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人覺得解放軍的軍事實力如何

印度人覺得解放軍的軍事實力如何

發布時間:2023-10-22 16:25:17

⑴ 在印度眼中,各國軍事實力排名是怎樣的

而印度現在拿出來和中國作比較的武器裝備,要麼是直接錯國外購買的,要麼是在他國幫助下建造的,軍工製造上和中國相比還相差的很遠,所以他們明白了,要超越中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⑵ 中印軍事實力全面對比

你是想知道如果中印打仗誰能贏嗎?(1)中印都有核武器,但用到的可能性很小。(2)中印海軍對比:印度雖然有航母,但是二手貨,壞了還不知道他怎麼辦。中國的攻擊型核潛艇配上海面軍艦完全可解決。(3)陸軍方面:全世界都知道中國陸軍牛。(4)空軍方面:中國和印度的主戰飛機都是來自俄羅斯,但中國可以自行研製,未來中國的飛機中國應該可以自己解決,不在靠外國。但印度在近10年還要靠外國。除非他們的間諜盜到哪個國家的軍事秘密。所以說空軍中國應該勝過印度。(5)但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底牌,而且現在中國最主要的是經濟建設,錢有了,武器自然就上來了。 。。。。。。我接觸軍事時間不長,說的不好,別見怪。呵呵。

⑶ 中國和印度軍力對比

在軍事上,首先看軍事技術。印度的導彈技術大約相當中國上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水平,差距在20年以上。印度的烈火導彈的水平達不到中國巨浪1的水平。當時中國已經擁有洲際導彈和核潛艇,而印度到現在還不具備獨立發展這兩項技術的能力。印度發展的藍天防空導彈其彈體來源於前蘇聯的薩姆6,三叉戟低空導彈存在嚴重技術問題,性能還不如中國80年代發展的紅7。中國在當時高空防空已經發展了TMD的「反擊」。

航空技術是印度與中國差距最小的軍事技術領域。因為中國主要精力投入導彈方面,相對航空技術投入少,獨立能力比較導彈和航天技術差一些。但是來自國外的技術封鎖使中國的航空工業獲得了非常寶貴的獨立開發能力。印度航空工業一直依靠外國的技術援助,依靠外國產品生產許可證生產先進戰斗機,因此雖然在一段時期內印度裝備戰斗機比中國先進,但是印度一直沒有獲得完整的航空技術能力。在開放以後得到國外先進技術的支持以後,最近10幾年中國航空技術突飛猛進已經遠遠將印度拋在身後。這是綜合國力和綜合技術能力和工業能力的差距。中國出口技術給巴基斯坦的FC-1在近兩年不斷採用新技術升級使得其技術完全超過印度的LCA輕型戰斗機,在氣動設計、發動機、機載武器等方面優於LCA成為一型高性能中檔戰斗機。

在海軍裝備方面,印度根本沒有一個強大的造船工業,因此印度強大的海軍只能是沙灘上的大廈。印度的國產軍艦必須依靠外國提供全部技術,包括設計、船體材料和建造工藝、動力、武器、雷達以及總體等等。一旦失去外國技術援助印度立即一籌莫展。如核潛艇是印度一直夢寐以求的裝備,但外國由於防止核擴散條約的限制無法提供印度技術援助,幾十年印度只好乾等這毫無辦法。雖然印度已經特許生產過先進潛艇如德國209級和俄羅斯「K」級。但是現在印度還是要依靠外國來援助才能製造潛艇。中國核潛艇在1971年就下水了。現在中國海軍艦艇的技術水平已經基本達到歐洲的水平,超過俄羅斯。現在影響到中國軍工技術水平的主要是基礎工業水平。

在陸軍技術方面就更不用提了,印度到現在還不能生產155毫米重炮,自己搞的坦克陸軍不想要。進口重炮還要進口炮彈。總之在低技術的陸軍武器裝備上印度仍然沒有自主生產能力。

