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三大地形區是什麼
印度主要分為三大地形區,北部是喜馬拉雅山,中部是恆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印度的地形大體可從北向南分為3段,北段是山川地區,大約占據了國內領土的25%,中段是印度河—恆河平原,面積159.6萬平方公里,占據了總面積的40%左右,而再往南就是德干高原了,這部分地形佔了35%左右。
印度的位置優勢
從地圖上可以看出,印度地處南亞次大陸,擁有整個印度半島。而印度半島處於北印度洋的核心位置,如同一個大錐子直插印度洋,只要控制了印度半島,就能控制印度洋的核心,影響整個印度洋周邊地區。如此巨大的地緣優勢,也是當年英國不肯放棄英屬印度的原因之一,如果擁有了印度,還能進軍中亞和中東,海上勢力更是能直插東南亞。
所以全球性的大國,都不可能放棄對這一地區的施加影響力,而印度也成為國際政治博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另外印度也靠著特殊的地緣優勢,與西方國家合作,獲得很多西方國家的先進武器和技術,這都是好的地緣位置給印度帶來的紅利。
Ⅱ 印度的首都新德里為什麼在德干高原上而不是在東南沿海
熱帶地區把首都建在高原上市很合理的,高原相比平原氣候更溫和,更適合人們居住。像巴西把首都巴西利亞建在巴西高原上原理一樣。而且東南沿海人口稠密,這樣可以轉移一部分人口。
和政治也有關,軍事防禦。
Ⅲ 印度北部不是恆河平原嗎為什麼手機上說中部才是
印度的地形分為北中南三部分,北部為喜馬拉雅山區,中部為恆河平原,南部為德干高原;三部分的面積是不相等的
Ⅳ 為什麼印度大部分都是熱帶季風氣候但是卻以熱帶草原帶為主呢
印度半島熱帶季風氣候又為何是熱帶草原帶?
摘於劉德生主編《世界自然地理》:
印度半島熱帶季雨林和熱帶雨林佔有廣大面積,其分布與降水量有密切關系,西高止山西側、東部喜馬拉雅山脈的南側和阿薩姆地區,年降水量2000mm以上,為熱帶雨林,德干高原大部年降水量為1000--2000mm,樹木為了減少熱季的蒸發,形成乾季落葉,德干高原內部,印度半島北部,年降水量500--1000mm多為灌木和草原植被,塔爾沙漠及其周圍地區雨量很少,為荒漠半荒漠。
中學地理教材將印度全部劃為熱帶季風氣候。不說明印度全部地區都是熱帶季雨林,在有些地區,呈現熱帶草原氣候的某些特點,尤其在高原腹地;在印度西北部,再往北就是荒漠氣候,所以還有過渡。草原與季雨林的區別主要在於年降水量的大小。降水多了,就可能發育季雨林;少了,就發育草原;當然,人類的干預也會很有影響。如果地圖能細分細化,可能會將印度劃出3個甚至更多的氣候亞帶來。中學很多地圖都是概化過的,只能用於分析主流、整體、大部分情況。
眾所周知,印度半島及中南半島北部的氣候類型屬於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和氣壓帶風帶季節性移動的影響而形成。但該處的自然帶卻不是我們平時說的與熱帶季風氣候相對應的熱帶季雨林帶(也可稱熱帶雨林帶),而是絕大部分形成了熱帶草原帶。究其原因應該是受地形和山脈阻擋作用的影響。印度半島南部為德干高原,東西兩側分別是東高止山脈和西高止山脈,而中南半島東西兩側也有山脈阻擋,所以高原地形及山脈阻擋使其內部降水相對較少,而自然帶形成了熱帶草原帶。
德干高原地處低緯,屬典型的大陸性季風氣候,除東西兩側雨量較豐富外,高原內部高溫少雨,缺乏高大茂密的森林,而以灌木和高草為主,呈現出一派熱帶草原的景觀。熱季印度各地氣溫可高達40℃,德干高原可高達49~50℃。年降水量自東至西遞增,由1,000毫米以下增至3,000毫米以上。在高原的河谷盆地中,年降水量僅450毫米,成為半乾燥的荊棘草原。 原因在於:高原東緣是東高止山脈,西緣是西高止山脈,阻擋了來自印度洋的水汽的深入影響,在東西兩側降下豐富的地形雨;高原中部有北回歸線穿過,受到副高的控制,盛行下沉氣流,不易形成雲雨而降水。而隨著太陽直射點的運動,全球的氣壓帶和風帶也會隨著變動,因此,此地在夏季時,由於東北信風帶隨著太陽直射點北移至此,會帶來豐富的降水。
