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裔高管,為何在矽谷如此出色
近日,推特 CEO換人,新任 CEO是印度裔的 Parag Agrawal, 至此美國矽谷高 科技 公司高管是印度裔的有微軟Microsoft、字母表Alphabet、IBM、奧多比Adobe、派拓網路Palo Alto Networks、威睿VMWare、維密歐Vimeo。
印度裔只佔美國人口的1%,而且即使是在矽谷的勞動力市場當中,印度裔也只佔6%,但是在這些高 科技 公司中任高管的印度裔比例卻很高。所以,BBC專門對這種現象進行了分析報道,他們的結論來源主要是一些印度裔的商人學者,他們認為主要的原因是:
從出身來講,在印度能輕易獲得比較好的大學教育的人群,一般都是印度的高種姓人群,而也只有這些群體可以支付的起他們的孩子在美國讀書的費用。
從教育以及個人成長來講,印度的教育競爭特別激烈、 社會 情況復雜、各種資源有限,在這種情況下,會特別培養這些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更善於處理復雜狀況,而這也是企業領導人最需要的特質。印度的教育也更偏向於科學技術方面的培養。
從美國方面來講,其簽證制度對於科學、技術、數學和工程方面的人才具有偏向性。同時,這些印度裔的CEO一般都是從公司底層一步步走上來的,這就導致他們有一種謙遜的態度,而往往美國高 科技 公司的創始人都比較傲慢自大,所以相比於這些創始人,印度裔的高管們具有更廣闊的視野和更強的管理能力。還有,印度裔的管理者具有印度人特有的「溫和」,這非常有助於其與美國政府之間的溝通處理。
以上這些觀點,基本上都是他們局內人的看法,作為一個局外人,以我和印度人接觸的感受,以及一些同事與印度人工作的經驗,相比於咱們,印度人還有一些比較「不好」的特質:
不踏實,能吹。對於沒有太多把握的東西,他們也敢吹,至於能不能實現,這是後面才需要考慮的,但是,在商業世界中,這種特質真的是必備的。
不擇手段。比如,在同一個實驗室裡面,真的得比較防備印度學生,他們可能會進行一些小破壞,但是他們會說他們真的是無意的。但是,同樣的,在商業世界,這種特質更是必不可少的。
抱團。這一點已經有很多人講過了,就不贅述了。
總之,在商業世界中,不管從局內人,還是從局外人的角度來看,我們不得不承認印度人確確實實更擅長於高 科技 企業的管理和發展。
㈡ 咱們華人那麼聰明,但為什麼都是印度朋友們當了各大公司的CEO
印度被英國殖民百多年,導致英語是印度官方語言,印度人與歐洲人多年交往密切。
使得印度精英們有英語上的優勢,與西方人的關系天生就比較近,容易達成互相理解。
所以歐美對印度相對其他亞洲國家,更有天生的好感。
所以近年來大力吹捧印度,企圖以印度來取代中國。
到公司層面,也是如此,印度人與歐美人更親近,更早交流來往,也就更有信賴。
當然,也有潛在的種族歧視的問題。
㈢ 國內一團糟,為啥印度人卻能在國外做CEO,美國人都要給他們打工呢
印度和中國一樣是個人口大國,但是印度國內的發展卻遠遠落後於咱們,印度各種亂七八糟的事情給人感覺特別糟糕。不過印度人卻在國外遍地開花,美國等互聯網大公司的CEO都是印度人,美國人中國人都只能給他們打工!印度人在國外為什麼這么牛呢?
印度的的學生就不一樣了,他們出國之後把外國當成自己的國家,印度因為被西方國家殖民過,高種姓的人的思想比較西化,很容易接受美國的文化。他們雖然也喜歡抱團,但是也不會像中國人那樣形成一個封閉的小圈子,積極參加當地的活動。而且印度留學生那都是高種姓的精英,他們在外國也也願意提拔印度同胞,這也讓印度人在美國混得風生水起,相比之下中國留學生雖然很多,還不乏一些混文憑的,自然就沒辦法和印度人競爭了!