總體上看,印度的軍事技術主要依賴進口。只是在個別的方面如計算機方面可以自己生產,當然IC還要進口。

印度的軍事能力,依靠進口裝備和技術,印度保持了與中國相當的軍事技術裝備。因為中國龐大的軍隊不可能迅速全部換裝新裝備,同時也沒有這個需要。但是印度的軍事力量的發展極度不平衡。中國軍費使用上大致裝備采購、人員開支、訓練和裝備維護各佔三分之一。而西方發達國家在人員和訓練、裝備維護的開支比例更大一些。而印度的軍費開支主要是人頭費和裝備采購費,而訓練和裝備維護費佔比例不和理。海軍航母艦隊基本上是駐港艦隊,空軍飛機事故率居高不下,陸軍坦克等裝備的完好率極低都是這種情況的體現。印度的裝備體系非常混亂,表現出缺乏軍事管理能力。印度陸軍光步槍的子彈就有7.7毫米、北約7.62X51毫米、俄制7.62X54毫米、7.62X39毫米、5.56毫米等多種體制,而且在部隊裝備5.56毫米步槍以後,居然沒有安排子彈生產。只好到國際市場上采購了幾千萬發子彈。

從歷史上看,印度從來是在戰爭發動前突擊在國際軍火市場上采購彈葯和武器零部件來提高裝備的完好率和戰備率。這樣的情況使得印度非常難以應付突發的大規模軍事沖突。下卡吉爾沖突就是例證。印度在這樣一場小規模的邊境沖突中,對手還是穆斯林武裝,幾乎用光了庫存的大口徑炮彈,戰後在國際市場突擊采購。從這種情況來看,印軍雖然裝備比較先進,但後勤和管理非常落後,這在1963年與中國的邊境沖突中已經表現出來了。但現在並沒有顯著改進,這是印軍的軟肋。印軍沒有能力進行一場較大規模的局部戰爭,如朝鮮戰爭規模,甚至如上甘嶺戰役這樣規模的戰役也沒有能力持續進行,上甘嶺美軍消耗炮彈130萬發,志願軍消耗炮彈40萬發,戰役持續40多天。

看起來印度的戰略是在印度設定的條件下,即在印度選定的戰場、時間、戰爭規模等條件下、進行一場預有準備的中低規模的高技術戰爭。如甲午戰爭日本突襲中國、日俄戰爭日本突襲俄羅斯遠東艦隊。採取先發制人的手段,在戰爭一開始就取得決定性勝利,而後依據有利的戰場形勢,通過談判和國際斡旋獲得最大的政治和經濟利益。因此印度必然採取精兵主義,從印美空軍對抗演習看印度空軍的精銳有著不可忽視的戰鬥力。但是這個戰略存在著致命的缺點,就是如果對手不按照印度的設想出牌,印度缺乏應變的准備和能力。在1963年印度與中國的沖突中就發生了這種情況。中國的反應超過了印度的估計,結果印軍遭到慘敗。

從以上分析,印度的硬實力比中國有非常大的差距,特別是長期競爭的潛力方面差距更大。局部沖突中雙方的技術差距不明顯。但可以運用的戰術方面的差距和後勤能力仍然存在著顯著差距。

⑷ 印度國人如何看待本國的閱兵會不會覺得很滑稽

印度人覺得自己國家的閱兵很好,可是別人看來很滑稽。

一個士兵站在它的上面執行各種動作,一輛車里有不止一個人,但是十個人甚至二十個人。難怪會有這樣的傳說。不要惹印度你永遠不會知道有多少人可以坐在車上,在印度的閱兵中,不僅有人類表演,甚至還有動物也在場上,這使人們懷疑這是馬戲團還是閱兵?而且他們的士兵們的衣服色彩鮮艷而令人眼花繚亂。他們展示的不是武器,不是士兵的心理狀態,而是騎摩托車的特殊效果,奇怪的步行姿勢,動物是否聽話等等。我忍不住笑了。陪伴我的官員們一再克制我,終於忍不住笑了。

