 大背景下,印度人的性格跟印度菜一樣,普遍比較重口味,偏愛刺激,外加復雜多樣性,但其民族性中的團結、對宗教的虔誠及對國家的忠誠還是令人佩服的。

Ⅱ 印度奇怪的彎曲軌道,扭來扭去好奇怪,司機是怎麼忍受的

都說印度是一個開了掛的國家,真的是這樣,因為在印度有很多的軌道都是彎曲的,而且整個軌道扭來扭去看上去就非常的奇怪,真的很難想像司機到底是如何忍受這種現象的,但,他們只能這么做!

圖片中的鐵路軌道看起來就像一節又一節的小昆蟲。坑坑窪窪不說還彎彎曲曲,如果你不仔細看,絕對認不出這是一條火車軌道。如果小夥伴們看過類似的視頻,你會發現這個火車在這樣的軌道上行駛,簡直就像昆蟲在地上爬一樣,扭來扭去,更別說速度和穩定了。

司機的忍受能力確實讓人佩服。你們相信像這樣的火車司機遇到這樣的軌道和火車,一開始也許是無法忍受的,但是慢慢也會學著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中享受一切。而這一切只是包括沿途的風景和他所在的工作環境。

Ⅲ 印度被英國殖民了兩百年,但印度人對英國並不反感,這是為什麼呢

世界上大多數血腥戰爭,背後都有宗教的影子。——題記

印度和中國同為亞洲的兩大文明古國,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先從地理上來看。

所以說幾千年來印度就不斷重復著佔領與重建,侵略與同化的過程。如果單單是統治上的更迭還好一些,因為中國也經歷了多個王朝的不斷更迭。但印度在經歷王朝更迭同時,文化上也經歷了多次變更,從傳統的佛陀門教到後來興起的印度教以及佛教,再到後來湧入的伊斯蘭教和基督教文明。長時間的文明斷檔,導致沒有一個很好的本土文明去同化這些極具沖突性的外來文明,沖突在所難免。


而在強大的宗教沖突面前,像英國這樣的外來殖民者對印度所造成的破壞,在印度人的心中的所造成的仇恨,遠遠不及宗教沖突所帶來的仇恨,兩者相較之下,便極大地降低了印度人對英國殖民者的反感。


而英國人在對印度進行殖民統治的同時,也帶來的近代工業文明,這對近代印度的發展無疑起到了促進作用。以至於如今英語仍然是印度的官方語言之一,而且是印度精英階級的標配。所以我們會發現,印度人對英國的觀感,其實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抵觸,甚至於對英國有些好感。反倒是對曾經是同胞的巴基斯坦視若仇敵。【可悲可嘆,真是造化弄人】


注釋1:大月氏人,也有稱為月支的。他們原本生活在中國的西北草原上,但隨著匈奴冒頓單於帶領部落的崛起,大月氏最被打敗並不得不遷徙他方。

注釋2:德里蘇丹國(1206~1526),國祚共計320年,因其建都德里得名。王朝的建立者是突厥人和阿富汗人,宗教為伊斯蘭教。1526年,德里蘇丹國被莫卧兒王朝取代。

Ⅳ 印度被殖民二百多年,為啥會反過來感激殖民者

英國曾號稱日不落帝國,因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加持,英國迅速成長為當時的世界第一強國,全世界都有英國的殖民地。

英國一位國王說過,只要有陽光照射地方,就有英國管轄的土地。因此,英國才被稱為日不落帝國。

▲ 印度民族女英雄拉克希米·葩依

當然,上面的這些分析,只對印度適用,因為印度之前本來就是分裂的、落後的,一直沒有強大過。

而對於我們中國來說,列強的殖民,給當時我們中國的國民,則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因為我們中國,以前一直是強大的、先進的,只不過近代出現了落後,但這短暫的落後,卻被西方列強瞅准了空檔,過來狠狠地踩了幾腳。

Ⅳ 印度人的幸福指數為什麼比中國人的高

(轉)當經濟以不可抵擋的勢頭沖擊世界幾千年的歷史乃至文化時,我們會發現很多規則都被經濟修改甚至顛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正逐漸從邊緣向主流邁進,甚至一手遮天。是不是我們可以劃出這樣的等價式,金錢(物質豐富)=幸福?