印度氣候絕大多數為熱帶季風,西北部少數地區為熱帶沙漠。 通常情況下熱帶季風的自然帶是熱帶季雨林,其氣候特徵是終年高溫多雨,一年可分為旱雨兩季。但印度半島卻有特殊性,他的氣候一年分為涼熱雨三季(印度獨有): 雨季6-9月,南半球東南季風越過赤道,偏轉為西南季風,掠過濕熱的印度洋,給本區帶來豐沛的降水。
涼季10-12月,盛行來自大陸的東北季風,天氣涼爽。
熱季3-5月,由於太陽直射點南北移動,是印度半島氣溫迅速上升
正是由於印度的氣候特點特殊,使得它的自然帶也變化(水分不足,沒有形成熱帶季雨林的條件),形成熱帶草原自然帶。
Ⅳ 同是副熱帶,同是大陸,為什麼印度西北部夏季形成印度低壓,而撒哈拉地區夏季卻仍受副高控制
印度低壓的形成是受到海陸熱力性質影響形成的。印度低壓(Indian low)中心位於印度北部至巴基斯坦一帶內陸的夏季南亞大陸低壓。具有強熱低壓特性, 7月份其中心平均海平面氣壓低於 994hPa,是北半球夏季低緯度大氣環流的一個主要活動中心。
而非洲地區的副熱帶高壓屬於三圈環流的影響下形成的。副熱帶高壓帶的主要成因是動力的作用,其高壓脊線(等壓線或等高線反氣旋曲率最大處的連線)處於哈得來經圈環流和費雷爾經圈環流的下沉氣流區,天氣多晴朗。
Ⅵ 印度的地形主要是什麼 科普小知識送給你
1. 印度的地形主要是平原、山地和高原。它從喜馬拉雅山向南延伸到印度洋。北部是山區,中部是恆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東西兩側的沿海平原。平原約占總面積的40%,山地僅佔25%,高原佔1 / 3,但這些山脈和高原的海拔大多不超過1000米
2. 地勢低緩,在全國具有絕對優勢。不僅交通方便,而且合作的熱源的季風氣候區,肥沃的沖積土等土壤條件和熱帶黑土適合農業生產,大部分的土地可用於農業,全年都可以種植作物,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Ⅶ 印度的地勢特徵
印度的地形特點:北部(喜馬拉雅 )山地,中部(中央平原 )平原,南部(德干 )高原。
從喜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嶽地區,中部是印度河——恆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東西兩側的海岸平原。平原約占總面積的40%,山地只佔25%,高原佔1/3,但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過1000米。
低矮平緩的地形在全國佔有絕對優勢,不僅交通方便,而且在熱帶季風氣候及適宜農業生產的沖積土和熱帶黑土等肥沃土壤條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供農業利用,農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長,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由此也造就了印度豐富的礦產資源,鋁土儲量和煤產量均佔世界第五位,雲母出口量佔世界出口量的60%。截至1996年底,印度主要資源可采儲量估計為:煤463.89億噸(不含焦煤),鐵礦石97.54億噸,鋁土22.53億噸,鉻鐵礦1.24億噸,錳礦石655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