⑸ 印度眼中的解放軍到底有多恐怖

不是恐怖而且敬畏,我們在一個錯誤的時間,在一個錯誤的地點,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麥克阿瑟的親身經歷讓他對中國陸軍產生敬畏的心理。

1962年,中印戰爭期間,有記者訪問前美國遠東軍司令麥克阿瑟,他說:「誰想跟中國陸軍打仗,一定有病。」麥克阿瑟在朝鮮戰爭以前被譽為遠東之王,但在朝鮮戰爭中為他的軍事生涯抹上了帶有濃重墨跡的一筆,被撤換遠東司令。

印度政府當時緊急接受了來自蘇聯的13個陸軍師、2個空軍師的全套武器制式援助。作為當時的華盛頓軍方,由於朝鮮戰爭帶來的尷尬結果,急需要在軍事領域方面取得一次對華戰爭的勝利;同時,為了進一步擴展美國在中亞戰略位置上的'主導'地位。因此在蘇聯援助第3天,由英美等北約成員國組成'亞洲軍事發展態勢委員會'。決定對印度援助18個步兵旅的全部美式裝備。其中一些裝備是來自英國2戰期間剩餘軍事物資。

由於美蘇聯合支持,並且蘇聯軍事顧問專家親自進行整訓印度武裝部隊。這些使得當時的印度首腦尼赫魯,產生了'超級亞洲人'的可怕思想。趁我國持續了3年的西藏農奴主叛亂剛剛平息,4月新疆又發生了邊境暴亂。此時中蘇關系實際上已經破裂,中美由於在台灣和越南問題而繼續嚴重對立。因此,尼赫魯在當年撕毀了與中國簽署的'和平邊境互不侵犯條約'。以3個'王牌'主力旅為先遣,越過 '麥克馬洪線',在西藏、青海地區對中國實施武裝入侵。

而中國軍隊在初期,僅有少量邊防軍駐扎在這里。總兵力約2-3個連人數不足500人。而印度先期抵達的第1旅,則是擁有6000人的主力旅。中國開始逐步失去很多哨所(不過其中一些主要的哨所,都是中國人自己主動放棄的)。

北京政府當時多次警告印度政府。但是,印度人在'歐美+蘇聯武器援助'的趨勢下極度自大,'中國人不敢還手' 一直是戰前尼赫魯的口頭禪。

因此,中國偉人毛澤東,果斷命令中國軍隊對印度進行'教訓型'打擊。隨即,中國軍隊開始了速度驚人的戰爭部署。短短12天中國軍隊就集結了1個軍(陸軍第18軍,約3萬人)。並且引導印度軍隊3個旅進入中國軍隊預設的伏擊陣地。快速的消滅了其中1個旅的大部。其餘印度部隊開始向後撤退。而中國軍隊1支快速分隊,翻越了根本不可能翻越的大雪山(作戰時間巧妙的控制在戰場上主要河流洪水期之後與12月大雪封山之前),在氣候極其嚴寒的冰河河谷內,攔擊了印度軍隊的退路。

在此時,印度軍隊依然陷入中國軍隊合圍之中。面對如此局面,其指揮官竟然沒有在中國快速分隊截擊自己的身後部時,給予馬上的打擊。而是錯誤地認為,可以依靠全新的蘇美裝備的極大優勢火力,進行反突擊反包圍。印度軍隊一名少校軍官,在對其國內家人電報稱:我們只要依靠先進的武器,完全可以擊敗全部中國軍隊。

但是,當時派駐印度的美國軍事專家理查德安德魯斯准將對外稱:這是一場中國形勢的'殲滅戰的開始'。我們在韓戰中多次領教過這種手法。

印度通往前方的軍事補給線,完全被中國軍隊切斷。士兵們在缺乏食物的戰斗狀態下,開始出現大面積渙散。隨即,中國軍隊抓住有力戰機,開始發起'中國形式的'殲滅戰。短短8個小時。印度號稱'東亞1,2旅的'2支主力部隊被盡數殲滅。