以前看到過一則有關幸福感的調查顯示,有90%的印度人不願意出國定居,精神遺產的驕傲和經濟發展讓人期待是他們願意留在國內主要原因;而中國則是有64%的人回答是願意出國的,其中有38%的人說在國內生活缺乏尊嚴。現在,來到印度,才發現,在這個物質並不豐富,甚至可以說匱乏的國度,幸福遍地開花,印度人的幸福指數之高已遠遠超出了我的想像。

這次來印度攝影,不是以官員和商務人士身份來到印度,印度無需粉飾太平,也沒有必要掩蓋他們的喜怒哀樂。所以,我有更多的機會深入農村、家庭極教育機構等基層,能更深層次的了解他們的真實生活,也包括他們的幸福感。

說印度的交通熱鬧和混亂,一點也不為過,我走過印度的大小城市,交通狀況大都如此:大巴、小汽車、摩托、三輪、馬車和行人同時在馬路上前進,少有紅綠燈,還有牛在散步。然而,這么擁擠交通,卻亂而不堵,也少有交通事故。即使發生交通事故,當事人最多笑笑,很和氣地走開。

我對印度學校印象也非常深刻。印度校服很有款式,彰顯出學生的朝氣和活力;中國的校服則顯得死氣沉沉。在印度,學生的壓力比較小,教育機構更關注學生精神境界的塑造,灌注給他們的多是怎樣活得更為幸福自在;在中國,生存與競爭的壓力已經從他們的父輩滲透到孩子身上,為出人頭地,做得人上人,德、智、體、美,樣樣爭第一,孩子缺少他們那個年齡應有的朝氣和活力。

很多人對印度人所享有的幸福時光不解:印度人物質並不富足,街上有很多流浪漢或者乞丐,為什麼他們抓住了幸福的真諦,彷彿走進了天堂?

從現實看,印度也是個貧富分化差距極大的國家,但這並不妨礙窮人過著自由而有尊嚴的生活。國家的不少政策,如福利政策,多傾向於窮人;政府官員更不會為了美化城市,而不有損市容的窮人趕出城市。富人多不會露富,在窮人面前開著洋車、住著洋房耀武揚威。因而,窮人沒有很強烈的被剝奪感,仇富情結也不嚴重,使得窮人能夠與富人和諧共處。

從信仰上看,印度人都有信仰。普遍的信仰自由,讓印度人在信仰中獲得尊嚴與活著的希望。印度人遵循的人生哲學是自由自在、隨心所欲,他們相信輪回轉世,寄希望於來世,所以窮人少了對富人的嫉妒,多了今世的幾分灑脫,活得逍遙自在。印度人安貧樂道,追求來世幸福,所以幸福指數比較高。

雖然印度文化也有不可取的東西,如消極、散漫、不注重行為禮節等,但它卻創造了窮人的天堂。與印度的物質不豐富相比,中國經濟的跳躍式發展一再把中國的物質生活推向新的階梯。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聽到最多的不是,「生活更幸福了」,而是 「最近比較煩,」「我一點也不快樂」等等與幸福相去甚遠的抱怨,其中的主要原因在於中國人信仰的缺失。

經歷了五四運動、文化大革命,打破了舊世界,卻沒有建立起一個新秩序,由此導致價值文化的空白。自改革開放以來,盡管一再倡導物質、精神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但現在看來,中國的發展也不是兩條腿走路:經濟迅猛發展,精神文化的發展卻相對滯後,從而導致精神危機的出現。缺乏信仰的時代,對人的生存價值、生命意義的拷問會更加強烈而迷茫,人們的很多行為方式都缺失了基本准則。信仰的缺失,不僅會導致幸福沙漠的產生,還會對經濟產生不容置疑的破壞性穿透力,一個缺乏信仰、倫理的市場同樣也是混亂不堪的,我們很有可能因為信仰的缺失,而陷入人類最昂貴的市場經濟制度,而不得不付出更大的代價加以彌補。

誠然,我們不希望讓時代倒退,像印度一樣,在中國打造一個窮人的天堂。我們的藍圖是創造富足的天堂,在物質豐富的基礎上,人們的幸福指數很高,而實現這一藍圖的前提是,重構我們遺失的信仰。

