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的種族等級制度
印度種姓制度又稱瓦爾納制度是在後期吠陀時代形成的。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嚴的等級制度。四個等級在地位、權利、職業、義務等方面有嚴格的規定:
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神的特權;
第二等級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他們擁有徵收各種賦稅的特權;
第三等級吠舍是雅利安人自由平民階層,他們從事農、牧、漁、獵等,政治上沒有特權,必須以布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前兩個等級;
第四等級首陀羅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屬於非雅利安人,他們從事農、牧、漁、獵等業以及當時被認為低賤的職業。
拓展資料:
印度種姓制度是以印度為主的南亞各國印度教居民中存在的一種彼此嚴格區分的社會等級或集團制度。梵語為瓦爾納,意為色、種、質。中國古代的漢譯佛經或旅印高僧的著作中,稱為種姓或族姓。依葡萄牙語音譯為卡斯塔,世界上則多用卡斯特一詞。現在已逐漸廢除。但在一些民族中依然存在。
⑵ 聖雄甘地與印度的甘地家族是一家人嗎
不是。
甘地家族全稱「尼赫魯-甘地家族」,是甘地在尼赫魯女兒結婚時,將自己的姓氏授予他女婿的。因為他女婿是外族拜火教徒,在等級森嚴的印度種姓制度下,他們的後代會成為下等人,所以換姓一來可以融入印度社會。
尼赫魯·甘地家族的名字還是「聖雄』甘地的功勞:當時,尼赫魯是北印度的婆羅門出身,而獨生女英迪拉卻與異教拜火教的教徒結婚,後代將永遠是賤民,於是「聖雄」甘地給了他們「甘地」的姓。
然而尼赫魯·甘地家族也是一個悲劇頻發的家族,英迪拉和兒子拉吉夫先後被暗殺,而拉吉夫的弟弟桑賈伊在飛機失事中遇難。拉吉夫34歲的兒子拉胡爾·甘地又當選印度人民院議員,像他的祖輩、父輩一樣,又開始投身於印度的政壇。
(2)印度的醫院大部分屬於哪個家族擴展閱讀
家族歷史
尼赫魯·甘地家族的祖先是克什米爾富裕的婆羅門,歷來享有崇高的社會地位。家族中不乏精通梵文、法律和印度教教義的賢哲。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在其《自傳》中說,他的祖先於18世紀初離開故土,「到富饒的平原追求名利」。
當時家族中一位名叫拉志·考爾的學者受皇帝垂青,進入德里法院,遷進御賜的坐落在德里運河河畔的新居。人們稱之為考爾·尼赫魯,意為運河旁的考爾,家族的姓氏便由此而來。
⑶ 印度分別有哪些民族
印度主要民族:印度斯坦族、孟加拉族、比哈爾族、泰盧固族、泰米爾族、馬拉地族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也是金磚國家之一,印度經濟產業多元化,涵蓋農業、手工藝、紡織以至服務業。印度三分之二人口仍然直接或間接依靠農業維生,近年來服務業增長迅速,已成為全球軟體、金融等服務業最重要出口國。
全球最大的非專利葯出口國,僑匯世界第一。印度是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種姓制度問題較為尖銳。
(3)印度的醫院大部分屬於哪個家族擴展閱讀;
印度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000年前後創造了印度河文明。約在公元前14世紀,原居住在中亞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進入南亞次大陸,並征服了當地土著。約公元前1000年,開始形成以人種和社會分工不同為基礎的種姓制度。
公元前4世紀崛起的孔雀王朝開始統一印度次大陸,前3世紀阿育王統治時期疆域廣闊,政權強大,佛教興盛並開始向外傳播。中世紀小國林立,印度教興起。自11世紀起,來自西北方向的穆斯林民族不斷入侵並長期統治印度。
1526年建立莫卧兒帝國,成為當時世界強國之一。1600年英國侵入,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開始淪為英殖民地,1849年全境被英佔領。