此時,中國軍隊繼續向前推進。其先遣部隊,已接近印度首都新德里外圍50公里處。其深入印度作戰達212公里。但是,此時中國政府作出了讓印度人驚奇的決定,中國軍隊開始快速回撤。中國在後期正式公布:中印自衛戰爭結束。而且,中國方面歸還了包括印軍第7旅旅長達爾維准將在內3968名戰俘,以及全部繳獲的印度軍隊的武器裝備。

中國軍隊在整個自衛反擊作戰中,殲滅印軍3個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殲滅印軍3個旅(第112 旅、第48旅、第65旅),另殲滅印軍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擊斃印軍第62旅旅長霍希爾-辛格准將以下4885人,俘印軍第 7旅旅長季-普-達爾維准將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中國邊防部隊陣亡722人(其中軍官82名、士兵640名),負傷1697人(其中軍官173名、士兵1524名)。中印雙方的傷亡比例為1:6。

這次戰爭一舉粉碎了印度的'前進政策',維持了中印邊境50年的和平局面,超過當時'1場戰爭管30年'的估計。最重要的是中國軍隊擊敗了來自當時世界上軍事兩大最強大陣營,北約以及華約聯合支持的印度。這是任何一個國家,即便是在現在的先進條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美國美聯社新聞紀錄局曾經拍攝了一些很少被人知道的關於美國派駐印度戰地記者拍攝的一些中印局部戰爭的資料影片。雖然,當時美蘇處於冷戰期間。但是,作為同為印度後台的兩大軍事強國的美蘇,此次也是進行了仔細的分析以及資料秘密共享。因此上,那次戰爭,可以說等於處於中國1:3的絕對劣勢局面。表面上中國打贏的是印度。但是,事實實質是打贏印度就等於中國一同擊敗美蘇當時的兩大軍事世界強國。

美國遠東情報軍事中心原派駐官員霍華德本傑明是這樣評述那場戰爭的:"那是一場印度最為愚蠢的戰爭。印度政府當時緊急接受了來自前蘇聯的13個陸軍師,2個空軍師的全套武器制式援助。作為當時的華盛頓軍方,十分尷尬的"中美韓戰"結果,急需要軍事領域裡面取得一次對華戰爭的勝利。這次戰爭,中共等於以自己一人的力量,同時擊敗了,來自當時世界上軍事兩大最強大陣營:北約以及華約的聯合支持的印度。也就是說:中共同時在當時擊敗了美蘇兩大超級大國的軍事行動。

⑹ 中國和印度哪個軍事力量強大

各個方面都是中國強大,印度一個連子彈都不能完全自給的國家,研究一個照明彈需要20年,最後還是失敗的國家,所有主戰裝備都是國外進口的簡化版。
在軍事上,首先看軍事技術。印度的導彈技術大約相當中國上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水平,差距在20年以上。印度的烈火導彈的水平達不到中國巨浪1的水平。當時中國已經擁有洲際導彈和核潛艇,而印度到現在還不具備獨立發展這兩項技術的能力。印度發展的藍天防空導彈其彈體來源於前蘇聯的薩姆6,三叉戟低空導彈存在嚴重技術問題,性能還不如中國80年代發展的紅7。中國在當時高空防空已經發展了TMD的「反擊」。

航空技術是印度與中國差距最小的軍事技術領域。因為中國主要精力投入導彈方面,相對航空技術投入少,獨立能力比較導彈和航天技術差一些。但是來自國外的技術封鎖使中國的航空工業獲得了非常寶貴的獨立開發能力。印度航空工業一直依靠外國的技術援助,依靠外國產品生產許可證生產先進戰斗機,因此雖然在一段時期內印度裝備戰斗機比中國先進,但是印度一直沒有獲得完整的航空技術能力。在開放以後得到國外先進技術的支持以後,最近10幾年中國航空技術突飛猛進已經遠遠將印度拋在身後。這是綜合國力和綜合技術能力和工業能力的差距。中國出口技術給巴基斯坦的FC-1在近兩年不斷採用新技術升級使得其技術完全超過印度的LCA輕型戰斗機,在氣動設計、發動機、機載武器等方面優於LCA成為一型高性能中檔戰斗機。