㈣ 為什麼頂級科技公司的CEO,都是印度人
印度人做公司的高管肯定會有自己的本事。比如:印度人的軟體開發實力是很強的。英語方面也佔有很大的優勢。而且1947 年印度獨立後,政府把「發展管理能力」視為振興印度的重要議題。因為印度很重視這方面的東西,才會有今天的成就。
聽到過一個問題,印度人習慣解構成數個小問題,不斷思考。這造就了他們敏銳的觀察力,確保業務在各個環節都能成長。杜格勒說,善於觀察會帶來創新動能,是印度執行長成功的關鍵優勢。不得不說,印度人還是很了不起的。
㈤ 為什麼美國IT公司里高管有許多印度人,卻罕見華人
首先致敬在加勒萬河谷戰斗中受重傷、犧牲的英雄們,祁發寶、陳紅軍、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
清澈的愛,只為中國。
在矽谷三巨頭中,除了蘋果,谷歌和微軟的CEO都是印度裔。不僅在矽谷,全美500強企業里,有超過10個印度裔的CEO,有印度裔高管的企業超過30%。
但是在互聯網產業高度發達的矽谷里,一位華裔CEO都沒有,高管也基本為零,大多是程序員和工程師。
在我們的印象里,印度人自私自利、懶惰好色、不講衛生,可在美國,他們為何普遍比我們踏實肯乾的中國人混得好?
同樣是「外來務工」,留在美國的印度人,基本是印度的精英人群,這群人無論是家庭背景、人脈資源資源還是受教育程度都站在印度 社會 金字塔頂端。
而中國人去美國又分為兩個人群,一種是中國的最底層群體,一種是受教育程度最高人群。但是受教育程度高的這部分群體,並不代表他們的背景就強,也有許多中國中產階層學習成績優異的孩子。這兩個人群,前者追求的是「養家糊口」,後者選擇的是「小富即安」。
這樣的背景下,印度人的企圖心是極大的,並且是無路可退的。
為什麼說他們無路可退,這是由國情決定的。
2.國情
印度,一個被我們戲謔為「神一樣的國度」。在那裡,沒有能與矽谷待遇比肩的本土公司,沒有能與美國比肩的創業環境,沒有能與美國一線城市比肩的居住環境。
但中國有。
金字塔頂端的印度人到了美國,只能拼盡全力往上爬,他們一旦走出印度,就不會再想回到孟買、新德里生活,他們有著一種破釜沉舟的決絕。
而有著廣闊退路的中國人,尤其是受教育程度高的中國人,多數會選擇回國去往北上廣深發展。
中國人沒有留在美國跟印度人一較高下,並不是因為編程技術、職場能力等方面慫了。
網路的李彥宏、高瓴的張磊、紅杉的沈南鵬、賽富的閻焱、IDG的熊曉鴿、搜狐的張朝陽、美團的王興、攜程的梁建章、宜信的唐寧等等,如果留在美國,一樣能打拚出一番成績。
3.美國的戒備心
中國是東方巨龍。
美國人對可能會威脅到他們國家霸權的中國,是有很強烈的戒備心的,並且始終想把「美國文化」凌駕於「中國文化」之上,防範中國人基本就是美國企業的共識。
而這種情況不會在印度人身上出現,美國人對印度人是全方位信任的。
至於原因,那就是中國人比印度人更優秀。
2020年世界500強里,印度只有7家,而中國卻高達133家!
㈥ 為什麼外國的企業很多高管都是印度人
我們都知道美國一些企業他們的員工組成都是非常復雜的,企業的員工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不同的人才,同時他們對於企業的分工也各有不同,而我們會發現在美國的一些排名非常靠前的企業中,經常能夠看到很多印度臉孔,那麼為什麼這些外國的企業中會有這么多印度人呢?