Ⅵ 印度被英國殖民200年,為何卻不痛恨英國得到的好處太大

印度是一個有著290萬平方公里土地,13億人口的地區性大國。然而印度近代史就是屈辱史,在清朝乾隆年間,印度就淪為了英國殖民地。一個物產豐富, 歷史 悠久的可以媲美中國的地區,為什麼輕易就成了英國殖民地? 歷史 總是沒有那麼簡單,讓我們逐一分析。

大英帝國的掌上明珠:英屬印度

17世紀的英國在資本主義大發展的同時,還進行了積極的殖民擴張。北美洲的加拿大和美國(北美殖民地),非洲大陸以及澳大利亞都先後成為英國殖民地,還有南亞。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印度地區。印度殖民地被稱為維多利亞女王皇冠上的「最璀璨的明珠」,甚至女王要跑到印度加冕為「印度女皇」。

但1.6億人口的印度被千萬人口的英國殖民的過程實在過於簡單,米叔認為:印度之所以被輕松殖民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印度從來就不是一個國家,沒有大一統傳統

印度在古代只是一個地理概念,並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中國唐朝時稱呼印度地區為身毒,天竺,唐玄奘《大唐西域記•三國(印度)》:「夫『天竺』之稱,異議糾紛,舊雲身毒,或曰賢豆,今從正音,宜雲印度。」

哈拉帕文化是南亞最早的文明,誕生於現在的巴基斯坦,之後就因為雅利安人的入侵滅亡。公元前6世紀大流士一世征服了印度河流域 ,之後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又征服印度河平原。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時期基本統一了南亞次大陸,但很快這里又被大夏希臘人、塞人和安息人入侵,被匈奴人吊打的大月氏人還在這里建立了貴霜帝國。到了7世紀穆斯林遠征印度,造成了現在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地區的伊斯蘭化。突厥化的蒙古人又建立了莫卧兒帝國統治南亞次大陸。總結下來就是, 2000年來,印度就是一部一直被侵略從未被超越的 歷史 。

這和中國比差遠了,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概括了中國 歷史 的真諦: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秦始皇一統天下奠定了中國日後2000年的政治格局,所有有作為的君主都要把統一天下當作第一要務,因此,中國 歷史 上統一一直是主題。而對印度人來說,誰統治是無所謂的。所以,馬克思就痛罵印度:印度人根本就沒有 歷史 。 所以說,古代印度是一個文化概念,而不是一個完整的國家。

第二、民族眾多,矛盾尖銳不能形成合力


印度被稱為種族博物館, 你所不了解的印度民族:黑皮膚的是白種人,黃皮膚的也是印度人 因為白種人、黑種人,混血人種,黃種人都有,又分為一百多個民族,語言體系更是龐雜繁多,連個統一的語言都不存在。

印度斯坦佔印度總人口的46.3%,是印度第一民族,但比例又不佔壓倒性數量,泰盧固族、孟加拉族、馬拉地族、古吉拉特族等族人口也不少,不像中國,漢族佔到90%以上,對國家統一和民族凝聚力是有好處的。而各民族宗教信仰差別巨大,印度教、伊斯蘭教、錫克教都有很大影響,因此印度國內民族矛盾尖銳,在英國入侵時,被英國人逐一擊破。就好比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的矛盾,印度教認為牛是神不吃牛肉,而伊斯蘭人吃牛肉,這就成了不可調和的生活矛盾,經常大打出手。

第三、種姓制度導致印度人逆來順受,不喜歡抵抗

歷來各國是很痛恨別國入侵的,但印度人倒是既來之則安之,逆來順受。印度教起到有很大的作用。印度教不僅把人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以及首陀羅。種姓制度還規定:各等級職業世襲,父子世代相傳;各等級實行內部同一等級通婚,嚴格禁止低等級之男與高等級之女通婚;首陀羅沒有參加宗教生活的權利。

此外,告訴大家個秘密,佛教就是從印度教中吸收的教義。佛教的轉世說法和印度教的轉世是不謀而合的。印度人一生中的修行,決定了他的靈魂下次轉世重生時,究竟是成為更高等或更低等的人,還是變成一頭獸,或甚至一隻昆蟲。因此,對於印度人來說,信奉印度教比什麼事情都重要,被殖民或者自由是無所謂的,這就可以解釋:幾千年來為什麼印度這么容易被入侵的現象。