在海軍裝備方面,印度根本沒有一個強大的造船工業,因此印度強大的海軍只能是沙灘上的大廈。印度的國產軍艦必須依靠外國提供全部技術,包括設計、船體材料和建造工藝、動力、武器、雷達以及總體等等。一旦失去外國技術援助印度立即一籌莫展。如核潛艇是印度一直夢寐以求的裝備,但外國由於防止核擴散條約的限制無法提供印度技術援助,幾十年印度只好乾等這毫無辦法。雖然印度已經特許生產過先進潛艇如德國209級和俄羅斯「K」級。但是現在印度還是要依靠外國來援助才能製造潛艇。中國核潛艇在1971年就下水了。現在中國海軍艦艇的技術水平已經基本達到歐洲的水平,超過俄羅斯。現在影響到中國軍工技術水平的主要是基礎工業水平。

在陸軍技術方面就更不用提了,印度到現在還不能生產155毫米重炮,自己搞的坦克陸軍不想要。進口重炮還要進口炮彈。總之在低技術的陸軍武器裝備上印度仍然沒有自主生產能力。

總體上看,印度的軍事技術主要依賴進口。只是在個別的方面如計算機方面可以自己生產,當然IC還要進口。

印度的軍事能力,依靠進口裝備和技術,印度保持了與中國相當的軍事技術裝備。因為中國龐大的軍隊不可能迅速全部換裝新裝備,同時也沒有這個需要。但是印度的軍事力量的發展極度不平衡。中國軍費使用上大致裝備采購、人員開支、訓練和裝備維護各佔三分之一。而西方發達國家在人員和訓練、裝備維護的開支比例更大一些。而印度的軍費開支主要是人頭費和裝備采購費,而訓練和裝備維護費佔比例不和理。海軍航母艦隊基本上是駐港艦隊,空軍飛機事故率居高不下,陸軍坦克等裝備的完好率極低都是這種情況的體現。印度的裝備體系非常混亂,表現出缺乏軍事管理能力。印度陸軍光步槍的子彈就有7.7毫米、北約7.62X51毫米、俄制7.62X54毫米、7.62X39毫米、5.56毫米等多種體制,而且在部隊裝備5.56毫米步槍以後,居然沒有安排子彈生產。只好到國際市場上采購了幾千萬發子彈。
從歷史上看,印度從來是在戰爭發動前突擊在國際軍火市場上采購彈葯和武器零部件來提高裝備的完好率和戰備率。這樣的情況使得印度非常難以應付突發的大規模軍事沖突。下卡吉爾沖突就是例證。印度在這樣一場小規模的邊境沖突中,對手還是穆斯林武裝,幾乎用光了庫存的大口徑炮彈,戰後在國際市場突擊采購。從這種情況來看,印軍雖然裝備比較先進,但後勤和管理非常落後,這在1963年與中國的邊境沖突中已經表現出來了。但現在並沒有顯著改進,這是印軍的軟肋。印軍沒有能力進行一場較大規模的局部戰爭,如朝鮮戰爭規模,甚至如上甘嶺戰役這樣規模的戰役也沒有能力持續進行,上甘嶺美軍消耗炮彈130萬發,志願軍消耗炮彈40萬發,戰役持續40多天。
看起來印度的戰略是在印度設定的條件下,即在印度選定的戰場、時間、戰爭規模等條件下、進行一場預有準備的中低規模的高技術戰爭。如甲午戰爭日本突襲中國、日俄戰爭日本突襲俄羅斯遠東艦隊。採取先發制人的手段,在戰爭一開始就取得決定性勝利,而後依據有利的戰場形勢,通過談判和國際斡旋獲得最大的政治和經濟利益。因此印度必然採取精兵主義,從印美空軍對抗演習看印度空軍的精銳有著不可忽視的戰鬥力。但是這個戰略存在著致命的缺點,就是如果對手不按照印度的設想出牌,印度缺乏應變的准備和能力。在1963年印度與中國的沖突中就發生了這種情況。中國的反應超過了印度的估計,結果印軍遭到慘敗。