其實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剛進入這個國家想要接受這個國家的習慣和氛圍,都是需要花上一定時間的,如果沒有這段時間的沉澱往往是比較難了解到這個國家獨特的文化,不管是外國的朋友來到我們中國還是印度的朋友,去完美國都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在未來想必國內也會有不少這樣的人才,可以與國內的技術人員非常友好的進行交流和往來。
㈦ 為什麼矽谷大佬大部分都是印度人
為什麼矽谷大佬大部分都是印度人,卻鮮有中國人身影?現在,印度人已經打開了從中層通向頂層的晉升通道,谷歌和微軟兩大帝國的印度裔CEO,已經再清楚不過地向整個科技世界顯示:印度裔。
自從谷歌起,矽谷大公司的一項默認傳統就是免費開放公司自助食堂。隨著矽谷移民越趨多元化,這些大公司的食堂也開始向雇員提供全世界各國菜式。但近幾年,矽穀食堂里的咖喱味一陣重過一陣。矽谷員工經常開玩笑稱,甚至可以根據每家公司食堂里的咖喱味,來判斷這家公司的印度人比例。
照此推理,現在矽谷咖喱味最重的食堂大概就是谷歌了。隨著咖喱味一路飄香的,還有印度人在矽谷權力之路上越走越遠。現在,印度人已經打開了從中層通向頂層的晉升通道,谷歌和微軟兩大帝國的印度裔CEO,已經再清楚不過地向整個科技世界顯示:印度裔工程師在矽谷沒有上限。谷歌新任印度裔CEO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
數不清的矽谷印度裔高官
矽谷的印度高管已經有點數不過來了。其中就有紅透半邊天的谷歌新任CEO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以及微軟歷史上第三任CEO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僅僅這兩家公司,印度裔高管就已經掌管了8000億美元的市值。不同於一些族裔高管都是移民二代,這一波登上矽谷權力頂端的印度裔高管,都是土生土長的印度人,大多數都是在印度完成了大學本科教育後來美的。
比如,皮查伊出生於印度第四大城市欽奈的一個普通家庭,住在一個兩房公寓里,他的父母連個電視機都買不起。納德拉則在1967年出生於印度的海得拉巴,在印度的班加羅爾大學獲得了電子和通信的工程學士學位,隨後前往美國留學,在威斯康辛大學攻讀計算器碩士。
當皮查伊在1993年,也就是互聯網革命的前夜來到矽谷時,他父母幾乎花光了所有的積蓄才幫他墊付了去美國的路費。皮查伊回憶說,當他第一次到史丹福,發現這里連一個雙肩包都要賣60美元時徹底震驚了。但皮查伊也發現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機會,他有生以來第一次接觸到了幾乎是沒有窮盡的互聯網世界。
今年 43歲的皮查伊,在谷歌公司內部升遷極快。正是他發明了google chrome,在擔任新CEO前,掌管安卓業務已經有兩年了。皮查伊從當年那間印度破公寓里動身,用了20年,到現在執掌矽谷最重要的谷歌帝國命脈,這樣的跳躍哪怕是發生在「美國夢」的語境下,都令人動容。
矽谷流傳的一個說法是,皮查伊曾經一度想跳槽去推特(Twitter),但谷歌為了留住他開出了一張5000萬美元的獎金,並最終給他讓出了那個獨一無二的位置。除了皮查伊和納德拉外,矽谷的傳奇式印度高管比比皆是。
最早可溯源到1980年就來到美國的沙比爾·巴蒂亞(Sabeer Bhatia)。巴蒂亞是hotmail的發明者,1968年出生於印度昌迪加爾,後來在加州理工念書。
還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發展最快的軟體公司之一Adobe的首席執行官山塔努·納拉延(Shantanu Narayen),在印度奧斯馬尼亞大學念完本科,來美國博林格林州立大學讀了計算器碩士。
演示文檔共享平台「Slide Share」聯合創始人兼CEO 拉什米·薩哈(Rashmi Sinha),出生於印度阿拉哈巴德,後在伯克利大學深造。太陽微系統公司,就是那個發明了Java語言的公司,其聯合創始人維諾德·科斯拉(Vinod Khosla)也是在印度出生,於印度理工學院德里分校受教育。
思科首席技術官帕德馬錫·沃里奧(Padmasree Warrior),此前還擔任過摩托羅拉的首席技術官,同樣來自印度理工學院德里分校,後在康奈爾大學學習。