1857年爆發反英大起義,次年英國政府直接統治印度。1947年6月,英將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同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獨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國成立,為英聯邦成員國。
⑷ 印度人高種姓和低種姓怎麼區分可以直接從姓氏分出高低么
印度人種姓的區分和辨別紛繁復雜,就是印度人自己也難以說清。我們要初步判斷印度人的種姓和社會地位,只能多了解種姓制度的常識和趣聞,然後尋找一些蛛絲馬跡,進行綜合分析和考慮。
例如,僅憑經濟狀況無法判斷種姓;據一項調查表明,印度55%的婆羅門經濟狀況處於貧困線以下,而印度總的貧困人口比例僅為40%;可能是他們自恃種姓較高、有一定特權,導致其好吃懶做造成的。
以下將從家族姓氏、服裝飾品、膚色相貌方面,介紹一些初步判斷印度人種姓高低的依據。但要說明的是,這些依據僅作參考,不是絕對的判斷標准,只有參考價值大小之分;例如,印度人很多姓氏已融入了各個種姓階層。
一、家族姓氏
(一)各種姓常用家族姓氏
印度人的姓名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後;如:桑賈伊·甘地(SanjayGandhi),「桑賈伊」是名,「甘地」是家族姓氏。
婆羅門常用姓氏:夏爾瑪(Sharma)、提維迪(Trivedi)、威亞斯(Vyas)、潘迪特(Pandit)等;
剎帝利常用姓氏:塔卡爾(Thakker)、拉吉普特(Rajput)、辛格(Singh)、塔闊爾(Thakor)、沃爾瑪(Verma)等;
吠舍常用姓氏:古普塔(Gupta)、默迪(Modi)、色斯(Seth)、甘地(Gandhi)、沙(Shah)、嘎加爾(Ghaggar)、高爾(Goal)等;
首陀羅常用姓氏:安貝達爾(Ambedkar)、蘇蘭基(Solanki)、恰馬爾(Chamar)、納伊(Nayi)、洛哈(Lohar)等。
(二)其它判斷原則
1、字母少的姓氏,傾向於是高種姓;因為,低種姓人一般要跟主人姓,換主人時也要換姓或加字母,姓氏容易變長。
2、以Raj開頭的姓氏一般屬於高種姓人群,如:拉吉普特(Rajput)。
3、辛格(Singh)、喬杜里(Choudary)等典型高種姓姓氏延綿很多世紀,能姓辛格、喬杜里的人一般屬於高種姓人群。
4、GautamBrahmins是婆羅門里的一個分支,能姓高坦(Gautam)的人一般屬於高種姓人群。
5、姓賈因(JAIN)的人要看其宗教信仰,如信印度教屬於吠舍階層;如信耆那教,可算是最高種姓。
6、錫克族男人名字多數加有辛格(Singh,意為獅子),女人名字多數加有考爾(Kaur,意為公主)。但是,叫辛格的男子不一定是錫克人。
二、服裝飾品
1、婆羅門、剎帝利、吠舍三大印度教高種姓的男性有一個明顯的標志,就是身上佩帶「聖線」。高種姓男孩出生後要舉行佩帶「聖線」的儀式,「聖線」由3股線擰成,婆羅門男孩佩帶棉線,剎帝利男孩佩帶亞麻線,而吠舍男孩佩帶毛線,作為高種姓的標志。
2、當你看到一個印度男人,只要看看他的手腕就知道他的種姓位置了,如果有線圈說明他出身高種姓,然後只要辨別一下線圈的質地,他所屬的種姓等級就基本清楚了。如果沒有聖線,他可能來自低種姓或賤民,或者是非印度教徒的、信仰其他宗教的印度人。
但是,印度高種姓男人也並不一定長年佩帶聖線,有些人是在重要宗教節日時佩帶,聖線一般是一年更新一次。
3、有的印度人長年穿著熨燙平整的衣服(甚至內褲也要熨燙),穿皮鞋襪子,一般是高種姓。長年身著裹布、短裙、拖鞋的人一般是低種姓。
4、印度是個喜愛佩帶首飾的民族,但賤民婦女不允許佩帶首飾。賤民男人下雨天不許打傘,不能穿鞋。
5、錫克教徒在印度的社會地位一般不會太低,其男人顯著標志是「大包頭、大鬍子」,還佩戴鐵制手鐲。但是,現在的少數錫克男青年打破傳統,不留「大包頭、大鬍子」,但必須堅持佩戴鐵手鐲。若碰見戴鐵手鐲的印度男人,他很有可能是錫克人。
6、印度婆羅門,身上會佩戴一個出生時家族就給予的項鏈,終身不得取下(包括洗澡),但每年可更換一次吊帶。
三、膚色相貌
種姓瓦爾那(Varna)一詞本義為「顏色」,且種姓制度是由雅利安白種人侵略者建立的,因此可從印度人的膚色相貌初步判斷其種姓,高種姓人群膚色偏淺,或者可以說「皮膚越白種姓越高」,低種姓人群膚色偏深。