從以上分析,印度的硬實力比中國有非常大的差距,特別是長期競爭的潛力方面差距更大。局部沖突中雙方的技術差距不明顯。但可以運用的戰術方面的差距和後勤能力仍然存在著顯著差距。

中印軍力的真實對比

一、空軍:

拿對於國防建設最為重要的航空工業而言,目前印度空軍裝備的1600架飛機中,除了80餘架老掉牙的HPT-32「風神」式教練機外,沒有一種是印度自己搞出來的。尤其在800架一線作戰飛機中,全部是進口產品,包括MIG-21和MIG-27也都是依照生產許可仿製生產的。中國和印度是在同一時間獲得MIG-21的生產技術的,到如今中國在MIG-21基礎上仿製出殲-7系列飛機,不但供中國軍隊自用,而且大量出口達400架之多。其最新改型殲-7MG甚至連俄羅斯人都贊嘆不已,而印度的MIG-21MF進行性能提升還必須依靠俄國人的幫助。中國自製的K-8教練機被譽為世界上最好的初級噴氣教練機之一,還出口到巴基斯坦一批,同類型的飛機印度還需要自己掏錢買。

俄羅斯航空界巨頭比施根斯在訪問中國和印度後得出的結論是,中國將繼美國、俄羅斯、西歐之後成為世界第四大航空工業中心。

二、海軍:

自1970年代以來印度大力發展海軍,光航空母艦就引進了2艘,其它如大中型水面艦艇和常規潛艇的引進數量也分別達到52艘和20艘以上。所有這些使印度海軍成為在印度洋舉足輕重的力量。可印度的造船工業卻不是那幺爭氣,到如今中國已經成為繼日本、韓國之後的第三大船舶出口國,並愈發有超越前者的勢頭。德國人自己不敢造的高科技船舶,也是把定單交到中國人的手上。中國自製6000噸級驅逐艦的發展周期只有印度同類型艦艇的1/2,所需費用也僅為後者的70%左右,而在性能上卻絲毫不差。我們有理由懷疑,在未來的海上軍備競賽中,印度勝過中國的把握能有幾成。

三、陸軍:

陸軍武器方面,中國自1970年代以來出口了大量的坦克、大炮、槍械等常規武器,而印度在這方面至今需要進口。中國研製的85-IIAP主戰坦克已經出口到巴基斯坦,更先進的90-III在不久的將來亦將裝備巴基斯坦陸軍。而印度自製的「阿君」坦克(通常譯為「阿瓊」式坦克)在經歷了近20年的發展歷程後卻仍是問題多多,弄的陸軍司令卡納中將一提到「阿君」這兩個字就要問候印度國防科技部門的主管他老娘外加三代祖宗。印度自己造不出大口徑火炮,進口瑞典的FH-77B型155炮卻是毛病不斷,中國製造的PLZ45-155毫米榴彈炮一直賣到科威特。
四、核武器、航天領域:

在核子以及航天領域,印度自製的「烈火」洲際導彈的運載力只有中國DF-5型的1/5,最新型的DF-31/41在技術層次上要比「烈火」先進10-15年以上。中國即將發射宇宙飛船而印度在載人航天方面尚未起步。印度海軍計劃在2007年獲得首艘自製的核子潛艇,而中國自製的第二代核子攻擊潛艇093型的首制艇即將服役,該艇採用的高溫冷核反應爐技術是當代最先進的核動力系統,具有體積小、功率大、雜訊低等特點,就連美、俄也是剛剛掌握這一技術。最近中國中央電視台公開對外宣稱,在應用激光技術上,中國已經達到與美國同等級技術水平,敏銳的美國軍事情報部門馬上判研出中國已經開發出擊落衛星的星際激光武器,這種高科技軍備是印度人連想都不敢想的東西。

