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什麼
裸體舞女像
裸體舞女像屬於公元前2000年時的作品。這是一件從莫恆卓•達羅出土的青銅舞蹈演員像,它屬於印度河文明時期。這件小雕像高約11.4厘米,全身裸體,佩有頸飾和精巧和臂鐲。這個舞女的右臂支於腰際,左臂自然地前垂著,左腿稍稍抬起,就像一個熟練的舞蹈演員在舞罷間歇中的姿態。從臉型上看,她具有土著民族的風貌。她的頭略微抬起,展示出舞蹈家正陶醉於自己的藝術時的情緒。她身材細長,胸乳與肢體結構不明朗,缺少曲線,僅以動態見勝。
《伏羲與女媧》
描寫傳說中中國祖先的情況,在這幅絹畫中,伏羲和女媧下半身被描寫為蛇身,兩人的下半身緊密地纏繞在一起,似在象徵生育萬物大地;上半身描繪成典型的中國傳統形象,兩人雙臂合一,伏羲左手揚起曲尺,女媧右臂舉起圓規,周圍有日月星辰環繞,這寓示著他們在冥冥之中創造養育萬物,並掌握著人們生活的秩序和途徑。
《死後的饗宴》
主要描寫死者來世生活的理想場景,體現了古代的靈魂不死、輪回轉世的思想。印度國家博物館中儲藏的中國文物,最珍貴的是敦煌文物,這里藏有大量中唐到五代、宋初的繪畫作品,內容涉及佛陀像、佛傳以及諸天部立像。
《菩薩立像》
作品線條流暢、清晰,色彩鮮明,菩薩面容秀麗、慈祥、典雅,頭上有象徵法力的光環,衣著華麗、衣褶流暢飄逸,如行雲流水,超脫塵世。
《葯師凈土圖》
此作品充分發揮想像力,以亭台樓閣的裝飾表現出宏闊的仙境氣勢。
還有幾幅佛傳圖也相當有藝術性,除描繪佛陀自幼到涅槃的經過外,更主要的是其描繪的藝術風格鮮明,每幅畫中都配以仙境般的山水景物,情景交融,頗具宋代山水畫的意境。這些繪畫作品無論對研究中國佛教藝術還是研究中國繪畫都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印度是佛的國度,佛陀是眾人心中的聖者。
⑵ 印度又現浮誇珠寶!鑲鑽1萬顆的戒指,打破世界記錄
印度的一家珠寶公司打造了一枚極其浮誇奢華的戒指,它的造型是有著層層疊疊花瓣的金盞花造型,其表面鑲有12638顆鑽石,總重為165.43克拉。
這枚戒指幾乎覆蓋了整個手掌,無處不透露著奢侈與華美。從側面看上去非常立體,細節處理得很到位。因為表面鑲了一萬顆鑽石,從不同角度展現了不同的火彩,閃閃發光。 特別是鏡頭失焦的那幾秒,流光溢彩。
這樣美麗的戒指售價是多少呢?珠寶公司總經理班塞爾表示, 這枚戒指從設計到出成品花了近三年的時間,而且這些鑽石都是業內品質最佳。他不會出售,因為這枚戒指對他來說是無價的。
鑲有12638顆鑽石的戒指,打破了世界吉尼斯紀錄。 2020年11月30日,吉尼斯官方認證它為「鑲鑽最多的戒指」。
在此之前,「鑲鑽最多的戒指」是一枚鑲有7801顆鑽石的戒指。 兩者的造型十分相似,都是多層花瓣堆疊而成。雖然不像鑲鑽一萬顆的戒指富麗堂皇,但是這枚戒指中間有黃色的花蕊,花的造型更為立體、更為栩栩如生。
巧的是,這枚戒指也出自印度設計師之手。 由此可見,印度人民對奢華絢麗的珠寶的喜愛。 而印度人民對珠寶的喜愛由來已久。世界上第一顆鑽石是在印度發現的;關於鑽石單位「克拉」一詞,也起源於印度。 正是這么早的珠寶啟蒙,使印度擁有了絢麗多彩的珠寶文化。
印度是個全民戴首飾的國家,不管貧窮或富貴、女性或男性,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首飾。 特別是新娘子,婚禮當天佩戴的全套首飾,是難以想像的華麗與繁復。
比如新娘上半身的首飾。除了常見的項鏈耳環,還有鼻環頭紗,甚至連頭發縫都有首飾。 新娘的首飾不僅多,還很大—— 耳飾比耳朵大,項鏈乍一看以為是衣領。 首飾幾乎占滿了整張臉 ,想不富麗堂皇都難!
手鐲的數量也不少,還有連接手指的首飾,同樣是幾乎占滿整個手背。
腳下也不含糊,一定會帶上占滿腳踝的鏈子。除此之外,還繪有Henna(海娜)的圖案。 這種圖案不同於紋身,一般能保留幾天或幾個星期。Henna的圖案同樣精緻復雜,有種神秘又復古的感覺。
真的想感嘆一句, 這是拿珠寶當衣服穿啊!
除了新娘,印度的男士也會佩戴珠寶,而且不比女士首飾遜色。 前面提到過的額部首飾和連著戒指的手鏈,男士也會佩戴,看起來很有異域風情。
印度女士戴頭紗,男士則有頭巾可以佩戴。因為男士很少戴耳飾、額飾和鼻環,所以 他們就在頭巾上大下功夫。 鑲一圈翡翠吊墜已經是盡顯富態了。
鑲滿鑽石的更是炫目。
還有一種在王室男性貴族中流行的首飾,叫做Sarpech。 這是一種插在頭巾正上方的首飾,一般為羽毛的形狀。上面鑲滿了顏色各異的珍貴寶石,很能彰顯身份的尊貴。
不得不承認印度有著深厚的珠寶文化底蘊。 他們的珠寶造型繁復、做工細致,寶石的配色也很協調別致,很有印度的特色。
想想我國的婚嫁珠寶,大部分都是流水線生產的純黃金首飾。只有富態,沒有貴氣。
不過我們也有中國特色的首飾,同樣精緻好看。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珠寶文化,印度則是以浮誇精緻為特色。我國的珠寶也不遜色,只是不太普及與平民化。 真心希望我國的珠寶文化也能日漸豐富多彩
今日話題:你覺得鑲鑽一萬的戒指好看嗎?
-end-
⑶ 印度國家博物館有什麼館藏
在印度國家博物館中藏有較多的中國敦煌文物,這些文物主要得於英國考古學家斯坦因的收藏。斯坦因的中國之行,不但盜去大量敦煌文物,而且還發掘了中國古城米蘭、樓蘭、吐魯番等遺址,發現了不少文物。在古城米蘭挖掘出幾座佛教寺廟遺址,並發現了色彩艷麗的壁畫。在印度國家博物館中有《佛佗與比丘》、《扛抬大花轎的童子》等壁畫。這些壁畫有相當高的考古價值,從壁畫圖像來看,裡面有印度藝術的影響,有中國思想的融匯,也有某些希臘藝術風格的特徵,這些壁畫充分表明了當時中西文化交流的發達,這些壁畫作品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結晶。在博物館中,還有出土自吐魯番的精美絹畫和帛畫,這些畫的大多數內容是描寫中國遠古神話和信仰,最有名的兩幅為《伏羲與女媧》、《死後的饗宴》。
保存於博物館的珍貴的醉酒葯叉女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