谷歌除了皮查伊,還有一位印度裔高管:企業業務總裁艾米特·辛格(Amit Singh),是他在2001年重塑了谷歌搜索引擎的核心演算法。辛格在印度北方邦出生長大,也是在印度理工學院的羅克分校讀書,後前往美國明尼蘇達德盧斯大學念計算器科學研究生。
鮮有中國工程師高管
印度高管的成長路徑,其實與中國工程師一模一樣的。活躍在矽谷的大量中國工程師,同樣也是在中國清華、北大等頂級學府念完本科,然後申請來美國攻讀工程類的博士,最後前往矽谷求職。
同屬亞裔的印度和中國工程師,在美國其它族裔眼中的印象都高度一致:成績優秀、技術拔尖,但不擅長體育,總體比較內向,喜歡和自己人扎堆。
但中國工程師能在矽谷真正出頭的少之又少,像網路最近高薪挖角的吳恩達可能是一例。1976年出身的吳恩達是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領域國際上最權威的學者之一,名震矽谷。即使是吳恩達,也是出生在倫敦、於香港和新加坡接受教育的華裔,並非像很多印度高管那樣成年後才移民來美。除吳恩達之外,就很難數得出幾個中國工程師高管的名字。
矽谷一個傳統族裔權力結構是:大量擔任技術研發任務的中國工程師,往上是一群印度中層,再往上則是美國本地白人高管。
現在,印度人已經用實際行動打破了「天花板瓶頸」。但中國工程師依然停留在「勤奮、靠譜、技術能力強」的研發人員層面,鮮有向管理層的突破。
中國工程師私下對印度同事最大的抱怨,就是認為印度人「互相偏袒」。最被詬病的幾大罪狀,就是在公司入職時,印度面試官赤裸裸地偏袒印度候選人,甚至不惜放水;在工作中,印度同事又拉幫結派,喜歡口頭上表功和討好上司,個個都愛鑽研晉升之道。
古老的印度學徒傳統
這些「聲討」當然有中國工程師受壓抑的情緒化,但在管理學中,這種「印度式管理」倒也確有出處。瑞士聖加侖大學在2004年搞了一項對印度式管理風格的研究,結論稱印度高管傾向於參與式管理,喜歡和下屬建立非常深遠的關系。「這種管理藝術可能來自於印度的學徒傳統,在上下級之間會建立情感紐帶」,這篇研究稱。
新罕不什爾南方大學一項研究也比較了跨國企業中,印度經理和美國經理的差別,稱「印度高管的風格是,上級會非常真誠地替下屬考慮,兩者之間往往會建立極強的忠誠感,甚至超越了薪水回報」。
這種發源於印度手工藝行業的古老傳統,在推動印度裔工程師融入矽谷時顯得馬力十足。早在沙比爾·巴蒂亞時代,印度工程師和企業家就開始在矽谷拓寬勢力范圍,靠一代代的積累建立印度企業家在美國的超強人際網路。
三十多年前,第一代成功的矽谷印度創業家,就已經意識到外來移民在美國發展的難處和障礙,開始毫無保留地幫助前來追隨的印度老鄉。經過幾代印度企業家們的努力,他們實際上已經在矽谷創造出了一個良性發展的印度圈生態,包括引薦人脈、設立天使投資,專門幫助初來乍到的印度創業者。「這是靠第一代印度移民非常有意識的努力才爭取得來的地位」,《印度經濟時報》上的一篇文章中說道。
前幾代印度移民另一個突破性成就是,打破了美國人對印度人的刻板印象,認為印度人只能成為優秀的工程師,而不是傑出的管理者。上述文章指出,「當第一代矽谷的印度移民成功打碎職業上的玻璃天花板後,他們還決定要從此互相扶持著前進。他們意識到後來者將面臨同樣的困境,要想突圍,只有抱團。由前人來為後來者打破更多障礙,提供更多經驗,開啟機遇之門」。
所以,中國工程師最看不慣的「給自己人放水、互相抱團」,雖然可能有意氣之嫌,但確實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印度高管的做事風格。就是通過這種赤裸裸的互相提攜的傳統,上一代印度人為今天的皮查伊和納德拉開辟了道路,向美國人證明了印度人可以擔當大任。
對於中國工程師,除了缺乏這種強力抱團的傳統外,最望塵莫及的還有印度人英語的母語優勢。在吐槽完印度同事「愛拍馬屁」後,許多中國工程師也都會哀怨地再自嘆一句:「中國工程師就算想拍句馬屁也都說不太溜。」
錄取率不到2%的印度理工學院
僅僅靠提攜,可能能進入大公司混碗飯吃,但要成為「技術至上」的科技公司高管,還是要靠超強實力。皮查伊能當上谷歌CEO,首先還是因為他發明了chrome。
事實上,許多傑出的印度工程師確實是僅憑個人實力,就能讓整個互聯網世界心服口服。根據2014年的數據,目前矽谷大概有15%的創業公司都是由印度裔創辦。
在美國,印度人實際上已經成為由移民創辦的科技創業公司中的最大族裔,超過了英國、中國和日本三個族裔加起來的人數。