總括:

比較占優勢的該是印度的航母和艦載機,還有的就是完善的後勤體系和高效率的訓練模式,(多次美印軍演,美方都對於輿肯定的評價),並且較中國有更多的渠道及更容易購得外來高技術裝備,缺點是自產能力低下,許多不肯定因子都會對其造成制約影響戰力,尤其在恃久戰上更顯劣勢.

中國和印度的國力比較是多大差距,經濟上從匯率GDP比較印度大約是中國的40%,即中國GDP為15000億美元,印度大約為6000億美元。PPP比較印度是中國的50%強。中國超過60000億美元,印度超過30000億美元。但我從另外角度觀察,印度的農業佔GDP的28%,中國佔12%。而印度糧食產量大約是中國的40%到45%,印度糧食產量2億噸左右,中國最高超過5億噸,去年為4.7億噸以上。另外在經濟作物和畜牧生產上中國遠遠超過印度,中國每年生產超過3億噸蔬菜,5000萬噸水果,5000萬噸水產品,另外各種肉類、糖、禽蛋、棉花等等中國都遠遠超過印度。印度基本上不生產蔬菜,印度教徒吃素,肉類生產非常少。印度的農業產值從好的方面估計也不會超過中國農業產值的30%,差的估計大約也就20%到25%。中國實際上GDP應該超過印度至少4倍。工業生產中國佔GDP的56%,印度佔30%左右。但實際上中國的工業超過印度大約6到8倍。中國在1978年其主要工業、農業和交通運輸、能源產業都遠遠超過2000年印度的產量。

⑺ 印度對自己的軍事實力信心滿滿這究竟是為什麼

印度國內擁有多個國家的先進武器,雖然本身工業製造不行,但是他們都願意花錢去購買。

地理優勢上,印度周圍都是弱國小國,印度理所當然的自信。歷史上,在其他國家被二戰摧殘的時候,印度卻躲過了二戰,並且脫離英國獨立,後來更是在英國里買到一艘航母,亞洲的第一艘航母。印度自以為沒經過戰爭,保留最大的實力。

⑻ 自稱亞洲第一軍事強國的印度,如何看待中國

所以印度人對我國的自主研製的本事又是相當的佩服又嫉妒,總的來說印度人對我國的感情也是相當復雜的。但是不管他們怎麼看我們,我們都需要正視自己的位置,並且不能輕視任何一個國家,一旦夜郎自大最後換來的就會是自己的失敗。

閱讀全文

與印度人覺得解放軍的軍事實力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在越南買一個漢堡要多少錢 瀏覽:665
越南歌哪個比較好唱 瀏覽:620
中國由北向南的海是怎麼排列的 瀏覽:509
義大利死亡率為什麼這么少 瀏覽:454
義大利和巴黎哪個好 瀏覽:273
芭克美國版與中國版哪個好 瀏覽:714
義大利葡萄酒為什麼會醉人 瀏覽:113
中國銀行卡什麼時間發行 瀏覽:180
義大利足球為什麼停賽 瀏覽:533
義大利提供什麼幫助 瀏覽:692
印度電影4個孤兒和一個嬰兒是什麼電影 瀏覽:619
伊朗什麼時候才能去沙特 瀏覽:528
印尼的民丹島是什麼地方 瀏覽:868
英國艾維諾多少錢一盒 瀏覽:209
自由行去印度多少錢 瀏覽:554
義大利垂直森林在哪裡 瀏覽:950
英國未成年是多少歲 瀏覽:534
去英國留學如何辦理入籍 瀏覽:325
印度制葯怎麼稱雄 瀏覽:748
娶伊朗女的要什麼條件 瀏覽:977