英國順利入侵印度,是英國人的幸運,也是印度人的幸運。大英帝國藉助印度龐大的人力和資源優勢成為世界霸主,還順帶侵略下清朝時期的中國,而一盤散沙的印度在英國統治下知道了國家和民族意識,重構了國家體制和疆域,算是因禍得福。英國殖民印度大陸200多年,反倒讓印度成為一個國家,可謂是得了好處。所以印度人一點也不痛恨英國入侵,反而當成恩賜,萬分感謝。

Ⅶ 印度人的想法

印度是個種姓社會,大致上可以分為兩種心理:

精英階層高等種姓:自大,欺軟怕硬,類似南朝鮮國。

低種姓平民階層:對未來機會沒有規劃,無誠信,道德層次低(受教育程度低)。

一、印度民族的性格是什麼

軟性文化,是由於它短少一種強有力的文化中心,由於印度的多民族和多宗教信仰,使印度民族的共同文化成為了一種含糊的東西,從甘地開端的許多印度指導人,經過調和來保證國內的穩定,但同時也使得文化的中心愈加含糊了。

印度教是印度的國教,但是印度教也是一種軟性宗教,它吸收了婆羅門教和佛教的內容,還有可能遭到了中國文化或波斯-阿拉伯文化的影響,眾多宗教雜揉的結果就是印度教是一種十分有容納力的宗教,這點是可貴的。

但是由於在容納的同時缺乏吸收,使得這種宗教變成了一個大雜燴似的東西,這種宗教的軟性在很大水平上影響了印度人的性格。

二、印度人的飲食文化

印度人做菜喜歡用調料,如咖喱、辣椒、黑胡椒、豆蔻、丁香、生薑、大蒜、茴香、肉桂等,其中用得最普遍、最多的還是咖喱粉。咖喱粉是用胡椒、姜黃和茴香等20多種香料調制而成的一種香辣調料,呈黃色粉末狀。

印度人的主食主要有米飯和一種叫「加巴地」的烙成的小薄餅,還有一種油炸的薄餅。印度的蔬菜主要有花菜、圓白菜、西紅柿、黃瓜、豆角、土豆、洋蔥、冬瓜等,全部都是製作印度咖喱的好食材。

印度教徒絕對不吃牛肉,因為他們把牛奉為神牛。穆斯林不吃豬肉,但大啖牛肉。食素,連雞蛋也不吃,但可以喝牛奶,吃乳酷和黃油。印度的素食者大約占人口的一半。印度的牛奶價格便宜,質量也很好,男婦老幼,都喝牛奶。

Ⅷ 很多印度人並不富裕,為什麼他們活的好像並沒有什麼壓力

因為很多的人認為他們生下來就註定是要做什麼的,可以說是註定了自己的結局。所以他們活著就沒有什麼動力,感覺就沒有任何的壓力。這主要是因為印度的種族制度非常的嚴重使得印度很多人生下來就會遭受很大的歧視。而且他們卻對這種現象非常的心安理得使得這種種姓制度,依然在現在的印度橫行。

所以說印度並不是生活沒有什麼壓力,只是他們不懂得反抗,因為他們認為這樣是十分合理正常的。然而這卻是由於長期的歧視行為給他們帶來的沉重枷鎖,但是並沒有一個人首先打破這種傳統,所以造成了印度社會現在依然非常的貧窮落後。

閱讀全文

與印度人為什麼沒抱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番瀉葉是什麼葯 瀏覽:499
伊朗黑紗什麼意思 瀏覽:573
印度一期士官多少錢一個月 瀏覽:600
印度火牛陣是哪個國家 瀏覽:972
伊朗人是古代什麼種族 瀏覽:16
印尼人均收入多少與中國對比 瀏覽:726
中國在伊朗經濟發展怎麼樣 瀏覽:406
英國首相官邸貼春聯寫的什麼 瀏覽:667
義大利表有哪些牌子 瀏覽:572
2021奧運會中國男籃多少名 瀏覽:421
義大利市長說什麼話了 瀏覽:304
中國煙草韓國怎麼看 瀏覽:636
中國有哪些東西叫中華 瀏覽:87
歐元義大利英語怎麼寫 瀏覽:418
在英國讀預科費用多少 瀏覽:829
越南為什麼沒有漢姓 瀏覽:284
印度軟體來自哪裡 瀏覽:425
中國好聲音里合唱的歌曲有哪些 瀏覽:391
伊朗打的美國無人機用什麼導彈 瀏覽:670
伊朗肺炎是怎麼染上的 瀏覽: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