從 1999~2012年,雖然印度雇員只佔矽谷整體雇員人數的6%,但印度人在矽谷創建的公司佔全矽谷的比例從7%飆升到了15.5%。創業公司是最能代表創新精神和技術實力的一個指標之一,這些優秀的印度裔工程師,其中大概有一半都來自於同一所印度的大學:印度理工學院。
這是皮查伊和許多其它印度高管的母校,被譽為全世界最難進的大學,錄取率不到2%,比哈佛大學錄取率還低的多。或許把美國的哈佛、麻省理工、普利斯頓大學加在一起,大概就是印度理工學院在印度的地位。
據調查顯示,在美國高科技企業的集中地矽谷,約2000個新生企業中,約有四成是由印度人開辦的,而其中一半是印度理工學院培育出來的人才。
從上個世紀70年代科技產業騰飛的黃金時期起,每年印度理工學院70%的畢業生會選擇出國,且大部分都落腳美國。過去50年,印度理工學院總共誕生了17萬畢業生,留在美國的就超過3.5萬人。
㈧ 為什麼印度人能夠在美國政商兩界占據主導地位,華裔卻不能
谷歌的皮查伊,微軟CEO薩蒂亞都是印度裔,印度裔的掌門人還能拉出一串:百事可樂CEO盧英德、德意志銀行CEO安舒、萬事達卡CEO阿賈伊等,所以,有人戲稱,印度正在成為一個「盛產」CEO的神奇國家。而在加州,矽谷,印度裔占據了大量的高管位置,相比之下,華裔則是鳳毛麟角……
這兩年,印度學生在美國高校登記注冊數量增加了71%,根據美國國土安全部的數據,2014年1月,有105426名印度學生在美國就讀,到2015年11月,這個數字增加到181051。印度學生在美國是價值尋求者,概括講,就是「教育成本最小化,潛在工作和收益機會的最大化」,看他們如何選擇自己的留學教育和職業的。
1 選擇低成本的研究生教育
2015,有77%,也就是3/4的印度學生在美國讀的是研究生,而中國學生讀研究生的比例是30%。印度學生讀四年制本科學位的只有不到10%,而中國孩子是36%。
學制越長,花的錢越多,大多數印度學生的學費都是銀行貸款,而中國家庭絕大部分是自己掏錢,真金白銀。所以,印度學生多在國內把本科念完,然後到美國讀碩士,以最低的成本博取最大收益。
2 通過OPT獲得更長工作機會
絕大部分印度學生都學工程、計算機或者科技相關學科,簡稱STEM領域。這些專業就業崗位要明顯多於商科和人文學科,收入要高。此外,而美國針對這一領域有OPT(專業實習)延期政策。一般的OPT給予國際學生畢業後12個月的實習或者工作,但STEM領域,額外再加17個月(在美國國內,這個政策處於爭議中)。82%的印度學生都在STEM,能享受OPT政策,而中國學生只有38%。
3 選擇更多就業機會的地區
印度學生的就業目的地非常集中,主要就三個,2015年的數據,加州(30823人),德克薩斯(21590人)和紐約(17711人)。相比2014年,2015年,到加州工作的印度學生翻了一番,德州和紐約的就業人數增長也很快。加州和德州是科技工程產業扎堆的地區,是現在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也是工作機會最多的地區。
當然,影響一個族裔表現的有很多因素,譬如語言、文化、制度等,以上只是部分因素而已。但從經濟的角度看,留學教育都是一個家庭的投資,在美國留學需要大量寶貴的時間和金錢,家長和學生要廣泛努力的搜集信息,評估學生的能力、興趣和未來的職業選擇。
㈨ 印度的教育那麼爛,為什麼印度裔ceo可以統治矽谷
印度人正在悄悄地佔領矽谷。印度精英正在湧入矽谷的管理、技術、計算機和其他領域。在美國500強公司中,許多跨國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都變成了印度人。例如,進入谷歌的盛大披薩。掌管微軟的薩特雅·南德拉;領導百事可樂的因陀羅·克里希納莫斯;安卓系統的負責人桑德魯。一方面臟亂不堪,另一方面又充滿了精英。印度教育發生了什麼?印度糟糕的教育狀況差距是一個非常極端的國家。他們不像世界上其他國家那樣按財富排名,而是按姓氏排名。印度人分為四個種姓,賤民沒有姓。
激烈的競爭真讓人頭疼。這次考試與高考相當,程度更高。印度有句諺語:一等學生去印度理工學院,二等學生去麻省理工學院。基礎教育造就了一大批尊重學生個性、注重素質的印度精英和注重能力的應試教育。他們的精英教育模式的確有其優點。也正是因為如此,印度出來的人才幾乎是世界頂尖的,所以他們會去往世界科技的頂端矽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