高低種姓人群相貌也有差別,高種姓偏近白種人長相,越象白種人種姓越高,而低種姓人群長相黑瘦,面貌與東南亞和非洲人長相偏近,相貌上具備更多「黑人」特徵。
如見到長著一張典型印度教徒的臉的人,他卻信奉伊斯蘭教、基督教,那他極可能屬低種姓人群,因不堪種姓壓制而改信其它宗教。
(4)印度的醫院大部分屬於哪個家族擴展閱讀:
印度種姓瓦爾那(梵語稱Varva/英語稱卡斯特caste)制度總體上分為四大種姓:婆羅門(Brahmin/Brahmana),祭司貴族;剎帝利(kshatriya),雅利安人軍事貴族包括國王以下的各級官吏,掌握國家除神權之外的一切權力。
吠舍(Vaishya),是古代印度社會中的普通勞動者,也就是雅利安人的中下階層,包括農民、手工業者和商人;首陀羅(Sudra),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達羅毗荼人。此外,還包括一種不入流的賤民階層(或稱不可接觸者,untouchable)。
各個種姓內部又由賈提(Jati,社會地位、經濟狀況等)分許多亞種姓,當前印度社會中的亞種姓共約4000餘種。
種姓制度一般是針對印度教徒,因此還存在一些非種姓人群。印度人認為,婆羅門和剎帝利屬於高種姓,吠舍和首陀羅屬於低種姓,賤民根本就不入流。因政治因素,某些低種姓的人社會地位會有所提高,如屬於吠舍的甘地家族、賤民總統納拉亞南等。
⑸ 印度13.8億人口,所謂的「全民免費醫療」是真的嗎理性看待
印度是亞洲大國了,最新統計顯示,印度人口達到13.8億,人均收入不及我國的四分之一。但印度有一項制度被碰談傳得沸沸揚揚,那便是「免費醫療政策」。⑹ 印度有哪些民族
印度主要民族:印度斯坦族、孟加拉族、比哈爾族、泰盧固族、泰米爾族、馬拉地族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也是金磚國家之一,印度經濟產業多元化,涵蓋農業、手工藝、紡織以至服務業。印度三分之二人口仍然直接或間接依靠農業維生,近年來服務業增長迅速,已成為全球軟體、金融等服務業最重要出口國。
全球最大的非專利葯出口國,僑匯世界第一。印度是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種姓制度問題較為尖銳。
(6)印度的醫院大部分屬於哪個家族擴展閱讀;
印度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000年前後創造了印度河文明。約在公元前14世紀,原居住在中亞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進入南亞次大陸,並征服了當地土著。約公元前1000年,開始形成以人種和社會分工不同為基礎的種姓制度。
公元前4世紀崛起的孔雀王朝開始統一印度次大陸,前3世紀阿育王統治時期疆域廣闊,政權強大,佛教興盛並開始向外傳播。中世紀小國林立,印度教興起。自11世紀起,來自西北方向的穆斯林民族不斷入侵並長期統治印度。
1526年建立莫卧兒帝國,成為當時世界強國之一。1600年英國侵入,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開始淪為英殖民地,1849年全境被英佔領。
1857年爆發反英大起義,次年英國政府直接統治印度。1947年6月,英將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同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獨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國成立,為英聯邦成員國。
⑺ 印度的甘地家族有什麼來歷為什麼有這么大影響力
尼赫魯·甘地家族出了尼赫魯、英迪拉和拉吉夫三任總理,長期統治印度獨立後的政界。
尼赫魯·甘地家族的名字還是「聖雄』甘地的功勞:當時,尼赫魯是北印度的婆羅門出身,而獨生女英迪拉卻與異教拜火教的教徒結婚,後代將永遠是賤民,於是「聖雄」甘地給了他們「甘地」的姓。
然而尼赫魯·甘地家族也是一個悲劇頻發的家族,英迪拉和兒子拉吉夫先後被暗殺,而拉吉夫的弟弟桑賈伊在飛機失事中遇難。現在拉吉夫34歲的兒子拉胡爾·甘地又當選印度人民院議員,像他的祖輩、父輩一樣,又開始投身於印度的政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